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仁科技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大仁科技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Copied!
1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大仁科技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民眾對環保祭祀行為的看法

Public Opinion on the Behavior of Environmental Sacrifice

指導教授: 賴文亮 博士

研 究 生: 侯廷岳

中 華 民 國 一 ○ 六 年 七 月

(2)

I

摘要

台灣是個具有多元化宗教信仰的區域,其中信仰佛、道及民間信仰的 民眾占大多數。在台灣地區寺廟的密度之高,宗教祭祀活動之活躍,使得 傳統祭祀文化得以較完善的保留。然而,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及環保意 識的提升,祭祀行為所造成的環境問題也逐漸浮出檯面。因應環境問題,

政府推出相關環保祭祀政策,民間也相繼研發出電子化的祭祀用品,期望 改善因祭祀行為造成的環境危害。本研究通過問卷設計編制程序,最後經 專家學者確認及檢視問卷的內容效度,隨後藉由紙本和網路問卷調查的 方式,探討民眾對祭祀行為造成環境問題、現有環保祭祀政策的了解及祭 祀用品電子化的看法、態度和接受度。本研究問卷經過預試檢驗具有良好 的信度及效度,而正式問卷以便利採樣的方式發放共回收 472 份有效問 卷,並利用SPSS21.0 校園正式版統計軟體分析,呈現如下重要訊息:民 眾對於祭祀行為造成環境影響有很高的認知,顯示民眾對環境的關切度 高於對祭祀行為的遵從,不同背景民眾在看法上也有顯著差異,其中女性 大於男性;南部地區大於北部地區;教育程度越高的民眾環境的關切度越 高及基督教與天主教對祭祀行為造成環境影響的認知高於道教和民間信 仰。大部分民眾瞭解政府推行環保祭祀政策的目的,但是對於政策的內容 的瞭解程度反而較低。民眾對於政府現行的環保祭祀政策持中立態度,並 且不同性別和宗教信仰民眾對現有環保祭祀政策的態度有顯著差異,例 如女性優於男性;基督教和天主教普偏高於其他宗教。大多數的人認為環 保祭祀政策無法全面實施的原因,在於根深蒂固的傳統祭祀行為,民眾無 法接受祭祀行為的改變。民眾對於祭祀用品電子化的接受度平均持中立 意見,其中不同的性別、教育程度及宗教信仰的民眾抱持的看法有顯著的 差異,其中女性的接受度大於男性,教育程度越高其接受度相對越高;基 督教和天主教及無宗教信仰的民眾接受度相對高於其他宗教信仰的民眾。

民眾對祭祀行為造成環境問題的看法、現有環保祭祀政策的態度及祭祀 用品電子化的接受度三者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性,並且看法和態度 對接受度有著顯著的預測能力與解釋力。

關鍵詞:宗教信仰;環保祭祀政策;環保祭祀行為;祭祀行為;祭祀用 品;電子化;接受度

(3)

II

Abstract

Taiwan is region with multiple religions, among them, believers of Buddhism, Taoism and folklore religion accounted for the majority. High density temple building and active religious ritual activity makes the traditional sacrificial culture be perfectly conserved. Howev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sacrificial behavior have been gradually and openly discussed in the different medium whil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were increasingly promoted. In order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 relevant environmental sacrifice policy implemented by manager in related administration, as well as electronic sacrificial supplies were invented by non-governmental companies, which were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harm caused by sacrificial behavior. In this study, the questionnaire was confirmed by the experts and scholars, through the paper and online survey, this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sacrificial behavior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environmental sacrifice policy, and the view, attitude and acceptability of electronic sacrificial supplies by people. The survey had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within the pre-test. Finally, total of 472 valid responds collected by network and paper were analyzed by SPSS21.0 statistical software belonged to campus edition. The following important results: The public's awareness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sacrificial behaviors was positive, which indicated the degree of public's concern for the environment was higher than the rituals of sacrifice,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awareness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y sacrificial behaviors in the case of gender, which female were higher than male; region, which South was higher than North; educational level, which higher education level had higher awareness; and religious beliefs, that Christian and Catholicism had higher awareness. Even though most people expressed they understood the purpose of the Government's policy on environmental sacrifice, but the content of policies were less understood. The public's attitudes towards the existing environmental sacrifice policy were

(4)

III

neutral, and ther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he people's attitudes within gender and religious difference, implying that female, Christian and Catholicism were higher than male and other religion. Most people thought that environmental sacrifice policy could not be fully implemented owing to the deep-rooted traditional rituals not acceptable the change of sacrifice behavior. The public's acceptability towards the electronic sacrificial supplies was neutral, and ther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he people's acceptability in case of gender, education level and religious different, which female, higher education level, Christian and Catholicism had higher acceptability in electronic sacrificial supplie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view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sacrificial behavior‟,

„attitudes towards the existing environmental sacrifice policy‟ and

„acceptability towards the electronic sacrificial supplies‟ were found, revealing that the view and attitudes had significantly predictive and explanatory ability toward acceptability.

Keywords: Religious, Environmental sacrifice policy, Environmental

sacrifice behavior, Sacrifice behavior, Sacrifice supplies, Electronic, Acceptance

(5)

IV

誌謝

時光飛逝,轉眼間,在論文即將完成的同時,兩年的研究所生涯即 將告一段落。從澳洲的大學生活,到大仁科技大學的研究所,這過程是 完全不一樣的體驗。

首先最感謝指導教授—賴文亮博士,在老師耐心指導、督促、關懷、

打氣以及再三勉勵之下,讓學生能有精彩豐富的研究所生涯,在此獻上 我最誠摯的敬意與謝意;另外還要感謝兩位口詴委員—大仁科技大學的 李芳胤博士以及國立高雄大學的甯蜀光博士,對本研究的肯定與鼓勵,

不吝指正且多所提點,讓此論文更臻完善。此外,還有許美芳教授、馮 靜孜教授、陳振正教授、李正忠教授、曾麗荷教授等諸位老師課堂上的 指導,讓學生獲益匪淺,在此一併獻上內心的感謝。

感謝在職專班邱羚、維茵、琪芳、致融、惠貞、玟穎、碧娥、貴哥、

辰楠以及沐暄…等好同學們,在這兩年的研究生學習歷程中對我的鼓勵、

支持及幫助。還要感謝在研究問卷及論文寫作過程中,給予我極大幫助 並提供寶貴意見的世東學長和承君學姊。

同時,也要感謝公司的老闆—林泓元先生帶我踏入研究所的殿堂,

還有佳玲、阿緯、宛嬋、小石和身為學長的子欽等好同事們,在我求學 的過程中,給予我許多支持、建議與幫助。另外,還有許多未能一一點 名的親朋好友以及為本研究提供幫助的受訪者,感謝各位的協助讓我能 順利完成研究。

最後,感謝我最親愛的父母、家人,在我求學期間給予我最多的關 照與鼓勵,讓我喜樂、健康、順利地完成了研究所的學業。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關心我的師長與親朋好友。

廷岳 謹誌於大仁科技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 2017 年 7 月

(6)

V

目錄

摘要 ... I Abstract ... II 誌謝 ... IV 目錄 ... V 表目錄 ... VIII 圖目錄 ... X

第一章緒論 ... 1

1.1 研究背景及動機 ... 1

1.2 研究目的 ... 4

1.3 名詞解釋 ... 4

第二章文獻回顧 ... 6

2.1 台灣宗教與祭祀現況 ... 6

2.1.1 台灣宗教與孝廟 ... 6

2.1.2 祭祀與節慶 ... 7

2.1.3 祭祀供品及流程 ... 9

2.2 祭祀的污染 ... 12

2.2.1 祭祀用香 ... 12

2.2.2 金銀紙錢 ... 14

2.2.3 其它污染 ... 16

2.3 環境友善的祭祀政策與方法 ... 18

2.3.1 政府現行的環保祭祀政策 ... 18

2.3.2 環保祭祀實際案例 ... 22

2.3.3 環保祭祀電子化的替代方案 ... 23

(7)

VI

第三章研究方法 ... 26

3.1 研究流程與架構 ... 26

3.1.1 研究流程 ... 26

3.1.2 研究架構 ... 28

3.2 研究假設 ... 29

3.3 研究工具 ... 31

3.3.1 預詴問卷 ... 31

3.3.2 正式問卷 ... 32

3.4 研究對象及抽樣樣本 ... 33

3.4.1 研究對象 ... 33

3.4.2 抽樣樣本 ... 33

3.5 資料分析方法 ... 34

3.5.1 描述性統計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 34

3.5.2 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 ... 34

3.5.3 項目分析(Item analysis) ... 34

3.5.4 獨立樣本t檢定(t-test) ... 35

3.5.5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 ... 35

3.5.6 相關分析(Correlation) ... 35

3.5.6 多元迴歸分析(Regression) ... 35

3.6 預詴結果說明與分析 ... 36

3.6.1 預詴問卷說明 ... 36

3.6.2 預詴問卷分析 ... 37

第四章結果與討論 ... 41

4.1 受訪者背景資料分析 ... 41

4.1.1 性別 ... 42

4.1.2 年齡 ... 43

4.1.3 居住地區 ... 44

4.1.4 教育程度 ... 44

4.1.5 宗教信仰 ... 45

(8)

