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本章研究結果主要依照「整體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本章研究結果主要依照「整體"

Copied!
3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本章研究結果主要依照「整體—內容」資料分析方法呈現三位研究參 與者的喪親故事。本章共分三節,每一節皆包括三個部分:研究參與者的 故事;理解與詮釋喪親歷程中重要事件所展現的主題意義;及研究者對研 究參與者的整體印象。

第一節 向昱的喪親故事及其生命主題的理解

一、 向昱的喪親故事

我出生在南投國姓,一個靠近中央山脈,窮鄉僻壤的小鄉村裡。小時 候家裡就是很貧苦,爸爸是做工的,有人請才有工作,不是很固定,沒工 作的時候,他就自己在家種種果樹,經濟很不穩定。但因為爸媽從小家裡 環境不好,沒能受到很好的教育,他們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希望孩子們 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即使家中經濟不是很好,爸媽也會努力籌措學 費供我們讀書。而我從小時候成績就很好,不會讓爸媽擔心我的功課或是 擔心我學壞、誤入歧途。還記得我第一次考第一名拿獎狀回家,爸爸很高 興,特地把獎狀拿去錶框,掛在我家客廳裡;看到我的成績和表現,他們 都很引以為傲,覺得這個兒子很有出息。國中時,我的成績依舊是名列前 茅,當我考上第一志願台中一中時,整個國姓鄉就只有我一個考上,我爸 就更驕傲了,也是我第一次覺得對父母有所交代。

考上台中一中後,我就離開家去唸書,後來考上政大、唸研究所,離 家更遠,之後工作也是在北部,所以一直到現在我都很少住家裡,其實媽 媽是很希望我住在家裡的,但是要讀書、工作,就很難。我高中去台中唸 書時,家裡經濟很糟糕,加上那時家裡搬到我家田地的上面,那邊比較偏 僻,旁邊也沒什麼鄰居,平常小孩出去唸書,丈夫出去賺錢,家裡除了我 奶奶,就我媽一個人,沒有人可以陪她說說話,很孤單也很無聊,她就會 開始胡思亂想。從此,她喝酒喝得越來越多,她總是一個人偷偷喝著米酒,

平常不多話的她,喝醉了就說很多話,講一些我們聽不懂的,講話又很大 聲,要不然就是醉倒了,躺在床上什麼事也不能做,也不吃飯也不起來動 一動。我爸看到這樣就會很生氣,會兇她罵她,我和我弟也討厭她喝酒,

希望她可以不要再喝了,不要把身體搞壞,希望她能健健康康的。我爸還 曾經帶我媽去外婆家、阿姨家住,想說有我外婆、阿姨陪她,不會無聊,

(2)

也可以比較少喝酒;甚至為了讓她戒酒,一度想把她送到勒戒所去,可是 我媽都不願意,一來她覺得嫁出去的女兒被送回家是很丟臉的,二來她也 怕如果她不在家,我回去看不到她怎麼辦?所以她都不肯,堅持一定要留 在家裡,因此我每次回家,都看得到她,她都會在家裡等我。就這樣反反 覆覆好幾年,想讓她戒酒,但是都沒有成功過。

到我大學,媽媽喝酒喝得更兇,身體更是一天不如一天,大病小病不 斷,去醫院就像是進廚房一樣,三天兩頭跑。每次去,每次都要抽血、打 針,媽媽身體本來很好還有點壯壯的,後來瘦到只剩三、四十公斤,有時 候要打針,連血管都找不到,手臂上找不到血管就往腳上打,看到她這樣 折騰,又是扎針又是開刀的,真的很心痛。而我只能盡量去陪她、照顧她,

守在她旁邊,注意她有什麼需要,但是她進出醫院的次數實在太多了,多 到我沒去照顧的次數比有去的次數還多很多。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當兵 的時候,接到家裡打電話來說「媽住院了!」,我趕緊請假去醫院,沒想 到醫院竟然發了一張病危通知,雖然過了一個多月,她奇蹟似的好了,但 從那一次之後,我再也不會阻止她喝酒,我想她是沒辦法離開酒的,就算 你罵她、阻止她,不讓她喝,她也會偷偷去買,把酒藏起來喝,即使她很 痛苦也不想這樣,但已經沒有辦法了,因為到最後就像是上癮了、酒精中 毒一般,不喝不行。她心裡已經很苦了,我不想像爸爸、弟弟一樣再罵她、

唸她,讓她更難受,就順其自然吧!讓她做她想做的。只是我心裡知道總 有一天媽媽會走的,像她這樣喝酒,總有一天會離開的;從那一次之後,

每次我接到我媽住院的電話,在開車回南投的路上,我都會想說這會不會 是最後一次,如果媽媽走了,那我會是怎樣的心情?我常在練習,常在準 備,想說媽媽走的時候,我會不會忍住不哭;可是沒有真正碰到,永遠沒 辦法體會那種衝擊,當親身經歷到,才知道那有多悲痛!

去年中秋節放假,我回家看媽媽,如往常一般,不太會講客家話、跟 家裡沒什麼話好聊又待不住鄉下的我,沒多久就走了,我媽還打電話來問 我說怎麼那麼早走,結果沒想到那竟然就是最後一面。9 月 30 日,接到我 弟的電話,我就覺得很不妙,趕回南投的路上,我一直祈禱媽媽沒有事,

期盼她只是突然不舒服,過一陣子就會好,沒想到我到醫院,醫師已經在 急救了,當我們全部被叫進去加護病房,我就想說這下慘了,再看到血水 從管子裡面流出來,就知道我媽真的沒救了,醫生問我們要留一口氣回家 還是直接拔管,我爸說要留一口氣回家,於是我就去付錢、叫救護車,那 時後我爸、我弟都面無表情,都沒哭,我也壓著,不在他們面前哭出來,

可是出了醫院我就忍不住,自己一個人邊開車邊哭,也不知道開到哪裡

(3)

去,還迷了路。

沒想到我們到家時,鄰居們早把壽衣、一些辦喪事要用的東西全都準 備好,我媽都還沒拔管,壽衣竟然就送到了!拔管後,要幫媽媽擦身體、

換衣服,算是真的見她最後一面了,心裡很難過也很難接受。那天晚上大 家都沒睡,隔天一早,要請媽媽用飯的時候,真的好心酸,所有的人都哭 了。之後,忙著守靈,忙著辦喪事,要幫媽媽除籍、辦死亡證書什麼的,

處理很多行政手續,我抽空打電話跟老闆請假,老闆問我說:「你媽媽情 況如何?」我說:「不好,我媽走了。」,老闆就跟我說:「不要想太多,

這都是人生必經的路程,只是你提早經歷了而已,我媽媽七十幾歲了,有 一天她也會走的,我也會碰到。」我想想也對,這是人生必經的,很正常 的,只是我早遇到了,不用太在意,心情一下子就平復很多,所以從媽媽 走後第二天,我就沒有太難過了,也不會再哭,況且每天要守靈,又有很 多事要忙,真的也累到沒力氣哭。媽媽走後第八天,就出殯了;葬禮舉行 的方式都是我爸決定的,他覺得要熱熱鬧鬧、風風光光送我媽走,我沒有 什麼意見也不 care,畢竟人都走了,葬禮辦得再怎麼風光也喚不回我媽,

那些都是於事無補的,我只想好好的把葬禮辦妥,讓媽媽安詳的離開,其 他的我都不 care。

畢竟媽媽在的時候,沒有能好好照顧她,葬禮辦得再風光有什麼用!

想想那時後我只希望媽媽能夠過好一點,能少喝一點酒,想說我能夠做的 就是多回家陪陪她,吃吃她煮的菜,聽她講那些街坊鄰居的瑣事…我以為 這樣就夠了,但應該不夠的!是我們太忽略媽媽的感受了,我從來不知道 她內心在想什麼,她喜歡什麼,她要什麼;她喜歡鑽石嗎?我不知道!她 喜歡穿漂亮衣服嗎?我也不知道!我不瞭解她要什麼,她也從來沒有說。

就像以前我回家都會塞幾千塊給她當零用錢,她其實是很高興的,也覺得 我這個孩子很不錯,可是她不會對我說,一直到她走後,才聽舅媽談起這 件事,可是我之前從來都不知道。有時候看到她哭,想去關心她,也不知 道該怎麼說才好,如果我們家有女生就好了,可以多陪陪她談心,也許我 媽就不會這麼早走,如果我們把她照顧好,她就不會年紀輕輕五十幾歲就 走,可以看到我娶妻生子,可以了了她一樁心願,可惜—來不及了,很遺 憾,她..再也..看不到。但是—也好吧!至少她也解脫了,一輩子這麼苦,

年輕時為家裡經濟、小孩操煩,老了又是一身病痛,這樣對她來說也是好 的,不用再活那麼久,不用再受苦。

想這些也是沒有用的,就像想到—其實媽媽比較希望我住在家裡,我 應該留在中部工作來陪她的,但是這就是兩難,想到北部比較有發展,我

(4)

還是選擇留在北部,我還是沒有陪在她旁邊、好好照顧她;所以想了又怎 麼樣呢?一切都過去了!就像想到—也許我應該要早一點結婚,讓媽媽可 以看到我成家,可是我終究還是還沒結婚,一切都已經來不及!過去的已 經過去了,再怎麼想、再怎麼緬懷,也沒有辦法挽回什麼,還不如把握現 在,好好把日子過下去。就像葬禮那天幫媽媽安完靈,下午四點多回到家,

看到之前搭的棚子已經拆掉,所有的東西都歸定位一樣,一切都會歸於平 靜的,我不要陷在那種悲傷的情緒裡,我不要老是哭喪著一張臉,我只想 把日子過好,把工作做好,把自己照顧好,不要讓家人擔心,也許這樣可 以對得起媽媽吧?!

