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市立建國中學 107 年度校園災害防救計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臺北市市立建國中學 107 年度校園災害防救計畫"

Copied!
18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北市市立建國中學

107 年度校園災害防救計畫

中華民國 107 年 10 月 12 日

(2)

目錄

第 1 篇 學校概況資料 ... 1

1.1 基本資料... 1

1.2 人員狀況... 1

1.3 建築物資料... 2

1.4 周圍環境... 69

第 2 篇 共通性事項 ...71

2.1 校園災害防救組織架構與任務... 71

2.1.1 校園災害防救委員會... 71

2.1.2 校園災害防救應變組織... 73

2.1.3 災害防救作業流程... 76

2.1.4 校園災害防救應變組織之啟動時機... 77

2.1.5 校園災害防救應變組織之設立與運作... 78

2.2 災害通報... 78

2.2.1 通報原則及流程... 79

2.2.2 通報時機... 79

2.2.3 通報內容... 81

2.3 災害防救資料蒐集... 82

2.3.1 歷年校園事故統計... 82

2.3.2 災害潛勢調查... 82

2.4 災害應變器材整備與分配... 87

2.5 災害防救教育訓練... 89

2.6 校園災害防救演練... 90

2.7 家庭防災卡與 1991 報平安專線 ... 91

2.8 開設災民收容所規劃與實施... 92

2.8.1 收容所規劃原則... 92

2.8.2 收容所之開設... 93

2.9 避難疏散之規劃... 94

2.9.1 原則與流程... 94

2.9.2 避難疏散動線規劃... 95

2.9.3 避難疏散集合場所之配置... 95

2.9.4 避難疏散情形之調查... 96

2.10 危險建物與危險設施之警戒標示... 97

2.11 校園災害防救計畫經費編列... 97

第 3 篇 地震災害預防與應變事項 ... 99

3.1 平時預防工作事項... 99

3.1.1 校園環境安全自主性調查... 99

3.1.2 校園環境安全改善... 100

3.1.3 自我檢視學校潛在災害評估分析... 100

3.2 災害應變工作事項... 101

3.2.1 避難疏散之執行... 102

(3)

II

3.2.2 緊急救護與救助... 103

3.2.3 毀損建物與設施之警戒標示... 104

3.2.4 啟動社區住戶與家長之協助... 104

3.2.5 放學及停課措施... 105

3.2.6 停課放學疏散之執行... 105

3.3 其他作為... 106

第 4 篇 淹水災害預防與應變事項 ... 107

4.1 平時預防工作事項... 107

4.1.1 校園環境安全自主性調查... 107

4.1.2 校園環境安全改善... 108

4.1.3 自我檢視學校潛在災害評估分析... 108

4.2 災害應變工作事項... 108

4.2.1 臨災戒備... 109

4.2.2 停課放學疏散之執行... 110

4.2.3 淹水時之避難疏散... 110

4.2.4 緊急救護與救助... 112

4.2.5 啟動社區住戶與家長之協助... 112

4.3 其他作為... 113

第 5 篇 人為災害預防及應變事項 ... 114

5.1 火災預防及應變事項... 114

5.1.1 平時預防工作事項... 114

5.1.2 災害應變工作事項... 116

5.2 實驗室與實習場所災害預防及應變事項... 118

5.2.1 平時預防工作事項... 119

5.2.2 災害應變工作事項... 138

5.3 交通事故預防及應變事項... 142

5.3.1 平時預防工作事項... 142

5.3.2 事故應變工作事項... 143

5.4 有毒氣體、煙塵或其他之處理... 145

5.4.1 平時預防工作事項... 145

5.4.2 災害應變工作事項... 145

5.5 校園內外無人看守水域溺水事故... 147

5.5.1 校內溺水事故... 147

5.5.2 校外溺水事故... 148

5.6 變電箱及高壓電塔漏電事故... 148

5.6.1 校內變電箱... 148

5.6.2 校外高壓電塔... 148

5.7 其他作為... 148

第 6 篇 災害復原工作事項 ... 150

6.1 受災學生心靈輔導... 150

6.2 學校環境衛生之維護... 150

6.3 學生復課計畫、補課計畫... 151

(4)

6.4 供水與供電等緊急處理... 151

第 7 篇 計畫實施與自評 ... 153

7.1 計畫實施... 153

7.1.1 評估之時機與範圍... 153

7.1.2 評估之方式... 153

7.2 自我評估... 153

附錄 1 校園環境安全檢查表之掃描檔 ... 162

附錄 2 演練腳本 ... 163

附錄 3 校園災害防救計畫書簽核之掃描檔 ... 165

(5)

IV

圖目錄

圖 2-1 校園災害防救委員會組織架構圖... 71

圖 2-2 教職員工數 50 人(含)以上組織架構圖 ... 73

圖 2-3 災害防救作業流程圖... 77

圖 2-4 災害通報流程圖... 79

圖 2-5 地震災害潛勢圖資... 83

圖 2-6 淹水災害潛勢圖資... 84

圖 2-7 坡地災害潛勢圖資... 85

圖 2-8 人為災害潛勢圖資... 85

圖 2-9 輻射災害潛勢圖資... 86

圖 2-10 海嘯災害潛勢圖資 ... 86

圖 2-11 校園災害潛勢申復作業流程圖 ... 87

圖 2-12 家庭防災卡 ... 92

圖 3-1 地震災害平時預防工作事項流程圖... 99

圖 3-2 地震災害應變流程圖... 102

圖 3-3 地震災害疏散路線圖(範例) ... 103

圖 4-1 淹水災害平時預防工作事項流程圖... 107

圖 4-2 淹水災害應變流程圖... 109

圖 4-3 淹水災害垂直避難路線圖(範例) ... 111

圖 8-1 火災災害應變工作流程圖... 118

圖 8-2 實驗室災害避難疏散路線圖(範例) ... 140

圖 8-3 毒化災學校應變工作流程圖... 147

(6)

表目錄

表 1-1 學校基本資料... 1

表 1-2106 年度學生人數 ... 1

表 1-3 校舍基本與現況調查資料... 2

表 1-4 學校周圍環境... 69

表 2-1 校園災害防救委員會任務編組名冊... 72

表 2-2 教職員工數 50 人(含)以上組織分工表 ... 74

表 2-3 輻射災害各應變小組主要應變事項... 74

表 2-4 外部支援單位聯絡清冊... 80

表 2-5 災害通報事項... 81

表 2-6 歷年校園事故統計表(依實際狀況自行調整) ... 82

表 2-7 市立建國中學災害潛勢評估結果... 82

表 2-8 搶救器材及緊急救護用品清單... 88

表 2-9 學校辦理全校性防災教育教學與宣導活動情形... 90

表 2-10 學校辦理防災避難演練情形 ... 91

表 2-11 收容所總配置表 ... 92

表 2-12 受災人員識別證 ... 93

表 2-13 收容所登記表 ... 93

表 2-14 各棟建築各棟建築物避難引導人員表 ... 95

表 2-15 學生避難疏散情形調查表 ... 96

表 2-16 教職員工避難疏散情形調查表 ... 96

表 2-17 歷年災害防救計畫經費編列統計表... 97

表 3-1 潛在地震災害分析表(範例) ... 100

表 3-2 建築物危險判定表... 104

表 3-3 校園災後緊急判斷之時機與行動... 105

表 3-4 自行接送同意書... 106

表 4-1 潛在淹水災害分析表(範例) ... 108

表 8-1 加油站(校園周邊 100 公尺範圍內) ... 115

表 8-2 製造業與瓦斯(校園周邊 500 公尺範圍內) ... 115

表 8-3 電力設施(校園周邊 80 公尺範圍內) ... 115

表 8-4 高中職實驗室基本資料調查表... 119

表 8-5 實驗室及實習場所安全衛生自動檢查記錄表... 120

表 8-6 車床自動檢查表... 121

表 8-7 固定式起重機自動檢查表... 122

表 8-8 鑽床自動檢查表... 124

表 8-9 研磨機自動檢查表... 124

表 8-10 滅菌鍋自動檢查表 ... 125

表 8-11 空氣呼吸器檢查表 ... 126

(7)