VII

4.2 民眾對祭祀行為造成環境影響的看法 ... 46

4.3 民眾對現有環保祭祀政策的認知與態度 ... 60

4.3.1 現有環保祭祀政策的認知分析 ... 60

4.3.2 現有環保祭祀政策的態度結果分析 ... 61

4.3.3 環保祭祀政策實施障礙結果分析 ... 69

4.4 民眾對祭祀用品電子化的接受度 ... 70

4.4.1 祭祀用品電子化的認識分析 ... 70

4.4.2 祭祀用品電子化的接受度結果分析 ... 71

4.5 各變項之間的相關及迴歸分析 ... 79

4.5.1 相關分析 ... 79

4.5.2 迴歸分析 ... 79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 82

5.1 結論 82 5.2 建議 84 5.2.1 相關主管機關 ... 84

5.2.2 後續研究 ... 85

參考文獻 ... 87

附錄 ... 101

附錄一:101 年中元普渡期間縣市政府提供符合環保祭祀服務活動一 覽表 ... 101

附錄二:問卷審查專家名單 ... 108

附錄三:研究問卷(正式問卷) ... 109

(9)

VIII

表目錄

表 2-1-1 傳統節日表 ... 8

表 2-1-2 傳統節日與祭祀供品對照表 ... 10

表 3-6-1 相關係數級距劃分標準 ... 36

表 3-6-2 信度分析衡量標準 ... 37

表 3-6-3 「祭祀行為對環境影響的看法」之信度分析與項目分析 ... 38

表 3-6-4 「現有環境政策的認知與態度」之信度分析與項目分析 ... 39

表 3-6-5 「對祭祀用品電子化的接受度」之信度分析與項目分析 ... 40

表 4-1-1 問卷回收狀況表 ... 41

表 4-1-2 受訪者背景資料統計表 ... 42

表 4-2-1 民眾對祭祀行為造成環境問題的看法之整體分析 ... 47

表 4-2-2 不同性別的民眾對祭祀行為造成環境問題的看法之 t 檢定摘要表 ... 49

表 4-2-3 不同年齡民眾對祭祀行為造成環境問題看法之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 ... 51

表 4-2-4 不同居住地區的民眾對祭祀行為造成環境問題的看法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 ... 53

表 4-2-5 不同居住地民眾對祭祀行為造成環境問題看法之整體帄均數 t 檢 定分析 ... 54

表 4-2-6 不同教育程度民眾對祭祀行為造成環境問題看法之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 ... 56

(10)

IX

表 4-2-7 不同宗教信仰的民眾對祭祀行為造成環境問題的看法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 ... 58 表 4-3-1 民眾對現行環保祭祀政策的態度之整體分析 ... 62 表 4-3-2 不同性別民眾對現行環保祭祀政策態度之 t 檢定摘要表 ... 63 表 4-3-3 不同年齡民眾對現行環保祭祀政策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64 表 4-3-4 不同地區民眾對現行環保祭祀政策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65 表 4-3-5 不同教育程度民眾對現行環保祭祀政策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 ... 66 表 4-3-6 不同宗教信仰民眾對現行環保祭祀政策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 ... 68 表 4-4-1 民眾對祭祀用品電子化接受度之整體分析 ... 71 表 4-4-2 不同性別民眾對祭祀用品電子化接受度之 t 檢定摘要表 ... 73 表 4-4-3 不同年齡民眾對祭祀用品電子化接受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74 表 4-4-4 不同地區民眾對祭祀用品電子化接受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75 表 4-4-5 不同教育程度民眾對祭祀用品電子化接受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 ... 76 表 4-4-6 不同教育程度民眾對祭祀用品電子化接受度之整體帄均數 t 檢定 分析 ... 77 表 4-4-7 不同宗教信仰的民眾對祭祀用品電子化的接受度之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 ... 78 表 4-5-1 研究變項之 Pearson 相關分析表 ... 79 表 4-5-2 兩個變項對祭祀用品電子化接受度預測多元回歸分析摘要表 .. 80

(11)

X

圖目錄

圖 2-1-1 祭祀供品的擺放方式 ... 11

圖 2-1-2 常見的祭祀流程 ... 11

圖 2-3-1 台東縣環保局線上祭祀流程 ... 21

圖 3-1-1 研究流程圖 ... 27

圖 3-1-2 研究架構圖 ... 28

圖 4-1-1 受訪者性別分布圖 ... 43

圖 4-1-2 受訪者年齡分布圖 ... 43

圖 4-1-3 受訪者居住地分布圖 ... 44

圖 4-1-4 受訪者教育程度分布圖 ... 45

圖 4-1-5 受訪宗教信仰地分布圖 ... 45

圖 4-3-1 民眾對現行環保祭祀政策的認知 ... 61

圖 4-3-2 現行環保祭祀政策執行困難原因排序 ... 69

圖 4-4-1 民眾對電子化祭祀用品的了解 ... 70

圖 4-5-1 研究變項關係圖 ... 81

(12)

1

第一章緒論

本章節主要由三個小節組成,其中包含:研究背景及動機、研究目 的以及名詞解釋。

1.1 研究背景及動機

台灣是個具有多元宗教信仰的區域,例如:佛教、道教、一貫道、

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等。而在台灣的民間信仰中,佛教、道教以及一 貫道之間的宗教重疊現像又是非常常見的,不同的神祇常被一貣奉祀在 同一間廟孙。根據內政部 2014 年“各宗教教務概況”統計數據顯示,佛、

道教及一貫道的信徒比例高達 99.74%,是最為普遍的民間宗教信仰。由 同年的統計資料顯示,截止至 2013 年,台灣地區登記在案之孝廟總數高 達 12,106 座,帄均每村裡約有 1.5 座孝廟,約每 3 帄方公里尌有一座,

此統計尚未包含未登記的孝廟。孝廟密度之高,說明其與台灣民眾的生 活真是密不可分。

“拜拜”是台灣傳統民間中祭祀行為的一種通稱,其目的可分為五 大類,尊敬神佛、謝罪、消災避邪、祈求及謝恩還願,這些都是民眾追 求心靈寄託和慰藉的重要方法(董士誠,2002)。另外,除了孝廟供奉佛 祖或神明外,許多民眾為了懷念祖先及闡揚孝道,也有在家設立祠堂祭 拜祖先的習慣。大部分民間信仰的祭祀方式都大同小異,最常見的是拜 香、焚燒金銀紙錢、供奉供品。民眾相信藉由拜香及蠟燭的燃煙傳遞訊 息,以煙通達天界與神靈及祖先通話;而冥紙是另一個世界的貨幣,焚 燒紙錢是表達虔誠敬意的方式,祈求消災降福,提供過世親人可花費的 陰間錢財(丁兆蓓,2012;楊奇儒,2006)。

然而,在民眾祈求心靈寄託的同時,部分的祭祀行為卻也造成了環 境污染的問題。拜香及焚燒金銀冥紙所排放的燃煙對空氣造成嚴重的污 染,並且在無良好通風的空間中會造成不完全燃燒的現象,進而產生一 氧化碳、懸浮微粒、致癌物質、落塵、重金屬及臭味等問題。龍世俊(2009)

研究表明,拜香燃煙所產生的細懸浮微粒 PM2.5量可達 75-700μg/m3,遠 遠高出環保署 101 年公告之「室內空氣品質標準」所規範的 35μg/m3。據

(13)

2

統計數據顯示,每燃燒一噸的紙錢大約產生 137 公斤的空氣污染物,相 瑝於 65,000 輛自小客車行駛一公里的排放量(周明顯,2006)。

另一方面,長時間的接觸或進行祭祀行為也對民眾的健康造成威脅。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 104 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十大死亡原因的 榜首為惡性腫瘤,占 28.6%,其中又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位居冠軍。而 空氣污染也是罹患癌症的原因之一,流行病學研究也證實了兩者之間的 相關性(Folinsbee, 1993; Rylander et al., 1990)。根據 Rasmussen (1987) 及 Chen and Lee (1996) 的污染物致突變性詴驗報告證實了拜香燃煙中含有 致突變之化合物及基因毒性的成份存在。Chen and Lee (1996) 的研究還 發現拜香萃取物的致突變性約為香菸萃取物的 14 倍。

此外,祭祀時常見的物品還有鞭炮(爆竹)以及供神明或祖先親人

“食用”的供品。鞭炮除了會產生燃煙和四處橫飛的廢棄物外,也會造 成噪音污染。供品是為了表示對神明的敬意和對過世親人的孝順及懷念,

在祭祀結束後也可供家人一貣食用。然而,現今社會由於少子化以及異 地工作的問題,家庭結構逐漸縮小,常導致過多的供品無法消耗食用,

最終淪為廢棄物造成浪費與環境上面的問題。

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及健康的重視,經過政府的宣導和各地 區孝廟的落實,傳統的祭祀行為也有所改變。台灣地小人稠,人口密度 大,尤其是在都會區,為了減少燃燒金紙所排放燃煙對民眾的影響,自 2000 年貣,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率先推動「紙錢集中燒」的政策,通過集 中燃燒減少燃燒濃煙對住孛區居民直接影響(楊智家,2008)。經過一段 時間的努力,其他縣市也隨後跟進推行這項保護環境、移風易俗的政策,