自從媽媽走了,家裡的氣氛也改變了很多,感覺上彼此是比較能體諒 的。我爸是很嚴肅的人,我們之間沒有什麼話可以講,而且他以前脾氣很 暴躁,對我們管教嚴厲,到現在我都還有點怕他;但從媽媽走後,他也變 得比較緩和了,會尊重我們的意見。甚至有一次我回去做七,半夜十二點 要開車回台北,爸爸還會叫我「開慢一點,不要打瞌睡」,這是以前很少 有的。現在家裡只剩下爸爸了,要把對媽媽的關心轉到他身上,那種心情 是不一樣的,我也不知道要怎麼做,目前好像只能在物質條件上滿足他的 需要,多關心、注意一下他的身體。就像媽媽不在了,南投那個家對我來 說已經沒有很牽掛的人,以前都是媽媽打電話要我回家去看她,而我也總 是抱著擔心媽媽的心情回去,為了媽媽而回去;可是現在不同了,回家就 只是回去看看。隨著弟弟一個一個成家,有自己的家庭,那個家就不是我 的家了,我會慢慢變成一個偶而回去的大哥,一個偶而回去的外人,我不 會太去干涉他們的事,但只要他們需要我這個大哥,我就會出面,畢竟我 是長子、是老大,是有責任的,何況我弟他們跟著我爸做營造,也不知道 能做多久,我也會為他們打算、準備。可是—也許久了,我就會跟他們越 來越遠;也許久了,我的重心就會比較放在我自己的事業、家庭。雖然我 也不想,但—這好像也是沒辦法的。

二、生命主題的理解與詮釋

研究者透過對向昱喪親歷程之理解,歸納出故事中的生命主題。

(一) 主題一:讀書為要

向昱的父母都是貧困子弟出生,沒有機會受較高的教育,因此父母對向昱 三兄弟的功課非常重視,也常對他們耳提面命讀書的重要,向昱也將此牢 記在心,不敢或忘,視為自己應盡的本分。

(5)

「因為我爸爸媽媽他們念到國小國中就沒繼續念,所以他們教育程度不是很好,

不是他們沒有能力念,而是因為他們小時候的家裡環境比我們那個時候還要差,

就尤其是我爸他他是因為家裡的老二,有八個兄弟姊妹,所以我爸就他國中沒有 畢業就必須去負擔家計,所以他小時候也過得很苦的日子,他常常就跟我們講 說,不是他們沒有唸書,現在做工不是我願意的,是因為我小時候沒有錢,不是 不會唸書;我媽也是啊,因為女孩子嘛,我媽還是國小第三名畢業的,就是成績 還不錯的喔..。我是覺得說他們因為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他們希望說他們 的下一代能夠有更好的教育。」(A1061-A1074)

將讀書視為本分的向昱,很努力唸書,自小成績優異贏得許多獎狀、

獎項,帶給父母極大的驕傲與安慰。看到父母如此欣喜,向昱也更加自我 鞭策,期許自己考得好學校回報父母的辛勞與期望。

「我從小時候成績就很好,就是在前幾名,每次都是前幾名這樣,然後是學校的 風雲人物啊,因為參加什麼比賽,都得獎這樣子,應該是這樣講說爸爸媽媽對我 這小孩子很引以為傲..一直到現在吧,我爸還覺得說有這個兒子,辛苦沒有白費。」

(A1044-A1048)

「國中時,在班上也是滿前面的,成績不錯,我考上第一志願中一中,我爸就更 驕傲了,因為那時候全鄉裡面就我一個考上,所以我爸很驕傲,我覺得,就在那 個階段對父母有一個交代。」(A1026-1029)

(二) 生命主題二:家,日漸遙遠

從考上高中開始,向昱便開始了他離家求學的生活;隨著上高中、讀 大學、唸研究所、當兵、工作,向昱離家日遠,平日少與家中聯繫,回家 的次數也不頻繁,加上長期在大都市獨自生活,讓向昱對於鄉村生活感到 不習慣,常常回家沒一會兒又走了,因此他待在家裡的時間是很少的。

「從高中到大學、研究所、一直到現在我都很少住家裡,很少住家裡,應該說跟 我弟弟比起來非常少,對啊,我大概是一個月或是半、兩三個禮拜回去一次」

(A1135-A1137)

「其實我不是很喜歡回去,待不住,因為回去要開好久的車子,好累,然後呢也 不能去玩耍啊,就要回去住啊,對啊,住個一兩天就想要落跑了,因為在都市過 慣了,坦白說那種在鄉下的.. 」(A1325-A1328)

(6)

向昱覺得自小家中氣氛嚴肅,家人之間並不常交談;離家後,回家探 望父母,不太會說客家話的他與父母之間更是少有交流,向昱覺得父母無 法瞭解自己的生活,所以也不會將自己的事情說給父母聽,彼此間的互動 停留在日常生活瑣事的交付與簡單的慰問。

「其實我回家跟爸爸媽媽的話不多,從高中以後回到家就不多話,因為我比較不 會講客家話,其實也不太會把我心裡..心裡面的想法或是話跟我父母說..其實很 少,非常少,其實我們家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家庭」(A1243-A1247)

「其實也沒什麼話說,坦白說,就像我不會去把今天我接受訪問這種事情跟我媽 講,不會,其實她也不知道啦,你跟她講這些,落差很多,所以她也聽不懂你說 什麼,有時候會要跟她講說我要換工作,頂多講到這裡」(A1261- A1265)

自小家人互動少、高中便離家少住家裡、不太會講客家話、平日不常 聯繫等種種因素,讓向昱和家之間的距離日漸遙遠。

(三) 主題三:回家就是為了看妳

相較於弟弟,向昱感受到媽媽對自己有較多疼愛,向昱總能感受到媽 媽表現在日常瑣事上的關懷與照顧。媽媽總是牽掛著向昱,永遠把向昱當 小孩一般的呵護叮嚀。

「我覺得我媽媽滿..其實滿疼愛我這個小孩的,跟我其他的兩個兄弟比起來,算是 我媽對我還不錯..」(A1055-A1056)

「應該是說從我上大學之後,上大學之後,會相對的比較親,因為我小弟比較不 愛讀書,有一段時間學壞了,然後我大弟因為結婚了嘛,好像婆媳之間相處的不 是那麼好,相處不是那麼好,所以我跟我媽會相對比較親」(A1452-A1453)

「媽媽會幫你整理東西,比如說很多的單子罰款、一些信件,以前我媽媽都會收 好,我一回去我媽媽就會拿給我,罰款我媽就立刻打電話來了『你超速一千七,

為什麼超速阿』怎麼樣怎麼樣」(A2431- A2435)

「比如說超速阿,『幹嘛超速啊』;停車被罰『你怎麼亂停車啊』…,所以我覺得 不管你做得太好,她總會唸唸你這樣子,她永遠把你當成小孩子,不管你年紀多 大」(A2469-A2470)

(7)

媽媽總是三不無時打電話要向昱回家,讓他感受到媽媽的思念與掛 懷,而向昱也多因為擔心、心疼媽媽而回家。

「以前我媽在的時候就會常常打電話叫我回家,比如說我要離開了,他就會問我 什麼時候回來,我就會說大概什麼時候,然後他就會大概那個時候就打電話來說

『你不是說那個時候回來嗎?』..不然大概每隔兩個禮拜他就會打一次,她會要 我回去看她」(A1139-A1145)

「..我之前會回家是因為..坦白說我之前會回家就是因為我媽,我想回去看我媽這 樣子而已,我媽打電話來叫我回家,我就回家」(A1323- A1325)

媽媽的愛與思念緊緊繫住向昱的心,讓回家的路不是那麼遙遠,回家也就是 為了探望掛念的媽媽。

(四) 主題四:心疼妳受的苦

跟媽媽的貼近,讓向昱看見了媽媽的苦,懂得媽媽一個人在家的寂 寞、孤單,懂得媽媽酗酒背後的憂鬱心情與苦悶,所以向昱更心疼媽媽,

也更想要去關心、呵護她,包容她酗酒的行為。

「我三兄弟我爸都是男的,沒有女孩子,然後我們都在外面工作或是唸書,根本 就沒有人在家,所以我媽就會覺得很無聊,我們又搬了家,舊家搬到新家,新家 就是在我們家田田的上面,那邊比較偏僻,旁邊沒有鄰居喔,她就會想都想西,