VI

表 8-12 實驗室危害物質清單 ... 127

表 8-13 實驗室局部排氣裝置檢查紀錄表 ... 128

表 8-14 緊急洗眼沖淋設備定期檢查紀錄表 ... 129

表 8-15 物質安全資料表(以乙苯為範例) ... 130

表 8-16 電腦教室安全衛生檢查檢點紀錄表 ... 136

表 8-17 實驗室及實驗場所危害辨識項目表... 137

表 10-1 自評表 ... 154

(8)

第1篇 學校概況資料

學校概況資料包含基本資料、人員狀況、建築物資料及周圍環境,內容分述如下:

1.1 基本資料

學校基本資料主要內容包含學校名稱、校區名稱、校區地址、是否被列為災害緊急 避難(收容)場所、校長姓名及電話、總務主任(總務長)姓名及電話及防災業務窗口之姓 名、職稱、電話與電子郵件信箱等,詳細情形如表 1- 1 所示。

表 1- 1 學校基本資料 學校名稱 市立建國中學

學校地址 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 56 號 學校為避難(收容)場所 □是 □否

校長 姓名 徐建國 電話 0928******

總務主任 姓名 溫敬和 電話 0963******

防災業務窗口 姓名 秦孝成教官 職稱 教官

電話 0938****** 電子信箱 scchin@ck.tp.edu.tw 學校正面照

1.2 人員狀況

107 年度全校班級總數為 88 班,全校師生總人數為 3344 人,其中教師為 226 人、

職員為 33 人、學生為 3344 人,其餘詳細資料如與表 1- 2 所示。

表 1- 2107 年度學生人數 年級

班級

附設

幼兒園 高一 高二 高三

合計 0 人 1094 人 1102 人 1148 人 總計 3344 人

註:請依實際狀況自行調整。

(9)

2

1.3 建築物資料

本校主要建築物共有 0 棟,各棟建築物基本與現況調查等詳細資料如表 1- 3 所示。

表 1- 3 校舍基本與現況調查資料

建築物名稱 紅樓 建造年代 民國 34 年

構造形式 □磚構造□木構造□鋼構造(SC)

□鋼筋混凝土構造(RC) □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SRC)

地面樓層數 2 地下樓層數 0

使用人數 80 人 樓梯總數 2 座

建築設計圖 □無□有,放置地點:

增 建 □無□有,增建項目:

為避難收容場所 □否□是 平日用途

(可複選)

□寢室□室內遊戲空間□室內、外儲藏空間□配膳室

□觀察室□資源回收區□生態教學園區

□其他有利教學活動之空間,名稱:辦公、會議。

梁柱有無

裂縫或滲水 □無□有 梁柱鋼筋

裸露鏽蝕 □無□有 建築物有無

沉陷或傾斜 □無□有

走廊柱位 □走廊外側無柱□走廊外側有柱 與鄰棟間距 □小於 7 公分乘上樓層數

□大於等於 7 公分乘上樓層數或間距大於 50 公分以上

建築物正面照

(10)

建築物側面照

平 面配 置 圖

地下一樓 地下二樓

地面一樓

(11)

4

地面二樓

地面三樓

建築物名稱 莊敬樓 建造年代 民國 55 年

構造形式 □磚構造□木構造□鋼構造(SC)

□鋼筋混凝土構造(RC) □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SRC)

地面樓層數 4 地下樓層數 1

使用人數 500 人 樓梯總數 1 座

建築設計圖 □無□有,放置地點:

增 建 □無□有,增建項目:

為避難收容場所 □否□是 平日用途

(可複選)

□寢室□室內遊戲空間□室內、外儲藏空間□配膳室

□觀察室□資源回收區□生態教學園區

□其他有利教學活動之空間,名稱:辦公室、會議室。

梁柱有無

裂縫或滲水 □無□有 梁柱鋼筋

裸露鏽蝕 □無□有 建築物有無

沉陷或傾斜 □無□有

走廊柱位 □走廊外側無柱□走廊外側有柱 與鄰棟間距 □小於 7 公分乘上樓層數

□大於等於 7 公分乘上樓層數或間距大於 50 公分以上

(12)

建築物正面照

建築物側面照

平面 配 置 圖

地下一樓 地下二樓

(13)

6

地面一樓

(14)

地面二樓

(15)

8

地面三樓

(16)

地面四樓

建築物名稱 致知樓 建造年代 民國 55 年

構造形式 □磚構造□木構造□鋼構造(SC)

□鋼筋混凝土構造(RC) □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SRC)

地面樓層數 4 地下樓層數 0

使用人數 1271 人 樓梯總數 2 座 建築設計圖 □無□有,放置地點:

增 建 □無□有,增建項目:

(17)

10

為避難收容場所 □否□是 平日用途

(可複選)

□寢室□室內遊戲空間□室內、外儲藏空間□配膳室

□觀察室□資源回收區□生態教學園區

□其他有利教學活動之空間,名稱:教室。

梁柱有無

裂縫或滲水 □無□有 梁柱鋼筋

裸露鏽蝕 □無□有 建築物有無

沉陷或傾斜 □無□有

走廊柱位 □走廊外側無柱□走廊外側有柱 與鄰棟間距 □小於 7 公分乘上樓層數

□大於等於 7 公分乘上樓層數或間距大於 50 公分以上

建築物正面照

(18)

建築物側面照

(19)

12

平 面配 置 圖

地下一樓

地下二樓

(20)

地面一樓

(21)

14

地面二樓

(22)

地面三樓

(23)

16

地面四樓

建築物名稱 正誼樓 建造年代 民國 65 年

構造形式 □磚構造□木構造□鋼構造(SC)

□鋼筋混凝土構造(RC) □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SRC)

地面樓層數 4 地下樓層數 1

使用人數 1200 人 樓梯總數 2 座 建築設計圖 □無□有,放置地點:

增 建 □無□有,增建項目:

(24)

為避難收容場所 □否□是 平日用途

(可複選)

□寢室□室內遊戲空間□室內、外儲藏空間□配膳室

□觀察室□資源回收區□生態教學園區

□其他有利教學活動之空間,名稱:教室、辦公室。

梁柱有無

裂縫或滲水 □無□有 梁柱鋼筋

裸露鏽蝕 □無□有 建築物有無

沉陷或傾斜 □無□有

走廊柱位 □走廊外側無柱□走廊外側有柱 與鄰棟間距 □小於 7 公分乘上樓層數

□大於等於 7 公分乘上樓層數或間距大於 50 公分以上

建築物正面照

(25)

18

建築物側面照

(26)

平面 配 置圖

地下一樓

地下二樓

(27)

20

地面一樓

(28)

地面二樓

(29)

22

地面三樓

建築物名稱 格物樓 建造年代 民國 56 年

構造形式 □磚構造□木構造□鋼構造(SC)

□鋼筋混凝土構造(RC) □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SRC)

地面樓層數 4 地下樓層數 1

使用人數 30 人 樓梯總數 2 座

建築設計圖 □無□有,放置地點:

增 建 □無□有,增建項目:

(30)

為避難收容場所 □否□是 平日用途

(可複選)

□寢室□室內遊戲空間□室內、外儲藏空間□配膳室

□觀察室□資源回收區□生態教學園區

□其他有利教學活動之空間,名稱:教室、辦公室。

梁柱有無

裂縫或滲水 □無□有 梁柱鋼筋

裸露鏽蝕 □無□有 建築物有無

沉陷或傾斜 □無□有

走廊柱位 □走廊外側無柱□走廊外側有柱 與鄰棟間距 □小於 7 公分乘上樓層數

□大於等於 7 公分乘上樓層數或間距大於 50 公分以上

建築物正面照

(31)

24

建築物側面照

(32)

平 面 配 置圖

地下一樓

地下二樓

(33)

26

地面一樓

(34)

地面二樓

(35)

28

地面三樓

(36)

地面四樓

建築物名稱 自強樓 建造年代 民國 50 年

構造形式 □磚構造□木構造□鋼構造(SC)

□鋼筋混凝土構造(RC) □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SRC)

地面樓層數 4 地下樓層數 1

使用人數 550 人 樓梯總數 2 座

建築設計圖 □無□有,放置地點:

增 建 □無□有,增建項目:

(37)

30

為避難收容場所 □否□是 平日用途

(可複選)

□寢室□室內遊戲空間□室內、外儲藏空間□配膳室

□觀察室□資源回收區□生態教學園區

□其他有利教學活動之空間,名稱:教室、辦公室。

梁柱有無

裂縫或滲水 □無□有 梁柱鋼筋

裸露鏽蝕 □無□有 建築物有無

沉陷或傾斜 □無□有

走廊柱位 □走廊外側無柱□走廊外側有柱 與鄰棟間距 □小於 7 公分乘上樓層數

□大於等於 7 公分乘上樓層數或間距大於 50 公分以上

建築物正面照

(38)

建築物側面照

(39)

32

平面 配 置圖

地下一樓

(40)

地面一樓

(41)

34

地面二樓

(42)

地面三樓

(43)

36

地面四樓

建築物名稱 明道樓 建造年代 民國 50 年

構造形式 □磚構造□木構造□鋼構造(SC)

□鋼筋混凝土構造(RC) □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SRC)

地面樓層數 3 地下樓層數 0

使用人數 859 人 樓梯總數 2 座

建築設計圖 □無□有,放置地點:

增 建 □無□有,增建項目:

(44)

為避難收容場所 □否□是 平日用途

(可複選)

□寢室□室內遊戲空間□室內、外儲藏空間□配膳室

□觀察室□資源回收區□生態教學園區

□其他有利教學活動之空間,名稱:教室、辦公室。

梁柱有無

裂縫或滲水 □無□有 梁柱鋼筋

裸露鏽蝕 □無□有 建築物有無

沉陷或傾斜 □無□有

走廊柱位 □走廊外側無柱□走廊外側有柱 與鄰棟間距 □小於 7 公分乘上樓層數

□大於等於 7 公分乘上樓層數或間距大於 50 公分以上

建築物正面照

(45)

38

建築物側面照

(46)

地面一樓

(47)

40

地面二樓

(48)

地面三樓

建築物名稱 科學館 建造年代 民國 64 年

構造形式 □磚構造□木構造□鋼構造(SC)

□鋼筋混凝土構造(RC) □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SRC)

地面樓層數 4 地下樓層數 1

使用人數 30 人 樓梯總數 2 座

建築設計圖 □無□有,放置地點:

增 建 □無□有,增建項目:

(49)

42

為避難收容場所 □否□是 平日用途

(可複選)

□寢室□室內遊戲空間□室內、外儲藏空間□配膳室

□觀察室□資源回收區□生態教學園區

□其他有利教學活動之空間,名稱:教室、實驗室。

梁柱有無

裂縫或滲水 □無□有 梁柱鋼筋

裸露鏽蝕 □無□有 建築物有無

沉陷或傾斜 □無□有

走廊柱位 □走廊外側無柱□走廊外側有柱 與鄰棟間距 □小於 7 公分乘上樓層數

□大於等於 7 公分乘上樓層數或間距大於 50 公分以上

建築物正面照

(50)

建築物側面照

(51)

44

平面 配 置圖

地下一樓

(52)

地面一樓

(53)

46

地面二樓

(54)

地面三樓

(55)

48

地面四樓

建築物名稱 活動中心 建造年代 民國 71 年 構造形式 □磚構造□木構造□鋼構造(SC)

□鋼筋混凝土構造(RC) □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SRC)

地面樓層數 4 地下樓層數 1

使用人數 20 人 樓梯總數 4 座

建築設計圖 □無□有,放置地點:總務處 增 建 □無□有,增建項目:

為避難收容場所 □否□是

(56)

平日用途 (可複選)

□寢室□室內遊戲空間□室內、外儲藏空間□配膳室

□觀察室□資源回收區□生態教學園區

□其他有利教學活動之空間,名稱:運動場。

梁柱有無

裂縫或滲水 □無□有 梁柱鋼筋

裸露鏽蝕 □無□有 建築物有無

沉陷或傾斜 □無□有

走廊柱位 □走廊外側無柱□走廊外側有柱 與鄰棟間距 □小於 7 公分乘上樓層數

□大於等於 7 公分乘上樓層數或間距大於 50 公分以上

建築物正面照

(57)

50

建築物側面照

(58)

平面 配 置圖

地下一樓

(59)

52

地面一樓

(60)

地面二樓

(61)

54

地面三樓

(62)

地面四樓

(63)

56

地面五樓

建築物名稱 資源大樓 建造年代 民國 83 年 構造形式 □磚構造□木構造□鋼構造(SC)

□鋼筋混凝土構造(RC) □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SRC)

地面樓層數 5 地下樓層數 1

使用人數 50 人 樓梯總數 3 座

建築設計圖 □無□有,放置地點:

增 建 □無□有,增建項目:

為避難收容場所 □否□是

(64)

平日用途 (可複選)

□寢室□室內遊戲空間□室內、外儲藏空間□配膳室

□觀察室□資源回收區□生態教學園區

□其他有利教學活動之空間,名稱:教室、辦公室、圖書館。

梁柱有無

裂縫或滲水 □無□有 梁柱鋼筋

裸露鏽蝕 □無□有 建築物有無

沉陷或傾斜 □無□有

走廊柱位 □走廊外側無柱□走廊外側有柱 與鄰棟間距 □小於 7 公分乘上樓層數

□大於等於 7 公分乘上樓層數或間距大於 50 公分以上

建築物正面照

(65)

58

建築物側面照

(66)

平面 配 置圖

地下一樓

(67)

60

地面一樓

(68)

地面二樓

(69)

62

地面三樓

(70)

地面四樓

(71)

64

地面五樓

建築物名稱 夢紅樓 建造年代 民國 101 年

構造形式 □磚構造□木構造□鋼構造(SC)

□鋼筋混凝土構造(RC) □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SRC)

地面樓層數 7 地下樓層數 3

使用人數 200 人 樓梯總數 2 座

建築設計圖 □無□有,放置地點:

增 建 □無□有,增建項目:

為避難收容場所 □否□是

(72)

平日用途 (可複選)

□寢室□室內遊戲空間□室內、外儲藏空間□配膳室

□觀察室□資源回收區□生態教學園區

□其他有利教學活動之空間,名稱:教室、社團。

梁柱有無

裂縫或滲水 □無□有 梁柱鋼筋

裸露鏽蝕 □無□有 建築物有無

沉陷或傾斜 □無□有

走廊柱位 □走廊外側無柱□走廊外側有柱 與鄰棟間距 □小於 7 公分乘上樓層數

□大於等於 7 公分乘上樓層數或間距大於 50 公分以上

建築物正面照

(73)

