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佛教在台灣的傳承 ——台灣佛教美術史(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佛教在台灣的傳承 ——台灣佛教美術史(七)"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佛教在台灣的傳承

——台灣佛教美術史(七)

陳清香

第 第 第

第七章七章七章七章 日式佛教的入台與供像日式佛教的入台與供像日式佛教的入台與供像日式佛教的入台與供像風格風格風格 風格

一 一 一

一、、、、 日式佛教的入台日式佛教的入台日式佛教的入台日式佛教的入台

甲午戰爭之後,台灣割讓日本,台民反 日情緒高漲,日軍進駐台灣之初,日本佛教 各宗亦駐錫各地從軍布教,待抗日勢力稍平 之後,便開始策略性的布教。先開設日語講 習班,設立佛教慈惠醫院等,以取信於民。

日本佛教各宗派,逐漸入台,如曹洞宗、

淨土真宗本願寺派、淨土真宗大谷派、淨土 宗、真言宗等,其後臨濟宗、淨土西山派、

日蓮宗、天台宗、法華宗、華嚴宗等,也陸 續入台,略歸納之,前後共有八宗十二派,

可說日本當時全國的佛教各派系中,幾乎大 半都已入台。

入台後為了布教,紛紛建立日式佛寺、其 中比較具規模者,如:

1. 淨土真宗本願寺派臺灣別院:創立於明治 29 年(1896),昭和 7 年(1932)新本堂落成。

2. 淨土真宗大谷派本願寺臺北別院。

3. 淨土宗臺北開教院:創立於 1896 年,昭 和 12 年(1937)新本堂落成。戰後改稱善導 寺。

4. 曹洞宗兩大本山臺灣別院(即東和禪寺):

創立於 1895 年,1910 年遷移東門町。

5. 臨濟宗妙心寺派護國禪寺。

6. 淨土宗西山深草派善光寺。

7. 真 言 宗 新 高 野 山 弘 法 寺 :創 立 於 1898 年。

除了佛教寺院之外,另成立布教機構,如 各家開教區監督部,各宗教區教務所,各宗

布教總監部等等。數 十 年 間,日式佛教寺 院、布教所等機構,遍布及於新竹、台中、

台南、嘉義、高雄等南北各地。這些寺院的 住持,均為日籍僧侶,弘法方式,大約是以 日式的禮拜、誦經、持咒、坐禪等共修的法 會為主。此外,也舉辦教育事業和社會福利 事業。

二 二二

二、、、供像的改變、供像的改變供像的改變 供像的改變

在這種日式佛教大力流布台灣之際,台 灣本土高僧也紛紛渡海赴福建,學法於鼓山 湧泉寺,返台後,在台灣南北先後建立了四 大寺院,形成了四大法脈道場,分別由四大 高僧主持,其名稱與創建時間分別曰:

1、江善慧師創立了基隆月眉山靈泉禪寺(明 治 36 年 1903 創立)

2、沈本圓師主持的觀音山凌雲禪寺(明治 43 年 1910 創立)

3、林覺力主持的苗栗法雲寺(大正 2 年 1913 創立)

4、林永定主持的大崗山超峰寺(明治 38 年 1905 復建)

此四大法脈除林覺力師原籍為福建廈門 外,餘均臺籍,但均學法於鼓山湧泉寺,所 建寺院的布局及建物外形,是源於鼓山,所 供佛像也呈現閩北式樣。

而台灣佛寺供像,在日係佛教入台與閩 係佛寺法脈建立之後,原有寺院的供像主尊 與禮拜方式也因之有所調 整。首先在台灣 清代佛寺中,最普遍的主尊觀音佛祖供像,

(2)

常被易以釋迦佛或三寶佛(即三方佛、藥師 佛、釋迦佛、阿彌陀佛),或觀音、如來前後 並奉。日本人所新建的日式佛寺主殿,則以 釋迦為主尊,或藥師為主尊,或阿彌陀佛為 主尊,以觀音為主尊者少見。

而 在 此 種 背 景 影 響 下 的 佛 教 造 像,

比之前清更趨豐富多樣,其中源於閩北的四 大法脈,是較接近於台灣清代的傳統風格,

不過供像時或加上日式或南傳風格者。而日 式八宗法脈的入台,新建及重修的寺院,均 有不同題材與風格的供像,改變了以前的寺 院舊貌,使人耳目為之一新。

約言之,此時的佛教造像,有來自南 洋 印 度 者 , 如 江 善 慧 師 於 大 正 三 年 (1914) 往印度迎請玉佛 11 尊,其式樣和島上原供者 不同,呈現南傳式樣。其二自日本入台新宗 派,其供像引來傾向唐風的日式供像,其三 本土寺院聘請來自唐山的塑佛工匠,帶來了 更熟練,更唯美的技巧。以上三個不同的源 流,均同時衝擊著本土的佛教造像雕塑藝術。