我覺得啦,多多少少她有點憂鬱症,對,因為沒有人可以講話,所以她就會嗯我 覺得她的想法..她就會想歪,會滿無聊的」(A1176- A1185)

「媽媽從我高中離家之後就喝得比較頻繁了,那時後家裡經濟也不好,加上媽媽 有一些憂鬱症的傾向,所以喝得頻繁,大學之後就更頻繁了,即使我們不想讓他 喝,他也會自己去買,把酒藏起來喝,沒辦法啊,他有手有腳的,我們又不能叫 商店不要賣,每此喝酒他就會喝醉,我爸就會很生氣就會罵他,我就會站在他那 邊,我覺得他也很痛苦,也不想這樣,但是已經沒辦法了,到最後都像是酒精中 毒,離不開了」(A3450-3456)

面對媽媽心裡的苦,向昱很想關心,可是覺得自己是一個男生,很多 時候也不知道怎麼說、要跟媽媽談什麼,和母親之間情感與語言的格言,

使得向昱多只能透過主動關心媽媽的生活起居、聽媽媽說話、保護媽媽表 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8)

「因為我們都是男生,跟媽媽很多話比較講不來…」(A2262)

「有時候會看到她在哭,想說為什麼?我想去關心她,也不知道怎麼說,因為我 是男生,如果有女生就好了…」 (A1490- A1492)

「有時候我一回去她就會講什麼東家常西家短,就講我聽不懂的話,因為她是客 家人用客家話講誰誰誰怎麼樣,我就不知道啊,因為發生在我們鄉下的事情我都 不知道,但我就讓她說,然後我就回應她,很不忍去打斷她,就讓她說這樣子」 (A118 -A11917)

「在我們兄弟裡面,我會比較常去問我媽的一些生活起居,『洗澡了沒』『吃飯了 沒』,然後會夾菜給我媽吃,我會比較主動,比較照顧我媽,我爸如果在唸我媽 的時候,我就會比較護我媽,我是站在我媽那一邊的」(A1431-A1441)

(五) 主題五:總有一天,我將失去妳

媽媽喝酒後,健康情形每下愈況,五年前更差點病危,向昱警覺到死 亡的靠近,總有一天媽媽會因為飲酒過多而離開人世。因此他開始調適自 己的心情,為不知何時到來的死亡與別離,努力做好心理準備。

「我覺得她因為喝酒的關係,把身體搞壞了,有一次我在高雄當兵,然後就突然 接到電話說我媽住院,我從高雄趕到林口長庚,醫生就開一張病危通知,那時候 我媽就已經快不行了,後來滿奇蹟的,一個月之後她就好了,那是五年前的事情」

(A1153-A1158)

「那時候的心情一直到我媽媽過世,那時候的心情一直在調適,一直在調適說這 是很自然,突然就走了也不要太難過,因為她這樣一直酗酒的話,總有一天會離 開的,然後我就一直在調適」(A1197-1200)

從此媽媽大小病不斷,時常緊急入院求診。每當知道媽媽住院,向昱 的心總是揪得緊緊的,每每擔心媽媽是不是就此離開人世,看到媽媽平安 住院治療時,雖然可以暫時放下心中的憂慮,但又因為媽媽為大小病痛所 折磨感到心疼與不忍。

「很多次,很多次,我弟就說『媽媽住院了』,我就覺得很難過….,太多次了…

每次開車回去就會想說是不是見最後一面」 (A2774-A2775)

「因為很瘦所以就沒有血管,每次護士要跟她抽血、打針,都找不到血管,看了 就很心痛,有時候不只打手,腳都打了,很痛苦…然後還開刀,那都是非常要命

(9)

的一個東西,真的很折騰」(A3011-A3014)

(六) 主題六:真的失去了妳

即使不斷的調適內心,做好媽媽隨時會離去的準備,但當面對媽媽的 死亡,向昱仍難掩傷痛。

「這種感覺我已經反覆模擬了好幾遍,因為我媽生病以後,每次開車回去,就會 想這次是回去奔喪?還是?那種感覺一直想要模擬,但是沒有親身經歷,你很難 去真正有那種悲痛」(A2405-A2406)

「我還是會哭阿,我常常在想說我媽媽過世的時候我會不會忍住,那是不可能的」

(A2824-A2825)

從媽媽被急救、家人全被醫護人員喚進加護病房、看見媽媽流出血 水…到看見壽衣、替媽媽淨身、更衣…,每一個畫面、每一個步驟都在宣 告死亡已然發生,媽媽走了,怎麼喚也喚不回,只有滿滿的心酸與難過。

「沒有真正經歷到媽媽過世、拔管、穿上壽衣,然後那布簾放下來啊,就是一個 儀式作一下那些儀式,你根本沒有那種感覺…她離開了,拔管的時候她就離開 了,應該說在醫院,醫生在急救,血水出來就知道了,或是其實我進醫院開始,

進去看的時候,全部家人進去的時候就沒救了,我那時候的心態就是該來的就 來,但是還是很難過…」(A2409-A2415)

「…就是很難過,沒辦法接受,隔天早上也是很難過,整晚沒睡,早上還是就是 要..那時候就會有些儀式啊,請我媽吃飯什麼的,就是很心酸,大家都哭了..哭成 一片,就是反正家裡裡面的人都哭了,因為滿心酸的」(A1598-A1601)

(七) 主題七:失去的痛,原來那麼重

每一次回家、每一次不經意想起媽媽,就再次提醒媽媽的永訣與失去,

再如何堅強,也難以抹去「沒有媽媽了」的傷痛與突然湧上的心酸,「媽 媽」兩個字變得沈重而令人心痛。

「沒有媽媽了,別人講到媽媽,我說我沒有媽媽了,…聽到人家唱「媽媽,請你 也保重」會覺得會心酸,對媽媽這兩個字會覺得很心酸,人家說我媽怎麼樣,我 沒有媽媽了…」(A2346-A2349)

「親人不在了,你就覺得好像失去什麼東西阿…會有失落感,就是回到家,一開

(10)

始就很明顯,ㄟ怎麼沒有媽媽了,以前回來媽媽就坐在那邊,現在回去就沒有了,

以前吃飯的時候,是媽媽叫我吃飯,現在沒有了,現在變成我弟媳、小孩子會叫 我們吃飯,一定會有失落感,都會的,我媽以前會種菜嘛,現在就沒有看到媽媽 在菜園,就是不經意就想到,不經意就想到,回到家不經意就想到,就到現在都 還 這 樣 子 , 沒 辦 法 就 是 說 完 全 去 擺 脫 , 不 太 可 能 , 畢 竟 是 媽 媽 」 (A2442 ,A3063-A3072)

媽媽走了,聽不到媽媽的聲音、吃不到媽媽煮的菜、沒有人會再打電 話叮嚀叨唸,沒有人會再幫忙留意收拾信件,沒有人會再那樣的擔心向昱

….,失去媽媽,連帶著也失去了媽媽的關愛、與媽媽緊密的連結。

「以前至少你可以聽到媽媽的聲音,吃到媽媽的菜,媽媽還會幫你整理東西,比 如說我現在很多的單子罰款、信件什麼的,以前我媽媽都會收好,我一回去我媽 媽就會拿給我,現在不會了,回去好像信件都不見了,都沒有幫我收好的感覺,

感覺好像有什麼東西要寄來,還是沒收到,我還親自去問,以前不會,罰款我媽 就立刻打電話來了,現在也不會打電話了..」(A2430-A2435)

(八) 主題八:很遺憾,但..也好吧

失去媽媽,向昱心裡最常出現的想法就是「可惜」、「也好」,心疼媽 媽未能安享天年,自己未能結婚完成媽媽的心願而感到可惜與遺憾;但卻 又告訴自己媽媽至少解脫,不用再受苦。

「我覺得應該要早點結婚啦,這應該是她最後的心願,她最後的心願,應該是這 樣..來不及..真的來不及..太遺憾了。」(A1641-A1643)

「實不用想太多,那時候覺得他解脫了,因為他這幾年過得很苦,也好拉,因為 他不用在受那個苦、解脫了也很好啦,就解脫了,所以我覺得她走了,對她來 說是好的,不用再活那麼久。」(A1518 -A1520)

此外,向昱也會告訴自己不要想太多,不斷地回想、思念、自責,無 法喚不回媽媽,只會陷在悲傷難過的情緒裡,而這是向昱所不願也於事無 補的。所以每當想起媽媽,向昱便會趕快改變想法,轉移注意力,好讓自 己能夠去盡快接受母親逝世的事實,並避免深沈的悲傷情緒湧現。

「我就讓自己盡量不要去想這些事情,媽媽過世了,不要去想,因為你去想沒有 用,媽媽也不會活起來啊,只是說你有時候不經意的會去想到,真的不經意」

(A2443-A2444)

(11)

「我也不想一直走不出那個陰影,難過、憤怒,什麼的,這樣對我們家人對我都 不好,事實上再想遠一點就是媽媽也不希望你這樣」(A2396-A2397)

