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論星雲大師人間淨土思想的實踐性特徵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論星雲大師人間淨土思想的實踐性特徵"

Copied!
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摘要

佛教認為淨土是眾生的理想生活世界,是依諸佛菩薩的本 願與眾生的因緣建構而成的完美佛土。隨著佛教「淨土」

思想的開發,大體形成他方淨土、唯心淨土和人間淨土之 說。在現代人間佛教視域下,淨土的概念被重新發掘和闡 釋,人間淨土的思想卓然挺立。人間淨土不再是一個幻境,

而是具有極強的實踐性特徵,是一個可以實現的理想,是 一個具備宗教信念、通過宗教實踐行為可以實現的宗教目 標。星雲大師的人間淨土思想具有極強的實踐品格,可據 此觀照現代人間佛教的實踐路徑與發展趨向。

關鍵字:星雲大師 人間淨土 人間佛教

論星雲大師人間淨土思想的實踐性特徵

王雪梅

西北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2)

一、人間淨土與現代人間佛教之目標

現代人間佛教皆以建設人間淨土1為目標。如近代以來人間佛教 的弘傳者太虛大師、印順法師、星雲大師、聖嚴法師、證嚴法師等 諸位高僧大德,均十分重視人間淨土的建設。太虛大師在〈建設人 間淨土論〉中說:「今此人間雖非良好莊嚴,然可憑各人一片清淨 之心,去修集許多淨善的因緣,逐步進行,久之久之,此濁惡之人 間便可一變而為莊嚴之淨土;不必於人間之外另求淨土,故名為人 間淨土。」2可見太虛大師承認人間的不圓滿,但認為可憑「清淨 之心」,修集「淨善因緣」,達成人間的淨土。印順法師則認為以 人間佛教建設人間淨土,「從自身清淨,而更求剎土的清淨,才顯 出大乘佛法的特色」。3

聖嚴法師針對台灣佛教的發展境況說到,「近二十年來,人間 佛教,已從少數人的思想,逐步形成了許多人在說在行的台灣佛教 主流」,人間佛教所要建設的淨土,並非是他方佛國的淨土,但「十 方三世諸佛國土的成就與往生,必須從人間的立場做起」,「我們 這個人間淨土,是要在現實的社會環境條件下,儘量努力,使我們 的心能體驗到安靜與清淨,那麼這個世界才會是有意義的人間淨 土,而不是一個空想幻想中的烏托邦」,「我講的人間淨土,不是 找一個社區,大家來建設它,而是在我們個人的日常生活中,時時 提起菩提心,深信自己心中有佛性;從心念清淨、口業清淨、身業

1. 關於人間淨土觀念的近代發展,可參閱江燦騰:《人間淨土的追尋―中國近 世佛教思想研究》,台北:稻香出版社,1989 年。

2. 太虛大師著,向子平、沈詩醒編:《太虛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年,頁 1768。

3. 印順法師:《淨土與禪》,北京:中華書局,2011 年,頁 3。

(3)

清淨著手做起」。4

星雲大師對於以人間佛教建設人間淨土也有相關論述,他說:

「佛教的淨土是可以在人間實現,也可以在現代實現的。」5又說:

「佛國的完成,不在他方世界,不在未來時光;佛國的完成,在當 下的人間,在現世的人生。」6大師不僅有比較完善的人間淨土理 論思想,更在推動人間淨土的具體落實方面有著非常卓越的貢獻,

下文將具體論述,茲不贅述。

從以上諸位現代人間佛教高僧對淨土在人間、且可期實現人間 淨土的各項討論,可以非常明確地看到:

在當代中國佛教,特別是人間佛教,對淨土的詮釋有著明 顯的改變。它由一個較為他世的概念轉變為一個較為現 世的概念,從淨土在彼岸的觀念轉變為淨土在人心的觀 念。這個概念成為一個主要的意象,激勵佛教徒參與社會 實踐,並成為一義理去支持社會實踐與靈性修持之間的平 衡。7

