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地理」課程綱要
中華民國 97 年 1 月 24 日台中(一)字第 0970011604B 號令發布
壹、課程目標
從地理學觀點了解全球性與地方性的重要議題,並從永續經營的理念探討 人與地的關係,以增進學生適應環境的能力,提昇科學素養進而培育 21 世紀的 世界公民。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地理」課程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一、通論地理部分
(一)增進學生了解人類活動和地理環境間關係的能力,包括:
1.認知形塑地表景觀的自然營力系統與人文系統。
2.了解人類活動及地理環境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
(二)培養學生了解地表重要現象空間分布的地理意涵能力,包括:
1.地表重要現象的空間分布及其變遷。
2.地表重要現象空間分布的地理意涵。
(三)提升學生了解重要的地理學觀點與方法,並適當應用於地理問題的能力,
包括:
1.地理學的空間、生態與區域觀點。
2.地理學觀察、蒐集、整理及分析資料的方法。
3.實察、地理資訊系統與討論等技能。
(四)幫助學生體會環境的多樣性及複雜性,培養其欣賞及包容的態度,包括:
1.感受周遭環境的複雜性及多樣性。
2.關切影響周遭景觀的人為活動。
3.表達對地方環境或全球議題的關注。
二、區域地理部分
(一)使學生了解世界主要區域的地理環境及其區域特徵,包括:
1.世界區域的劃分方法。
2.世界主要區域發展的地理背景及其所面臨的重要議題。
3.世界主要區域的人地關係。
(二)使學生了解台灣自然環境的特色與發展背景,並認知其所形成的區域特色 和區域差異,包括:
1.台灣因特殊位置所導致的環境複雜性及多樣性。
2.台灣在全球化潮流下的發展優勢及限制。
3.台灣因環境與發展所形成的區域特色及區域差異。
4.台灣在世界體系中所處的地位及應扮演的角色。
(三)使學生了解中國的地理環境特色及發展問題,包括:
1.中國的地理環境特色與區域劃分的方法。
2.中國在全球化潮流下所面臨的重大發展與環境問題。
3.兩岸的發展概況與未來關係。
(四)使學生了解地理學區域分析的方法,並建構鄉土情懷,包括:
1.了解區域分析的觀點及方法。
2.體會鄉土台灣自然與人文環境的多樣複雜特性,並積極關注或參與各區域環 境問題的探討與保育活動。
3.願意理性思考台灣、中國與世界的關聯,並積極表達對全球議題的人文關懷。
一、通論地理部分
學完了高中一年級地理課程,學生應該了解系統地理學的基本概念與認知 地理學的空間、生態與區域觀點,從而發展一套人類珍貴的價值信念。並知道如 何利用地理技能來分析解決生活中所面臨的各項問題,以協助進一步地學習。
完成上述課程的學生應該能夠:
(一)知道如何利用地圖或其他地理學工具與技術,以蒐集、整理及分析各種地 理資料,並能選擇恰當的方式來表現、解釋地理現象的分布類型、成因及 其變化。
1.能以地理觀點提出問題。
2.能利用各種不同的地理工具蒐集地理資料。
3.能以各種不同的方法整理、組織、分析、解釋及評估各項地理資料。
4.能彙整各種地理資料撰寫報告,驗證或回答所提出的地理問題。
(二)知道自然系統與人文系統以形塑地表景觀的運作情形,並能分析人類如何 介入此自然或人文系統,以創造獨特的文化景觀。
1.能分辨地形、氣候、水文、土壤與生物所構築成的複雜自然運作體系及其相 互關係。
2.能分辨人口、交通、產業與聚落所組成的人文特色及其相互關係。
3.能了解人類如何因應生活需求介入自然與人文運作系統,並能分析其所產生 的區域地理議題。
(三)能積極參與課程相關活動,並有能力規劃戶外地理實察內容。
1.能有系統以圖表或論述表達意見,並積極熱忱地參與各項議題的討論。
2.能蒐集相關資料,妥適地規劃野外實察項目、路徑與方式。
3.能進行野外實察,並能登錄實察所獲得的資料。
4.能整理、分析及探討地理實察所獲得的各項資料,並將結果以圖表、報告等 型態呈現。
二、區域地理部分
學完了高中二年級區域地理課程,學生應該能由世界村的概念認知台灣自 然環境的獨特性與人文環境的多元性,並能從台灣觀點了解世界與中國的地理環 境特色,以及當今台灣的發展概況與其優勢,並培養對台灣本土的認同情懷,了 解中國大陸未來的發展機會與限制,並能思考在全球化潮流下,世界局勢的變化 與發展。
完成上述課程的同學應該能夠:
(一)知道世界主要區域的地理環境及其發展因素,解析當今或未來世界主要區 域所面臨的重大議題,並提出因應之道。
1.能了解世界主要區域的地理環境背景及發展基礎。
2.能指出當今或未來世界主要區域所面臨的重大議題。
3.能以地理學技術分析並提出解決此些問題的方法。
4.能體會世界主要區域獨特的地理景觀及所建構的人地關係。
(二)知道台灣及中國的環境特色,並分析兩地因應不同環境所創造的獨特地理 景觀。
1.能說出台灣及中國發展的地理基礎與其發展的條件與限制。
2.能了解台灣及中國主要區域的地理問題,並能解析當今與未來台灣及中國所 面臨的重大議題,進而提出因應之道。
3.能了解當前台灣及中國在世界體系下的區域互動模式,並能進一步分析兩岸 未來發展的可能方向。
(三)積極參與課程個案及相關討論活動,並有能力以妥適方式表達自己意見。
1.能熱切地參與個案的討論,並能接受或表達不同的觀點。
2.能積極參與社區環境的改善規劃,並思考如何提升周遭的生活與環境品質。
3.能以全球視野關心鄉土區域問題,並積極思考鄉土區域未來發展的途徑。
參、時間分配
本課程之必修科目共計八學分,第一學年為通論地理,每學期二學分,每 週上課二節;第二學年為區域地理,每學期二學分,每週上課二節。
肆、教材綱要
教材應根據本綱要編選,各單元應涵蓋所有主要概念,期以透過教學活動 的實踐而達成所列的具體目標。各冊單元名稱與主題順序可調整,內容需考慮高 一至高三之間的相互銜接。
單元 主題 主要概念 具體目標 參考
節數 補充說明 一、地理概說 1. 認 識 地
理學
地 理 學 研 究 的 範 疇 及 主 題、地理學的 任務與角色
1-1 能認識地理學的研究 對象
1-2 能了解地理及生活之
關係 1
◎以生活實例介紹 地理應用,並帶出 地 理 學 的 觀 點 即 可,此處尚不宜深 入介紹地理學的觀 點與方法。
1. 地 圖 概 說
地圖要素(比 例尺、圖例、
方位、座標系 統)、經緯 線、地圖投影 判讀
1-1 能舉例說明地圖的功 能及應用
1-2 能利用地圖要素辨識 地理現象
1-3 能了解地圖投影意義 以正確判讀地圖資訊
(距離、面積、方向)
2. 地 圖 的 種類
主題地圖、普 通地圖、航照 圖、遙測衛星 影像、數值地 圖、古地圖
2-1 能了解不同地圖的特 性
2-2 能依使用目的選擇適 當的地圖
二、地圖
3. 地 圖 實 習(1:
25000 地 形 圖 為例)
地圖量測、地 圖判讀
3-1 能運用地圖要素判讀 地理特徵
3-2 能量測比例尺、方位、
距離、面積
3-3 能依據台灣地圖座標 系統舉例說明位置
5
◎ 以 能 利 用 TM2 度網格說明位置為 目 標 。 不 須 認 識 TM2 坐標的投影方 法與原理(在教師 手 冊 中 交 代 即 可)。
1. 地 理 資 訊 蒐 集 及處理
地 理 資 訊 內 涵(空間資料 及屬性資料)