「我打電話給我老闆,他說的那段話讓我真的心裡想說沒有錯,他說你不要太難 過,你讓她走得安心一點,那這是人生必經的歷程,你經歷的比較早,他說他媽 七十幾歲了也是會離開阿,因為這是人生必經的歷程,同樣的她這樣也是解脫 了,很好啊,對啊,他講的那段話我就覺得不錯,講得很好啊,我也接受他的那 種說法,就我慢慢就去說服自己」 (A2790-A2795)

(九) 主題九:家似遠又似近

沒有了媽媽,回家的路好像又更遠了,向昱隱隱覺得對家裡的情感牽 掛隨著媽媽的離去,也淡了,自己和家人之間將會越來越疏遠。雖然還是 想要關心爸爸父親、照顧弟弟,但這和對媽媽的情感是不同的,好像含括 了更多長子的責任,且礙於先前疏離的互動,向昱也不知道要怎樣關心爸 爸。

「很難融入那個家裡,慢慢的有這種感覺,就會覺得說他們是另外一個家庭,我 就變成外人,高興的時候回去,不高興的時候就不要回去,就變成這樣,因為從 我媽過世以後,那邊沒有我真的會很牽掛的東西,所以你說我半年不回去我也不 會覺得怎麼樣,所以我媽過世之後會有比較大的影響就是,我會可能跟那邊的關 係會越來越遠,我覺得會越來越遠,那種關係就是我會更去想我這邊的東西,坦 白說我就會變成一個外人,譬如說將來我置產,一定在外面,就變成是過年過節 回去這樣,我就會久久回去一趟,就慢慢的、慢慢的不回去」(A2745-A2754)

「反而要去照顧我媽那種心情..換到我爸身上,我也不知道要怎麼做..…嘿,就問 他『最近有沒有咳嗽啊』『你最近煙抽太多,不要一直抽煙』,會慢慢去關心到爸 爸的身體健康」(A1624 -A1626)

「因為我現在我只能做一些物質上的滿足嘛,因為我都不在身邊,我也不常打 電話回家,即使我媽在的時候我也很少打,那時候都是我媽打的,我很少打電話,

所以心理層面什麼親子交流都沒有,我回去有時候沒看到我爸,我就又回來了,

對啊,跟我爸即使看到了也講不到幾句話,所以恩..我現在所能做的就是滿足他 物質上的條件..」(A2128-2132)

然而經歷媽媽過世,家人的互動、家裡的氣氛也有明顯的變化,爸爸 態度緩和多了,也會關心向昱開車的情形,弟弟們會希望向昱多回家或回

(12)

家時多停留一些時日,有事情也是馬上找這個大哥商量、作主;讓向昱感 受到家似乎有些不同了,卻又未能就此消彌自己內心「家日漸遙遠」的疏 離感。

「他們會問啦,之前是不會問,之前我要離開,他們只會說「你要走了」就這樣 子阿,現在他們也希望我多留一些時日,尤其那種年假的時候..」(A2204-A2206)

「事實上現在沒有嘛,厚喔?!還不會嘛?!至少我還是大哥啊,他們有什麼事 還是會找我討論嘛,其實這是令我驚訝的地方,可能以後吧,我覺得我會變成外 人,我覺得程度不一樣啦,那個不同的 ISSUE 啦,就是說我去看家裡跟家裡面 看我是不太一樣的,一定會有落差啊」(A3190-A3192,A3196-3199)

在向昱的心裡,家的距離彷彿因著自己的假想與家人互動的改變,隱 約拉扯著,有時靠近了點,有時又拉遠了去;適切距離的拿捏,正如向昱 心中心酸、不捨、難過等哀傷情緒,隨著時間慢慢調適著。

由上述歸納可知,向昱喪母之哀傷歷程的生命主題依序為:「讀書為 要」、「家,日漸遠了」、「回家就是為了看妳」、「心疼妳受的苦」、「總有一 天,我將失去妳」、「真的失去了妳」、「失去的痛,原來那麼重」、「很遺憾,

但..也好吧」、「家似遠又似近」;委委道出向昱與家的疏離、與母親的緊密 連結、對母親逝世的悲痛與調適,及面對一個沒有了母親的家、一個新的 環境的適應。

三、寫在故事之後—研究者對研究參與者的整體印象

「向昱」這個名字是我訪談完、反覆閱讀訪談稿後,參照研究參與者 帶給我的感覺所取的化名。「向」是朝向的意思,「昱」則有光明、明亮、

明亮的天空等意思;朝向光明、或朝向明亮的天際是我對研究參與者的第 一印象,第二個印象是風箏,其實跟「向昱」的意思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風箏總是朝著天空飛去的,而向昱便是那風箏,直直地往天際延伸再延 伸,並以此為志,天空是功名、是成就、是家族的榮耀,為了彰顯自身、

光耀家門,離家求學與工作便是不得不的抉擇,卻也是自身能力的證明,

於是向昱隨著求學、工作,離家越來越遠,風箏也越來越朝天際昇去。

然而所有的風箏背後都有著一條長長的棉線,拉著風箏棉線的手是 家,那穩穩拉住的力量則蘊含著母親的思念、母子的相互依附、對母親的 心疼、父親的期盼、長子的責任、兄弟的情誼、一個男子應有的面貌與氣

(13)

度,其中母親更是風箏心中最重的牽掛,一通電話、一聲呼喊都可以將風 箏喚回地面,只為了看看母親,守護母親。所以當母親離逝,拉住風箏的 力量中,最重要的元素被抽離,風箏也因此顫動,可是你可曾見過直挺挺 朝向天空伸展的風箏,他的棉線顛顛猥猥、錯錯落落?沒有的,好的風箏 不會因此墜落,即便心痛、即便遺憾不捨,風箏還是維持著他朝向天際的 優美弧度。只是風箏開始思考如果手的力道弱了,那自己是否將飄得更 遠?那與手的距離是否更加遙遠、疏離?但另一方面,風箏的心裡彷彿也 期待著手的力道可以更強韌一些,可以拉近自己一點。

第二節 朝旭的喪親故事及生命主題的理解

一、朝旭的喪親故事

第一次和死亡交手,是阿嬤過世。那時是因為叔叔騎車載阿嬤時,阿 嬤不知道是沒坐好還是什麼原因而跌倒,送醫後,發現她傷到腦幹,因為 是傷到生命中樞,所以大約一個禮拜,阿嬤就走了。阿嬤住院的時候,看 到長輩們慌亂地討論阿嬤的治療情形、要怎麼輪流來照顧等等,讓我深深 感受到面對死亡,是需要有所準備的,也開啟我對死亡的好奇,因此除了 之前就接觸的宗教的書籍外,我開始閱讀一些論生死的書,甚至在大學的 時候,選修了生死學這門課,修習發展心理學時,更透過報告的書寫,探 究不同發展階段面對死亡的課題。我想面對死亡,我是有所準備的。

我大四那一年,弟弟正在當兵,有一天他突然打電話來說他要回台 北,沒想到他是被救護車緊急從部隊送到三總,他還開玩笑說:「第一次 坐救護車,覺得救護車好快!」,我想他大概覺得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情,

可是那時他的白血球指數早已飆到三十幾萬—他得了血癌。當晚醫生雖然 有跟我們討論該怎麼治療,可是也發了病危通知。當下,真的不敢相信血 癌這種病會發生在我們家人身上,真的無法相信,怎麼會?!

從弟弟罹患血癌到他過世,有一年的時間。這段期間他一直都在三總 做治療,剛開始是用化療下去治,做化療非常辛苦,嘴巴整個破掉,沒辦 法吃東西,又吐得很厲害,但面對這些煎熬他總是表現得很樂觀,還跟我 們說「啊,沒問題的。不用來顧我啊。」,我們看了卻更心疼;沒想到化 療一做完就復發了,第二次再做,還是復發,而且因為他罹患的是屬於淋 巴型的血癌,第二次復發時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腦部,情況更是緊急。弟弟 那時已經有點想放棄,抗拒再做治療,對醫生的技術也失了信心。媽媽因

(14)

為我學心理,讓我去跟他談談;在病房裡,他顧著玩電動,不太搭理我,

我問他:「為什麼不做?」,沒想到他哭了,抱著枕頭哭了起來,那是我們 長大以後,他第一次在我面前哭;他告訴我說他覺得自己連累了家人,當 時心裡好震撼!他已經生病了,不論是生理或心理上都很痛苦,可是他卻 還因為要家人照顧或拖累家中經濟而感到自責、內疚,聽了讓我好難過、

好不捨;而且其實他曾想轉到台大去治療,但是兩百萬的醫療費用是非常 龐大的,不忍爸媽承受巨大經濟壓力的他最後還是繼續留在三總。所以每 次想起弟弟,就讓我想到當一個病人身心俱創之時,還要因為經濟或帶給 家人負擔而背負如此大的壓力,是多麼令人不捨。所以畢業後我投入保險 業,希望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在面對疾病的時候,都可以不為金錢所苦,

能得到良好、完善的醫療。我想弟弟一直是支持我在保險業堅持下來的動 力!