這種「現世的概念」,如果放諸明、清傳統社會中「往生他方淨土」

的歷史脈絡中,更能體現淨土觀念在人間佛教視域下的發展轉變,

正如有學者指出:

4. 聖嚴法師:《淨土在人間》,台北:法鼓文化,2003 年,頁 193-195。

5.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藍圖(下)〉,《在入世與出世之間―星雲大師人 間佛教文集》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年,頁 622。

6. 星雲大師:〈人間淨土的意義〉,《人間佛教語錄》上冊,台北:香海文化,

2008 年,頁 293。

7. 賴品超、學愚主編:《天國、淨土與人間:耶佛對話與社會關懷》,北京:中 華書局,2008 年,頁 421。

(4)

無可置疑的是,淨土佛教曾以一渴求死後往生淨土並強調 對阿彌陀佛他力拯救的宗教姿態出現,此種對終末的盼望 可能看來是太過於個人主義、他世和超自然,而與佛教 的社會實踐無關。長久以來,淨土佛教被視為一極端他世 的宗教,渴望在臨終時得到阿彌陀佛的接引到達另一個世 界。除了儘量不斷地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外,就好像在世界 上沒什麼要事可做。然而,上一個世紀,一些中國僧人嘗 試改革佛教,務求使之與當代世界更為相關。他們發現需 要重新詮釋淨土的概念,使之成為推動改革及由此而引發 的新形式的佛教的教義基礎。值得特別注意的是,他們對 淨土的詮釋多強調淨土的此世性。8

8. 同註 7,頁 419。

阿彌陀佛淨土思想,強調他力拯救,把希望寄託於來世。

(5)

誠然,對淨土的重新詮釋並開發出來的現代人間淨土思想,是現代 人間佛教的理論基礎,同時,人間淨土也是現代人間佛教在此世間 所要達成的目標。

二、星雲大師論述人間佛教與人間淨土之關係

星雲大師對淨土思想比較完整的論述是他的〈佛教的淨土思 想〉一文,對人間淨土的思想更多散見於他的諸多文集中,綜合 他一生不遺餘力地弘傳人間佛教的宗教實踐,可以看到他對人間 佛教及人間佛教與人間淨土之關係,有著充分的論述與精熟的考 量。

以佛法美化人間,以人間佛教品格建立美好人間淨土。佛光山 的創建,就旨在「以佛法來美化人間,也就是把佛陀對人間的教化、

開示,一一落實在生活裡,透過對佛法的理解與實踐,增加人間的 幸福、快樂、美滿」。9「弘揚人間佛教,開創佛光淨土」10可謂佛 光山道場建設的根本目標。星雲大師說:「佛光山開山創建以來,

一直為人間佛教的落實而發心、獻勞、盡力。佛光山道風亦著重在:

『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以建立淨土為目 的。」11

星雲大師曾就自己雲遊弘法多年的體悟,指出人間佛教、人間 淨土是人類未來幸福的指標。他說:「人間所有的問題,佛教都有

9.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戒定慧(下)〉,《人間佛教論文集》上冊,台北:

香海文化,2008 年,頁 237。

10. 星雲大師:〈《佛光學》序―我對人間佛教的思想理念〉,《人間佛教序 文選》,台北:香海文化,2008 年,頁 259。

11. 星雲大師:〈《佛光山開山廿週年紀念特刊》序―佛光山的性格〉,《人 間佛教序文選》,頁77。

(6)

辦法解決,而人間佛教,就是全球人類未來幸福的指標。因此,唯 有建立人間佛教的性格,才能建立美好的人間淨土;唯有建立人間 佛教的性格,才能建立佛化的清淨生活。」12一方面指出建立人間 淨土是人間佛教的重要內容和最終目標;另一方面強調唯有保證人 間佛教的品格才能建立美好的人間淨土。同時,大師一再指出淨土 不是幻象,是確實可以在現代的社會實現,他說:

佛教的淨土是可以在人間實現,也可以在現代實現的,因 為《維摩詰經》說:「隨其心淨則國土淨」,意思是說,

娑婆世界很髒亂、很黑暗、很動盪不安、很令人煩惱,

但這一切都是我們不健全的心理所表現出來的。假如我們 有健全而美好的心理建設,則未來在佛光普照下,我們的 社會再也沒有階級鬥爭,沒有男女關係,眾生一律平等;

沒有經濟占有,沒有物質匱乏,人民生活逍遙;沒有惡人 騷擾,沒有政治迫害,社會安定和樂,則極樂世界的一切 都可以在我們的眼前實現,這個世界就可以成為人間淨土 了。13

如果說,以上是大師從理論上闡明人間佛教指導下人間淨土建設的 可行性,那麼「佛光淨土」的提出,則是大師以實踐證成人間佛教 可在人間實現淨土。大師說:「佛國的完成,不在他方世界,不在 未來時光;佛國的完成,在當下的人間,在現世的人生。」佛光山 徒眾在大師的帶領下,以半個多世紀的實踐證明了「人間淨土」完

12. 星雲大師:〈弘法利生〉,《人間佛教語錄》下冊,頁 85。

13.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藍圖(下)〉,《在入世與出世之間―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文集》下,頁622。

(7)

成的當下性與現世性,這就是「佛光淨土」。星雲大師對「佛光淨 土」有諸多描述:

佛光淨土是一個佛化的世界:每一個人都皈依三寶,受持 五戒,明因識果,廣結善緣。佛光淨土是一個善美的世界:

大家所看、所聽、所說、所做皆是善美。佛光淨土是一個 安樂的世界:人與人之間沒有嫉妒,只有尊重;沒有憎恨,

只有祥和;沒有貪欲,只有喜捨;沒有傷害,只有成就。

佛光淨土是一個喜悅的世界:時時都是良辰美日,處處都 是般若天地。14

又說:

人間佛教所希望建設的佛光淨土,是一個富而好禮的人間 淨土,是一個普世和諧的人間淨土,是一個法喜安樂的人 間淨土,是一個佛光普照的人間淨土;在佛光淨土裡,呈 現的是慈悲喜捨的社會,是常樂我淨的世界。15

大師將「佛光淨土」的特色總結為四個方面,即:人生昇華圓 滿的淨土、人間究竟佛化的淨土、五乘同居共生的淨土、各宗淨土 融和的淨土。16大師認為「佛光淨土」具備出世與入世調和、寺院 與社會調和、僧眾與信眾調和、靜態與動態調和、生活與生死調和、

自修與利他調和的特點。17可見,「佛光淨土」是一個人間的淨土,

14. 星雲大師:〈實踐淨土〉,《人間佛教語錄》下冊,頁 313。

15. 星雲大師:〈佛教對「宇宙人生」的看法〉,《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下冊,

台北:香海文化,2008 年,頁 184。

16. 同註 14,頁 288。

17. 星雲大師編著:〈人間佛教的重光〉,《佛教叢書 5.教史》,高雄:佛光出 版社,1997 年,頁 619。

(8)

是一個現實中可以存在、可以實現的淨土,18同時,也是最契合當 代人類社會的人間淨土。星雲大師說:

經典中有多種淨土思想,各有其殊勝之處。華藏淨土是以 佛果的境界來看待一切,故難為一般眾生所理解;藥師淨 土雖好,但現代科技文明一日千里,許多已開發國家已經 達到藥師琉璃淨土衣食豐足、住行無缺、醫藥發達、生活 無憂的境地;極樂淨土必須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方能決定 往生,似嫌太難;彌勒兜率淨土雖然較為簡易,將來仍須 下生人間;唯心淨土主張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容易被認 為是泛談;維摩淨土雖是不二法門的人間淨土,但若不深 究,則易被誤導為在家佛教……。因此,我亟思發展出一 種能融攝各種淨土的精華,但又能落實人間現世安樂的思 想―這即是所謂的「佛光淨土」。19

