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庶民生活的幾個面向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第五章庶民生活的幾個面向"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庶民生活的幾個面向

• 前言

• 當我們讀歷史時,不禁要問讀的是誰的歷史?傳 統的以君侯將相為主軸的描述,讀來總覺得缺了 些什麼。因時間因素使我們對於納粹歷史、南京 大屠殺等等歷史歷史事件感受會逐漸淡化。相對 的觀賞「無米樂」(顏蘭權導演)這部紀錄片時,

主角崑濱伯夫妻間俚俗的對話,聽來莞爾,雖不 雅但是否更貼近許多人的生活經驗呢?

• 生活經驗是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本主題的描述重

點會側重於華人社會。本主題的涵蓋面甚廣,故

只能挑幾個面向介紹:由民俗宗教活動切入庶民

生活核心,再由家族活動中的祭祖與結婚來瞭解

一個家族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意涵,亦藉由新年

與對鬼的祭祀來瞭解庶民生活不同的人生態度。

(2)

一、迎神賽會

• 在台灣的庶民生活中,民間廟會活動是一種常見的活動。

代表了庶民對未知世界的一種虔誠敬畏;也是農業社會的 一種重要休閒活動。它同時也摻雜了老祖先的智慧。三峽 清水祖師廟、新竹義民廟、大甲鎮瀾宮、彰化南瑤宮、北 港朝天宮、西港慶安宮、台南天壇、東港東隆宮、、、這 些廟會活動都是台灣庶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記憶。

• 廟會活動中,時時可見各種形式的陣頭,如馬陣吹(失傳 已久,北港地區人士試圖重新復出)、八家將、官將首、

宋江陣、白鶴陣、蜈蚣陣、新興的嘉義朴子市太子會以流 行的電音舞組成的「電音三太子」、、、如果說廟會活動 中的主神是紅花,陣頭可說是廟會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綠葉。

• 一般而言,大部分的陣頭仍保有一些傳統的禁忌,如於活 動期間前後茹素齋戒、戒女色與賭博或粗口、忌入喪

家、、、這些禁忌隨時代演進容或不符社會觀感而略有轉 化,但基本上仍希望藉由禁忌的約束性以期達到彰顯所扮 演神將的神聖性與扮演者出軍操演時能神采奕奕的完成任 務。

(3)

二、祭祖

• 在華人的社會裡,「慎終追遠」是一種顛撲不破的核心價值,而 此種價值觀是由祠堂、祭祖、家譜所共同建構的。

• 祠堂,在華人社會被視為高於一切,關呼家族命運之所繫,神聖 而不可侵犯。

• 在儒家文化的歷史主軸下,孔子的祠堂位階被提升,介於皇室與 庶民之間。依史記記載,漢高祖劉邦十二年「以太牢(豬、牛、

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開創了歷代皇帝祭祀孔廟的先例,以 一傳統綿延不絕。也難怪司馬遷「史記」撰述到孔子時,將之列 之於「世家」這個專為諸侯書寫的體例中,視之為「素王」。即 以全台首學台灣台南孔廟為例,國府遷台後歷任總統均曾頒贈匾 額,這恐怕是中國任何一家族都無法享受的殊榮。

• 在華人世界對子孫而言,參與祭祀活動,既是權利也是一種無可 逃脫的一種義務。一般在祭祀祖先時,大多會準備三牲。依禮記 鄭玄注三牲指牛、羊、豕(豬),但現在民間多用豬、雞、魚。

一年之中會選擇重要節令,如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

重陽、除夕,舉行家庭(族)祭祖活動。其他諸如家有喜事,娶 親、添丁、中試、升官都會祭祖,以感謝祖宗之庇佑。

(4)

• 傳統中國隨著歷史不斷演進,東漢後期門第制度 成為世家大族壟斷統治權力的基礎,曹魏時九品 中正制更有推波助瀾之效,家譜成為維持士族特 權的重要工具。隨著家族不斷演進、遷徙,子孫 逐漸開枝散葉遍布各地,家譜成為家族間縱向聯 繫的重要關鍵。藉由家譜,宗族之間的成員雖族 屬疏遠,長幼尊卑按譜查對一清二楚。傳統中國 社會世系取名時,同一輩的兄弟姊妹用同一個字 輩。

• 台灣原住民經歷過不同時期不同政權的統治,族 群文化流失嚴重。藉由姓名可以清楚分辨輩份、

親疏關係,但強制改為漢姓後造城鄉當嚴重的混 淆與影響。目前台灣原住民社群正積極推動正名,

希望能藉此恢復族群文化與明確的親屬關係。

(5)

三、新婚誌喜

• 婚喪喜慶是常民生活中經常可觸及的部分,其中婚禮更代表了多重的 意義。經由婚禮,男女雙方得承擔履行對彼此父母及親屬間的權利和 義務。此外,家庭與所住社群的關係,婚姻關係亦涉及與鄰里、社群 的關係。建立新家庭的婚姻當事人為符合社會的贊同、認可和保障,

往往藉由透過一定的儀式,以取得新人際關係的建立和履行。

• 在中國,傳統婚姻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廣家族、繁子孫,同時用來維 護及提高家族名望及地位。婚姻被視為家庭的要事,而非個人的私事,

