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v □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v □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計畫編號:PSR1080021

學門專案分類:大學社會責任 USR 執行期間:108/8-109/7

計畫名稱/宜蘭縣解說規畫與實踐 配合課程名稱/環境教育教學法及活動設計

計畫主持人:鄭辰旋 共同主持人:陳凱俐

執行機構及系所:國立宜蘭大學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 成果報告公開日期:

v

立即公開

延後公開(統一於 2022 年 9 月 30 日公開)

繳交報告日期:109/9/15

(2)

2

宜蘭縣解說規畫與實踐 一. 報告內文 1. 研究動機與目的

台灣高等教育的教學方式仍以講述式的課程為主流,以教師為主體來傳授知識,而 學生則是接受或回應,因此學生對於主動發掘問題的能力受侷限,更遑論產生學習動機 並試圖解決問題(洪逸文、湯宜佩,2016)。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效率,但卻不見得能提起學 生的學習興趣,甚至可能產生學生學習意願及學習成效低落,故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改 善教學成效刻不容緩(汪慧玲、沈佳生,2013)。增加教師及學生互動以及增加學生探索能 的教學方式眾多,例如 PBL 即為問題解決及專題式教學的方式,但目前的 PBL 課程雖 強調問題解決,或專題式教學。研究者在所任教的大學執行環境教育課程已有 5 年,但 因課程的時間侷限於三學分,實難有較深入的社區或產業應用,故在課程結束後,鮮少 能將學生產出的成果,實際的應用以及回饋於在地社區或產業。

近年來高等教育推動創新教學方法,因此,研究者將該課程調整為深碗課程,並強 調學用合一,運用較多的教學時數增加學生應用的機會,縮短學用落差。學用和一旨在 強化學生「就業力」,提供學生在就讀大學期間,掌握就業所需的知識或技能,培養領導 與管理的能力,如創造問題解決能力、衝突溝通能力(Heijike, Meng, & Ramaekers, 2003)。

鈕方頤(2014)指出學用合一之人才培育有賴大學、學生與產業三方投入,大學與產業共同 設計人才培育計畫與訂定人才核心能力,提供學生工作體驗,活化課堂知識,培養實務 專長,提高競爭力與就業力,在高等教育端,更應定期觀察與評量學生學習成效,進行 課堂學習與經驗反思。由上述文獻可見,學用合一的模式,是需要教師、學生以及產業 三方共同的投入。

宜蘭縣是全國知名的環保縣,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及優美的自然景觀,產業發展上 則以農業及觀光為主軸,但近年來因觀光發展,帶來收益,卻也引發許多環境問題。宜 蘭縣與台灣各地的農村,同樣面臨著農民老化以及生態環境惡化的挑戰,農業是高度勞 力密集的行業,且農民的收益大大的受外在環境的影響,為了協助產業升級,本教學實 踐研究期望結合教學以及在地實踐,亦希望在教學歷程中發掘學生的困境以及需求,教 學者可在未來的課程中逐漸調整內容,符合學生的需求以及提升學生的能力。故本教學 實踐研究,運用學用合一的教學理念,帶領學生於課堂進行理論的教學、於場域進行實 務的參訪,讓學生能於進入實作場域後,運用其所學,設計適合實做場域的環境教育體 驗活動及解說方案,提升學生活動規劃的能力以及口語表達的能力。

本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合作單位為發展環境友善休閒農業的相關業者,學生們運用 環境教育及解說課程,為何作單位規劃完整且深度的體驗活動及解說劇本,鼓勵在地農 民未來朝向農業六級發展,即結合一級農業生產、二級農業加工以及三級農業服務,讓 在地的農民可進行深度的環境教育活動帶領及導覽解說,提升農民的產值。本研究於課 程結束前,運用學生自評及外部評估的方式,評量學生的學習作品以及其學習成效,以 利未來課程的調整及改善。

2. 文獻探討

本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中之教學實踐,以學用合一的模式進行教學,故回顧學用合一 教學模式所會運用到的一些教學方法,包含 PBL 以及體驗學習,而研究的部分以探討教 學成效為主,故回顧教學成效之相關文獻。

(3)

3

(一)問題及專題導向學習模式

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與專題導向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 都簡稱 PBL。兩者之教學方法與思考方式不太相同,問題導向學習以問題為基礎,

