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韓粉出征,寸草不生」現象論庶民對抗型公共領域的再現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Share "從「韓粉出征,寸草不生」現象論庶民對抗型公共領域的再現"

Copied!
2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從「韓粉出征,寸草不生」現象論庶民對抗型公共領域的再現

楊竹惠、劉慧雯

摘要

2018 年,韓國瑜南下至高雄參選市長,吸引了廣大韓粉情義相挺,接著更代表 國民黨參選 2020 總統大選。然而,在競選過程中,卻屢屢爆出爭議,網路聲勢急轉 直下,從中引發韓粉為了護韓在線上做出激烈的出征舉動,更有「韓粉出征,寸草不 生」一語,以形容這大規模的輿論攻擊行為,也導致社會中主流與非主流的競爭態勢 更為明顯。因此,本研究以 2020 年總統大選為基底,探討韓粉作為輿論弱勢的對抗 型公眾如何利用社群網路出征,這些行動對於台灣政治傳播與民主生態產生哪些翻轉 與衝擊,又或者在論述過程中受到哪些影響,希望藉此描繪出這新興政治群體的論述 特色與邏輯。本文結合 OpView 意藍輿情監測系統爬搜 Facebook 中韓粉留言,並透過 文本分析以了解出征的論述架構為何。研究資料顯示,韓粉出征以「製造對立、情緒 宣洩、岔開話題」為主要的論述特色,同時也因出征行為聚焦在 Facebook 上,導致韓 粉的資訊接收受到同溫層影響,更形成一種垂直整合的意見生態圈。此外,作為對抗 性公眾的韓粉並非以尋求達到最多支持為理念,反而持續加深與他者的對立,同時資 料亦透露出韓粉大舉「庶民」旗幟,最後形成反菁英、反民主的民粹團體,對台灣民 主政治產生極大的影響與衝擊。

⊙關鍵字:韓粉、庶民、對抗型公共領域、出征、民粹⊙

⊙本文第一作者楊竹惠為政治大學傳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第二作者劉慧雯為政治大學傳播⊙

    學院教授。

⊙通訊作者為楊竹惠,聯絡方式:Email  :yangchuhui95@gmail.com;通訊處:116011 台北⊙     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政大傳播學院一樓108室。

⊙收稿日期:2022/08/28 接受日期:2023/01/18⊙

(2)

Implication of Subaltern Counter-Public Sphere in Taiwan: A Textual Analysis of Han Kuo-Yu’s Hardcore Fans’ Discursive Strategies

Chu-hui Yang, Hui-Wen Liu

Abstract

Back in 2018, KMT’s Han Kuo-yu won Kaohsiung mayoral election and attracted people to be his supporters. Soon after, he was announced as the winner of KMT’s presidential primary to be running up against Tsai Ing-wen. However, during the election process, Han kept causing controversy after a string of gaffes, which made him get negative opinions on the internet and made himself and his supporters discriminated against by others.

Thus, the fans flooded into competitors’ Facebook pages and left some fierce comments to protect Han. The phrase “when Han fans go to battle, there is complete devastation”

describes this kind of comment attack. This also made the combat between the groups of mainstream and non-mainstream even tenser. Therefore, with the momentum of Han’s supporters, this study delineates how they use social media to battle with others and what exactly their discursive strategies and tactics are in the comments. Besides, how this attack affects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and democracy in Taiwan.

Regarding the research method, we use OpView trend to collect data and textual analysis to scrutinize every comment left by Han’s support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ir strategies focus on creating conflicts with others, letting off steam and releasing anger, and diverting the discussion topics. In addition, Han’s fans are not only influenced by social media algorithms and echo chambers but have become new information streaming ecosystem for vertical opinion integration. Furthermore, as a counter-public, it is surprising that Han’s fans do not seek more support from other marginal groups; instead, they incite opposition

(3)

against them. Last, they use “subaltern” as a sign to gather and form a populist group to be anti-elites and anti-democracy. This will cause a severe impact on democratic politics in Taiwan.

⊙Keywords: Han’s fans, subaltern, counter-public sphere, bombard with hate comments, ⊙     populist

⊙The first author, Chu-hui Yang is a Master in the Master’s Program in Communication at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The Second author, Hui-Wen Liu is a Professor in the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at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Chu-hui Yang, email: yangchuhui95@gmail.com ; address: No. 64, ⊙     Sec. 2, ZhiNan Rd., Wenshan District, Taipei City 116011, Taiwan R.O.C.

⊙Received: 2022/08/28 Accepted: 2023/01/18⊙

(4)

壹、緒論

隨著網路與手機科技的應用,政治與網路的結合越趨明顯,從 2014 年開始,政 治人物無不在意自己的網路聲量與粉專形象,也讓各黨派的支持者在網路中的政治交 流越發容易,形塑一多元的溝通場域。而 2018 年韓國瑜夾帶網路高人氣南下參選高 雄市長,挺韓網路社團大舉創立,民眾得以藉由社群了解他的政治主張,最終其也順 應民意成功當選。

然而,韓國瑜的網路聲量卻在決定參選總統、時任市長時的持續失言與失格行 為急轉直下,但仍可見不少民眾願意為其護航,更出現「韓粉出征,寸草不生」的現 象。此舉在網路當中為韓國瑜與韓粉招致不少負評。根據聲量看政治(2019 年 11月 2 日;2019 年 11 月 5 日)的分析,結合新聞與網路後發現,蔡英文聲量明顯高於韓國 瑜,經分析後也發現蔡英文的評價偏向正面,而細究韓國瑜相關的留言,部分皆是網 友攻擊韓國瑜、韓粉以及韓粉對他人抨擊的相關回應。

在選戰期間,為了彰顯與綠營差異,韓粉跟隨韓國瑜自稱「庶民」,但過去庶 民體現的是對抗精英、掌權者的草根形象,甚至能專指在社會中階級低下、失去話語 權、無法被大眾接納的一邊緣群體,(林宛瑜,2010;劉建芝、許兆麟、林德山,

2005)。在此,庶民所代表的象徵意義於韓粉而言,就是為了抵抗菁英、上位者的宰 制。

Fraser(1990)認為對抗性公眾象徵在社會當中缺乏話語權、遭受主流論述邊緣 的群體,從中刻劃出弱勢者與主流精英階級之間的權力差異。報導皆指出韓粉的身份 背景大多由軍公教、外省族群與基層民眾所組成(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打油詩人,

2019 年 7 月 15 日)。過去長久以來的政治變遷導致部分外省族群喪失其原有的政治 優勢(吳乃德,2002);軍公教在民進黨執政下,失去了其享有的經濟資源;庶民百 姓也在政府不斷強調發展科技產業下遭受失語困境(郭正亮,2018 年 7 月 20 日)

在此情形下,韓國瑜的出現儼然如同救世主,在身份背景、自身遭遇都與上述 團體有部分重疊,讓韓國瑜受到這些失語族群的鼎力支持。然而,部分報章媒體開始 指出「韓粉庶民」並非真庶民(謝雅柔,2019 年 10 月 27 日),也並非如理論所言 都是草根、社會階級不高的群眾。對韓國瑜的支持者來說,只要支持韓國瑜,不論身

