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淺談數位牌位當代功能與法鼓山四環之實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淺談數位牌位當代功能與法鼓山四環之實踐"

Copied!
4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淺談數位牌位當代功能與法鼓山四環之實踐 .307307307. 307

淺談數位牌位當代功能與法鼓山四環之實踐

釋會涵

第七屆法鼓山僧伽大學佛學系

【目次】

一、前言

二、牌位歷史源流

(一)祖先牌位

(二)消災超度牌位 三、法鼓山之數位牌位

(一)佛教紙牌位弊端

(二)何謂數位牌位

(三)數位牌位緣起與方向

(四)數位牌位當代功能

(五)數位牌位實踐四種環保

(六)數位牌位未來發展 四、總結

(2)

.308308308308. 法鼓山僧伽大學畢業製作選集(2006-2011)

一、前言

2007 年法鼓山舉辦第一屆水陸法會,當時筆者剛進入僧大就讀,首次接觸並參與 不一樣的盛會,很多古老的傳統儀式已經改革掉。當看到一個個牌位化為數位化時,

當下可說是傻眼了,以科技取代焚燒並且還保留著大眾對牌位的緬懷之意。當下筆者 就在心中發一個願,願未來也能把法鼓山辦水陸法會的創新與教育理念傳達到馬來西 亞。

2008 年暑假返馬來西亞,巧遇農曆 7 月超度法會,當時觀察到其實很多道場都在 舉辦超度法會,依然保持著傳統焚燒的儀式。雖然佛教道場並沒有提倡燒金銀紙,但 還是必須面對焚化紙造的牌位,而且那麼多紙牌位,倘若要焚燒必定嚴重污染整個環 境,加重地球氣候的惡化與溫室效應。

既然已經發了願,心動了就要行動,所以在二年級暑假實習時,筆者要求學校讓 筆者到弘化院實習,一起參與水陸規畫小組。其實非常感恩僧團、僧大及指導老師果 慨法師的慈悲應允,今日筆者才可以在四年級時,呈現出這一份不專業的小小論文模 式與大眾分享。除了總結及寫出對數位牌位的想法,個人覺得更重要的是在參與的過 程中所體會與學習到的,都是未來行動與實踐的資糧。

佛教根本精神是在教育與幫助活著的人離苦得樂,佛法並不是說給死人聽的。然 而佛教真正所談的消災與超度,其意義及根本精神卻被扭曲及誤解了,違背了當初佛 陀在人間成佛,四十五年不斷地說法幫助眾生從此岸到彼岸。這也是為什麼聖嚴法師 多年來最痛心的就是看到經懺佛事對於一般人來說,只是念經給死人聽,生者只是負 責報名,然後其他事情就是出家人要去做了。目前教界內,或許還有部分的信眾或出 家眾還是存有這顛倒的觀念。

尤其是漢傳佛教的道場或團體,都與經懺佛事是脫離不了關係,那該如何去落實 正信的方向又不影響其道場正常運作,這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若要改變一間道場的 佛事儀軌或傳統方式,真的是需要投入很長的時間一點一滴的教育信眾。聖嚴法師認 為:

但願我們的時代,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個轉捩點,是一個新紀元的開始,不 是舊時代的苟安,或是更糟的延續。如果擔心佛事的改良,影響到經濟的收 入,我想,只要做得認真,行得合理,那是無關緊要的。1

1 聖嚴法師,《律制生活》,頁 214。

(3)

淺談數位牌位當代功能與法鼓山四環之實踐 .309309309. 309

而法鼓山大膽創新以科技取代了歷史悠久「燒」這文化,發展出一套前所未有的「數 位」化牌位。這不止是二十一世紀佛教界的創舉,更是傳遞出漢傳佛教的包容性與開 創性。雖然現今還有很多佛教團體無法接受,但是隨著科技時代的發達與進步,不管 人事物都會轉變,這就是法與法的承先啟後。相信法鼓山僧團秉持著聖嚴法師的精神 理念繼續弘揚漢傳佛教,並引領著佛教界共同淨化人心,淨化社會,並發願續佛慧 命,紹隆佛種。

二、牌位歷史源流

根據《說文解字》內的「祏」2字,《周禮》說是「大夫以石為主」,亦即大夫階 級以石做為牌位,讓亡者神靈有所依憑。依王貴民的研究,商代已經有「祏」這個象 形文字。

古代中國人祭祖的方式稱為立「立屍」。何謂立屍?古代人安排孫子坐在祭桌上 的正中央,代表已經去世的祖父或祖先。然後由在生者如兒子來祭奠敬供、禮拜等,

而孫子則接受供品,享受拜祭的食物。把孫子代為已經去世的祖父來拜祭就稱為「立 屍」。名稱上是父祭拜祖先,但是實際上卻是父親供奉兒子。立屍的意義在教孝,教 育兒子,如何給生者敬養,為死者追遠之理。但此立屍之風,到了秦漢時代即已廢 除,代之而興的是立「木主」。3

由此推知,中國古代使用牌位之情形,可能可以上推到商代。商、周時期,周武 王討伐商紂,就帶著文王的神主牌位,《史記.周本記》所載:「周武王為文王木 主,戴以伐紂。」此是刻一文王的木雕像,以代表文王,這可能就是木主的起源。4

(一)祖先牌位

1.祖先牌位崇拜文化

「牌位」雖是中國文化的特色,但其背後意涵的「祖先崇拜」思想,則是相當普 遍地存在於各民族的文化中。祖先崇拜是原始部落宗教的形式,其信仰來源如下:

2 古代宗廟中供奉神主的石室。參《漢典》網站。2011 年 6 月 1 日。

http://www.zdic.net/zd/zi/ZdicE7ZdicA5Zdic8F.htm

3 木主,亦即載木主,系最早的故人替身物,就是說,當時人們用木簡單雕成人形木偶,無字無 圖案,以象徵死者,用以長久祭拜。後來經過很長時間的演化,最終才稱「神主」,「神 位」,上面開始書寫或雕琢文字,以及圖案。木制的神位。上書死者姓名以供祭祀。又稱神 主。俗稱牌位。參《百度百科》網站。2011 年 6 月 1 日。

http://baike.baidu.com/view/1368787.htm 4 聖嚴法師,《比較宗教學》,頁 168。

(4)

.310310310310. 法鼓山僧伽大學畢業製作選集(2006-2011)

祖先崇拜的基礎是相信人死之後靈魂不滅,並相信死者的靈魂繼續與活在世 上的人有……聯繫。祖先崇拜的對象多為……前輩親屬。人們對親屬的亡靈 既尊敬又畏懼,既祈望祖先神靈能幫助活著的親屬,又害怕他們得不到撫慰 而加害於後人。因此……舉行祭祀儀式。祖先崇拜產生於氏族──部落社 會,進入文明時代後,在各傳統文化中存留長久。5

中國更以牌位象徵著慎終追遠以及讓「神靈」依附的想法,意涵著人們對自己的祖先 乃至家長、族長或一個族群的首腦所懷抱的一種虔信的感情。例如對祖先神靈的牌位 進行祝禱、供奉和節日祭典等。這稱為生殖信仰,以同血緣繼承為重心的社會制度結 合,形成了對氏族的崇拜。

後來影響祖先信仰不僅只是懷念,而演變成靈魂鬼神信仰,把死人神化。這稱為 鬼神信仰,形成了對家庭祖先的崇拜。中國文化非常注重人死留名,即時人死後也要 保留一個「位」給祖先,所以從祖先的敬仰懷念演變成必須要有一個牌位給祖先,認 為有一個祖先在那個位子上。

中國人認為自己的祖先是超自然神聖的,也是個人和血族生存繁衍的根基。人們 從氏族或家庭的血緣情感,對已經去世的長輩轉換成為一個集中了情感、心理、記 憶、想像的精神事件。人們習慣從生到死都能得到氏族或祖先的庇佑或照顧,認為死 亡者將永遠是同一氏族血緣的共同體。後代除了懷念祖先,同時也戰戰兢兢、誠惶誠 恐地來敬祀尊祭祖先。中國人對祖先牌位的崇拜也成為精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了。