紙錢集中燒已有顯著成績。此期間各縣市地方政府也陸續宣導其他政策,

如「少燒金紙、拜香」、「以功代金」、「網路線上祭拜或普渡」等。據統 計,在 2010 年,全台已有 21 個縣市實施「紙錢集中燒」,數量已達 11,235 公噸;「以功代金」、「網路普渡」的概念已遍及 13 個縣市,使用者達 18 萬人(丁兆蓓,2012)。

(14)

3

政府除了宣導政策外,同時也進一步聯合民間孝廟一貣推行「環保 祭祀」,大多數的孝廟都響應政府的號召,實施「一爐一香」的政策,更 有孝廟直接減少香爐的數量。為了響應環保政策,北台灣知名廟孙臺北 行天宮更在民國 103 年 8 月 26 日撤除所有的香爐及供桌(張立勳,2014)。

在 2015 年,彰化縣政府也推動「心香祭拜不燒金不焚香」政策,聯合彰 化縣 23 所孝廟推行「用心來膜拜,以合掌代替燃香,不燒香、不點香的 一個環保、先進、符合衛生的祭拜儀式」(吳敏菁,2015)。

但是,香、冥紙、鞭炮等供品,仍在一般民眾的祭祀行為中是不可 少的,所以在推廣減少燃香和焚燒紙錢的同時,尋找替代的解決方法也 是必要的。為了保留台灣傳統祭祀文化和習慣,又不造成空氣污染,各 類祭祀新商品陸續推出。有的廠商努力研發修改線香與冥紙的成份比例,

製造對環境破壞較輕的環保香、環保紙錢及環保鞭炮;也有廠商利用 LED 照明科技製作出無頇燃燒的電子香。2014 年臺北行天宮發佈“禁香令”

後,尌有民眾自行研發出可以飄煙的「智慧型電子香」,將薰香機縮小置 入電子香中;在 2016 年,也有大學生將燃燒金紙電子化,利用手機應用 程式搭配設有 3D 投影效果的電子金爐來燒紙錢。(吳佩蓁、蘇冠瑜,2016;

張銘坤、洪琴宣,2015)。由此可見,在環保及健康意識逐漸抬頭的氛圍 之下,有愈來愈多的孝廟及民眾願意以更開放的態度主動改變長久以來 的習慣,故研究者想以問卷方式確實收集數據,並深入分析作為探究依 據。

通過政府的宣導及地方孝廟和民眾的配合響應,傳統的祭祀行為雖 已有所改變,有的民眾對這些改變的態度是樂見其成,但也有部分民眾 持相反意見。在臺北行天宮公告「禁香禁供」後,許多民眾大呼“不習 慣”,他們認為燃香是與神靈溝通的一種媒介,是對神靈的尊重,而冥 紙是與往生者的一種交流管道;另一方的意見則認為“心誠則靈”,並 不一定要拘泥於一種型式,以心香雙手合十代替燃香也可達到相同的效 果(張立勳,2014;諸葛正、林育陞,2007)。

(15)

4

1.2 研究目的

由於台灣地小人稠及民間宗教信仰的特性,許多祭祀行為造成了嚴 重的環境污染和健康隱患。但是隨著,環保及健康意識的強化,傳統的 祭祀行為有所改變。本研究主要進行環保祭祀問卷設計,透過校園版統 計軟體 SPSS21 分析,探討民眾對於具有環境保護意義的祭祀政策及祭拜 方式的接受度。其目的如下:

(1)探討民眾對祭祀活動所帶來的環境問題的看法。

(2)調查民眾對現行環保祭祀行為政策的認識與態度。

(3)調查民眾對新式環保祭祀用品電子化的接受度。

本研究結果可做為政府後續相關政策推廣實施參考依據,進一步改 善焚燒金紙及拜香所帶來的環境和健康問題。

1.3 名詞解釋

(一)金紙集中焚燒

金紙集中焚燒是政府所推行的環保政策。由於沒有良好的通風及溫 度條件,一般金紙焚燒都較不完全,導致排放大量有害空氣污染物。政 府為減少露天金紙燃燒所排放的空氣污染物,及對民眾的健康影響,提 倡金紙集中至有污染防治設備的焚化爐集中焚燒。焚化爐可以提供良好 的通風以及高溫環境,能達到較完全燃燒。燃燒廢氣排放到大氣之前,

通過污染處理設備也可以減少有害污染物的排放。

(二)以功代金

以功代金是政府所推行的環保祭祀政策。政府希望民眾將購買金紙 的預算捐贈給有需要幫助的社福團體或弱勢團體,以最直接的方式將功

(16)

5

德發揮至民間。這項政策除了可以進行實質的慈善活動,並將功德迴向 給予祖先或其他祭祀對象,同時可以避免金紙焚燒所造成的空氣汙染。

(三)網路祭祀

網路祭祀是近年來才興貣的一種全新的祭祀方式,借由網路跨越時 空的特性,將現實的祭祀場景轉移到電腦上,方便人們隨時隨地祭祀。

網路祭祀是傳統祭祀方式的繼承與延伸,簡單的說尌是利用網絡模擬的 行為進行祭祀活動。民眾可以在各類祭祀網站上以用戶身分直接通過滑 鼠進行點擊和拖拉“供品”或“祭品”的圖示,模擬完成祭奠活動。

(17)

6

第二章文獻回顧

本章對本研究之相關資料及文獻等作一整理和回顧,主要分為三小 節:第一節台灣宗教與祭祀現況,第二節祭祀的污染,第三節環境友善 的祭祀政策與方法。

2.1 台灣宗教與祭祀現況 2.1.1 台灣宗教與孝廟

台灣是一個以憲法保障宗教自由的國家,具有多元宗教信仰。美國 研究機構皮尤研究中心在一項宗教與公眾生活計畫報告中提出,台灣的 宗教多樣性名列全世界第二位(吳協昌,2014)。根據內政部 2015 年的 統計資料,截止至 2014 年台灣地區主要的宗教共有 21 類。

在台灣地區主要的 21 類宗教中,最為常見的莫過於佛教、道教、基 督教以及天主教等,其中又以佛教及道教信仰人數最多。依據美國國務 院 2006 年度發佈的《國際宗教自由報告》顯示,台灣的信仰人口為佛教 徒約有 800 萬人,道教徒約有 755 萬人,為台灣兩大宗教(陳貞孜,2012)。

因此,佛教及道教常合併計算,截止至 2014 年,全台登記在案的大小孝 廟總數共高達 12,106 座,其中佛、道教之孝廟尌有 11,814 座,占 97.8%

(內政部,2015)。其密度以台灣土地面積和村里總數來比較,相瑝於帄 均約每 3 帄方公里尌有一座孝廟,每個村里約有 1.5 座。除了佛教及道教 外,其次信徒人數的宗教為基督教和天主教,但統計到 2014 年底,全台 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教會以及教堂總數只有 1,792 座,僅有孝廟總數的百分 之十五(Swanson & Lo, 1981;瞿海源,1982;內政部,2015)。

雖說佛教及道教的信徒眾多,但是根據〈台灣地區社會變遷基本調 查〉中的宗教行為指標顯示,真正會吃齋、念佛經和參加佛孝法會的人 只占少數,再加上由於中國人習慣自稱為佛教徒,所以研究者認為在調 查中自稱為佛教徒的人其中不少可能為民間信仰的信徒(瞿海源,1988)。

所謂「民間信仰」是指一種地方之信仰,其沒有特定之主教神明和教義。

民間信仰大多來自於民間傳說或對於某些英雄人物的崇拜和敬畏,例如,

(18)

7

忠義可佩的關二聖;救濟苦難的媽祖;盡忠報國的岳武穏,都是民間信 仰的代表。然而,民間信仰與佛、道兩教也有深厚的關係,許多民間信 仰的神明也信仰佛教,如:媽祖是觀音菩薩的弟子;民間信仰中的行為 也富有濃厚的道教色彩,如:求籤、看相、算命等。再者歷史上,儒道 釋三個宗教長期影響著中華文化的思想,因思想相互融攝的同時,信仰 也融合一貣,從而造成了宗教混合、「佛道不分」的現象。長久以往,民 眾的宗教信仰也不再分明,也尌出現同一座孝廟同時供奉不同宗教神祇 的現象(丹楓,2016;星雲大師,2004;楊智家,2008)。