這就是所謂的「父母之命」、「明媒正娶」和「門當戶對」等規限的 定義。

• 六禮是中國古代社會裡締造婚姻關係的六個步驟,包括納采、問名、

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時代的滾輪不斷在進步,但為求諸事大吉,

不少人會祈禱神靈,以取得他們的保祐降福。因此我們可以觀察到傳 統婚禮中的六禮,每一道程序都要敬拜和請示祖先,到了現代人們還 是把拜堂、拜天地視之為婚禮中不可少缺少的過程;象徵吉祥的習俗 在婚禮過程中處處可見,例如迎親前一晚,男方會請有福氣的婦女幫 忙鋪新床,床角四周夾藏著四個包有紅棗、花生、桂圓、蓮子(早生 貴子之意)的小紅包。當天晚上再找一位小男生(最好生肖屬龍)到 新床上翻滾數次,討個吉利,希望早生貴子,俗稱「壓床」。象徵性 地避邪過程,諸如過火爐、生肖屬虎者應避見新娘等習俗亦未隨時代 進步而消失。

(6)

四、過新年,過好年

• 春節就是農曆過年,在中國民間的歲時節令中時 間最長的日子,傳統社會差不多從農曆十二月二 十四日「送神」那天開始,一直到元月十五元宵 節為止,都是春節的範圍。吳瀛濤《台灣民俗》

收有〈新年歌〉一曲,歌詠民間新年行事:「初

一早,初二巧,初三無通巧,初四頓頓飽,初五

隔開,初六挹肥,初七七元(為人日),初八原

全(恢復平常),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吃

拜天公剩下酒菜),十一概概(沒什麼,與平日

同),十二漏屎,十三老爺生(關公),十四月

光,十五元宵瞑,十六拆燈棚。」

(7)

• 俗話說:「新年頭,舊年尾」。除夕是春節活動 中一個重要的日子。一般是認為除夕祭拜和古代 的臘日祭祀有相當的關聯。

• 對許多人而言,過年是個可盡情玩樂的佳節,特 別是小孩子最期待能拿到長輩給的壓歲錢。晚輩 在除夕夜向長輩行禮辭歲由來已久,但長輩賞晚 輩壓歲錢的這一種習俗,大約在清代初期才逐漸 普及。清代流行將銅錢編成龍形置於床腳,稱之 為「壓歲錢」,此或許是取壓「祟」的諧音,希 望藉由金錢的喜氣以驅除邪祟,進而祈求福祿平 安。這種長輩對晚輩祝福的方式,也自然而然成 為過年時非常討喜的一種習俗。

• 受到近代西方文明的影響,近百年來兩岸的中國

人都開始過著兩個新年。一些傳統的年節習俗也

得因應現代化的社會環境與生活步調。在大陸的

過年,有濃濃的政治味;在台灣,都市化、商品

化和觀光化,使年俗活動充滿了娛樂性。

(8)

五、人與鬼的嘉年華會

•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傳統中國非常忌諱講到 有關死亡的問題,因此讓死後的世界蒙上一層神秘的面 紗。雖然中國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雖然蒲松齡 的「聊齋誌異」將鬼的描述較「人性化」,但基本上華 人社會是「敬鬼神而遠之」。在庶民的信仰中除了人鬼 之外,還有天神和地祇的存在,但是卻以「人鬼」作為 中心信仰。中元節,即是和人鬼有密切關係的節慶。

• 「中元」是道教的說法:「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

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中元」之 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孟蘭盆會」。佛 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也就是盂蘭會。盂蘭盆 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

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 誦經,佈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 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盂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同 時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民間的重要的節慶。

眷村

(9)

六、眷村

• 台灣是一個移民社會,一波波的移民潮塑造了台灣多元的歷史文 化特色。台灣眷村的形成與發展有其特殊性的背景,它是近代史 上一次大規模的、非自願的政治性的人口遷徙。民國38年,國 民政府播遷來台,為了廣泛安置隨行的六十萬大軍,達到安定社 會的目的,因此廣設軍人眷屬住宅供眷戶使用。最早設於台北市 四四新村,而後逐步在全島各地都陸續有眷村的設立。

• 眷村是政府早年興建提供軍眷住的地方,五十年代,政府財政困 難,為了安定軍心,照顧軍眷生活,乃發動各界捐建眷舍,其村 名具有時代意義:以軍種命名:陸軍的是陸光、莒光、精忠、自 立、力行;空軍的是大鵬、虎嘯、建國;海軍的是海光、潛龍;

聯勤的是飛駝、明駝、四四南村;憲兵的是憲光。也有以經費來 源命名的有僑愛、婦聯、慈仁、貿商、貿易、影劇。或是為前駐 軍所建的有金門新村、馬祖新村。

• 眷村的飲食文化是一大特色,相當多元的,湯麵、乾麵、涼麵、

牛肉麵、水餃、鍋貼、水煎包、餛飩、燒餅油條、槓子頭、饅頭、

麵疙瘩、臘肉、香腸、、、記得筆者讀高中時,附近就是一空軍 眷村(當時高志航的母親亦住於其中),每天上學前吃碗麵食放 學時吃碗刨冰,對我們這些非眷村軍民的高中生如今回想應該都 是一種甜蜜的回憶。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閱讀能力的涵蓋面不斷變 化,傳統閱讀訓練不足以 面向新世代的要求,跨學 科協作能發展更全面的閱

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 ,美國 國父,1789 年成為 美國第一任總統(其 同時也成為全世界第 一位以「總統」為稱

隨著經濟實力的衰退,基輔的 公王越來越沒有影響力,而羅斯人 的文化傳統中,沒有固定的家族繼

隨著經濟實力的衰退,基輔的 公王越來越沒有影響力,而羅斯人 的文化傳統中,沒有固定的家族繼

中國歷史科 (中一至中三) 課程大綱 中一級 歷史時期:史前至夏商周.. 學習重點:中華民族的起源與早期國家的形成

在各個歷史時期中,以「政治演變」為經、以「文化特色」及「香港發展」為緯。「政治演變」內容(例如秦朝的統一及

工具書上說,馬賽人驍勇善獵(他們確實善戰,曾一度依靠武力統治東非相

常生活的課題,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中 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的興趣;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