2.牌位的教化與孝道精神

中國歷史文化與儒教強調孝敬,不僅要對生世父母的盡孝,而對於死去先人更要 顯孝。《禮記.祭統》:

是故孝子之事親也,有三道焉。生則養,沒則喪,喪畢則祭。養則觀其順 也,喪則觀其哀也,祭則觀其敬而時也。盡其三道者,孝子之行也。

所以祖先崇拜與孝養父母兩者就自然巧妙地結合起來,並通過種種具有複雜規定的儀 式禮節,使孝神敬父一整套祖先牌位的文化顯現出來。據《禮記.祭統》強調祭祀之 目的在「十倫」:

5 邱素真碩士論文〈法鼓山水陸法會牌位數位化之影響研究〉,金澤《宗教人類學導論》,頁 111。

(5)

淺談數位牌位當代功能與法鼓山四環之實踐 .311311311. 311

夫祭有十倫焉:見事鬼神之道焉,見君臣之義焉,見父子之倫焉,見貴賤之 等焉,見親疏之殺焉,見爵賞之施焉,見夫婦之別焉,見政事之均焉,見長 幼之序焉,見上下之際焉,此之謂十倫。

彰顯出透過祭祀手段,使人們在事鬼神、君臣、父子、貴賤、親疏、爵賞、夫婦、政 事、長幼、上下等十種關係上面,都有合於禮的秩序。「牌位」具有濃厚的中國文化 特色,其背後意涵著「祖先崇拜」思想,則是相當普遍地存在於各民族的文化中。中 國人都有飲水思源、慎終追遠的習慣。敬天敬祖可說是中華民族的固有信仰。每到了 歲令時節必定要祭祖,這是孝順祖先的傳統美德。

儒教以「忠孝」為核心的人倫和政治思想,成為主流。孝道衍生出來的慎終追遠 的殯葬、祭祀文化,可以說是儒教治國影響之下的特色。祭祀就是孝的延伸,孝道的 具體展現,父母在世時要奉養無缺,死亡後要祭祀不斷。

而在原始佛教時期,也主張祖先崇拜亦是對於父母之尊敬供養。於南傳增支部經 典中,有若干節經文記載,若能對父母、祖先,乃至修行者、婆羅門、諸神等如法尊 敬供養,則死後必能享樂於天界。6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二云:

善男子!於諸世間何者最富?何者最貧?悲母在堂名之為富,悲母不在名之 為貧;悲母在時名為日中,悲母死時名為日沒;悲母在時名為月明,悲母亡 時名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應當如是 報父母恩。7

說明除了行善之外更要敬奉孝順父母,孝養父母的人與供養佛的功德是一樣的。而對 於祭祀祖先也可得善的果報,如《中阿含舍梨子相應品梵志陀然經》第七云:

梵志陀然答曰:「舍梨子!當知我今在家,以家業為事,我應自安隱,供養 父母,瞻視妻子,供給奴婢,當輸王租,祠祀諸天,祭餟先祖及布施沙門、

梵志,為後生天而得長壽,得樂果報故。舍梨子!是一切事不可得疑,一向 從法。」8

6 參《佛光大辭典》。

7 T03, no. 0159, p. 0297, c02。

8 T01, no. 0026, p. 0456, c22。

(6)

.312312312312. 法鼓山僧伽大學畢業製作選集(2006-2011)

而佛教至東來之所以備受肯定,此種民族信仰為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固有信仰與佛教 之祖先崇拜兩者混合形態之情形很多。儒、佛、道三者立場雖不一,然而一般所行包 含民俗信仰而形成一種複合的信仰。其特徵為祖靈不滅;祖靈將親臨於現在家族之 中,以左右禍福,而繼承其生前之功勞、名譽、地位。又對於祖靈之崇拜、祭祀,及 供養為子孫之義務,與侍奉生存父母為同一道德,此種崇拜被認為是維持家族秩序之 規範。一般人對祖先的祭祀,說是「志意思慕之情也」,9亦即表達對死亡親人的思 憶。

3.牌位名稱與朝代

「周武王為文王木主,戴以伐紂。」此是刻一文王的木雕像,以代表文王,正如 今日用的遺像一般;不過,後人用木牌寫上死者的稱謂姓名的木主,已和雕像不同 了。照木主的本義來說,今人有了遺相(像),就不必另寫木牌位或紙牌位了。10 據邱素真碩士論文研究中分析了各種「牌位」的名稱。在其文獻上曾分有「主

(虞主、練主)」、「祏」、「屍」、「社」、「位」、「神主」、「神座」、

「籍」、「牌子」、「神版、神牌」等名稱,亦均可用在指稱「牌位」。文獻摘要舉例 如下:11

(1)主:又稱「虞主」、「練主」,夏、商、周三代都使用這種名稱。

(2)祏:在商代甲骨文已出現這個字。

(3)屍:「屍」字一方面指以活人扮演祖先(讓祖先神靈依附)接受祭祀,這種 禮儀盛行在夏、商、周三代,以後就不再使用這種禮儀;另一方面以「屍」指稱牌 位,則從周到元代都有人使用。

(4)社:在東周時期出現以這個字代表神靈所依牌位的年代。

(5)位:從周代到唐代,都曾使用「位」稱呼牌位。

(6)神主:東漢以後開始有用神主稱呼牌位。

(7)神座:隋代使用神座稱呼牌位。

(8)籍:可作「位」在唐代曾使用「籍」稱呼牌位。

(9)牌子:宋代開始使用「牌子」一詞稱呼牌位。

(10)神版、神板、位版、神牌:唐、宋以後使用。

9 參《禮論篇第十九》數位經典網站。2011 年 6 月 1 日。

http://www.chineseclassic.com/philosopher/shingzu/ch19.htm 10 聖嚴法師,《比較宗教學》,頁 168。

11 邱素真,《法鼓山水陸法會牌位數位化之影響研究》,頁 22-25。

(7)

淺談數位牌位當代功能與法鼓山四環之實踐 .313313313. 313

(二)消災超度牌位

1.民間消災超度

道教與民間宗教信仰對祖先或亡者的祭祀透過牌位來進行,背後的假設是「亡 靈」依附在牌位上。為確保祭祀有效,就需要藉由「引魂」來確認「亡靈」已依附在 牌位上。「引魂」是道教及民間信仰中的核心問題,透過「引魂」儀式,將「魂」與

「牌位」連結起來。邱素真研究指出:「人死亡後有一個不滅的神靈。這個神靈,需要 一個依附物,所以而有「重」或「牌位」。儒教及道教均以「牌位」代表繼承,儒教 以牌位代表繼承宗法制度下的權力,道教以牌位代表繼承祖宗香火。二者並均以牌位 之祭祀,象徵慎終追遠與祖靈崇拜。

從道教典籍記載來看,道教的超薦與消災來自歷史悠久的齋醮,其淵源可上溯到 先秦時期的巫教祭祀儀禮。收錄在《正統道藏》12載有奉道授戒之儀、求願收福、禳 災除病、懺過解罪等等。在齋期中舉行破獄、召靈、沐浴、朝真乃至到升度等禮節都 象徵著亡靈從地獄生往天堂的儀式。這套儀式,一直保存至今,從現代道教為度亡而 舉行的「薩祖鐵罐施食」(放焰口)中呈現出來。高功13藉由救苦天尊的名義普施法 食,然後向亡靈傳授九真妙戒,14希望亡靈來世不墮地獄,不轉畜牲。這就是目前民 間道教的超度與消災儀式。

12 參《雲中音誦新科之戒》一卷。

13 高功之稱的由來:高功是道教行儀時的執事名稱,同道教、監齋等合稱為「三法師」,共同主 持齋醮儀禮的進行。「高功」之稱,古已有之,原是指學問淵博的人。早期道教儀禮比較簡 單,並無執事高功之稱。南朝高道陸修靜(406-477)編的《洞玄靈寶齋說光燭戒罰燈祝願儀》