(5)

處何種社經地位都能成為庶民(王一芝,2019 年 6 月 1 日;張家豪,2019 年 5 月 1 日)。因此,是否符合原先理論上的庶民意涵,對韓粉而言並不重要,能否一同反對 執政黨才是本質。

然而網路所賦予的符擔性,結合目前台灣的政治潮流,都應讓韓粉有更多元的媒 介與社會上不同的觀點相互溝通,讓這群對抗性公眾得以了解他者,也讓他者了解韓 的政治主張。但是韓粉在 2020 總統大選時卻不斷以「韓粉出征,寸草不生」作為溝 通策略,甚至出現了特定集中在某些社群媒體平台上。

通過上述現象爬梳,本文發現在理論層次上,韓粉由於長期在政治、經濟決策上 被忽視,因此得以輕易地被理解為對抗性公眾,同時也因網路科技的高度發展,韓粉 應能利用網路對主流大眾發表言論,讓社會擁有多元聲音與觀點。但在現實生活中,

韓粉作為媒介使用者卻只專注在特定媒介並以其建構出韓粉的群體形象。過去就對抗 性公共領域的相關文獻,大多指向網路賦權發聲,卻鮮少探討公眾如何依據媒介特色 進行團體的論述與對話。因此,本文將從此點深入了解社群媒介如何影響韓粉的論述 行為。

作為對抗性公眾的韓粉也在其中出現抹煞多元言論的行為,這些出征行為將對理 論本身帶來哪些衝擊,是否能作為公共領域在當代、台灣的一理論轉向,甚或讓學界 重新思考理論的價值意義,期許在後續探究現實中韓粉的出征論述後,可以賦予理論 更在地化的現象爬梳。

因此,本文聚焦在社群媒體中韓粉的出征行為,窺探其如何闡述自身觀點、如何 展現意念與他者抗衡,在 Facebook 的媒介生態又對於公共領域的資訊接收產生哪些影 響,又如何造成極端狂熱、非韓不投的支持者,這些相互因素如何對理論與民主政治 帶來翻轉與衝擊。綜上,本文將研究問題具體收斂如下:

一、庶民韓粉出征行為具有哪些行為特徵?

二、出征過程如何衝擊公共領域理論?

三、出征行為對於當代網路民主帶來哪些特色?

透過後續的資料分析,從中理解上述三個問題的解答,並瞭解對抗性公共領域 面對當今網路與政治交融後所產生的不同樣貌,而庶民韓流崛起又對當代產生哪些質 變。

(6)

貳、文獻回顧

庶民(subaltern)概念出自於 Gramsci《獄中札記》(Prison Notebooks)。對 Gramsci 而言,其所認為的 subaltern 被指涉為當時的勞工與農民階級,受到當時的 法西斯政黨所迫害。在後續研究當中,subaltern 的意涵逐漸擴大,並不單純象徵無 產階級或農民勞工,而是泛指處於非主流、邊緣化、受排擠的社會團體(林宛瑜,

2010)。部分研究也刻劃出 subaltern 與非 subaltern 間是無法溝通的,原因來自於兩 者在文化、社會經濟甚至種族等面向上具有極大差異,導致最終雙方無法進行有效溝 通,(Morton, 2007)。

在中文的語境當中,subaltern 時常被翻譯為「平民、庶民」。其廣納社會的邊緣 與非主流群體,也讓社會能夠從中思考部分群體長期「被」失聲的困境。在台灣的情 境裡,庶民不再指涉為非主流團體,而只能專指韓粉。庶民韓粉包含部分外省人、一 般市民階級與軍公教人員等。對於外省族群而言,民主化的台灣社會使其喪失原有的 政治權利;新興的政治風氣與文化認同也導致該群體遭受本省人的漠視(吳乃德,

2002)。

台灣底層的市井小民在藍綠執政下,長期感受第一線經濟的波動,卻總在政府 強調產業升級、科技導向的政策下逐漸受到漠視(郭正亮,2018 年 7 月 20 日)而軍 公教族群也在民進黨的執政過程中,成為被犧牲的群體。在此情形下,韓國瑜的出現 儼然如同救世主,在身份背景、自身遭遇都與上述團體有部分重疊,更讓韓國瑜受到 這些失語族群的鼎力支持,而在當代的社會中,失語族群也不如過往一樣能夠遭受噤 聲。拜科技所賜,他們能夠成為對抗型公眾。

對抗型公眾的概念在 Habermas 於 1962 年出版《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向》(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Sphere)(曹衛東等譯,2002/Habermas, 1962)

後,逐漸受到後來學者的重視。該書提倡解決消費性資訊侵蝕公共領域的社會危機,

強調應當回歸理性溝通的光景。過去資產階級透過廣泛閱讀並與他人辯論後達到最 佳共識,進而影響公共政策來維護大眾利益,但這歷史性的爬梳卻在後續遭到不少抨 擊。

Fraser(1990)以女性為出發點,抨擊 Habermas 忽略其他階級話語權被剝奪的情

(7)

境,且當時的公眾仍集中在白人男性上,在討論時定也流露出該族群特有的論述文化 和意識形態,因此 Fraser 強調了對抗性公共領域的出現是為了體現社會的弱勢聲音,

並抵抗主流論述焦點。因此,後續不少研究皆以弱勢、邊緣族群為主體。然而僅將焦 點設想在邊緣族群,勢必會忽略社會中其他群體的聲音。

因此,Asen(2000)進一步指出對抗性公共領域的相關定義應當跳脫公眾的身份 地位,並將焦點轉至論述的產製層面,亦即身處菁英階級也能加入弱勢群體,為社會 中的不公義發聲。在此觀點下,我們得以發現即使部分韓粉的真實身份是權貴人士或 中上階級,並不妨礙其加入庶民階級,如此一來也能避免落入過去對抗性公共領域的 化約主義,而能真正了解對抗性論述的產製。

正如前文所述,網路科技能大幅改善對抗性公眾無法發聲的困境,更象徵能快 速擁有更多資源對抗主流公眾。黃啟龍(2002)以社會中的弱勢族群如同性戀、原住 民等作為分析對象,強調出網路的匿名性能保障大眾回歸到議題本身做討論;Milioni

(2009)則將獨立媒體中心視為對抗性公共領域,並與主流大眾媒體相互抗衡,讓議 題與論述能多元並陳;Hwang(2017)以社運中學生角色作為觀察對象,發現學生作 為對抗性公眾能利用熟悉的媒介以衝撞主流媒體,進而改變政治生態。

從上述研究發現,對抗性公眾與網路的結合是利多於弊,甚至也因網路的賦權才 得以促進兩造間產生交流與溝通,最終達到合議並讓社會進步。然而,近年來有越來 越多文獻強調網路提供的危害,尤其對於民主政治將產生重大影響。因此,作為網路 公民勢必謹慎了解網路、社群媒體作為公共平台所帶來的潛在隱憂。

