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 東 原 民 文 化 參 訪 記 所 見 山 寺 木 雕 佛 像 到 頭 目 家 祖 靈 柱 像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台 東 原 民 文 化 參 訪 記 所 見 山 寺 木 雕 佛 像 到 頭 目 家 祖 靈 柱 像 "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浙、粵人的移居墾拓,也將禮拜佛菩薩、敬奉三寶的信仰 習俗帶進寶島。只是此種或參雜著沿海地方民俗信仰的佛 教,三、四百年來,只流傳於漢人的墾拓地區,並不及於 原住民地區,尤其是未完全漢化的高山族。

進入民國五、六十年代以來的台灣,佛法曾一度淪為 迷信之說,由於周宣德居士、李炳南居士的大力倡導,正 信佛教不受戒嚴時期的約束,而得以進入大學專校,深入 高級知識份子的心中。至二十世紀末期,台灣佛教已是全 面興盛,可以媲美八世紀的長安。但是即或佛法有如此的 盛況,在原民的世界中,依舊聽不到佛法。進入原民的部 落,屬於外來的宗教,僅見天主教堂,未見有佛寺。

或許因某些因緣,與原民有所接觸的南山放生寺住 持演觀法師,發大慈悲心,欲改善原民的生活,也希望將 佛法傳入部落。演觀法師已多次組團赴台東,參訪原民部 落,考查其宗教信仰,以及其祭儀文化,與原民建立了友 好的關係。今年七月法師再組團赴原民部落參訪,本人恭 逢其盛,參與考查。由於參訪細節,慧炬同仁已有記錄,

刊登於本期雜誌的「本期專題」中,本文僅舉所見在漢、

原所供奉的雕像為例,稍做比對,以見其異。

7月13日一早凌晨離家,7時30分於南山放生寺集合,8 時上了遊覽車出發,沿著高速公路南下,到了屏東後再走 台九線進入台東,下午黃昏之際,抵達達仁鄉南田石灘,

欣賞瓊崖海棠,並登上曦望山,夜宿東金民宿。

第二天早上參訪海山寺,海山寺的最初創建有數說,

一曰建於前清光緒元年(1875),是鄉民為供奉保護神祇 而創建的,後遭受颱風地震而有損毀,直到光緒十九年

(1893)居民捐資重建,並取其依山傍海的地理位置,改名 陳清香

台 東 原 民 文 化 參 訪 記 所 見 山 寺 木 雕 佛 像 到 頭 目 家 祖 靈 柱 像

No.607 Aug. 2017∣31

(2)

為「海山寺」。另一說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才由鄉紳張之遠發起重建。重建後的 海山寺大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左側祀關帝,右側祀福德神。

寺名另一說曰:原先稱觀音祠,為同治十三年1874年)所建。約在光緒二十五 年(1899年)觀音祠方正式由出家僧人擔任住持。依海山寺牆上所懸掛的「海山寺 簡介」文字鏡框所述,第一任住持由來自基隆靈泉禪寺德韞法師擔任,第二任普 明,第三任修然,第四任修和,現任住持紹弘長老尼,是為第五任。

踏入山門,轉身右向,便見一棟高廣壯闊樓房,但主體建築屋頂呈歇山式 樣,只是歇山面向前的架構,門前再以四根圓柱頃起弧形頂的進門玄關,是融合 了古典東方建築的韻味,歇山面懸魚下標出八軸的法輪,玄關上繪有卍字標,是 凸顯了台東地方的佛門勝地─海山寺!

跨進挑高屋頂的玄關內,聳立了幾座比人高的大木,正中一座刻布袋和尚 像,左、右側兩座則為四大天王像,虎側座刻懷抱琵琶的東方持國天與手握寶劍 的南方增長天(圖1),龍邊座刻指捏寶珠的西方廣目天與手舉寶傘的北方多聞天

(圖2),兩座大木均保留了原木百分之七十的紋路,只是上 端挖出龕形,現出兩尊半身胸像的天王像,十分生動。

另一座持瓶的觀音菩薩像,觀音法像莊嚴,頭披風帽,

身披袍服,左手持瓶,右手垂楊柳枝,姿態優雅。光 背上方以文字呈現,除刻一大「佛」字外,四周並 以小楷字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見封底),深 具創意。每座高度均近人身的兩倍,以壯碩的獨木雕 刻而成。

