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發現雖然家長並未刻意培養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研究發現雖然家長並未刻意培養 "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旨在探究創造力青少年之家庭教養環境,了解其家庭背 景、家庭氣氛、父母教養理念與行為、提供給子女的資源及科學創造 力的培養,藉對全國科展得獎之五位學生及其父母,進行深度訪談與 分析,歸納出促進青少年創造力發展之家庭教養環境以供家長參考。

研究發現雖然家長並未刻意培養

子女的創造力或科學創造力,但因家庭環境積極培養孩子所應具 備的人格特質,以及提供多方面的發展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使其能在 有潛力的領域中展現其創造力,而科學創造力便是其中一項。

本章分二節,第一節研究結論,是針對本研究之發現作簡要說 明;第二節研究建議與研究限制,是依據研究結果,對家長提出建議 及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一、家庭背景

(一)父母的學歷與工作性質

父母多具大學以上學歷,父親的職業有教師、工廠廠長、牙醫師 等,母親則為教師或家庭主婦。教師是與教育最相關的職業,母親們 若非教職則為家庭主婦,均因重視教養而留在家中,全心全力教養子 女。

(二)學習型家庭

父母對知性文化方面的興趣引導著子女,使得家庭教養環境呈現

(2)

出「學習型家庭」的特質。家長們最普遍的興趣為閱讀,其次是戶外 活動如爬山、釣魚、旅遊以及參觀活動等。父母的興趣明顯影響孩子,

成為孩子的興趣,進而引導子女共同建構「學習型家庭」。

(三)常與重視教養的友人交換心得

除了擔任教職的家長其本身就重視教養外,專職主婦的媽媽們其 來往的友人多對教養有興趣,志同道合,經常交換教養心得。這樣的 人際關係使得家長們的言談間、心裡想的都聚焦在子女身上,在教養 理念及行為上就更用心。

(四)積極吸收教養知識

主要教養者都十分積極吸收教養方面的知識,無論是藉由書籍、

廣播節目或是研習講座,對教養方面的知識求知若渴。

二、家庭氣氛

(一)幽默風趣、無所不談

家人間談話的機會非常多,而且言談間幽默風趣,父母喜歡與孩 一起聊天、遊戲,希望能藉此讓親子間感情更加緊密。甚至刻意安排 每天固定的時間,全家一起喝茶、聊天,以確保親子間溝通管道暢通,

深入瞭解孩子的學校生活及內心的想法,藉此溝通父母的觀念、引導 孩子成長與學習。

(二)尊重與體貼

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觀念與決定,若有不妥之處,會透過溝通、

討論的方式引導子女,並注意子女的喜好,藉此提高其自信。

(三)家人關係緊密

家人關係緊密,親子間顯現出互相關心、緊緊相依的情感。而這

種氣氛的培養來自於平日的親子互動,如:全家共同活動、幽默風趣、

(3)

三、教養理念與行為

(一)重視子女教養,全心投入

從主要教養者對教養的執著及富耐心、毅力的實際行為中,可看 出他們很重視子女的教養,而且全心投入,付出自己所能奉獻的一切。

(二)及早啟發,從小培養

父母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注重孩子的品德或能力的培養,

如潛能開發、提前認字、學前音樂的學習等等。學習方面的起跑點比 他人早,奠定未來學習能力的基礎。很早就建立起良好的親子互動模 式模式,讓家庭的緊密度能持續維持。

(三)以身作則

父母重視本身的行為對孩子所產生的影響,為建立子女良好的習 慣,刻意示範給孩子看,例如對學習、閱讀的喜好,或是處世態度與 面對問題解決的過程。提供孩子學習的機會,在父母的引導下,觀摩 學習。

(四)善用親子間的對話

親子間的對話是教養的關鍵之一,無論是建立關係、引導學習、

溝通價值觀、增加彼此的瞭解,或者交換生活感想,都可透過談話的 方式達成目的。家長與子女間有充分的談話機會,尤其是用餐時間的 交談,或者每天固定的談話時間,以確保親子之間對話的質與量。

(五)重視閱讀

家長另一個共同特性就是非常重視孩子的閱讀,家中都有豐富的

藏書,或充分利用圖書館,運用各種方式鼓勵孩子閱讀。培養子女閱

讀的能力,透過親子共讀,養成孩子的閱讀習慣,激發孩子閱讀的動

機,與閱讀的興趣,把逛書店當作休閒娛樂,讓閱讀緊緊地與生活結

合。

(4)

(六)激發並維持學習動機

在引導孩子成長學習的過程中,家長重視學習態度的養成及學習 動機的維持。用溝通的、漸進的方式引導子女,不強迫、不躁進,使 用各種方式讓孩子感受到知識學習的樂趣,以增進孩子的學習動機。

(七)讚美與鼓勵

家長感受到讚美與鼓勵對孩子的重要性,不論是表現好、面對挑 戰、或是挫折的時候都會善用讚美與鼓勵。

(八)參與孩子的學習

主要教養者都積極參與子女的學習,對學習的內容及過程瞭如指 掌,藉由與子女談話、閱讀孩子的課程書籍、參與學校的家長會活動 等等方式,協助孩子學習與成長。

(九)培養孩子的決策能力,給予解決問題的機會

提供孩子意見、看法或資訊,讓孩子練習自己解決問題、訓練決 策能力,並承擔其決策風險,作為下次決策的參考。

四、提供資源

(一)提供全方位發展的機會

為了發現子女的潛能,及早建立各種能力,父母提供孩子許多才 藝學習及參與研習營的機會,其中最普遍的是鋼琴的學習,而電腦、

作文的學習對於科展成果的展現有不小幫助。

(二)提供豐富書籍,家中書籍隨手可得

父母不吝惜對書籍的支出,不管是購買或是借自圖書館,家中的 書籍隨手可得。

(三)良師楷模

(5)