中以「法師」之稱指稱高功。唐五代以後高功之稱才在道教儀禮中廣泛使用,直至今日。唐五 代的《金籙大齋補職說戒儀》又稱,「高功其職也,道德內充,威儀外備。天人歸向,鬼神俱 瞻。躡景飛晨,承顏宣德。惠週三界,禮越眾官」。高功當能步罡踏鬥,溝通人神,代神宣 教,拔度人鬼。在道教醮壇眾執事中,高功居於首位,一般均由德高望重的高道擔任。參《百 度百科全書》網站。2011 年 6 月 1 日。http://baike.baidu.com/view/1861515.htm

14 九真妙戒亦稱「九真戒」,為亡者所持之戒。系九天帝君親口宣說,佩奉者升人九天,輕慢者 墮入九地。《道法會元》卷二十稱,「九真戒者,宣告亡靈,奉戒專心,克臻妙道。」據《北 帝伏魔神咒妙經》卷六稱,此戒內容為:一者敬讓,孝養父母;二者克勤,忠於君王;三者不 殺,慈救眾生;四者不淫,正身處物;五者不盜,推義損己;六者不嗔,凶怒淩人;七者不 詐,諂賊害善;八者不驕,傲忽至真;九者不二,奉戒專一。《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謂:

世人若能受九真妙戒,佩受救苦長生寶策,生在之日,受之福報,壽齡綿遠,運盡數終,不趨 輪迴,直上丹天。參《百度百科全書》網站。2011 年 6 月 18 日。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1997729.html?fr=qrl&cid=90&index=3

(8)

.314314314314. 法鼓山僧伽大學畢業製作選集(2006-2011)

2.佛教消災超度

從最初的祖先牌位一直演變到佛教開始使用牌位,其實並沒有詳細的歷史記載,

顯然,佛教儀式中有關「牌位」的運用,是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15不過,從禪宗文 獻記載中發現,如宋代禪家即用之。見敕修百丈清規卷三遷化條(大四八.一一二九 上):「每日三時上茶湯,集眾諷經。俟迎牌位入祖堂則止,或待新住持至,方入祖 堂有佛事。」16在《敕修百丈清規》〈報本章第三〉有關「帝師涅槃」、〈住持章第 五〉有關「遷化──『移龕』、『全身入塔』、『下遺書』」及〈大眾章第七〉有關

「亡僧──『入塔』」等章節,都有關於牌位的記載。17而百丈懷海(720-814)的

《清規》成書於 814 年,二者年代約同。雖然目前所見《敕修百丈清規》已然經過五代 和宋代之發展,是在元朝編輯成書,我們目前無法看到《百丈清規》的原貌。但仍有 證據顯示禪宗使用「牌位」極可能就是來自唐代《百丈清規》。

然而牌位與消災超度的結合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而佛教的消災超度應該可追 溯到原始佛教。經典上記載,佛陀一生所說的法都是為了適應當時的事件、弟子或眾 生所遇到的問題方便施設說的。而為往生者消災超度的起源乃是來自當時佛陀弟子神 通第一目犍連,因透過神通看到母親往生後墮為惡鬼道受苦,目犍連為報答父母養育 之恩於是請求佛陀救度其母親。

因此佛陀教導目犍連透過供僧可令其母親離惡鬼道之苦,《佛說盂蘭盆經》記載:

佛告目連:「十方眾僧於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 難中者,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爥、床敷臥具、盡世甘美以著 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當此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禪定、或得四道 果、或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菩薩大人、權現比 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缽和羅飯。具清淨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其 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在父母、七世父母、六種親屬得出三途之苦,應時 解脫,衣食自然。若復有人父母現在者,福樂百年;若已亡七世父母,生 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受無量快樂。」時佛勅十方眾僧,皆先為施主家 咒願七世父母行禪定意,然後受食。初受盆時,先安在佛塔前,眾僧咒願 竟,便自受食。」18

15 邱素真,《法鼓山水陸法會牌位數位化之影響研究》,頁 9。

16 佛光大辭典〔禪林象器箋圖牌門〕,頁 5147。

17 邱素真,《法鼓山水陸法會牌位數位化之影響研究》,頁 55。

18 T16, no. 0685, p. 779。

(9)

淺談數位牌位當代功能與法鼓山四環之實踐 .315315315. 315

佛陀教導目犍連藉由結夏安居後供養十方眾僧,透過布施與眾僧精進修行力共同迴向 給其母親離開餓鬼之身解脫三惡道。佛陀並教誡弟子,日後可透過僧自恣日廣設供 養,為現生父母消災增福延壽,乃至為過去七世父母離苦得樂來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這部《佛說盂蘭盆經》在西晉時期翻譯到中國,而這部經的實質精神在於提倡

「孝」。因此它立刻被提倡孝義的中國所接受,並開展出超度歷代祖先的佛事。南北朝 時期,南朝的梁武帝首次依據《佛說盂蘭盆經》的儀軌,創設盂蘭盆會供養十方僧 眾。19義淨譯《釋氏六帖》卷四十五說:「《弘明》云:「梁武帝每於七月十五日普 寺送盆供養,以車日送,繼目連等。」由於梁武帝大力提倡這部經,並依據此經文內 容所指示進行消災超度儀式,所以民間各階層人士無不效法遵行。

然而,中國民間信仰對佛教的諸佛菩薩所崇拜的目的,都只是從個人的求願、祈 福消災、乃至求財、求子、求婚姻的美滿等。演變成受雇於他人的所謂「得人錢財,

與人消災」或「超薦亡靈」的讀經誦經,既不是原始佛教的色彩,也不是中國初期佛 教的形態。不過這也是各人類對宗教信仰的基本動機,因為人相信只要崇拜或信仰諸 佛菩薩,就會得到諸佛菩薩乃至諸天善神的護佑,普遍信眾對佛教的消災與超度也是 停留在這崇拜及有所求的階段。

三、法鼓山之數位牌位

(一)佛教紙牌位弊端

從以上歷史來看,不管佛教或民間信仰所沿用的牌位,皆從祖先牌位發展到現今 的各種法會上使用。這一節中,對於道教與民間信仰所使用傳統紙牌位的狀況,在本 節就不提出任何看法。筆者就只以目前大部分佛教界舉辦法會的道場,常遇之普遍現 況,綜合以下三點提出傳統紙牌位的弊端:

1. 執著→從執著個人的親人、家族乃至姓氏或族群。心無法放下「我」的親人、

我的家族、我的一切……而不斷在六道中與心中所執著的對方互為眷戀而生死 流轉。

2. 迷信→失去佛教真正的根本精神,誤解佛教教理。信眾只停留在害怕與鬼神崇 拜。對正信佛教的消災超度產生誤解的與迷信。

3. 不符合環保→焚燒傳統紙牌位,造成環境污染。(第六章將會提到)

4. 占據空間→使用傳統紙牌位,需要運用很多空間來張貼,也需要空地來做為焚 燒的場地。

19 T49, no. 2035, p. 450, c10。

(10)

.316316316316. 法鼓山僧伽大學畢業製作選集(2006-2011)

佛教道場辦任何佛事離不開消災與超度,為了大眾需求而開設很多方便法。筆者 實際舉馬來西亞道場為例子,再從新加坡、臺灣與印尼各一所道場所提供的圖片作為 參考。在當今佛教界依然使用著傳統紙牌位,雖然以上只舉出三項弊端,但是看似三 項真正要改革卻不容易。其實很多佛教道場似乎知道這並非正信的的佛教,但卻脫離 不了使用傳統牌位的關係,多數都是因為深怕信眾無法接受而影響道場的運作。也正 因為傳統牌位與焚燒文化脫不了結,所以聖嚴法師才領先跨出第一步積極推動回歸正 信的佛教,指示牌位必須要重新設計具有開創性及環保的措施。

(二)何謂數位牌位

所謂數位,就是將聲音、圖像及原文,轉換成電腦可判讀的形式,為使用一連串 的 0 與 1 之組合,來將資訊以暗碼之形式做傳輸。從媒介轉換的角度來說,數位化就 是原有媒介(如人工、文字、器物、傳統工具等)轉變成只以電腦判讀形式的訊息來 呈現。