再踏入大雄寶殿,一樓正面供藥師、釋迦、阿 彌陀三佛,二樓則西方三聖像,這些殿堂供像,屬 於明、清時代的風格,是台灣佛寺供像風格的

傳統。

海山寺旁扶兒家園,為住持紹弘長 老尼所創立。長老尼為了特殊因緣的幼 兒,發大慈悲心,創設了扶兒家園。每日

從海山寺木雕佛像到頭目家祖靈柱像─台東原民文化參訪記所見

圖1:東方持國天與南方增長天

32 雜誌607

(3)

海山扶兒家園屬中長期安置機構,2009年正式立案通過,可安置40名年滿二 足歲以上十八歲以下的兒童及少年,主要由縣市政府社政單位轉介至此,也協助 了台東地區弱勢家庭兒童少年之收容安置。

今日扶兒家園在年輕主任林紹宇的實際運作下,這些自幼失去家庭溫暖的兒 童及少年,獲得了妥善的照顧,這是屬於社會福利的措施,比較台灣其它的宗教 團體,當今在台的佛教團體,是做得較少的。扶兒家園的運作,彌補了過去佛教 團體缺漏的部分。

海山寺本殿是傳統斜坡屋頂的建築,但扶兒家園卻是現代化的多層高樓建 築,壯闊華美,以灰白色調為主。正前方的一樓頂上,立著一尊頭披風帽、手抱 孩童的觀音菩薩,其寬袖長裳下端飄起,是承襲了台灣傳統送子觀音的式樣。而 大樓前空曠的綠草庭園中,另外聳立著一尊頭上肉髻高高突起,五官法相呈現佛 陀的圓滿像,但頸項至胸前,卻圍著數圈瓔珞,這尊

長袍曳地高及數米、風韻神情類似觀音的尊像,卻 是阿彌陀佛尊,是沿襲了明、清時代的風格。此尊 亦全身呈灰白色調,與樓前送子觀音像,一大一小 有所呼應。

7月14日的下午,參觀金崙大武山生態教育館,

這是棟結合生態、人文展示,以及教育訓練的多功能 建築,除了展示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的人文生態之美,

讓遊客了解保留區的設置目的,並提供場地讓各機關 辦理自然保育相關的教育訓練。建物的一樓則設有以 魯凱族、排灣族為主題的原住民文物展示區。

靠內側的展區,展示著排灣族與魯凱族的男 女服飾。穿著服飾的模型,均頭戴羽毛冠,身 穿鑲嵌著百步蛇紋的服飾,宛若真人。中央 展區則展示著數尊木質雕刻人像,每像均

圖2:西方廣目天與北方多聞天

No.607 Aug. 2017∣33

(4)

高,又立於木墊之上,冠飾已觸及天花板。

黃昏之際,又巡禮了土坂村,造訪古頭目家,並參加了部落晚會。

7月15日,繼前一天參觀古頭目家後,15日上 午又參觀土坂村另外兩個頭目(陳頭目、包頭目)的家,

也參加了包頭目家所舉行的「小米收穫祭」活動。

排灣族頭目住家華麗,一般包括前有主建屋,

後有後屋,旁有祖靈屋,三屋單層各設門戶,各自 獨立。但主建屋與祖靈屋的屋前均擴張玄關加蓋簷 板,而主建屋前的玄關是祭祀活動時,團體歌舞的 所在。

祖靈屋是排灣族宗教信仰的核心,屋內所陳設 的祖靈形象、各式供物等,則表現了原民雕刻工藝 的精華。

以屋內中心祖靈柱而言,古家的祖靈柱(圖3), 頭頂盤繞一雙百步蛇,尾端相接,雙蛇頭由兩耳側 伸向兩肩,祖靈雙目大睜,神情嚴肅,上身穿中分

對襟開短身衣,有貝片裝飾的肩飾自右肩至左側腰斜掛而 下,下身著短裙,雙足分開站立。此木刻條柱左、右兩側 另繪有兩隻捲尾昂頭的百步蛇,蛇與祖靈的眼睛均是爍爍 有神。