66

平面 配 置圖

地面一樓

地面二樓

(74)

地面三樓

地面四樓

(75)

68

地面五樓

地面六樓

(76)

地面七樓

註:請依實際狀況自行調整。

1.4 周圍環境

學校周圍環境主要內容包含校區平面配置圖及校區周邊道路圖如表 1- 4 所示。

表 1- 4 學校周圍環境

(77)

70

校區 平面配置圖

(請注意比例)

校區 周邊道路圖

(78)

第2篇 共通性事項

2.1 校園災害防救組織架構與任務

為妥善組織校內人力共同推動災害防救相關作業,學校應設置「校園災害防救委員 會」,規劃執行校園平日之災害預防工作,包含定期召開校內災害防救會報、編修校園災 害防救計畫、推動防災教育課程與宣導活動、校園環境安全維護措施等工作。校園災害 防救組織架構與任務內容說明如下:

2.1.1 校園災害防救委員會

為妥善組織校內人力共同推動災害防救相關作業,於減災、整備、復原時期,由校 長擔任召集人,成立校園災害防救委員會,負責學校災害防救相關事宜規劃。依校內人 事架構自行調整分配,委任執行秘書一名,進行管考各組作業與協調工作執行事宜,另 依據防災任務內容分配人力成立「減災規劃組」、「推動執行組」及「財務行政組」三組,

落實平時減災、災前整備及災後復原等災害防救工作。未來可視需求,尋求專業團隊支 援、協助及提供建議與諮詢。校園災害防救委員會組織架構圖如圖 2- 1 所示;幼兒園災 害防救委員小組名冊如表 2- 1 所示,各組負責工作請參考教育部出版「校園災害管理工 作手冊(高中職適用)」P21 內容所述填列。

圖 2- 1 校園災害防救委員會組織架構圖 指揮官

副指揮官(發言人)

搶 救 組

通 報 組

避 難 引 導 組

安 全 防 護 組

緊 急 救 護 組

(79)

72

表 2- 1 校園災害防救委員會任務編組名冊

編組 職務 姓名 聯絡電話 負責工作

指揮官 徐建國 0223034381 1.負責指揮、督導、協調。

2.負責協調及主導各組中所有運作。

副指揮官 蔡哲銘 0223034381 1.負責統一對外發言。

2.通報中心受災情形、目前處置狀況 等。

通報組

組長 蔣篤明 0223034381 1.以電話通報應變小組及防救災單位 已疏散人數、收容地點、災情及學校 教職員、學生疏散情況。

2.負責蒐集、評估、傳播和使用有關於 災害與資源 狀況發展的資訊。

組員

蔣世倫 0223034381 吳柏宇 0223034381

避難引導 組

組長 林靖棠 0223034381 1.分配責任區,協助疏散學校教職員、

學生至避難所。

2.選定一適當地點作為臨時避難地點。

3.協助登記至避難所人員之身份、人 數。

4.設置服務站,提供協助與諮詢。

5.協助疏散學區周遭受災民眾至避難 所。

6.協助學區周遭受災民眾至避難所,協 助登記身分、人數。

組員

秦孝成 0223034381 宋皓文 0223034381

搶救組

組長 魏鳳怡 0223034381 1.受災學校教職員生之搶救及搜救。

2.清除障礙物協助逃生。

3.強制疏散不願避難之學校教職員生。

4.依情況支援安全防護組、緊急救護 組。

組員

黃文耀 0223034381 賴啟林 0223034381

安全防護 組

組長 李馨平 0223034381 1.協助發放生活物資、糧食及飲水。

2.各項救災物資之登記、造冊、保管及 分配。

3.協助設置警戒標誌及交通 管制。

4.維護學校災區及避難場所治安。

5.防救災設施操作。

組員 許瓊珊 0223034381 組員 董力文 0223034381 組員 杜伯陵 0223034381 組員 李珮君 0223034381

緊急救護 組

組長 陳詩敏 0223034381 1.基本急救、重傷患就醫護送。

2.心理諮商。

3.急救常識宣導。

4.提供紓解壓力方法。

組員

吳東陽 0223034381 李清珍 0223034381 註:請依實際狀況自行調整。

(80)

2.1.2 校園災害防救應變組織

校園災害防救應變組織需界定清楚各分組於災時之工作,避免於救災時人力分配不 均之情形延誤搶救時機,學校亦須排定人員進行輪班,確實於災害初期即能快速啟動分 組進行應變。若學校附設有幼兒園、員生消費合作社、社區大學等機構,緊急應變組織 應將其納入編組。

當災害發生,由指揮官發布救災指示於緊急應變組織各分組之負責人,再由負責人 指派分組成員執行,確保災時分組能快速進行救災行動,且為確保緊急應變組織之行動,

各分組除負責人外,須再行指定一名代理負責人,各應變小組成員平時應接受相關之技 能訓練,以提升災時應變之能力。

因此,考量學校現有人力、物力,茲將校內之緊急應變組織依學校規模規劃為五組,

分別是搶救組、通報組、避難引導組、安全防護組及緊急救護組。相關組織架構圖如圖 2- 2 所示;校園編制成員與緊急應變組織分工表如表 2- 2 所示。各組負責工作請參考教 育部出版「校園災害管理工作手冊(高中職適用)」P26 內容所述填列。

圖 2- 2 教職員工數 50 人(含)以上組織架構圖

由於輻射災害所負擔之作業與上述其他災害類型有所不同,為使學校能於輻射災害 發生後快速執行負責疏散、避難及搶救等應變工作,宜將應變啟動時機以及各應變小組 所擔負之作業明確定義,亦須排定人員進行輪值,確實於災害初期即能快速啟動應變計 畫,方能於適當時機召集應變小組成員,並於適當地點集結,進行災情分析及避難救助 之行動,以避免因人力分配不均而延誤災害搶救時機。表 2- 3 針對各應變小組於輻射災 害時之工作項目分配進行說明。

(81)

74

表 2- 2 教職員工數 50 人(含)以上組織分工表

組別 職務 姓名 聯絡電話 原屬單位 代理人 聯絡電話 負責工作

指揮官 園長 1. 負責指揮、督導、協調。

2. 依情況調動各組間相互支援。

副指揮官

1. 負責統一對外發言。

2. 通報受災情形、目前處置狀況等。

3. 協助指揮官督導各組執行。

通 報 組

組長 組員 避

難 引 導 組

組長 組員

搶 救 組

組長 組員 安

全 防 護 組

組長 組員

緊 急 救 護 組

組長 組員

註:請依實際狀況自行調整。

表 2- 3 輻射災害各應變小組主要應變事項 防救應變

組織 姓名 聯絡 電話

原屬

單位 代理人 聯絡

電話 主要應變工作事項

指揮官

1. 平時督導、協調各組整備能力。

2. 災時指揮、督導、協調各組所有運作。

(82)

防救應變

組織 姓名 聯絡 電話

原屬

單位 代理人 聯絡

電話 主要應變工作事項

副指揮官 (兼發言人)