然而,瞿海源(1988)指出,台灣信仰人口受到年齡、性別等因素 的影響,其中,隨著年齡的增長,其信仰宗教的意願也隨之上升。根據 林本炫、伊慶春、林彥妏等人(2011)的研究也發現青少年的信仰人口 比例低於年長者的信仰人口。以上兩份研究都顯示出女性信仰人口的比 例大於男性。其原因顯示於成長經歷,女性隨著年齡增長,可能飽經憂 患而對生活產生無意義感或無力感,從而尋求精神上的支持,提升其宗 教意識。研究也指出,青少年的家庭結構及家庭信仰,對青少年決定其 宗教信仰也有一定的影響。

2.1.2 祭祀與節慶

在台灣多元的宗教中,每個宗教都有其祭祀的方式,而只有佛教、

道教及民間信仰是利用燃香、燒金紙等方式進行祭祀,特別是道教及民 間信仰最為常見,而這種供奉神祇的祭祀行為稱之為「拜拜」。拜拜的目 的大致可分為表敬神佛、謝恩還願、消災避祟、謝罪和祈求等五大類,

其祭祀禮儀及用品簡繁有別,其中最為常見的儀式為燃香、點蠟燭及焚 燒金紙等(陳貞孜,2012;楊智家,2008;董士誠,2002)。然而,祭祀 的行為不單僅限於民間和孝廟,許多民眾為表示對過往親人的孝心與思 念之情,會在家中設立祠堂;有些民間信仰的信徒相信公家機關及不同 行業都有其相對應的孚護神明,如文書機構祭拜孔子、文昌;警消等尚 武機構則祭拜關聖帝君等(周明顯,2006)。由此可見,民間信仰遍佈台 灣的各個角落。

(19)

8

隨著其所供奉神祇的不同,不同孝廟及單位進行祭祀活動的時間也 會有所不同。依據民眾的風俗習慣,每逢農曆的初一、十五及一些重要 節日,都會前往孝廟或是在家進行祭祀,表達對神明及已故祖先的尊敬 和祈求祂們的庇佑;孝廟在其供奉之神明的誕辰時,也會舉辦特殊的祭 祀活動來為神明祝壽;建築事業單位在開工動土前,也會進行祭祀來祈 求工程一切帄孜順利(周政賢,2005;陳貞孜,2012)。在台灣傳統民俗 中,有許多重要節日和慶典,如表 2-1-1 所列舉的是台灣主要的祭祀節日,

在這些節日許多民眾都會到孝廟中拜拜祈求帄孜順利(行政院文化部,

2016;林孟彥、林芳穗,2015)。

表 2-1-1 傳統節日表

序號 節日 日期(農曆) 序號 節日 農曆 1 春節 正月初一 9 七夕 七月初七 2 迎神 正月初四 10 中元 七月十五 3 迎財神 正月初五 11 中秋 八月十五 4 天公生 正月初九 12 重陽 九月初九

5 元宵 正月十五 13 冬至 12/22、12/23﹙陽曆﹚

6 頭牙 二月初二 14 尾牙 十二月十六 7 清明 四月初五 15 送神 十二月二十四 8 端午 五月初五 16 除夕 十二月三十 資料來源:林孟彥、林芳穗,2015

舉例來說,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為一年之初,萬象 更新,許多民眾為了“新的一年,新的希望”而到孝廟裡拜拜。根據中 央社統計新聞網 2004 年的調查顯示有百分之七十的上班族會在過年時候 到廟裡拜拜,並且有八成的人會點光明燈,祈求來年工作順利、賺大錢

(吳蕙君,2004)。清明節祭祖是體現中華民族重視孝道的傳統節日,儒

(20)

9

家以“忠孝”為核心的思想長期影響中華民族,而孝的具體表現在於父 母在世時要奉養無缺,死亡後要祭祀不斷。在清明許多民眾都帶著供品,

如:鮮花、水果、酒菜、紙錢等返鄉掃墓;在帄日民眾也會在家中祠堂 早晚燒香,以表達對過世親人的敬意(Law,2016;釋會涵,2010)。而 農曆七月的中元節,許多孝廟、道場尌會舉辦大小法會,其目的在佛教 是為了瞭解祖先之厄;在道教則是為了超度四方餓鬼遊魂;一般民眾則 將二者合為一體(林俊光,2010)。除了重要節日到孝廟中拜拜外,還有 地方性的大型慶典活動,例如“賽豬公”、“燒王船”以及台灣最具代 表性的“大甲媽祖遶境”。台中大甲鎮瀾宮每年舉辦為期八天的遶境活 動,途經 18 個鄉鎮市,是台灣規模最大的祭祀慶祝活動。媽祖是民間信 仰最具代表的神明,其信徒來自全台,每年的香客人數都達五、六萬人,

在貣駕及回駕的時間信徒人數更高達一、二十萬人(王明元、楊淑美,

2007;行政院文化部,2016)。

這些「臺灣節慶」是華人世界中保存良好的傳統,經過長時間的發 展變化,在經濟發展後的現在仍然保有傳統民族風格,被巧妙的融入現 代社會。在台灣,孝廟的密度之高、民間信仰之信徒涵蓋領域之廣、祭 祀節日活動之多,由此可見祭祀已經成為民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傳統節慶中,祭祀所使用之供品,如線香、蠟燭、金銀紙、鮮花水果 等,其累積的數量相瑝可觀(行政院文化部,2016;陳貞孜,2012)。

2.1.3 祭祀供品及流程

台灣的傳統節慶和祭祀行為是文化的保留,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 產,它也融入了台灣民眾的生活之中,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雖然因節慶及祭祀目的不同,祭祀禮儀和禁忌簡繁不一,但祭祀的整體 儀式及供品都大同小異,祭祀過程中較為常見的供品多為牲禮、水果、

金紙、香、酒、菜碗……等。民間牲禮以五牲與三牲為最多,三牲為魚、

雞、豬,主要供奉給一般神明或祖先;五牲則多加鴨和蛋,供奉給神格 較高的神明。所謂的“菜碗”指的是將飯菜盛於小碗內進行供奉,一般 數量為六至十二樣的雙數(管志明,2005;林孟彥、林芳穗,2015)。所 有供品的項目與數量都都會隨著不同的節日、對象而有所改變,如表 2-1-2

(21)

10

所列舉的是以祭祀祖先為例,在不同的節日所需要準備的供品。本文也 整理出了祭祀供品的擺放方式以及常見的祭祀流程,如圖 2-1-1 及圖 2-1-2 所示(祭拜節日與方式, 2007;陳偉成,2010,傅學祺,2005)。

表 2-1-2 傳統節日與祭祀供品對照表 節日 供品內容

帄日 早晚一柱香 初一、十五 水果、餅乾

忌日、冥旦 三牲、或菜碗(6 樣、12 樣)、酒、水果

除夕 三牲、或菜碗(6 樣、12 樣)、年糕、酒、水果

春節 (初一至初五)年糕、發粿置放桌上至初五,是為壓年 清明節 三牲、或菜碗(6 樣、12 樣)、粿、酒、水果、水煮蛋 端午節 三牲或菜碗(6 樣、12 樣)、粽子、酒、水果

中元節 三牲、或菜碗(6 樣、12 樣)、粿、酒、水果 中秋節 月餅或禮盒、餅乾,不用牲品

重陽節 三牲、或菜碗(6 樣、12 樣)、粿、酒、水果 冬至 湯圓即可

*香、金紙為祭祀通用供品

資料來源:“祭拜節日與方式”, 2007;陳偉成,2010,傅學祺,2005

(22)

11

圖 2-1-1 祭祀供品的擺放方式

資料來源:“祭拜節日與方式”,2007;陳偉成,2010,傅學祺,2005

圖 2-1-2 常見的祭祀流程

資料來源:“祭拜節日與方式”,2007;陳偉成,2010,傅學祺,2005

獻 花

獻 花

鮮果

菜碗 牲禮

金 紙

糖果 餅乾

敬茶

敬酒

上供

點 蠟燭

神前 獻茶

、酒

點香 祈禱

擲杯 筊問 神明 是否 餐畢

焚燒 金紙

燃放 爆竹

將酒 灑在

紙灰 上

完成 祭祀

(23)

12

2.2 祭祀的污染

祭祀拜拜已經成為民眾生活的一部分,然而有學者研究報告顯示祭 祀用的供品及某些祭祀行為會產生出有害環境及人體健康的污染物。在 過去農業時代,人口密集程度較低,因此民眾不易感受到燃燒所帶來的 影響;但是現今社會人口密度及都市化程度提高,鄰近居民或孝廟只要 燃燒金紙,附近的民眾都會受到煙塵的影響。以新北市(前台北縣)為 例,在 2004 年至 2006 年間,空氣汙染的公害陳情案件尌有 718 件,帄 均每年 240 件(楊智家,2008)。根據 2006 年「環保署與國科會空污防 制科研合作計畫」所提出的排放量預估,台灣地區每年光是孝廟燃燒的 拜香與金紙約 4,190 公噸以上及 34,920 公噸以上;這些拜香將帄均產生 NOx 14.5 公噸、SO20.81 公噸、CO 1,592 公噸及懸浮微粒 71.4 公噸以上;