對於自己率眾建設的佛光山,大師說:「佛光山提倡人間佛教,就 是要讓佛教落實在人間,落實在我們的生活,落實在我們每一個人 的心靈上。把人間創造成安和樂利的世界,實現國土身心的淨化,

就是成就未來的佛光淨土世界。」20可見佛光山就是人間佛教的具 體踐行,就是人間淨土、佛光淨土世界的落實。對什麼是「佛光淨 土」,大師曾直言:「過得歡喜,就是佛光淨土。行得正派,就是 佛光淨土。活得自在,就是佛光淨土。身心平安,就是佛光淨土。」21

18. 筆者以為星雲大師固然有儒家文化的涵養,但根本來說,佛光淨土不同於儒 家的大同世界。

19. 同註 15,頁 287。

20. 同註 15,頁 278。

21. 同註 15,頁 303。

(9)

從現代人間佛教發展的理路看,人間淨土的建設是人間佛教在 此世間的根本目標,也都強調心的淨化是人間淨土建設的開始,但 是,心淨只是建立人間淨土的起點或必要條件,並不一定是充分條 件。星雲大師依循現代人間佛教思想建設人間淨土,針對當代現實 社會人生的境況,結合傳統豐富的淨土思想,提出了「佛光淨土」

的理念與實踐路徑,是對傳統淨土思想的豐富與發展,更是對現代 人間佛教及人間淨土思想的具體化發展,證成了其理論的可行性與 實踐的可能性。

三、星雲大師人間淨土思想的實踐性特徵

在現代人間佛教視域下,淨土的概念被重新發掘和闡釋,人間 淨土成為人間佛教在此世間踐行落實的根本目標。人間淨土不再是 一個幻境,而是一個可以實現的理想,是一個具備宗教信念、通過

人間淨土不再是一個幻境,而是通過實踐可以達成的宗教目標。圖為佛光朝山活 動。(林靖敏/ 攝)

(10)

宗教實踐行為可以達成的宗教目標。其中,星雲大師人間淨土思想 尤具強烈的實踐性特徵。筆者擬回歸到大師的人間淨土實踐,從宗 教信念透過宗教實踐行為來看其宗教目標的達成。對於如何建設人 間淨土的問題,星雲大師提出五點:1. 要有美好的環境。2. 要有安 全的居所。3. 要有善良的親友。4. 要有自由的生活。5. 要有淨化的 感情。22如此,人間淨土可以建成。當然,人間淨土的實現,也是 人間佛教宗教信念(其核心要義)的落實。

在人心中建立淨土,淨心是建設人間淨土的開始,用佛教的信 仰創造「唯心淨土」。前揭太虛大師、印順法師、聖嚴法師等現代 人間佛教諸高僧在論及人間淨土時,都提到人間淨土首先要心清 淨。心淨,是建設人間淨土的開始,雖然不是充分條件,但卻是必 要條件。星雲大師指出「唯心淨土」方能把世界化為淨土。他說: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

好向靈山塔下修」。這首偈語是說我們的心是一座充滿寶 藏的靈山,儲蘊著無比豐富的資源,而眾生愚痴,不知道 開採自性的寶藏,反而捨本逐末,向外尋找寶物,這是非 常可惜的。日常生活中,由於我們的一念無明,我們的心 忽而逍遙於天堂,忽而淪落於地獄,上上下下,載浮載沈,

好不痛苦。世間上,也有不少人的形體雖然自由來去,但 是心被私情私慾的枷鎖所束縛,失去了自由,成為一個自 由而不自在的人生。

那麼,要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心得到快樂自在呢?如何才能 讓這個人間成為一片淨土呢?我們信仰佛教的人,應該以

22. 星雲大師:〈人間淨土的藍圖〉,《人間佛教語錄》上冊,頁 324。

(11)

