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液態與溶液目次第三章 液態與溶液目次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三章 液態與溶液目次第三章 液態與溶液目次"

Copied!
10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第三章 液態與溶液

(3)

目次

3-1  溶液的種類與特性

趣味實驗 膠體溶液的性質

3-2  水的相變化 3-3  汽化與蒸氣壓 3-4  溶液的性質

科學報導 深水潛水伕與唐老鴨效應

科學家小傳 凡特何夫

(4)

3-1 溶液的種類與特性

1‧ 溶液的種類

2‧ 膠體溶液的特性及應用

趣味實驗 膠體溶液的性質

(5)

1‧ 溶液的種類

• 溶液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純物質混合而成 的均勻混合物。

• 溶液是由固體或氣體溶在液體時,固體或 氣體稱為溶質,液體稱為溶劑。

• 溶液由液體互溶而成時,一般以量多者為

溶劑,量少者為溶質。

(6)

依溶液狀態不同區分

種 類 狀態 實例

氣態溶液 氣體溶於氣體 空氣( N

2

、 O

2

、 Ar 及其他氣 體)

液態溶液

氣體溶於液體 汽水、雨水( CO

2

溶於水)

液體溶於液體 汽油(烴類的混合物)

固體溶於液體 海水( NaCl 及其他鹽類溶於 水)

固態溶液 固體溶於固體 14 開金(金和銅的合金)

(7)

溶液的分類

• 液態溶液依溶劑的種類可分為:

– 水溶液( aqueous solution )

– 非水溶液( non-aqueous solution ),例如酒精溶 液、甲苯溶液等。

• 若以溶液的導電性來分:

– 可分為電解質溶液,如食鹽水。

– 非電解質溶液,如蔗糖水溶液。

(8)

依溶質顆粒的大小區分

種類 粒徑大小 實例 特性

真溶液 0.1 ~ 1 nm 空氣、海水

、汽油、酒 光能穿透,靜置無法分 離,濾紙無法過濾溶質

膠體溶液 5 ~ 200 nm 牛奶、霧、

奶油

常呈膠濁狀,光無法完 全穿透,靜置無法分離

,濾紙無法過濾溶質

懸浮液 > 1000 nm 顏料、氣體 噴膠

常呈膠濁狀,光無法完 全穿透,靜置能分離,

可用濾紙過濾溶質

(9)

真溶液

• 溶質顆粒的粒徑為 0.1

~ 1 nm ,能和溶劑分 子均勻混合,如葡萄酒

,其溶液能讓光穿透,

由於溶質顆粒太小,靜 置時無法使溶質沉澱,

也無法使用濾紙加以分

離。

(10)

膠體溶液

• 溶質顆粒大小,介於真 溶液及懸浮液之間為 1

~ 1000 nm ,溶液經常

呈現混濁,無法完全透

光,溶質無法經由濾紙

分離,牛奶便是最常見

的膠體溶液之一。

(11)

懸浮液

• 溶質顆粒的直徑大

於 1000 nm ,驅蚊

蟲噴霧劑其溶質顆

粒能直接用肉眼觀

察,溶液無法使光

完全穿透,靜置時

溶質會沉澱,也能

使用濾紙將溶質分

離。

(12)

2‧ 膠體溶液的特性及應用

• 膠體溶液的溶質顆粒較大,大多是由高分子聚 合物所形成,例如蛋白、澱粉液等,或是由粒 子相互結合、離子吸附溶劑分子所構成的原子 集團,例如氫氧化鐵、硫化砷( As

2

S

3

)等。

• 由於溶質的顆粒太大,與其說溶質「溶於」溶 劑中,不如說其「分散於」溶劑中來得恰當。

因此膠體溶液的溶劑常稱為分散媒

( dispersion medium ),溶質稱為分散質,

所構成的溶液稱為分散系。

(13)

膠體溶液特性

• 膠體溶液的分散質的顆粒較大,會造成和 真溶液不同的一些特性,包含:

1. 廷得耳效應( Tyndall effect )

2. 布朗運動( Brownian motion )

3. 分散質的表面經常帶電

(14)

廷得耳效應

• 光線通過膠體溶液時,由於溶質的顆粒使 光線散射,而顯現出光通過路徑的現象。

氫氧化鐵的膠體溶液 氫氧化鐵的膠體溶液 氫氧化鐵的膠體溶液 氫氧化鐵的膠體溶液 硝酸鐵的水溶液

硝酸鐵的水溶液 硝酸鐵的水溶液

硝酸鐵的水溶液

(15)

布朗運動

• 膠體溶液中的溶質顆粒

,因受到許多溶劑粒子

的碰撞形成無固定方向

的快速運動。

(16)

分散質的表面經常帶電

• 分散質的表面經常帶電荷,主要是由於粒子吸附 存在於溶液中的離子或極性分子所致。而膠體溶 液分散質的表面經常帶有相同的電荷,彼此排斥 無法凝聚下來。

1. 金屬的氫氧化物或氧化物常帶正電荷 ,如氫 氧化鐵( Fe(OH)

3

)。

2. 硫化物常帶負電荷,如硫化砷( As

2

S

3

)。

(17)