向外延伸討論,而專題導向學習,學生則需要完成一系列任務,以達成特定之教學 目標。

問題引導學習被運用於許多學醫學院教學,但近年來,也被運用於大學的各個 科系,學生將學習而得的知識、技能運用於解決問題過程中,整個過程更能培養學 生合作互動的技巧,增進團隊溝通的能力,學習因此而產生意義(黃琡惠,2007)。1996 年 Barrows 首先提出問題導向學習需要以真實情境的案例激發學生學習,學生透過 自我導以及小組合作來獲得新知識、新技能,學生是學習歷程中的主角,而老師是 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或促進者。林麗娟(2002)指出,實施問題導向學習可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由教師引發學生對問題的關注,教師將問題連結到學生的生活事件與經驗。

第二階段為問題分析,建立問題討論的框架,包括想法、事實、學習論題,以及行 動計畫等四部份,逐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第三階段為問題探究,運用分組讓學 生自主式的進行探討。第四階段則為學生呈現解決方案,學生運用報告和成果發表 呈現其作品與評估各項問題的解決方案。第五階段為教師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包 括學習成果回饋與評量學習成效。張德銳、林縵君(2016)將 PBL 定義為:「以真實情 境的案例問題為核心的教學模式,教師透過案例問題激發學生學習,並引導、協助 學生解決問題;學生透過同儕合作與自我導向學習,來培養批判思考與問題解決能 力之歷程。」

另外一類型的 PBL 為專題導向學習,常被廣泛地運用於與技術相關的領域 (Pucher & Lehner, 2011),它是使用「專題」來組織所有學習歷程的一種模式。「專題」

由一連串真實且複雜的任務組成,因此會有具挑戰性的問題,包括需要學生由專題 的發想設計、問題的解決、最後進行決策擬定或研究活動,讓學生有機會進行較長 期,以學生為核心的活動,最後的目標為完成成品或呈現報告(Thomas, 2000)。專題 導向學習讓學生能在做中學,學中做,在專題製作過程中試圖解決問題。而近年來,

有研究者指出,課程上運用專題導向的學習模式,無論是在學生學習成效,或者是 教師教學評量都優於一般模式的課程(楊子青,2018)。

(二)體驗學習

1995 年美國體驗教育協會(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EE)將體驗學 習定義為:「個人透過體驗而建構知識、獲得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的歷程。」體驗學 習起源於 20 世紀時的美國,當時美國對於正規教育不滿,希望提供學生具體可應用 的知識,而不是抽象的內涵,才開始所謂的體驗學習運動。體驗學習是由學習者自 願參與一連串的活動,再分析他們所經歷的體驗,從中獲得一些知識和領悟應用於 日常生活及工作中。

1938 年美國著名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出版著作《經驗與 教育》,其中強化「做中學」之經驗學習活動中,奠定體驗學習的基礎。其理論之內 涵有(一)經驗與生活實踐。(二)經驗的反省思考。(三)真實情境的學習。(四)以學生為 中心的活動課程。強調學習者實際參與、實踐的過程,從中進行反思與分享自身學 習經驗,更能加強自身學習的效果,能夠於生活中實踐。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必須 扮演好引導者角色,從旁協助學習者學習。(Dewey,1938;羅寶鳳、白亦方,2002;

李坤崇,2004;王全興,2006;林秀珍,2007;吳木崑,2009)。1984 年 Kolb 在其 出版的《經驗學習-經驗為學習成長的來源》著作中,界定學習是經由經驗轉換以創 發知識的過程,強調學習是一個循環週期,學習者需不斷從經驗中反思、歸納及驗

(4)

4

證。實際的經驗是學習者反思及觀察的基礎;而總結反思之後,學習者歸納經驗,

再透過應用而不斷去循環驗證,最後將其所學應用於生活中(請詳下圖 1)。

具體體驗階段:在實際的活動中,參與者透過自身能力、團隊合作分工、人際溝通 等歷程,有邏輯性循序漸進達到活動設定目標獲得具體經驗。

觀察及反思階段:參與者藉由觀察、省思與檢視問題產生的核心所在,尋求連結 過去經驗來得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歸納階段:將思考的想法與經驗做歸納與連結,形成概念以做為解決問題的最應 用。