1. 統一對外發言。

2. 對外通報「核子事故地方災害應變中 心」有關全校師生疏散情況,包含目 前處置狀況已疏散人數、接待學校或 其他收容所、災情及待援助等相關事 宜。

通報組

1. 向消防隊通報,並確認已通報。

2. 聯絡有關人員

3. 於適當時機進行場所內廣播,以避免 發生驚慌。

避難引導組

1. 避難引導組每學期規劃每棟建築物舉 辦一次避難疏散演練。

2. 規劃疏散路線,並分配責任區,擬定 校內輻射災害避難疏散圖(疏散路線 和集合地點)。

3. 確認收容站之聯絡窗口。

4. 掌握全校師生名單。

5. 向全校師生加強宣導輻射防護常識。

6. 維護學校教室環境安全及門窗完整。

7. 收到掩蔽通知:引導在戶外活動之教 職員生,儘速進入選定最近距離的避 難點或教室(混凝土建築物)掩蔽。

8. 負責清點於設置的避難點(最近距離 的避難點或教室)之全校師生人數。

9. 收到疏散通知:協助全校師生搭乘政 府的專車至收容站。

10. 強制疏散不願避難之學校教職員生。

11. 協助行動不便之師生疏散。

12. 指派交通服務隊或紫錐花社及春暉 社等基層服務隊之學生協助引導避難 疏散。

(83)

76

防救應變

組織 姓名 聯絡 電話

原屬

單位 代理人 聯絡

電話 主要應變工作事項

安全防護組

1. 清楚瞭解疏散路線。

2. 掌握全校師生名單。

3. 維護學校教室環境安全及門窗完整。

4. 向全校師生加強宣導輻射防護常識。

5. 告知親人若於政府宣布疏散時,亦會 被安置於接待學校或其他收容所,不 必擔心。

6. 協助行動不便之師生疏散。

7. 協助避難引導組強制疏散不願避難之 學校教職員生。

8. 聯絡相關單位進行輻射劑量偵測。

9. 曝露在外之物品視情形協助做必要沖 洗。

搶救組

1. 定期安排搶救訓練與宣導。

2. 檢整與保養救災裝備與添購相關救災 裝備。

3. 整備能力的訓練。

4. 受災師生之搶救及搜救。

5. 清除障礙物協助逃生。

6. 如發生火災,使用滅火器、消防栓進 行初期滅火。

7. 依情況支援安全防護組、緊急救護組。

緊急救護組

1. 定期安排救護訓練及急救常識宣導。

2. 設置緊急救護站(避難點內)。 3. 基本急救、重傷患就醫護送。

4. 緊急處理受傷者及登記其姓名、班 級,建立傷患名冊。

5. 心理諮商、提供紓解壓力方法。

2.1.3 災害防救作業流程

學校平時審酌災害防救作業管理工作,依「平時預防」(含平時減災及災前整備)、「災 時應變」及「災後復原」管理機制進行,於受災前將校園可能導致災源、預設災害狀況,

模擬實境動員演練,提升各校災害防救警覺與安全意識,強化臨災時災害防救應變處置,

與災後收容復原能力,達到減少災害之效果,其災害防救作業流程如圖 2- 3 所示。

(84)

圖 2- 3 災害防救作業流程圖

2.1.4 校園災害防救應變組織之啟動時機

校內之應變組織,應於災害發生視災害情況啟動,啟動時機包含:

一、 地方政府成立應變中心時。

(85)

78

二、 上級指示成立。

三、 學校位於災區且受到災損時。

四、 校長視災情程度啟動應變組織。

五、 中央氣象局發布颱風警報或豪大雨特報時。

六、 感受地震震度大於四級時。

2.1.5 校園災害防救應變組織之設立與運作

校內災害應變小組之設立須考量災害潛勢區,並可於戶外設立第二災害應變場所以 防重大災害之發生,應變小組主要由指揮官下達指示,指揮各分組進行應變作業。

一、 應變小組之設立

調查校內之建物,以○○樓/館作為緊急應變小組,中心內備有電話、傳真、網路及 相關之救災器具,中心內成員有指揮官、副指揮官、各應變小組負責人,由指揮官(校長) 坐鎮發布救災指示,各應變小組負責人接獲指示後,帶領各分組成員進行救災作業。為 確保地震災害發生時應變小組之設立,指定戶外○○為第二開設集合地點。

二、 應變小組之運作

為使學校能於地震災害發生後快速執行負責疏散、避難及搶救等應變工作,宜將應 變啟動時機以及各應變小組所擔負之作業明確定義,亦須排定人員進行輪值,確實於災 害初期即能快速啟動應變計畫,方能於適當時機召集應變小組成員,並於適當地點集結,

進行災情分析及避難救助之行動,以避免因人力分配不均而延誤災害搶救時機。

災害發生後,指揮官、副指揮官及各分組負責人需快速進駐應變小組進行救災指示 之發布及分派調度,但於災害發生時,須由人員先前往勘查,確認災害應變場所之安全 無虞,若有安全之虞慮,立即於戶外指定之第二災害應變場所設立位置,進行應變小組 之開設。指揮官視災害之類別依各災害之應變程序指揮各分組進行救災作業。

2.2 災害通報

(86)

災情通報主要目的為爭取時效、掌握先機,快速將災害情報傳達,進行快速之搶救 作業;藉由廿四小時的值勤機制,即時協助處理校園緊急危安事件,以有效維護校園整 體之安全、安寧。

2.2.1 通報原則及流程

為有效協助本校處理校園安全事件,減少事件之損害程度,依照校園安全及災害事 件通報作業要點之規定將進行通報。通報流程如圖 2- 4 所示。

災害發生

學校校安中心

災害分級

緊急事件 至遲不得逾2小時

法定通報

甲級事件:至遲不得逾24小時 乙級事件:至遲不得逾24小時 丙級事件:至遲不得逾72小時

縣市教育局 教育部校安中心

相關主管機關

一般校安事件 至遲不得逾7日

圖 2- 4 災害通報流程圖

2.2.2 通報時機

為使災害發生後之應變更為快速執行,通報之時機依事件級別之不同進行通報。

一、 緊急事件

應於知悉事件後,立即應變及處理,即時以電話、傳真、網路或其他科技設備通報 縣市教育局及教育部,並於二小時內於校安通報網通報。若遇有網路中斷時,改以紙本

(87)

80

方式傳真至教育部,待網路恢復後再補行通報作業。

二、 法定通報

應於知悉事件後,於校安通報網通報。甲級、乙級事件至遲不得逾二十四小時,丙 級事件至遲不得逾七十二小時;法有明定者,依各該法規定通報。若遇有網路中斷時,

改以紙本方式傳真至教育部,待網路恢復後再補行通報作業。

三、 一般校安事件

應於知悉事件後,於校安通報網通報,至遲不得逾七日。

四、 建立校外支援單位電話清冊

為使災害發生快速尋求支援協助,通報組應建立之校外應變支援單位之聯絡資訊如 表 2- 4 所示,表中詳細記載支援之單位及支援單位所能提供之器材。

表 2- 4 外部支援單位聯絡清冊

單位名稱 聯絡電話 可支援工具或技術(服務項目及內容) 備註 消防及醫療單位

地方消防隊

○○醫院

警政單位 分局(派出所)

公共設施公司 臺灣電力公司○○分處

○○瓦斯公司

臺灣自來水公司○○處 其他工務單位

縣市主管機關

○○市(縣)政府 政府防災應變中心 教育局

衛生局 環保局 社會局

村(里)辦公室

(88)

里長

其他支援單位 家長會長

教師會長 校友會長 一般家長

其他民間合作救難單位 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 防救通報處理中心

註:請依實際狀況自行調整。

2.2.3 通報內容

通報時主要迅速完成通報作業,在通報上應有制式之說詞,先告知通報人姓名、單 位、職稱,接著告知事故發生時間、地點,再來說明事故狀況、傷亡情況、已實施或將 實施之處置以及所需之協助等,災害通報之格式如表 2- 5 所示。