首先,早在 2007 年時,Dahlberg 便指出網路的確能有效促進公共領域擴張,但 其中的言論卻與「理性溝通」背道而馳,意為當民眾進入一虛擬的網路場域後,反思 能力便大幅下降,同時網路雖然提供同步、異地性等功能,卻也賦予選擇性回覆的機 制,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隨時終止彼此對話(盧安邦,2018)。此外,近年來台灣頻 繁受到特定利益、政治立場團體的網路輿論攻擊、帶風向(龔雋幃,2018 年 3 月 27 日),甚至是社群網路本身的商業演算法,都可能導致民眾的資訊接收產生差異形成 同溫層,造成論述無法多元。

這些危害都可能讓社群網路中民眾的意見產生極化現象,也更容易對符合自身價 值觀、政治立場的資訊深信不疑(Halberstam & Knight, 2016)。同時,政治候選人也

(8)

能逆勢利用這些網路符擔性營造出非自己莫屬,並激化各方利益團體、個人間的對立 情緒,造成社會撕裂、民粹崛起(Abramowitz & McCoy, 2019)。陶儀芬(2008)指 出,民粹與菁英階級兩方互不同情、理解彼此,將無法讓社會民主持續向前。也因為 不受社會大眾的肯認與重視,極端民眾也更容易成為政治狂熱者,產生非 X 不投的現 象,對於民主國家將造成重大危害(蕭怡靖,2019)。

綜上,當 Dahlberg 提及網路導致民眾反思性與理性辯論下降時,這點的確令人 憂心,但在另外一方面,筆者卻認為,如今的網路論述充滿著後現代的嘲諷迷因文 化,這些發言雖與過往文獻強調的理性溝通大相徑庭,但卻也因這些「不正經」的表 態,讓其他公眾看見議題中更多元的焦點,而此也與林宇玲(2014)研究有所呼應。

因此,網路社群媒體如一把雙面刃,既能提供對抗性公眾一個獲得資訊、擴大串連、

號召他者形成強公共領域後,再對政府、社會產生深刻影響;卻也能因為網路中特定 人、集團的操作,對民眾本身的思考與論述產生嚴重扭曲,而這其中的運用端看於每 個行動者(agent)就虛擬社群的掌握。

藉由以上的文獻討論,本文理解過去庶民從西方文化接軌台灣的在地觀點,也從 中理解出庶民意義在台灣政治上具有不同的意義與角力,也讓他們在 2020 大選中進 行強大的護韓行動。本文期許能夠在後續的分析理解韓粉是如何大舉庶民旗幟,進行 政治傳播活動,作為網絡中的每個行動者,韓粉利用何種方式、哪些論述策略對不同 的議題進行庶民宣傳,以從中窺探韓粉對於他者的論述框架。

本文將從團體的內部影響(inward-looking)如資訊接受來源等,連結至外部影響

(outward-looking),不只看對抗性公眾的韓粉是用哪些技巧來進行出征行動,也必 須從韓粉如何產製出征意識的源頭開始分析,或許也能進一步闡述為何 2018 年韓國 瑜能夠成功翻轉高雄,卻又在 2020 年一敗塗地。

參、研究方法與文本挑選

從上節文獻回顧中發現,社群媒體容易讓民眾產生同溫層,甚至固化、極化自己 本身的意識形態與政治立場,讓虛擬社群中持續產出惡性對話,也形塑許多狂熱的政 治支持者。因此,在後續的分析當中或能從上述統整出的特色來檢驗韓粉在溝通時,

(9)

是否與過往文獻相同,又或是庶民韓粉擁有不同的新特色值得後續分析與探討。

本文將以文本分析作為研究方法,並結合過往文獻結果以分析韓粉的留言,勾勒 出韓粉出征的狀態,期能更加了解背後的目的與動機。而本文的分析架構將結合林宇 玲(2014)對抗性公眾的分析途徑,來探討韓粉出征背後的特色與權力對抗關係。因 此,本文的分析架構分為以下三大點:

一、出征特點

1、韓粉利用哪些方式展現論述、具備哪些特色?

2、庶民符號是如何凸顯在論述之中?

二、對抗型公共領域:

1、被對抗的他者是否有局限性?是否刻意聚焦在特定人或團體上?

2、是否有特定的人或團體影響韓粉的論述?

3、社群媒體如何中介韓粉論述?

三、網路民主:

1、是否與他者建立持續互動的論述關係?

2、透過出征參與互動,彰顯出何種網路的民主特色與意涵?

本文最終選定「韓國瑜農舍、豪宅案」以及「失言風波―韓粉出征謝震武/謝 祖武」兩事件作為分析案例。筆者認為藉由案例間的串連與留言比較後可以更清楚地 看見出征特色與論述邏輯。

選定案例後,本文利用意藍 OpView 蒐集 Facebook 貼文與留言。第一篇案例(農 舍、豪宅)以「(農舍|墅)& 韓」為關鍵字,時間以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1 月11 日為限,最終蒐集到 970 則相關貼文;而第二篇則以「(故宮館藏|升旗台)|(律 師|新聞面對面)&(謝?武)」作為關鍵字搜尋,時間以 2019 年 10 月至 11 月為 設定,並以獲得較高熱門度的前 500 則貼文為主。

兩篇案例中皆刪除公關、廣告以及親韓粉絲團等貼文,以此符合本文出征他者的 定義,同時為了避免反串與假帳號,本文也會先行至留言用戶的個人介面中確認,以 此統整出較具真實性的出征論述。

為保隱私,筆者將貼文資料依據不同案例、平台以及留言者做分類。平台以不同 的英文做標籤,留言者也以不同數字做分類,如 A1-1 即針對案例一,王定宇的貼文

(10)

中,本文所分析的第一則留言、B2-1 則為案例二中,打馬悍將貼文裡本文所分析的 第一則留言。此外,韓粉的中文名字中間皆以 O 代替,而英文名字則僅保留姓名首 字縮寫。然而,部分留言若在 Facebook 中無法回朔,亦即遭到留言用戶刪除,將以 OpView 作為名目標籤1。透過對文本的閱讀和上述研究框架,以梳理出複雜的出征論 述。

肆、資料分析與研究發現

一、資料綜覽

在第一篇案例中共有 66,711 筆留言針對韓國瑜擁有違建農舍、豪宅等發表留言。

根據筆者統計,發布最多貼文數的 Facebook 社團以綠營側翼粉絲團居多,如「台灣第 一位女總統!小英粉絲團」等。而親綠粉絲團發布反韓貼文並不難想像,但是本文藉 由 OpView 資料分析後亦發現,部分親藍社團在此事件上也不挺韓,甚至也會在社團 中抨擊違建農舍一事。因此,韓國瑜擁有違建農舍、豪宅一事的確中傷其高喊的庶民 形象,也發現藍營支持者對於韓的庶民身份與形象的看法極為分裂,即便挺藍社團中 有部分韓國瑜的支持者,卻也難不受到泛藍不挺韓的人士圍剿。

