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李轂摩書畫作品中的禪意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李轂摩書畫作品中的禪意 "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李轂摩書畫作品中的禪意

陳清香

寶島台灣今年(二○○三)的夏季,降雨稀少,持續高溫,人們方結束一段 緊張的抗煞生活,現在又與熱浪搏鬥,不論居家或辦公場所,都得開冷氣,而冷 氣機排放的熱,使得戶外更加炎熱薰蒸。

就在這悶熱難耐的酷暑,忽得慧炬同仁江朝陽理事寵邀,前往南投縣草屯鎮 參觀並祝賀畫家李轂摩大師華廈落成。一大早江理事駕車來接,車子急馳於往南 的高速公路上,直到中午過後,始抵達位於草屯南埔里李轂摩大師新建的豪宅。

進入大廳,其挑高寬敞不用說,只見壁上掛滿李大師繪作的畫、書法、瓷燒 和篆刻,潔淨、高雅,令人讚嘆不已。登上二樓,所見也是一大展示廳,並有工 作室、書房,憑窗遠眺,極目方圓百里,都是良田沃野,許多村莊點綴其間,一 片翠綠,讓人真正遠離都市的煩囂,享受無限的清涼;能在此欣賞書畫瓷藝,又 品茗其中,實人間至樂也。

李轂摩大師原名國謨,一九四一年生於南投草屯土城里雷公山,世代務農,

有著牧牛的童年,純樸而率真。初中畢業後曾拜余清潭為師,正式學畫,十八歲 時參加台灣省第十四屆全省美展,作品入選受肯定。後師事斗六夏荊山先生,學 習工筆傳統畫。

大師在服兵役時,一有閒暇便學習刻印,並研讀書刊,退伍後習做裱褙,成 立「不二齋」,籌組「南投美術學會」,推動文化建設,作品曾經多次入選省展,

並獲蔣經國先生青睞,因而聲譽鵲起。

不久又嘗試創作陶瓷彩繪,將書法、篆刻、水墨畫之美融於一爐,深得各界 好評。

李轂摩先生由一位鄉間牧童,卻能自我砥礪與研修,勤於創作而終成大畫家。

他雖有畫家師承,但所秉持的仍是自我勤奮向學的心。因深受傳統儒學的啟迪,

是故繪畫技巧根基奠定之後,仍以敏銳的觀察力,加上對鄉土生活的感情,鄉間 竹籬茅舍、耕牛家禽、芭蕉菜蔬,信手拈來,盡皆是畫,就地取材,令人覺得親 切。而在寫實寫生的筆意下,偶爾也不失幽默,將台灣民間的俚俗融入其中,亦 莊亦諧地令人會心微笑。

(2)

由於深受傳統儒學的涵養,待人處世以積陰德,行善不張揚,勤奮向學為律 己方針,其旨趣在書畫中處處可見。就用筆風格而言,早年在夏老師的門下,下 過工筆寫生的功夫,其後自己揣摩古人作畫風格,尤其能取齊白石、吳昌碩、潘 天壽諸家的筆意而另闢蹊徑,終能奠定自我清新的格調。

作畫用筆題款自然是本自古人,以古人為師,畫風諸多沿襲明清文人畫的筆 意,可是李轂摩近年來所作,畫面中的人物逐漸看不到著寬袖長袍的傳統士大夫,

或存在意象之中的官宦人物,偶爾只在戲如人生的畫面點綴而已。可知他的畫是 以寫實寫生為取向,落實在現實生活之中。不虛擬古人情境,卻仍帶著濃濃的書 卷氣息。

李轂摩先生與佛教的淵源亦深,早在民國四十九年,南亭老和尚至台中佛教 會館閉關時,夏荊山老師介紹他皈依南亭法師,與佛門結下第一個緣。其後李炳 南老師赴中興新村演講時,他多次聽聞雪廬老師的獅子吼,了解了淨土法要。南 懷瑾居士在台北講佛學時,他也風雲際會的多次恭逢其盛。並與南台灣大崗山法 脈的開證上人、傳孝法師、傳道法師私交甚篤。民國七十年,碧山岩設立南光佛 學院,如學法師仰慕李轂摩先生畫學的造詣,聘請赴院講授水墨藝術,前後長達 兩年,使得年輕的方外子弟在念佛課經之餘,也能舞文弄墨,提昇了出家人的藝 術氣質。