膠體溶液的凝聚析出

• 若於膠體溶液中,加入少許電解質或插入 加入少許電解質或插入 正負電極,則粒子所帶的電荷,立即被電 正負電極 性相反的離子或電極的電荷所中和而凝聚 析出。

• 例如於豆漿中加石膏,其中的蛋白質即被

凝聚成豆花;牛乳中若加入醋酸,可使酪

蛋白( casein )凝聚。

(18)

膠體溶液的凝聚析出例子:豆漿

• 豆漿中若添加非電解質的糖即成為甜豆漿,由 於糖無法中和分散質粒子的電荷而使蛋白質沉 澱,因此溶液仍為膠體溶液。

• 但若添加電解質,如食醋,便可將分散質凝聚 析出,成為蛋花狀的鹹豆漿。

加入電解質,分散質凝聚析出

加入電解質,分散質凝聚析出 加入電解質,分散質凝聚析出

加入電解質,分散質凝聚析出

(19)

膠體溶液的應用

• 膠體溶液的特性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例 如製作不同風味的食品,如豆花、鹹豆漿等

• 應用於墨水、油漆、化妝品等日常用品,適 當的改變溶液中膠體粒子的濃度,可以改變 溶液的塗抹效果,以達到美觀的目的。

• 工業上,也常在工廠的煙囪上加裝靜電板,

以除去大量帶電的灰塵粒子。

(20)

趣味實驗-膠體溶液的性質

• 由於分散質的顆粒較大,當光線通過膠體溶液時

,會因為散射而顯現出光通過的路徑;分散質表 面因為帶相同的電荷,造成彼此排斥而無法沉澱

,但若加入電解質中和電荷,分散質便會凝聚析

出。

(21)

3-2 水的相變化

1‧ 物質的三態變化 2‧ 相圖

3‧ 粒子的運動模型

構成物質的粒子,由於受到溫度、壓力的改變,使得粒 子間的距離及引力大小發生變化,因而產生狀態的不同

鋅粒 水 氯氣

(22)

1‧ 物質的三態變化

• 日常生活中接觸的純物質發生狀態轉變時

,通常隨著溫度的升高,固體會熔化成液 體,再變化為氣體。

• 物質若發生狀態轉變時,常伴隨著能量的

變化。

(23)

水平部分所加入的熱

水平部分所加入的熱

量即為水產生相變

量即為水產生相變 水平部分所加入的熱

水平部分所加入的熱

量即為水產生相變

量即為水產生相變

固定熱源下,水的加熱曲線圖

(24)

熔解熱與汽化熱

• 圖中可以看出其水平線的長度比熔化的部 分長,即莫耳汽化熱比熔解熱大很多。

• 莫耳熔解熱:一莫耳冰塊熔化成水所需要 莫耳熔解熱 的能量,其反應式:

   H 2 O (s) → H 2 O (l)    ΔH = 6.01 kJ

• 莫耳汽化熱:一莫耳水汽化所需的熱量, 莫耳汽化熱 其反應式:

   H 2 O (l) → H 2 O (g)    ΔH = 40.7 kJ

(25)

例題 3-1

• 試由圖 3-10 中觀察,水的三態中何者加熱 時溫度上升較慢,即其比熱較大?

斜率最小的,即比熱最大。

液態的比熱最大。

(26)

一些純物質在一大氣壓下的熔點及沸點

名 稱 熔點(℃ ) 沸點(℃ )

氖 氣 - 249 - 246

二硫化碳 - 110 46.2

氯 仿 - 64 62

水 0 100

冰醋酸 17 118

汞 - 39 357

鈉 98 883

鎢 3410 5660

氯化鈉 801 1413

二氧化矽 1610 2230

鑽 石 3550 4827

(27)

例題 3-2

• 表 3-3 中的物質哪些在常溫、常壓下為液體?

名 稱 熔點(℃ ) 沸點(℃ ) 氖 氣 - 249 - 246 二硫化碳 - 110 46.2

氯 仿 - 64 62

水 0 100

冰醋酸 17 118

汞 - 39 357

鈉 98 883

鎢 3410 5660

氯化鈉 801 1413

二氧化矽 1610 2230 鑽 石 3550 4827

常溫為 25 ℃

,常壓 1 atm 下之熔點與沸 點之間的範圍

(即液態範

圍)可包含 25

℃ 者。

二硫化碳、

氯仿 、水

、冰醋酸、

二硫化碳、

氯仿 、水

、冰醋酸、

(28)

例子:乾冰

• 乾冰是固態的二氧化碳,

在常溫常壓下會直接轉變 為氣態,這種現象稱為昇 華( sublimation )。

• 在整個變化的過程,二氧 化碳的分子並沒有改變,

只是彼此間的距離產生了

變化。

(29)

例子:碘

• 在常溫常壓下碘亦會昇華。雖然碘的熔點 為  114 ℃ ,但是低於此溫度時部分固 態碘分子亦可吸收四周的熱能,直接變成 氣態碘分子。

• 氣態碘分子遇冷也可以凝聚成固態的碘。

(30)

例題 3-3

下列敘述分別屬於哪種相態轉移?

