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生命之歌》PDF下载_PDF扫描版下载_PDF免费电子书下载_第一图书网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生命之歌》PDF下载_PDF扫描版下载_PDF免费电子书下载_第一图书网"

Copied!
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生命之歌>>

13位ISBN编号:9787511317759 10位ISBN编号:7511317758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时间:中国华侨出版社 作者:王晋康

页数:257 字数:210000

版权说明:本站所提供下载的PDF图书仅提供预览和简介,请支持正版图书。

更多资源请访问:http://www.tushu007.com

(2)

内容概要

  《生命之歌》内容简介:

 

生命科学家孔昭仁教授,将他研制出的智能机器人元元带回家,以儿子的身份养大。

然而,元元长到五岁时,生理发育却停滞了。

孔教授的余生从此一蹶不振,对元元也态度冷淡。

 

孔教授的女婿,同样是天才生命科学家的朴重哲,以极大的热情延续了他的研究,并成功破译了生命 的密码!

孔教授对朴重哲的研究横加阻挠,紧接着一起离奇的爆炸案竟致朴重哲伤重身亡。

各种怀疑的苗头都指向孔昭仁……然而又有谁知道,他独自背负着那个骇人的秘密,已经四十年……

  《生死之约》内容简介:

 

萧水寒和邱风是一对恩爱夫妻,他们结婚时曾约定,婚后绝不要孩子。

然而,邱风对孩子的爱终于使萧水寒改变了主意,只是,他希望有了孩子后放弃所有的一切,去一个 与世隔绝的岛上定居。

邱风怀孕后,两人踏上了寻找萧水寒前生的旅程,一个震惊人类遗传学界的秘密,也由此揭开真相。

与此同时,黑道与警方也开始介入,他们被卷入了一段惊心动魄的角逐之中……

(3)

作者简介  

王晋康:河南南阳人。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河南作协会员。

曾任河南油田石油机械厂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曾主持开发国务院重大项目,多次获部级科技 奖。

 

1993年,处女作《亚当回归》获当年全国科幻银河奖的头奖。

随后又以《天火》、《生命之歌》、《西奈噩梦》、《七重外壳》、《豹》、《替天行道》、《终极 爆炸》等短篇小说连获12次全国科幻银河奖。

曾获1997国际科幻大会颁发的“银河奖”,2010年世界华人科幻星云奖中的长篇小说奖。

2001年他的名字被用于中国公众科技素养调查。

(4)

书籍目录 生命之歌  生命定义  楔 子

 01. 长不大的元元  02. 基因音乐  03. 怪老人  04. 上帝的秘密  05. 意外的成功  06. 象群的挽歌  07. 翁婿反目  08. 灵智苏醒  09. 生命的大剧  10. 灾难

 11. 谋杀儿子  12. 爱与责任 生死之约

 01. 梦中的孩子  02. 少女与彩虹  03. 狮身人面像  04. 垂钓27年  05. 树祖

 06. 第二只狮子  07. 时间之链  08. 凶险之途  09. 死亡与永生 尾声

关于长生的讨论 —— 代后记

(5)

章节摘录

(6)

后记

关于长生的讨论 我在《生死之约》这部科幻小说中谈到了长生(是指人类个体的长生,而不是种族的 长生)。

但长生真的能实现吗?

一位西方科学家说,科学的探索实际上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业已被证实的真理(但要注意,这种真理常 常只适用于某个范畴,比如牛顿力学只适用于低速世界);合理的假设(比如黑洞的存在。

它已经接近于被证实):还有一些证据不足的,甚至是轻狂的猜想(比如虫洞旅行)。

科幻小说基本属于文学的范畴,允许大胆想象,所以它的自由度比“轻狂的猜想”还要更大一些。

这部小说看完了,感情丰富的读者可能在为断然抛弃长生的李元龙扼腕痛惜,但是,现在我们要抛开 科幻,回到科学的轨道上来讨论一下人的长生究竟能否实现。

不过我要事先说明,即使下边这些“科学”的讨论也只属于“轻狂的猜想”,读者不可过分认真。

恐怕首先要对“长生”下一个定义。

小说中已经提到,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分裂是无限进行的,所以,它们中除了那些意外死亡(如被吃掉) 的个体,所有活到今天的单细胞生物可以说是长生不死的。

