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其次,人為的開墾,卻是造成倒風內海陸化的另 一原因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其次,人為的開墾,卻是造成倒風內海陸化的另 一原因"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27

第五章 結 論

倒風內海的存在,由地名的紀錄看來,至少可以回溯到十七世紀中葉,歷經二 百多年的環境變化,在日治前期呈現出的景象是,魚塭居多,水田、旱田、草地荒 地間雜的情況。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結果,自然的因素在於河道變遷,與倒風內海間 的作用,尤其是急水溪與八掌溪。其次,人為的開墾,卻是造成倒風內海陸化的另 一原因。

透過地球物理學的地電阻成果,配合方志的記載,逐漸釐清倒風內海的所在。

隨著各種文獻的鋪陳,大致發現倒風內海的陸化,由到由十八世紀初至該世紀末葉,

此一時段為初始時期,內海中尚可分為南、北兩大部分。由十九世紀初至十九世紀 末葉則為加速陸化時期,倒風內海陸化速度較快,陸化的地區並呈現區域間的差異,

四周快於中央。

由最早期麻豆社原住民的生活領域開始,經近二百年的土地開墾,由麻豆社原 住民的採捕,到漢人的農墾漁殖活動,逐漸確立原住民生產空間,與漢人生活空間 的建立。透過十七世紀荷蘭古地圖與相關文獻,推測倒風內海附近的形勢,並可同 今日海、陸形勢相互對照。其中,礙於資料的缺乏,推論或嫌大膽,但在某些地點、

地名的釐清工作,河川地形變遷的研究成果,提供作為推測的基礎。另外,由原住 民的海上生計活動,由魍港地區的魚稅類型可略窺一二,同時經由一些零星的資料,

甚至可以發現倒風之名。

由清初至日治前期之間,倒風內海成為一個陸地、海埔地間雜的區域,在陸海 有別、不穩定的內海環境中,漢人遂進行漁、農兼之的維生方式。倒風內海中魚塭 眾多,土地也包含水田、旱園、荒地、草地。內海中的陸地亦建有水利設施,惟廣 度不足、水患損害,使得地力不高。經由小租金、水田率的比較,倒風內海中的土 地利用方式,與贍養力的高低,呈現區域之間的差異,這些差異正好可以跟陸化的 先後,人為拓墾進行的時間、方式,相互搭配。

倒風內海的陸、海環境,導致漢人維生方式各異。淡水魚塭、看天魚塭的水向

(2)

128

活動,透過水層、魚種習性的不同,混合養魚。陸向的活動,則有旱園、水田,以 及水田、養魚兼營的方式。大致是內海中央水田、魚塭地帶,呈現水稻、魚產方式。

外圍旱田地帶,多雜糧、麥類。倒風內海的農業活動,仍受可溶性鹽類聚積的影響,

尤其乾燥期易受損害。又河道變化的特性,降雨集中,農業土地贍養力低下。這或 許可以說明養魚池或兼營養魚業,可能是倒風內海較佳的營生。

倒風內海聚落的形成,代表生活空間的建構,也代表人境成形。其中,從聚落 的性質與空間分佈上發現,倒風內海聚落形成時間,也是可以與陸化的過程,相互 搭配。在急水溪延長的部分,聚落逐漸在此建立。在八掌溪改道之後,附近的聚落 亦已成形,內海中央地區的聚落,形成時間較晚。其次,聚落的居民多來自鄰近聚 落,鄰近地區居民往倒風內海的新生地,作農、漁的墾殖。聚落形成的時間、來源,

似乎也影響到內海的聚落規模、血緣類型。內海大部分居民點屬於集村,四大分區 中也以集村聚落居多。較為特殊的是麻豆區,區內居民點人數較少,形成時間較晚,

其中數個聚落幾乎為全為同一姓氏。

倒風內海地區的海、陸交通路線,導致內海中與鄰近地區的拓墾據點建立,同 時也造就一些內海中的商業、臨時性聚落。陸地官道路線上的重要聚落,提供內海 發展的趨力。內海的水運路線,奠定其聚落發展、日後的交通路線的基礎,如紅蝦 港、竹橋寮、宅仔港、飯店等聚落。

另外,由倒風內海日治時代的婚緣記錄,發現聚落間的距離與聚落的大小,是 影響通婚圈型態的重要因素。聚落間婚姻關係的發生比例,與原居地似無太大關連,

而與交通阻隔、開墾、聚落血緣類型與引力大小(聚落大小、距離)有關。經過全 面性的婚緣關係統計,發現通婚紀錄可以作為聚落血緣類型分類的另一項輔助指標。

倒風內海建立的人境,如前述各個面向,均指出倒風內海並非是一個均質區 域。由日治前期的行政、公學校、公共設施、購物圈、通婚圈的空間範圍,發現倒 風內海居民的生活空間,明顯地與鄰近聚落、內海聚落互有不同強弱的關連,進而 產生空間分割的情況。如購物的範圍上,分割區域交接地帶聚落,則有往兩側大聚 落進行消費的行為,這與日治前期的聚落規模、生活圈的建立有關。若再加上來往 於各個聚落間的零星購物行為,倒風內海的生活空間的分割情況,似乎會更加明顯。

關於臺灣西部開墾的研究成果甚為豐富,但在臺灣西南部的平原上,至少還存

(3)

129

有兩大潟湖-倒風內海、臺江內海,前者存留有大片的魚塭,後者則在魚塭之外,

仍有七股潟湖之最後殘蹟。漢人在面對這樣的水域環境,以及日後可能產生的改變,

不斷地進入從事墾殖活動,建立聚落。其中,也顯示出不同的生活智慧,有海域、

陸域的維生方式,以及兼營兩者,這樣的多角經營,似乎說明在這種鹽分甚高,沼 澤、池沼遍佈的土地上,早期的居民為了佔居內海的土地,作出最佳的選擇來。而 本文的研究成果,似乎可作為內海研究、水域環境的一項參考。

(4)

13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短短 2 天,這個三人團隊完成了「Stay Sane, Stay Safe」網 站,邀請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將自己的海報上傳,網站上的所 有海報可以免費下載,並分為

一次國際海洋法會議上,印度代表第三世界提議,各 國的採礦業者在進行深海採掘時,應該先支付給該地區

五、

臺中市別名「文化城」。清朝之前,為平埔族群巴則海族

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大陸地區人民經許可進入臺灣地區者,除 法律另有規定外,非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滿

事實上,彙整金融海嘯前後之成長表現,2003 年至 2007 年全球平均 經濟成長率為 5%左右,但是在金融海嘯之後的 2008 年至 2014

海納百川,所有海中的一切有大部份來自陸地,海洋雖然很大,但是當百川都

其實在原著中,格列佛有進行第三度航海:格列佛的船隻被日本的海盜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