(1) 樟腦丸逐漸變小,終至消失。 

(2) 高山下雨,落在鐵皮上,變成薄冰。

(3) 加熱蠟燭上的蠟變成蠟油。  

(4) 鎢絲燈泡的內層沉積一層黑色的鎢粉。

(5) 酒精滴在皮膚後逐漸消失。

(1) 固相轉為氣相。  (2) 液相轉為固相。  (3) 固相轉為液 相。

(4) 氣相轉為固相。  (5) 液相轉為氣相。

(31)

2‧ 相圖

• 科學家利用相圖( phase diagram )記錄不 同溫度及壓力下物質的狀態。

• 由相圖中可看出,在不同的壓力下,水的 熔點及沸點均會改變。

• 三相點( triple point ) : 0.006

atm 、 0.0098 ℃ ,水的三態可彼此達平衡

共存。不同的物質,三相點各不相同,是

物質的特徵之一。

(32)

水的三相圖

三態平衡共存

(33)

3‧ 粒子的運動模型

• 以粒子的運動模型來說明物質三態的變化

,及其能量的轉變情形。

• 氣體的共通性質

(34)

氣體的共通性質

1. 低密度 :由於密度小,這些物質都能浮在 地球表面上。

2. 高壓縮性 :它們都可以被壓縮而儲存於容 器內,打開容器時,可以逸散至容器之外

3. 熱膨脹性 :它們都可因受熱而膨脹,這便

是造成氣流的主要原因。

(35)

氣態

• 幾乎沒有作用力:氣體是由移動迅速的粒子所組 成,除了碰撞在一起的瞬間之外,粒子間的距離 都很大。

• 低密度及高壓縮性:氣體可依容器的不同而調整 其所占有的體積及形狀,而粒子間的廣大空間便 是氣體具低密度及高壓縮性的主要原因。

• 低溫高壓凝結成為液體:當溫度降低時,氣體粒

子的運動速率變慢,壓力增大時,粒子間距離變

小。

(36)

液態

• 液體中粒子的移動受到限制,速度也比氣體中的 粒子緩慢許多。

• 沒有固定的形狀,有固定的體積:因為液體粒子 能移動,使得液體並沒有固定的形狀。液體粒子 間的距離小且相互吸引,因此密度較氣體高,可 壓縮性小,有固定的體積。

• 當液體的溫度下降,則液體粒子移動速率變慢,

粒子沒有足夠能量移動,只能在很小空間內振動

,逐漸成為固體。

(37)

固態

• 由於固體粒子間存在較強的吸引力,致使 粒子緊密地排列而無法移動。

• 固體有固定的形狀及體積

• 有較高的密度及較低的壓縮性。

(38)

狀態的變化-以「粒子的運動模型」來說明

• 物質是由運動的粒子所組成

1. 動能 :粒子具有動能,其大小取決於粒子的 質量及運動速率,當溫度愈高時,粒子的運 動速率愈大,動能也愈大。

2. 吸引力 :物質中的粒子彼此間有吸引力存在

,其大小和粒子間的距離有關,距離較近時

,引力較大,粒子間引力的大小將影響粒子

的運動形式。

(39)

• 由於固體粒子間的引力較大,粒子僅能振 動而無法移動,若欲將其熔化成液體,則 需加熱使粒子具有足夠的能量,破壞部分 粒子間的吸引力而移動,若欲使液體汽化

,則須給予更多的熱能,使粒子具有足夠 的動能,克服粒子間的所有引力,成為迅 速飛行的氣體粒子。

• 當氣體溫度下降或壓力增加時,氣體粒子

距離變小而凝結為液體;而液體溫度下降

或壓力增加時,液體粒子緊密排列,彼此

空隙變小,且無法自由游動,即凝為固體。

(40)

3-3 汽化與蒸氣壓

1‧ 純溶劑的蒸氣壓 2‧ 相對溼度

3‧ 拉午耳定律

(41)

1‧ 純溶劑的蒸氣壓

• 蒸發 ( evaporation ) :定溫下,液體表面 部分具有較高動能的分子能克服分子間的 引力,脫離液面而進入氣相。

• 莫耳蒸發熱 ( molar heat of

evaporation , ΔH 蒸發熱):定溫下,蒸發

1 莫耳液體所需的熱量。

(42)

一些物質在 25 ℃ 時的莫耳蒸發熱( kJmol )

物質 ΔH

蒸發熱

物質 ΔH

蒸發熱

CS

2

27.7 C

6

H

6

33.9 Br

2

30.9 CH

3

OH 38.0 CHCl

3

31.4 C

2

H

5

OH 42.6 CCl

4

32.5 H

2

O 44.0

具有氫鍵的物質,分子間的引力較大,其蒸發熱也較高。

沒有氫鍵的物質若分子愈大,電子數愈多,凡得瓦力愈

大,蒸發熱也較高。

(43)

