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佛教在台灣的傳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佛教在台灣的傳承"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佛教在台灣的傳承

——台灣佛教美術史(十四)

/陳清香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日治時代西洋式與 日治時代西洋式與 日治時代西洋式與 日治時代西洋式與 其混合式的佛寺建築

其混合式的佛寺建築 其混合式的佛寺建築 其混合式的佛寺建築

日治時代的佛教寺院,第三個源流 是西洋歐風式樣的韻味,主要的是延續 了明治維新以來的作風,將西洋建築語 彙融入了傳統的造型之中。

西洋歐風式的佛寺,以鋼筋混凝土 為建材,牆用磚造,不採中國傳統的木 柱、木樑、檁木為架構支撐,屋頂不出 簷,不加蓋琉璃瓦,屋脊不加飾物。沒 有斗拱、雀替、員光、瓜架等木造建築 的組件,更無蟠龍雕花石柱、或石鼓石 獅等裝飾,外型遠離了東方建築語彙,

常見希臘神廟山牆裝飾,有衛塔結構、

拱門圓窗隅石,好用希臘式圓柱,有柱 頭裝飾等。

西洋式佛寺歸納之,約有外觀結構 全然的西洋式以及部份西洋裝飾文樣混 和在和式、閩式的建築造形之中,茲舉 例簡介如下:

一 一 一

一、 、 、 、 外觀結構 外觀結構 外觀結構 外觀結構西洋式 西洋式 西洋式 西洋式的佛寺 的佛寺 的佛寺 的佛寺 (一) 觀音山凌雲寺

觀音山凌雲寺,原創建於乾隆年 間,位於山腰間,因曾遭遇海賊之亂,

寺門幾乎化為烏有。明治三十三年(1901) 傳芳和尚的法孫寶海禪師見其頹廢,十 分感歎,決意再興,事後獲得功德主劉 金波的捐獻。遂於明治四十三年(1911) 創建新的凌雲禪寺,隸屬於臨濟宗京都 大本山妙心寺派,主要殿宇有前殿、法 堂、開山堂、楞嚴閣等,均西洋式建築。

其中法堂為二層磚石砌造,正面有 山牆,迴廊,方柱頂端呈現希臘多利克 式之柱頭裝飾,西洋味十足,是為西洋 式的構造。而前殿為二層磚造西洋式樓 層,一樓立面為拱形門廊,二樓為方形 門窗,屋頂上再加蓋閩南式斜坡屋頂,

有起翹裝飾的檐角。開山堂亦為二層磚 造石屋,左右稍間立面實牆開窗,中間 凹進立方形廊柱,柱頭為愛奧尼克式 (Ionic)裝飾。

至於楞嚴閣建於大正十五年

(1926),由第二代住持覺淨大師創建,採 觀音山石為建材,砌成二層樓的石屋,

正面五開間,進深三開間。上下樓均為 方柱圍繞,柱頭為多利克式(Doric) 裝 飾,柱礎以方石加寬。二樓柱間加矮柱

石欄加繞,屋頂稜線加高一層,中間形 成山牆,左右立四短柱。整體視之,樸 實堅硬,西式的架構中,帶著些許東方 的韻味,有石質的自然美。

(二) 月眉山靈泉禪寺開山堂

靈泉禪寺位於基隆月眉山區,建寺 緣由為光緒二十一年(1895),由鼓山湧泉 寺的善智、妙密二禪師渡海來基隆弘 法,信徒代表江忠良、吳德良、林天賜、

許松英、林來發等人遂發起創建佛寺,

明治三十三年(1901)寺成,首任住持為善 智大師三年後圓寂,善慧繼之,爾後二 十五年間,建功德堂、客廳、天王殿、

大禪堂、講堂、舍利殿等,建築外觀與 布局,深受閩北式樣的影響。

但建於大正九年(1920)的開山堂,

卻是一座上下二層紅磚砌建的西洋式建 築。開山堂一樓塾高基座,一二樓正立 面及側面,分別以六根及五根的紅磚 柱,分格成面寬五開間進深四開間的格 局,柱與柱間砌成圓弧拱形,正中白色 隅石為飾,廊柱圍繞屋身四週,二樓柱 間圍以綠色花瓶欄杆,顏色對比強烈,