從歷史角度來看,其實配合著每個時代所有的條件與設備,並發展出人類所需的 物品或工具。而紙在還未發明之前,人類最早是在石塊、獸骨、龜甲、竹簡、縑帛等 上寫字,但其缺點是費力,且能寫的字數又有限。一直到東漢蔡倫發明,創先用樹 皮、麻頭、破布和破魚網來造紙,人們才擁有輕便且價廉的書寫紙張。若將歷史再往 前推至佛陀時代,當時的印度並沒有紙張或乃至用文字紀錄的習慣。法鼓佛教學院校 長惠敏法師在接受《法鼓》雜誌採訪時表示:「佛陀時代所說的法都是靠弟子們口耳 相傳、背誦與實際練習再應用於生活上的。所以從竹簡再演變成紙張,紙張再演變成 數位化;媒材一直在演變,現今又有多少人寫信還在用紙?現在都用 E-mail,其實有 效無效不在於此,而是我在於傳達這個訊息,有沒有傳到,而我認知到,我去做。」

數位牌位就是把原本寫在紙牌位上的名字轉變為輸入電腦,然後透過投影機投射 出來。法鼓山聖嚴教育基金會董事施炳煌20認為,透過投影將牌位呈現出來並不叫虛 擬,對他來說,這是擴真實境。更可以藉由科技將所要表達與呈現的方式凸顯出來。

若認為數位牌位不是真的,那麼為何覺得用紙牌位才是真的?其實用什麼方式來呈現 並不重要,而是我們要傳遞什麼或表達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三)數位牌位緣起與方向

聖嚴法師在 1990 年期間農禪寺時代就開始提倡佛事必須符合環保的理念,開始教

20 法鼓山水陸籌備小組顧問施炳煌於 2007 年提出數位牌位的概念。

(11)

淺談數位牌位當代功能與法鼓山四環之實踐 .317317317. 317

育信眾不燒冥紙。聖嚴法師表示有些宗教傳統的習慣,並不是必要性的。比如燒冥紙 其實是沒有意義,佛教也沒有這種作法。不管是燒冥紙或是燒大量的香,只會徒然製 造更多的煙霧,也燒掉很多自然的資源。所以,當時的農禪寺改為以花、水果、清水 供佛,更鼓勵信眾少用蠟燭而以一盞小電燈取代。

於 2001 年聖嚴法師應國防部的邀請在陽明山中山樓介壽堂,為當時高級軍官上課 時就已經指出,應當善用人文科技:

我指出科技與人文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文化對於科技的 認知與使用,當比二十世紀更成熟,更能造福人類,減少對人類的傷殘。新 世紀的體驗,應當以科技做為人文關懷的資源與工具,用人文精神處理科技 的後遺症,而環保則是此一體驗的落實工作。因此,法鼓山提倡「心五四運 動」,落實心靈、禮儀、生活、自然等四種環保,不但能解決過去因疏忽所 遺留下的問題,也能開創美好的未來。21

當 2004 年 3 月,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提出決定要舉辦一場漢傳佛教最大型法會時。

聖嚴法師當時指示規畫小組,這場法會必須是一場具有開創性、前瞻性,且是二十一 世紀現代化的法會。

有鑑於此,2007 年 3 月正式成立水陸法會籌備小組,並開始思考朝向「不燒」的 方向發展,努力開創並討論達成共識,改變的方向不外乎:1.合乎時代,2.前瞻環保,

3.深化藝術,4.人文永續。同時更以法鼓山所提倡的四種環保做為主導。

因此 2007 年,首屆水陸法會修改目標為「牌位」及「送聖」。聖嚴教育基金會董 事施炳煌菩薩表示,早在僧團還未提出水陸法會這專案時,聖嚴法師早就指示他,傳 統紙牌位要進行改革。後來水陸籌備小組決定水陸法會一概不燒,那時就提出嘗試引 用投影的方式來取代紙牌位,解決焚燒的問題並轉變了牌位的形式。當時主要改變的 目的就是為了減少「燒化」對現在地球的保護。不過,牌位的功能及漢傳佛教佛事結 合了儒家文化的孝道精神,依然保存著其意義。

聖嚴法師於 2007 首屆水陸法會送聖日開示:

凡是源於中國民間信仰的部分,或是採擷道家、道教的俗儀之處,皆一一捨 去。如果還保留傳統水陸中一些不合時宜的作法,譬如燒紙馬、燒紙人、燒

21 聖嚴法師,《真正大好年》,頁 25。

(12)

.318318318318. 法鼓山僧伽大學畢業製作選集(2006-2011)

紙衣、燒種種的牌位,是非常不符合環保的;這些內容皆非源自印度的原始 佛法,而是歷代佛教中人,為了接引民間信仰人士接受正信佛法,為此而向 民間信仰模仿學習才有的添加內容。為了讓整個儀軌既如法又環保,首創投 影數位牌位,取代焚燒紙製牌位的儀式。22

多年來,聖嚴法師帶領著法鼓山僧俗四眾一直在落實正信的佛教與正知正見的修行。

雖然數位牌位已經推廣至第四年了,但除了倡導環保之外,目前更積極的繼續朝著佛 教根本教育的精神做為數位牌位的大方向,以下綜合了四項要點:

1.離去對牌位對個人與親屬的執著進而開闊心量建立平等大悲心。

2.空性的建立,世間上並沒有不變或不壞的東西。

3.轉變消災與超度傳統觀念。

4.傳遞環保概念。

(四)數位牌位當代功能

1.觀念教育──回歸佛陀的本懷

釋迦牟尼佛悲願來人間成佛,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斷絕世間煩惱,成就涅槃之智 慧,因此才有了佛法僧的出現。佛陀知道人類以及一切眾生,不論貧富貴賤,都不能 免於內心的掙扎和面臨生離死別的苦惱。問題不在於環境的好壞或身體的強弱,而是 由於觀念的顛倒,主要是貪欲、瞋怨、愚癡的三種心理因素在作怪。在《摩訶般若波 羅蜜經》淨願品云:

須菩提報舍利弗:眾生顛倒因緣故,造作身、口、意業,隨欲本業報受六道 身──地獄、餓鬼、畜生、人、天、阿修羅身。23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四云:

由妄想緣起諸煩惱,因眾煩惱造善惡業,依善惡業感五趣果,如是如是生死 不斷。唯有正見不顛倒心,作諸善業,因三善根及以信等,增長無漏法爾種 子,能起無漏三昧神通。如是如是證聖相續,若伏妄想修習正觀,一切煩惱 永盡無餘。24

22 聖嚴法師在 2007 年 12 月的水陸送聖儀式開示稿。

23 T08, no. 223, p. 360, a25。

24 T03, no. 159, p. 309, a11。

(13)

淺談數位牌位當代功能與法鼓山四環之實踐 .319319319. 319

其實眾生不斷地在生死中造業,這一切的主要因素來自於無明顛倒不清楚之心。佛陀 的教法就是讓我們看清楚世間的一切真實現象,然後告訴眾生怎樣才能脫離這顛倒無 明的心,這才是佛陀於恆河兩岸說法四十五年最終的本懷。法鼓山所推廣的弘化方針 乃「回歸佛陀本懷,推動世界淨化」,主要目的是以修學佛法、弘揚佛法、護持三 寶,來淨化社會、淨化人心做為基本方針。聖嚴法師認為佛陀的本懷乃是:

佛陀的本懷是智慧和慈悲,以智慧除煩惱,以慈悲度眾生;也就是以智慧利 己,以慈悲利他,此乃福慧雙修、悲智雙運的根本原則。若偏離此根本原則 而專談神通,一心投機取巧、標新立異,走捷徑、誇證悟,都不是佛的正 法,頂多只是佛的方便法罷了,甚至就不是佛法。25

聖嚴法師掌握了佛陀化世的精神原則,對於法鼓山所辦的任何活動都必須要達到教育 的功能與不離佛法的基本原理。

我們弘揚的是佛陀的本懷,正信的佛法,而不是迷信的外道法。迷信的產生 是有些中國人摻雜了固有的風俗習慣、民間信仰,而對佛教的誤解。我們是 破除迷信,提倡正信的佛教團體。26