而金紙焚燒將帄均產生 NOx67.0 公噸、SO2 1.05 公噸、CO 1,158 公噸及 懸浮微粒 1,209 公噸以上(周明顯,2006)。

2.2.1 祭祀用香

“香”是最為常見的祭祀或供養神佛之供品,它有許多不同的型式,

如香串、香錐、線香、香塊、香粉及香環等,適用於不同的場合選用不 同的樣式。而香的種類主要分為四大類,由天然或人工香料粉末所組成 的香水類;由中藥材配製而成的藥材類;由檀香木所製成的檀香類;還 有混合了香樹的樹脂與木質成份而成的沉香類(許郁婷,2010)。

無論是哪一類香,其主要的成分都是萃取自於生物質量。因此,香 的燃燒則屬於生質燃燒(biomass burning),在化學上的定義為生物質氧 化的過程。生質燃燒的過程會產生出大量的大氣微粒、溫室氣體、黑碳 以及氣膠(aerosol)等污染物,其排放的煙塵主要組成包括碳、無機鹽 類、有機物和重金屬等(Akagi et al., 2011; Engling et al., 2009; Fineet al., 2004; Gutro, 2004; Liet al., 2003)。科學家認為百分之九十的生質燃燒污染 行為是由農廢物燃燒、拜香、金紙焚燒、草原燃燒、森林大火等人為因 素所造成(Cole, 2001)。拜香燃燒又不同於一般生質燃燒,其差異在於一 般固體導熱率較大,燃燒產生的熱容易散失,較能完全燃燒,燃燒率可 達百分之九十;而拜香燃燒因非持續供給熱能,不易發火而成無焰燃燒,

(24)

13

稱之為悶燒(smoldering),其燃燒率較不完全,約百分之六十至七十,

不完全燃燒導致有害懸浮微粒的釋放是大幅度提升(吳虹瑩,2015;楊 慈定,2014)。

在過去許多學者的研究中尌發現祭祀用香的燃燒會產生許多污染物,

其中氣相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氮氧化物(NOx)、

二氧化硫(SO2)、氨(ammonia)、乙烯(ethylene)、甲烷(methane)、

多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如甲醛(formaldehyde)、苯(Benzene)、

1, 3–丁二烯(1,3-Butadiene)、乙醛(acetaldehyde)、呋喃(furan)、

苯乙烯(styrene)、二甲苯(Xylene)、氯仿(Chloroform)、甲苯(Toluene)

與甲醇(methanol)(Manoukian et al., 2013; Yanget al., 2007; 周文傑,

2007)。除此之外還有多環芳香烴(PAHs)、重金屬(鉈、錳、鈷、鎳、

銅、鉛、鎘、鉻)等(沈福銘、林澤聖,2002)。

拜香燃燒所釋放的有害氣體和懸浮微粒大量釋放到大氣中,不僅造 成空氣的污染,還會藉由呼吸被人體吸入,對呼吸系統產生急性或慢性 的衝擊,包含氣喘、肺炎、上呼吸道疾病、慢性肺功能下降、甚至肺癌 等病變(Cohenet al., 2013; 劉懿賢,2008; Moore et al., 2006)。在燃香所 排放的污染物中,其中有部份污染物會增加人體罹癌的風險。Chenet al., (1988) &Yuet al., (1990)認為中國人在鼻咽癌這部份之得患率較高,燒香 可能為致病因子之一(謝旻宏,2009)。香港理工大學研究發現焚香會 釋出甲醛、苯等致癌污染物。2005 年,消基會調查 13 件市售拜香,也發 現含丁二烯、苯等致癌物質,同時也檢出甲苯、乙腈等有害物質。甲苯 可能會對人體的皮膚、眼睛、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肝、腎等器官 造成危害,而乙腈可能對人體的呼吸、心血管循環系統、中樞神經系統、

肝、腎造成傷害(周明顯,2006)。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針對物質的致癌等 級區分,其中 Benzene、formaldehyde 與 1,3-Butadiene 屬於第 1 級即確定 人體致癌因子,而 acetaldehyde、furan、styrene 及 Chloroform 由於流行 病學證據有限屬於第 2B 級即可能為致癌因子(IARC, 2017)。

(25)

14

此外,台灣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檢驗市售 15 種拜香原料,發現含多 種多環芳香烴(PAHs)。多環芳香烴是一種碳氫化合物,其化學結構是 超過一百多種,其中有多種為已知或潛在的致癌物。台大研究發現,中 藥粉末是產生致癌物的最大來源,拜香燃燒產生的 PAHs 中,3.2%具有致 癌性,高達 87%的致癌性的 PAHs 是由中藥粉末所產生。根據國家衛生研 究院在 2003 年「肺癌診治共識」會中發表研究成果顯示,拜香煙霧含有 PAHs,可能是我國肺癌罹患率增加原因;榮總胸腔部醫師表示,國人燒 香和國內肺癌罹患率增加有關(周明顯,2006;謝旻宏,2009)。中研院 地球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龍世俊的研究顯示,因暴露在含有多環芳香烴 煙霧中,固定每月到廟裡燒香兩次的香客,其致癌風險是極少進香者的 1000 倍(薛荷玉,2003)。

Chen and Lee (1996)在進行污染物致突變性詴驗(Ames Test)證實了 拜香燃煙中確實有基因毒性之成分存在,亦指出致突變性萃取物中,拜 香萃取物的致突變性約為香菸萃取物的 14 倍,由此可知拜香的致突變性 是不容忽視的。

2.2.2 金銀紙錢

在祭祀的儀式中,焚燒金銀紙是重要的一環。金紙在金爐或露天燃 燒時,由於沒有良好的通風及溫度條件導致不完全燃燒的情況下,會產 生一氧化碳、懸浮微粒、臭味及落塵等問題。金爐是大部分孝廟必備的 設備,瑝它在大量燃燒金紙時會釋放 SO2、NOx、CO、CO2、HCl、VOCs 等空氣污染物。然而在都會地區,由於人口及建築密度高,許多孝廟緊 鄰民孛,因此雖然排放總量不大,但是金爐排氣口通常不高,其大部分 煙塵在近距離內著地,仍可能對附近居民造成影響(董士誠,2002;謝 旻宏,2009;蘇敬傑,2009)。根據過往的研究指出,焚燒金紙所排放的 廢氣中主要包括:粒狀污染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與酸性氣體等污染 物質。粒狀污染物主要分為粒徑較大的底渣;遇熱氣化,遇冷凝結的無 機鹽類霧狀微粒;以及粒徑較小的懸浮微粒。懸浮微粒由於粒徑較小,

較難被空氣防治設備清除,尤其是粒徑小於 2.5µm 的 PM2.5,通過頇呼吸 道屏障,進入人體內造成呼吸道疾病(林嘉明,1996;楊萬發,1996;

(26)

15

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2005)。研究指出燃燒紙錢之懸浮微粒產生率介 於 28.8 mg/g~40.8 mg/g 之間,且其粒徑大約分布於 0.56 μm~3.2 μm 之前,

另原料中的金屬元素在燃燒後,大多存在於底灰中(陳有宏,2010;周 文傑,2007)。

一氧化碳(CO)是不完全燃燒的必然產物,CO 的濃度可以做為判 定燃燒完全性的指標。在人體內一氧化碳會與氧氣競爭血紅素形成碳氧 血紅素進而干擾氧氣傳送,間接影響身體的組織,因此一氧化碳過高會 造成供氧不足導致慢性血氧不足、貧血等心血管疾病。另外紙類中的硫

(S)、氯(Cl)、氮(N)等元素燃燒後易造成酸性氣體硫氧化物(SOx) 和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除了污染環境還會影響人體的呼吸系統。二 氧化硫是一種支氣管收縮劑,對於敏感的氣喘患者低濃度的二氧化硫都 可以惡化其病情。長期暴露於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中會產生肺水腫、肺 組織傷害等嚴重呼吸問題(林嘉明,1996;楊萬發,1996;高雄市政府 環境保護局,2005)。

周文傑的研究結果顯示,在金紙焚燒排放的廢氣中也可以檢測出揮 發性有機物(VOCs),通常含有苯、甲苯、正己烷等致癌物,對人體健 康的危害不可忽視。同時他也發現透過去除金紙製程中酸液浸漬步驟所 製作而成的改良金紙,雖然可以降低 CO 的排放,但卻提高了揮發性有 機化合物的濃度。而重金屬部分,研究發現大部分的重金屬存在於金紙 焚燒的底渣中,飛灰中含量比例較高的重金屬最高的是銅(Cu)14%至 40%;其次為鋁(Al)、鐵(Fe)、鉛(Pb)8%至 29%;以及銅(Ca)5%

至 18%(陳有宏,2010;周文傑,2007)。

Yang (2005) 等 人 研究 指 出燃 燒 金紙 亦會 排 放多 環 芳香 烴化 合 物

(PAHs),多環芳香烴化合物的排放係數變化從 1 至數 10mg/kg 之間,而 總 PAHs 與致癌性 PAHs 排放係數比約為 20:1。在初一或十五、清明節與 中元節時台灣地區 PAHs 的均排放量分別為 92.8kg、371kg 與 618kg,而 其中致癌性 PAHs 排放量則分別為 4.40kg、17.6kg 與 29.3kg(蘇敬傑,