由於化療效果不彰,醫生建議進行骨髓移植手術,骨髓移植後,弟弟 就住進無菌室裡進行後續治療與觀察,我們每天都在等,等他白血球的指 數能夠降下來,所以一看到指數下降,真的好高興,想說弟弟成功了!弟 弟好起來了!那種喜樂真是難以言喻!好不容易出了無菌室,卻在過了一 個禮拜後細菌感染,那時他覺得胸口很痛很不舒服,打電話要媽媽過去,

還跟媽媽說:「我愛妳。」,感覺上他好像希望不要留下遺憾,而當時我們 都沒有想到他其實狀況不佳,只覺得弟弟能夠把愛說出口,是很好的。隔 天我看他沒什麼大礙,就回中壢唸書,當天晚上卻突然接到鄰居阿姨打電 話來說弟弟走了。「怎麼會?!難道之前都沒有跡象?為什麼爸媽都沒注 意到?也沒跟我說?讓我連他最後一面都看不到!」在回台北的火車上,

我不斷的想為什麼,為什麼沒有告訴我,即使我心底知道爸媽那一陣子也 很忙,可能因此疏忽了,或是他們可能因為無法接受弟弟病情惡化而忽視 某些警訊,但是我就是沒有辦法不氣憤,沒有辦法!...如果早點告訴我,

我至少可以見到他最後一面。

弟弟走了,我才真正體會到人是會死的,即使他比我小,他還是走了;

雖然我以前就知道死亡無可避免,但那是理性上的知道,真正碰到家人走 掉,才有情感上的體悟。那一陣子的我對很多事情都沒有興趣、做事也沒 有衝勁,想說人終究一死,生命如此無常,也許哪一天我突然就走了,那 我汲汲營營又如何?人走的時候,什麼都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所以後來 我就比較不會去重視物質的追求,會希望自己是可以培養好的習慣,累積 好的業力,因此我會盡量去幫助別人,儘量去行善。弟弟走後,我也很期 望別人關心我,可是即使我說了,我覺得他們也沒有辦法真正瞭解我的心

(15)

情,雖然我知道如果今天換成別人發生這種事,我也不知道能跟他說什 麼,但是當他們沒有辦法瞭解,我就會覺得更孤單、更無助,有時候也會 很氣為什麼他們都不懂,不懂我看見弟弟的遺物有多難過;不懂當我想起 弟弟生病時還跟同學約好要趕快康復,一起去玩,我有多心疼,不懂我每 次夢見和弟弟同樂,醒來後有多失落…。那種生命中的某一塊隨著弟弟離 開而失去的感覺,沒有經歷過的人,是不會懂的。

弟弟走後,光陰又緩緩嬗移了三年,三年內,我結婚了,媽媽卻也離 開了人世。媽媽之前就有高血壓的病史;民國 89 年 3 月,爸媽一同和鄰 居參加里長辦的活動到關子嶺玩,聽說媽媽洗完溫泉後覺得胸悶、不舒 服,臉色也很蒼白,雖然當下有幫她刮痧也去看了醫生,但身體還是不舒 服,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回到台北,媽媽身體依舊很難受,經我同事的 介紹,我帶媽媽去看一位專長預防醫學的醫生,醫生診斷是「慢性疲勞」,

要媽媽多喝優酪乳,改善身體;後來鄰居還介紹媽媽去看馬偕的醫生,但 想說已經看了這位醫生就沒去了…直到九月的某一個星期五早上,我走進 媽媽房間,卻看見她倒臥在地上,我趕快打電話問我一個同事,他說他跟 中山醫院的某一位醫生有合作,送去那醫生會馬上處理,於是我就立刻送 媽媽去中山醫院。在中山醫院急診室裡,醫生初步診斷媽媽是中風,可是 光是要給哪一個醫生看,就有不同的意見,同事介紹的醫生說可以給 A 醫 生看,可是之前幫媽媽診治高血壓的醫生剛好也在那邊看診,爸爸想說就 給媽媽原來的醫生看,但是醫生也未做什麼積極的處置,媽媽本來還有一 點意識的,後來卻陷入昏迷。眼看這樣下去不行,我又問了有醫療背景的 同事跟之前做預防醫學的醫生,他們都建議轉到長庚醫院去,隔天一早,

我們就趕緊轉診,在長庚急診室裡耗了三、四個小時,急診室醫生也只是 問一問、看一下,沒有立即的處理,那時後爸爸已經不耐煩了,劈頭就說

「你不是說來這邊都安排好了嘛,阿,怎麼會這樣子!」,當下覺得壓力 好大。

經過醫生檢查,發現媽媽左上腦有一塊很大的瘀血,導致腦壓過高,

得開刀減壓才行,我就跟我爸討論要不要動刀,我不太喜歡開刀,但一想 到醫生說不開,媽媽可能撐不過幾小時,也只好動刀了。手術後,她被安 置在加護病房觀察,除了正統醫療,在醫生的同意下,我們也請四叔的朋 友幫媽媽插耳針,想說不放棄任何一個機會,並輪流在媽媽的耳邊講話、

放她喜歡聽的音樂,鼓勵她趕快醒來。一個禮拜過去了,看著媽媽的昏迷 指數,心裡不斷地祈禱她醒過來,那種等待的心情彷彿又回到弟弟那個時 候,很艱苦、很無助;原本醫生也考慮媽媽的主動脈剝離,是不是要動手

(16)

術治療,但評估媽媽的情況可能無法撐過長達 16 小時的手術,只好做罷。

而我們就只能期待奇蹟出現!然而,又一個禮拜過去,媽媽依舊沒醒來,

醫生開始含蓄地說以媽媽的情形,要醒過來是很困難的;五叔則要我們想 想是不是該讓媽媽走了,他覺得如果我們不想她走,心裡很掛礙,媽媽也 會很掛礙的;爸爸也說以前就跟媽媽討論過,如果生病的話,他們都不想 連累家人,而以媽媽的情況,就算清醒過來,也會因為身體遭受過大的損 傷,長期需要家人照顧,相信她不願意自己變成那樣;既然清醒的可能性 微乎其微,清醒後的狀況也不是媽媽所樂見的,那我們就放手讓她安心的 走吧。入院後的第 18 天,媽媽血壓降得很低,又有心臟衰竭的現象,感 覺到她決定離開了,爸爸要醫生讓媽媽留一口氣回家,讓她在她熟悉的地 方辭世。

媽媽過世後去哪裡了呢?過得好不好?將媽媽入殮後,我們停棺在殯 儀館放遺體的地方,看著一具具的遺體,我會想說媽媽一個人在這邊,會 不會被欺負?明知媽媽已經不在她的身體裡,可是我就不免擔心,也希望 她能到更好的地方去,過得更好,所以我都會持頌佛號迴向給她,我想也 是一種感念吧!感謝她曾經那麼照顧、疼愛我。然而腦海裡卻也不斷回想 起媽媽生病的整個過程,帶媽媽去看專長是預防醫學的醫生,會不會就是 錯的?媽媽昏倒前一天,我才去參加了同事媽媽的公祭,是不是因此把晦 氣傳給她?會不會因為我一開始就選錯醫院,之後又轉診,害媽媽錯失了 治療的黃金期?….,好像做錯了一個決定,便一步步走到這樣的結果,是 不是我害的呢?!反反覆覆的想,反反覆覆的自責與懊悔…也許是因為太 痛苦了,想減輕痛苦的我,透過與太太談論的過程、透過自我思維、透過 閱讀,我想起證嚴法師的大弟子前來開示所說的話,想起佛教的因緣觀,

也許這就是媽媽的因緣吧!即使我想要幫助他,可是她也有自己的業力牽 引,即使表面上好像是我做了決定,但事情的演變其實是因緣合和所致,

並不是我全然可以控制的。

失去媽媽,我相信除了我,爸爸和妹妹也是很難過的,但我並不知道 他們到底是怎樣的難過?相信每個人面對親人死亡,都有他自己要面對的 課題,都有要自己去經歷的過程;雖然覺得自己學心理,更有責任去關心 他們,但爸爸是不愛談這些的,對他來說事情來就面對,事情過了就過了,

人要往前看;所以我會陪著他看看電視,一起參加慈濟的活動,聊一些日 常生活及慈濟的事情,珍惜彼此「在一起」的感覺;對於獨立的妹妹,我 想我是守候的,等待她有任何需要,我可以幫上一些忙。生活是一直持續 下去的,就像媽媽也許已經投胎,重新展開她的生活,而我也要過好我的

(17)

生活,好好工作,珍惜跟家人之間相處的時光,珍惜每一個修行的機會,

讓自己的心靈更平靜、自在,更有能力去面對生活中的無數選擇,甚而透 過修行、善業的累積,當死亡叩臨,我可以不慌不亂、平靜喜樂的離去。

二、 生命主題的理解與詮釋

研究者透過對朝旭喪親歷程之理解,歸納出故事中的生命主題。

(一) 主題一:對死亡產生知性上的理解-人會死的

在青春期的自我探索過程中,朝旭透過閱讀宗教相關書籍來瞭解人生 於世的意義,祖母過世的事件開啟朝旭對死亡的好奇,讓他從對生命中

「生」的議題的探究延伸到「死」的議題的學習;也經此經驗知道人是會 死亡的。

「我記得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會想說我們來這個世界是幹嘛,我記得那時後我有 問我一個朋友,他說你要自己去探索,所以我那時後就會去找佛教的書來看」