不过这只是非科学意义上的表述,如果严格定义,这种分裂后的细胞是不是能作为本体的延续尚不能 下定论。

也许不少人在谈论长生时,首先会把着眼点放在这个个体的“身体”上,即物质组成上,也即肉体 的长生。

实际上这并不是生物最主要的属性。

生物在一生中一直在进行着新陈代谢,组成个体的砖石(各种元素的原子)无时无刻不在更换。

所以,单从物质的角度看,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

不变的(其实也有缓变)是这些原子的缔合模式,也就是说,生命的本质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是一种负 熵过程。

而所谓“长生”,应是某个个体所包含信息的永久地、基本不失真地传递。

假如秦始皇真的得到不死药,当我们看到一个峨冠博带的 “秦始皇”出现在21世纪时,我们如何来 确认他的身份?

外貌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检验他的意识,而意识又是完全基于他的记忆,基于他的经历。

如果他知道所有秦朝开国时文臣武将的名字,知道秦朝所有的历史事件,尤其是,知道一些后代历史 学家所不知道而且又能用某种方法确证的信息,又没有任何反证来对他的叙述证伪,那我们就不得不 相信他是真正的赢政。

但如果这位老兄说:我确实是秦始皇,我的外貌与DNA都经得起验证,只是患了失忆症,有关我做皇 帝的事一件也记不清了。

那么,我们只能把他当成一个拙劣的骗子。

当然,一个人不可能记住一生的所有经历,人脑的信息库从来都是动态的,一直在吐故纳新,但不管 怎样,记忆的主干必须保留而且有延续性。

所以,关于生物长生的定义是:如果某个个体能把它所包含的信息的主干永远保持下去,那么它就 达到了长生。

这里所说的信息包括:它的身体特点、面貌、行为方式等,尤其重要的是,应该包括关于它一生经历 的记忆。

神话中哪吒割肉剔骨还给他薄情的父亲,然后借莲叶藕节重塑自身,复活过来后就去找父亲寻仇(即他 保持着记忆的主干),这就是一个“生命即信息”的古代版本。

而单细胞生物是过于低等的生物,我们无法验证它能否保存关于一生经历的记忆。

所以,虽然它的“本体”用无限分裂的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恐怕还是不能算作真正的长生。

最容易对意识作出验证的是万物之灵——人。

那么,人能长生吗?

绝对的长生当然是不可能的。

(7)

连宇宙还有生有死呢。

宇宙诞生于大爆炸,这一点已经基本得到确证了。

至于它的结局,或是亡于无限膨胀,或是亡于向内塌缩,反正灭亡是免不了的。

还有质子的湮灭,如果说原子是人类身体的砖石,那质子则是砖石的砖石,据现在的理论,质子会 在1032年中全部湮灭(这个理论尚未经过验证,介于合理的假设与轻狂的猜想之间)。

当宇宙和质子都不存在时,何谈人类种族的长存?

更何谈人类个体的长生?

那些渴求长生的读者要失望了,不过且慢,我的潘多拉魔盒里还藏着一个“希望”呢。

长生虽然不可能,那么,“准长生”呢?

首先需要明晰的是,“准长生”和“长寿”不能混为一谈。

小说中已经说过,两者不属于一个数量级。

简而言之,如果用修修补补的医学手段让人的寿命慢慢增加,加到100岁、150岁、200岁,甚至500岁

,这都属于长寿的范畴。

不过我在这儿先泼点冷水:如果单用修补的手段,很难把寿命大幅度增加,比如说,很可能它的极限 是200岁。

至于什么是“准长生”,放到后边再说。

长生是人类自古就有的愿望,很多人孜孜不倦地追求它:海上访仙、炼丹、辟谷、气功瑜伽等等。

人类科学的发展中,至少化学是直接受惠于炼丹术,是追求长生的副产品。

无数次的失败之后,人类终于认识到:生死交替是万物要遵循的规律,长生是不可能的。

这当然是一个科学的观点,可惜人们把它绝对化了。

绝对的长生固然不可能j但“准长生”是否也是应该泼出去的脏水?

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中包含着许多严格的禁令,比如,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绝不可能实现永动机;根 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绝不可能让已经热平衡的系统在没有外界能量输入的情况下造成热量 的富集:根据势能场理论,绝不可能找到A、B两地,使水流从A到B、从B到A来循环流动。

这些禁令是如此严格,以至于在千姿百态的世界中找不到哪怕仅仅一个经得起验证的反证。

现在,自然界里没有一个能够“准长生”的生物,那么,是不是也有一个客观规律严格地限制“准 长生”的实现?