十分醒目。有文藝復興時代的些許建築 風韻。

整座殿堂外形有如 1891 年所建的淡 水英國領事館,但不同的是,五個拱形 廊正中向前突出一間抱廈為玄關,頂上 為平台。其二樓門額正中為鑲綠邊花瓣 形山牆,山牆中央方框,嵌鑲上黃色的

「開山堂」三個字。玄關正中為彩色浮 雕「梅鶴圖」。在西式建築語彙下,卻蘊 涵著東方的人文精神,很是耐人尋味。

(三)后里毗廬寺

毗廬寺位於太平山麓,妙塵師為繼 承覺滿老人欲興建女子道場之弘願,於 昭和二年(1927)率其胞妹五人創建毗廬 禪寺,本殿建物費時二載才落成,昭和 十年曾遭地震毀損而重修,毘廬禪寺隸 屬於曹洞宗,大殿外觀全然西式的建 築。主體建築墊高基座,屋頂為斜坡,

立面前左右兩端立兩衛塔,外牆貼飾十 三溝面磚,上為方窗,中有浮雕方框飾,

下為拱門。兩衛塔之間,形成玄關空間,

正面開三門,廊上立六根圓柱,柱頭以 希臘愛奧尼亞式的裝飾,高聳壯偉,頂 著平臺,鏤空花磚排列成女兒牆,十分 典雅。大雄寶殿內的佛龕,僅供奉釋迦

(2)

牟尼佛一尊,別無供像,以示修行佛法 專一。龕前立柱也以相同的希臘愛奧尼 亞式柱頭裝飾,壁面亦為簡潔的西洋圖 飾,完全摒除了東方建築語彙,十分壯 觀。

(四) 獅頭山靈霞洞

靈霞洞位於苗栗與新竹的獅頭山 間,是獅頭山佛寺群中,表現西洋建築 語彙最具代表的一棟,此道場建於大正 六年(1917),依山岩開窟,佛菩薩像供在 岩窟內,因名「靈霞洞」。正立面的入口 建物,全採巴洛克式的裝飾。以四根長 形方柱分格成三間,上端橫置二樑,框 成三方框,纇似匾額,正中額題浮雕楷 書曰:「靈霞洞」,龍邊額題曰:「山虛」, 虎邊額題曰:「水深」。下端三間闢為圓 拱門,正中拱門兩側,以石刻題對聯,

其款曰:

靈氣千般永護民間憑慧眼 霞光萬道常環洞口現婆心

頂端三間各為山形的山牆,是為巴洛克 圖飾,四柱頂端各以束腰蓮花文為收 尾,有東西合璧的韻味。而柱樑壁面上 廣貼彩色磁磚,繽紛亮麗,更添華美。

(五) 赤山龍湖巖後殿

赤山龍湖巖位於台南六甲鄉龍湖 村,明永曆初年,因石觀音自海上漂來,

五甲人拾獲之,建茅屋以供奉。永曆十 六年陳永華創建了拜殿與大殿,並延請 高僧參徹主持。其後幾經多次重修,日 治昭和四年(1929)陳自西、陳鱗綢發起改 築,三年後竣工,即所見後殿。

後殿主建為兩坡懸山式屋頂,那是 傳統建築風格,但正立面前,卻向前擴 伸一間,而面寬三間,每間間格以雙圓 柱,兩側角隅再加兩方柱,柱間圍成圓 拱形,此三間形如亭閣,但閣頂上方,

卻裝飾成女兒牆,正中三角山牆,兩旁 橫條,以四個矮柱間隔之,曲盡其態的 浮雕圖案裝飾中,有紅寶石鑲嵌其間,

紋飾結構仍充滿了西洋建築裝飾語彙。

(六) 新竹靈隱寺

靈隱寺位於新竹青草湖,初建於大 正十三(1924)年,本為祀奉諸葛武侯的孔 明廟,稱感化院。昭和二( 1927)年,在住 持保真師的奔走下,殿宇增建,具前後 殿及靈壽塔,前殿磚造,保留若干閩南 式圖飾,主奉釋迦三尊像。後殿西洋式 裝飾,佛龕正中於昭和七年(1932)供奉觀 音菩薩及善財龍女像,背後為十八羅漢 像,兩旁為韋馱伽藍二護法神。而佛龕 四週壁間、窗櫺,則布滿了團花、捲草 文樣,表現出巴洛克式的裝飾風格,殿 內的圓柱,其柱頭以希臘科林斯式 (Corinth)的文樣為飾,西洋風味十足。