表 2- 5 災害通報事項

通報單位 通報事項 通報內容

消防隊/警察局(派出所)

發生災害類型 通報人員資料

災害發生時間與地點 人員受傷與死亡數量 人員失蹤統計

財物損失資料

「○○○嗎?這裡是○○縣市○立○

○高級中學,我是○○主任○○○,

大約○○點校內有○○棟建築,發生

○○災害,目前○○人員傷亡,有○

○名學生下落不明,已進行○○,請 求救援。」

縣市教育局(處) 縣市應變中心 教育部校安中心

事件等級與發生災害類型 通報人員資料

災害發生時間與地點 人員受傷與死亡數量 人員失蹤統計

目前處理及救援情形 財物損失資料

「○○○教育局(處)嗎?這裡是○○

縣市○立○○高級中學,地址是○○

縣/市○○鄉/鎮/區/市○○里○○鄰

○○路○○段○○巷○○弄○○號,

我是○○主任○○○,大約○○點校 內有○○棟建築,發生○○災害,目 前○○人員傷亡,有○○名學生下落 不明,已進行○○,請求救援。」

(89)

82

2.3 災害防救資料蒐集

學校之災害防救資料主要交由總務處負責調查蒐集,其餘處室提供資料,並請校內 具有相關專業知識之老師進行協助,調查之項目包含歷年校園事故統計及災害潛勢調查。

2.3.1 歷年校園事故統計

本校蒙受之災害類型主要包含地震、淹水、坡地、火災、傳染病及交通事故等災害,

歷年災害之情形統計如表 2- 6 所示,確實紀錄歷年受災之發生時間、災害類型、發生地 點、災害簡述、災害損失及災情處理情形等。

表 2- 6 歷年校園事故統計表(依實際狀況自行調整) 紀錄

編號 發生時間 災害

類型 發生地點 災害簡述 災害損失

災情處理情形 人員 財務/設備

001 年 月 日 淹水 忠孝一樓

豪雨侵襲,因忠孝 樓周遭抽、排水設 施損壞、淤積造成 淹水。

○死○傷 無

將忠孝樓一樓學生 引導至二樓,使用移 動式抽水機並清理 排水溝。

002 年 月 日

003 年 月 日

註:請依實際狀況自行調整。

2.3.2 災害潛勢調查

依據「全國各級學校災害潛勢資訊管理系統」(http://safecampus.edu.tw/ms/)市立建國 中學災害潛勢評估結果如表 2- 7 所示。本系統利用災害潛勢圖資套疊學校校廓,其地震、

淹水、坡地、人為、輻射及海嘯等災害潛勢圖資判勢結果如圖 2- 5 至圖 2- 10 所示。

表 2- 7 市立建國中學災害潛勢評估結果

(90)

災害類型 判定年度 潛勢結果 詳細說明

地震 105 低

校舍耐震補強評估結果其"Ei 值>125 且 D 值≦0.1";學 校位於活動斷層兩側超過 200 公尺範圍之學校;土壤液 化潛勢等級為中潛勢等級;(圖資來源:台北市政府工務 局);

淹水 105 中

累積雨量達 450 mm/day,學校可能發生淹水深度達 0 公尺以上且未達 0.5 公尺;過去 5 年內校園不曾發生淹 水事件

坡地 105 低

校園周邊 200 公尺範圍以下無土石流潛勢溪流影響範 圍或土石流潛勢溪流或順向坡;過去 5 年內校園不曾發 生坡地災害事件

人為 105 低

校園周邊 500 公尺範圍以下有製造業與瓦斯;校園周邊 200 公尺範圍以下有池/埤/溜/潭;校園周邊 200 公尺範 圍以下道路服務水準 C 級;校園有貯存毒性化學物質;

過去 5 年內校園曾發生人為災害事件 1 次 輻射 105 無潛勢 學校位於核電廠圓周 16 公里防護準備區範圍外 海嘯 105 無潛勢 屬於海嘯溢淹潛勢圖範圍外之學校

資料來源: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圖 2- 5 地震災害潛勢圖資

(91)

84

資料來源:經濟部水利署 圖 2- 6 淹水災害潛勢圖資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

(92)

圖 2- 7 坡地災害潛勢圖資

資料來源: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 圖 2- 8 人為災害潛勢圖資

資料來源: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93)

86

圖 2- 9 輻射災害潛勢圖資

資料來源: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圖 2- 10 海嘯災害潛勢圖資

若全國各級學校對於災害潛勢評估結果存有疑慮者,則可依據《各級學校災害潛勢 評估作業規定》第八條提出申復,其作業流程圖如圖 2- 11 所示,而申復程序如下:

(94)

圖 2- 11 校園災害潛勢申復作業流程圖 一、 申請期限

於教育部公告全國各級學校災害潛勢評估結果後一個月內,填寫全國各級學校災害 潛 勢 評 估 結 果 申 復 申 請 表 ( 請 至 教 育 部 - 主 管 法 規 查 詢 系 統 下 載 , 網 址 如 下 : http://edu.law.moe.gov.tw/inc/GetFile.ashx?FileId=8264),向學校主管機關提出申復。

二、 審查方式

全國各學校主管機關彙整完成申復學校名單後,以函文(教育部單位以會簽方式)

提報至教育部;後續依申復學校提出之災害類別,由教育部籌組檢核小組確認申復結果,

並將該結果函送學校主管機關;前述作業時間仍以教育部實際公告者為準。

三、 同一年度全國各級學校申請校園災害潛勢申復以一次為限。

2.4 災害應變器材整備與分配

在災害來臨時,因救災資源之送達往往時程較長,因此學校在災時自救顯得相當重

(95)

88

要,在外部救災資源送達前先進行救援之工作,搜尋因受災而造成受困之學生,並針對 受傷之教職員工生進行緊急處置,以期能於災害時第一時間協助學校內之教職員生進行 避難。

為增加災害應變之搶救時效,總務處必須視學校實際情形來整備災害應變器材,如 表 2- 8 所示,並每月一次定期進行檢查,若器材損壞或超過使用期限須進行替換,而整 備之器材需放置於固定地點進行管理,主要整備之器材項目包含有個人防護具、檢修搶 救工具、急救器材、安全管制工具、通訊聯絡器材等。個人防護具為保護搶救人員之裝 備,防止救災人員轉變為受災之人員;檢修搶救工具為搶救時可能用到之器材;急救器 材為防止受傷人員因受傷流血過度以致不及送醫之緊急包紮止血處理,待道路聯通情形 再行將受傷之人員外送;安全管制工具為將受損之建物劃定危險區域警戒及交通指揮之 工具;通訊聯絡器材為搜救人員間之相互連絡或通報校外單位協助救援。

表 2- 8 搶救器材及緊急救護用品清單

應變器材 數量 單位 存放位置 備註

個人防護具

簡易式口罩 個

耐有機溶劑手套 雙

耐酸鹼手套 雙

檢修搶救工具 (移動式)抽水機 組

清洗機 組

推水器 支

沙包 個

擋水板 個

乾粉及二氧化碳滅火器 組

太空包 個

逃生救助袋 組

安全管制用工具

夜間警示燈 組

夜間交通指揮棒 組

交通指揮背心 件

通訊聯絡

(96)