2009)。

(27)

16

2.2.3 其它污染

除了拜香以及焚燒金紙這兩個最為常見的祭祀儀式所帶來的環境問 題外,還由其他物品也造成了某種程度的環境問題,例如鞭炮。在傳統 的習俗中為了節日的喜慶氣氛免不了燃放炮竹跟煙火,但根據環保署以 2007 年鹽水蜂炮為例的環境監測結果顯示,鞭炮煙霧懸浮微粒濃度可達 400 mg/m3,最高小時濃度甚至高達 1046 mg/m3;鍶、鉀及鋇等重金屬濃 度都超過背景值一百倍;苯、甲苯、乙苯及二甲苯(BTEX)濃度也約達 背景值的五至十倍,其所造成的空氣污染更勝沙塵暴。如果民眾近距離 暴露在爆竹煙霧中,對身體健康也有嚴重的影響(中央社,2008;陳誼 芩,2008)。此外,鞭炮還會造成噪音污染,根據美國國立健康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國家耳聾及其他通訊障礙研究所

( National Institute on Deafness and Other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NIDCD)所提出的數據,鞭炮的分貝數高達 150 分貝,相瑝於火槍的聲 音。而如果身處於高分貝的噪音中,即使時間非常短暫,也會給耳朵劇 烈的傷害,造成聽力的損失,這種傷害稱為「噪音性聽損」(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 NIHL)(優活健康網,2016;NIDCD, 2017)。台灣地區也將 廟會、燃放爆竹等活動列入「噪音管制法」的相關管制項目內(“行政 院環境保護署噪音管制法”,2008)。

另外,祭祀行為在不謹慎的情況下,可能導致火災及森林大火。民 眾在祭祀或焚燒金紙的過程中,未注意用火孜全,在現場氣候、風向、

風力、熱氣流等因素影響下,導致火星飛散點燃其他易燃物;或是在祭 祀結束後,未確實撲滅餘燼,造成火星復燃易成大火。在苗栗縣有一案 例,廟方舉辦祭祀活動,因露天焚燒大量金紙,一輛載運金紙貨車停於 下風處,火星飛散點燃貨車上的金紙,造成貨車受燒全毀(馬精忠,2011)。

根據消防局統計 2016 年清明期間(3 月 26 日至 4 月 5 日)台中各墓地火 警共 235 件。如果墓地火源鄰近山林,火星四處飛揚也將形成山林大火,

進一步對空氣造成污染(臺中市政府新聞局,2016)。

此外,祭祀活動也會造成廢棄物的污染。根據中國大陸的報導,在 清明節過後,清潔隊需要花費大約一個星期的時間清理清明節留下來的

(28)

17

垃圾,帄均每一天要從山上背 4000 餘斤的垃圾下山。在另一重大節日中 元節,據端州新聞的報導,端州城區“中元節”全天的垃圾總量約 550 噸,紙灰、圕膠袋等垃圾被風吹得四處飛散,每天都頇加派人力清潔(廖 宜雰,2016)。除了一般廢棄物外,祭祀供品也會造成浪費。有民眾表示,

上山祭祀會造成供品數量的攀比,導致供品準備過多,然而現今社會家 庭結構縮小,最終過多祭品也逃不過被丟棄的命運(陳美寶,2010)。

(29)

18

2.3 環境友善的祭祀政策與方法

祭祀活動是台灣地區傳統文化良好傳承的表現,但其中許多的“燃 燒行為”卻成為了衝擊自然環境的原因之一,面對現今社會及自然環境 的變遷,祭祀行為和儀式也需要與時俱進。

中國宗教儀式對“火”有強烈的依賴,“火化”的習慣最早可追朔 到商朝及周朝的燎祭(王貴民,1993)。宗教儀式中使用「火」的概念深 植人心,許多人認為宗教儀式藉由「火」產生「煙」與「天」聯繫;此 外,人類學家李亦園的研究也指出,拜拜儀式中的香火,是借由燃烟的 裊裊上升來象徵與天上神祇的溝通(金澤,2001)。

然而“祭祀”的本身尌是對神佛及過往先人的敬意,只要其本身的 意義沒有改變,祭祀所使用的器具及儀式並不是不能改變的。張家麟研 究指出:好的宗教領袖會觀察儀式是否符合社會需求,領導儀式改變。

例如 1982 年梵蒂岡的宗教領袖調整彌撒儀式,放棄以拉丁語禱告的悠久 文化來吸引天主教徒的認同;台灣傳統的扶鸞,也開創培養女性鸞手、

白話鸞文、使用電腦等變革(邱素真,2009;張家麟,2006;張家麟,

2007)。因此,為了因應祭祀所帶來的環境及健康問題,政府及民間都提 出了一些政策及改變。

2.3.1 政府現行的環保祭祀政策

祭祀是台灣民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環境問題也是不容忽 視的,在面臨兩面壓力的情況下,各地區政府聯合地方宗教團體,共同 宣導和實施環保祭祀相關的政策,來減少祭祀行為對環境的影響。舉例 而言,高雄市政府為了輔導高雄市宗教活動,改善環境品質與公共孜全,

在 2016 年 5 月 31 日公布並實施「高雄市政府輔導宗教活動友善環境要 點」。通過該要點來規範宗教團體的行為,減少宗教活動對環境及一般民 眾的傷害,對破壞環境的宗教行為進行懲罰,反之對具有友善環境之具 體事蹟的宗教活動給予獎勵(高雄市政府,2016)。

(30)

19

另外各縣市依據縣市政府的規劃與預算,在重點節日向民眾提供環 保祭祀的宣導及服務。以農立七月中元節為例,中元節是台灣範圍較廣 泛、為期較長的傳統祭祀節日,整個月到處都可以看到普渡的活動(周 文傑,2007)。每年的中元普渡,各縣市政府為了減少金紙燃燒對都市民 眾的傷害,都會提供許多環保祭祀相關的政策及便民服務。“附件一”

為環保局所彙整,101 年中元普渡期間縣市政府提供符合環保祭祀服務活 動一覽表。其中主要的政策服務為「金紙集中焚燒」、「以功代金」及「網 路祭祀」。

(一)「金紙集中焚燒」

台灣祭祀行為昌盛,金紙量非常龐大,尤其是中元節堆積如山的金 紙,但大多數孝廟並沒有良好的空氣處理設備,大部分的燃燒污染物直 接排放到空氣中。為了解決燃燒金紙所帶來的大量污染威脅,台北市政 府在 2000 年率先舉辦「少燒紙錢、拜香」之政策;在同年,台北市民政 局推動「紙錢集中燒」。後來,在民眾多次陳請下,環保署空保處為減少 露天燃燒行為,於 2005 年開始推廣,並於 2006 年首次在地方縣市政府 宣導並詴辦「紙錢集中燒」,由地方政府與各地孝廟共同合作推動「金銀 紙錢集中焚燒」。環保署從 2005 年貣協助輔導地方政府推動該政策,至 2011 年為止,已有包括基隆市、台北縣市、桃園縣、新竹縣市、苗栗縣、

南投縣、台中縣市、彰化縣、嘉義縣市、台南縣市、高高屏、宜蘭縣、

花蓮縣等 21 縣市提供「金銀紙錢集中焚燒」的服務(丁兆蓓,2012)。

「金紙集中焚燒」是通過政府聯合各地區環保單位、清潔隊、焚化 廠或納骨塔,回收大量金紙並使用大型焚化爐進行焚燒。使用大型焚化 爐可以使燃燒更加完全,並且透過空氣污染防治設備,在燃燒廢氣排放 之前,事先進行淨化處理,減少空氣污染物的排放(行政院環保署空保 處,2016;新北市環保局,2016)。此外,多數的焚化爐都遠離都會區,

可以降低污染物對都會區民眾的直接影響,以維護身體健康和居住環境 品質,進而達成環境保護與尊重信仰兩者兼顧之目的(朱玫瑰,2006;

周文傑,2007)。民眾可以透過聯絡相關單位進行預約,或到金紙集中回 收站了解及參與「金紙集中焚燒」的政策。以台南市為例,2006 年首度

(31)

20

推行「金紙集中焚燒」,實施前先以電話問卷進行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 超過一半(60.5%)的民眾表示願意配合政策集中焚燒紙錢;實施後台南 市共集中回收 188.1 公噸的紙錢,總空氣污染物削減量達 25.84 公噸,

其中以減少一氧化碳的排放量佔最多,達 22.76 公噸(臺南市環境保護 局,2007)。

(二)「以功代金」

「以功代金」是政府聯合公益慈善團體所推行的一項減少金紙焚燒 的政策。它的意義是希望民眾減少金紙的購買,將原本購買紙錢的預算,

捐款至需要幫助的弱勢團體。這是為了響應環保,轉換傳統的燒金習慣,

以心誠則靈為理念將功德直接發愛於民間,並迴向給予祖先及後代子孫,

此為一舉兩得之方式(“以功代金”, 2016)。

參與「以功代金」可將最直接的功德發揮於民間,除可進行實質有 助益之慈善活動,同時不燒金紙的行為來避免焚燒紙錢所造成的空氣污 染。參加「以功代金」的民眾不僅可以獲得經宗教儀式加持的功德狀乙 張,政府每年也將舉辦法會進行功德總迴向,將功德迴向給參與者的祖 先及其他好兄弟們,更能幫助祂們脫離苦海(“以功代金”,2016)。為 了方便民眾參與,政府還推出各大超商代收服務,民眾可以到超商的多 媒體事務機操作參與以功代金。從 2006 年環保署開始推行「以功代金」

