• 沒有找到結果。

現代足球立體化訓練過程初探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現代足球立體化訓練過程初探"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現代足球立體化訓練過程初探

邱奕文/輔仁大學體育學系

摘要

  運動訓練是競技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為提高運動員之競技能力和運動成績,

在教練員指導下,專門組織有計畫的體育活動。現代職業足球聯賽是每週 1-2 次的主客 場比賽的形式為基本特徵,競賽的組織形式決定了比賽場次多、賽季長且比賽激烈的特 點。為使運動員在比賽中能夠將平時訓練所具備之運動能力充分地表現出來,如何制定 科學之訓練計畫,並對訓練過程按比賽目標實施有效控制是現代訓練中亟待解決之重要 課題。上海體育學院徐本力教授從系統、完整的理論體系的角度正式提出「立體化控制」

思想,確立了訓練控制原理中的四大原則(即最佳化、立體化、資訊化和系統工程與模 型化的訓練原理),為國內外首次初步建立「立體化訓練控制原理」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體系。從80 年代以來,隨著系統科學被引入到體育領域。體育界也已根據系統科學的「整 體控制」的思想,以及系統工程的基本理論。首先在競技體育的局部領域開始了「整體 化」和「立體化」的研究,並在實踐中運用。但是,這些局部的「整體化」和「立體化」

的研究和訓練調控並沒有形成一種系統化的理論體系和方法體系。這一切表明,從整體 上初步確立「立體訓練控制」的理論體系,而在中、微觀上確立「立體訓練計畫」的方 法模式已成為現代訓練的一個主要發展趨向。

  關鍵詞:運動訓練,訓練理論,系統科學

壹、前言

  臺灣的足球運動,早在1913-1921 年的遠東運動會就曾五度獲得足球桂冠,又於 1925 年至1934 年蟬聯冠軍,享有九連冠的美譽。但隨著二次世界大戰、與內戰不斷的情況下,

國民政府遷台後起初尚有香港選手代表臺灣參賽,並且偶有佳作,最高曾取得1970 年奧 運參賽權,此後由於香港也成為奧運會員國,因此足球好手再也無法為臺灣隊效力,以 致足運每下愈況!但可幸的是,借著2002 年這股足球旋風的刮起,無論民間亦或是臺灣 政府也注視到了足球運動的重要。

  自19 世紀末、20 世紀初足球運動從香港傳入中國以來,由於近代中國社會和經濟 的發展是由半封建社會及經濟轉型而來,而大大阻礙了中國足球在市場的需求與發展。

通訊作者:邱奕文,輔仁大學體育學系      242 臺北縣新莊市中正路 510 號

(2)

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及職業體育的發展形勢下,中國足球聯賽體制經歷了近半世紀的 曲折,在中央政府的關心下,為足球運動全面的發展勾劃出了一個明確的競賽框架,大 大促進了足球運動的發展。有了中國足球運動體制這個框架並以相應的制度規定,它對 中國與臺灣足球運動的蓬勃發展至關重要,它為足球運動的訓練提供了明確的奮鬥目標,

為適應國際足球運動的發展和體育機制改革及職業體育發展的形勢下,實行的職業足球 聯賽的基礎正逐步沿著快速、健康的方向發展起來。

貳、現代足球運動的發展對現代足球訓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現代職業足球聯賽是每週 1-2 次的主客場比賽的形式為基本特徵,競賽的組織形式 決定了比賽場次多、賽季長且比賽激烈的特點。為使運動員在比賽中能夠將平時訓練所 具備之運動能力充分地表現出來,如何制定科學之訓練計畫,並對訓練過程按比賽目標 實施有效控制是現代訓練中亟待解決之重要課題。

  當前,世界競技運動之發展證明,由於許多競技項目其競爭之激烈、變化之複雜、

影響之廣泛,要在世界大賽上取得勝利,不經過長期、系統、科學之訓練是根本無法達 到的。以現代足球為例,它是當前世界上最具影響力之運動項目之一,被稱為「世界性 的運動」。在歐洲和拉丁美洲由於其足球水準之高,一場足球賽往往會吸引十多萬觀眾。

