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家國情懷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家國情懷 "

Copied!
6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指定文言經典學習材料系列之 一︰教學與評估

家國情懷

郭耀豐

(2)

*培訓課程的目標和內容

甲.目標

協助教師掌握指定文言經典學習材料的教學理念與 評估方向

乙.內容

.通過兩個文化主題(中國文化核心,家國情懷)認識 中國文化內涵,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培養遷移能力 .因應學生的能力和學習需要,閱讀其他文言及白話 篇章

.分享多元的文言文教學設計及評估活動,以提升學

生學習興趣及促進學習成效

(3)

* 大綱

• 第一部份

家國情懷

• 第二部份

指定文言經典學習材料的家國情懷

• 第三部份

指定文言經典學習材料的課程規劃

• 第四部份

總結

(4)

第一部份

家國情懷

(5)

* 「家」的觀念

「家,居也。从宀,豭省聲」

《說文解字》

(6)

* 「國」的觀念

• 國:邦也。从囗从或。

• 《孟子》「大國,地方百里,次國,地方七十里,

小國,地方五十里。」 (範圍大小)

• 《論語》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

愛人,使民以時」 (治國之道)

(7)

* 「家」「國」的觀念

• 先秦時「國」與「家」是有區分的

「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 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離婁》

• 天下:天子統領的全部領土

國:封國、世家,是天子分封給貴族及功臣 的個別領土

家:家庭,親人聚居;家族,族人聚居

身:個人

(8)

* 「家」「國」的觀念

• 秦漢以後,「家國」或「國家」漸由 並列變為偏義合成詞。

「苟有可以安國家,利人民者。」

漢、劉向《說苑》

• 秦漢以後,以「國」為主,而「家族」

「家庭」則隱含其中;家國同構,家

是縮小的國,國是擴大的家。天下時

而統一,時而分裂,漸漸衍生出中國

傳統知識份子的「家國情懷」

(9)

* 「家國情懷」的觀念

• 情懷:

「含有某種感情的心境」

《現代漢語詞典》

• 家國情懷:

指「對家國含有深厚感情的心境」

>遊子思鄉

>國家興亡

>憂患意識

(10)

* 「家國情懷」的觀念

• 「家國情懷」該是指對「家國」的「榮衰興 亡」,以至其下的「百姓蒼生」都懷有「休 戚與共、榮辱相關」的感情;

• 因此對家國負起「保家衛國」之責任, 家國 危難時,可以「捨身報國」「捨己為家」

• 這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思維和生活原則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匈奴不滅,何以家為?」(霍去病)

(11)

* 「家國情懷」的觀念

具體實踐的理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禮記.大學》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 治其國 ; 欲治其 國者,先 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 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 其意;欲誠其意,先致其知 」 (步驟)

「心正而後 身修,身修而後家齊 ,家齊而後國 治, 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

庶人,壹是以修身為本。」 (效果)

(12)

* 「家國情懷」的三個方面

• 第一:立身處世,對知識與道德的追求

• 第二:保家衛國,對家國天下的關懷

• 第三:進退有道,對際遇的回應

(鄭板橋:吾輩讀書人,入則孝,出則弟,守先待後,

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

三達德 三不朽

個人 家國

進退有道

(13)

* 「家國情懷」的三個方面

• 第一:立身處世,對知識和道德的追求

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以修身為本。」

 過程︰格物 致知 誠意 正心修身

 目標︰三達德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

《禮記.中庸》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

《論語.子罕》

 此乃君子之道,為「保家衛國」作好準備

(14)

* 「家國情懷」的三個方面

• 第二:保家衛國,對家國天下的關懷

過程︰修身 齊家  治國 平天下

目標︰三不朽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左傳》

此乃賢臣之道,欲明明德於天下者

(15)

* 「家國情懷」的三個方面

• 第三:進退有道,對際遇的回應

原則:敬天知命,樂天知命,順天應命,

聽天由命

目標:或出仕,或歸隱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際遇」往往與君主的「明昏」、家國之

「興衰」有密切的關係,因此如何抉擇,

「敬天知命」?「樂天知命」?「逆天抗

命」?這是傳統知識份子的重大考驗。

(16)