應用階段:將活動所獲得之知識概念,應用到新的情境,也就是將體驗學習的經 驗實際施行或做有意義的應用到個人的日常生活當中。

圖 1 經驗學習理論 資料來源:郭託有等編著(2009) ,體驗教育理論與實務。

經驗學習提供一個動態的學習循環模式,亦是適合用於環境教育體驗活動規劃 的理論架構,透過四個階段的交互循環,設計具有教育意義的教學活動,因架構內 包含了反思及應用,是影響學習成效之重要因素。王全興(2006)也歸納出六項體驗學 習特徵分別為(一)體驗學習是一種過程,而不是結果。(二)體驗學習是以體驗為基礎 的持續過程。(三)體驗學習是運用辨證方法不斷解決衝突的過程。(四)體驗學習是一 個適應世界的完整過程。(五)體驗學習是個體與環境之間連續不斷的交互作用過程。

(六)體驗學習是一個創造知識的過程。故學生在體驗中是可以不停的反思以及學習 進而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3. 研究問題

本研究只要目的為探討學生在餐與學用合一課程之後的學習成效,固本研究針 對以下研究問題進行探討:

(1)學生在學用合一課程學習到了甚麼?

(2)學生在在地實踐學習到了甚麼?

(3)成果展參與者對學生的評價為何?

(4)合作單位對學生的評價為何?

(一)體驗:具體的體 驗

i (四)應用:將結論實

用於新的環境中 l

(二)反思內省:觀察 及省思 process

(三)歸納:摘要出觀 念並形成結論

li 真實世界

產生意義

(5)

5

4. 研究設計與方法

本教學實踐研究運用四種方式進行學生學習成效的分析,其一為學生在學習歷 程中,對於合作單位及教師所給予的回饋;其二為學生學習成效問卷的前後測分析,

其三為成果發表參與者之成效分析,最後則為合作單位對學生學習成效的分析。

5. 教學暨研究成果 (1) 教學過程與成果

教學研究的課程雖為 5 學分的課程,但課程設計仍維持 18 周,其中一天為國慶 日,故共有 87 小時的授課時間,授課的方式包含了教師本身授課、業師授課、業界 參訪以及專題實作,因五學分的課程在周間難以安排,因此有 18 小時的討論課程安 排於周末進行。

宜蘭在地的休閒農業區及業者為全台之冠,近年來由於環保意識的提升,宜蘭 在地的業者,也逐漸興起綠色及永續的概念。在本課程正式開始前,有幾個合作單 位表明與本課程合作的意願,兩位教師篩選符合本課程目標以及理念的業者,接洽 合作的事宜。最後達成合作共識的共有五個單位,分別為花泉休閒農場、枕頭山休 閒農業區、仁山茶園民宿、健康上好果園,以及香草菲菲合作單位須願意與學生共 同進行努力,也需給予學生相對的協助及建議。合作單位確定後,教師於課堂上媒 合學生及合作單位,接著帶領學生參訪合作單位並讓合作單位提出他們對環境教育 體驗活動及解說的需求

本教學設計除了讓學生所學有所應用,也希望學生及產業共同合作,讓其產出 能夠實際落實於產業。學生運用初次參訪所獲得的場域概念,以及課程中所學的環 境教育目標及體驗學習的概念,進行場域資源的盤點並初步規劃活動的提案,接著 教師針對各組的提案進行修正及建議,學生亦須根據建議進行初步的修正,初步修 正完成後,學生再次參訪合作單位,除了讓合作單位了解其規劃,並收集合作單位 之看法及建議,在地實踐的過程為一循環,不停的在學習及修正中累積成果。

環境教育教學法及活動設計的課程,學生的創新規劃、教師及業者的建議,並 經過討論課程,產出了 6 組學生的作品,學生作品如下表 1 所示。

表 1 學生作品

作品名稱 作品內容

與「仁」共樂

設計靜態解說,帶領大家認識該休閒農業區的里山環境,介紹民 宿外的特色植物及其應用。接著設計以廢棄的茶葉製作手抄紙,

傳達零廢棄的概念。

螢向幸福

設計動態解說,帶領大家認識農場的生態,包含常見的蛙類以及 螢火蟲。接著設計運用在地食材製作的五行湯圓,傳達低碳健康 的概念,

小小神農試煉 之路

設計動態的故事解說,介紹場域內的香花香草,接著設計運用香 草植物及在地產的雞蛋製作蛋塔,傳達在地連結及健康的理念。

枕山棗樂趣

設計故事,介紹枕頭山的由來,枕頭山附近為里山的環境,同學 設計環境友善果園的體驗活動,並讓大家體驗果樹全利用的零廢 棄概念。

健康火起來 設計互動式的解說,讓大家了解火龍果的生長及管理方式,並帶 領大家運用落果或賣向不佳的果實製作盆栽及酵素,傳達里山的

(6)