自己的信仰來創造心中的「唯心淨土」。因為在唯心淨土 裡,人人心中有佛,而且性淨意純,雖然身處地獄,如同 在天堂裏一樣的快樂;在唯心淨土裡,燠熱中可以安坐,

苦難中也能自在,因此,要讓自己生活在天堂裏,讓世界 化為淨土,就應該虔修唯心淨土。23

大師還說:「若要實現生活中的淨土,就必須改變我們的觀念,改 變我們的心理。如果心念不改,每天在貪瞋痴裡打轉,即使走遍天 下,甚至到西方極樂世界,那也不是我們的淨土。」24又說:「我 們應從內心的清淨,影響心外的淨化。如果我們的心田清淨,外在 的大地自會清淨,所謂東方的琉璃淨土、西方的極樂世界就會呈現 在我們面前,而人世間也就成為佛光淨土了。」25

1994 年星雲大師透過國際佛光會發起「淨化人心七誡運動」,

強調:

「七誡」是做人的基礎,也是安定社會的根源,更是鞏固 國力的根本。「七誡運動」是沒有期限的「掃毒淨心」的 自我革新運動,藉由「七誡」的奉行,讓個人、家庭到社 會形成一股善美清淨的「正面能量」;所謂「心淨國土淨」,

人人身心清淨,我們所生存的國土世間即為幸福安樂的淨 土了。26

23. 星雲大師:〈佛教的淨土思想(三)〉,《佛教叢書 1.教理》,高雄:佛光 出版社,1995 年,頁 603-604。

24. 星雲大師:〈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一)〉,《禪學與淨土》,上海:上海 辭書出版社,2008 年,頁 184-185。

25. 星雲大師:〈實踐淨土〉,《人間佛教語錄》下冊,頁 291。

26. 星雲大師:〈七誡〉,《佛法真義 2》,高雄:佛光文化,2018 年,頁 83- 84。

(12)

可見星雲大師對心淨/淨心的重視,將之放置於人間淨土建設之首 位。同時,大師提出「以自己的信仰(佛教)來創造心中的『唯心 淨土』」,也就是說,心淨(「唯心淨土」)是宗教信念(佛教)

透過宗教實踐行為而達成的,在現實生活中確立「人間淨土」。

星雲大師說:「人間佛教是一種大乘菩薩道思想,依眾生需要 為需要,並能散播希望、信心、歡喜的種子,將生活融入佛法,當 下的淨土就是實踐人間佛教而成就的。」27「三好」、「四給」、「五 和」、「五戒」、「六度」、「七誡」、「八道」、「十修」等修 行法門,可以說都是星雲大師將佛教信仰的核心要義用現代語言精 練表達,並透過實踐實現人間淨土的建設。比如關於「五戒」,大 師說:

「人間淨土」是未來的理想社會,要達到此一理想,圓滿 此一目標,必須人人持守五戒。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法。

所謂五戒:第一、不殺生,第二、不偷盜,第三、不邪淫,

第四、不妄語,第五、不吸毒。五戒分開來講有五條,

其實從根本上看只有一條―不侵犯眾生。人間的爭鬥、

動亂、不安,主要就是由於彼此相互侵犯,不尊重他人 而引起的。只要人人奉行五戒,則不亂殺,這是尊重別 人生存的權利,不去侵犯;不亂取,這是對別人所有物 的尊重,不去侵犯;不亂淫,這是尊重別人的身體名節,

不去侵犯;不亂說,這是尊重別人的名譽信用,不去侵犯;

不亂吃,這是尊重自己的身體、健康、智慧,不去侵犯。

如果世間的每個人都能嚴持五戒,進而實踐四攝六度、

27. 星雲大師:〈人間淨土的意義〉,《人間佛教語錄》上冊,頁 297。

(13)