與他們相處,參觀他們的工作場所,或是參與父母與朋友間的交談討 論,使孩子耳濡目染。

(四)參觀、旅遊,隨機教育

用心安排參觀展覽及旅遊,掌握時機教育子女。藉由國外旅遊擴 展孩子的視野;深入地引導孩子參觀各種展出,不但讓孩子學習到新 的知識,還增加了許多觀摩他人創意的機會。而在平常休閒活動中,

家長也會把握機會隨機教育,讓學校、書本上所學到的知識能夠得到 實際的印證。

(五) 課業上的支援

父母竭盡所能地提供孩子課業上的協助,包括討論讀書心得、引 導學習的策略、激發學習動機及時間規劃等,但是幾乎沒有讓孩子參 加校外的課業輔導。

五、科學創造力的培養

(一) 科學領域知識與人物的接觸 1.豐富子女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

透過大量閱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以及與家人談論科學方面的 話題,豐富其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作為其科學創造力的背景知識。

2.觀摩創意作品

比較不同書籍呈現科學知識的方式、引導子女深度參觀科學博物 館,參考他人科展作品,有助於本身科展作品的呈現。

3.自然科學班及科學研習營

從自然科學班學習到科學知識與科學方法;參加科學研習營,激 發子女科學創造潛力。

4.接觸楷模人物

(6)

接觸有創造力或科學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包括父母的朋友、創 意教學的老師及科展指導老師的細心指導。

(二) 教養方式 1.鼓勵孩子多思考

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鼓勵孩子面對問題、多思考,在這樣的過 程中摸索出最佳解決方式,訓練其問題解決能力。

2.培養耐心與毅力

科展的研究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思考、設計、與實驗,在這當中,

除了老師的指導、家長的鼓勵,孩子本身還需具備耐心與堅強毅力的

特質,才能堅持下去,完成作品。

(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本節針對本研究發現,提出建議供家長參考,並對後續研究提出 建議。

一、對家長的建議

(一)注重教養方式

本研究中的樣本多為高社經地位的家長,但是也有國中學歷的母 親教養出具創造力的子女。主要是因為她所參與的教會中有許多重視 教養的朋友影響著她,使其在懷孕時就決定全心投入教養子女的角 色。所以,只要能付出心力,妥善規劃時間,加強本身教養的智能,

相信低社經地位的父母也能透過塑造合適的家庭教養環境,培養出具 創造力的子女。

(二)自幼及早提供支持創造力的家庭教養環境

本研究中的家庭教養環境,包括閱讀、知識的學習、動機的激發、

親子間的互動、品格培養等等,較易於從小建立,所以父母要在孩子 幼年期就塑造合宜的教養環境。

(三)營造知識分享、價值分享的環境 1.積極吸收教養知識

家長可透過書籍、廣播、研習或與人交換教養經驗,增加本身的 教養智能,還能藉由這些時機時時檢討,讓自己有更多的機會思考教 養議題,甚至成為興趣。

2.營造尊重、關愛、和諧、幽默、自在的家庭氣氛

尊重、關愛、和諧、溫暖、幽默、自由自在的家庭氣氛能提升孩

子孩子的創造力,父母要能放開心胸,注意自己言行態度,建立有利

於創造力的家庭氣氛。

(8)

3.營造「學習型家庭」的環境

給孩子充滿知性、創造力的家庭教養環境,須先從父母本身做 起

,以

身作則的效果最好。為生活而忙碌的父母更要妥善規劃親子時 間,利用這段時間全家一起閱讀、 共同討論、交換心得等等。

(四)積極參與孩子的學習

家長參與孩子的學習,可以適時對孩子的困難伸出援手,掌握孩 子在校學習的狀況,以及增加親子間的話題。

(五)提供多元的學習資源

給予子女探索各種領域的機會,多方面的接觸,使之有機會在有 潛力的領域中展現其創造力。

二、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本研究取樣地區為都會區,資源充沛且較易取得。後續研究可 以就創造力個案之家庭教養環境進行城鄉差異之比較。

(二)藉由親子共讀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與其關聯性,可在後續研究

中加以探討。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她說:「來過了,給媽媽打了一針……她現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

啄木鳥醫生看看四周,馬上明白了小樹哭的原因。小樹又

  花兒為甚麼這樣紅?還需要用物理學原理來解釋。太陽光經過三稜鏡或

培養美感和欣賞、創作能力 開放學習材料,重視經典閱讀 加強品德情意教育

家庭因素、轉校等)安排子女重讀某一級别而延 長幼稚園教育超過三年,家長一般須支付未扣減

要讀書,就是提醒我們要了解和重視前人研究的成果。要有心得,則

鼓勵家長一同參與,每天與孩子互相分 享感恩和快樂的事,建立正面積極的生

選自 李家同校長 我的閱讀專欄(3) 105 年 1 月 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