現代足球運動更是一項技術、戰術變幻莫測的代表,在比賽中運動技、戰術要受對手直 接的干擾、限制和抵抗,運動員必須依臨場具體情況,靈活機動地運用各種技、戰術,

並要求隊員之間能默契配合,具有極強的團隊凝聚力,來完成一場激烈、勝負結局難以 預測的比賽。Jozef (1990)認為敎練安排的訓練計畫必須對球員能起到作用,這意味著訓 練必須考慮到球員的身體素質、技術等相關因素。教練也需要根據各訓練過程時間長短 的不同和相應的訓練週期結構,確立與此相對應的多年、年度、階段、周、日、課和單 元訓練計畫,並加入自己的想法為自己的球隊設計一份完整的、實用的年度訓練計畫。

  訓練計畫也是教練、選手進行運動訓練的依據,任何一個訓練計畫的功能結構都具 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與其他訓練計畫之間存在著密切的功能結構聯繫,同時也包含若 干個次級層次的計畫結構,其功能也是逐步對運動員產生變化的。

  徐本力(2000)於中國體育院校成人教育協作組審定之「運動訓練學」一書中,指 出訓練程式制定可分為:「計畫目標決策」「建立控制模型」「整體調控與定稿」三個階 段,最後再反覆迴圈,形成一種反回饋調控。

  即便教練於訓練課題準備得很好,而且技、戰術在實際比賽中發揮不小的作用,但 對教練的評價通常取決於球隊的勝負。梁殿乙、夏永勝(2000)指出:職業聯賽是採每 1-2 次以主客場比賽之形式為基本特徵的,競賽的組織形式決定了比賽場次多、賽季 長且比賽激烈的特點。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始終是球隊年度訓練安排的關鍵所在,相對

(3)

的如果球隊成績停滯沒有進步,教練需要負起全部取勝或失敗之責任。身為一名教練,

訓練工作如果準備不充分很難帶領球隊獲勝,因此,準備充分是獲勝的首要前提,而訓 練計畫所確定的訓練模式,則可以隨時控制各種訓練來實現目標。

參、為現代足球週期性訓練的發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課題針對現代 分期理論的質疑和討論

  運動訓練是競技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為提高運動員之競技能力和運動成績,

在教練員指導下,專門組織有計畫的體育活動。徐本力(2000)認為兩千年前開始的古 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就開始了有目的之運動訓練,但這一階段之運動訓練是處於一種無組 織的自發訓練階段。現代運動訓練理論是隨著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之興起和競技體育實踐 而逐步形成的。

  2000 年前開始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時代稱為「古代訓練分期思想」時期。而週期 性理論是隨競技體育和訓練實踐的發展而逐步形成的,運動訓練分期理論從其最初自 1916-1917 年提出了「訓練過程不間斷性的和階段性」的思想,明確地提出了運動訓練 的「分期化」和「階段化」的思想階段,稱為「近代分期訓練思想」時期。70 年以後至 今也逾近 40 多年的歷史稱為「現代訓練分期理論」 時期。但如果追溯更早,則有幾千 年的歷史,它發展可以分為 6 個訓練分期思想階段:一、賽前訓練分期思想階段;二、

階段性訓練分期思想的確立階段;三、全年訓練分期思想的提出階段;四、現代訓練分 期理論的初步形成階段(單週期分期訓練階段);五、現代訓練分期完善階段(雙週期訓 練分期階段);六、整體訓練分期理論的提出階段。Bompa (1999/2001)指出自從希臘奧 林匹克,簡易年度計畫一直被延用,準備階段為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之前的非正式比賽 和之後的休息階段。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二十世紀初美國大專運動員也採用相同方法。

然而規劃概念逐漸趨於複雜,1936 年德國奧林匹克運動會達到最高峰,當時有人提出 4 年計畫和年度計畫。二次世界大戰後,俄國開始以政府財務支持運動訓練,把運動員當 作宣示優越政治體系的工具。1965 年馬特維耶夫(Matveyev)根據運動員如何訓練的方式 發表了年度計畫模式,他以統計分析資訊並把年度計畫分成數階段的訓練模式。

  最近幾年,陳小平(2003)指出:馬特維耶夫「訓練週期」理論已不適應賽制的發 展,進入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體育商業化的發展不僅導致大部分體能類項目的比賽數 量大幅度增加,而且比賽的形式和規模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Thiess and Franke (2001)指出:一個優秀運動員應當在整個賽季保持好的競技狀態,