6

理念。

饅饅的愛

設計靜態的解說,介紹火龍果的營養成分與價值,也介紹友善栽 種的方式,並設計體驗活動教導大家,過熟的果實或邁向不佳的 果實,可以如何運用烹調的方式再利用。

(2) 教師教學反思

學生針對教師教學給予三大建議,其一,學生指出:希望老師在前導方面能再 多帶領,尤其是在環境教育的目標上,能更清楚的講解,因為還是對這部分有點不 了解。希望教師能更詳細的介紹環境教育的分向目標,並有更名確的案例能供參 考。其二,學生指出:建議老師可以再多教我們一些有關製作企畫書等相關技巧,

我認為這也是我們所欠缺的,如突然要我們製作企畫書,無疑是要我們以想像的方 式去製作,並利用學長姊之資料加以修改,我認為這樣我們有點難學習到製作企畫 書的知識,也許老師下次可以換個教學方式看看。希望教師能更明確的教導企畫書 撰寫之方式,以符合其需求。其三,學生指出:大家在分工上所得的比例都差不 多,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還是會遇到些瓶頸,甚至於有停擺的情況,遇到爾而有 默不出聲或是常常說話不在重點的,也因此而有點動怒,但最後還是有完成所負責 的任務。分組完成的作業,最是考驗隊友們的默契與配合。未來若能加入同儕互 評,可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習動機。

(3) 學生學習回饋 學生學習歷程回饋

本研究於課程進行中收集學生學習歷程回饋,回饋問題如復健,資料收集完成 後,運用 Strauss and Corbins (1998) 之三階段編碼進行領域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學生在學用合一課程主要學習到三個主軸,其一為環境友善的理念,其二為業者的 熱忱,其三為在地素材的多元應用。學生運用其所學,製作人與環境共存的永續活 動設計,於實際執行活動後,學生產生二類型的反應,其一為獲得正面之回饋,其 二產生負面之阻礙。學生將所獲得的回饋進行修改與調整,將最後的成果轉移給業 者,學生之學習歷程回饋請詳下圖 1。

圖 1 學生學習歷程回饋 學生學習成效前後測分析

本教學研究針對學生學習成效設計了前後測的問卷,環境教育的課程,重視態 度以及團隊合作,除了有良好的資料收集以及溝通能力外,更需要未來應用到產業 或生活的能力,故本研究設計了 10 個問題,期望同學能於課程獲得幫助。了解學 生於課程的

由配對樣本資料可知學用合一課程環境教育教學法及活動設計 1.因課程融入如 何規劃環境教育課程,並邀請業界講師示範執行環境教育方式,故在「我了解如何

(7)

7

規劃及執行環境教育課程」方面有顯著成長。2.因課程融入如何規劃解說方案,並帶 領同學進行校外參訪了解解說的方式,故在「我了解如何規劃及執行解說方案」方 面有顯著成長,請詳下表 2。

表 2 課程前、後測資料之成對樣本 T 檢定

變項 樣本數 平均

標準

差 t 值 p 值 我具備實作/執行能力 25 .1600 .7461 1.072 .294 我具備團隊合作能力 25 -.1200 .8327 -.721 .478 我具備溝通力

(包含與人溝通、簡報/作業呈現) 25 .1600 .7461 1.072 .294 我具備收集資料的能力 25 .2000 .9574 1.044 .307 我具備問題解決能力 25 .0000 .8165 .000 1.000 我了解如何規劃及執行環境教育課程 25 .4400 .8699 2.529 .018 我了解如何規劃及執行解說方案 25 .4400 .9165 2.400 .024 我具備與外部單位溝通合作的能力 25 .0417 .8065 .253 .802 我具備將所學應用到生活周遭環境的能力 25 -.0400 .9781 -.204 .840 我預期能由本課程獲得幫助 25 .0000 .6455 .000 1.000 前後測總分 24 0.8791 1.081 8.127 0.000