多數人以為佛教只是誦經念佛,或辦法會為超度亡靈及消災祈福延壽。其實這只是一 般人普遍對宗教信仰層面的基本了解,雖然眾生所需也有其必要。但是佛法真正的利 益、正確觀念與解脫煩惱之方法是給活人用的。聖嚴法師也於 1967 年期間寫了一篇

〈為什麼要做佛事?〉文中提到:

一般人誤將做佛事,看成專為死鬼而設的儀式。因此,我要再度的告訴你:

佛法的主要對象是為活人而非死鬼,為亡靈超度,乃是一種補救的辦法,不 是佛教的中心工作……如何達到解脫生死苦惱的目的,那就要信仰佛所說的 方法,照著去實踐。看經、誦經、聽經,便是看的、誦的、聽的解脫生死乃 至成佛的方法。所以,真正的佛事,是要大家自己來做。

25 聖嚴法師,《法鼓晨音》,頁 149。

26 聖嚴法師,《法鼓山的方向Ⅱ》,頁 111。

(14)

.320320320320. 法鼓山僧伽大學畢業製作選集(2006-2011)

佛陀在人間說了四十五年法主要目的,以及聖嚴法師慎重地勸諫所有信眾們,有此而 知,佛法是要自己去體驗解決自己的問題與煩惱,生死是要靠自己的。如《地藏菩薩 本願經》云: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 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來現在 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已獲。27

但是從佛教傳入中國的歷史演變來看,佛教的一切發展間接參雜了許多民間的信仰及 文化,所以才導致民眾對佛教的誤解。因此,數位牌位在這個時機可說是扮演了舉足 輕重的角色。藉由從傳統牌位的改革,導正大家對法會中的超度與消災迷信概念。

(1)消災

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感受到種種的不如意,不順心或是苦惱時而無法解決,

最後唯有透過信仰的管道如祈求消災免難等協助度過難關。認為消災的目的,就是為 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乃至擴大至一切認識或不認識的眾生祈禱祝福,祈求消災延 壽。從非佛教的角度來看一般人對消災的理解與解說,參「臺灣大百科全書」網站,

對「消災解厄」一詞的解釋:「消除災難、解除厄險,進而祈求平安,得到福祿壽 禧。人世間多有不如意的事,如何消災祈福、獲得吉祥如意,成為宗教祈求的目的。

入世知識是對災難做危機處理,但出世宗教則給心靈上消災解厄的祈求功能。融合 儒、釋、道三教的民俗信仰有各種拜拜法會,便是以消災解厄為最大目的。」

當然,信眾有這些觀念和現象,從宗教的功用上來看,佛教並不反對,但佛教真 正的內容和根本精神,並不僅是如此。多數人都不會去追究或質疑是否有達到消災的 功能,也許從某個角度來看,這對於寫牌位的人來說主要是求安心與祈禱!

A.消災的意義

從佛法的觀點來看,其實消災延壽最好的方法,就是為善去惡。28正信的佛教,

主張信佛的人,當親自來修行效果最好,佛法真正的目的是在幫助我們將煩惱昇華轉 化為菩提。藉由佛法把心中的苦惱,從痛苦或糾纏不清的苦海死結中覺醒過來。在我 們這個世間太多天災人禍以及不幸的事情發生,當然也有幸福美好的來臨,不管是好 或壞,這都是來自因果的自然力。世間眾生皆苦,因此佛陀深刻感受到人的一生,從

27 T13, no. 412, p. 784, b20。

28 聖嚴法師,《學佛群疑》,頁 70。

(15)

淺談數位牌位當代功能與法鼓山四環之實踐 .321321321. 321

生老病死等苦而有的,所以才透過出家修行尋找離苦的方法。在《雜阿含經》云: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欝鞞羅處尼連禪河側菩提樹下,初成正覺。爾時,世 尊獨一靜處,專心禪思,作如是念:「我今解脫苦行。善哉!我今善解脫苦 行,先修正願,今已果得無上菩提。」29

大乘義章卷二十末(大四四.八六四下):

既能自覺,復能覺他,覺行窮滿,故名為佛。言自覺,簡異凡夫。雲言覺 他,明異二乘。覺行窮滿,彰異菩薩。是故獨此偏名佛矣。30

佛陀在人間菩提樹下成道證得無上菩提正等正覺,31乃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聖 者,已斷絕世間煩惱並成就涅槃之智慧。從佛陀親證覺悟例子,唯有在人間透過人身 修行佛法才能達到最究竟徹底的消災解難,解脫無明煩惱。只因眾生不畏因而只畏 果,所以不斷尋求外在的信仰與力量想達到消災免難。聖嚴法師表示:

眾生畏果,凡夫卻只會一味躲避苦的結果,一旦遇到痛苦的事,就希望趕快 逃離,在逃的過程中還拚命製造另一個苦的原因而不自知。其實苦的結果有 點像自己的影子,正所謂「如影隨形」,就像在光天化日之下,想要把自己 的影子甩掉一樣,即使拚命地跑、跑得疲倦不堪,影子卻還是跟隨在左右。

除非自己的身體消失,影子才會不見。32

2011 年 5 月 9 日,法鼓佛教學院校長惠敏法師,向水陸專案負責人果慨法師提出對數 位牌位「消災」的看法:「消災就是菩提覺醒,眾生畏果所以遭受災難或夭壽,因 此,透過菩提圓滿或菩提覺醒,眾生才能達到消除迷惑、而不再造業,這才能真正得 到消災延壽的效果。」

29 T02, no. 99, p. 287, c21。

30 〔雜阿含經卷十二、大智度論卷七十、俱舍論卷二十五〕,頁 6797。

31 梵語 samyak-sambodhi,巴利語 samma-sambodhi。意指真正之覺悟。又作正解、等覺、等正 覺、正等正覺、正等覺、正盡覺。等者,就所證之理而言;盡者,就所斷之惑而言。即無上等 正覺、三藐三菩提之略稱。梵語 sambodhi 之意譯,音譯三菩提。謂證悟一切諸法之真正覺智,

即如來之實智,故成佛又稱「成正覺」。參《佛光大辭典》

32 聖嚴法師,《真正的快樂》,頁 34。

(16)

.322322322322. 法鼓山僧伽大學畢業製作選集(2006-2011)

從佛典角度來詮釋消災,「消」乃惡事苦惱之消滅也;「災」指妨礙向上修道之 障。33若眾生的心地一直處在清明中,無有執著,佛性自現,不起煩惱,即為菩提。

若心中起種種的執著,心不開明,既不見佛性,故稱為煩惱,因此,眾生要達到真正 的消災並不離菩提智慧而趨向「覺醒」。

B.生活中實踐消災

法鼓山藉著數位牌位重新教育大眾,除了保留原始的消災,更希望大家在日常生 活中實際的去落實真正的消災。運用佛法的智慧從煩惱轉化為菩提,從人與人之間的 互動,個人生活起居中開始練習,其實保持清淨的生活就是最大的消災。

以下表 1,整合了聖嚴法師所提出的「心五四」與《真正的快樂》一書,從轉變 觀念開始著手並停止煩惱的產生。不止透過正面的觀念來引導,也可以藉由方法實際 運作化解或轉移一切苦的來源,煩惱少一分,智慧就會增長一分。

表 1. 生活實踐方法

觀念轉 舉例

了解一切的痛苦都是自作自受、

因果循環的結果。並不要繼續製 造苦的原因。不管苦也好、樂也 好,都是我們種福田、增長慈悲 心和智慧心的過程。

如果不停製造苦的原因,苦的結 果勢必永遠追隨著我們……就像 吃完飯後,桌上的殘羹剩菜、湯 湯水水總要自己收拾,即使花錢 請別人幫忙收拾,所花的錢也要 靠自己去賺。所以一切的痛苦都 是自作自受、因果循環的結果,