(七) 佛教慈愛院

高雄市內的佛教慈愛院,源於昭和 四年東海宜誠師為鹽埕地方的貧困病 患,作醫療福利而建,該院創立於昭和 七年(1932)四月,屬於臨濟宗妙心寺派,

其建築位於臨街轉角處,平面呈 L 形式 樣,具一二樓層鋼筋水泥磚造建築,毫 無傳統寺院建築語彙,是一棟百分之 百,不折不扣的二層式洋房,但內供奉 藥師琉璃光如來為本尊,本尊及佛龕卻 是日式的佛堂陳設。

慈愛院外牆樸實,僅在二樓牆面上 端,作一行簡單的浮雕文樣,山牆弧形 拱起,中間鑲上萬字符號,既無文藝復 興時期的裝飾文樣,也無巴洛克風格,

是屬於臺灣日治時代後期的西洋建築式 樣。

以上所述為較具代表性的七例,其 他西洋式建築遺例尚多,如屏東東山禪 寺、台南竹溪寺、台中佛教會館、霧峰 天禮堂、台北內湖古月庵等,均有西洋 巴洛克的裝飾牆面。

二 二

二 二、 、 、 妙禪法師所建佛寺 、 妙禪法師所建佛寺 妙禪法師所建佛寺 妙禪法師所建佛寺中的西洋語 中的西洋語 中的西洋語 中的西洋語 彙 彙 彙

妙禪法師曾於大正三年(1914)於 獅頭山創建金剛寺,水濂洞,八年後

(1922),又在新竹北埔鄉南埔村建金剛 寺,五年後(1927),在台中完成寶覺禪 寺的興建,越十年,又於新豐創建鳳山 寺,民國四十二年又再度重建北埔金剛 寺。如依此,加上未出家前所住的金鑑 堂,妙禪一生所親手砌建的建築約為金 鑑堂、獅頭山金剛寺、慈雲別墅(北埔 金剛寺的前身)、獅頭山水簾洞、台中寶 覺寺、新豐鳳山寺、重建北埔金剛寺等。

這些建築架構與外觀,基本上是呈現客 家式、閩南式,或和式。但在某些裝飾 文樣上,卻現出西洋裝飾語彙。如以下 二例:

(一) 獅頭山金剛寺大殿

金剛寺和多數的獅頭山佛寺一 樣,是依山中岩洞為寺,或許岩洞是天 然成形,或許是再加以開鑿修建而成。

大殿的正面,採三開間式,三間紅木門,

均採軌道式的開關,木門上端鑲玻璃,

增加透光。大殿前廊另立四圓柱以頂住 前簷,四根圓柱柱礎成圈,柱頭則飾以 棕葉加捲草文,形成科林斯式的裝飾,

是為西洋建築語彙。四柱頭橫梁外,另 有仿木製斗栱的支撐物,以擎住石簷。

山門為三開間上架單檐懸山式屋頂的磚 造建物,屋脊左右燕尾起翹,弧形很美,

正脊側面有花卉剪黏,顏色繽紛。

(二) 台中寶覺寺大殿

寶覺寺雖不採用中國宋明以下中軸 式的叢林佛寺布局,沒有天王殿或彌勒

(3)

殿置於大雄寶殿的前端,而形成縱軸線 院落布局。但山門段的前導部份也可以 取代第一院落的功能。

最初興建的殿宇,有本堂及祿位 廳、客室、庫裡、食堂等,這應是依照 日本臨濟禪寺的伽藍佈局。至於今日的 殿宇,則除了七寶塔外,尚有彌勒大佛 殿、地藏菩薩亭、解夢觀音亭、日本納 骨塔、友愛鐘樓等等,都是戰後才興建 的。