參與者成效分析

本研究設計 7 題問項,詢問參與成果展之人員對於活動的滿意度,結果如下表 3 所 示,可得知在滿意度總平均最高的體驗活動是饅饅的愛(4.77);最低則是螢向幸福(4.50)。

可得知在所有題項總平均最高的是解說員態度(4.62)及活動整體滿意度(4.62);最低則是活 動內容豐富度(4.58)。

表 3 各活動滿意度平均值

滿意度 饅饅

的愛

螢向 幸福

健康 火起來

小小神 農試煉 之路

與仁 共樂

枕山

棗樂趣 平均數 活動流程安排 4.75 4.48 4.54 4.66 4.44 4.68 4.59 活動內容豐富度 4.80 4.50 4.54 4.59 4.46 4.56 4.58 解說員專業知識 4.75 4.52 4.51 4.64 4.51 4.62 4.59 解說員態度 4.77 4.48 4.57 4.68 4.56 4.71 4.62 解說內容適切性 4.73 4.48 4.63 4.59 4.56 4.62 4.60 本活動傳達友善環境的理念 4.82 4.50 4.54 4.59 4.61 4.62 4.61 活動整體滿意度 4.77 4.55 4.57 4.66 4.44 4.71 4.62 平均數 4.77 4.50 4.56 4.63 4.51 4.65 4.60

本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共有五個合作單位,於期末學習成果發表後,各合作單位給予 同學們指教,合作單位建議有四類,包含精進教材教具、改善活動流程、加強解說技 巧、運用智慧科技,如下表 4。而同學亦須根據合作單位的建議,修正其活動設計,或 提出解決的方式,詳如下表 5。

(8)

8

表 4 合作單位建議

合作單位建議 建議內容

精進教材教具 場面的布置,需要更加的用心。

改善活動流程 活動流程的設計及流暢度能更加順暢 加強解說技巧 解說可以更幽默,可以多與遊客互動 運用智慧科技 能運用智慧科技,輔助活動的進行

表 5 解決方案 解決方法

要把桌子布置,各項物品要加名牌。

可以製作解說道具使台下觀眾可以更加瞭解,主軸的內容也會更顯而易見。

在香草植物前放置名牌,方便辨識且加深印象,使後續搶答活動的參與更加 熱烈。

加強訓練,解說流程需多加練習,熟能生巧,使流程更加順暢

提供吸水布,吸收掉絲襪與種子上的水分,待稍微乾燥後,較容易將種子從絲 襪移入盆栽中

加強排演,優化劇本

找尋資料,更加深入了解火龍果,多練習解說,使農活介紹更加仔細

使用 LINE 等軟體可以解決聲音不夠清楚問題,有獎徵答時,也可以先行透漏 答案讓互動要踴躍。

6. 建議與省思(Recommendations and Reflections)

本研於環境教育教學法進行教學創新,開設 5 學分的深碗課程,希望學生在學習之 餘,能將其所學應用於實際場域。究除了解學生之學習成效外,更希望未來能藉由研究 的發現,進行教學的省思,未來將針對以下三項,進行改善:1.強化環境教育分項目標 的說明、2. 強化計畫書撰寫的能力、3. 加入同儕互評的機制。期望加入更多元的學習 機制,能讓學在學習成效上有所增長。

(9)

9

二. 參考文獻

王全興(2006)。體驗學習的理念及其在教育情境的應用。台灣教育,640,32-36。

吳木崑(2009)。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0(1),35-54。

李坤崇(2004)。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概論。臺北市:心理。

汪慧玲、沈佳生(2013)。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對大專學生之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之影響:

以兒童發展評量與輔導課程某單元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7(1),57-76。

林秀珍(2007)。經驗與教育探微—杜威教育哲學之詮釋。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麗娟(2002)。「問題導向學習」在網路資源式學習之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60,42-53。

洪逸文、湯宜佩(2016)。高中特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以論證課程為例。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11(1) , 23-57.