逃避痛苦是沒有用的!34

只要心中沒有任何不喜歡、不願 意、不甘心接受的想法,痛苦便 不存在。

心念繫在恆課上,如持咒、持佛 菩薩名號。任何空檔都要持咒、

念佛,不要間斷,如此自然能夠 消災除障、去煩惱。

用智慧調整自己的內心,明瞭現 在所受的種種苦難,都是自己製 造出來的,並產生面對苦果的勇

 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 它、放下它。

發心為人救難、救災,自己就能 免難消災。35

廣結善緣。不再以怨報怨。時時 生起感恩的心……四感:「用佛 法感化自己,以行為感動他人,

感恩順逆兩種助緣,感謝讓我們 有成長的機會。」36

33 參《佛光大辭典》。

34 聖嚴法師,《真正的快樂》,頁 34。

35 聖嚴法師,《法鼓山的方向Ⅱ》,頁 36。

36 聖嚴法師,《兩千年行腳》,頁 231。

(17)

淺談數位牌位當代功能與法鼓山四環之實踐 .323323323. 323

一般人消災除了祈求延壽及平安順利之外,更有很多人一定會再報名超度牌位時 多填寫一個項目,那就是「怨親債主」,所謂「怨」乃是怨家,「親」謂親愛者的意 思。其實從無始以來,我們和多少的眾生發生了恩恩怨怨的關係,無論是在鬼道、神 道或是天道的眾生,我們皆要用佛法,以修學佛法、弘揚佛法、護持佛法的功德,來 迴向他們。不過,除了在鬼道、神道或是天道眾生之外,在我們現世人道中,人與人 之間也會製造出不少的恩怨情仇。無論是家庭、社會乃至國與國之間都會發生衝突與 怨恨,倘若我們要達到真正究竟的「消災」,佛法教導我們還是要主動的從自己開始 做化解的舵手,掌握自己快樂的方向。

藉由從傳統牌位改革為數位牌位這段歷史記載中,一方面要信眾接受牌位的改革 之外,一方面也要從中不斷教育真正消災的觀念。以下表 2 將結合「心六倫」做為解 怨並結善緣的對象與方法,唯有從此時此刻開始與身邊的人廣結善緣,那麼身邊就會 多一個善知識而少一個仇恨的怨家。

表 2. 消災對象心六倫

解怨、結緣對象 心六倫之心法

家庭倫理──長者/父母/夫妻/兒女/婆 媳/親友等

 夫妻、父母、兒女等是「倫理」的關係,不是「論 」的關係。

父母和子女的關係不必一定上對下,可以坐下來溝 通。但基本的禮貌和尊重還是一定要有的。

生活倫理──任何與我們生活上有關的人事

 活著時,要珍惜生命,感激生存,感恩生活。

轉好念,危機即轉機。

縮小自己,惜福愛物。

 關懷他人,換來自己開懷。

校園倫理──師生/同學等  對青少年,要關心不要擔心,要誘導不要控制,用 商量不用權威。禮貌是尊重的起點。

自然倫理──一切自然生態  一草一木一石頭都跟人類生存有關,應該珍惜。

職場倫理──上司/員工/客戶/同事等  做事時多為別人想一想,犯錯時多對自己看一看。

族群倫理──一切人類 尊重與包容不同的族群、文化、語言與信仰。

佛法因應眾生所需而施設各種方便法,除了參加法會中的消災牌位,日常生活也 可親自落實消災,這都是最佳處理方式。同時也可加上諸佛菩薩的慈悲願力來安定我 們的身心,聖嚴法師在《學佛群疑》提到,透過念經、拜懺、布施、供養等,有兩種 應驗的原因:

第一、由於自己真誠懇切地懺悔和發願,因此改變了惡業的果報。

(18)

.324324324324. 法鼓山僧伽大學畢業製作選集(2006-2011)

菩提 覺醒 惡事苦惱之消滅也

指妨礙向上修道之障

真誠懇切的 懺悔和發願

第二、由於布施供養三寶的功德,能得到諸佛菩薩以及護法龍天的護佑;而 誦經迴向給鬼神道中的宿世怨親債主,即是用佛法開導,能使他們心開意 解,脫離苦趣。37

以上方法除了在日常生活的因地著手之外,對於已發生、過去世或這一世所造的惡 業,也可以有機會轉化或改變,這也是普遍人所要追求的。不過應該接受的果報,還 是必須接受。但是未發生的果報或業力,可由各人的願力來轉變。聖嚴法師提出消災 延生的原理,就是在於懺悔及發願,過去已經犯下錯誤的行為,我們要慚愧懺悔。而 透過懇切心發願未來不再重犯心向善時,未發生的果報也會隨之而轉。所以,發願、

學佛、修善,是可以改變未來的命運,如以下圖 1。

圖 1. 消災次第

(2)超度

每個人生存在世間上一定會面對生、老、病、死的必經過程,佛法的功用就是要 解決世間人的生死問題。之所以有佛法的出現,最初也是因為跟死亡有重大的關係。

所以,從佛陀時代開始,對於人的死亡,就有一套儀式,聖嚴法師在 1986 年《人生》

雜誌中就提出,「對於誦經拜懺,延生薦亡,是受佛教所肯定的。我們不但不反對 做,而且要積極地做。不過做的方式和觀念,應加以改善。」38因此,希望透過數位 牌位的改善,從方式中調整大眾的觀念,這才是符合佛法的根本精神。

超度共分為兩大類,一者是對往生者的超度。為往生親友或累劫怨親債主,超度 迴向,祝禱亡者上生善道,往生佛國淨土。若於亡者死後,兒女家屬以懇切虔敬之 心,齋僧布施,做大善業,由於大孝心及大願心的感通,使得超度者的心力願力,化 入感通被超度者的業力,所以能夠超度。尤其法會期間,更能召請亡者來此聽經聞 法,使他們生起善念而轉生善道,甚至往生佛國淨土。聖嚴法師提到:

37 聖嚴法師,《學佛群疑》,頁 70。

38 聖嚴法師,《明日的佛教》,頁 81。

(19)

淺談數位牌位當代功能與法鼓山四環之實踐 .325325325. 325

正信的佛教,對於超度的方式,跟民間習俗的信仰,也頗有出入。所謂超 度,乃是超生樂土而度脫苦趣的意思,是仗著家屬親友們為其所修善業力量 的感應,並不是僧尼誦經的本身有著超度的功能,乃是藉著超度者的善業及 誦經者的修持而起的感應。39

另一個則是對生者的超度,佛陀成道後說法四十五年,遇到無數的眾生皆為他們演說 八萬四千種解決眾生煩惱的方法,在佛陀時代稱為「超度」。40如同聖者達到出離苦 海解脫的層次。原始佛教很多經典都有如此提到,藉由佛法出離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 煩惱障,斷除眾生的無明煩惱,因此在佛世皆稱為超度,《出曜經》說:

除恚去憍慢,超度諸結使,41 不染著名色,除有何有哉?42

在各大小部經典中,其內容及主要對象都是為人間的七眾弟子而開設的,其次就是天 神,所以佛陀也被尊稱為「天人師」或「人天教主」。所以解脫和超度並不是指死後 才做的佛事。為何在當人活著的時候就要為自己超度,而不是死後才超度呢?在《法 華經.譬喻品》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 患,如是等火,熾燃不息。」43又見《法華經.壽量品》云:「我見諸眾生,沒在於 苦海。」44佛法對生者的超度,就是運用佛法信解修證,超越三界的火宅,45度過生 死的苦海。

A.超度的意義

超度真正的意義是透過佛法的理解、實踐、信仰和經驗,使人從苦難中獲得解脫 安樂,從危險中獲得安全。我們修學佛法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從苦難的此岸超度到解 脫的彼岸。佛法雖有度亡的功能,但其最大的作用是超度修行佛法的活人,修行佛法

39 聖嚴法師,《正信的佛教》,頁 56。

40 聖嚴法師,《致詞》,頁 14。

41 參《佛光大辭典》:梵語 bandhana 或 samyojana。又作結使。即使煩惱。結,為繫縛之義;蓋 煩惱繫縛眾生於迷境,令不出離生死之苦,故有此異稱。

42 T04, no. 212, p. 713, b08。

43 T09, no. 262, p. 13, c18。

44 T09, no. 262, p. 43, b18。

45 「火宅」是貪瞋等的煩惱,「苦海」是生死等的果報。眾生若不及時修學佛法,超脫三界的生 死苦海,便只有永遠由於煩惱而造業。

(20)