• 密閉系統中,蒸發至氣相的分子也可能重 返液體,當它們撞擊液面時,受到液體分 子的吸引,致使無法重返氣相,此過程稱 為凝結 ( condensation )。

• 定溫下,液體蒸氣壓的測定裝置及液體蒸

發過程中氣相分壓的變化情形,首先液體

的蒸發速率大於氣相分子的凝結速率,使

氣相中的分子逐漸增多,凝結速率隨著加

大,當蒸發和凝結速率相等時,即氣相中

的單位體積分子數已成定值,則稱為平衡

狀態 ( equilibria )

(44)

飽和蒸氣壓

(A)

(B)

(45)

液體蒸氣壓大小和液體分子間引力有關

液體種 類

飽和蒸氣壓

(mmHg ) 分子間主要引力

Br

2

214 分散力

CCl

4

100 分散力

H

2

O 24 偶極—偶極力、氫鍵

Hg 1.8 × 10

- 3

Hg 原子間的金屬鍵

(46)

蒸氣壓與溫度

• 液體的溫度升高 時,液體分子的 平均動能增大,

蒸發速率變快,

蒸氣壓因而快速

升高

(47)

不同溫度下水的飽和蒸氣壓

溫度 ( ℃ )

飽和蒸氣壓 ( mmHg )

溫度 ( ℃ )

飽和蒸氣壓 ( mmHg )

溫度 ( ℃ )

飽和蒸氣壓 ( mmHg )

- 10 2.0 20 17.5 50 92.5

- 5 3.0 25 23.8 60 149.4

0 4.6 30 31.8 70 233.7

5 6.5 35 42.2 80 355.1

10 9.2 40 55.3 90 525.8

15 12.8 45 71.9 100 760.0

(48)

沸點與正常沸點

• 當液體的蒸氣壓和外 界的大氣壓力相等時

,液體開始沸騰,沸 騰時的溫度稱為沸點

• 當大氣壓力為一大氣

壓時,液體的沸點稱

為正常沸點 ( normal

boiling point )

(49)

水的沸點

• 若某一山頂上的大氣壓 力為 750 mmHg ,則水 在 99.6 ℃ 便開始沸騰

• 大氣壓力比 760 mmHg 大時,水的沸點就超過 100 ℃ ,因此一般家庭 經常使用壓力鍋烹煮牛 肉、綠豆湯以縮短時間 便是這個道理。

蒸氣活門氣閥

安全活門氣閥

(50)

2‧ 相對溼度

• 實際的水蒸氣壓力和同溫下飽和水蒸氣壓的百分 比值。

在密閉的空間中可藉溫度升降來改變相對溼度

,譬如車窗開始起霧時,可以打開冷氣將水氣 凝結帶走,也可打開暖氣使車內的溫度升高,

由於水的飽和蒸氣壓升高,相對溼度自然下降

,霧氣也隨之消失。

(51)

例題 3-4

• 在 30 ℃ 時,容積為 1 升的密閉容器中,測 其相對溼度為 80 %,試問若將溫度下降至 20 ℃ ,水滴是否會凝結出來?

30 ℃ 時水的飽和蒸氣壓為 31.8 mmHg ,

實際的蒸氣壓力為 31.8 × 80 %= 25.4 mmHg , 若將溫度下降至 20 ℃ 時,容器中

水蒸氣壓= [25.4 ×(273 + 20)/(273 + 30)] = 24.6 mmHg ,

超過飽和蒸氣壓 (17.5 mmHg) ,故水蒸氣會凝結成水滴。

(52)

3‧ 拉午耳定律

• 若溶質是非揮發性物質,如食鹽、蔗糖等

,本身幾乎沒有蒸氣壓,則此時溶液的蒸 氣壓比純溶劑低,而且溶液的濃度愈高,

下降的量愈多。

• 若溶質具揮發性,如乙醇、丙酮等,則混

合後的總蒸氣壓等於溶質與溶劑分壓和。

(53)

含非揮發性溶質的濃度愈高,蒸氣壓愈低

(A) 純水 (B) 莫耳分率為 0.1 的 葡萄糖水溶液

(C) 莫耳分率為 0.2 的

葡萄糖水溶液

(54)

拉午耳定律

• 溶液中含有非揮發性的非電解質溶質,其 溶液的蒸氣壓( P )等於純溶劑的蒸氣壓

( P° )乘上溶劑的莫耳分率( X A ):

(55)

蒸氣壓下降的量( ΔP )

• 溶液蒸氣壓的下降量和溶質的莫耳分率成 正比。

P =( 1 - X

B

) P°

⇒ P° - P = X

B

⇒ ΔP = X

B

(56)

含非揮發性溶質的水溶液,其蒸氣壓比水降低,

在溫度 T 時蒸氣壓下降的量為 ΔP

(57)

例題 3-5

• 在 25 ℃ 時純水的蒸氣壓為 23.8 mmHg ,若將 90

克的葡萄糖溶於 180.0 克的水中,試問葡萄糖水溶

液的蒸氣壓為何?( C

6

H

12

O

6

= 180.0 g / mol )

(58)

理想溶液

1. 溶液形成時 不放熱也不吸熱 。 2. 蒸氣壓大小 遵循拉午耳定律。

3. 混合後兩種分子間的引力,等於混合前各 物種單獨存在時分子間的引力,換言之,

「溶劑」與「溶質」分子間的作用力和

「溶劑」與「溶劑」或「溶質」與「溶 質」分子間的作用力相等。

4. 理想溶液的 體積具有加成性。

(59)