隨著運動訓練監控水準的提高,特別是隨著運動恢復手段和方法的快速發展。運動員,

於其高水準年訓練週期中的良好競技狀態不僅出現的頻率增加,而且保持時間也在延長,

這已成為當前世界許多體能類項目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

(4)

  董小強、李業幸(2003)指出:當今的競賽制度特點與原有訓練理論之間有矛盾存 在,以往制定的全年計畫和劃分週期的方法及其理論對目前運動成績的提高有五個不利 因素:第一、容易造成體力和技術脫節,也就是說,春季比賽時可能體力好,技術欠佳 而表現不出良好的運動成績;秋季比賽時,則可能因技術好,體力不佳而表現不出技術 水準;第二、最佳競技狀態高峰期和重大比賽日程脫節,這表現為重大比賽的成績不如 平時訓練比賽成績好;第三、身體素質和專項技術脫節,表現在運動員各項身體素質很 好,而專項成績並不理想;第四、在兩個訓練週期接替期間,尤其是冬、春訓交替之間,

如參加比賽容易受傷;第五、每年出現競技狀態高峰期間少。為了克服這五個不利因素,

根據當今的競賽特點―全天候的訓練、比賽場地的普遍使用和比賽延長、比賽次數增多,

把全年訓練計畫從三個固定週期改為幾個不固定的訓練、比賽週期就顯得非常必要了。

  近年來,訓練週期理論有了迅速的發展。前蘇聯運動訓練學學者 Verchoschankakij (1991)對馬特耶夫的訓練週期理論進行長期和深入的研究,認為它已不適於指導高水準 運動的訓練。

肆、為現代足球科學化訓練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立體訓練控制理 論與方法的提出和初步確立

  從系統、完整的理論體系的角度正式提出「立體化控制」思想的, 則是徐本力教授。

他在1988 年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第一本「體育控制論」專著中,為國內外首次 正式提出了「立體控制」的思想和相應的理論體系,在這之後發表了多篇有關立體訓練 控制和立體訓練計畫的學術論文。在其1990 年由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運動訓練學」

專著的第三章運動訓練控制中,確立了訓練控制原理中的四大原則(即最佳化、立體化、

資訊化和系統工程與模型化的訓練原理),為中國外首次初步建立了「立體化訓練控制原 理」的基本理論與方法體系。1999 年中國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發佈了體育院校成人教育 函授教材建設的規劃、函授運動訓練學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以及函授運動訓練專業教 練員專科班教學大綱的基本內容和函授教學的特點,成立了全國體育院校函授「運動訓 練學教材編寫組」,並委由徐本力教授負責主持編寫了函授「運動訓練學」教材。在該教 材中,「立體化控制原理」以及與此密切相關的「最佳化訓練控制原理」「資訊化訓練控 制原理」和「系統工程與模式化訓練原理」被教材組正式接受,並編入教材中。

伍、立體化訓練控制及其構成體系的研究現狀

  隨著系統科學被引入到體育領域。體育界也已根據系統科學的「整體控制」的思想,

以及系統工程的基本理論。徐本力教授於九十年代初開始,在「立體化訓練控制理論與 方法」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與該理論相對應的「立體訓練計畫的基本理論與框架結

(5)

構模式」進行了整體的研究。已初步確立了一個全新的「立體訓練計畫」的基本理論體 系與框架結構模式。在2007 年相繼在廣州體育學院學報和上海體育科技期刊上發表了兩 篇有關立體訓練計畫的論文,從而把中國體育系統科學理論的的研究推到了一個新的高 度。徐本力(2007)首先在競技體育的局部領域開始了「整體化」和「立體化」的研究,

並在實踐中應用。這種應用主要分為以下兩部分:

一、在現代競技運動的技術和戰術研究中,開始了「立體技術」和「立體戰術」的研究 和運用。在團體項目的訓練和比賽中,改變了過去那種以「平面技術」研究和改進 創新技術的傳統做法,發展成利用 3D、攝影技術,對運動員的技術進行「3D 立體 技術分析」,使現代技術訓練達到了更高的水準。在戰術訓練中,也開始了這方面的 研究。