包家的祖靈柱(圖4),是一長條扁形木柱,頂呈尖 狀,是一整根的櫸木。木柱的下端是祖靈的形象,呈男性 立姿,頭部占三分之一以上,上緣繞著雙頭弧形百步蛇,

顏面是上圓下尖,兩眉相連,口微露齒,兩眼由白色貝殼 鑲嵌,眼珠為無患子果。祖靈的身軀瘦小,自右肩以下,

至左側腰,斜披著九圈圓形貝板。其雙臂自兩肩向左、右 兩側外張,但胳膊彎屈上舉,兩手掌回到兩肩側。此祖靈 柱的上半段,刻了一條筆直的百步蛇,尾端向上,頭部向

從海山寺木雕佛像到頭目家祖靈柱像─台東原民文化參訪記所見

圖3:古家祖靈柱(臺大晨曦社前社長陳子豪攝)

圖4:包家祖靈柱

(臺大晨曦社前社長陳子豪攝)

34 雜誌607

(5)

的存在,最早可追溯到約十七世紀中期的荷蘭時期。全柱呈黑灰色,古意盎然,

表現了原民原始工藝的技巧,實是一件珍貴的國寶。

至於陳頭目家的祖靈屋,外觀華麗,其外牆上端近屋簷處,彩繪了一排人面 像,每像五官端正,輪廓清晰圓滿,但頭頂均圈戴著雙頭百步蛇,而位於入口門 楣上的三具人面,其冠帽上,還插了數根羽毛,以表身分尊貴。至於屋內的祖靈 柱(圖5),圖像風格與包頭目家祖靈柱較為接近。

下午又參觀了布農文化館,所展示的一些木刻作 品中,是原民人物的題材,卻有現代的手法與風格,

十分新穎。

比較於海山寺內所瞻仰的佛菩薩像,與頭目家所 供奉的祖靈像,各有所彰顯的法義與所呈現的工藝之 美。海山寺大殿供像是傳統戒、定、慧法義的呈現,

但是玄關所陳列的四大天王像,以及殿內陳列的木雕 諸像(包括觀音像與十八羅漢像),每像只現出半身具體像,

下半身卻略而不刻,保留原木木質的美感。整體而 言,充滿抽象性與現代感。

至於諸頭目家供的祖靈像,其以百步蛇為飾,有 威猛的象徵。祖靈的姿勢,卻有左、右對稱的圖案結 構,給予人一種穩定感覺,符合原民的審美觀。

走了一趟台東,初次接觸到實質的原民文化。在南山放生寺住持演觀法師 多年的經營下,台灣原民團體與佛教界之間,已經有了良好的互動,演觀法師已 接受兩位原民少年的皈依,成為正式佛門子弟。其中排灣族弟子古勒勒(漢名游朝 智),與演觀法師認識四年後,即接受皈依。古勒勒早年嗜好飲酒,曾有一次醉倒 馬路上,堵住行車,垃圾車為其改道。但古勒勒受法師感化,改變劣習,三餐茹 素。演觀法師用心良苦的教化過程,很令人動容。未來佛法流布於原民部落,應 可期待。

圖5:陳家祖靈柱

No.607 Aug. 2017∣3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並且,今年五月,集結有志之士,於台北府開設大日本台灣

  著有《台灣佛教一百年》、《重讀 台灣佛教—戰後台灣佛教(正、續 篇)》、《台灣佛寺的信仰與文化》、《台 灣佛教史論》、《中國佛教會在台灣—.

李轂摩先生與佛教的淵源亦深,早在民國四十九年,南亭老和尚至台中佛教

我 來 到西安 ,法門寺已 經成為 一個文化景區,我就住在法門寺的飯 店裡。經過歷史、朝代的變遷,佛寺 已經換成了新貌,而且都是由居士經

處於 台南 都 會區 ----中華 路 及柴 頭港 溪間 之地 , 柴頭 港溪 為台 南 縣人文發展中一重要史蹟。此地人文薈萃、賢才備出,居民多以 務農為主。. 民國

主要研究領域為佛教造像、佛教 書法,兼涉當代雕塑的理論批評與實 踐創作。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評 論報導六十餘篇,目前獨立承擔教育

21.下圖顯示民國 88、89 及 90 年三個年度所調查之台灣北、中、南、東部地區國民對自己生活的滿意程度(資料來源:內 政部統計處「國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91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