除了留言總數外,經由統計,民進黨籍王定宇和劉世芳在案例一中得到最高的留 言關注度,王定宇針對案例一的平均留言數,一篇可高達 1044 則,劉世芳則為 778 筆;而激起最多留言數的社團則為「只是堵藍」,留言總數高達 8,144 則,打馬悍將 共獲得 3,797 筆留言,可見網友於虛擬社團當中討論十分熱烈。

案例二共獲得 80,392 筆留言數,其中發布最多貼文的依然是「台灣第一位女總 統!小英粉絲團」,但其並未獲得最多回應數。此外,部分媒體粉專如 Yahoo!、東 森新聞等也對此案例發布許多貼文,原因在於大眾媒體依據韓粉烏龍出征一事大量報 導,也讓更多群眾至謝祖武粉專留言,甚至韓國瑜本人也至該粉專澄清,讓議題持續

1. 即便留言受到原用戶刪除,在 OpView 分析資料庫中,仍保存有完整留言讓筆者能進行分 析。

(11)

發酵,部分媒體也以政治新聞、娛樂報導等不同方式呈現。

貼文平均留言數與總則數大量集中在謝祖武與打馬悍將兩平台上,挺韓與黑韓者 持續於網路論戰。從上述兩案例共 147,103 筆留言中,本文將挑選較具特色與意義者 進行檢視和分析。透過文本解構以看見理論中作為對抗性公眾的韓粉是如何利用虛擬 社群大舉出征、如何掌握議題與詮釋角度以獲取主流論述注意,又如何維持甚至擴大 該公共領域的運作。

二、分析與討論

據本文觀察,韓粉出征大多只發生在 Facebook 社團,更有報導將出征行為定義 是民粹主義席捲台灣(林翠儀,2019 年 11 月 20 日),體現了以人民為基礎的社會想 像(Laclau, 2005,轉引自林淑芬,2005)。但其他的網路論壇與媒介卻難見到此種集 體的出征現象。如 PTT 因其特有的發、回文限制,都讓韓粉難以在短時間內成為大量 鄉民,但是 Facebook 註冊即可發文的簡單操作,皆讓韓粉的串連更加容易,如成立社 團、開啟直播並轉貼韓國瑜相關貼文、競選行程以及挺韓意見領袖的資訊,都讓同溫 層更易深化。本文認為這樣的行為的確鞏固了民粹當中人民的集體想像。但此種集體 的概念,卻又只形成韓粉大量至對手粉專出征,徒留讓他人言論都「寸草不生」,更 誓將所有反韓言論全部殲滅殆盡。

在藉由深度閱讀相關留言後,本文認為此種出征行動主要在製造群眾對立與分 裂,在面對抨擊時,部分韓粉難以完整回應,只能不斷用轉移焦點的態度來應對,在 越接近總統大選時,出征對象也開始改變,此點也與過去公共領域探討的焦點稍有差 異,接下來將援引部分留言佐證。

(一)志在對立的庶民邏輯

首先,韓粉的對立不只單純立基於黨派對立,更從經濟、政策、媒體與社經地位 差異延伸,也讓人看見韓粉出征論述的多元面向:

1、綠營貪汙、帶頭違法

在經濟面上,韓粉大多攻擊民進黨人士擁有違建農舍也抨擊蔡英文擁有違法父 墳,藉由凸顯他者貪婪的樣貌來彰顯庶民價值:

(12)

查核發現,蔡英文父墳已於 2010 年宣告為合法私人墓園,但每當選舉時,這些 資訊便不斷被提起,甚至因社群催化讓部分民眾不願意相信,即便受到其他網友糾 正,韓粉也不為所動,以此刻畫蔡英文與韓國瑜之間的差異,並暗示中間選民,韓國 瑜才是最正確的選擇。除文字表述立場以外,本文也發覺部分韓粉利用大量的梗圖、

迷因做快速的留言回覆,並相互截圖讓輿論快速發酵,以此加速意見傳散,並進而加 劇憤怒情緒的擴散與對立程度。

2、執政失敗,公投送終

除了民進黨的貪婪形象外,韓粉也對其推出的相關政策十分反感,尤其是同婚 通過,更讓不少庶民怒吼,也認為推動同婚合法的民進黨背棄庶民一夫一妻的婚姻價 值,將帶領國人道德淪喪,也讓不少韓粉合理地認為蔡英文就是同性戀:

  A1-1(李 O 生;王定宇):「陰魂家的超級大違建 現在處理的怎麼樣 拉?有拆遷嗎?是不是還有警察去當私家守墓園啊?」

  C1-1(CY;即新聞):「蘇加院長,你屏東的更超級無敵違建是否要處 理處理」

  網友 1:「早捐出去了,可以估狗一下」

  網友 2:「而且農舍合法,但還是捐出去了」

  網友 3:「叫你少看中天不聽,其他新聞都不知道這是正常的!」

  C1-2(JJ;即新聞):「捐給誰?說清楚?光說捐?」

  網友 4:「至少人家就合法在該什麼?」

  網友 5:「少看韓天電視台平行世界,多看看真實世界……」

  C1-1:「搞清楚,蘇嘉全豪宅有拆嗎?」

  網友 6:「蘇沒有違建幹嘛要拆?他是房子以外的土地沒有依規定種農作 物……而韓的房子以外不僅沒種農作物還自己違法加蓋違建,搞清楚再發文 才不會被笑秀下限!」

(13)

為了激化對立,部分韓粉持續在社群中傳散同性戀照片,試圖煽動大眾反同情 緒,無形中加深民眾與民進黨;庶民與同志間的對立,倚靠激烈的論述以此凝聚庶民 之間的團結。

3、媒體綠化,背棄庶民

選戰期間,多家媒體批評韓國瑜擁有違建農舍以及對高山升旗台的失言風波,此 舉也讓部分韓粉認為台灣媒體失去了媒體的自主性與第四權:

  A1-1(李 O 生;D2-1(甄 O;TVBS):「菜政府到底想把年輕人帶去 哪?(附上同志遊行照片)」

  網友 1:「想追上先進國家嗎?還是繼續留在井裡 用過時且自以為是的 世界觀 來看待事情 事情自然會有一體兩面 社會在往前走,新舊觀念互相衝擊 需要時間空間來磨合 如果只看到壞的一面,就閉眼不去接納 你的愛與包容是 聽到哪去了?全世界主流媒體都發賀文的消息,到底是對還是錯,我想會有 人明白。」

  A1-1(李 O 生;D2-1(甄 O;TVBS):「E1-1(黃 O;FACENEWS/

新聞面對面):「連事實都能扭曲,他(謝震武)代言的東西……,令我不 敢碰,因為有良心的人,就像中天節目,不畏當今政府的威權打壓,8 家媒體 對一個媒體,還是堅持報導真相。這樣的良心媒體一但被打倒,所有媒體一 面倒向權貴,那往後庶民的日子會更窮更淒慘,支持會為庶民發聲的媒體與 做事的人。」