* 「家國情懷」的三個方面

• 從修身以至齊家,及至治國平天下,傳統知識 份子把「個人的修養」「家庭家族的幸福」

與「國家興亡的命運」緊緊扣連起來。

• 能夠終其一生發自內心、自覺實踐的人,

是之謂「君子」,其流露的情懷就是所謂 「家國的情懷」

•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屈原)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顧憲成)

(17)

第二部份

指定文言經典學習

材料的家國情懷

(18)

* 指定篇章的「家國情懷」

 第一方面:君子之道

篇章︰論仁、論君子《論語》,勸學《荀子》

魚我所欲也章《孟子》

 第二方面:賢臣之道

篇章: 論仁、論孝《論語》,魚我所欲也章《孟子》

廉頗藺相如列傳《史記》,師說《韓愈》,

六國論《蘇洵》,出 師表《諸葛亮》,

岳陽樓記《范仲淹》

 第三方面:進退之道

篇章:逍遙遊《莊子》,出師表《諸葛亮》,

唐詩三首,始得西山宴遊記《柳宗元》,

青玉案、念奴嬌《宋詞三首》

(19)

* 指定篇章的「家國情懷」

• 論仁《論語》

(第一方面)

>里仁第四

富與貴……貧與賤……其道得之……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修身原則)

>顏淵第十二

克己復禮為仁……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修身過程)

(20)

* 指定篇章的「家國情懷」

• 論仁《論語》

(第一及第二方面)

>里仁第四

不可以久處約……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三達德:仁、知)

> 衛靈公第十五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

( 三不朽:立德 )

(21)

* 指定篇章的「家國情懷」

• 論君子《論語》

(第一方面)

>學而第一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過,則勿憚改

>顏淵第十二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憲問第十四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衛靈公第十五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

.君子求諸己 (修身過程)

>顏淵第十二

君子不憂不懼……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三達德:仁、勇)

(22)

* 指定篇章的「家國情懷」

• 論孝《論語》

第二方面:四則均涉及孝道,對父母的關懷,

對家國天下的關懷

>為政第二

.無違,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

祭之以禮 .能養且敬

>里仁第四

.事父母幾諫……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父母之年……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23)

* 指定篇章的「家國情懷」

• 魚我所欲也章《孟子》(第一和第二)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乞人不屑也 (君子修身之道)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此之謂 失其本心

(君子正心之道)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取義者也

(三不朽:立德)

 朱暉退賊《後漢書》

(24)

* 指定篇章的「家國情懷」

• 勸學《荀子》

第一方面:是對知識與道德的追求,涉及治學態 度及方法,即「格物致知」的過程

>學不可以已……君子博學而參省乎己,則知明 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善成德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用心一也

 學弈《孟子》

(25)

* 指定篇章的「家國情懷」

• 出師表《諸葛亮》 (第二及第三方面)

>諸葛亮寫「出師表」的原因及對後主的勸諫 .今天下三分……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分析當前形勢)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還於舊都 (指出北伐時機成熟)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不宜偏私,使內外 異法也

.親賢臣,遠小人

(勸勉後主虛懷納諫,執法公正,親賢遠佞)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表明自己忠心為國,以報先帝知遇之恩)

充分反映諸葛亮作為賢臣的責任及對家國天下的關懷

 開倉賑貸《鄭板橋集》

(26)

* 指定篇章的「家國情懷」

• 出師表《諸葛亮》 (第三方面)

>諸葛亮當初「歸隱」的原因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

不求聞達於諸侯)

<第三方面:順應天命,獨善其身>

>諸葛亮其後「出仕」的原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遂許先帝以驅馳……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第三方面:盼建立功業,兼濟天下>

(27)

* 指定篇章的「家國情懷」

• <師說>韓愈 (第二和第三)

>起首揭櫫全文旨趣,然後說明為師條件,再以對比方式 指出兩種型態的學習狀況,最後舉例闡述聖人對師的要求 .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 古之聖人……從師而問,今之眾人……恥學於師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