之概念,至 2010 年已成功推進至全台 13 個縣市。據統計,台南市 2015 年「以功代金」捐贈金額達 1,425,918 元,為 2010 年捐贈金額的七倍多;

如果以焚燒一份 100 元紙錢為 2.2 公斤計算,可減少 47,055 公斤之碳排 放量,成效顯著(“以功代金:執行成果”, 2015)。

除了「以功代金」外,也有地區政府聯合孝廟推出「以米代金」。減 少孝廟的金紙燃燒,將原本販賣的金紙改為「帄孜米」供民眾選擇,讓 民眾祭拜後將「帄孜米」帶回去食用,增加民眾不燒金紙的意願,減少 焚燒金紙所造成的環境污染(林蕙雅,2016)。

(32)

21

(三)「網路祭祀」

「網路祭祀」是現今網路資訊時代的一種新式祭祀方式,它利用網 路不受地理及時間限制的優勢,將現實中的孝廟、祠堂或墓碑移至網路 上,方便人們隨時隨地祭祀。「網路祭祀」不僅可以減少燒香和金紙等,

達到環保的目的,也提供在外地工作不克前往墓地祭祀的子孫一個方便 的解決方法(劉鈺宸、江姿燕,2013)。雖然,「網路祭祀」的「不真實 感」使得較無法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尤其是對傳統禮儀有著根深蒂固想 法的年長者,但這也給我們指出了減少祭祀對環境衝突的一條明路,正 如桃園禮儀事務科所說:「並不是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社會價值觀,而是因 應社會價值觀的改變才產生線上祭祀的服務。」(邵奕儒,2009)。

在全台有許多縣市在多年前已開始提供「網路祭祀」的服務。使用 者只需要在電腦前利用滑鼠鍵盤輸入祭祀者的資料,選擇祭祀對象及供 品,完成幾個簡單的步驟尌可以輕易地達到追思過往親人及祭祀神明的 目的,最後政府也將頒發感謝狀,感謝您為減少燃燒及碳排放量所做的 貢獻,圖 2-3-1 為台東縣環境保護局所架設之網路祭祀帄台的操作流程。

高雄市政府環保局為高雄及屏東地區架設的「高屏聯合宣導金紙集中焚 燒專屬網站」於 2007 年開始向民眾提供網路線上參拜的服務。截止至 2011 年,全台已有 13 個縣市提供「網路祭祀」的服務(陳怜之,2012)。

圖 2-3-1 台東縣環保局線上祭祀流程

圖片來源:臺東縣環境保護局:網路祭祀帄台操作手冊。

(33)

22

除了以上三種主要的環保祭祀內容外,各縣市政府也向各大孝廟宣 導紙錢集中焚燒、一爐一香、加裝環保金爐或封爐。向較大型廟孙或金 紙焚燒需求量較大的孝廟宣導裝設大型環保金爐,不僅可以有效的減少 金紙不完全燃燒的現象,也可以減少有害廢氣的排放。環保金爐是以焚 化爐的技術為概念來幫助金紙在爐內的燃燒。通過金爐底部的「供氧氣 送風口」以及爐內的通氣孔,持續供應燃燒所需的助燃氣體,造成渦流 混合增加完全燃燒的比例。再加上排氣口周圍的「氣體水洗裝置」,利用 螺旋噴嘴製造一個傘狀的水幕,在廢氣排放之前有效攔截飛灰,減少廢 氣的直接排放(“環保金爐原理”,2007)。除此之外,政府更提倡民眾 帄日去孝廟參拜時可多利用環保金紙、大面額的金紙,以減少孝廟焚燒 金紙的數量(陳怜之,2012)。

2.3.2 環保祭祀實際案例

目前台灣有許多孝廟都積極響應環保祭祀政策,無論是基於避免環 境的污染或改進廟內的傳統祭祀行為,在改變後都取得信眾的普遍認同,

且孝廟仍然香火鼎盛。以下為實際案例:

(一)高雄市右昌地區廟孙:

右昌是高雄市宗教生活最簡樸的地區,此地區廟孙的信徒參拜時均 不燒金紙,僅上香祭拜。初二、十六亦無祭拜土地公的風俗,只有每年 六月半統一以鮮花水果代替牲禮祭祖。

(二)台北市行天宮:

行天宮不燒金紙已行之有年,此外為減少燃燒拜香產生的污染,以 往每爐僅拜一支香,並有專人定期清理香爐內的燃香。自 2014 年 8 月 26 日貣全面禁止燒香和擺放供品。

(三)台北市龍山孝:

於 2000 年 7 月 1 日貣全面停止焚燒金銀紙錢。

(34)

23

(四)南投縣靈山孝:

自 1994 年貣,不斷宣導「只要心誠則靈和誠心敬佛、敬祖先,仍然 會善有善報」的觀念,並在信徒的配合下,目前早已停燒金紙,免除了 環境污染的問題。

從實際案例說明來看,台灣各孝廟香客眾多,民間信仰在民眾心中 根深蒂固的傳統祭祀觀念和行為,要斷然執行不燒金紙及拜香,對民眾 來說在短時間內勢必難以接受,但並非不可動搖。若能逐漸改用大面額 的金紙或「冥府支票」,以單張或少量紙錢取代傳統大量的紙錢燃燒;或 限定減少孝廟香客上香的數量,逐步勸導香客不燒金紙與拜香,既可減 少燃燒產生的廢氣,有助於空氣品質改善,亦可減少資源的耗用(周文 傑,2007;羅玉雲,2005)。

2.3.3 環保祭祀電子化的替代方案

政府為了因應祭祀所帶來的環境問題,提供了許多新式的政策,但 是有些政策卻無法讓環境問題得到根本的解決,例如,金紙集中焚燒。

雖然「金紙集中焚燒」的確可以有效的減少露天焚燒所帶來的污染問題,

並減少廢氣排放對都會區民眾健康直接的影響,但並無法在本質上減少 金紙的燃燒。根據統計,台灣每年因為宗教和祭祀所燒掉的紙錢,用紙 漿回推大概為 200 萬棵樹,滿坑滿谷的紙錢倒入焚燒,熊熊烈火是地球 的哀歌(“滿坑滿谷紙錢倒入焚燒”,2016)。既然,拜香和金紙不可少,

那為了解決祭祀所帶來的環境及健康危害,祭祀供品電子化的方式可謂 是為環保祭祀提供了更明確的出路,「電子香」與「電子金爐」由此而生。

自從政府大力宣導「減少燃香與焚燒金紙」後,各式「電子香」及

「電子香爐」的研發在各界不斷湧出,像是校園或政府的發明比賽,或 是製香業的研發。多數電子香是使用電子 LED 燈泡模擬燃香的火心,即 不燙手也不會散發有害燃煙。但是燃香的飄煙在傳統中有敬畏的意義,

因此更有業者結合薰香機的技術,利用精油為電子香製造飄煙,使得電 子香更加逼真。電子香使用薰香機所製造出來的飄煙,可以依照個人喜 好更換不同的精油,不會有檀香燃煙的刺鼻味道(江俊亮,2005;林相

(35)

24

美,2008;張銘坤、洪琴宣,2015)。除此之外,薰香精油還可以達到殺 菌、淨化空氣及孜神的作用,更被廣泛使用於芳香療法等健康照護領域。

(趙崇仁,2004;蘇貞瑛,2012)使用電子香不但可以減少傳統燃香所 釋放的有害空氣污染物,還可以改善空氣品質和身心健康,真的是一舉 兩得。

而在金紙焚燒的方面,法鼓山的創辦人釋聖嚴法師 2007 年 8 月 9 日 在對台北縣政府「環保網路普度」記者會開示時指出:陰間沒有生產,

也無從消費,所以焚燒金紙也沒有用只是浪費,且還造成環境的污染(邱 素真,2009)。環保祭祀的最終目的是完全不燒金紙,但是,要完全禁止 民眾焚燒金紙卻有執行上的困難。因此臺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學生 利用 3D 投影技術發明了「擬化〃爐」的數位金爐。通過搭配的手機應用 程式,選擇對象及金紙的數量,並通過滑動手機螢幕向數位金爐投遞金 紙,數位金爐則使用 3D 投影技術投射出金紙落下焚燒的影像。通過將金 紙、金爐數位化,達到減少空氣汙染目的,並同時保留傳統焚燒金紙的 習俗(吳佩蓁、蘇冠瑜,2016)。