  F2-1(何 O 洋;ETtoday 新聞雲):「小英守護的台灣主權是民進黨在台 灣獨裁,皇親國戚繼續吃香喝辣的權利,守護的民主是民進黨認定的民主,

公投過關的民意不算民意,她認定的民意才是民意,還意圖掌握全部媒體打 擊反對媒體,達到媒體得全部聽她一言談。對外挑釁對岸,對內用各種骯髒 手段、斷章取義,製造仇恨和意識形態打擊反對勢力無所不用其極,製造綠 色恐怖。用選票終結綠色恐怖,終結民進黨!」

(14)

不少韓粉認為媒體無法中立客觀,也認為媒體菁英背棄第四權,而中天新聞願意 報導友善韓國瑜的報導,更讓韓粉發起「唯一支持中天新聞台」的運動,由此發現韓 粉「主動」在這場選戰中拒絕觀看不同報導內容。在民主國家中,不同立場的論述都 應該有機會擴大並傳散到公眾面前,以此改變政策與社會福利等,第四權的重要性不 言而喻。然而,韓粉主動的拒絕以及主動收視單一頻道內容,也讓資訊的多樣性受到 打擊。

4、菁英治國,庶民反感

在體現庶民價值、刻畫社會對立時,韓粉也會攻擊過往執政者都是菁英階級,無 法體會庶民之苦,最終背離民心。這些論述直接了當攻擊菁英的「身份」,同時也在 第二篇案例當中特別攻擊謝震武身為律師、媒體人的高社經地位:

  網友 1:「不挺藍就是無良?」、「我還是看到很多媒體在報民進黨的問 題啊?」

  F2-1:「#反對英皇企圖掌控媒體,讓媒體只能對她歌功頌德。批評她的 媒體就會被鬥爭霸凌。」

  B2-1(OpView;打馬悍將):「謝震武猛酸韓國瑜,靠口條帶風向,

憑律師的思想去突擊一個在野候選人,我建議還是諫諫蔡英文吧。你那麼理 想,這三年多給了蔡英文多少批評?多少意見?真的不要靠專長猛損韓國 瑜,你們生活優質,庶民與你的生活不一樣,不要用你的標準卡韓,請站在 庶民立場說話。」

  B2-2(OpView;打馬悍將):「近 30 年!自李登輝到蔡英文!菁英治 國?結果呢?經濟停滯!薪水倒退 30 年?物價飛漲?證所稅?油電雙漲?一 例一休?兩岸緊張?外交成斷交?選舉抹黑無極限?」

(15)

從上述文本得以看出,無論留言是否明確提出庶民二字,其概念都深植心中,同 時也從中體現出,韓粉認為謝律師因電視節目而擁有強勢話語權,而一般民眾只能透 過虛擬社群留言交換意見,也未必受到他人關注,形塑出對抗型公眾與主流公眾之間 權力的差異。

當國家政策受到菁英把持,政客不願意傾聽基層聲音,才迫使韓粉挺身而出,捍 衛自身權利與國家主權。此點也與民粹概念不謀而合。然而當後續有其他網友針對上 述言論提出質疑時,卻又難見到韓粉做出回應,似乎僅「出征」後便消失。

此外,從上述文本中也可見到,即便是國民黨的李登輝也受到韓粉敵視。菁英 治國的概念早已跳脫藍綠,只要是菁英統治者就會受到韓粉輿論的抨擊。因此,出征 式的溝通並非為了達到資訊交流。在韓粉出征的狀態中,似乎只單純以情緒集結為 大宗,並藉此升溫論述以強化對抗菁英的合法性,體現「出征意不在溝通,旨在對 立」。因此,與他者的交流只徒留情緒宣洩後,刻畫出雙方候選人甚至是擁護者之間 的差距。

(二)插科打渾的論述特色

前文提到,韓粉在面對其他網友的提問與質疑時,時常無法據理力爭,也時常以 轉移焦點的方式留言評論,在因此遭受其他網友質疑與批評:

  G2-1(陳 O 宏;udn.com 聯合新聞網):「老美還月球升旗,插旗到底 有什麼問題,馬總統在任,還釣魚島插旗,巡洋艦護漁,漁民多幾百浬,海 權才是真正的維護主權……去跟老美說一下 月球升旗會招雷劈 雷擊造成的感 應店傷害可能讓升旗典禮電子裝置心律器造成損壞 甚至影響太空船的電子裝 置。」

  網友 1:「哈哈 如果你在月球發現雷擊,那你就可以得諾貝爾物理獎 了 月球連大氣層都沒有怎麼可能會有雷擊 我看你還是別硬回我了 越看越好 笑。」、「插旗沒問題,愛國也不是問題 問題是在不對的地方插旗 例如這月 國慶,街上有國旗我沒意見 高山上插座旗竿,除了雷擊問題會危害登山客環 評問題 不升旗一樣有很多方式可以愛國,而且比升旗更有意義。」

  G2-1:「精神分裂 嘴砲治國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是這個(附上

(16)

蔡英文、徐國勇照片)」

  網友 1:「這種圖你自己看著笑笑就好 看看已經查證完的完整紀錄好嗎 看看你們韓市長說錯多少事情(附上讀+ READR 2020 總統候選人之事實查 核計畫連結。」

  G2-1 回應:「蔡英文自詡為施政強項的顧主權力馬被揭穿假象,原來菜 政府為了選舉利益,司法管轄權也可以靠邊站,人權也不知道;蔡英文、蘇 貞昌、徐國勇三人都專精法律,何以此忌諱 自甘放棄司法管轄權」

  網友 1:「我只是看膩了韓粉每次理虧或講錯話就開始插科打渾 拿一堆 不相干的事來講 明明前面講升旗台 發現自己鬧了一個月球有雷擊的笑話後還 企圖轉移話題講港人殺女友案 事實就是 人在香港 事證兩邊都有一部分 台灣 方基於對港政府尊重 希望先由港方審理 今天港方看不出要審 又不讓人來台受 審 因為港方現在基本就是北京政府的魁儡 他不想送來讓人覺得香港承認台灣 司法權而已。」

  G2-1:「港方能審?網軍智商真是越來越低 沒知識 不看電視也要看電影 賭神(公海),蔡英文支持反送中條例【在反送中事件中 撿到槍】一昧的政 治操弄一國兩制 製造芒果乾……獲取政治利益,蔡英文【政治凌駕司法……

滿滿政治算計】」

  網友 1 回應:「還賭神公海勒,韓粉分不清楚影視創作跟實際法條的區 別嗎?自己去翻翻國際法和刑法典好嗎 沒有任何一個主權會不管自己的公民 在海外殺人的罪行。目前港府就是不想承認台灣有獨立司法權,按照北京觀 點,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 所以他才要修逃犯條例,把陳同佳送去大 陸受審 這都看不明白嗎 智商呢?。」

  G2-1 回應:「沒知識 不看電視 也要看電影 賭神(公海犯罪 港府不 受理。」、「送中條例 哪裡錯拉 香港人為何要反 民進黨為何要支持反送 中??」

(17)