手機 支

無線電對講機 支

傳真機 台

收音機 台

衛星電話 台

緊急救護用品

擔架 組

急救箱 組

氧氣筒 瓶

電熱毯 件

骨折固定板 個

冰敷袋 個

三角繃帶 個

其他

電池 盒

蠟燭 盒

防火毯 件

註:請依實際狀況自行調整。

2.5 災害防救教育訓練

災害防救教育為提升學校師生災害防救認知與技能之方法之一,由訓導處(學務處) 邀請學者或消防局人員舉辦防災教育相關之講座或各項逃生器材使用方法及逃生方式,

並在校內舉辦活動、宣導等方式(如校內公布欄張貼各項災害相關宣傳海報,定期舉辦校 內防災相關比賽,如防災書法或防災警語比賽等),針對各項有關天然與人為災害生成原 因、危險性說明,加強本校師生對於各項災害之瞭解。

為確實提升本校教職員工生於災害時之應變能力,於寒暑假過程中邀請學者、曾任 救災工作之人員至本校演講並要求校內所有導師、教職員工參加。開學後,於每學期之 期初、期中以及期末班會,由各班導師向學生宣導災時之避難需知,必要時可聯合隔壁

(97)

90

班級於戶外實地操演。每學期安排二次週會之時間,針對較可能發生之災害,諸如地震、

風災、火災及交通事故安排講座,每種災害之講座以 20-30 分鐘為主,說明災害成因及 如何逃生避難、宣導自助互助之精神。辦理防災活動情形如表 2- 9。

表 2- 9 學校辦理全校性防災教育教學與宣導活動情形 辦理時間

辦理地點 辦理對象

教學及宣導活動照片(照片最多放四張)

文字說明

註:請依實際狀況自行調整。

2.6 校園災害防救演練

為使災害發生時各教職員工生能快速避難並啟動應變分組執行救災,由訓導處(學務 處)規劃演練內容,各處室人員協助辨理,務求使校園災害演練能順利執行。

演練目的在於使人員熟悉不同災害情境之應變作為,並提升應變技能,短期在學校 人力、資源有限之情況下可以每年逐棟或逐區來進行應變演練,逐年完成全校應變演練 之規劃,或配合多次各樓層或各棟小規模演練後,每年有一次中大規模或全校災害之演 練。針對每年或每次演練之缺失應於下年或下次演練規劃前即加以改進,提昇整體災害 應變能力。

學校每年至少應舉辦一次應變計畫演練(除消防防護計畫外亦宜考量其他災害類型 之演練),演練情境可依該年度規劃重點進行腳本研擬,如表 2- 10 所示。演練可依各年 級施行或以樓層(棟別)為劃分,依據可能發生之災害類型、規模,依實際需求來設計實 務演練,如通訊對講機練習、避難疏散演練、警報測試與廣播等。演練計畫之擬定必須 基於以下基本觀念:

(98)

⚫ 研擬演練計畫之前,必須先有充分的「情境假設」,並以學校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為 主。

⚫ 至少應包含緊急避難、救護、收容、安撫之細節操作。

⚫ 必須明定各執行程序之權責編組及銜接介面。

⚫ 必須確保所需的應變時所需的資源與人力。

⚫ 在演練的過程中,所有作業均隨著時序有詳細的紀錄,以利事中查證及事後重構與 檢討。

表 2- 10 學校辦理防災避難演練情形 演練時間

演練人數 結合外部

單位支援 □有□無 納入學校

行事曆 □有□無 演練腳本 (請放於附錄裡)

防災避難演練照片(照片最多放四張)

文字說明 演練後檢 討改善紀

2.7 家庭防災卡與 1991 報平安專線

大規模災害發生時,交通、通訊往往相當混亂且可能中斷,家庭成員的團聚,變得 急迫卻又困難,故內政部消防署設置 1991 報平安平臺,藉由此平臺留言訊息,以達災害 時聯繫家人或朋友之效用。另教育部建立「家庭防災卡」機制,卡片內容結合內政部消 防署 1991 報平安平臺資訊,於災變時家庭團聚及聯絡。學校應於每學期開學之初,將「家 庭防災卡」由學生攜回家,與家長共同填寫,讓全家能藉此熟悉避難場所與緊急聯絡方 式。每個家庭皆有個別的「家庭防災卡內容」,平常攜帶於書包、鉛筆盒、身上等,並考 量實用性,卡片材質以耐磨者為佳。家庭防災卡範例如圖 2- 12 所示。

(99)

92

圖 2- 12 家庭防災卡

2.8 開設災民收容所規劃與實施

本校於災害發生後被地方政府指定為緊急之避難收容場所,依縣市應變中心之需求 開放部分校區收容附近之居民。

2.8.1 收容所規劃原則

收容區之劃設以校長及各處室主任開會進行決定,原則上收容之居民為附近之住 戶,收容區與學區需劃分仔細,在生活收容區之民眾以不影響災害復課之進行為原則。

劃設上需注意此區域是否具潛在災害之危害、收容所之收容人數等,各收容所需有負責 人員進行管理,如表 2- 11 所示。

表 2- 11 收容所總配置表

編號 收容所

名稱 建築構造 樓層 負責人 聯絡電話 安置人數 備註(代理 負責人)

(100)

2.8.2 收容所之開設

學校收容所負責人依指揮官(校長)指示開放收容所收容受災民眾,並於收容所門口 發放受災民眾人員識別證,如表 2- 12 所示;避難引導組引導災民前往收容所進行避難,

並以戶為單位安置居民;搶救組以戶為單位要求居民填寫收容所登記表以方便管理,如 表 2- 13 所示,並尋求村里自助隊協助定時巡視收容所周遭以防宵小於災施行不義之行 為。

表 2- 12 受災人員識別證 受災民眾及師生識別證

編號:○○○○

安置收容所:○○高中職 姓名:○○○

身分證字號:○○○○○○○○○○

住址:○○縣/市○○鄉/鎮/區/市○○里○○鄰○○路○○段○○巷○○弄○○號○○樓

表 2- 13 收容所登記表

(101)

94

2.9 避難疏散之規劃 2.9.1 原則與流程

校園疏散主要以人員疏散為主,因此在規劃疏散計畫時,對疏散時機之認定非常重 要,而疏散時機為意外狀況有擴大之虞或對人員可能造成生命威脅時,須即刻通知人員 進行疏散。若本校有特殊師生時需考量專人協助避難。

對於校內教職員生平時應加強防災演練知識宣導,並藉由每學期之定期演練,演練 各種校內可能發生之災害應變演習,加強人員對於疏散動線的熟悉程度,避難引導組每 學期規劃每棟建築物舉辦一次避難疏散演練,使得在實際災害發生時,能有效增加緊急 疏散的效率。避難引導組每學期末前,應擬定緊急疏散地圖(疏散路線和疏散地點),避 難疏散路線可結合早上升旗路線、班級集合地點進行規劃,調查避難路線是否暢通,如 有障礙物時應立即清除,並於新學年度公告周知教職員工、避難引導人員及相關人員。

考量到本校附屬幼兒園及特教班之學生,是屬避難時較為弱勢之ㄧ環,因此於安排 教室時,盡量將附屬幼兒園及特教班之教室安排於一樓或是較方便逃生之區位,使其得 以於災難發生時迅速避難。

另外,由於特殊障礙學生對於突發事故頗為敏感,情緒易受驚嚇而較難以控制,而 更害怕有其他宿疾之學生突然併發急性症狀;且學生本身又因不同身體障礙別考量,而 更加據其逃生「特殊」性。因此,於災害應變分組上,實務之作法即以各班為單位,藉 由同儕之間之互相協助(如可以行走之同學搭配無法站立行走、坐輪椅的同學二人一組,