(B4477-B4481)

「我想起阿媽過世的事,我叔叔騎機車載她,她好像是沒有坐好還是怎麼樣跌 到,好像是腦幹受傷, 所以走得更快,大概一個禮拜吧,那時後去他們在那邊 討論,現在情況是怎麼樣,要做怎樣的治療,要怎樣輪流照顧,我印象滿深刻 的,那種沒有準備的狀況之下面對這種死亡的時候,家人是很慌忙的,就是這 樣子才會想要去唸一些生死書,瞭解死亡是怎麼回事,其實我對死亡也滿好奇 的,自己也對宗教部分滿有興趣的」(B4467-B4473)

(二) 主題二:好擔心你離去

對於弟弟罹患血癌,朝旭非常震驚,無法相信如此重大的疾病會發生 在自己家人的身上。

「會覺得很驚訝,那時後的感覺就是很難去面對吧,好像血癌這種東西,好像覺 得這種事情不太可能發生在我們家人的身上。會讓我想到成龍有拍一個捐血的廣 告,就是說雖然我不認識你,但是我很感謝你,就是一個綁辮子的小女生,那個 印象滿深的,好像有病人需要幫助,但是都只是想說我們有沒有時間,要不要去 幫助別人,好像一直很忙,也不會特別說想要去幫助什麼人,但是聽到我弟生病,

想說ㄟ變成是我們的家人生病需要幫助,那種感覺是滿強烈」(B4020- B4028)

朝旭每次前往醫院探望弟弟,總會想醫院的太平間位置在哪裡?感覺上好 像當自己需要去太平間,也就是弟弟死亡的宣判,很擔心弟弟就這樣離開

(18)

人世、離開自己。

「就是我每次到醫院,我都會一直想一個問題,就是說醫院的太平間在什麼地 方,會想到說太平間在哪裡,因為..那是死人的地方…很怕我們親人會走,會去 這個地方,如果我的家人到這個地方就是他走了嘛,所以當我要去面對這樣的東 西,就好像等於是宣判了」(B2116-B2118, B2124- B2125)

而當媽媽住院時,朝旭也同樣強烈地擔心著,擔心媽媽是否會離開自 己、離開人世。

(三) 主題三:對死亡產生情感上的理解--原來人真的會死

經過一年與病魔的征戰,弟弟的病情好不容易有了起色,當大家都鬆 了一口氣,為弟弟感到高興、欣慰時,弟弟卻突然離開了人世;死亡來得 又急又無法逆轉,讓朝旭難以招架。

「晚上九點多接到一通鄰居阿姨打來的電話,他跟我講說我弟走了,我聽到覺得 滿驚的,怎麼會這樣子!?那之前難道他沒有不舒服或什麼的?沒有跟我講嘛!

就是說這種連最後一面也都看不到,對啊,那時候回去坐火車都在想這件事情,

就是會想說怎麼會這樣啊,對啊,就是那個是很..當然是很難過,但是我覺得還 有一種情緒,感覺是憤怒的,不是很憤怒就是想說為什麼沒有跟我講啦,就是說 早點告訴我至少可以看到我弟弟的最後一面」(B2085-B2092)

經歷弟弟的死亡,朝旭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人真的會死」,且死亡不會 只降臨在老人的身上,也不一定有預警,死亡其實是如影隨形。

「有時候知道自己會走,但是真正發生的時候才能真正感受到『喔!人一定會 死』,真正碰到家人走掉的時候,那種是一種情緒上的面對,沒有的話只是認知,

那種理性的喔人是會走的,你要做這樣的準備,當看到親人走了或親人生病,才 感受到原來生病、死亡其實是跟自己那麼的貼近,對啊,因為我的家人他比我年 輕,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B4437-B4441)

(四) 主題四:死亡令人不捨也令人恐懼

朝旭面對親人的死亡極為不捨,就像是小時候面對爸爸離家的那種分離的 感受,很難過、很捨不得。因此他覺得死亡本身就是離開熟悉的地方、熟 悉的人事,會捨不得、放不下。

(19)

「有時候覺得死亡類似有點像那種分離的感覺啦,想到小時候的一種感覺就是 說,我爸爸那時後不知道是去出差還是上課,在樓上看到他要離開就會覺得很難 過」(B4364-B4366)

而受到許多民間信仰、鬼片影響,朝旭面對親人死後的狀態感到恐懼 與害怕。一方面害怕面對親人的遺體、突然出現的亡靈,一方面也擔心親 人死亡後去了哪裡?對於未知的世界感到恐懼、擔心。

「晚上是最恐怖的,甚至包含我弟弟他那時候往生,就是到了晚上就很孤單,還 有一種心情就是說雖然是家人,可是鬼魂我也會怕,好像有時候睡覺,會忽然嚇 醒、跳起來」(B2308-B2313)

「就是傳統一般民間信仰就是說人死了之後就是到地獄啊,很慘很可憐」(B2256)

此外,經歷弟弟與媽媽的死亡,朝旭也會擔心自己是否也會突然間死 去,內心升起一股對死亡的焦慮感。

「這個生命怎麼這麼無常…會不會我突然臨時就走了..」(B4428)

「或者我在想有一個意義是自己也害怕自己的死亡,自己也去到那樣的地方,可 能是學佛的關係,都會覺得生命是很無常的,就是比較不會覺得自己一定可以活 到老,可能自己隨時都要面對死亡吧」(B2134-B2136)(註:”那個地方”意指太 平間)

(五) 主題五:親人死亡的傷痛還是得靠自己走過

面對弟弟與媽媽逝世,朝旭感受的明顯的哀慟,也覺知到自己需要他 人的關心與瞭解,會主動敘說以期得到理解與支持,但卻發現別人是無法 真正體會的,即使有相同經驗的友人也是一樣。

「會期待別人來關心,就是同學之間,我覺得我滿明顯的有那樣的一個情感上的 需要,包含那時候也在參加張老師的團體,在團體裡面有稍微提到這件事情,但 是好像那種感覺就是覺得別人還是沒有辦法真正瞭解當事者,就是我的那時候的 心情」(B2267-B2272)

「但是我覺得那種就是自己的感覺啊,我覺得我現在最難過啦,都沒有人能夠瞭 解我」(B2283-B2284)

(20)

即使親密如太太也沒辦法貼近朝旭的感受,但太太表達出「願意陪伴、

願意傾聽」的關心與意願,讓他覺得好過一點。但是失去親人的痛,依然 只有自己最深刻體會,得靠自己走過。

「至少她是關心我的,她可以陪伴,是有層次的,比起其他人她願意去關心..關 心我,只是她不知道我的那種心情吧」(B2330-B2331)

「對啊,就是那種感覺要自己走過嘛,就像包含連我最親密的人,那時候我太太 她也沒辦法瞭解我的感受啊!她只能陪伴而已」(B2287-B2288)

「這個是沒有辦法..就是別人跟他講什麼話,他就會好了,是要自己去經歷才知 道,是每個人要走過的過程啦,人一定會走過來的」(B4513-B4514)

(六) 主題六:面對死亡,需要有所準備

從阿嬤喪生到媽媽離世,經歷三次親人死亡的朝旭,一次次看到生者 與往者彼此因為沒有準備而慌亂,加深其對『面對死亡,是需要有所準備』

一言的體悟。

「就是很多事情可能要提早做一些準備嘛,他們兩個可能就是在走的時候沒有預 期自己會走,就是像他們也是有慢慢接受的過程啦,例如說向我媽她從中風到走 十八天,可能她也是讓自己慢慢去接受,像我弟發現血癌到走,或者說他最後那 個禮拜,從他不舒服到叫我媽去,跟她講說我愛你,然後到他走只有一個禮拜的 時間,就好像都不敢去面對,就是那時後我有一個很深刻的感受是,他們不敢去 面對『啊,我要走了』,快把一些事情交代一下」(B4379- B4385)

「我會覺得很多事情還是要有準備會比較好,都準備好這樣,不要很驚慌」

(B4393)

經歷弟弟與媽媽離世,朝旭體悟到疾病與死亡是離自己很近的,尤其 發現自己的孩子也有心臟方面的疾病,更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總是盡 可能把夜晚、假日的時間留給家人。此外,朝旭也重視自己與家人身體的 健康,並妥善安排自己與家人的保險規劃等。

「就是我弟弟我媽媽這樣走,在我工作上,至少六日我一定會排出來給我的家 人,尤其是有小孩子的時候,或者是說晚上的時間都不要跑一些公事,就是盡量 能夠陪小孩,那加上像我剛剛談到說我們那個老大啊,他有那樣的病(心臟缺

(21)

損),有時候會想到他就是說心裡會有一些難過,其實這種病也不知道是怎麼樣,

那種感覺讓我有種感受就是說生命是很無常的,有時候我在看他,就是他在睡覺 我在旁邊看,就是不知道能夠跟他在一起多久,就只能珍惜」(B4142-B4148)