韓粉作為宣洩情緒的情緒公眾,與過往的文學公眾、議題公眾截然不同。韓粉 的情緒發言常常執意指證對方錯誤,在過程中若遭受到不當資訊的餵養,容易受到有 心人士的操弄,對於政治資訊產生偏見性吸收(Suhay & Erisen, 2018),將難以察覺 自身論述的合法性。林宇玲(2014)認為社會不應當再刻意要求民眾在網路中理性發 言,否則將難見到對抗性公眾的激烈論述,同時也會永遠刻意排除部分人真實的想 法。但在瀏覽上述文本後,多數韓粉只利用情緒出征他者,並持續以一聲喧嘩來鞏固 自身的政治立場。

情緒主宰了韓粉的行為與思考,形成一種情緒割據的再封建化。此封建化包含 了政治、政策立場不同所延伸的社會對立,在社群中透過簡易的發回文機制來傳遞想 法。綜合以上,針對本文的統整後,製造對立、情緒出征以及持續地轉移話題可視為 是主要的出征特色。

(三)變質的對抗型公共領域

在本章前幾節中討論到韓粉作為對抗型公共領域的情緒公眾,在社群上發布情緒 性貼文以出征他者,同時民粹當中「還權於民」的思維也深深影響著韓粉,讓他們積 極攻擊社會中的上層階級。但在接下來的文本中,卻可以發現被韓粉攻擊的他者再也 不只是菁英階級,更擴大了不同人物甚至是整個世代與族群,因此,接下來的分析將 揭開對抗性公眾在理論與實務層次上的不同:

1、變動的他者

在兩篇案例中,在兩篇案例中,韓粉主要的出征對象從執政菁英逐漸轉為年輕 人、教改後一代,甚至在第二個案例留言中更凸顯出,韓粉所欲討伐的對象竟包含了 在影視節目中擔任過警察角色的謝祖武:

  D2-2(KC;TVBS):「我是高雄美漂 27 年的草包,土包子,我跟你 一樣我會回來投票,台灣教改後的一代已經被洗腦到令人憂心,不讀史無以 言,我們跟教改後的一代是活在兩個平行的空間,為了台灣的未來,我們憨 也好蠢也好,我們捍衛的是自己的良知良能,中華民國主權從來沒有喪失 過,真正喪權辱國的就是你口中口口聲聲要捍衛台灣權利的人,請問台灣的

“權利”是什麼?釣魚台海域台灣人捕魚的權力在哪裡?誰放棄的?三年斷 了七個邦交國,空心蔡維護捍衛的不是中華民國,而是民進黨的權與利,你

(18)

  H2-1(艾 O 賈;謝祖武):「你好歹也演過警察,當年每週三晚上的台 灣靈異事件,是我必看的節目。以為你為人正派,沒想到卻甘願被 1450 收 買,在節目上抹黑韓總,實在讓人痛心。」

  G2-2(林 O 淇;udn.com 聯合新聞網):「我只看正常頻道跟有真相的 自媒體(附上高鈞鈞影片)。」

  B2-3(CH;打馬悍將):「新聞面對面早就失去新聞中立與專業」、

「邦交斷七國,卻還是一直慰留吳釗燮。」、「林佳龍 20 元廚餘桶用 103 元 做 97 萬個 議員問 8000 萬利潤誰賺走了?(附上讚新聞網站連結)2

將所有不挺韓、與庶民價值作對的人(挺民進黨、挺年改、挺同婚、教改後一 代、年輕人,甚至是泛藍中反韓者)都視為韓粉的對抗者。在過程中,對抗者的劃分 不停在不同韓粉、不同論述架構間變動,甚至在選戰後期中可以看見,根本沒有實際 對象讓韓粉出征,即便沒有確切或真實具體的出征對象也無所謂,利用出征定義庶民 價值以彰顯對抗型公眾的意義,更蘊含了民粹意念在運動當中。

在公共領域一文中,Habermas 強調公共領域應要擺脫商業機制與消費文化的扭 曲,以塑造出一個能夠產生公共討論的論述空間,也是供多方辯論直到找出最佳方案 的溝通場域,但是庶民作為韓粉施展民粹的符號語言,從前文的攻擊國民黨菁英、媒 體菁英,甚至到無他者的出征行為,在在顯示了他們反對民主的暴力行為,在社群媒 體上大量的討伐別人,並在爭執的過程中主動將社會大眾排除在外,都難以讓社會中 的「庶民」凝聚成更大的對抗型公眾。

2、自成體系的意見生態圈

為了增加自身論述的合法性,部分韓粉也會援引外部連作為佐證,然而不少網友 點出來源不是 TVBS 就是中天,甚至也遭指韓粉喜愛利用特定挺韓意見領袖的貼文來 增加意見的可信度與正確性:

2. 讚新聞被認為是內容農場,藉以達到分化大眾的成效。見芋傳媒(2018 年 3 月 30 日),

《中國假新聞正在攻陷我們的網路社群?!》,https://taronews.tw/2018/03/30/20637/ 。

(19)

  G2-2(林 O 淇 I1-1(張 O 利;楊實秋):「越黑韓越挺韓,謝謝楊實秋 讓我有更多動力幫韓拉票」

  網友 1:「到底哪裡黑啊?」

  網友 2:「韓還需要別人黑嗎?」

  B2-4(HH;打馬悍將):「你越黑韓 我越挺韓。我們的國家是中華民 國,國旗是青天白日滿地紅。」

前文提及,不少學者皆指出,虛擬世界的政治言論容易受到商業演算法所宰制,

然而在此出征模式裡,早已出現他們主動接受平台演算所餵養的偏頗資訊,甚至透過 簡單的發回文機制,援引外部連結與圖片來進行大量的出征行動。韓粉的資訊分享與 接收模式早已打過破過往常見的水平式意見傳散機制,而是形成一種獨立的意見生態 圈。在選戰過程中,資訊持續加強、固化,產生了垂直整合的意見通道,最終消彌了 多元意見交流的可能性,也導致在生態圈中的人逐漸失去批判意識、服膺於演算科技 單向度的人(萬毓澤、劉繼譯,2015/Marcus, 1968)。

(四)拒絕審議的數位民主

前文提到網路賦權使得對抗性公眾得以抒發自身想法,然而韓粉作為情緒公眾,

其在社群上的作風大多以情緒宣洩為主,本文也發現對於他們而言,情緒性的討論 外,追求「自我立場更堅定」也是留下批評言論的動機之一。

對抗性公共領域最終能否成功翻轉社會體制並達到團體目標,其要旨在於公眾的 意識形態與框架(Stamatov, 2000),亦即出征論述是否能將他們的理想聯繫起來,以 形塑出更廣大的想像,最終才有機會讓更多人加入行列。但是韓粉在日常生活中失去 了獲取多元意見的可能性,更受到不當資訊的綁架,最終導致議題不斷失焦,並在論 述過程中呈現過於激動的情緒,最終才未成功說服更多人一齊挺韓。