二、對訓練過程的系統安排和調控有了很大的發展、更加重視用整體的觀點,以系統的 視角安排各個訓練過程的訓練目標、訓練內容、訓練手段、訓練方法、運動負荷、

恢復、訓練診斷、競賽安排以及競技能力的構成因素等。

  但是,這些局部的「整體化」和「立體化」的研究和訓練調控並沒有形成一種系統 化的理論體系和方法體系。這一切表明,從整體上初步確立「立體訓練控制」的理論體 系,而在觀念上確立「立體訓練計畫」的方法模式已成為現代訓練的一個主要發展趨向。

陸、未來研究方向

  李慶、李景、頋揚、宋書國(2004)訓練週期理論畢竟受年代,當時自然科學發展 的狀況,競技體育發展的水準、比賽的制度和系統等眾多的主、客觀因素的限制和影響,

傳統的訓練週期理論對於現代運動訓練和競技體育發展趨勢和特點解釋不足,特別是對 於高水準運動員訓練規律缺乏科學的方向指導。

  總之,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體育的社會化、產業化、國際化的趨勢,職業足球的 訓練工作如何適應足球運動快速的發展,關係到臺灣足球水準是否迅速提升。立體化訓 練一方面體現在長期、系統、連貫的系統化訓練安排上,另一方面又體現在各個訓練階 段中各局部因素的綜合調控和整體效益上,只有從這兩個方面全方位地考慮,才能保證 立體化訓練功能放大效益的實現。

  將立體化訓練理論體系實踐結合起來運用到實踐中檢驗。在觀念上確立「立體訓練」

的方法模式已成為現代訓練的一個主要發展趨向。目前,臺灣足球的訓練還處於探求現 代足球訓練過程的立體化初步探討階段,臺灣足球訓練比以往的研究,在訓練週期理論 方面所突破可視為創新點。立體化訓練可以在臺灣足球訓練的研究發展中,值得再深入 探討。

(6)

參考文獻

李 慶、李 景、頋 揚、宋書國(2004)。現代運動訓練週期理論的思考和討論。北 京育學與科學,24卷6期。

徐本力(主編)(1999)。運動訓練學。北京市:人民體育。

徐本力(1988)。體育控制論。成都市:四川教育。

徐本力(1990)。運動訓練學。濟南市:山東教育。

徐本力(2000)。運動訓練學。北京市:人民體育。

徐本力(2007)。論「立體訓練控制」確立的科學基礎及理論框架的構建。廣州體育學 院學報,27卷3期。

陳小平(2003)。馬特維耶夫「訓練週期」理論的審視。中國體育科技,39卷4期,6-9 頁。

梁殿乙、夏永勝(2000)。關於我國職業足球隊小週期訓練結構構建的思考。瀋陽體育 學院學報。2000年,1期,32-34頁。

董小強、李業幸(2003)。當今體育競爭特點與固定週期訓練理論的矛盾。桂林航太工 業高等專科學報,4期,63-64頁。

Bompa, Tudor. O. (2001). 運動訓練法(林正常總校閱;蔡崇濱、劉立宇、林正東、吳忠 芳翻譯)。臺北市:藝軒(原著第四版於1999年出版)。

Jozef, S. (1990). 足球年度訓練計畫。北京市:人民體育。

Thiess, G., & Franke, J. (2001). Schwerpunkte der wettkampfvorbereitung von Eisschnell uhern internationaler Spitzenklasse. Leistungssport, 2, 4-11.

Verchoschanakij, V. (1991). Die Prinzipien der Organisation des Teainings von Sportlern hoher Klasse in Jahreszyklus. Teorija I praktika fizic, 2, 24-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訓練課程需符合全日制訓練(訓練期間 1 個月以上、每星期訓練 4 日以上、每日 訓練日間 4 小時以上、每月總時數 100

大師這篇論文把二十世紀以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分成五個時期:秦漢

 武術 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起源可追溯至五 千年前原始社會時期,起初是人類為求生存而進行獵殺

課題三 古代主要文化中心的生活 (公元前3500 ~

第 51 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 24 日於立陶宛舉辦,總共有 76 個國家、368 名學 生參與競賽。台灣代表隊由國內大學 10 多名教授組成輔導團隊負責培訓,歷經初

約千年的時間 二十世紀初及以後 約百多年的時間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世史 中國近現代史. 政治史 文化史

十一、

「這裡就是你的避難所。世間的一般庸人都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