1-1 能分辨資料的類型 1-2 能分辨地理資訊和非
地理資訊
1-3 能區分空間資料及屬 性資料
1-4 應用圖表將蒐集資料 加以分類與歸納
三、地理資訊
2. 地 理 資 訊 及 生 活
生 活 中 的 地 理資訊
2-1 能了解地理資訊在現 代社會的重要性
5 - 6
單元 主題 主要概念 具體目標 參考
節數 補充說明 3. 地 理 資
訊系統
地 理 資 訊 系 統的組成、功 能與應用
3-1 能了解地理資訊系統 的組成要素
3-2 能了解地理資訊系統 的功能及應用潛力 3-3 能運用地理資訊系統
查詢或展示生活週遭 的地理議題
◎建議以 1-2 節課 的時間,提供學生 實機操作 GIS 的機 會(若限於設備,
可使用 Google Earth 或 Urmap 之類 的網路地圖查詢系 統)。
1. 地 形 作 用
地表形貌、地 形作用、內營 力、外營力
1-1 能了解地形營力及其 形塑地形之間的關係 1-2 能分辨地形營力的作
用 2. 地 形 類
型
風化、崩壞、
河流、海岸、
火山、岩溶、
風 成 與 冰 河 等地形、地形 景觀
2-1 能辨識各種主要地形 2-2 能欣賞不同地形景觀
3. 地 形 及 人 類 活 動 ( 個 案)
地形資源、地 形災害、地形 變 遷 及 土 地 利用
3-1 能認識人類在不同地 形上利用環境的方式 3-2 能認識不當地形利用
可能引發的災害 3-3 能討論地形資源永續
利用的方式
四、地形
4. 地 形 辨 識
等 高 線 地 形 圖、地形剖面 圖、視域
4-1 能判釋等高線地形圖 4-2 能利用等高線圖量測
高度與坡度
4-3 能繪製地形剖面圖並 了解視域意涵
9
五、氣候與水文 1.氣候 天 氣 與 氣 候 、 氣 候 要 素、洋流
1-1 能分辨天氣及氣候之 差異
1-2 能了解影響氣候之要 素
1-3 能辨識氣候要素及氣 候之關係
8-9
2. 氣 候 類 型
行星風系、地 方風系、氣壓 分布、天氣系 統、氣候分類
2-1 能認識季節變化及氣 壓分布形勢的關係 2-2 能認識天氣系統中的
鋒面和颱風
2-3 能認識行星風系及地 方風系之差異
2-4 能認識氣候分類意義 3.水文 水 循 環 、 逕
流、水平衡、
水資源、地下 水、補注、安 全出水量、水 文歷線、水平 衡圖
3-1 能了解水平衡的基本 概念
3-2 能了解水平衡及水資 源的關係
3-3 能認識世界水資源的 分布
3-4 能體認 21 世紀是水資 源爭奪時代
1. 土 壤 分 布 及 環 境因素
土壤化育、土 壤分布與環 境因素
1-1 能認識土壤化育及環 境的關係
◎土壤分布宜根據 化育作用(鈣化、
灰化、聚鐵鋁化)
說明,不需介紹細 項。
2. 生 物 分 布 、 組 成 及 其 環 境 因 素
生物區系(生 物水平與垂 直分布)
2-1 能認識地理環境對生 物分布的影響
六、自然景觀帶
3. 自 然 景 觀 帶 的 組 成 及 特質
生態系、自然 景觀帶
3-1 能認識不同生態系的 自然景觀帶
3-2 能認識不同自然景觀 帶的分布與特色
以上為上冊
7
單元 主題 主要概念 具體目標 參考
節數 補充說明 七、
第一 級產 業︵ 農、 林、 漁、 牧︶
1. 農 業 系 統 及 農 村景觀
農業區位、農 業 系 統 ( 投 入、過程、產 出)、農村景 觀
1-1 能了解農業的區位要 素
1-2 能了解農業系統運作 之機制
1-3 能認識不同的農業系 統所相應的農村景觀
(個案)
1-4 能了解農民角色及農 業經營的關係
6
◎農業的區位要素 包括自然、社會經 濟(如政策、資金、
市 場 、 勞 力 、 運 輸)、科學技術等 區位要素。
◎農業區位不必詳 細介紹邱念圈,惟 應讓學生了解農業 土地利用集約度與 都市距離的關係。
2. 農 業 發 展 的 變 遷
農 業 政 策 、 WTO、農業企 業化、農業轉 型
2-1 能了解社經發展對農 業變遷的影響
2-2 能認識科技發展對農 業的影響
2-3 能認識農業變遷中農 民的調適
3. 個 案
( 澳 洲 墨 累 大 令 盆 地)
人工灌溉、專 業化、環境負 載力、土壤鹽 化
3-1 能辨識不同農業利用 對環境的影響
3-2 能分析不當的農業水 資源利用對環境的衝 擊
◎ 農 業 部 門 包 括 農、林、漁、牧等 產業活動,惟本單 元 重 點 為 農 業 部 分,可依需要略為 提及與農業活動相 關的牧業部分,其 餘林、漁業不必特 別說明。
1. 第 二 級 產 業 的 發 展 及 區 位 要 素
製 造 業 工 業 區位要素、專 業分工、產品 標準化、產品 規格化
1-1 能分析製造業的區位 因素
◎略提製造業為工 業部門的一環。
2. 製 造 業 區 位 的 變遷
工業慣性、區 位移轉、交通 革新、聚集經 濟
2-1 能認識製造業區位的 移轉方式
2-2 能分析製造業區位移 轉的影響因素
八、第二級產業︵製造業︶
3. 製 造 業 及 國 家 經 濟 的 發展
工業化、產業 升 級 ( 轉 型)、新興工 業化國家、已 開發國家
3-1 能認識工業化的定義 及特徵
3-2 能了解工業化對國家 經濟發展的影響 3-3 能分析工業化國家的
製造業所面臨的問題 6
4. 個 案 : 英國
工業革命、重 工業、世界市 場、歐盟、工 業區老化、高 科技產業
4-1 能認識英國工業革命 發生的社經及技術環 境背景
4-2 能認識重工業發展與 市場、技術創新等關 係
4-3 能認識當代英國工業 結構調整的努力與結 果
1. 零 售 業 區 位 及 其變遷
零 售 業 、 中 地、商圈、物 流、宅配
1-1 能認識零售業的區位 轉變歷程,並能分辨 新舊零售業在經營方 式上的差別(如:雜 貨鋪─便利商店;傳 統小吃─速食業;百 貨公司─購物中心或 量販店)(台灣個案)
1-2 能認識都市化消費習 性對零售業類型及區 位的影響
1-3 能認識零售業的區位 條件
◎讓學生了解中地 的定義,只要簡明 指出商品等級與市 場區域的關係,不 必撰寫複雜的中地 理論,如 k=3 或 K
=4 等。
九、第三級產業︵服務業︶
2. 觀 光 業 及 其 區 位特質
觀光業、觀光 資源
2-1 能認識觀光業區位特 質
2-2 能了解觀光業商圈特 質
6
◎依不同觀光活動 性質,各有不同的 旅遊業商圈,並以 個案說明之。
十、高科技知識產業
1. 資 訊 化 社會
高 科 技 知 識 產業、資訊革
新、知識經濟 1-2 能舉例說明資訊革新 之意義
1-1 能認識資訊化社會的 特徵
1-3 能了解資訊科技與知 識經濟的形成
4
單元 主題 主要概念 具體目標 參考
節數 補充說明 2. 高 科 技
知 識 產 業 的 區 位
空 間 分 工 鏈、產品生命 週期、區位聚 集、區位擴散
2-1 能了解高科技知識產 業的生產特點
2-2 能了解跨國企業全球 分工途徑
2-3 討論並分析高科技知 識產業區位結構的空 間分布特徵(例如研 發區位、製造區位、
市場區位)
2-4 討論隨著產品生命週 期縮短對未來高科技 知識產業區位空間結 構變遷的可能影響
◎區位空間變遷包 括聚集、擴散、移 轉。
1.人口轉 型及區域 發展
人口成長、少 子 化 、 高 齡
化、人口轉型 1-2 能了解人口轉型的社 經意義
1-1 能認識人口成長的影 響
1-3 能辨識不同的人口轉 型及年齡結構的關係 1-4 能分析人口轉型及區
域發展的關係 1-5 能判讀並分析人口金
字塔圖
◎以區域差異觀點 討論人口組成與人 口成長。
十一、人口組成與人口成長