三 三 三

三、、、、供像供像供像供像題材題材題材題材的分類的分類的分類的分類

歸納日治時代的佛教造像,豐富多樣的 供像種類,可分以下數類:

(一)、日系佛寺主殿(本堂)主尊像 1. 單尊釋迦像。

2. 單尊阿彌陀佛像 3. 單尊藥師佛像 4. 弘法大師空海像 5. 日蓮上人

6. 不動明王像

(二)、台系佛寺主殿(大雄寶殿)供像 1. 觀音與善才龍女(循前清遺例) 2. 三大士像,即觀音與文殊普賢

3. 三寶佛,即東方藥師佛、中央釋迦佛、

西方阿彌陀佛

4. 一佛二比丘,即釋迦佛與迦葉、阿難 5. 華嚴三聖像,即釋迦佛與文殊、普賢二

菩薩

6. 阿彌陀佛三尊像,即阿彌陀佛與大勢 至、觀世音二菩薩

7. 十八羅漢:奉於主尊觀音的背後四周,或 殿宇兩旁壁間

8. 韋陀尊者、伽藍尊者:多數奉於主尊兩側 (三)、大雄寶殿次間:韋陀尊者、伽藍尊者 (四)、大悲殿、圓通殿或觀音殿:1.觀音菩薩 2.

善才與龍女 3.十八羅漢

(五)、天王殿:1.布袋和尚 2.四大天王

(六)、功德堂:1.地藏菩薩 2.觀音菩薩(日系佛 寺靈場) 3.目連尊者

(七)、祖師堂:達摩祖師(循前清遺例) 四

四四

四、、、具代表性的供像遺例、具代表性的供像遺例具代表性的供像遺例 具代表性的供像遺例 (一)、南傳式樣的釋迦玉佛像

單尊的釋迦像,有觸地印釋迦像、禪定 印跏趺坐釋迦像及立姿釋迦像三種姿勢。就 風格而言,觸地印釋迦像屬於南傳印度式,

禪定印跏趺坐釋迦像屬於前清式樣,立姿釋 迦像屬於和式。

善慧法師 1914 年請自印度的 11 尊釋迦 玉佛,屬於南傳印度式的觸地印釋迦像,法 師將其 中的 8 尊像分贈全台其他道場,3 尊 留在靈泉禪寺鎮山。玉佛材質為緬甸玉石,

顏色為晶瑩潔白,佛像螺狀髮文,肉髻高高 突起,僧衣偏袒右肩,右手作降魔觸地印,

雙足作結跏趺坐。整個佛像坐姿正面呈正三 角形,底面亦呈等腰三角形,側面為直角三 角形。

而供奉如此南傳式樣玉佛的佛寺,除 了基隆月眉山靈泉禪寺之外,尚有台南法華 禪寺(供有三尊玉佛)、圓山劍潭寺、內湖古月 庵、新莊凌雲禪寺、基隆淨因禪堂、、台北 寶藏寺、新店元一佛堂、基隆金山佛堂、宜 蘭雷音寺、北投中和禪堂、新竹一同寺、新 竹鳳山寺、大湖法雲寺、臺南德修禪寺、赤 山龍湖禪寺、屏東東山禪寺、屏東寶鏡禪寺、

潮州映泉寺等。

這些佛寺大殿佛龕雖均供了大小不一的

(3)

白玉佛像,但玉佛之後,尚供有本寺固有的 其他尊像,形成前後排列的供奉形式。

(二)、日式的立姿阿彌陀佛

屬於淨土宗或淨土真宗的佛寺,其主尊 往往供奉著請自日本的立姿的阿彌陀佛像,

或木刻或金銅,佛容莊嚴,佛身挺立,通肩 式的衣文緊密貼身,褶襞如水波,饒有韻味。

足下為盛開蓮座。光背或為圓形,或為舟形,

有縷空花文。較代表性的淨土宗佛寺如台北 開教院、本願寺台北別院、宜蘭雷音寺、大 溪修德堂、大湖法雲寺、苗栗天爵寺、台中 寶善堂、東勢古靈堂、彰化朝天堂、員林元 天堂、、台南寶順堂、台中淨土宗埔塩教所 等,均供奉立姿阿彌陀像。少數淨土宗佛寺,

供坐姿阿彌陀佛像,如大溪修徳堂。

而台灣本地立寺百年的具規模名剎,則 因受指定為淨土宗分寺或布教所,而接受由 日運來贈送的阿彌陀佛尊像。 如鹿港龍山寺 在明治 36 年(1903) 曾為日本真宗本願寺的 分寺, 並接受一尊由京都大本山的御授木雕 阿彌陀像, 供在正殿,戰後移至後殿。 又 如白河大仙寺, 於大正七年(1918)十月, 接 受了一尊來自京都大本山妙心寺的阿彌陀佛 像,供在大殿。此二例風格稍異,但均為標 準的立姿阿彌陀佛。