. 聖人無常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

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28)

* 指定篇章的「家國情懷」

• <師說>韓愈 (第二和第三)

>本文表達韓愈敢於面對當時「恥學於師」的 風氣而抗顏為師,堅守儒家道統,匡正時弊

>當時韓愈官位雖不高,但仍不忘「立德」

「立言」;以儒家道統兼濟天下,可見進退

有道,不以際遇而改變

(29)

* 指定篇章的「家國情懷」

始得西山宴遊記《柳宗元》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

>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然後知山之特立,

不與培塿為類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故為之文以志

反映他貶謫永州,心中仍憂讒畏譏,常懷「惴慄」,

然而他本性獨立特行,不與培塿為類,正表現傳統知

識份子,本以「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無奈官場

失意,便寄情山水「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近似道

家所為。最後更為文以志,此乃「立言」。

(30)

* 指定篇章的「家國情懷」

山居秋暝《王維》

描述王維晚年在輞川的半官半隱生活。

詩中描寫秋晚的山景「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更以「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抒發他對恬淡閒適生活的 嚮往。

反映他「順應天命,獨善其身」的心態

<第三方面:順應天命,樂天知命>

(31)

* 指定篇章的「家國情懷」

• <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第三方面)

>有人認為此詞乃是辛棄疾罷黜閒居時的作品,

藉以表明不願同流合污,孤高特立的品格

>詞的上片渲染元宵佳節熱鬧絢麗的場面,下片則 描繪一位孤高淡泊、超群特立的「那人」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表面看來似乎不涉及家國情懷,但細味其中,

頗有獨善其身之意

(32)

* 指定篇章的「家國情懷」

• 廉頗藺相如列傳《史記》

>第一方面:借藺相如「勸繆賢留趙」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表現他 「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三達德:智、勇)

>第二方面:借藺相如的行事反映當時有志之

士,奔走往來列國之間,出仕立功之風

(33)

* 指定篇章的「家國情懷」

岳陽樓記〈范仲淹〉與黃州快哉亭記〈蘇轍〉

>兩篇的寫作背景有何相似?

>兩篇如何借景抒情?

>兩篇作者對於仕途際遇有甚麼見解?

>「家國情懷」是古典文學作家在篇章中常流露的 情感,其中亦可了解他們的價值觀。

閱讀兩篇文章,你認為他們二人的家國情懷 是怎樣的?你較同意何者?原因何在?

(余秋雨:中國文化中極其奪目的一個部份可稱之

為「貶官文化」。隨之而來,許多文化

遺跡,也就是貶官行跡。)

(34)

>寫作背景:受人囑託而寫,作者與所託者均是被貶之士 (范仲淹貶謫鄧州,蘇轍貶謫筠州)

>意在言外:藉描摹景色寄寓作者的心聲

· 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心隨境轉?境隨心轉?)

· 快哉亭記:宋玉曰:「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 共之!」玉之言,蓋有諷焉……此則人之

變也,而風何與焉?

(暗示人生的際遇有遇有不遇?)

* 指定篇章的「家國情懷」

岳陽樓記〈范仲淹〉與黃州快哉亭記〈蘇轍〉

(35)

>兩篇的寄寓不同/對仕途際遇的見解不同

· 岳陽樓記:認為儘管仕途受挫,知識份子仍當以 百姓的安樂為念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 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快哉亭記:認為只要心胸坦然,隨緣自適,便能 無入而不自得,超然豁達

「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

>事,景,情,理

* 指定篇章的「家國情懷」

岳陽樓記〈范仲淹〉與黃州快哉亭記〈蘇轍〉

(36)

第三部份

指定文言經典學習

材料的課程規劃

(37)

* 一般學校文言教學的課程規劃

>常規課程:依單元主題選取若干篇 文言學習材料

>延伸課程:各級選取若干篇深淺 不一的文言學習材料

>語文基礎課程:文言字詞、句式、

成語、文體……

>課外閲讀或自學計劃:寓言……

(38)