2. 人 口 遷 移 及 區 域 發 展 的關係
人口分布、推 拉理論、人口 遷移
2-1 能分辨不同區域環境 下的遷移動機
2-2 能辨識人口遷移及都 市化的關係
2-3 能討論臺灣人口分布 不均的原因及其影響 2-4 能判讀人口分布主題 圖(點子圖及面量圖)
4
十二、都市聚落與都市化
1. 都 市 化 歷程
都市規模、都 市化程度、都 市化歷程、巨 大都市、世界 都市
1-1 能了解交通革新和都 市化的關係
1-2 能了解西方工業革命 對都市成長的影響 1-3 能辨識已開發國家和
開發中國家都市化歷 程的差異
1-4 能認識世界都市的區 位與特質
6
2. 都 市 化 及 城 鄉 關 係 的 轉變
城鄉關係、供 需互補作用
2-1 能了解都市化歷程中 城鄉關係的轉變 2-2 能了解城鄉之間的供
需互補作用 3. 都 市 結
構 及 機 能轉變
都 市 土 地 利 用分區、都市 機能
3-1 能認識都市土地利用 分區的意義
3-2 能了解都市土地利用 的空間結構模式 3-3 能認識都市機能的意
義
◎可簡要說明同心 圓、扇形、多核心 等三種都市土地利 用 的 空 間 結 構 模 式。
◎避免複雜的計量 都市機能分類。
4. 都 市 問 題
通勤交通、都 市更新
4-1 能認識都市問題的形 成與類別
1. 資 料 蒐 集 及 野 外 實 察 調 查 技 能
地理實察、量 測、問卷、訪 問
1-1 能了解地理實察的意 義
1-2 能蒐集、整理相關文 字和圖片資料 1-3 能了解基本的觀察記
錄工具和技巧 1-4 能認識全球衛星定位
系統的蒐集資料功能 1-5 能設計調查問卷
◎不必撰寫如何操 作全球衛星定位系 統。
2. 實 察 規 劃 及 野 外 調 查 技能
實察對象、規 劃
2-1 能討論並選擇實察路 線
2-2 能規劃地理實察路線 及內容
◎本單元之教學活 動得安排於學期中 合適的時段或寒暑 假中進行
十三、地理實察
3. 報 告 撰 寫
3-1 能利用地圖、統計圖 表、照片等展現資料 3-2 能撰寫報告
4
註:單元一~六為上冊之教材內容,單元七~十三為下冊之教材內容。
地理二:區域地理
單元 主題 主要概念 具體目標 參考
節數 補充說明 1. 文 化 的
分區
文化景觀、文 化區
1-1 能了解文化景觀的內 涵
1-2 能說明文化分區的原 則
1-3 能比較不同文化區的 主要特色(個案)
2. 結 盟 的 分區
國界、國際組 織
2-1 能解釋國家結盟的意 義
2-2 能舉例及說明不同的 國際組織(個案)
一、世界的劃分
3. 發 展 程 度 的 分 區
環境資源、人 類 發 展 程 度 指標、世界三 大經濟板塊
3-1 能 解 釋 環 境 資 源 基 礎、社會經濟結構、
政 策 與 國 家 整 體 發 展的關係
3-2 能區別依據人類發展 程度指標所劃分出的 世界
3-3 能檢索世界銀行的國 情統計,並判斷世界 三大經濟板塊的區劃
4
1. 自 然 環 境
氣候、地形 1-1 能解釋北美洲自然環 境對土地利用方式的 影響
2. 移 民 大 國 的 經 濟 發 展 結果
人 口 移 入 區 、 人 口 特 徵、文化多元 性、科技化農 業、資訊工業
2-1 能分析美國成為經濟 大國的因素
2-2 能 推 論 美 國 被 視 為
「移民天堂」的意義
二、北美洲
3. 都 會 帶 及 世 界 都市
郊區化、大都 會、都會帶
3-1 能說明美國大都會帶 的分布與特色
3-2 能分析紐約成為世界 都市的因素
4
三、歐洲
1. 優 越 的 自 然 環 境
氣候、洋流、
地形
1-1 能分析歐洲發展及優 越的自然環境條件關
係 6
2. 歐 洲 結 盟 之 淵 源 及 發 展
歐盟、歐元、
保護政策、經 濟 核 心 及 邊 陲帶
2-1 能了解歐洲國家結盟 動機及歷程
2-2 能分析歐盟內部的區 域發展差異
2-3 能檢視歐盟整體經濟 發展中,核心與邊陲 空間的分布及互動 3. 東 歐 區
域發展
東方正教、民 族主義、政治 緩衝帶、經貿 結構
3-1 從東歐經貿的結構變 遷解釋其區域發展情 形
3-2 能分析東歐與世界其 他地區的關係
4. 個 案 : 西 班 牙 或 義 大 利
(個案亦 可 自 選)
文化資產、觀 光產業、永續 經營
4-1 舉例及說明西班牙或 義大利文化資產的特 色與保存
4-2 了解文化資產如何實 行永續經營
1. 環 境 特 色
島弧、半島 1-1 能分析東北亞自然環 境及生活的關係 2. 日 、 韓
的 經 濟 發 展 特 色 及 世 界 經 濟 地位
東北亞經濟 圈、跨國企 業、泡沫經濟
2-1 能解釋戰後日、韓經 濟高度發展的原因 2-2 能了解日、韓產業結
構 的 變 遷 及 面 臨 的 問題
2-3 能分析日、韓在世界 及亞洲的經濟實力
四、東北亞
3. 觀 光 資 源 及 文 化產業
文化產業、觀 光資源
3-1 能分析東北亞觀光資 源
3-2 能說明東北亞文化產 業特色
4
五、俄羅斯及國協 1. 自 然 資 源 及 發 展 的 限 制
地理位置、自 然 資 源 及 能 源開發
1-1 能解釋高緯度地區自 然環境對發展的限制
3
單元 主題 主要概念 具體目標 參考
節數 補充說明 2. 二 度 轉
型 的 發 展 政 策 及特色
計畫經濟、市 場經濟、貧富 差距
2-1 能從計畫經濟下的國 協分析其發展特色 2-2 能檢視國協近年來的
發展難題 1. 地 理 環
境 特 質 及開發
自然景觀、觀 光資源、商業 性農業、生態 保育政策
1-1 能分析澳紐自然環境 及產業發展的關係 1-2 能以個案了解商業性
農業的特質
1-3 能舉例及說明澳紐對 生態保育的重視
六、澳洲與紐西蘭
2. 多 元 族 群 及 文 化
移民政策、多 元民族、原住 民族
2-1 能解釋移民政策對人 口組成的影響
2-2 能了解澳紐為移民國 家的因素
2-3 能應用澳紐原住民文 化特色的資料
3
1. 多 樣 的 自 然 環 境
群島、縱谷、
三角洲、熱帶 氣候
1-1 能認識東南亞複雜的 自然環境及影響 2. 複 雜 的
殖 民 歷 史 及 其 影響
多元民族、華 僑
2-1 能了解東南亞殖民歷 史及其影響
2-2 能認識華僑的分布及 其經濟活動
3. 經 濟 發 展 及 結 盟
產業特色、東 南 亞 自 由 貿 易區
3-1 能了解東南亞經濟發 展條件及其限制 3-2 能認識東南亞國家的
合作途徑及其未來
七、東南亞
4. 個 案 : 多 島 的 印尼
人 口 遷 移 政 策 、 種 族 衝 突、開發及保 育
4-1 能認識印尼的人口問 題及種族衝突
4-2 能了解印尼環境保育 及開發的衝突
4
1. 印 度 半 島 的 環 境 及 人 口問題
季風氣候、灌 溉農業、人口 壓力、環境污 染
1-1 能了解季風對印度半 島農業的影響
1-2 能判斷印度半島的人 八、南亞 口問題
2. 印 度 社 會 制 度 及 經 濟 發展
多元文化、種 姓制度、貧富 差距、國際分 工、高科技產 業
2-1 能解釋種姓制度對印 度社會、經濟各層面 的影響
2-2 能分析國際分工下印 度科技產業的發展特 質
3
1. 乾 燥 氣 候 下 的 生 活 方 式
乾燥氣候、水 資源、游牧、
農業發展
1-1 能了解西亞乾燥氣候 的成因
1-2 能認識人類適應乾燥 氣候的生活方式及影 響
1-3 能認識西亞成為世界 古老灌溉農業文明地 的因素
2. 石 油 及 經 濟 發 展
石油資源、國 際貿易、石油 輸 出 國 家 組 織(OPEC)
2-1 能認識西亞石油的開 採及貿易