苯和甲苯混合形成理想溶液時 , 蒸氣壓 與成分間的關係圖

P P t t = = P P 1 1 + + P P 2 2 = = X X 1 1 P° P° 1 1 + + X X 2 2 P° P° 2 2

P P t t = = P P 1 1 + + P P 2 2 = = X X 1 1 P° P° 1 1 + +

X X 2 2 P° P° 2 2

(60)

真實溶液

1. 實際上,溶液的蒸氣壓與濃度間關係,大 部分不符合拉午耳定律。

2. 溶液形成的過程中會 發生放熱或吸熱現象

3. 混合時 體積無加成性。

4. 溶液的 濃度愈稀薄,則愈接近理想溶液的

條件。

(61)

例題 3-6

• 如圖 3-22 ,在 25 ℃ 時, P° 1 = 96.0 mmHg

, P° 2 = 30.3 mmHg ,若苯的莫耳分率為

0.400 時,試求出苯和甲苯的分壓及溶液的蒸 氣壓各為多少?

X

1

= 0.400 時, X

2

= 1 - X

1

= 0.600

P

1

= X

1

1

= 0.400 × 96.0 = 38.4 ( mmHg ) P

2

= X

2

2

= 0.600 × 30.3 = 18.2 ( mmHg ) P

t

= X

1

1

+ X

2

2

= 38.4 + 18.2 =

56.6 ( mmHg )

(62)

3-4 溶液的性質

1‧ 溶解度與亨利定律

2‧ 溶液的沸點上升及凝固點下降 3‧ 滲透壓

4‧ 依數性質的應用

(63)

影響溶液性質的因素

1. 溶液為均勻的混合物,溶液的某些性質會 受到溶質與溶劑種類或溫度及壓力的影響

,例如溶解度。

2. 溶液的性質只依 溶質的粒子數目而定,這 種性質叫做依數性質 ( colligative

properties ),例如溶液的蒸氣壓降低、

沸點上升、凝固點下降及滲透壓大小等。

(64)

1‧ 溶解度與亨利定律

1. 溶液的溶解度

2. 亨利定律:氣體的溶解度

(65)

溶解度

1. 溶解度 :定溫下飽和溶液之濃度。

2. 溶液的濃度表示法 :重量百分率濃度、體積莫 耳濃度、百萬分點( ppm )、莫耳分率及重量 莫耳濃度 C

m

3. 由於溫度改變時,溶劑體積也常隨之改變。所 以體積莫耳濃度多應用於恆溫實驗,而重量莫 耳濃度則常用於溫度變化劇烈的反應或實驗。

4. 重量莫耳濃度 ( C

m

):

(66)

例題 3-7

• 將葡萄糖 3.6 克與純水 100 克混合成葡萄糖 水溶液,此溶液之比重為 1.01 ,則溶液之:

(1) 重量莫耳濃度  (2) 體積莫耳濃度  (3) 莫耳分率

(67)

亨利定律

• 壓力對固態溶質或液態溶質溶解度的影響 並不明顯,但對氣態溶質則極為顯著。

• 亨利定律:定溫下 A 氣體在溶液中的溶解 亨利定律 度與液面上 A 氣體的分壓呈線性關係 :

C A = K H P A

C

A

與 P

A

分別代表A氣體在溶液中的體積莫耳濃度及液面上的分壓,

K

H

為兩者之間的比例常數,稱為亨利定律常數。

(68)

水溶液中各種氣體的亨利定律常數 K

H

( mM / atm )

氣 體

溫    度

0 ℃ 25 ℃ 30 ℃

N 2 1.1 0.67 0.40

O 2 2.5 1.3 0.89

CO 1.6 0.96 0.44

Ar 2.5 1.5 1.0

He 0.41 0.40 0.38

(69)

亨利定律(氣體粒子的微觀現象)

(A) 平衡狀態 (B) 加壓 (C) 加壓達新平衡後,溶

解度增加

定溫定壓、平衡狀態 下,粒子進入與離開 液體的速率相同

加壓下,液面氣體 進入液體的速率增

達新平衡後,氣體 的溶解度增加。

1. 氣體粒子與液面碰撞的頻率與粒子個數(或分壓)成正比。

2. 一般而言,在常溫下對於溶解度低的氣體此一線性關係可維持至

數十到數百大氣壓。

(70)

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偏高

1. 氣體之 K

H

值均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2. 其次大部分氣體之 K H 值都在 1 mM / atm 左右。氣體在常溫、常壓下溶解度大都低 於 10 - 3 M 。

3. 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偏高 的原因主要是

二氧化碳可與水分子進行下列反應:

(71)

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偏高

• 實驗室的蒸餾水常呈微酸性。

• 一般碳酸飲料的製造是用高壓 將大量二氧化碳溶入水溶液中

,再予以裝瓶冷藏。因此當瓶 蓋驟然開啟時,液面二氧化碳 分壓頓時降低,致使溶液內的 二氧化碳瞬間形成過飽和狀態

,而大量湧出瓶外。

(72)

