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際數學家會議和國際數學聯合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際數學家會議和國際數學聯合會"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際數學家會議和國際數學聯合會

王懷權

1. 國際數學家會議的由來

美國芝加哥在 1893 年舉行 「世界數學 家和天文學家會議」。 德國數學家克來因 (F.

Klein) 在會議開幕致辭時, 呼籲世界數學家 們, 成立國際數學家會議 ICM (Interna- 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 這 一提議, 引起大家很大的興趣。 經過廣泛地 討論後, 決定由中立國瑞士數學家歸瑟 (C.

Geiser ) 籌備第一屆國際數學家會議 (簡 稱, 國數會)。 於是第一屆國數會於 1897年在 瑞士蘇黎世舉行, 地點選在中立國瑞士, 德、

法兩強國都不會反對。 有五位當代數學大家 當籌備委員: 德國克來因、 法國龐加黑 (H.

Poincare)、 義大利克雷蒙納 (L. Cremona)

、 瑞典米塔列夫勒 (G. Mittag-Leffler)、 俄 國馬可夫 (A. Markoff)。

2. 第一屆1897年國數會

第一屆國數會 (1897) 共有4個國家242 人與會, 其中有一部份是眷屬。 與會者瑞士有 60 位 (含來自瑞士蘇黎世大數學家閔可夫斯

基 (H. Minkowski) 和賀梧知 (A. Hur- witz), 德國有 41 位, 法國有 23 位, 義大利有 21 位。 38 位女士中, 祇有 3 位數學家, 其餘是 眷屬。

第一屆國數會第一個演講者本來安排法 國龐加黑講 「分析和物理數學的關係」, 因為 龐加黑身體不舒服不能參加, 由法國傅洪內 (J. Franel) 念論文。 大會演講含瑞士賀梧 知講 「解析函數論最近發展」, 皮亞諾 (G.

Peano) 講 「邏輯」, 德國克來因講 「數學教 育」。

第一屆國數會也安排遊蘇黎世湖和登魏 特堡 (Uetilberg) 山。 此後世界各數學會議 也都循例安排旅遊, 大會大遊, 小會小遊。

3. 1932年國數會

自從 1897 年第一屆國數會後, 一直到 1908 年國數會, 才有第一位女姓數學家德國 諾特 (E. Noether) 被邀請演講。 1914-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國數會停開。 因為 大家對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行為相當 不滿, 故在戰後在法國史特勞斯堡 (Stras- bourg) 和在加拿大多倫多 (Toronto) 舉行

4

(2)

國際數學家會議和國際數學聯合會 5

的兩次大會, 德國不准參加。 但是德國數學 會非常好, 也不能永遠排除在國數會外, 於是 在1932年, 再次選在中立國瑞士蘇黎世舉行。

這一屆增加到有 41 個國家 850 人參加。 會中 加拿大費爾茲 (Fields) 談及因為諾貝爾和米 塔-列夫勒有過不愉快, 故諾貝爾獎中無數學。

為了補救這遺憾, 費爾茲宣佈建立一費爾茲 獎基金會, 由下屆國數會開始, 頒發費爾茲獎 (Fields Medal), 獎勵 2 到 4 位 40 歲以下傑 出數學家。

1932 年國數會用下圖來作入場卷, 圖中 是瑞士數學家丹尼爾伯努利、 賈可比伯努利、

約翰伯努利、 歐伊勒和斯坦勒。

4. 1950年國數會

因為國數會演講者和參加者越來越龐 大, 於是從 1950 年國數會開始設立國際數學 聯合會 IMU (International Mathemati-

cal Union), 來安排國數會的行政事宜, 如:

決定費爾茲獎得獎人和下屆國數會主辦國。

國際數學聯合會設理事長, 副理事長, 秘書長, 執行委員。

5. 1994年國數會

為了紀念國數會成立 100 年, 國數會又 回到初辦時 (1897) 的瑞士蘇黎世舉行。 這一 屆共有 84 國 2,370 人參加: 其中最多人數是 美國 443人, 其他日本 228人, 英國70人, 瑞 士 229 人, 俄羅斯 194 人, 德國 191 人, 法國 162 人, 中國 50 人, 台灣 13 人。

6. 1998年國數會

1998 年國數會在德國柏林舉行, 除了頒 發 4 個費爾茲獎得主和 1 位奈旺林納獎 (Ne- vanlinna) 得主 P. W. Shor 外, 還頒發 1 特 別貢獻獎給 A. Wiles(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Wiles解決了持久的費馬 (Fermat) 臆測, 他 已經超過 40 歲, 不能得費爾茲獎。 費馬臆測:

「當n ≥ 3 時, 方程式 xn+ y = zn 無正整 數解。」

7. 費爾茲獎

到 1998年已經有下列費爾茲獎得主:

1936 年挪威奧斯陸:

L. V. Ahlfors (美國哈佛大學) J. Douglas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1950 年美國麻賽諸塞州:

L. Schwarz (法國南斯大學)

(3)