2-2 能分析石油對西亞經 濟及國際政治的影響
九、西亞
3. 文 化 及 國 際 政 治
伊 斯 蘭 文 化、國際關係
3-1 能認識伊斯蘭文化的 特色及影響
3-2 能了解西亞政局紛亂 的背景
以上為上冊
4
◎重點是聚焦在論 述西亞複雜的宗 教、政治與文化關 係上。
1. 自 然 環 境 的 多 樣性
地形、氣候、
雨林
1-1 能了解中南美洲自然 環境及發展的條件
◎雨林概念在於強 調亞馬孫流域扮演 的角色
2. 多 元 合 成 文 化 的特色
印 第 安 文 明 、 混 血 種
( 麥 士 蒂 索 人)、殖民化 社會
2-1 能說明中南美洲合成 文化的特色
2-2 能推論中南美洲文化 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十、中南美洲
3. 政 治 經 濟 的 發 展 及 困 境
殖 民 地 式 經 濟、政治文化 特質、貧富不 均
3-1 能說明中南美洲殖民 式經濟的特質
3-2 能分析中南美洲政治 經濟危機形成的背景
4
十一、非洲 1. 非 洲 的 自 然 環 境 及 生 活方式
沙漠化、撒赫 爾、游牧、農 作方式、過度 開發
1-1 能說明非洲氣候的特 色
1-2 能了解水資源對非洲 各地生活方式的影響 1-3 能分析過度開發所造
成的環境問題
3
單元 主題 主要概念 具體目標 參考
節數 補充說明 2. 政 治 及
經 濟 發 展
三角貿易、殖 民 地 式 經 濟 、 區 域 衝 突、飢荒、疾 病擴散
2-1 能解釋奴隸貿易及歐 洲殖民對非洲政治與 經濟的影響
2-2 能分析區域衝突的原 因及其對發展的影響 2-3 能了解 AIDS 的傳染
及擴散 3. 黑 人 文
化
薩滿信仰、部 落文化
3-1 能了解黑人文化的精 神及特色
1. 區 域 的 劃分
地理區 1-1 能認識中國的地理分 區
十二、中國的區域劃分
2. 中 國 三 大 經 濟 地帶
改革開放、經 濟地帶
2-1 能認識三大經濟地帶 發展特色及影響因素
1
1. 中 國 的 人 口 政 策
人口問題、人 口政策
1-1 能認識中國人口成長 對世界的影響
1-2 能了解中國人口政策 及其影響
2. 中 國 的 都市
都市政策、都 市競爭
2-1 能了解中國都市政策 對都市發展的影響 2-2 能了解中國都市競爭
的現象
十三、中國的人口及都市
3. 都 市 個 案 : 北 京 市 與 上海市
都市景觀、都 市更新、都市 問題
3-1 能認識北京、上海在 中國及國際的地位 3-2 能認識北京、上海的
都市問題(交通、供 水、住屋)
3-4
1. 中 國 的 農業
傳統農業、現 代農業、區位 變遷、供需及 產銷、生態農 業
1-1 能了解中國農業發展 特徵
1-2 能了解中國農業變遷 的因素
2. 農 業 個 案 : 東 北地區
生態農業 2-1 能分析東北地區農業 的問題及轉型
十四、中國的產業
3. 中 國 的 工業
工業區位、結 構變遷
3-1 能了解中國工業的區 位變遷
3-2 能分析中國工業區位 變遷的因素
3-4
4. 渤 三 角 、 長 三 角 及 珠 三 角 的 產 業 分工
世界工廠、新 興資本市場
4-1 能了解中國在高科技 產業國際分工中的角 色
4-2 能認識中國成為世界 工廠的原因
1. 三 峽 大 壩 工 程 及 其 環 境效應
長江洪患、三 峽 水 利 工 程、環境效應
1-1 能了解長江洪災的基 本原因
1-2 能了解三峽大壩工程 的效益
1-3 能了解三峽大壩的環 境效應
2. 水 資 源 調節
乾旱、斷流、
南水北調
2-1 能了解華北氣候與水 文特性
2-2 能了解黃河斷流的原 因
2-3 能了解「南水北調」
的環境效應
十五、中國的環境
3. 乾 旱 區 沙 漠 化 之治理
土地退化、沙 漠 化 、 沙 塵 暴、水土保持
3-1 能了解乾旱區沙漠化 的成因
3-2 能認識乾旱區沙漠化 的防治對策
3-4
1.位置 交界帶、東亞 島弧中樞
1-1 能認識臺灣地理位置 的過渡與交界帶的特 色
1-2 能了解臺灣地理位置 造成的影響
2. 多 樣 的 環 境 特 色
自 然 景 觀 多 樣性、多元文 化
2-1 能認識臺灣陸域及海 域景觀的多樣性 2-2 能欣賞臺灣陸域及海
域文化的多元性
十六、臺灣的位置及環境特色
3. 氣 候 及 水 文 特 色
乾季、雨季、
水文歷線、水 平衡圖、降雨 的 時 空 分 布 差異
3-1 能了解臺灣氣候及水 平衡的關係
3-2 能了解臺灣水資源的 區域差異
3-3 能討論臺灣水資源管 理的問題
3
單元 主題 主要概念 具體目標 參考
節數 補充說明 1. 農 場 經
營 及 生 產 類 型 的變遷
專作區、水田 轉作
1-1 能認識臺灣農業的經 營型態及變遷
1-2 能蒐集資料了解臺灣 某地區作物生產類型 之轉變
十七、臺灣農業的發展及轉型
2. 農 業 發 展 問 題 及對策
農 業 問 題 、 WTO、精緻農 業 、 生 態 農 業、休閒農業
2-1 能了解臺灣農業發展 的問題
2-2 能透過轉型個案討論 臺灣農業發展途徑
2
1. 產 業 結 構 的 變 遷
工 業 發 展 政 策、產業結構 發展歷程、高 科技工業
1-1 能認識臺灣產業結構 轉型的過程
1-2 能蒐集並了解臺灣半 世紀以來的產業發展 政策及變遷
2. 產 業 區 位 的 移 轉 ( 個 案)
工業區位、聚 集經濟、國際 分工、產業外 移
2-1 能了解臺灣特定產業 的區位選擇
2-2 能認識國際分工和臺 灣產業外移的關聯性
3
3.工業發展 對 環 境 的 影 響
(個案)
工業污染 3-1 能討論特定工業區設 置背景、發展和對環 境的影響
十八、臺灣工業發展及貿易
4. 世 界 重 要 貿 易 國
貿易政策、出 口導向、全球 化
4-1 能認識貿易對臺灣經 濟所扮演的角色 4-2 能分析臺灣目前主要
進出口物品及貿易地 十九、臺灣之區域特色及區域發展問題 區
1. 區 域 之 劃 分 與 特色
劃分指標、區 域特色
1-1 能認識臺灣區域劃分 的指標
1-2 能認識臺灣各區域之 特色
3-4
2. 區 域 發 展問題
都市問題、人 口問題、環境 問題
2-1 能透過個案認識臺灣 區域不均衡發展癥結 所在
2-2 能討論如何減小區域 差距
1. 研 究 問 題界定
鄉 土 地 理 的 問題、研究方 法、資料整理 及分析
1-1 能了解鄉土地理的研 究方法
1-2 能了解鄉土的地理環 境特性
1-3 能列舉鄉土的地理問 題
二十、鄉土地理專題研究
2. 鄉 土 地 理調查
野外實察、報 告撰寫
2-1 能透過野外調查、訪 談操作,蒐集相關資 料,並整理、分析及 展現資料
2-2 能提出對問題的解決 方案
4 ◎本單元之教學活 動得安排於學期中 適合的階段或寒暑 假進行。
伍、實施要點
一、教材編選
(一)編選教材時,應注意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銜接,並注意教材內容 應具時代性與前瞻性。
(二)本教科用書共分教科書和教師手冊兩部分,並可參考主要技能編選成(學 生手冊)。每一主題授課時數,在編寫時應考慮教材內容份量而適量取捨。
(三)本教材無論通論或區域部分,均宜儘量以本土實例加以闡述。
(四)地理(一)的自然地理部分,注意分析說明環境與人類關係的生態系統,並 儘量不與地球科學內容重複。
(五)本教材內容使用的專有名詞應以教育部所公布者為準,並儘可能與相關學 科一致,較不常見者應附外文原名。