* 指定文言經典學習材料的課程規 畫﹕考慮的地方

需要考慮的地方

>學習興趣 (寓言、格言、古詩……)

>知識增進 (虛字實詞、句法、文體……)

>學習能力 (知識、組織結構、遷移……)

>中華文化 (思想、家國……)

>品德情意 (孝道、忠信、仁義……)

>公開考試 (閱讀、說話、寫作……)

(39)

* 指定文言經典學習材料的課程規 畫﹕學習元素

>內容理解

>文言知識 >中華文化 >文學特色 >品德情意 例如:岳陽樓記

-內容理解: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之精神

-文言知識:記、通假、一詞多義、倒裝句、虛詞

-中華文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文學特色:情景交融

-品德情意:位卑未敢忘憂國,勇於承擔

(40)

* 指定文言經典學習材料的課程規畫﹕ 不同切入點 1

「指定文言經典學習材料」分為三個中心

>哲學思想:論仁論孝論君子、魚我所欲也章、勸學、

逍遙遊

>家國情懹:廉頗藺相如列傳、出師表、師說、

唐詩登樓、岳陽樓記、六國論

>生活感興:始得西山宴遊記、唐詩山居秋暝和 月下獨酌、宋詞三首

加入「文言輔助學習材料」

例如:

-「論仁論孝論君子」加入「兼愛」「定法」

-「宋詞」加入「江城子」「秋思」「定風波」

(41)

* 指定文言經典學習材料的課程規畫﹕ 不同切入點 1

(例子)

三個中心 年級 精讀篇章 輔助篇章

哲學思想

中四 中六

:論仁、魚我所欲也章 孟子‧滕文公 :勸學 遊褒禪山記 道 :逍遙遊 定法

家國情懷

國家 :廉頗、六國、登樓 大同與小康 君臣 :出師表、岳陽樓記 諫太宗十思疏 朋輩 :師說 寄弟墨書

生活感懷

唐詩:月下獨酌、山居 登樓賦

宋詞三首 秋思、前赤壁賦

始得西山宴遊記 蘭亭集序

(42)

* 指定文言經典學習材料的課程規畫﹕不同切入點 2

> 以「遊記」為切入點

· 蘭亭集序、始得西山宴遊記、滿井遊記、

醉翁亭記、登樓賦

·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

· 閱讀為主,配合寫作、聆聽、綜合

>以「親情」為切入點

· 論孝(論語)、寄弟墨書(鄭板橋)、

項脊軒志(歸有光)、雙層床(胡燕青)、

與妻訣別書 (林覺民)

· 敘事、描寫、抒情

· 閱讀為主,配合寫作、說話

(43)

第四部份

總結

(44)

指定文言經典學習材料的學習和評估

甲.學習

.課程規劃 理解文意

(字詞、結構、寫作技巧、思想、文化、文學)

.熟記精華片段

(以內容理解為原則)

.作為培養聽說讀寫能力的學習素材,收 一材多用 之效 (閱讀、寫作、說話……)

.知識和能力的遷移 乙.評估

.日常評估︰避免操練,運用多元模式,

配合白話或其他文言作品

.公開考試:精華片段,掌握文意,文學、文化內涵

(45)

• 趣味入手,結合生活事例

多讀多記,積累方能遷移

(46)

岳陽樓記 范仲淹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 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 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 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 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 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47)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 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 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 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

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

微斯人,吾誰與歸!

(48)

黃州快哉亭記 蘇轍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漢沔,其勢益張。

至於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 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捨。濤瀾洶湧,風雲開合。晝則舟楫出沒 於其前,夜則魚龍悲嘯於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今乃得玩之機 席之上,舉目而足。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漁夫樵父 之捨,皆可指數。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至於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 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49)

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於蘭台之宮,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曰:「快哉此 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

玉之言蓋有諷焉。夫風無雄雌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楚王之所以為樂,與庶 人之所以為憂,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

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 何適而非快?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此中宜有以 過人者。將蓬戶甕牖,無所不快,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雲,竊耳目 之勝以自適也哉!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此皆 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哉!