潛水伕病

1. 由於 氣體溶解度隨壓力增加而增高,所以潛水伕 在深海中作業時,其上升動作必須格外緩慢,否 則易引起潛水伕病。

2. 因為血液內的氣體(氧氣及氮氣)在 深海高壓的 影響下其溶解度遠高於在常壓下的溶解度,潛水 伕驟然從深海中返回水面時,其血液內的氣體頓 時呈現過飽和狀態,於是在血管中產生大量氣泡

3. 若 用氦氣取代氮氣以稀釋氧氣,則可有效避免潛

水伕病之發生。

(73)

例題 3-8

• 試問 25 ℃ 下水中氧氣之溶解度為何?(假 設空氣中氧氣之分壓為 0.20 atm 。)

P

O

2

為 0.20 atm , K

H

為 1.3 mM . atm

- 1

C

O

2

= 0.2 × 1.3 = 0.26 mM

(74)

2‧ 溶液的沸點上升及凝固點下降

• 液體的蒸氣壓隨溫度升高而增高,當蒸氣壓和液 面大氣壓力相等時,液體便開始沸騰。

• 但若溶液中含有非揮發性的溶質時,由於在同溫 時溶液的蒸氣壓比純溶劑低,因此必須提高溶液 的溫度,使其高於純溶劑的沸點,溶液才可能沸 騰,純溶劑的蒸氣壓在任何溫度下,均高於同狀 況下溶液的蒸氣壓,兩者達到沸騰的溫度不同,

即沸點不同, 溶液的沸點( T

2

)比純溶劑( T

1

高 ΔT

b

(75)

含非揮發性溶質的溶液和純溶劑蒸氣壓

的比較圖

(76)

不同濃度之葡萄糖及蔗糖水溶液的沸點上升

與蒸氣壓下降的比較

(77)

沸點上升度數

• 同一種溶劑沸點上升的多寡,僅和溶於溶 劑中的粒子數目有關,而和溶質本身的性 質無關,其關係式可寫成:

ΔT b = K b m

K

b

稱為莫耳沸點上升常數,

不同的溶劑其莫耳沸點上升常數不同

(78)

常見溶劑的 K

b

溶劑 正常沸點(℃) Kb (℃/ m

苯 80.9 2.53

溴苯 156.2 6.26 二硫化碳 46.3 2.34 四氯化碳 76.8 5.03

乙醇 78.4 1.22

環己烷 80.7 2.75

甲苯 110.6 3.33

水 100.0 0.52

(79)

凝固點下降度數

• 溶液的凝固點都會低於純溶劑的凝固點,

其下降度數僅和溶質的粒子數有關 。

• 溶液的凝固點下降度數( ΔT f )可表示為:

ΔT f = K f m

K

f

為溶劑的莫耳凝固點下降常數,

不同的溶劑具有特定的 K

f

值。

(80)

常見溶劑的正常凝固點與其 K

f

溶劑 正常凝固點(℃) K

f

(℃/ m )

水 0.00 1.86

苯 5.48 5.12

二溴乙烷 9.97 11.80

髿 80.2 6.90

環己烷 6.5 20.20

樟腦 179 40.00

(81)

例題 3-9

建民將 0.30 g 、 0.60 g 、 0.90 g 、 1.20

g 、 1.50 g 的尿素 [(CO(NH 2 ) 2 )=60] 分別溶於

10.0 g 的水中 ,測得其凝固點及沸點如下表所

列,已知水的正常沸點為 100℃ :

(82)

例題 3-9

(1) 請幫建民完成下表

組 別 克尿素 /10 克

重量莫耳濃度

( Cm ) 沸點

( T

b

△ Tb

A 0.30 100.26

B 0.60 100.52

C 0.90 100.78

D 1.20 101.04

E 1.50 101.30

(2) 試根據上表中的 △ T

b

對 Cm 作圖,求出水的 K

b

(83)

(1) a : C

m

= 0.50 , △ T

b

=0.26   b : C

m

= 1.00 , △ T

b

=0.52 c : C

m

= 1.50 , △ T

b

=0.78 d : C

m

= 2.00 , △ T

b

=1.04 e : C

m

= 2.50 , △ T

b

=1.30 (2) 由於 ΔT

b

= K

bCm ,

因此以 ΔT

b

為縱坐標,

Cm 為橫坐標,

其關係圖的斜率即為 K

b

例題 3-9

(84)

3‧ 滲透壓

1. 滲透作用 2. 滲透壓

3. 測量滲透壓的裝置

4. 生物中的滲透作用

(85)

滲透作用

• 溶劑由較稀薄的溶液通過半透膜進入較濃 溶液的現象,稱為滲透作用( osmosis )

在半透膜兩邊水分

子穿透半透膜的速

率不同。

(86)

滲透壓 π

滲透壓:為了阻止溶劑由濃度較低的溶液通過半透

膜而進入濃度較高的溶液,所須施加於濃度較高溶

液的壓力。

(87)

測量滲透壓的裝置

施加於溶液的壓力就是溶液的滲透壓,其值便可以由壓力計讀出。

(88)