(六)內容取材應力求條理分明,文字敘述宜淺顯扼要,資料和圖表應求確實新 穎。
(七)各單元間應力求均衡和前後連貫,並注意其難易度及教學節數分配。
(八)各單元宜在課文後附有自我評量之作業若干,其設計應以培養學生的思 考、推理及綜合能力為原則。
(九)本國地名除按政府規定外,應力求與現況相符;外國地名則以教育部頒訂 的統一譯名為準,無統一譯名者,另按外交部使用的譯名或一般認定最通 行者為準。
二、教學方法
(一)配合各單元的教學目標,採用最適當的教學方法,如思考、實驗、地理實 察、問題討論、發現、練習、發表、講演、電腦輔助教學等方法。
(二)每一單元教學前,應編製教學計畫,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按照教學 活動的設計實施教學。
(三)教具利用以地圖、地球儀、統計圖表等為主,以圖片、標本、實物、模型、
幻燈、電影及儀器等為輔,使學生能了解教材內容、發生學習興趣,進而 啟發其自動研習的精神。
(四)於適當單元提出學校所在地區的鄉土地理,在教室中共同討論,使學生獲 得有關地理的正確觀念。
(五)指導學生繪製圖表、整理筆記、作研討報告及閱讀參考書籍等,以充實學 生地理知識和熟練技能。
(六)利用地理實察、旅行及參觀賞習等方式提供實地觀察的機會,增加學生對 地理的了解。
(七)利用專題演講及時事報導,增進學生對我國地理上所具有的各項特點及我 國與世界各國關係的認知,激發學生愛國情操,並培養其正確的世界觀。
(八)講授地理時,所選用的補充教材內容,儘量選用臺灣及鄉土的實例。
(九)地理科教學應用與有關學科保持聯繫,互相印證,以求貫通,並注重地理 現象及其形成過程。
三、教學資源
為實施課程所需之地圖相關設備如下:
課程 地圖名稱 說明
1.列舉不同投影法的地圖數幅 相同地區,採用不同的投影法所繪製的 地圖,用以呈現,在不同投影下同一地 區有面積、方向、形狀上的不同 2.臺灣地區 1/25000 的地形圖 建議使用拉頁
3.世界政區圖 4.世界地形圖
5.世界氣候圖 全球氣候類型分布圖
6.氣壓分布圖 全球或亞洲,以一月及七月為例 7.世界洋流圖
8.世界降水量圖 一月及七月 9.世界等溫線圖 一月及七月 10.世界植物分布圖
11.世界語言分布圖 可包括人口遷移圖 12.世界宗教分布圖 可包括宗教傳播圖 13.世界人口分布圖
14.世界人口增加率圖 15.世界老年人口地圖 16.世界夜間衛星影像圖 17.世界 GNP 分布圖 18.世界外國勞工流動圖
地理一、通論地理
19.世界資源分布與流動圖
21.世界重要都市分布圖 22.世界環境問題圖
23.世界主要港口、機場及航線圖 1.世界地圖集
2.世界政區圖
3.各種世界劃分圖 國際組織圖、軍事結盟圖、社經結盟 圖、區域結盟圖
4.分區政區圖 歐洲、北美洲、東亞、非洲、西亞、南 亞、國協、東歐、拉丁美洲、東南亞 5.分區地形圖 歐洲、北美洲、東亞、非洲、西亞、南
亞、國協、東歐、拉丁美洲、東南亞 6.分區氣候圖 歐洲、北美洲、東亞、非洲、西亞、南
亞、國協、東歐、拉丁美洲、東南亞 7.臺灣政區圖
8.臺灣地形圖 9.臺灣等雨量線圖
10.臺灣等溫線圖 一月、七月 11.臺灣植物分布圖
12.臺灣人口分布圖 13.臺灣土地利用圖 14.臺灣工業區分布圖 15.臺灣都市分布圖 16.國際航線圖 17.中國政區圖 18.中國地形圖 19.中國等雨量線圖
20.中國等溫線圖 一月、七月 21.中國植物分布圖
22.中國人口分布圖 23.中國土地利用圖 24.中國工業區分布圖 25.中國都市分布圖
地理二、區域地理
26.中國環境問題圖
四、教具及有關教學設備
為實施課程宜配置教具及有關教學設備如下:
(一)地圖 1.說明
新課程增加許多現代科技的地圖形式,因此除了傳統各分區地圖、掛圖 外,經建版兩萬五千分之一的等高線地形圖,將是地理課教導學生如何判釋 地物、地貌的主要工具,因此需要大量的兩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此外,衛 星影像圖、相片基本圖、航空照片都是新地理課程必須的教學設備。
2.類型
(1)兩萬五千分之一等高線地形圖
(2)衛星影像圖
(3)相片基本圖
(4)航空照片圖
(5)其他如世界地圖、中國地圖、臺灣地圖及鄉土地圖等
(二)電子地圖 1.說明
配合多媒體的教學活動,參考坊間出版的電子地圖,例如:各書局或公 司出版的世界地理百科電子書,均有相當詳盡的電腦地圖可以配合教學使 用。
2.類型
地理百科光碟版、電子地圖等。
(三)模型 1.說明
配合自然地理的教學課程,地形、氣候等各種模型是輔助教學相當有效 的工具,為了使學生能清楚了解各種地形的實際型態與變化,學校應該購置 相關模型作為地理教學之用。
2.類型
地球儀、河流曲流模型、河流襲奪模型、河流侵蝕模型、冰河地形模型、
各種海岸地形模型、火山地形模型、風成地形模型、颱風剖面模型、大氣環 流示意模型圖等。
(四)標本及圖鑑 1.說明
高中地理相關的岩石標本,如三大岩類標本(火成岩、變質岩、沈積岩)、 臺灣常見的岩石標本(砂岩、頁岩、石灰岩、安山岩、玄武岩、大理岩、片 岩、板岩)、礦產(金礦、銀礦、鐵礦、煤礦、石油、土壤等)、各類生物的 標本於圖鑑,可以幫助學生學習。
2.類型
各種農作物的標本則有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
(五)儀器 1.說明
在分析各種地理現象時,常須要藉助儀器的量測,使得地理資料更具正 確性。因此配合氣候資料、地形量測、土壤量測、方位量測等,須有下列儀 器輔助教學活動。
速計、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含數位電子地圖等)、相關地理資訊軟體(例如:
Arc View、Super GIS 或 MapInfo)、水準儀、地質鎚、數位相機、數位相機記 憶體等。
(六)地理視聽教室及相關器材 1.說明
電腦化的時代,使用電腦多媒體可讓地理教學更為生動活潑,因此相關 的地理視聽器材則為地理教學所必須。
2.類型
單槍投影機、實物投影機、幻燈機、錄放影機、錄音機、電視機、音響、
螢幕、攝影機、手提電腦、繪圖桌、錄影帶等。
五、教學過程
教學前應以單元教材內容為基礎,根據教學目標,考慮學生心智發展階段 與學生特性,以及教學資源的種類和性質,並蒐集與社會環境有關的資料,再 設定單元教學目標編寫教學計畫,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動,然後進 行教學評量,以作為另一單元教學活動的參考。
六、各科教材或單元間之聯繫與配合
(一)地理科教學應與其他相關學科密切聯繫,以擴展學生的學習經驗和思考方 式。
(二)利用各種傳播媒體所報導的時事及其他課外活動學習心得,指導學生利用 有關的知識點去思考和類化,並藉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意願。
七、教學評量
(一)教學評量的方式宜多樣化,包括討論或口頭問答、習題練習、讀圖與繪圖、
蒐集資料、撰寫報告、平時測驗及定期考試等。
(二)無論教學前、教學中或教學後,均可進行適切的評量,以了解學生的學習 情況,隨時針對教學作出調整。
(三)對於具有特殊潛能或障礙的學生,予以個別輔導或實施補救教學。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應用地理」課程綱要