元豐六年十一月朔日,趙郡蘇轍記

(50)

論仁、論孝、論君子

論語

【論仁】

1.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

第四)

2.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

顛沛必於是。」(《里仁》第四)

3.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第十二)

4. 子曰 :「 志士 仁 人, 無 求 生以 害 仁, 有 殺身 以 成仁 。」 (《 衛靈 公 》第 十 五 )

(51)

【論孝】

1.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為政》第 二)

2.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為政》第二)

3.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里仁》第四)

4. 子曰 :「 父母 之 年, 不 可 不知 也 。一 則 以喜 , 一則 以懼 。 」 (《 里 仁》 第 四 )

(52)

【論君子】

1.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 而》第一)

2.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述而》第七)

3.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

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矣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顏淵》

第十二)

4.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顏淵》第十二)

5.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憲問》第十四)

6.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衛靈公》

第十五)

7.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衛靈公》第十五)

8. 子曰 :「 君子 求 諸己 , 小 人求 諸 人。 」 (《衛 靈 公 》第 十 五 )

(53)

魚我所欲也

孟子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 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 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 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 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 簞 食 , 一 豆 羹 , 得之 則 生 , 弗 得 則 死 。嘑 爾 而 與 之 , 行 道 之人 弗 受 ; 蹴 爾 而 與 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 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 謂失其本心。」

(54)

勸學 (節錄)

荀子

君 子 曰 : 學 不 可 以 已。 青 , 取 之 於 藍 , 而青 於 藍 ; 冰 , 水 為 之, 而 寒 於 水 。 木 直 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 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 嘗 終 日 而 思 矣 , 不如 須 臾 之 所 學 也 ; 吾嘗 跂 而 望 矣 , 不 如 登高 之 博 見 也 。 登 高 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 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

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 也。

(55)

出師表

諸葛亮

先 帝 創 業 未 半 , 而 中道 崩 殂 ; 今 天 下 三 分, 益 州 疲 弊 , 此 誠 危急 存 亡 之 秋 也 ﹗ 然 侍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誠 宜 開 張 聖 聽 , 以 光先 帝 遺 德 , 恢 弘 志 士之 氣 ﹔ 不 宜 妄 自 菲 薄, 引 喻 失 義 , 以 塞 忠諫之路也。

宮 中 、 府 中 , 俱 為 一體 ; 陟 罰 臧 否 , 不 宜異 同 。 若 有 作 姦 、 犯科 , 及 為 忠 善 者 , 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 中 、 侍 郎 郭 攸 之 、費 禕 、 董 允 等 , 此 皆良 實 , 志 慮 忠 純 , 是以 先 帝 簡 拔 以 遺 陛 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56)

親 賢 臣 , 遠 小 人 , 此先 漢 所 以 興 隆 也 ﹔ 親小 人 , 遠 賢 臣 , 此 後漢 所 以 傾 頹 也 。 先 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 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 本 布 衣 , 躬 耕 於 南陽 , 苟 全 性 命 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 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 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

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 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 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57)

師說

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 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 乎 ! 師 道 之 不 傳 也久 矣 ! 欲 人 之 無 惑 也難 矣 ! 古 之 聖 人 , 其出 人 也 遠 矣 , 猶 且 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 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 習其句 讀 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 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58)

巫 、 醫 、 樂 師 、 百 工之 人 , 不 恥 相 師 ; 士大 夫 之 族 , 曰 師 、 曰弟 子 云 者 , 則 羣 聚 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嗚呼! 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 及,其可怪也歟!