互相扶持),並在班級導師、教師助理員、避難引導組及搶救組之引導下順利逃生,以下 針對各障礙類別學生之避難疏散方式分別敘述說明:

一、 視覺障礙類學生

以盲生辨識設備、音源導引設備等來指引疏散與訊息告知,視障類學生對於聲音之 方向尤為敏感;此外,更需搭配設立無障礙空間,以利逃生;並於災害緊急應變期間善 加利用梯機、緊急逃生椅及斜坡道等避難器具有助於避難疏散。

二、 聽覺障礙類學生

(102)

需要低音大鼓、閃光指揮棒、螢光指揮箭頭標示等救難物資設備,以提醒危害之發 生,並引導至安全疏散方向,並於災害緊急應變期間善加利用梯機、緊急逃生椅及斜坡 道等避難器具有助於避難疏散。

三、 智能障礙類學生

於災害緊急應變期間善加利用梯機、緊急逃生椅及斜坡道等避難器具有助於避難疏 散。

四、 肢體障礙類學生

肢體障礙類學生由於身體部份之障礙而導致逃生速度較慢,此時無障礙之緊急疏散 設備空間設計將非常重要,並於災害緊急應變期間善加利用梯機、緊急逃生椅、斜坡道、

易拉式鐵捲門及防鎖死保護裝置等之啟用有助於避難疏散。

2.9.2 避難疏散動線規劃

疏散路線的規劃不應只有一條(尚需規劃替代路線),以因應災害情境變化,校園疏 散路線應盡量避開有潛在地震危險的地方,並於規劃後標示於逃生路線圖上。集結地點 的選擇宜考慮適當之安全距離,選擇附近沒有潛在危險地區及可容納部分或全部師生疏 散人員之場所,於事故發生時能依疏散路線,各棟建築物應規劃避難引導人員作適當管 制進行人員疏散引導。各棟建築物應規劃避難引導人員如表 2- 14 所示。

表 2- 14 各棟建築各棟建築物避難引導人員表

棟別 樓層別 班級或辦公處所 避難引導人員 救護人員 備註

○○樓 2 樓 701 、 702 、 703 及 803

701、702、703 及 803 班上課 老師

○○樓 1 樓

801 、 802 、 901 保健中心及訓導 處(學務處)

801、802、901 保 健 中 心 及 訓 導 處 ( 學 務 處 ) 指定人員

2.9.3 避難疏散集合場所之配置

(103)

96

避難疏散集合場所應選擇無災害威脅之場所,之後由指揮官(校長)視災情決定於原 地避難或移往校外之避難場所。

2.9.4 避難疏散情形之調查

避難疏散完畢後應針對全校之學生及教職員工進行疏散情形之調查,如表 2- 15 及表 2- 16 所示。表 2- 15 及表 2- 16 為到達避難場所後,確實掌握學生與教師人數調查進行填 寫,若在平時演練或災害發生時需快速掌握學校人員時,可自行採用學校常用表格。

表 2- 15 學生避難疏散情形調查表

班級 班級導師

應到人數 實到人數

學生姓名 緊急聯絡人 聯絡電話 安全情況 備註

□受傷□死亡□失蹤□請假未到校

□受傷□死亡□失蹤□請假未到校

□受傷□死亡□失蹤□請假未到校

□受傷□死亡□失蹤□請假未到校 受傷人數

死亡人數 失蹤人數 請假未到校人數

共計人數

表 2- 16 教職員工避難疏散情形調查表

應到人數 實到人數

教職員工姓名 緊急聯絡人 聯絡電話 安全情況 備註

□受傷□死亡□失蹤□請假未到校

□受傷□死亡□失蹤□請假未到校

□受傷□死亡□失蹤□請假未到校

□受傷□死亡□失蹤□請假未到校 受傷人數

(104)

死亡人數 失蹤人數 請假未到校人數

共計人數

2.10 危險建物與危險設施之警戒標示

總務處偕同訓導處(學務處)之人員,於每學期開學前巡視校內之建物及設施,巡視 之重點對象為校內老舊之建物及電器設備,發現可能致災之建物與設施應立即張貼臨時 警告標示,並自行改善或尋求校外專業人員協助,若於開學時仍無法獲得改善,須劃定 警戒區,張貼明顯標示,並於開學時周知所有學童,並要求各班導師於上課前再次告知,

訓導處(學務處)人員於危險設施、建物未獲得改善前須不定時巡視,待獲改善後始能拆 除警告標示。

2.11 校園災害防救計畫經費編列

總務處每年應針對提升校內防災能力編列經費,此經費之用途為維護校內硬體減少 致災因素、整備校內之防災器具以及提升教職員工生之防災素養等,此經費不得挪為其 他用途使用。編列之項目含防災宣導手冊及教材、儲備物資、防災教育講座、防災/救災 訓練、災害應變演練、救災設備及其他等。歷年災害防救計畫經費編列統計表如表 2- 17 所示。

表 2- 17 歷年災害防救計畫經費編列統計表

年度 編列經費

(萬元) 執行重點 工作項目內容

(條例舉出) 經費來源

□防災宣導手冊及教材

□儲備物資

□防災教育講座

□防災/救災訓練

□災害應變演練

□救災設備

□其他

□自籌( %)

□教育部補助( %)

□縣市政府補助( %)

□其他( %)

□防災宣導手冊及教材 □自籌( %)

(105)

98

□儲備物資

□防災教育講座

□防災/救災訓練

□災害應變演練

□救災設備

□其他

□教育部補助( %)

□縣市政府補助( %)

□其他( %)

(106)

第3篇 地震災害預防與應變事項

3.1 平時預防工作事項

總務處應針對校園災害防救計畫內之地震災害進行調查,內容包含校園災害潛勢 區、校園設施等資料,並對校園儀器、設備與建築物進行危險評估並將所調查出危險之 項目進行改善,降低災害來臨時可能帶來之危害,關於災害潛勢調查,總務處可請校外 專業技師公會團體協助,災前工作事項流程如圖 3- 1 所示。

校園環境 自主性調查

張貼臨時警戒標誌 校園環境 安全鑑定

通報縣市教育局(處) 委請縣市教育局(處)

或專業技師公會團體 協助安全鑑定

自行編列預算改善

修改校園防災計畫書 待改善

合格

圖 3- 1 地震災害平時預防工作事項流程圖

3.1.1 校園環境安全自主性調查

每學期開學前進行一次校園環境安全維護與評估,利用教育部出版「校園災害管理 工作手冊(高中職適用)」P44~P46 之校園環境安全檢查表(印出紙本,經業務檢查人及覆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複合式防災演練- 應變小組成立... 校園暨周邊危安地點--建國中學

拾玖、本簡章經臺中市立外埔國民中學 106

一、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二、 承辦單位:臺北市新民國中 三、 協辦單位:臺北海洋科技大學 四、

A02 臺北市立實踐國民中學 翻「閱」時空,悅「讀」人生 A03 桃園市立建國國民中學 流動的饗宴-讀出建國真滋味 A05

佳作 台北市 蔡佳恩     愛裡的平安     臺北美國學校     Joel Jayamohan   佳作 台北市   鍾念芯     家園     天母國中     廖伯健   佳作 台北市

王淑真:臺北市立啟明學校退休教師 李信仲:臺北市立蘭雅國中退休教師 章念慈:臺北市立蘭雅國中退休教師 黃若玲:臺北市立明湖國小退休教師

臺北市大理高級中學 第32試場.

260、260區 臺北市立美術館站 美術公園區 266、266區 明倫高中站、庫倫街口站、就業服務處站 圓山公園區.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