李大師的佛教題材畫雖屬傳統,但生動而不偏離法義,例如他多次畫騎在龍 上的自在觀音,有時騎在龍頭,有時騎在龍身,龍在風捲殘雲中飛騰上下,變幻 莫測,而觀音菩薩卻篤定的佇立在龍背上,持楊枝淨瓶,為眾生灑下甘霖,一動 一靜之間,構成了畫中的平衡感,同時也彰顯菩薩的定慧與慈悲。

另一長軸觀世音菩薩像,觀音作坐姿,頭披風帽,胸飾瓔珞,五官端正莊嚴,

身著寬大上衣,潔淨出塵,適意地坐在蓮台上,蓮台下是一隻黑色,長眉壓睛,

口銜紅色蓮花的猛虎,旁有一童子踩在蓮花稈上。真是創意十足!(見封面)

傳統的觀音菩薩從未有騎在虎上的典故,而畫中的老虎卻以半鳥窺的視距畫 出黑色的鬃毛,生動的眼鼻、鬚毛,一前一後的虎腳,正迎面走來,這代表何種 涵意?僅是騎龍的自在觀音轉換成騎虎的觀音而已嗎?難不成成了騎虎難下的 觀音嗎?

如果細細推敲該畫的表現形式,不難發現其中的寓意蘊涵著深邃的禪機,李 大師或許受到南宋禪僧畫家牧谿所畫二祖調心圖的啟示,因「調心圖」畫老僧抱 著老虎而眠,到了元代又流行四睡圖的題材——高僧擁虎酣睡。李大師畫的觀自 在菩薩與這些禪意水墨畫其取材是相通的。

(3)

李大師畫的老虎是黑色,代表人性的黑暗面貪嗔癡三毒,觀音菩薩著白衣,

代表人性的光明面戒定慧三學。觀音騎在虎上代表以戒定慧降伏了貪嗔癡,三毒 已然被制伏,則事事依三學而成,因此虎能銜蓮枝載善財童子曳曳而行,為畫面 增添不少妙趣。

這幅充滿禪意的觀世音菩薩畫像,李大師尚撰寫對聯(插圖四)於兩旁:

觀三千世界雲路崎嶇,憑一雙慧眼。

聽八百梵音晨鐘清澈,修方寸禪心。

此聯的對仗、押韻、字意三者皆妙!和在去年慧炬為紀念弘一大師時所寫的

「起大願雲周法界,以普賢行悟菩提」等華嚴集句,同為珍貴的佛門墨寶。

李大師曾畫過以心地清淨為題的布袋和尚,題款及人物造型雖屬常見,但水 墨運筆仍甚可觀。今年李大師為蘭田書院附設濟化堂所畫題曰「壽者相」的一幅 長眉羅漢(見封底),雙眉長至前胸,身著朱衣,坐在蒲團上,背景是老松、岩 石,十分蒼勁野逸。畫幅之旁有無際大師的「妙方」:

好心腸一條,慈悲心一片,溫柔半兩,道理三分,信行要緊,中直一塊,孝 順十分,老實一個,陰騭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妙方用無心鍋內炒……

在炎炎夏日服用此方正可消暑。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佛陀觀是理解佛教教義及修行的關鍵。星雲大 師早在 1953 年的著作《釋迦牟尼佛傳》中,就提 出「知道佛陀,才能認識佛教!」 1 在推動人間佛

語」政策的助成,直到 1915 年「西來庵事件」之後,總督府啟動 全台宗教調查,與本島佛教具有歷史淵源的禪宗系統臨濟宗與曹 洞宗,幾乎在同時投入興辦教導台籍僧侶、齋友的正式機構,其中

1952 年,巨贊法師與李濟深、葉恭綽、陳銘樞、趙樸初等籌 建中國佛教協會,任籌備處副主任; 1953 年中國佛教協會成立時當 選為副祕書長; 1957

中國現代意義上的佛教學術研究,最初頗受日本的影響。如本世紀初葉蔣維喬的《中國佛教 史》 、黃懺華的《中國佛教史》 、

  著有《台灣佛教一百年》、《重讀 台灣佛教—戰後台灣佛教(正、續 篇)》、《台灣佛寺的信仰與文化》、《台 灣佛教史論》、《中國佛教會在台灣—.

常庚哲教授著, 「神奇的複數」, 九章出版社。.

後來,筆者選修了由著名中國佛教史專家牧田諦亮先生開設的「中國佛教史」課程,同

根據冉雲華教授〈中國早期禪法的流傳和特點〉一文的研究,中國佛教從第五世紀後期 到第七世紀初,禪法開始在各地流傳開來,大致發展成四個不同的流派: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