壹、課程目標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應用地理課程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一、了解地表環境資源的特性,並能從生態分析觀點探究資源使用與糧食供應、
疾病發生等人地關係。
(一)分析環境資源的空間分布結構,並探討資源保育的地理基礎。
(二)分析地方或全球的環境災害的成因及其空間分布,並利用地理概念探究人 類調適災害的方式。
(三)分析飢荒與疾病產生的地理背景,並依此了解資源永續利用的概念。
(四)具備環境規劃的初步能力,並能利用地理資訊系統分析環境資源及災害的 特性。
二、了解地表空間與區域的涵義,並能使用方法與工具來分析空間區域結構及變 化。
(一)了解地表聚落所形成的空間結構,並探討在社會、人口及政策的因素作用 下,其空間結構變化的歷程。
(二)了解社區總體營造、都市計畫及區域規劃的內涵,並探討在政策、文化及 經濟發展的導引下,所帶動區域或地方景觀的調適與變遷。
(三)了解全球化潮流下,國際產業分工、資金及勞力的流動所形塑的區域(地 方)景觀與發展概況。
(四)具備使用圖表或術語來描述地表的區域空間結構,並能積極參與意見的溝 通或表達。
三、了解全球化議題下的環境及區域變遷,並建構永續台灣的鄉土情懷。
(一)了解全球化趨勢下,全球的環境及區域變遷所形成的重大議題。
(二)從台灣觀點,探究全球化體系下台灣的永續發展策略。
貳、核心能力
高三課程乃在高一、二通論及區域的基礎上,提供學生進一步學習地理學 科所需課程,其目的在加深及加廣地理課程內容,將高一、二所學會的地理概念 或技能應用於解決重要實際地理問題、提供大學相關領域所需要的地理專業知 能。
因此高三「應用地理」在前項三大目標的課程設計下,希望學生學習後能 具備以下能力:
一、能採用地理學研究技能,分析探討重要地理議題。
(一)地圖
1.能辨識各種地圖類型及其呈現方式。
2.能具備等高線圖及各種主題圖的讀圖能力。
3.能依需要選擇、評估和判斷各種地圖。
(二)統計數字與圖表
1.能了解圖表做為工具的意義,同時能由圖表資料中辨識出有意義的地理現 象。
2.能判斷出圖表資料與統計數字之適用性。
2.能實際進行調查(包括登錄、計算、訪問和實驗等)。 3.能選擇合適的資料進行初步和深入的調查。
4.能專業地判斷所獲得的資料。
5.能將所得結果應用在相關生活領域中。
(四)完成地理報告
1.能以流程圖、簡圖或主題圖來描述地理現象。
2.能使用地理專業術語完成報告。
二、能採用地理學研究的觀點,探討全球重要議題。
(一)生態觀點
1.能說出生態分析的意義。
2.能分析地表環境系統及資源的空間分布模式。
3.分析環境災害的特質及空間分布模式。
4.能評估規劃環境資源利用的恰當方式。
5.能分析當今台灣與世界所面臨的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及其解決之道。
(二)空間觀點
1.能說出空間分析的意義。
2.能描述及解釋地表聚落空間的結構。
3.能描述與解釋地表城鄉空間互動及發展的模式。
4.能初步規劃都市及城鄉發展。
(三)區域觀點
1.能指出區域分析的方法。
2.能從文化或歷史觀點描述區域的形構及變遷過程。
三、能了解全球化潮流下的當今世界主要議題,並能分析其產生原因。
(一)能指出全球主要議題的類別
(二)能了解全球主要議題的空間分布及產生的地理背景 (三)能分析全球主要議題的特性
(四)能從台灣角度來審慎評價全球主要議題
參、時間分配
第三學年第一、二學期每週上課三節,每學期三學分。
肆、教材綱要
本冊著重地理學的應用性,教材必須根據本綱要之目標與教材綱要編寫,
內容需考慮與高一至高三之相互銜接。第一單元至第十單元為上冊,第十一單元 至第十六單元為下冊。內容側重地理問題的探討與解決之道及下列三大主軸:
一、環境系統及永續發展。
二、空間規劃。
三、全球化及國際關聯。
應用地理
單元 主題 主要概念 具體目標 參考
節數 補充說明 1.地理議
題
地理觀點(空 間觀點、生態 觀點、區域觀 點)、地理議 題
1-1 能了解地理學的主要 觀點
1-2 認識生活中的地理議 題
1-3 能從地理學觀點分析 地理議題
2.當代重 要 地 理 議題
環境系統、永 續發展、空間 規劃、全球化 及國際關聯
2-1 能認識當代重要的地 理議題及背景 2-2 能認識當代重要的自
然 資 源 分 布 及 環 境 災害的種類
一、地理議題探索
3.地理議 題 研 究 流程
提 出 地 理 問 題 、 研 究 方 法、問題解決
3-1 能了解地理學解決地 理議題的方法 3-2 能提出探究當代重要
地 理 議 題 的 相 關 策 略
5-8
1.水資源 的 分 布 及 開 發 利用
水 資 源 的 分 布 、 水 利 設 施 、 灌 溉 系 統 、 用 水 類 型、水權、供 水系統
1-1 能認識全球水資源的 分布概況
1-2 能利用個案認識不同 地 區 水 資 源 開 發 與 利用的特質(如乾燥 氣候地區)
1-3 能了解水資源的開發 及 利 用 對 環 境 的 影 響
二、水資源
2.水資源 的 問 題 及對策
2-1 能認識大都會區、跨 區 域 水 資 源 的 問 題 及其解決途徑 2-2 能透過個案了解跨區
域 或 跨 國 的 水 資 源 引 發 的 國 際 紛 爭 及 其解決途徑
6
1.世界糧 食 問 題 的形成
環 境 負 載 力 、 糧 食 分 配 、 飢 餓 問 題、生態印跡
1-1 能認識「環境負載力」
的意涵
1-2 能列舉經常飢荒的國 家與區域,討論糧食 不足的原因
1-3 能認識生態印跡的意 涵
◎環境負載力
(carrying
capacity)是討論某 塊土地可以供養 多少生物或多少 人。生態印跡
(ecological footprint)則是討 論一個人需要多 少的土地才能滿 足他的生活需求。
三、糧食資源
2.糧食問 題 的 解 決策略
糧食生產、國 際 組 織 ( 如 FAO,NGO)
2-1 能了解不同地理區如 何 解 決 糧 食 供 應 問 題
2-2 能了解國際組織解決 飢 荒 問 題 的 角 色 及 作法
6
四、能源開發
1.經濟發 展 及 能 源消耗
能源消耗、能 源爭奪、替代 能源
1-1 能了解經濟成長及能 源消耗的關係 1-2 能了解世界主要國家
能源消耗的類型 1-3 能討論能源消耗及國
際政經關係
1-4 能認識未來替代能源 開發的重要性
5-7
◎ 經 濟 成 長 與 主 要 能 源 消 耗 ( 譬 如:煤、石油、天 然氣、水力、核能)
◎ 替 代 能 源 的 開 發(譬如:風力、
太陽能、地熱、海 洋能、生物質能及 氫燃料等)
◎上述的「生物質 能及氫燃料」指的 是 利 用 一 些 植 物 的 生 物 質 量 (biomass)提煉生質 燃 料 (biofuel) , 譬 如 由 農 林 產 物 中 的玉米、黃豆、油 菜 籽 、 稻 草 、 麥 梗、木材,以及工 業 與 家 庭 廢 棄 物 如廢油、廚餘和糞 便等,將這些原料 經由轉換產出:
單元 主題 主要概念 具體目標 參考
節數 補充說明 生質柴油、甲醇、
乙醇、甲烷,及氫 燃料等。
但 是 擴 大 種 植 上 述 生 質 燃 料 的空間,可能會排 擠 全 球 現 有 糧 食 作 物 的 空 間 與 產 量,甚至影響野生 物 種 的 空 間 與 多 樣性。