張德銳、林縵君(2016)。PBL 在教學實習上的應用成效與困境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 業發展期刊,9(2),1-26。

郭託有、施慧怡、廖淑惠編著(2009)。體驗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市:華都文化。

鈕方頤(2014)。高等教育學用合一人才培育模式之國際經驗與啟示。教育研究月刊,248,

42-57。

黃琡惠(2007)。問題本位學習之設計與實施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8,91-114。

楊子青(2018)。專題式專業服務學習之實踐與成效。教學實踐與創新,1(1),71-117。

羅寶鳳、白亦方(2002)。經驗學習理論在九年一貫課程教學策略上的應用。課程與教學季 刊,5(4),89-106。

Barrows, H. S. (1996).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edicine and beyond: A brief overview.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68, 3-12.

Dewey, J. (1938).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NY: Kappa Delta Phi.

Heijike, JAM, Meng, CM,& Ramaekers, GWM (2003).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ole of human capital competences and their pay-of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 24(7), 750-773.

Kolb, D. 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NJ: Prentice-Hall.

Robert Pucher & Martin Lehner (2011). Project Based Learning in Computer Science – A Review of More than 500 Projects.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9,1561-1566.

Strauss, A. & Corbin, J. (1998).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 Thousand Oaks, CA: Sage

Thomas, J. W. (2000).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project-based learning. San Rafael, CA: Autodesk Foundation.

(10)

10

三. 附件(Appendix)

A. 學生自評前後測問卷

題 項

非 常 同 意

同 意 普

通 不 同 意

非 常 不 同 意

1.我具備實作/執行能力。 □ □ □ □ □

2.我具備團隊合作能力。 □ □ □ □ □

3.我具備溝通力(包含與人溝通、簡報/作業呈現)。 □ □ □ □ □

4.我具備收集資料的能力。 □ □ □ □ □

5.我具備問題解決能力。 □ □ □ □ □

6.我了解如何規劃及執行環境教育課程。 □ □ □ □ □ 7.我了解如何規劃及執行解說方案。 □ □ □ □ □ 8.我具備與外部單位溝通合作的能力。 □ □ □ □ □ 9.我具備將所學應用到生活周遭環境的能力。 □ □ □ □ □ 10.我預期能由本課程獲得幫助。 □ □ □ □ □

(11)

11

B 參加者回饋問卷

題項 非常

滿意 滿意 普通 不滿意 非常 不滿意

活動流程的安排 □ □ □ □ □

活動內容的豐富度 □ □ □ □ □

解說員專業知識 □ □ □ □ □

解說員態度 □ □ □ □ □

解說內容之適切性 □ □ □ □ □

本活動傳達友善環境的理念 □ □ □ □ □

活動的整體滿意度 □ □ □ □ □

(12)

12

C 學生學習回饋質性問題

1. 請問你們組別所設定的環境教育目標為何,請舉例詳加說明。

2. 你從合作單位身上學到什麼

3. 你認為這個場域可以傳達什麼樣的環境教育理念

4. 請問你們這一組在活動設計過程中,是否有產生摩擦或意見不合? 請舉例詳細說明大家 溝通協調的過程。

5. 請問與合作單位的溝通,是否出現任何的問題? 請舉例詳加說明。

6. 請問初部活動設計後,業者是否對於活動有任何建議?

7. 請問你所屬組別所設計的活動,達成哪幾項環境教育分項目標?

8. 請問你所屬組別的期末成果,在解說上有甚麼優點及缺點?

9. 請問你在這門課獲得甚麼收穫?

10. 請問你對這門課/或老師有甚麼建議?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refore, this study intends to combine the discussion method with the 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of Zuvio IRS for flipped teaching in the course "Introduction to

用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說明,覺得很棒;學生覺得利用清楚的圖表解釋,能快速的了解 內容;圖表比文字更快更清楚地去瞭解;另外覺得了解 Power BI

林佩璇(民

Therefore, in this project, to explore whether using Perusall combined with Zuvio IRS can help to strengthen the learning effect of flipped teach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14] Wolfgang Gräther Blockchain for Education: Lifelong Learning Passport, Proceedings of 1st ERCIM Blockchain Workshop 2018, Report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Socially Embedded

The theoretical solutions of the uniform loading induced normalized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w and normalized excess pore fluid pressure p were derived by Biot [10] as

(authentic)與互動式學習情境 教師為主體,獎勵服從一致性 師生平等對待,學習者為主體 教師為知識傳遞者

Effectiveness of Simulation 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Knowledge Retention, and Self-Efficacy of Nursing Students in Jordan. Situated Learning Theory: The Key to Eff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