不,迄今科学家并没发现这一条规律。

植物中寿命最长的可活4万年,那么从理论上说,动物也能活到这样的甚至更大的岁数。

科学家已经知道,生物(尤其是短寿的动物)之所以会在几十年就衰老死亡,主要是因为,它们体内的 细胞只能分裂若干代就因某种机制而停止分裂,对于人来说这个数字一般为50代。

但这只是生物进化中“自愿”选择的方式,并不是因为上帝的禁令。

前面说过,单细胞生物中并没有这样的限制。

在多细胞生物比如人类中,有两种细胞也能避开这种限制——生殖细胞能自动把生物钟拨回零点,癌 细胞会因端粒酶的作用而无限分裂。

癌细胞也会死的,但那只是因为它导致了寄主的死亡从而造成了自身的死亡。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现在各国实验室里都有一种叫“海拉”的不死的细胞,是50年前美国一个黑人妇 女子宫里的癌细胞,在营养皿中一直分裂至今。

科学家们甚至能让正常的人体细胞也“忘掉”只能分裂50代的指令,在体外无限分裂。

所以说,生物对体细胞分裂代数的限制只是一种“约定”,并不是缘于上帝的禁令,并没有客观规 律的限制。

也可以说,生物之所以死亡,只是因为进化中“自愿”的选择。

章鱼有一个死亡腺体,母章鱼生殖后该腺体就发出死亡指令,于是它就不吃不喝静待死亡的到来,如 果割除这个腺体,它就会重新萌发生机;这种腺体在其他动物中也有发现。

科学家也找到了某些低等动物(如线虫)主管寿命的基因,修正这个基因就能把它的寿命延长若干倍。

乐观地说,何时科学家完全掌握了生物体内主管寿命的基因,就能取消死亡指令,随心所欲地延长它 的寿命,延长到1千年、1万年、10万年,甚至与天地同寿——这正是中国古代方士们的目标啊,看来

(8)

他们倒是很知足的,并没有提“寿逾天地”,毕竟,如果一个人能孤孤零零地活到宇宙灭亡之后,那 倒真是生不如死了。

好,死亡指令取消了,细胞分裂代数对人类寿命的限制可以推到一边了,但是,还有没有其他对人 类寿命的限制因素?

有的,至少还有两条: 第一,横死。

今天文明社会的人们大部分可以善终,所以,意外死亡不是影响人类寿命的主要因素。

但是,任意指定一个10万人的群落,可以肯定其中必有一定比例的人死于疾病、车祸、凶杀,甚至被 一颗掉到气管里的蚕豆呛死。

把相同的概率移植到一个能活10万年的人身上,也可相当肯定地说,他在这10万年中肯定会遭到横死

在这种情形下,横死不再是意外,而成了必然。

第二,信息漂移。

刚才说过,生命其实是一种原子的缔合模式,它是动态的,其组成砖石(原子)一直在不停地更换,而 这种更换并不影响模式本身。

不过,信息的传递总归是会出错的,这一点绝对地无可避免。

在人类的正常寿命中,错误的累积还不太严重,但1万岁呢,10万岁呢?

总有一天,累积的错误会使这个个体面目全非。

这时,一般来说就是个体的死亡(变异绝大部分不利于生存),即使侥幸未死,他也失去了记忆的主干

,按前面说的定义,不能算是本体的永生了。

别的不说,单只这两条就限制了生物体不能“与天地同寿”。

好在虽然此两条限制不可避免,但它们并没有对寿命的长短作出规定。

也许,只要我们尽量减少横死和信息漂移的概率,就可以把寿命延长到10万年、100万年。

从理论上说这并非不可能。

所以,我们不要太贪得无厌了,虽然不能与天地同寿,只要在科学的帮助下活到10万年、100万年,

那我们也心满意足啦!

这就是我所说的“准长生”的概念,也就是说,如果能彻底取消人体基因中关于“定期死亡”的指令

,让个体寿命延长到一个远高于100年的数量级上,那就是“准长生”了。

理论上说,它甚至可以是一个非无限的任意大的数,当然实际上是达不到的。

这些前景太美好了,我想,如果秦始皇读到这篇妙笔生花的文章,一定会高兴得血脉贲张,立即赏 作者正一品的官衔,再拨付黄金万两,赶快把这项技术给朕鼓捣出来。

但聪明的读者可能已经有了疑问:既然“准长生”能在自然界实现,为什么所有生物“不约而同”地 都选择了生死交替?