1.洪患發 生 的 因 素
豪雨、颱風、
梅雨、地形效 應
1-1 能認識臺灣洪患的成 因
1-2 認識區域環境因子對 洪患的影響
五、環境災害︵一︶:洪患
2.洪患的 預 防 及 監測
土 地 利 用 分 區管制、洪水 監測、洪災調 適
2-1 能了解土地不當開發 所造成的洪患問題 2-2 能透過個案認識洪患
防治的方法
2-3 能了解不同地區對洪 災的調適方式 2-4 能了解 GIS 在洪患預
報上的應用
4-6
1.崩塌及 土 石 流 發 生 的 環 境 因 素
土石流、崩塌 1-1 能認識崩塌、土石流 特徵及成因
1-2 能 辨 識 容 易 發 生 崩 塌、土石流災害的區 域
◎本單元的重點 強調地理現象與 人類活動的因 果,並重視解決方 案與防治方法。
六、環境災害︵二︶:崩塌及土石流
2.崩塌、
土 石 流 的 監 測 及防治
水土保持、敏 感地區評估
2-1 能認識 GIS 在監控崩 塌 或 土 石 流 災 害 上 的應用
2-2 能透過個案了解潛在 崩 塌 或 土 石 流 危 險 地區與防治方法(護 坡、植生、排水等)
4-6
七、全球暖化 1.全球環 境 變 遷 及 暖 化 問題
環 境 失 衡 的 現象
溫室效應
1-1 能透過網際網路蒐集 並 討 論 全 球 環 境 失 衡的現象
1-2 能了解人類活動及溫 室 氣 體 排 放 量 的 關 係
5-6
2.面對全 球 暖 化 的措施
環境倫理、環 境監測、聯合 國《氣候變化 綱要公約》、
京 都 議 定 書、世界熱帶 雨林計畫
2-1 能體認減少 CO2 排放 量應由個人做起,並 了解如何實踐
2-2 能列舉國內、外執行 環 境 監 測 的 單 位 或 組織
2-3 能關切並支持國際抑 制 全 球 暖 化 的 措 施 或活動
◎可由各國環保 單位製作的CO2排 放量減量的計算 公式了解如何實 踐。
1.海岸地 區 及 永 續發展
海 陸 生 態 域 交會區、環境 敏感區
1-1 能了解海岸地區的特 質
1-2 能利用不同時期的圖 像 分 析 臺 灣 海 岸 線 的變遷
八、海岸變遷
2.海岸變 遷 問 題 的對策
海岸利用、海 岸變遷、海岸 的管理
2-1 能了解環境變遷對海 岸及島嶼的影響 2-2 能透過個案瞭解人為
活 動 對 海 岸 地 帶 可 能的影響
2-3 能認識保護海岸地區 的政策及技術
4-6
1.地景的 欣賞
地景、地景保 育、世界遺產
1-1 能欣賞特殊的地景 1-2 能了解地景保育的意
義及目的
1-3 能了解世界遺產的意 義及價值
2.地景的 評 估 及 分區
地景評估、地 景多樣性
2-1 能了解臺灣特殊地景 區 的 分 布 ( 國 家 公 園、國家風景區等)
2-2 能說明地景評估的方 法及步驟
2-3 能了解如何保護特殊 的地景
九、地景保育
3.生態旅 遊
生態旅遊、地 質公園
3-1 能認識生態旅遊及地 質公園的意義 3-2 能說明生態旅遊及地
景保育的關係
4-6
單元 主題 主要概念 具體目標 參考
節數 補充說明 1.環境及
疾 病 的 產生
地方病、傳染 病、媒介
1-1 能認識環境及地方病 的關係
1-2 能認識傳染病(如霍 亂、禽流感、AIDS、
登革熱、SARS 等)
及環境的關係
十、環境及疾病
2.疾病的 擴 散 及 影響
傳染源、擴散 類型
2-1 能理解不同疾病有其 起源及擴散途徑 2-2 能了解如何利用 GIS
監測及管理疫情 以上為上冊
3-5
1.空間計 畫 原 則 及體系
社會正義、市 場機制
1-1 能認識空間計畫與社 會正義的關係 1-2 能了解空間計畫體系
及 市 場 機 制 的 關 聯 性
2.社區總 體 營 造 的 意 義 及功能
地方感、社區 總體營造、地 方產業、地方 參與、生態社 區、地方文化
2-1 認識社區在生活機能 上的意義
2-2 能了解社區總體營造 的目的
2-3 能了解地方文化及產 業特色
十一、空間規劃
|社區 3. 社區總 體 營 造 案例(都 市、鄉村 社 區 各 一)
3-1 能蒐集、比較鄉村社 區 及 都 市 社 區 總 體 營造的實例
3-2 能整合不同時期地圖 或 影 像 來 探 討 社 區 變遷和特色(聚落、
街道、河川、地形)
6-8
1.都市議 題
都市擴張、都 市景觀
1-1 能了解都市擴張的意 義及影響
1-2 能了解都市景觀特色
十二、空間規劃
|都市
2.都市計 畫
土 地 使 用 分 區管制、都市 地價、開放空 間 、 都 市 綠 帶、都市計畫 書/圖(容積 率、建蔽率)
2-1 能了解都市計畫的意 義及內涵
2-2 能了解都市土地分區 管制的目的、方法及 功能
2-3 會判讀都市計畫圖 2-4 能了解都市地價的空
間分布
6-8
3.都市發 展
資 訊 化 都 市 、 生 態 都 市、都市計畫 /設計
3-1 能了解市民參與、義 務 和 都 市 發 展 的 關 係
3-2 能了解都市空間結構 的變化
3-3 能了解都市計畫及都 市發展的關係 3-4 能討論資訊化都市的
藍圖 1.區域計
畫
國 土 資 訊 系 統、區域綜合 開發計劃、環 境影響評估
1-1 能了解地理資訊系統 在 區 域 計 畫 的 重 要 性
1-2 能認識區域計畫的意 義及重要性
1-3 能了解臺灣區域計畫 的特色
1-4 能了解區域計畫對產 業發展的影響 1-5 能了解區域計畫及永
續發展的關係
十三、空間規劃
|區域計畫
2.區域計 畫 的 案 例
2-1 能透過個案認識臺灣 的區域計畫
2-4
1.國際分 工
比較利益、產 業 空 間 分 工 鏈(垂直與水 平分工)、跨 國企業、工業 連鎖、區域專 業化、核心及 邊陲
1-1 能了解產業分工的內 涵及方式
1-2 了解區域專業化的成 因及影響
1-3 能了解國際分工的效 應
十四、產業國際分工
2.人力的 國 際 流 動
國 際 勞 工 遷 移、人力技術 遷移、跨國社 會空間
2-1 能分析「國際勞工」
的 特 質 及 分 布 上 的 差異
2-2 能透過臺灣的個案認 識 外 籍 勞 工 對 區 域 經濟、社會層面的關 係
8
單元 主題 主要概念 具體目標 參考
節數 補充說明 1.資金及
經 濟 發 展
資本累積、資 本市場、金融 服務、金融商 品
1-1.能瞭解資金在經濟發 展中扮演的角色。
1-2.能認識現代產業的主 要集資方式。
1-3.能瞭解現代金融業的 發展。
1-4.能瞭解全球化對金融 服務業的影響。
十五、金融及資金的流通
2.金融及 資 金 的 流 通
( 以 臺 灣 、 新 加 坡 或 德 國 為 例)
2-1 能認識資金作為國際 商品的流通過程 2-2 能透過個案(外資企
業、亞洲金融風暴)
了 解 外 資 對 區 域 經 濟、社會層面之影響 2-3 能透過個案認識臺商 與 兩 岸 的 人 力 及 資 金的流動
2-4 能了解臺灣、新加坡 或 德 國 大 量 引 進 外 籍勞工後,對移入移 出國的影響
6-8
1.全球化 全球化、在地 化
1-1 能了解全球化的意義 1-2 能了解在地化的意義 1-3 能了解全球化及在地
化的關係 2.區域結
盟
競爭及合作 2-1 能了解區域結盟的成 因
2-2 能了解區域結盟的影 響
3.全球化 下 的 地 方發展
全 球 在 地 化、地方發展 策略
3-1 能了解全球化對地方 經濟的影響
3-2 能了解發展地方特色 的必要性及作法
十六、區域結盟及地方發展
4. 個 案 (APEC 或東協)
