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而其中,現代音樂與文字的結合,便是 最常見的一種組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而其中,現代音樂與文字的結合,便是 最常見的一種組合"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廿世紀的音樂,打破了傳統舊有的形式,作曲家們企圖以豐富的表現力來引領聽眾

用直覺去感受音樂之美感。而為了豐富音樂的語言,作曲家們往往喜歡將音樂與文學做

結合,希望能讓音樂開創出嶄新的發展與意義。而其中,現代音樂與文字的結合,便是

最常見的一種組合。文字,往往能啟發作曲家們的創作,不論是將文字當作是歌詞,或

是像標題音樂1一樣,利用文字的內容來描寫音樂,都能使作曲家在創作時有無限的想

像力。自十九世紀起,文字與音樂的結合,最具代表的便是「藝術歌曲」。藝術歌曲乃

是將詩與音樂融為一體的聲樂曲,這類歌曲尤在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 1797-1828)

手中,被提升為極富藝術性的音樂。對於音樂即興詩人舒伯特而言,他的藝術歌曲創作,

常常是在讀詩的同時,將詩句從他筆尖化成音樂2。到了廿世紀,作曲家們依舊以詩詞

和音樂融為一體為目標,但這樣類型的音樂,卻有個改變,莫過於聲樂與室內樂的結合。

在現代音樂中,音樂與文學結合的形式,聲樂和室內樂的組合便是最常見的。其中

又以荀貝格(Arnold Schönberg, 1874-1951)的作品《月光小丑》(Pierrot Lunaire, 1992)

為代表作之一。荀貝格為了使語言與音樂盡可能緊密的結合,更發明了新的作曲技巧「唸

唱法」(Sprechstimme),啟發了聲樂抽象語言的極端表現3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其表現力最廣也最深;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拙於再現外在事

1 標題音樂,指的是講述故事、表達文學意念、或激發圖像化的場景的音樂作品。也就是指用音樂描述一 則故事或形象的具體內容,形式受內容或形象制約的音樂。

2 邵義強,《浪漫派樂曲賞析一》(台北:錦繡出版,1999),12-13。

3 George perle,《序列音樂寫作與無調性》(Serial composition and atonality),羅忠鎔 譯,(北京:中央音 樂學院,2006),25。

(2)

物而專於表現內心情感的抽象藝術。而詩詞,是講究意境的藝術之一,它可以寫景、寫

情也寫意,運用在音樂創作上的例子,比比皆是,只是使用的方法各有不同。不管是直

接地、順承式的,或間接地、反省式的運用,都足以啟發心坎深處物境、情境或意境的

聯想與反省4

2003 年,筆者曾參與「周文中 2003 演講系列暨青年作曲人才培訓計畫」5,在接受

周文中大師(Chou Wen-chung, 1923- )6的教導過程中,他曾經說過:

「為什麼要作曲?到底是為什麼寫出這首作品?如果是為了自己,那就要「真」,

不能作假。作曲是自己真正的想法與自己的文化,要找到自己的「根」,才能找到心中

真正的聲音」

這段話大大的震撼了筆者的內心,也深深地影響了之後創作時的思維。每當作曲之

時,便會開始思考「為何而寫」,到底想要傳達什麼給聽者,開始會為了一個「想法」

而寫曲子,盡可能的用自己的音樂語言來表達出內心的想法。

在作曲過程中,文字與音樂的結合,往往能深刻地打動筆者的心靈而引發創作動

機,希冀在這兩者素材的衝擊激盪之下,融合出一個展新且更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從筆

者學習作曲以來,常常因吟詠詩詞或朗讀文章而獲得靈感,有時,將語言當作是一種色

彩,結合文字在創作之中,利用不同的語言或音色,當作是創作時的素材之一;有時受

4 潘皇龍,〈轉化詩詞意境的音樂創作〉《第七屆中國作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北市立國樂團,1994) 2。

5 亞洲音樂何去何從?周文中 2003 演講系列暨青年作曲人才培訓計畫:2003,台加表藝工作訪主辦。

6 周文中,祖籍江蘇常州,1923 年 6 月 29 日出生於山東省煙台市,1946 年大學畢業,獲獎學金赴美國耶 魯大學深造建築。但因自幼熱愛音樂,抵耶大一週後即放棄獎學金,轉入新英格蘭音樂院學習作曲。1949 年遷居紐約,結識20 世紀作曲大師瓦雷茲(Edgard Varese,1883-1965),與其研習作曲,日後便成為瓦

(3)

到文字中意境的啟發,再將想法轉化到音樂創作的設計上。而為了利用豐富的音響色彩

來表達文學內涵,在選擇配器時,往往會選擇聲樂加上其他樂器的組合。

所以在筆者思考論文主題時,除了大量閱讀資料與書籍以外,也搜尋了一些配器為

聲樂與室內樂的著名當代音樂。在這些作品中,讓筆者最感興趣的就是布雷茲(Pierre

Boulez, 1925- )的作品《無主之槌》(Le Marteau sans maître, 1953-1955)。布雷茲是

二十世紀後半期,法國樂壇中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而《無主之槌》這首作品便是其代表