滲透壓公式

• 在稀薄溶液中,滲透壓( π )的大小與溶質 的莫耳數( n )和絕對溫度( T )成正比,

與溶液的體積( V )成反比,而與溶質和溶 劑的種類無關。

• 此種關係與理想氣體方程式 PV = nRT 很相 似,式中的比例常數 R 也等於氣體常數 ( 0.082 atm . L / mol . K )

πV = nRT π = MRT

(89)

生物中的滲透作用

• 滲透作用對生物極為重要。因為生物體的 細胞膜是一種半透膜,可藉滲透作用使水 分傳送到生物體的每一個細胞,也容許某 些物質例如養分與廢料通過。

• 細胞膜上因具有各種特殊構造,對不同粒

子的通過與否具有高度的選擇性,其與溶

質粒子的大小不一定有關,例如較小的鎂

離子不能透過腸壁,但較大的葡萄糖分子

卻可通過。

(90)

例題 3-10

• 將一顆新鮮的雞蛋浸入稀醋酸中,蛋殼中的 CaCO

3

會 和酸反應而溶解,最後留下完整半透膜的去殼雞蛋。

若將此蛋取出置入清水中,雞蛋逐漸膨脹。若將另一 去殼的雞蛋置入濃糖水中,則雞蛋逐漸縮小。試解釋 去殼雞蛋置入不同的溶液會膨脹與縮小的原因?  

 

去除蛋殼的雞蛋包有一層半透膜,當內部溶液的濃度大於燒

杯的溶液時,外部的水分子會往滲透壓大的方向湧入半透膜

內,使雞蛋膨脹。相反的,外部的糖水溶液濃度較大時,蛋

殼內部的水分子會流出半透膜,使雞蛋縮小。

(91)

4‧ 依數性質的應用

• 依數性質不管在實驗室或日常生活中均有許多 應用。例如飄雪的寒帶,經常在馬路上灑鹽,

以降低冰的熔點,使不易結冰,汽車行駛時較 不會打滑;在汽車的水箱中加入抗凍劑,可藉 凝固點下降,防止水箱在冬天因結冰而脹裂。

 也能藉沸點上升,防止

 水箱中的水在夏天過熱

 沸騰。

(92)

依數性質及分子量測定

• 溶液的蒸氣壓下降、沸點上升、凝固點下降及滲 透壓等均能用來測定分子量,但以滲透壓的方法 所測得的最為準確,因為滲透壓與濃度的依數比 率較大。

• 例如,在 27 ℃ 、 0.0200 M 的葡萄糖水溶液,若

測其滲透壓為 373.9 mmHg ,能輕易測出 4 位有效

數字。但相同的狀況下,若使用凝固點下降的方

法測量,其凝固點下降僅 0.04 ℃ ,使用一般實驗

室的設備,只能獲得一位有效數字。

(93)

凡特何夫因子 i

• 溶液的依數性質,僅與溶質的粒子數有關

,而與溶質的本性無關。

• 非揮發性的電解質溶液,由於溶質在溶液 中會產生解離,使粒子數目增加,因此上 述依數性質相關的公式若用於非揮發性的 電解質溶液,則須乘以一個 修正因子 i ,用 以修正溶質解離後所產生粒子的總莫耳數

(94)

例子

• 例如在稀薄溶液中,

強電解質 NaCl 的 i 值約為 2 , K

2

SO

4

約為 3 。

弱電解質如 CH

3

COOH 則介於 1 和 2 之間。

NaClNa

+

+Cl

-

K

2

SO

4

2K

+

+SO

42-

CH

3

COOH↹CH

3

COO

-

+H

+

(95)

凡特何夫因子 i

• i 值的修正 僅適用於稀薄溶液,對於濃度較高 的電解質溶液,其 i 值也無法直接由化學式 中的離子數來判斷。

• 例如在濃度小於 0.001 m 時 NaCl 水溶液的 i 值約為 2 ,當濃度愈大時其值愈小, 0.1 m 時其 i 值減小為 1.84 。

• 其主要原因為濃度愈稀時,帶正負電荷的離子 相距較遠,能以單獨的粒子來影響依數性質,

當濃度增加時,帶正負電荷的離子相距較近,

容易形成離子對,因而減少解離的粒子數, i

值隨之變小。

(96)

例題 3-11

• 已知血紅蛋白的分子量約為 6.67x10

4

g / mol , 此蛋白在 27 ℃ 下的某水溶液濃度為 10.00 g / L

,其密度為 1.2 g / mL 。回答下列問題( 1 atm

= 1033.6 公分水柱高)

(1) 試求此溶液的滲透壓約等於多少公分水柱高?

(2) 此溶液凝固點可下降多少℃ ?

(3) 以一般實驗室可使用的器材測量問題上述兩

問題的數據,何者較準確?