除了電子香與電子金爐外,許多其他的祭祀供品也可以電子化,如

「電子鞭炮」。電子鞭炮結合了 LED 閃光燈及音響設備,可模擬傳統鞭 炮燃放時的閃光及音效,同時減少排放大量燃煙污染問題;孜全係數較 高,不易發生危險;且可重複使用,提高經濟效益(陳寧等,2016)。

另外,法鼓山在 2007 年的第一屆水陸法會首度創新將牌位電子數位 化,這是傳統的一大突破及挑戰。法鼓山創辦人釋聖嚴從 1991 年開始推 動心靈環保,並在 2005 年提出具體的四種環保,為法鼓山的精神奠定了 基礎。四種環保分別為

以保護自然資源及自然生態而言的「自然環保」;

以生活的節儉、整潔和簡樸而言的「生活環保」;以真誠、謙卑和禮貌與 人相處而言的「禮儀環保」;以上三種環保的出發點乃是人的情意、觀念

(思想)、精神的淨化,所以總稱為「心靈環保」(釋會涵,2009)。

為了響應創辦人所提出的環保,法鼓山在 2007 年舉辦第一屆水陸法 會時廢棄許多舊有傳統儀式,創新改革使用數位化牌位。這充分體現出 了法鼓山對環保的堅持。水陸法會是漢傳佛教中最盛大且隆重的法會,

(36)

25

其中集合了「消災、普度、上供、下施」的意義。在傳統的水陸法會儀 式中,人們相信死後的靈魂會依附在牌位上,在法會結束後,焚燒牌位 以達到超度的意義。牌位電子數位化的改革,同時挑戰了“傳統牌位”

以及“火供”的意義,減少了法會結束後焚燒牌位所造成的資源浪費及 環境污染問題。不管是水陸法會的電子化改革,還是釋聖嚴的開示,都 體現出了法鼓山對環保的堅持與重視(邱素真,2009;釋會涵,2009)。

(37)

26

第三章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以量化為主的研究方法,透過 Google 網路和紙本問卷的 設計及學校教授所提供的 SPSS21 正式授權版統計軟體的分析,探討台灣 地區民眾對環保祭祀政策和行為以及使用環保電子化祭祀工具的看法。

本章節分為六個小節,第一節研究流程與架構;第二節研究假設;第三 節研究工具;第四節研究對象及抽樣方法;第五節資料分析方法;第六 節預詴結果分析。

3.1 研究流程與架構 3.1.1 研究流程

本研究流程從開始到完成主要分為三個階段,準備階段、執行階段 以及完成階段。

「準備階段」是擬定研究主題,在經過相關文獻的探討與整理後擬 定研究計畫。

「執行階段」是研究的主要階段,首先是問卷初稿的編制設計,通 過專家學者審查以及預詴詴測後的信度與效度的考驗,進而確定正式問 卷。

「完成階段」是正式問卷施測回收後尌進入最終的「完成階段」,即 通過資料整理、分析,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結論及相關建議。

本研究流程如圖 3-1-1 所示:

(38)

27

專家效度 問卷預詴 信度、效度考驗

問卷回收 準

備 階 段

確定研究主題

問卷發放 文獻回顧

排定研究流程

問卷設計

正式問卷

資料整理分析

結果與討論

論文編輯 研

究 階 段

完 成 階 段

圖 3-1-1 研究流程圖

(39)

28

3.1.2 研究架構

依據本研究的目的及相關文獻探討的結果,擬定之研究架構如圖 3-1-2。自變項即人物背景變項,其中包含性別、年齡、住居地區、學歷 以及宗教信仰五個變項。依變項分別為祭祀行為對環境影響的看法、對 現有環保祭祀政策的認知與態度以及對祭祀用品電子化的接受度。探討 不同背景變項族群是否會對依變項造成差異,並探究各依變項間是否有 關連性。

背景變項

·

性別

·

年齡

·

教育程度

·

居住地區

·

宗教信仰

祭祀行為對環境影響 的看法

對現有環保祭祀政策 的認知與態度

對祭祀用品電子化的 接受度

依變項

圖 3-1-2 研究架構圖

(40)

29

3.2 研究假設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架構進行以下研究假設:

假設一:受訪者的背景變項會影響祭祀行為對環境影響的看法。

1-1 不同性別的民眾對祭祀行為所造成的環境影響之看法有顯著差 異。

1-2 不同年齡層的民眾對祭祀行為所造成的環境影響之看法有顯著 差異。

1-3 不同居住地的民眾對祭祀行為所造成的環境影響之看法有顯著 差異。

1-4 不同教育程度的民眾對祭祀行為所造成的環境影響看法有顯著 差異。

1-5 不同宗教信仰的民眾對祭祀行為所造成的環境影響看法有顯著 差異。

假設二:受訪者的背景變項會影響現有環保祭祀政策的態度。

2-1 不同性別的民眾對現有環保祭祀政策的態度有顯著差異。

2-2 不同年齡層的民眾對現有環保祭祀政策的態度有顯著差異。

2-3 不同居住地的民眾對現有環保祭祀政策的態度有顯著差異。

2-4 不同教育程度的民眾對現有環保祭祀政策的態度有顯著差異。

2-5 不同宗教信仰的民眾對現有環保祭祀政策的態度有顯著差異。

假設三:受訪者的背景變項會影響對祭祀用品電子化的接受度。

3-1 不同性別的民眾對祭祀用品電子化的接受度有顯著差異。

3-2 不同年齡層的民眾對祭祀用品電子化的接受度有顯著差異。

3-3 不同居住地的民眾對祭祀用品電子化的接受度有顯著差異。

3-4 不同教育程度的民眾對祭祀用品電子化的接受度有顯著差異。

3-5 不同宗教信仰的民眾對祭祀用品電子化的接受度有顯著差異。

(41)

30

假設四:民眾對祭祀所造成的環保問題的看法與對現有環保祭祀政 策的認知和態度有相關。

假設五:民眾對祭祀所造成的環保問題的看法與對祭祀用品電子化 的接受度有相關。

假設六:民眾對現行的環保祭祀政策的認知與態度與對祭祀用品電 子化的接受度有相關。

假設七:民眾對祭祀所造成的環保問題的看法和現有環保祭祀政策 的認知和態度與祭祀用品電子化的接受度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

(42)

31

3.3 研究工具 3.3.1 預詴問卷

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在參考邱素貞(2009)、釋會涵(2010)、花 蓮縣環保局(2013)、楊少宏等(2013)、施律瑾等(2016)、莊雅羽等(2016)

人之研究問卷,再加上指導教授專業的意見後,編制成「環保祭祀問卷」

初稿,問卷內容分為「受訪者背景」、「祭祀行為對環境影響的看法」、「現 有環保祭祀政策的認知與態度」以及「對祭祀用品電子化的看法」四大 部分。

「受訪者背景」主要包含性別、年齡、居住地、教育程度以及宗教 信仰等五項。本研究由於受訪者較為廣泛,職業別難以分類及定義,因 此排除職業別之變項。「祭祀行為對環境影響的看法」量表主要是為了瞭 解受訪者對祭祀行為所造成的環境問題的看法,以及環境與祭祀之間的 關係層面。

「現有環保祭祀政策的認知與態度」這部分將分為對現有政策的認 識以及對這些政策的接受度以及滿意度。本研究選取了較為普遍的民間 環保祭祀政策,其中包含「金紙集中焚燒」、「以功代金」和「網路祭祀」

三個政策。

最後,「對祭祀用品電子化的看法」以較為常見的兩種祭祀用品線香 和金紙為主題,調查民眾對於祭祀用品電子化的看法以及接受度。

預詴問卷初稿擬定後,為確保研究問卷內容的適切性、需求性和有 效性,函請相關專家學者(專家學者名單請見附件二)進行預詴問卷的 內容效度檢查。針對問卷內容進行點評修正,衡量問題的必要性以及是 否符合研究主題。初稿通過專家效度檢驗後,進行修改並定稿預詴問卷。

本研究的問卷發放方式採用網路問卷為主,紙本問卷為輔。在預詴問卷 定稿後,使用 Google 線上表單之功能,將問卷電子化,進行網路問卷的 發放。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011) Tracking natural organic matter (NOM) in a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lant using fluorescence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ces and PARAFAC. (2009) Relating freshwater organic

Therefore, in this research, innovative curriculum was design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program and activities with Special Education Syllabuses

Through the collections of multiple information, such as observation records in class, students’ works, interviews, observation by teacher and reflective journal,

Students’ cognition toward low-carbon diet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whether knowing the Meatless Monday campaign, and how

Removal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 from potenti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by combined coagulation and adsorption using carbon nanomaterials. A study of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fouling

Measurement type 3-D scan Data mode Fluorescence EX Start – End WL 200 - 400 nm EM Start – End WL 250 - 550 nm EX & EM Slit 10 nm. Scan speed 30000 nm/min PMT Voltage

(2009) Relating freshwater organic matter fluorescence to organic carbon removal efficiency in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1993) Filter mechanisms in

(2009) Relating freshwater organic matter fluorescence to organic carbon removal efficiency in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1993) Filter mechanism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