4-1 能利用個案辨識區域 結 盟 及 地 方 發 展 二 者 的 既 競 爭 又 合 作 的關係
6-8
一、教材編選
(一)編寫教材時,應注意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銜接,並注意教材內容 應具時代性與前瞻性。
(二)本教科用書共分教科書和教師手冊兩部分,並可參考主要技能編選成學生 手冊。每一主題授課時數,在編寫時應考慮教材內容份量,適量取捨,以 免講授不完。
(三)本教材的重點主要在(1)環境系統與永續發展、(2)空間規劃、(3)全 球化與國際關聯等三大學習單元。希望培養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認識、調 查、蒐集與分析資料的能力,個案的研究宜儘量以本土實例加以闡述,培 養應用地理知識與技能的能力。
(四)本教材內容使用的專有名詞應以教育部所公布者為準,並儘可能與相關科 學一致,較不常見者請附外文原名。
(五)內容取材應力求條理分明,文字敘述宜淺顯扼要,資料,圖表應求確實新 穎。
(六)各單元間應利求均衡和前後連貫,並注意其難易度及教學節數分配。
(七)各單元宜在課文後附有自我評量之作業若干,其設計應以培養學生的思 考,推理及綜合能力為原則。
(八)本國地名除按政府規定外,應力求與現況相符;外國地名則以教育部頒訂 的統一譯名為準,無統一譯名者,另按外交部使用的譯名或一般認定最通 行者為準。
(九)第二學期的上課時數,考慮高三下的實際教學狀況,授課時數可以由授課 教師於該單元的授課時間內彈性調整。
二、教學方法
(一)配合各單元的教學目標,採用最適當的教學方法,如思考、實驗、地理實 察、問題討論、發現、練習、發表、講演、電化教學等方法。
(二)每一單元教學前,應編製教學計畫,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按照教學 活動的設計實施教學。
(三)教具利用以地圖、地球儀、統計圖表等為主,以圖片、標本、實物、模型、
幻燈、電影及儀器等為輔,使學生能了解教材、發生興趣,而啟發其自動 研習的精神。
(四)指導學生繪製圖表、整理筆記、作研討報告及閱讀參考書籍等,以充實學 生地理知識和熟練技能。
(五)利用地理實察、旅行及參觀賞習等提供實地觀察的機會,增加學生對地理 的了解。
(六)利用專題演講及時事報導,增進學生對我國地理上所具有的各項特點及我 國與世界各國關係的認知,激發學生愛國情操,並培養其正確的世界觀。
(七)講授地理時補充教材內容儘量選用臺灣及鄉土實例。
(八)地理科教學應用與有關學科保持聯繫,互相印證,以求貫通,並注重地理 現象及其形成過程。
三、教具及有關教學設備
為實施課程宜配置教具及有關教學設備如下:
(一)地圖 1.說明
新課程增加許多現代科技的地圖形式,因此除了傳統各分區地圖外,經 建版兩萬五千分之一的等高線地形圖,將是地理課教導學生如何判釋地物、
地貌的主要工具,因此需要大量的兩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此外,衛星影像 圖、相片基本圖、航空照片都是新地理課程必須的教學設備。
2.地圖類型
(1)兩萬五千分之一等高線地形圖
(2)衛星影像圖
(3)相片基本圖
(4)航空照片圖
(5)其他如世界地圖、中國地圖、臺灣地圖及鄉土地圖等
(二)電子地圖 1.說明
配合多媒體的教學活動,許多坊間出版的電子地圖對於教學均有相當的 幫助,例如:各書局或公司出版的世界地理百科電子書,均有相當詳盡的電 腦地圖可以配合教學使用。
2.類型
地理百科光碟版、電子地圖等。
(三)模型 1.說明
配合自然地理的教學課程,地形、氣候等各種模型是輔助教學相當有效 的工具,為了使學生能清楚了解各種地形的實際型態與變化,學校應該購置 相關模型作為地理教學使用。
2.類型
地球儀、河流曲流模型、河流襲奪模型、河流侵蝕模型、冰河地形模型、
各種海岸地形模型、火山地形模型、風成地形模型、颱風剖面模型、大氣環 流示意模型圖等。
(四)儀器 1.說明
地理在分析各種現象時,常需要藉助儀器的量測,使得地理資料更具正 確性。因此配合氣候資料、地形量測、土壤量測、方位量測等,需有下列儀 器輔助教學活動。
2.類型
如溫度計、氣壓計、高度計、仰角器、羅盤傾斜儀、紅外線測距儀、流速 計、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含數位電子地圖等)、相關地理資訊軟體(例如:Arc View、Super GIS 或 MapInfo)、水準儀、地質鎚、數位相機、數位相機記憶 體等。
(五)地理視聽教室及相關資源 1.說明
電腦化的時代,對於電腦多媒體的使用可讓地理教學更為生動活潑,因 此相關的地理視聽器材則為地理教學所必須。
音響、銀幕、攝影機、手提電腦、繪圖桌、錄影帶等。
3.網站:http://www.envi.org.tw/cooltaiwan/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 4.其它參考網站
生態印跡的推估網站 (中文及外語)http://www.earthday.net/footprint/index .asp
台灣的碳排放計算器http://www.envi.org.tw/cooltaiwan/calculator_01.html 英國的碳排放計算器http://actonco2.direct.gov.uk/index.html
中國的碳排放計算器 http://www.bp.com/extendedsectiongenericarticle.do?
categoryId=9011331&contentId=7023167
你能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做些什麼 http://www.bp.com/extendedsectiongeneri carticle.do?categoryId=9011334&content Id=7022916
四、教學過程
教學前應以單元教材內容為基礎,根據教育目標考慮學生心智發展階段、
學生特性及教學資源的種類和性質,並蒐集與社會環境有關的資料,再設定單元 教學目標編寫教學計畫,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動,然後進行教學評 量,以作為另一單元教學活動的參考。
五、各科教材或單元間之聯繫與配合
(一)地理科教學應與其他相關學科密切聯繫,以擴展學生的學習經驗和思考方 式。
(二)利用各種傳播媒體所報導的時事及其他課外活動學習心得,指導學生利用 有關知識點去思考和類化,並藉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意願。
六、教學評量
(一)教學評量的方式宜多樣化,包括討論或口頭問答、習題練習、讀圖與繪圖、
蒐集資料、撰寫報告、平時測驗及定期考試等。
(二)無論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均可進行適切的評量,以能了解學生的學 習情況,隨時針對教學作出調整。
(三)對於具有特殊潛能或障礙的學生,應予以個別輔導或實施補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