作之一。作曲家布雷茲選自法國超現實主義詩人夏爾(René Char, 1907-1988)的三首詩

作為歌詞,安排女低音與六位演奏家在全曲中交替出現,設計全曲歸於三個套曲之中,

共有九個樂章。筆者除了讚嘆作曲家創作出的獨特聲響氛圍之外,更對於三首詩在這九

首曲子中穿插安排的設計、聲樂與器樂的音色銜接、作曲素材的精心安排,十分好奇。

而從「師範校院聯合博碩士論文系統」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中查詢資料時,卻

發現並未有論文是以此作曲家或作品為主題,而在搜尋書面資料時,也未發現有中文書

目詳細完整地介紹此曲,因此與指導教授討論之後,便決定以此作品為論文主題。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布雷茲《無主之槌》的作曲手法,研究文字與創作之設計結合,

詳細分析配器此素材在作品之中,是如何銜接聲樂與器樂的角色地位、是如何豐富音響

組合變化。並希望從分析中所學習到的作曲技巧與獲得之靈感,轉化到創作,實踐於自

我音樂之中。

(4)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由於本研究目的為探究布雷茲《無主之槌》的創作手法,因此將研究範圍設定在此

作品中,並以聲樂與器樂在二十世紀創作手法中的發展為主要研究主題,並再將推進於

自我創作的實踐之中。本論文研究流程如下:

一、確定論文題目:

從自我創作歷程中,思考研究主題與方向,確定了以音樂與文字結合為主要方向之

後,便開始收集相關資料與聆聽當代著名作品。在作品中,選定了以布雷茲《無主之槌》

為主要主題,並進而查閱是否有相關論文研究,最後便確立了論文研究題目。

二、蒐集資料與閱讀整理

大量蒐集作曲家布雷茲相關生平資料與重要作品介紹,詳細分析:找尋分析《無主

之槌》創作手法之研究,引用在論文之中作為佐證;以論文主題為依據,收集相關資料

與書籍,仔細研讀與分類,作為論文日後研究之用。

三、擬定綱要

以論文主題思考自我創作,並結合步驟二所蒐集到的資料,彙整分類。在評估收集

到的全部資料後,整理出條列式的綱要。

(5)

四、依據研究之心得,實踐於自我創作

根據論文主題所蒐集到的資料與分析《無主之槌》創作手法後,彙整出筆者之研究

心得,轉而實踐於創作之中;並以《無主之槌》創作手法為相關依據,來詳細分析筆者

之創作作品。

五、撰寫內容

根據步驟三所擬定之綱要,撰寫論文內容,並以蒐集到的資料與自我分析為主,著

眼於步驟四的自我創作作品,並引用步驟二中,分析《無主之槌》創作手法之資料為佐

證,撰寫論文內容。本論文之架構詳列如下: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第二章 布雷茲生平及重要作品概要 第一節 布雷茲生平介紹

第二節 布雷茲重要作品概要 第三章 《無主之槌》樂曲分析 第一節 創作背景與樂曲架構 第二節 《瘋狂的倡導者》之前導 第三節 《寂寞的劊子手》註解 I 第四節 《瘋狂的倡導者》

第五節 《寂寞的劊子手》註解 II 第六節 《美好的組織與預感》第一章 第七節 《寂寞的劊子手》

第八節 《瘋狂的倡導者》之後記

(6)

第九節 《寂寞的劊子手》註解 III 第十節 《美好的組織與預感》第二章

第四章 《無主之槌》綜合分析

第一節 《瘋狂的倡導者》第一、三、七首 第二節 《寂寞的劊子手》第二、四、六、八首 第三節 《美好的組織與預感》第五、九首

第五章 自我音樂創作之實踐

第一節 《月下獨酌》─爲女高音、長笛、雙簧管、大提琴、古箏與鋼琴 第二節 《落水天》─為女中音、男高音與鋼琴

第三節 《金魚》─為女高音與長笛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天皇在位的時段來當作分期的依據而被分為三期,分別是前期(1895-1911 年) 、中 期(1912-1925 年) 、後期(1926-1945 年) 。1895 年至 1925

• 長久的結合體,就是那種與〝自我〞相關的包含

相當清楚的是, Avalokiteśvara 這個複合詞是由 avalokita 跟 īśvara 結合而成。avalokita 為觀,而 īśvara 為自在,所以譯為 觀自在。因為連音或連聲 (saṃdhi)的關係,avalokita

設計了正立方體框架的組合,在計算方塊個數與框架的差異性可透過等差數列的概念作 結合;而作品「腳踏實地」

這次世界博覽會的吉祥物叫做 foody,文本中敘述這個吉祥物是由 11 種動植物組 合而成。猜猜看,foody 是有那些蔬果組成的呢?..

為麥樹堅散文集《對話無多》作序的葉輝指出,收錄 於集中的另一篇作品《家訪》,曾獲 2002 年中文文學

„ „ 利用電腦來安排與整合多種媒體,可產生 利用電腦來 更多樣化的作品。如某一段背景配樂在影 片中的哪個時間點開始播放、新聞播報中 子母畫面的相對位置、文字字幕出現在畫

表現令人失望。由此可 見,加強學生對文言常 見字詞的認識,對篇章 旨意的理解,提高其閱 讀文言小品的興趣,擴 闊文言作品的閱面,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