.326326326326. 法鼓山僧伽大學畢業製作選集(2006-2011)

就能從愚癡、無明、煩惱中得到解脫。用修行戒定慧的力量,就能使我們由生死凡夫 達到不生不死的菩薩及佛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超度。

超度的功德有淺有深,在修行佛法的路上,走一步就是超度一步,走兩步就能超 度兩步。所以凡夫位中的佛教徒是正在超度,聖者位中的佛菩薩是已經超度。我們每 念一句佛號,每做一件善事或是減少一分煩惱,都是在超度自己。而且當然也會影響 自己的祖先或怨親債主,以及跟我們有緣的無祀孤魂,由於我們藉由善的功德來迴 向,這也即是超度。46

學佛修行就是要了解目前這個人身是生存在茫茫生死苦海中,而要趁這一生努力 抽身上岸脫離苦海。依靠佛所教導我們的法做為渡舟,超越自身的生死也同時協助他 人一起離苦。至於想要求得永久的超度,那是指大悟徹底的大解脫人,這可是要付出 持久的長遠心,常常行菩薩道,日日增長智慧,時時心懷慈悲,更發願自度度人。在 開始練習自度度人的過程中,凡夫一開始還是須要仗佛度,但是當悟後的人乃是自 度,所以起步時可靠他度,既上了路,有了方向,就要學著佛菩薩的悲願,發願自度 度人。

B.生活中實踐超度

佛法住世於人間,菩薩廣行菩薩道都是以六種波羅蜜來度化眾生。波羅蜜的意思 也是超度、超越、度脫、救濟、度過。所以超度與消災的關係乃是一體兩面互相影響 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透過佛法的觀念來轉變自己的煩惱時,這時候就是超度、

超越了自己的執著習氣等就是達到了消災的功能。聖嚴法師曾說過:

解脫和超度並不是指死後才做的佛事。只要智慧增加了一些,煩惱減少了一 些,就可以說是部分的超度、解脫。47

「超」之真實涵義,乃是用以突破各種二元對立之概念或價值觀。「度」渡過之意。指 從此處渡經生死迷惑之大海,而到達覺悟之彼岸。48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任何一個 時候,只要我們懂得放下二元對立的想法或是懂得放下,向前跨越一步或向後退一 步,那麼眼前所面對的將會是海闊天空。

日常生活中有太多值得讓我們去落實「超度」的機會,可以透過輕鬆記憶的「心 五四」法語做為練習的方法。透過佛法的修行,改善了自身的身口意三業行為,回家

46 聖嚴法師,《念佛生淨土》,頁 88。

47 聖嚴法師,《致詞》,頁 14。

48 參《佛光大辭典》。

(21)

淺談數位牌位當代功能與法鼓山四環之實踐 .327327327. 327

之後,或在工作場所,也會以智慧及慈悲影響與你們相關的每一個人,所以也算是慈 悲的超度了日常生活中的親友及同事們。如以下表 3,綜合幾項如何從生活中著手去 體驗自我超度的方法,當在面對境界或困境時,能時時檢視內心的因地,那麼煩惱即 將被超度而轉化為菩提了。

表 3. 生活實踐方法

因地著手 方法

苦的原因並不是食物、衣服等物質上的缺乏,

而是內心的掙扎、矛盾和無法排解的心結,也 可說是「內心的苦悶」。49

處理所有的人、事、物,要懂得超越自我以及所有 是非好壞的執著,超越於主觀及客觀。50以純智慧 的一種判斷力和抉擇。

 應先把輕重緩急弄清楚了,應捨即捨,能取即 取。

 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凡事都是因緣,除了我們必須審察本常住的各 項人為的不夠健全之外,能做的、當做的,若 在現實條件許可下,一定要改善,而且當從善 如流。51

 工作中最惱人的壓力。專注於當下,讓心發揮最 高效率,並超越自我局限,52換個角度看待事 情。

 放下自我中心,就不會有情緒。

當七情六欲的誘惑出現時,除了隨時隨地保持 警覺心,用正確的觀念來糾正自己,還要用心 感受自己與萬物是息息相關的生命共同體。

 四感:感恩、感謝、感化、感動。「感動」的意 思是指,以智慧來處理事、以慈悲來對待人,以 勤勉、謹慎、恭敬、謙虛、寬容的態度,凡事從 自己以身作則,自然能夠產生力量感動他人。人 生轉折就在一念之間。敞開心胸去覺察、去感 受。53

要了解自己的才能,知道自己所處的因緣、時 間、環境,是不是我應該做、能夠做的?能夠 清楚自己、了解自己,也就是了解因緣,便能 在工作中安心。54

 有信心、有準備、有勇氣、有本事迎接任何現實 的困難。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不要走近路,

要踏踏實實、實實在在地做一個人,誠誠懇懇地 做一個人。奉獻自我,更進一步達到超越自我的 境界。把眼光放遠,心胸放大。55

從信仰消災與超度的迷信進而提昇到理解佛法真正的意涵,再從理解中去實踐在

49 聖嚴法師,《真正的快樂》,頁 33。

50 聖嚴法師,《四正勤》,頁 30。

51 聖嚴法師,《東西南北》,頁 317。

52 聖嚴法師,《工作好修行:聖嚴法師的 38 則職場智慧》,頁 3。

53 聖嚴法師,《覺情書:聖嚴法師談世間情》,頁 2。

54 聖嚴法師,《工作好修行:聖嚴法師的 38 則職場智慧》,頁 56。

55 聖嚴法師,《叮嚀》,頁 33。

(22)

.328328328328. 法鼓山僧伽大學畢業製作選集(2006-2011)

超 超越煩惱

度過之意

度 轉迷成悟

方法:任何佛法 心五四

四眾佛子共勉語 108 自在語

方便法 透過消災超度

一般人停留在傳 統迷信/拜拜

心靈環保 心五四

拜懺 慚愧懺悔

禪修觀念 生活中

最終目的

離苦得樂 解除煩惱 迷反轉悟 超越自我中心

消融自我中心

信仰 理解 + 實踐

日常生活中,數位牌位就在扮演著這個功能。它是一面可讓人迴光返照反省的鏡子。

唯有透過種種觀點與方法來適應時機、適應環境、適應對象,利益眾生。這樣每個人 在生活中就可得到智慧、增加福報、解脫煩惱,得到真正的自在。在我們還活著的時 候,就可以先掌握自己的方向,透過正信的佛法來超度自己,從迷失中走向開悟的方 向,圖 1 為轉迷成悟的次第。

圖 1 超度次第

佛法有分為三個層次,第一種是信仰,第二種是理解,第三種是實踐。有信仰的人心 理會有歸屬感,好像有了靠山,得到一種力量的支持。第二種是理解的層次,了解因 果與無常。第三個層次是實踐,透過理解佛法的精神後,開始從觀念去調心。56從數 位牌位引導信眾從信仰,回歸正念,從理解而達到實踐的效果,從傳統的超度,超越 自我中心及自我的煩惱。

圖 2 生者消災超度次第

56 聖嚴法師,《我願無窮》,頁 175。

(23)

淺談數位牌位當代功能與法鼓山四環之實踐 .329329329. 329

2.藉假修真──積極利益眾生

佛教的根本精神乃是緣起論,因緣有而自性空,57比如《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大正藏》八‧二一七頁上)以十喻,說明諸法的空性:一切法,如幻、如焰、如水 中月、如虛空、如響、如犍達婆城、58如鏡中像、如夢、如影、如化。59「空」並非

「空間」及「虛空」的意思,而是生滅變化之過程,即指世間一切都是從有到無、從無 到有之生滅變化的現象。由於有無之間,經常變化流轉,並非永遠不動,故稱之為

「空」。60世間所有相都是源自於森然萬象之本性,也就是空性,這是「離文字相」、

「離言語相」的,而唯有透過智慧才能見到真正的實相,也就是佛的知見,這才是修行 佛法要朝向的最高目標。

然而,對一般初學者來說,若一下要求信眾把世間一切萬物看成是「空性」或

「無」時,相信沒有多少人肯願意再來學佛,也沒有多少人願意接受一場完全沒有牌位 的法會。所以,佛陀在世時也應因不同眾生施捨種種方便來善巧度化眾生,先接引眾 生入門接受佛法、相信佛法,然後再理解佛法而實踐佛法。如《法華經.化城喻品》