「會做一些準備吧,譬如說在經濟的部分,自己的保險保額會買得比較高,至少 說我自己走了的時候,或者我生病的時候不會醫療品質不好,甚至於經濟上需要 依賴家人,或者說我走的時候他們的生活成問題,所以我在保險就會買得比較足 夠」(B4343- B4345)

由於面對疾病、死亡情境及平日的生活,都有可能遭遇到許多重大的 抉擇時刻,朝旭認為唯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多面向的討論與思考,才 能做出較為適切的選擇。

「會花比較多的時間去想吧,或是說蒐集比較多的資料,蒐集資料,不要那麼快 就決定…我覺得很重要的是自己的能力也要提升,比如說修行,你要清楚做怎樣 的選擇會比較好..」(B4204-4205,4264-4266)

在面對死亡的心理準備上,朝旭認為修行是非常重要的,藉由認清事 實的真相、瞭解死亡的過程與死後的世界、隨時保持平靜的心靈、行善結 善緣以有好的業力..等,幫助自己在遭遇自己或親人死亡時,能不慌不亂,

甚而平靜喜樂的面對。

「我覺得這個應該會比較接近那個原始佛教,就是你之前做什麼事情,應該就會 順著那個因緣、那個業力去了,所以會提醒自己之前心情要平靜,然後多幫助別 人,做些好事這樣」(B4419-4421)

從上述歸納可知,朝旭喪親之哀傷歷程的生命主題為:「對死亡產生知 性上的理解-人會死的」、「好擔心你離去」、「對死亡產生情感上的理解--原 來人真的會死」、「死亡令人不捨也令人恐懼」、「親人死亡的傷痛還是得靠 自己走過」、「面對死亡,需要有所準備」。朝旭經歷親人逝世,對死亡有 所理解與體悟,死亡難以掌握更難以預測,唯有讓自己做好準備,才更能 輕鬆面對死亡的到來。

三、 寫在故事之後-研究者對研究參與者的整體印象

從聯繫朝旭到後續幾次訪談的過程中,朝旭一直給我一種樂於助人的

(22)

感覺,總是很爽朗地答應訪談的邀約,在訪談時更是努力搜尋、提供任何 片段的記憶,表達他協助研究的意願與熱忱,這樣的溫暖與助人動力給我 一種明亮感,因此他的化名取為「朝旭」,就是「晨空中明亮的太陽」之 意。

整理朝旭的故事時,曾想以「苦集滅道」的脈絡性意義來撰寫故事,

但因為自己對「苦集滅道」四個字的深遠意涵,並不是非常的理解,因此 改以「與死亡對話」的主題縱貫朝旭的喪親故事。然而還是會想說說朝旭 的人與故事給自己的感覺;朝旭就像是一個穿戴著斗笠與素白僧袍的小小 裟瀰,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步釐清自己想實踐的「道」是什麼,而試著 去體驗、去落實。就像朝旭視喪親、苦難為修行的逆增上緣,他藉由每一 次面臨的考驗與苦難去學習、體悟法的意義,去思考自己是否真的理解,

是否真的在生活中實踐;因此,面對生活,朝旭把握當下、圓滿每一次的 因緣,而面對未來,最終追求的是一種更趨於平靜、自在的死亡;成就一 趟完滿的人間之旅。

第三節 至圓的喪親故事及其重要事件主題的理解

一、 至圓的喪親故事 失去父親—

爸爸過世,對我而言是非常突然也非常錯愕的!大三那年春假我跟爸 爸去雲林掃墓,站在月台上,我看著爸爸,發現他瘦了些,眼睛整個黃了,

我仔細問了他最近身體情形,就建議他趕快去看醫生,他也答應了;那是 我第一次警覺到可能會失去他,可是我一直說服自己爸爸不會有事,雖然 可能生病了,但應該不會很嚴重;直到後來被告知爸爸得了癌症,可能只 剩下一年的時間,不會更短也不會更長,我才深刻地感受到—即將失去他。

爸爸去奇美醫院檢查後,媽媽在電話裡跟我說爸爸得了胰臟癌,大概 還有一年左右的時間,且因為腫瘤導致膽汁無法排除,所以在右腰處開了 一個簍口,插上管子好讓膽汁可以正常排除。而她怕爸爸擔心,所以沒有 讓爸爸知道他的病情,雖然我覺得當一個人突然消瘦許多,身上還接了管 子,怎麼可能不懷疑自己的身體出了狀況,但我沒有提出我的看法,因為 我不想媽媽那時還要因為我意見不同而心煩,我就尊重她的想法。爸爸住 院檢查時,我打電話去關心他的狀況,我說:「你現在還好嗎?」「你現在 感覺怎麼樣?」,沒想到他反而來安慰說:「沒有啊,我現在都很好啊,你

(23)

好好唸書,你不用擔心我,反正我再過兩天就出院了。」,聽了我當場愣 住,怎麼會是他反過來安慰我,即便他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但想到他生病 了還要來安慰我,我覺得好難過、好心疼。

爸爸從醫院檢查完到他五月過世,都在家裡休養,而我也每個星期回 去看他;每一個禮拜回去便看到他的身體越來越差、越來越瘦,他被癌症 的疼痛折騰得連吃都吃不下,四月中檢查完到四月底,短短兩個禮拜他就 瘦了快 20 公斤,平常喜歡到處走走、串門子的他,也變得不愛出門,我 看了心裡好難過。但我沒有辦法表現出來,也沒有辦法說些什麼,每次去 問他當下的感覺,大部分的回應都是他很痛、很不舒服,我不知道自己還 能說些什麼、做些什麼,真的好挫敗!為什麼我學的是社會工作,可是我 一點忙都幫不上!我連怎麼跟他互動都不會!回家的時候,我只有陪著他 看港劇,他整個人很無神地坐著,他沒說什麼,我也沒說什麼,我真的不 知道我能做什麼,我只能幫他買他想吃的東西,帶他去醫院,看看他有什 麼需要,也許就是一種很單純的陪伴,可是我覺得那是不夠的,每次我都 想說是不是要說些什麼,或應該要跟他講些什麼,讓他可以比較開心一點 或比較好一點,可是到最後什麼都沒做,因為我不知道我要怎麼樣做會比 較好;我就只是陪在他的身旁。

那一陣子我常常想說還有一年的時間可以把握,想趁暑假好好的、慢 慢的陪他走這段路,即時這條路很痛苦,最起碼能感受到家人陪伴在側,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在計畫著;五月十六號那一週我也回去看他,直到五 月十七號星期一早上我才回台北,回到宿舍,我裝上 CALL 機的電池,發 現媽媽一直在 CALL 我,我打電話回家才知道爸爸中午就過世了!當下只 覺得怎麼可能!!媽媽不是說還有一年嗎?我真的沒有預期到會是這樣 的狀況,我很抗拒也無法接受,不是跟我說還有一年嗎?為什麼一下子就 走了,直覺不可思議,是不是在傳達訊息上面有錯誤?是醫生說錯還是媽 媽聽錯?到底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形?我一直在想究竟那個環節出了問 題,一個月跟一年的差距是很大的,如果是醫生說錯了,那他真的不可原 諒,他欠我好多,欠我好多…;後來我想可能是媽媽聽錯了吧?!畢竟如 果還有一年,醫生就不會在檢查完後,馬上讓爸爸回家,不會毫無任何治 療計畫。我想是媽媽聽錯了,但我還是沒辦法接受!

爸爸過世後,媽媽整理他的遺物,才發現他在民國 86 年時就曾因胃潰 瘍、十二指腸潰瘍去診所治療,他照了 X 光片,醫生建議他要轉去大醫院 看,可是他卻把那些 X 光片全都藏得好好的,沒讓我們知道;如果是這樣,

我想爸爸可能早就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了,甚至知道自己的病情,可是他

(24)

什麼都沒說。也許他覺得胃潰瘍不是很重要的毛病,所以選擇不告訴我 們,選擇在小診所治療,但如果我們能夠事先知道,能夠早一點去大醫院 檢查、做治療的話,也不會衍生出其他很多的問題。可是這就是他的個性,

他就是不會告訴別人他的想法,總是一個人默默的承受;而我們什麼都不 知道,就像參加父親的喪禮時,我才知道爸爸原來還有我所不瞭解的一面。

一直覺得喪禮是為了讓活著的人道別用的,對死去的人並沒有什麼意 義,所以我並不太想參加,連幫爸爸折蓮花、元寶,我都覺得沒有意義,

燒了有形的蓮花元寶,爸爸也收不到;但我不能不折,也不能不參加喪禮,

因為媽媽會說「你這樣子說得過去嗎?」「你這樣子不孝順」,所以後來我 還是去了。整個喪禮,我不斷的哭、不斷的哭,因為我再一次清楚地看見 我「失去」了,爸爸已經離開,我已經失去他了,再也沒有辦法看到他。