上述行為傷害了公共論述,也與民主的核心概念背道而馳。數位民主講求網路 賦權,以增加資訊交流的即時性與有效性,讓審議民主能突破過去過去菁英把持,以 獲取真正的多數討論與同意,讓社會朝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即便網路賦予了這樣的平 台,韓粉也積極突破同溫層,利用簡易的發回文機制以主動發表論述,但作為對抗性

(20)

公眾,韓粉卻在留言出征後,無法有效說服他人,只能倚賴著庶民的口號與自我的集 體想像,徒留在社團的同溫層中求取慰藉。

伍、結論

韓粉在社群上發起一場民粹的符號戰爭,韓國瑜接地氣的形象讓各方民眾以「庶 民」符號集結成韓粉,再利用此概念對他者投以出征論述。過程中利用否定他人的言 論、敵視菁英以擁固自身價值,呈現一種為反而反的立論過程,在前文分析中也發 現,他者的存在與否根本不重要。因此,雙方意義的交換只徒留符號具,符號意的溝 通趨近於零,並挾帶大量的憤怒情緒。而這些行為大量出現於 2020 大選的藍綠雙方 當中。

過往的文獻強調了社群當中的政治討論,容易淪為兩方人馬的對立與叫囂,但韓 粉與他者之間更不僅於此,彼此利用憤怒的情緒和語言襲擊對方,韓粉與韓黑在公共 立論的過程中,彼此互不退讓,公共論述在民主當中毫無意義,自然無法對審議民主 做出貢獻。

最終來到選舉當天,每個人透過領票、蓋章等一系列動作完成一個沒有流血的民 主暴力活動,民主作為讓社會持續溝通,甚至是確保雙方立場能獲得一定共識、講求 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的良善過程,最終只得淪為每四年注定發生一次的暴力 或動,為了選贏雙方爭得面紅耳赤,選後勝/敗選氣氛對立,也導致雙方產生極度的 不信任感,再一次造成社會對立與世代衝突。

然而,這些衝突和對立,並非由韓粉單一群體造成。過去大眾媒體講求中立報 導,但現今多數媒體由財團掌控,新聞陳述更走向娛樂化與利益導向。長期受到台灣 媒體浸浴後,不論何種政治傾向的群體都能在眾多媒體中找到符合自身價值利益的平 台,長期下來,自然對這些觀點深信不疑。

同時,由於科技變化過度快速,群眾雖然熟悉人手一機的載具應用,但仍需要時 間熟稔網路特有的論述慣習。本文發現部分韓粉難妥善理解虛擬世界的諷刺與嘲諷文 化,甚至有拒絕理解的傾象。筆者認為原因在於部分韓粉認為這些「不同」的觀點與 媒體都是在黑韓國瑜,為了避免自己被帶風向,自然只願意相信中天。筆者認為,網

(21)

路當中的意見傳播,韓粉首先因為長期媒體的報導失衡,同時又受困單一資訊的同溫 生態流中,失去媒介賦予多元討論後達合意的可能性。

因此,對抗性公眾以網路作為串連媒介時,不能只是看中其便於溝通、使用的面 向,更要注意在與他者的對話、資訊近用的層次上是否遭受到媒體的把持,否則終將 導致危害發生,如社群媒體的同溫層不只讓使用者鞏固意見、無法交流,更是一個激 化情緒之地,導致對抗性公眾只能成為受憤怒宰制的情緒公眾,不只無法成功號召他 者以擴大自我的意見主張,也成為無法理性思考溝通、頑固的政治狂熱者,使自身的 社會地位受邊緣與歧視。

然而,民主國家的公民在面對此種政治狂熱者時,能做的也許是思考公眾論述 的背景為何,也許不少基層民眾對於過去政治、經濟政策大感失望,也對菁英的政治 統治感到無能為力,持續受到社會與政策邊緣與忽視。而韓粉在網路當中的發言也常 受到他人嘲笑與戲謔,最終導致了極端的民粹浪潮。此種反撲是需要社會整體概括承 受。因此,在面對不同的政治立場時,也需要試著去了解對方的苦難和掙扎,畢竟民 主社會最不需要的就是極端對立和憤怒叫囂。民主建構得來不易,眾人應以更同理的 心情來面對他者,國家才不至於受民粹與反民主概念的恫嚇,同時在網路的虛擬場域 中討論政治議題時,也應用更包容的心來檢視才能避免民主淪落為上街蓋章,回家受 傷。

筆者在分析時發現,在政治討論時,不只韓粉不願意溝通,其餘黨派的支持者也 常呈現為反而反的論述邏輯。更甚之,也有打著反民粹的旗幟,以此號召群眾攻擊韓 粉。陶儀芬(2008)指出菁英階級似乎只需將對方貼上「民粹」標籤就能拋下理解、

同情對方的責任,放任自己的優越感凌駕他者。因此,後續研究者或許能針對單一議 題將不同立場群體的論述納入框架中分析,以此探討網路中的互動,用更宏觀視野探 討不同的言論間的衝突,以此解析社會上的對立是如何產生,或許能夠加了解社群媒 體中集體的政治傳播特色與民粹意涵。

此外,本文於前文中提起,部分韓粉時常利用相互截圖的方式,在留言區大量傳 播截圖與迷因。此舉的確是種快速與他者溝通並獲得注意的方式,然而本文認為,利 用單純的迷因梗圖,究竟能夠喚起多少人對於議題的重視,是否社群的討論最終只能 淪落為情緒先行的溫床?因此,本文建議後續的研究能以此角度出發,以探討出台灣

(22)

特殊的梗圖迷因文化,在不同選舉過程中,扮演何種政治傳播角色。

本文以 2019 年至 2020 總統大選的韓粉作為分析標的,在韓國瑜敗選後,韓本 並未消聲匿跡,甚至在後續開始出現反民主的行為。對韓粉來說,他們選戰過後的出 征對象,已經從執政菁英轉變成「台灣民主體制」,只要不符合「庶民民主」都應當

「被下台」,而此概念也符合了民粹的重要概念。本文認為,往後的研究可從此脈絡 延伸,以了解庶民作為空服徵是如何影響選民,也能從中了解到民粹在台灣政治的相 關變化,以此對台灣的民主有更完整的意義闡述。

(23)

參考文獻

王一芝(2019 年 6 月 1 日)。〈到底誰是鋼鐵韓粉?〉,《天下雜誌》。取自: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Login.action?id=5095432

吳乃德(2002)。〈認同衝突和政治信任:現階段台灣族群政治的核心難題〉,

《台灣社會學》,4: 75-118。https://doi.org/10.6676/TS.2002.4.75

林淑芬(2005)。〈“人民”作主?民粹主義、民主與人民〉,《政治與社會哲學評 論》,12: 141-182。https://doi.org/10.6523/168451532005030012004

林宛瑜(2010)。《學習者主體性的再思索—Spivak 後殖民論述中知識域暴力觀的 啟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林宇玲(2014)。〈網路與公共領域:從審議模式轉向多元公眾模式〉,《新聞學研 究》,118: 55-85。https://doi.org/10.30386/MCR.201401_(118).0002