它们对死亡有偏爱?

还是都像李元龙那样高风亮节,非要以自己的死亡为后代人腾位置?

当然不是。

说穿了其实很简单,短寿世界的存在只是因为一个完全反面的因素:遗传错误。

生物在遗传中必然会发生信息传递的错误,这种错误不能太多,否则生物尽繁殖一些“不肖子孙”,

这个物种早就灭绝了;但也不能没有,因为有错误(变异)生物才能进化。

看来,用分裂法繁殖的单细胞生物,其“出错率”就太低,几亿年了,它们还基本保持着老祖先的模 样,因而也不能在今天的生物世界里唱主角。

而那些寿命较短的,尤其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出错率”比较合适,所以得到飞速的发展。

我们也可以大胆假定,自然界中曾出现过一种体细胞能无限分裂的“准长生”的复杂生物,但这种生 命方式不适应环境的变异(包括生物世界内部的竞争),很快就灭亡了,而今天的世界就成了短寿生物 的天下(而且多是有性生殖)。

所以,“准长生”并不是不能实现,但它不利于生物的生存,这么说,即使科学家们做到了这一点

,比如培育出能活1000年的线虫,它们也不能在自然界生存,因为它们竞争不过迅速进行世代更替的 短寿命同类。

(9)

也许有人说,人类是否是个例外?

由于人类已经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环境,所以,人类并不依靠身体的变异来适应它。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也只是在某种程度上),但人类更需要“意识的变异”。

如果牛顿能活10万年,他能抛弃牛顿力学而发现相对论吗?

他能发现“建立在深刻的佯谬之上”的量子力学吗?

要知道,量子力学甚至打破了物理学家奉为金科玉律的因果律,把量子世界变成了一个疯人院;他能 抛弃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而去发现今后的某某力学吗?

无疑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在小说中只能让那位不死的李元龙选择自杀,他没有别的路好走。

读者说,这篇短文说了半天尽是在说车轱辘话,你给我们吹了一个希望的肥皂泡又把它戳破。

这不,又归结到“准长生不能实现”上了。

不过这不是对本文的准确总结,准确地说,本文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第一,长生不可能,但“准长 生”从理论上说是能够实现的,并没有哪一条自然规律限制它。

“准长生”并没有理论上的上限。

第二,“准长生”不利于生物的“适者生存”,所以它不大可能成为有效的生存方式。

这是个既不悲观又不乐观的结论。

它让读者知道了一种可能又不至于想入非非,所以,不会有师长们来起诉我蛊惑青少年。

目前科学界对“寿命基因”的研究方兴未艾,当然基本是局限在“长寿”的范围,但其实质性的意义 已经开始触到“准长生”的边缘。

我在附文中列举了一些,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看一看。

本文中没有涉及另外一种可能:既然生命的本质就是信息,为什么不把一个人的全部信息输入到电 脑中,让他虚拟化永生呢?

确实,这是一条容易得多的途径。

今天已经有了诊病的专家系统,它已经是一个虚拟的医生了(当然仅保留它的医学知识)。

相信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会造出一个完整的虚拟人,包括他的所有记忆、感情、信仰和痼习。

不过,渴求长生者一般对“电子人”的前景不会感冒的,仅在这儿一笔带过吧。

(10)

媒体关注与评论

  王晋康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俯瞰科学和人类社会,他的作品既有太空的广阔,又有大地的厚重,他 用独有的冷峻深沉的笔触,创造出中国的核心科幻。

  &mdash;&mdash;刘慈欣 王晋康是过去20年中国科幻小说的领军人物。

他的作品纵横宇宙,驰骋今古,有对科学的讴歌,更有对人类发展与道德更新的反思。

跟刘慈欣作品强调写实风格不同,王晋康擅长科学写意,颇有中国文化的本土风貌。

值得阅读!