然而,喪禮中看到爸爸的朋友從各地趕來送他一程,卻讓我好感動,即使 爸爸都不會主動跟他們聯絡,彼此之間很少往來,可是他們都知道爸爸是 一個好人,都知道他以前的事情,很關心也很喜歡他。那時,我才知道原 來爸爸也有這麼多的朋友曾在他的生命中出現過,原來他也是有很多人關 心的,不像他在家裡那種很落寞、很孤獨的樣子。讓我很感動、很欣慰,

突然覺得我認識他了,認識了爸爸!也發現原來我一直都不瞭解他,不清 楚他的個性,不知道他心裡到底在想什麼;直到他過世,透過這些片段、

他留下的東西,我才慢慢拼湊起屬於他的回憶,才真正認識爸爸這個人。

而越認識爸爸的好,越想到爸爸對我的愛,我就更為自己過去的無知 與不懂事,深深地懊悔自責。爸爸走後,白天我還是照常上課、準備考試,

到了夜晚要入睡前,一切都靜了下來,就會想起爸爸,我不斷的哭、不斷 的哭,哭完了、累了就睡。每當想起爸爸,就會想到小時候自己脾氣很暴 躁,動不動就生氣,對他態度也不是很客氣;就像爸爸是不愛講話的,只 有他做事做得很煩很累的時候,他才會抱怨,卻又一邊抱怨一邊做事—照 顧外公、打理家務等等,讓我覺得他很嘮叨,我總是直接跟他講說「你不 要再唸了,你唸給我聽也沒有用!」,但其實他只不過是想要被關心,而 我卻不懂;甚至有一次我還很生氣的推了他一把,當下他雖然說「你這樣 子,我以後不要幫你辦什麼事情」「你以後有事情不要來找我」「我也不要 幫你洗洗衣服了,你就自己洗」,可是他永遠都是說一說而已,隔天他還 是一樣地照顧我。國中時,爸爸幫我送便當,那時只覺得好自卑,無法接 受自己的爸爸比同學的爸爸都老又只是當警衛,所以我就跟他說「便當,

你放著就好,我自己去拿。」可是,他卻從來不會因為我不乖、不好、不 孝順就不幫我送便當,他不會去告訴你他有多愛你、有多在乎你,他只透

(25)

過行動來表達,那樣的愛是無法言語的!所以回想起自己曾經如此無知地 傷害他,除了愧疚…還是愧疚!

從高中起我慢慢想改變自己與家人相處的方式,雖然關係變得比較不 那麼絕對,不會說我就是討厭你、不喜歡你,可是還是有些遙遠;大學時,

更努力地改變自己,想好好經營和家人的互動時,可是他卻走了!我為他 做的事情實在太少,我從來都沒有抱過他,沒有跟他說過一句「爸爸我愛 你」,當很想跟他說的時候,這一句話或這個動作就再也沒有辦法發生了。

他去世前一晚,他吃完飯就上樓了,我上去看他,想跟他聊一聊、談一談 生病的狀況,雖然我也預期他會說他很不舒服,我可能聽到他的話後,就 整個人癱掉不知道該怎麼接下去,可是我還是想去關心他。我跟他說「你 辛苦這麼久,為家裡付出這麼多,你可以把這段日子當作是老天爺給你的 假期阿,讓你休息一下。」果不其然,他的回答讓我無力招架,他說「可 是很痛啊!」,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去回應他,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就是 那麼真實,我真的說不出一句話來,我只能跟他說「那你就好好休息啊,

早點睡。」草草結束我們的談話。當時真的很無力、很挫敗!可是沒想到 那天晚上,當媽媽問起他和我聊些什麼時,他卻自己加了好多話,他說他 問我社工是在做什麼,我說就是要有愛心之類的,這些都是我沒有講的,

他卻自己幫我說明;也許他懂我的用心,也一直關心著我,但他並不是一 個會表達自己感覺、情緒的人,但是他是懂的,他一直都用他會的方式付 出他的愛,可是我卻一直不懂得怎麼去愛他,沒有辦法給他相同的愛!每 每想到這些,我就無法釋懷、無法原諒自己。

想到爸爸,想到我失去他,我只有哭、只有難過、自責。在學校,同 學無法給我什麼情緒支持;而在家裡,因為不想讓媽媽擔心,也害怕引發 他們的悲傷情緒後,我無力收拾,所以在他們面前,我都是很堅強的;一 直到六月,我遇到了一位學長,跟他在一起,是一種很自然、很安定的感 覺,在他面前我可以做自己,不用嘻嘻哈哈,不用太社會化,我們一起看 電視、一起吃東西、一起聊天,或者就只是坐在一起看書,沒有多說什麼,

卻讓我覺得好像有了另外一個家人,那是很舒服的相處,是真正生命中的 一個很重要的人。而他也讓我知道「失去爸爸」是讓我成長最好的機會,

「失去」就是告訴我要好好地去珍惜身邊的人、每一段關係。因為我以前 總把每一件事情視為理所當然:爸爸幫我送便當是理所當然,爸爸幫我洗 衣服是理所當然,爸爸來接送我也是理所當然,他幫我做任何事情都是理 所當然的;可是經歷他過世的衝擊,我知道不該是那麼理所當然,沒有任 何一個人理所當然要為另一個人做什麼事情,都是他覺得你值得,他才做

(26)

的。所以我想去珍惜身邊每一個我重視的人,或是重視我的人,希望去珍 惜彼此的互動,因為人跟人的互動也許就只有那麼一次而已;相信這就是 爸爸過世所要給我的最大意義吧!所以我開始試著去接受「失去」的事 實,透過誦經讓自己沈靜,讓自己可以好好地去思考、去面對。

只是當時心裡還是無法原諒自己,一直到九月,同學看我狀況不佳,

幫我問老師如果想跟爸爸說對不起,爸爸又已不在人世—該怎麼辦?老師 說:「可以試著跟心中的那個父親說對不起,他會知道的。」,當下心裡鬆 了許多,雖然我早就知道爸爸是懂的、是理解的,他根本不介意,他早就 原諒我了,但是我還是讓我自己被綁著,不讓自己鬆開不原諒的情緒;聽 到老師那句話,我覺得放開了,慢慢讓自己從自責的情緒中跳脫出來,因 為我知道即便我如何自責,就算再回到小時候,面對同樣的情境,可能還 是一樣無知、懵懂、一樣脾氣暴躁。我只能好好珍惜當下我身邊的每一個 人,雖然對象永遠都不會是爸爸了….

守護我的家—

自從爸爸過世之後,我每個月都會回家一兩次,甚至有時候蹺課也要 回去。倒不是家人真的很需要我回去,而是我覺得我需要回家,我想要回 家,想要回去那個地方。

一方面我擔心媽媽的狀況,爸爸突然走了,我覺得對她來說是很大的 衝擊,而外公在爸爸過世沒多久,也因為呼吸衰竭住進永康的榮民醫院,

對媽媽而言,頓時之間兩個最重要的人一個已經消失,一個也好像快要消 失,我很擔心媽媽的狀況,所以我會想要每個月回家看看她、關心她。

另一方面,那時後「家」對我來說也已經很模糊了,家裡少了爸爸卻 多了一個陌生男人—媽媽的伴。從爸爸爸得了癌症,那個男人就不斷地來 幫忙,爸爸過世之後,他每天從早上八點多來我們家,一直到晚上十一點 多才回去,過了兩三個月後,媽媽就叫他直接搬過來。或許對媽媽而言,

可以轉移焦點在另外這個人身上,讓她能夠不要那麼赤裸裸地去面對「突 然失去爸爸」這件事,是一個壓力或情緒的出口,所以我想如果這樣對她 來說是一件好事,那就好了,因此我對那個男人並沒有太大的敵意。何況 他也沒有辦法佔據我心中任何一個位置,不會替代任何人的角色,但畢竟 面對一個外人,我真的不自在,一直都在家裡,我很少有機會跟媽媽單獨 互動,我不好意思直接跟他說「你可不可以先離開一下」,我也不敢跟媽 媽說我不希望看到那個人,因為我會擔心這樣會對媽媽造成傷害,所以我 會不斷回家、不斷回家,期望遇到一次他不在的時候,我可以跟媽媽單獨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媽媽將 651 元平分給 3 個孩子當零用 錢,爸爸又給每個孩子 125 元,請問現 在每個孩子有多少零用錢?. 換你試試看 換你試試看

父母對阿銀越來越不滿了。上星期,爸爸叫阿銀向小猴撒

根據冉雲華教授〈中國早期禪法的流傳和特點〉一文的研究,中國佛教從第五世紀後期 到第七世紀初,禪法開始在各地流傳開來,大致發展成四個不同的流派: (一)

Tommy 的爸爸因生意失敗,在經濟上遇到極 大困難,導致未能負擔每月的居所租金和其他 家庭生活開支。於是,他帶同 Tommy

根據這項新法,從 2021 年 1 月 1 日起,越南的男女性退休年齡將由目前的 60 歲和 55 歲,每年分別調高 3 個月和 4 個月,直到 2028 年男性退休年齡達到 62 歲,以及

„ 無線射頻識別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系統近年來越來越普及,應用範圍如供

„ 無線射頻識別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系統近年來越來越普及,應用範圍如供

„ 無線射頻識別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系統近年來越來越普及,應用範圍如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