林佳欣(2019)。《政治性假新聞之特質與其影響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 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林翠儀(2019 年 11 月 20 日)。〈NHK 分析台灣選情 松田康博:感覺到韓國瑜 是民粹主義者〉,《自由時報》。取自: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

breakingnews/2984577

郭正亮(2018 年 7 月 20 日)。〈郭正亮觀點:經濟好轉為何民眾無感?〉,《風傳 媒》。取自:https://www.storm.mg/article/465341

曹衛東等合譯(2002)。《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台北:聯經出版社。(原書 J. Habermas, [1962]. Strukturwandel der Öffentlichkeit. Untersuchungen zu einer Kategorie der bürgerlichen Gesellschaft.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Verlag.) 陶儀芬(2008)。〈全球化、民粹主義與公共知識社群〉,《思想》,9: 223-231。

https://doi.org/10.29848/SX.200805.0011

黃啟龍(2002)。〈網路上的公共領域實踐:以弱勢社群網站為例〉,《資訊社會 研究》,3: 85-111。https://doi.org/10.29843/JCCIS.200207.0004

張家豪(2019 年 5 月 1 日)。〈新新聞〉「非韓不投」的死忠鐵粉到底是哪些 人?〉,《風傳媒》。取自:https://www.storm.mg/article/1237203

(24)

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打油詩人(2019 年 7 月 15 日)。〈韓粉社團臥底第一手觀察:

軍公教韓粉與庶民韓粉,為何「非韓不投」?〉,《今周刊》。取自:https://

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post/201907150012/韓粉社團臥 底第一手觀察:軍公教韓粉與庶民韓粉,為何「非韓不投」?

萬毓澤、劉繼譯(2015)。《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的意識形態研究》,台 北:麥田。(原書 Marcuse, H. [1968]. One dimensional man. London: Sphere Books.)

劉建芝、許兆麟、林德山(2005)。《庶民研究》,中國北京:中央編譯。

盧安邦(2018)。《「網絡(networked)公共領域」的意見擴大與深化—探索當 代「弱公共領域」的運作邏輯》。政治大學傳播博士學位論文。https://doi.

org/10.6814/DIS.NCCU.PDC.003.2018.F05

曉楓(2019 年 7 月 5 號)。〈觀點投書:國民黨初選與庶民政治的陷阱〉,《風傳 媒》。取自:https://www.storm.mg/article/1450448

蕭怡靖(2019)。〈台灣民眾的黨性極化及其對民主態度的影響〉,《台灣政治學 刊》,23(2): 41-85。https://doi.org/10.6683/TPSR.201912_23(2).0002

聲量看政治(2019 年 11 月 2 日)。〈180 小時 SERP 分析大選政黨聲量〉,《聲量 看政治》。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SOVPtw/posts/2461577610630027 聲量看政治(2019 年 11 月 5 日)。〈韓國瑜新聞聲量雖獨強,但無法帶動國

民黨且社群聲量有侷限;蔡英文新聞聲量能帶動民進黨,但新聞議題設 定要加強〉,《聲量看政治》。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SOVPtw/

posts/2467919919995796

謝 雅 柔 ( 2 0 1 9 年 1 0 月 2 7 日 ) 。 〈 文 山 伯 是 假 庶 民 ? 謝 寒 冰 怒 拋 三 問 反 擊 ! 〉 , 《 中 時 電 子 報 》 。 取 自 : h t t p s : / / w w w. c h i n a t i m e s . c o m / realtimenews/20191027001051-260407?chdtv

龔雋幃(2018 年 3 月 27 日)。〈看不見的黑手?泛藍社群遭「內容農場」攻陷〉,

《今周刊》。取自: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

post/201803270044/看不見的黑手?泛藍社群遭「內容農場」攻陷

Asen, R. (2000). Seeking the “counter,” in counterpublics. Communication Theory, 10(4),

(25)

424–446. https://doi.org/10.1111/j.1468-2885.2000.tb00201.x

Abramowitz, A., McCoy, J. (2019. United states: Racial resentment, negative partisanship, and polarization in trump’s America.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681(1), 137-156. https://doi.

org/10.1177/0002716218811309

Dahlberg, L. (2007). Rethinking the fragmentation of the cyberpublic: from consensus to contestation. New Media & Society, 9(5), 827–847. https://doi.

org/10.1177/1461444807081228

Fraser, N. (1990). Rethinking the public sphere: A contribution to the critique of actually existing democracy. Social Text, 25(26), 56-80. https://doi.org/10.2307/466240

Halberstam, Y., & Knight, B. (2016). Homophily, group size, and the diffusion of political information in social networks: Evidence from Twitter.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43, 73–88. https://doi.org/10.1016/j.jpubeco.2016.08.011

Hwang, B. (2017). The potential power of the Counter-Public Sphere in South Korea:

A Discourse Analysis of YouTube Video Clips of Candlelight Protests against the Presidency. (Master’s thesis,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London, UK.)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cademia.

edu/35874362/The_Potential_Power_of_the_Counter_Public_Sphere_in_South_

Korea_A_Discourse_Analysis_of_YouTube_Video_Clips_of_Candlelight_Protests_

against_the_Presidency

Laclau, Ernesto. (2005). “Populism: What is in a name?” pp. 32-49 in Populism and the Mirror of Democracy, edited by Francisco Panizza. London: Verso.

Morton, S. (2007). Gayatri Spivak: ethics, subalternity and the critique of postcolonial reason. Polity.

Milioni, D. L. (2009). Probing the online counterpublic sphere: the case of Indymedia Athens. Media, Culture & Society, 31(3), 409–431. https://doi.

org/10.1177/0163443709102714

Stamatov, P. (2000). The making of a “bad” public: Ethnonational mobilazation in post-

(26)

communist bulgaria. Theory and Society, 29(4), 549-572. https://doi.org/10.1111/

pops.12571

Suhay, E., & Erisen, C. (2018). The role of anger in the biased assimilation of political information. Political Psychology, 39(4), 793–810. https://doi.org/10.1111/pops.1246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東協 10 國與中國、日本、韓國、紐西蘭、澳洲等 5 國在 15 日簽署「區域全面經

北韓,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我們熟悉的是它的過去,陌生的是它

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去年九合一選舉的政治獻金高達 1 億 2914 萬元,而當時的高雄市長 競爭對手,也就是現任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則是收入

香港幼稚園 韓國公立幼稚園 韓國私立幼稚園 經費

內地交流、參觀、參與制服團隊/比賽),讓學 生從多角度認識《憲法》、《基本法》和國家

韓愈〈師說〉系統地提出了「師道」的理論,以及論證「從師」的必要,期

韓非寓言,數量繁多,為諸 子之冠。 他的寓言吸取了《孟 子》、《莊子》的經驗,運 用誇張手法把社會上某些可

內地交流、參觀、參與制服團隊/比賽),讓學 生從多角度認識《憲法》、《基本法》和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