形容,有很多眾生未能悟道,所以佛就為這些人說「化城喻」,佛示現這個方便法門 為二乘人說的方便法門,都不是真實,大乘一實法門才是究竟的目的地:

化城,是譬喻二乘人的涅槃,因為如來知道,聲聞、緣覺畏懼成佛之道的旅 途遙遠而停止不前,所以先說二乘法,幫助他們先證如化城似的二乘涅槃,

當他們入了化城,略事休息,便告訴他們,此非究竟,尚須前往成佛的涅槃 大城。61

雖然弘揚佛法及教育眾生,是希望大家最終的目的可以達到見空性開悟,而且正信的 佛教確實是沒有牌位這個文化的。但是若一下就把牌位在這時代或法會中抽取掉,而 對大眾談空性或只用心念觀想就好,那會讓許多初學者乃至不明白的人產生反感,心 更無法安頓。所以,當佛教要推廣回歸佛陀本懷時也不可能一下子從傳統牌位跳躍到 無牌位的觀點。因此,數位牌位在這時機就扮演了如同「化城」的角色,讓人有個接 受、緩衝及練習的空間;讓眾生有一個方便、適應又可提倡環保的方法繼續緬懷先

57 聖嚴法師,《維摩經六講》,頁 162。

58 在梵語中「乾達婆」是「變幻莫測」的意思,魔術師也叫「乾達婆」,海市蜃樓叫作「乾達婆 城」。2011 年 6 月 23 日。參《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95686.htm。

59 聖嚴法師,《印度佛教史》,頁 277。

60 聖嚴法師,《禪與悟》,頁 285。

61 聖嚴法師,《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頁 104。

(24)

.330330330330. 法鼓山僧伽大學畢業製作選集(2006-2011)

人,也依然保存著牌位的孝道精神及歷史悠久的漢傳佛教佛事。

對於推崇與支持環保者來說,當他們在接受不燒之時,或許心理上也希望有一個 新的方式來取代不燒。而數位牌位在改變的過程中,除了符合環保之外,也達到安心 的功能,信眾也就有一個可安心的歸處。雖然數位牌位不是實體的可以讓親人捧在手 中,但是,信眾在功德堂內親自查詢牌位及見到數位牌位與佛菩薩像共同呈現出來 時,家屬的心就安了。他們會認為自己所超度的親人已經與佛菩薩在一起了,或是心 與往者更貼心,其實這已經讓雙方達到當下安定的一念心。筆者透過實際調查,訪問 了一位在水陸期間於功德堂內擔任接待組的義工,這位接待組義工表示:

水陸期間看到菩薩們一進到功德堂就要去找他們的名字。尤其是超度牌位,

可以看到他們非常重視祖先的心意,也會問怨親債主是否有被超度等。當他 們到電腦前查詢時,他們就安心了……有菩薩還反映,透過電腦查詢,感覺 親人好像就在面前。

安心這過程很重要,如果我們的心能夠安定,就能影響其他人,其他人的心安定了,

則又可以影響更多人。62也許大眾會認為傳統牌位是有的,而數位牌位卻處在有與無 之間,究竟有或無那個才是正確的?其實對信仰、對實踐而言,「有」是對的,因為 有個寄託,有個目標與目的,才會願意努力學習;說「無」也是對的,因為我們的現 實環境,本身就是一種虛幻,像夢一樣的境界,沒有一樣是真的。63

從不同角度來論述數位牌位,可以說是假也可以說是真,其實世間本來一切法一 切相都無自性。但是,眾生還是需要有一個著力點來做為修行或心靈上的安頓。如同 菩薩知道世間相乃無常,但是仍然積極地發大悲心來度化眾生,利益一切眾生,《維 摩經.菩薩行品》云:

有以菩提樹而做佛事,有以佛衣服、臥具而做佛事,有以飯食而做佛事,有 以園林臺觀而做佛事,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而做佛事,有以佛身而做 佛事,有以虛空而做佛事;眾生應以此緣得入律行。有以夢、幻、影、響、

鏡中像、水中月、熱時炎,如是等喻而做佛事。有以音聲、語言、文字而做 佛事。或有清淨佛土、寂寞無言、無說、無示、無識、無作、無為,而做佛

62 聖嚴法師,《法鼓家風》,頁 96。

63 聖嚴法師,《動靜皆自在》,頁 151。

(25)

淺談數位牌位當代功能與法鼓山四環之實踐 .331331331. 331

事。如是,阿難!諸佛威儀進止,諸所施為,無非佛事。64

做「佛事」的目地就是要用佛法來幫助人,不論有形無形,不論是語言、文字或物 質,其目的是提昇人的品質、心智、道德和內在的智慧,並且增長福報,使眾生離苦 得樂、出離煩惱。65雖然牌位並非源自佛教,但從眾生的立場,需要藉由一個相,所 以唯有藉著數位牌位慢慢引導信眾達到修行的效果,它扮演著藉假修真的功能。所 以,無論是被稱為虛擬的數位牌位或是真實境的數位牌位,它的本質與目地就是在做 著積極的化導眾生、教育眾生及利益眾生。

3.承先啟後──藉由科技發揚漢傳佛教藝術

漢傳佛教藝術具有深邃的智慧、豐富的思想內涵、清新的藝術風格及和諧優美的 意境。如古色古香的佛教寺院、栩栩如生的佛教雕塑、生動細緻的佛教繪畫、禪味醇 厚的佛教書法、悅耳攝受人心的梵唄等等。佛教的藝術從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規範 中,適應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人們的審美觀與風俗文化各自發展。最後才能讓當代各 階層人民對佛教藝術認同,並引起社會各階層人民對佛教的歡喜、崇敬和信仰,從而 促使佛教的流傳。

過去的佛教藝術一般都表現在繪畫、雕像以及音樂上,但是在現代藝術中,

除雕塑與繪畫之外,也逐漸表現在裝置藝術、行動藝術、立體藝術、科技藝 術乃至互動的藝術。尤其漢傳佛教千年文化歷史中,無論是佛像、經變圖或 法會中的莊嚴物等,都呈現出古人的生命與情操,再結合現代人的心,打破 了時空的距離。

透過現代科技之數位牌位,協助生者傳遞對已故家人親友的懷念與祝福,它更潛移默 化地推動與復興漢傳佛教藝術。數位牌位不僅打破了古老的傳統,在這世紀也為佛教 開創出一個可以與科技時代溝通的平臺。藉由科技緊跟著現代人的腳步推廣佛教的教 理與精神,更逐步把現代藝術與漢傳佛教藝術相結合。佛教流傳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歷 史,因應不同時代與人類所需而發展出適合當代的佛教儀式與方便法。尤其是漢傳佛 教的包容性與多元化,更廣泛與不同的領域結合發展出許多接引信眾的方法。

64 T14, no. 0475, p. 553, c16。

65 聖嚴法師,《聖嚴說禪》,頁 16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酸鹼滴定、一次微分、二次微分曲線圖..

以無條件捨去法取㉃萬位數,用無條件捨去 法取概數㉃萬位,也就是㈲幾個萬,未滿萬 位的數都不用算,也就是捨去,因此定位板.

八、地方政府所提之實施計畫內容應包含名稱、目的、辦理單位、現況分

八、地方政府所提之實施計畫內容應包含名稱、目的、辦理單位、現況分

(四)訓練場地各班次教室之環境條件、設備數量等級、建築

先用四捨五入法分別取概數到小數第一位,再求商到個位。一包 0.764 公斤的砂糖賣 24 元,1

聖嚴法師在 1999 年 3 月 2 日所召開的第一次 籌備會議中磣勉勵籌備小組的成員磣不要只站在

分佈域 平均數 眾數 中位數 上四分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