(97)

(1) 設滲透壓為 x 公分水柱 πV = nRT

x 1 = x 0.082 x 300

x = 38.12 公分水柱 x

1033.6

10.00 6.67 x 10

4

(2) ΔT f = K f x C m = 1.86 x x 10

3

=0.00023 ℃

1200.00-10.00 10.00

6.67 x 10

4

例題 3-11

(98)

(3) 由於水柱的高度變化很大,可以輕易而準 確

的量測,而溫度的變化量太小,很難用普 通

的溫度計量測,因此測量聚合物或大分子 的

分子量,使用滲透壓法,在一般實驗室較 易

測得準確的數值。

例題 3-11

(99)

• 在 27 ℃ 、 0.0100 M 的氯化鈉水溶液,其重量 莫耳濃度也約為 0.0100 m ,試求其滲透壓為 多少 mmHg ?正常凝固點能下降多少℃?

π = iMRT = 2 × 0.0100 × 0.0820 × 300  = 0.492 ( atm )= 374 ( mmHg )

ΔTf = iKf m = 2 × 1.86 × 0.0100 = 0.0372

(℃)

該溶液的滲透壓 374 mmHg ,凝固點- 0.0372 ℃

前者在一般實驗室較易測得準確的數值。

例題 3-12

(100)

科學報導:深水潛水伕與唐老鴨效應

• 海平面上氧的分壓約為 0.21 大氣壓,而人類每呼吸一次約 吸入了 0.02 莫耳的氧氣。因為我們生存於地殼表面上,長 期接觸了 0.21 大氣壓的氧氣,因此非常習慣這個濃度的氧 氣,而能以最有效的方法來吸收並加以處理。但是當我們 潛入深水中,情況顯然改變了。

• 如果深海潛水伕潛至一百呎深 的地方,會承受大約 3 ~ 4 大的壓力;如果潛至三百呎深, 則承受 10 大氣壓。這種 壓力大增的環境除了會影響耳道和擠壓肺部外,更嚴重的 是此時若以一般空氣來呼吸,則會因空氣中氧的分壓太大 而吸入了太濃的氧氣,造成暈眩、傷眼、失聰及作嘔等症。

三 百呎處氧的分壓約為 2 大氣壓 ( 10 atm × 0.21 ),為海

平面 時的 10 倍,因此非加以稀釋不 可。

(101)

• 我們可能想到的稀釋氣體為氮氣,但氮氣並不適合。一方 面是大量的氮氣會溶於血液中,造成一種稱為「深處狂喜

」的氮氣麻醉現象。另一方面,若潛水伕上升至水面的速 度太快,則會造成令人苦惱的「彎曲症」,此症狀會使潛 水者的關節無法動彈。因上升太快會使壓力大減,以致溶 於血液中的氮氣以小氣泡的形式逸出,造成血液流動的阻 礙和神經系統的損傷。

• 氦氣是常用在深海潛水伕鋼瓶中的稀釋氣體。因氦氣為鈍 氣,化學性質十分不活潑,且其在血液中的溶解度低於氮 氣和氧氣,因此十分適合。但是以氦氣當稀釋劑並非萬無 一失,氦氣會造成潛水者講話音調的提高而產生「唐老鴨 效應」(因唐老鴨講話的音調特高而得名)。因為音調的 高低決定於聲帶附近的氣體密度,氣體密度小則音調高,

反之則較低。

科學報導:深水潛水伕與唐老鴨效應

(102)

科學家小傳:凡特何夫

• 荷蘭化學家,生於鹿特丹, 1874 年獲得烏特雷赫大學

( University of Utrecht )哲學博士學位。 1878 ~ 1896 年擔任阿 姆斯特丹大學化學系教授,之後又到柏林大學任教,後卒於柏林

。由於在化學動力學及溶液滲透壓方面的傑出研究成果,於 1901 年獲頒首屆諾貝爾化學獎。

•    1874 年發表有關分子立體結構的理論,為立體化學的研究 開闢一個新的領域。他解開了某些有機化合物具有光學活性的奧 祕,提出分子內部因存在不對稱的元素使平面偏極光旋轉,而產 生旋光現象。

•   在阿姆斯特丹大學任教期間,他發現溶解在溶液中物質的滲 透壓與密閉容器中理想氣體的壓力相似,亦遵守同樣的定律

( πV = nRT )。 1880 年代,凡特何夫致力於熱力學的研究,並

把它應用到化學平衡中,提出如何計算化學親和力( chemical

affinity ),並用它來預測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當時,在這方面

的研究成果幾與勒沙特列( Henry-Louis Le Châtelier , 1850 ~

1936 ,法國)並駕齊驅。

(103)

學習概念圖-溶液的分類

(104)

學習概念圖-膠體溶液的特性

(105)

學習概念圖-溶液的性質

(106)

The end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式中 、 、 為隨物質而定的常數﹐表面張力隨液體性質不同可有很大差別。例 如 20 C 時有機液體苯的表面張力是 28.88

有人說「血液中之二氧化碳含量應該維持一定」 ,你認為這樣

第四章 直角座標與二元一次方程式.

第四章 直角座標與二元一次方程式.

這次的實驗課也分成兩個禮拜完成,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幾乎都很順利完成了課堂上要達到的目標

reference electrode:參考電極 indicator

提高免疫力上有良好的功效。可治 療糖尿病血管併發症及扁平疣、傳染性疣。在動物 試驗中,利用環磷醯胺製出免

因電導值與溶液中的離子濃度有關,滴定過程中溶液內的離子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