明白因果業報、奉行八正道法,那麼人間淨土的理想就 不難實現了。28

大師的〈十修歌〉云:「一修人我不計較。二修彼此不比較。

三修處事有禮貌。四修見人要微笑。五修吃虧不要緊。六修待人要 厚道。七修心內無煩惱。八修口中多說好。九修所交皆君子。十修 大家成佛道。若是人人能十修。佛國淨土樂逍遙。」可見人間淨土 的現實生活實踐特質。

星雲大師還特別指出:人間佛教「就是將佛法落實在現實生活 中,就是注重現世淨土的實現,而不是寄望將來的回報」。29同時,

「人人若能奉行六度四攝,廣結善緣,轉憎嫉的人際關係為尊重包

28.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藍圖(下)〉,《在入世與出世之間―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文集》下,頁622。

29. 星雲大師:〈《佛光學》序―我對人間佛教的思想理念〉,《人間佛教序 文選》,頁259。

星雲大師〈十修歌〉

(14)

容,轉人我交征利的處世態度為喜捨成就,必定能轉婆娑穢域為佛 光淨土」。30如何在社會實踐中建設人間淨土?正如魏道儒教授在 2017 年「首屆中加美三國佛教論壇」所指出:在今天,人間佛教已 經不僅是一種學術思潮,而且是具有國際影響的佛教適應社會的現 代化轉型實踐。31星雲大師對「淨土」的多維度闡釋,可窺見人間 淨土建設的社會實踐品格,大師說:平等包容是我們的淨土,自由 民主是我們的淨土,慈悲喜捨是我們的淨土,安住禪心是我們的淨 土,大乘方便是我們的淨土,清淨唯心是我們的淨土,勤奮願力是 我們的淨土,智慧靈巧是我們的淨土。32

程恭讓教授論及星雲大師對佛教的十大貢獻時指出:大師首先 是「系統地建構人間佛教思想理論體系」,其次是「深廣地推進人 間佛教實踐層面的建設事業」,並進一步得出「星雲大師成功地推 動各種人間佛教的事業,使得人間佛教在實踐層面得以落實,得以 成型,得以具體,得以固化,使得人間佛教變得可感可觸,也就是 使得人間佛教在此時、此地的具體時空,得以燦然現身。所以,深 廣地推進人間佛教實踐層面的建設事業是創立現代人間佛教另一層 面的重要意涵」。33以此觀之,星雲大師人間淨土的建設實踐,正 是將人間佛教變得「可感可觸」的根本目標。

30. 星雲大師:〈國際佛光會會歌的意義〉,《心領神悟.星雲大師談佛學》,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年,頁 172。

31. 魏道儒:〈人間佛教的實踐樣板是釋迦牟尼佛〉,鳳凰佛教,網址:https://

reurl.cc/R4X69D,2017 年 6 月 1 日。

32. 星雲大師:〈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二)〉,《禪學與淨土》,上海:上海 辭書出版社,2008 年,頁 188-200。

33. 參閱程恭讓:〈星雲大師對佛教的十大貢獻〉,《人間佛教》學報.藝文,

第2 期,高雄: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2016 年 3 月,頁 36-3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京語言大學客座教授。歷任東國大 學國際語學院院長、國際交流室室 長。現任東亞人文學會副會長、東亞比較 文化學術會議副會長、中國屈原學會常務

[r]

「行佛」思想的萌芽階段。青年時期的星雲大師深受太虛大師的影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uses Huayan thought to explain Humanistic Buddhism, referring to “unimpeded interaction of noumenon and phenomenon.” In the second part, the

程教授說,太虛大師所宣導的人間佛教,和星雲大師所創立的人間佛教

在這一歷程判別上,程著認為:在 1950 年代以前的第一階段,現代人間

Hence, Buddhism has become even more adapted to contemporary society for its realistic and universal values, as well as making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temporary

However, the “Hsing Yun Model” and the ideology of establishing a new school of Buddhism are not enough to explain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s thoughts on Humanistic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