  &mdash;&mdash;吴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科幻文学导师)  王晋康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他用自己的一系列佳作巩固了中国科幻的核心价值。

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有我们不得不思索的关于未来的答案。

  &mdash;&mdash;姚海军(《科幻世界》主编)  科幻作家王晋康在他一系列作品中,对人类的命 运进行了深度思考,其笔墨总带有一种痛苦的锋利感。

他的作品值得一读。

&mdash;&mdash;雷达(著名评论家)  超硬的科学内核,深厚的人文关怀,机智婉转的故事,明晓流 畅的语言,沉郁苍凉的风格,是老王作品中飘扬的五环旗。

读他的作品给力。

  &mdash;&mdash;王卫英(资深科幻评论家)  谈起中国科幻,人道是,不读刘慈欣与王晋康,便 称幻迷也枉然。

刘慈欣与王晋康,可谓科幻界之少林武当。

记得今年看完《盗梦空间》,第一反应就是,这不就是几年前王老师的《七重外壳》嘛!

王老师的文章,多有时代前沿的技术想象,但王老师又绝非技术至上主义者,其文多悲天悯人,敬畏 自然,拷问人性,发人深省,有传统知识分子的道义担当,可谓科学与情怀并重、想象与文采齐飞。

  &mdash;&mdash;钱莉芳(银河奖特别奖获得者,《天意》《天命》作者)

(11)

编辑推荐

《生命之歌:王晋康长篇科幻小说集1》王晋康“生死系列”经典长篇科幻首次完整合集。

本书收录《生命之歌》《生死之约》两部经典长篇。

与《三体》系列并称当代科幻两大经典系列。

敬请期待王晋康长篇科幻小说系列之《拉格朗日墓场》、《生死平衡》。

(12)

名人推荐

王晋康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俯瞰科学和人类社会,他的作品既有太空的广阔,又有大地的厚重,他用独 有的冷峻深沉的笔触,创造出中国的核心科幻。

——刘慈欣王晋康是过去20年中国科幻小说的领军人物。

他的作品纵横宇宙,驰骋今古,有对科学的讴歌,更有对人类发展与道德更新的反思。

跟刘慈欣作品强调写实风格不同,王晋康擅长科学写意,颇有中国文化的本土风貌。

值得阅读!

——吴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科幻文学导师)王晋康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他用自己的一系列佳作巩固了中国科幻的核心价值。

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有我们不得不思索的关于未来的答案。

——姚海军(《科幻世界》主编)科幻作家王晋康在他一系列作品中,对人类的命运进行了深度思考

,其笔墨总带有一种痛苦的锋利感。

他的作品值得一读。

——雷达(著名评论家)超硬的科学内核,深厚的人文关怀,机智婉转的故事,明晓流畅的语言,沉郁 苍凉的风格,是老王作品中飘扬的五环旗。

读他的作品给力。

——王卫英(资深科幻评论家)谈起中国科幻,人道是,不读刘慈欣与王晋康,便称幻迷也枉然。

刘慈欣与王晋康,可谓科幻界之少林武当。

记得今年看完《盗梦空间》,第一反应就是,这不就是几年前王老师的《七重外壳》嘛!

王老师的文章,多有时代前沿的技术想象,但王老师又绝非技术至上主义者,其文多悲天悯人,敬畏 自然,拷问人性,发人深省,有传统知识分子的道义担当,可谓科学与情怀并重、想象与文采齐飞。

——钱莉芳(银河奖特别奖获得者,《天意》《天命》作者)

(13)

版权说明

本站所提供下载的PDF图书仅提供预览和简介,请支持正版图书。

更多资源请访问:http://www.tushu007.com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学校现有教学仪器设备超过1亿元,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25万册,电子图书

p 对 CYP诱导作用的机制比较复杂。大多 情况下, CYP的代谢会产生亲电性的活 性代谢物,这些活性代谢物可与

【20150302】今天是 2016 年度第一次交读书报告,第一次拿到书单时,感

三是新能源发电成本下降,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的电力成本持续下降,更利于提升新能源相对 于化石能源的市场竞争力。截至 2020 年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达到约 5.3

Eclipse 是開放原始碼的專案,你可以到 www.Eclipse.org 去免費下載 Eclipse 的最新版本,一般 Eclipse 提供幾個下載版本:Release,Stable Build,Integration Build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朵》中,运用了我国

一般说来, 对于一个区间上单调的函数的 图形都存在一个需要判别弧段位于相应的弦线

3.正弦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之间的变换关系是学生最熟悉的一种伸缩变换.教 材从学生最熟悉的这一内容入手 ,分别比较了函数y=sin2x 和y=sinx 的图象之间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