大雄寶殿是一座平面呈正方形的建 築物,正面五間,進深五間,重檐歇山 頂,由於上簷和下簷間四周均開窗,外 觀看來似是二層建築,但內陣實際僅一 層。

大殿的四周各有石柱六根,立在石 階基座之上以支持下簷,形成迴廊,前 廊的石柱下方上圓,柱上均有題字,柱 頭以棕梠樹葉狀做成作蓮瓣式文飾,是 為西洋建築裝飾語彙,簡潔而典雅。而 位於大殿正中的八角形藻井是寶覺寺在 建築藝術上的一大精彩處。

三 三

三 三、 、 、 、 和式或閩式佛寺所見西洋建築 和式或閩式佛寺所見西洋建築 和式或閩式佛寺所見西洋建築 和式或閩式佛寺所見西洋建築 裝飾語彙

裝飾語彙 裝飾語彙 裝飾語彙 (一)中和圓通寺

位於台北縣中和鄉牛埔村中坑山 腹,昭和元年(1926),新竹尼僧妙清在艋 舺租屋成立籌備處,次年二月二十三

日,開始卜地興建,昭和四年再興大雄 寶殿。

就外觀而言,圓通寺具山門、前殿、大 殿、左右護龍等。大殿與前殿,一大一 小,但都屬於重簷歇山式的屋頂,屋脊 平直,黑瓦覆頂,雖是鋼筋水泥的建材,

但和風味十足。

只是圍在大殿四週的廊柱,正面六 根,側身五根,四週共計 18 根,其凹溝 環身式的柱身、愛奧尼克式裝飾的柱 頭、加高花瓶式的柱礎等,卻充滿了西 洋建築語彙。尤其大殿內的佛龕、龕楣 裝飾、壁間、窗框浮雕花文等,均屬於 巴洛克的裝飾。

(二)高雄興隆淨寺

新大雄寶殿建於昭和十八(1943) 年,外觀類似寶覺禪寺,鋼筋水泥為建 材,重簷歇山頂,屋脊平直,黑瓦覆頂,

但殿內的數根柱頭裝飾,卻一如寶覺禪 寺的殿內柱頭,全以希臘式表現之。

(三)台北善導寺

原為淨土宗臺北開教院,即東本願 寺,昭和十二(1937)年所落成的新建本 堂,其基座升高,以鋼筋水泥為建材,

外觀原為和式,單簷歇山頂,而歇山面 向前,黑瓦覆頂。雖內陣樑柱壁間刻意 仿東洋式,卻仍然留下簡潔的西洋建築 語彙。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從大海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安住。是中有佛號須彌肩。今現在為止 (丹作山) 菩薩

哲 學博士,現任南華大學學生事 務長、曾任東海大學哲學系副 教授、中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南華

  著有《台灣佛教一百年》、《重讀 台灣佛教—戰後台灣佛教(正、續 篇)》、《台灣佛寺的信仰與文化》、《台 灣佛教史論》、《中國佛教會在台灣—.

法華寺殿宇雖在 1945 年 3 月,大 戰中被炸毀,但民國 38 年起便陸續依 原貌重建。而三條軸線殿宇中的三座 前殿,正中前殿屋頂為兩坡懸山式

離開榆林窟,我們去往甘肅張掖 大佛寺 (又稱為「西夏國寺」) 。在大 佛寺中,我看著佛陀的涅槃像,此像 身長 34.5公尺,肩寬7.5公尺,耳朵約

倚坐岩石的觀音像,其背景往往以翠 竹清流為伴,以符合《華嚴經》 〈入法界 品〉所載善才童子五十三的故事情節,甚 至又加一隻鸚鵡或棲息林間,或飛翔雲間

薄植園林冷澹香, 也應伴薤頌琴堂, 昇 平無愧萬鐘養, 喫得根來百事康, 耐得 霜寒分清(按,漏一字) ,不施脂粉本天 成, 寫來別具悠閒味, 如水相交無限 情。 丙午迎春日畫 請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