聖 人 無 常 師 , 孔 子 師郯 子 、 萇 弘 、 師 襄 、老 聃 。 郯 子 之 徒 , 其賢 不 及 孔 子 。 孔 子 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

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 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59)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 山,入深林,窮迴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 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

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過湘江,緣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 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縈青繚 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出, 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 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嚮 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60)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61)

青玉案

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

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

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

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

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

闌珊處。

(62)

 兩小兒辯日《列子》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 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

「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 學弈《孟子》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 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 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歟?曰:非然也。

 朱暉退賊《後漢書》

朱暉早孤,年十三,王莽敗,天下亂,道遇群賊,白刃劫諸婦女,略奪 衣物。昆弟賓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動。暉拔劍前曰:「財物皆可取耳,

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暉死日也!」賊見其小,壯其志,笑曰:「童子 內刀。」遂舍之而去。

(63)

 董遇論三餘《三國志》

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 義自見。」從學者云:「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 餘」之意。遇言:「冬者歳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 阿豺命子弟折箭《魏書》

阿豺有子二十人,謂曰:「汝等各奉吾一隻箭,折之。」俄而命母弟慕 利延曰:「汝取一隻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隻箭折 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單者易折,眾則難摧。戮力一 心,然後社稷可固。」言終而死。

 有志於天下《宋名臣言行錄》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 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 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於天下。

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64)

 哀溺《柳柳州集》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絶湘水。中濟船破,皆游。

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後為?」曰:

「吾腰千錢,重,是以後。」曰:「何不去之?」不應,搖其首。有頃,

益怠。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 貨為?」又搖其首,遂溺死。

 開倉賑貸《鄭板橋集》

鄭燮號板橋,乾隆元年進士。知范縣,愛民如子。絶苞苴,無留牘。公 餘軏與文士觴詠詩,有忘其為長吏者。調濰縣,歲荒,人相食。燮開倉 賑貸,或阻之,燮曰:「此何時?俟輾轉申報,民無孑遺矣。有譴我任 之。」發穀若千石,令民具領券借給,活萬餘人。

 隴山鸚鵡《虞初新志》

關中商人,得能言鸚鵡於隴山,愛而食之甚勤。偶事下獄,歸時歎恨不 已。鸚鵡曰:「郎在獄中數日,已不堪;鸚鵡遭閉累年,奈何?」商感 而放之。後商同輩有過隴山者,鸚鵡必於林間問曰:「郎無恙否?幸寄 聲,幸寄聲!」

(65)

 蔡磷還亡友財《清稗類鈔》

蔡磷,字勉旃,吳縣人。重諾責,敦風義。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 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歸之,愕然不受,曰:「嘻!無此 事也,安有寄千金而無券者?且父未嘗語我也。」蔡笑曰:「券在心,

不在紙。而翁知我,故不語郎君。」卒輦而致之。

 狼子野心《閲微草堂筆記》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與家犬雜畜,亦與犬相安。稍長,亦頗馴,竟忘 其為狼。一日,主人晝寢廳事,聞群犬嗚嗚作怒聲,驚起周視,無一 人。再就枕將寐,犬又如前。乃偽睡以俟,則二狼伺其未覺,將齧其 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殺之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誣哉!然野心 不過遁逸耳,陽為親昵而陰懷不測,更不止野心矣!獸不足道,此人 何取而自貽患耶?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韓國兒童教育品牌「Pinkfong」推出兒歌〈Baby Shark〉,因為朗朗上口的歌詞及輕快的旋 律,在兒童界廣受歡迎,而歌曲影片《Baby Shark Dance(鯊魚寶寶之舞)》在

海豚劇場 百鳥居 海濤館 金魚寶殿 幻彩旋轉馬 瘋狂過山車

佳節又重陽 玉枕紗櫥 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

1931年9月18日,駐中國東 北的日本關東軍在瀋陽柳條 湖附近,炸毀了南滿鐵路的 其中一段,並誣稱鐵路被中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雪霸處」)於 25 日指出,「國寶魚」台灣櫻花鉤吻鮭在 民國 81 年雪霸處成立初期,數量僅 200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雪霸處」)於 25 日指出,「國寶魚」台灣櫻花鉤吻鮭在 民國 81 年雪霸處成立初期,數量僅 200

 ……我們在人生的荒村僻鄉裏偶然相見,仿佛野寺古廟中避雨

n  該竹日分夜合,取該竹做成一笛,吹奏時風雨 驟息、旱降甘霖,號為「萬波息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