6 數學傳播 224期 民8712

A. Selberg (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1954 年荷蘭阿姆斯特丹:

K. Kodaira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日本 人, 小平邦彥)

J. -P. Serre (法國巴黎大學) 1958 年英國愛丁堡:

K. F. Roth (英國倫敦大學 ) R. Thom (法國史特勞斯堡大學 ) 1962 年瑞典斯德哥爾摩:

L. H¨ormander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 J. W. Milnor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1966 年俄國莫斯科:

M. F. Atiyah (英國牛津大學) P. J. Cohen (美國史丹福大學 ) A. Grothendick (法國巴黎大學) S. Smale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1970 年法國尼斯:

A. Baker (英國劍橋大學)

H. Hironaka (美國哈佛大學, 日本人, 廣中平佑)

S. P. Novikov (俄國莫斯科大學) J. G. Thompson (英國劍橋大學) 1974 加拿大溫哥華:

E. Bombier (義大利比薩大學) D. Munford (美國哈佛大學) 1978 年芬蘭赫爾新基:

P. Deligne (法國高等研究所) C. Fefferman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G. A. Margulis (俄國科學院) D. Quillen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 1982 年波蘭華莎:

A. Connes (法國高等研究所)

W. P. Thurston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S. T. Yau (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

丘成桐) 1986 年美國伯克萊:

S. Donaldson (英國牛津大學) G. Faltings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M. Freedman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

分校) 1990 年日本東京:

G. Drinfeld (俄國科學院烏克分院) S. Mori (日本京都大學, 森重文) S. Witten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V. F. R. Jones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

分校) 1994 年瑞士蘇黎世:

J. Bourgain (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法國高等研究所)

J.-L. Lions (法國巴黎大學第九分校) J. C. Yocooz (法國巴黎大學第十一分

校)

E. Zelmanov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 1998 年德國柏林:

R. E. Borcherds (英國劍橋大學) W. T. Gowers (英國劍橋大學) M. Konstevich (法國高等研究所) C. T. McMullen (美國哈佛大學) 費爾茲獎到 1994 年歷屆得獎數學家人數共 42 位:

美國 19.5位, 佔 46.5 % 法國 9.5位, 佔 23 % 英國 7位, 佔 16 % 俄國 3 位, 佔 7 %

(4)

國際數學家會議和國際數學聯合會 7

義大利 1位, 佔 2.5 % 瑞典 1 位, 佔 2.5 % 日本 1位, 佔 2.5 %

8. 2000年世界數學年

1900 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國數會, 德國 大數學家希爾伯特 (D. Hilbert) 提出 23 個 待解問題, 主導 20 世紀數學。 其中大部分問 題, 在 20 世紀已被解決, 這些問題領導 20 世 紀數學的研究方向。 這一種事先設定研究方 向, 在歷史上成功的例子很少, 尤其在科學研 究方面。 很巧, 在 1900年 12月 14日, 德國蒲 郎克 (M. Planck,1858-1962) 在德國物理

學會宣讀了一篇談 「黑體幅射」 的論文, 而開 啟了量子力學的研究。

公元 2000 年是 21 世紀初年, 將之定為 世界數學年。 依據 20 世紀有過成功的例子, 國際數學聯合會擬邀請費爾茲獎得主和傑出 數學家, 寫出他們認為21世紀數學家的課題。

擬舉辦各種研討會, 國際數學聯合會的各附 屬組織 ICMI,CDE, ICHM等也要辦各種數 學活動。

—本文作者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數學系—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二次大戰後美蘇冷戰 時期,美國結合主要 工業國,於1949年 成立多邊出口管制 協調委員會(COCOM). 二次大戰後美蘇冷戰

摘要 : “民族數學”是 20 世紀 80 年代前後在國際數學界和數學教育界興起的一個新 的研 究領域, 就其基本意義而言, 可被看成數學與人類文化學的一種交叉。 作為一個 研

授 介紹 ICM 及 IMU 之緣由, 各屆重要會議 之典 故及歷屆 Fields Medals 得獎人。 郭滄 海教授對本屆 IMU 組織之運作, 議題之主 軸等加以剖析並詳述 我國在 IMU 之地位與 前瞻。 簡茂丁

2016 年 7 月 9 日在法國波爾多 (Bordeaux) 舉辦國際 2016 年 SAT 電腦大會, 來自德 州大學、 肯塔基大學和英國斯旺西大學的三名數學家表示他們利用分塊攻克策略 (Cube-and-

2000 年五月, 筆者應邀參加美國伊利 諾 大學所舉辦的千禧年數論研討會; 會議 期間, 從報紙得知英國的克雷數學研究所 (Clay Mathematics Institute) 在巴黎召 開記者會, 提出數學上七大難題,

第十三屆國際數學聯合會 (IMU) 大會今年八月十五、 十六兩日在德國 德列斯登舉行。 緊接著, 十八∼廿七日 在柏林舉 行國際數學家會議 (ICM), 我國有多人參與盛會。 本刊特請中華

美軍登陸塞班島之際,小澤治三郎正執行豊田副武的阿號作戰計畫,詴圖與美軍艦隊決

本問題乃英國數學史家 Ivor Grattan- Guinness 於1995 年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舉 行的一個國際數學史研討會中提出的。 他的 兩篇論文考慮了 α : β = 1 : n 的情況, 並為本文中定理 3 和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