(三)、日式立姿釋迦佛

曹洞宗或臨濟宗等的本堂主尊為釋迦 佛,某些佛寺釋迦供像為立姿,外形與阿彌 陀佛相似,如台中臨濟宗布教所真修堂,曹 洞宗保安佛堂等,均佛像巍峨。而日蓮宗法 華寺主尊亦為釋迦佛,但另又供奉了日蓮上 人。

(四)、三寶佛

立姿的阿彌陀佛與釋迦牟尼佛所呈現的 風格為和式,但是三寶佛為來自福建的明清 式樣。一般佛寺所供三尊像造型相似,均肉 髻高高突起,額頭高廣,雙耳特長,五官端 莊。三佛身作坐姿,雙肩寬廣,身著寬袖漢 式服,敞開前胸,下裳覆蓋雙腿,衣文貼身。

雙足結跏趺坐,雙手置腹前作禪定印,(藥師 佛與阿彌陀佛雙手的手印,或作或作雙手定 印,或作一手上舉一手定印)。三尊佛的寶座 均為多重蓮瓣形的大蓮座,就風格而言,佛 身線條簡潔,蓮座繁縟,正得以平衡之。自 肉髻五官雙肩的式樣視之,遺有清代藏傳的 形式作風。具代表性者如台北觀音禪堂、桃 園指元堂、獅頭山的海會寺、苗栗大湖善德 堂、南投的明山岩、臺中久靈堂、臺中寶善 堂、埔里善天堂等。尤其高雄興隆淨寺大雄 寶殿重建於日治晚期,殿內主尊三寶佛像,

高大宏偉,深具時代風格。

(五)、藥師佛

全稱藥師琉璃光如來,如高雄佛教慈愛 院,其主堂佛龕內供單尊立姿藥師佛,是日 式風格。日治晚年,總督政府拆毀了大崗山 上的超峰寺,將寺內的白衣觀音像,和龍湖 庵、蓮峰寺所供的釋迦佛、藥師佛諸像,一 齊共在新超峰寺的正中佛龕內。是故藥師佛 亦為新超峰寺的主尊之一,不同於前者,為 此尊呈坐姿,是前清式樣。另外北投的中和 禪堂,亦供藥師琉璃光如來,為日式風格。

(六)、弘法大師像

弘法大師空海於 804 年入唐,向長安青 龍寺惠果阿闍梨學習真言密法,返迴日本 後,開創了真言宗,是為東密之祖。位於臺 北市西門町的真言宗新高野山弘法寺,位於 花蓮的慶修宮都是真言宗的道場,其主殿主 尊均供弘法大師像,圓頂無髮,身著日式僧 衣,十分莊嚴。

五 五五

五、、、塑佛名匠、塑佛名匠塑佛名匠 塑佛名匠 (一)、起鳳師的手藝

來自福州的林起鳳匠師,為月眉山靈泉 禪寺塑作了釋迦及弟子像,文殊、普賢脅侍 像,布袋和尚像,四大天王像,十八羅漢像 等,手法圓潤,妙相莊嚴。

釋迦佛作結跏趺坐,雙手坐禪定印,蓮花座 是盛開蓮花,釋迦佛兩旁為迦葉、阿難二比

(4)

丘像,均為立像,穿僧服,迦葉像作老僧形 象,雙手作抱拳式,阿難則作年青比丘像,

雙手作合十式,衣紋流暢。四大天王像,頭 戴五佛冠,身著戎裝,雙足作馬步蹲姿,面 部以顰眉、閉嘴來表現其毅力,但南方增長 天、北方多聞天則手拿著琵琶及雨傘,臉上 卻出現笑容,似乎顛覆了傳統的怒容表情。

(二)、妙禪師的手藝

法雲禪寺供有妙禪師塑作的阿彌陀三尊 像,妙禪師尚於 1930 年為台中寶覺寺塑造三 寶佛。妙禪師新竹客家籍,竹東人,曾開創 獅頭山金剛寺、水濂洞、台中寶覺寺、北埔 金剛寺、新豐鳳山寺等,不僅任開山住持, 又 親自規劃設計,鳩工砌建大殿,殿內佛像,

也全親自塑作。妙禪約在五十年代,也塑作 了白河大仙寺佛祖殿的三寶佛像。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除來自福建、江蘇、浙江三省的僧侶外,台籍僧侶參學雲遊多到江 蘇天寧山、浙江普陀山等處。雖說多半在鼓山出家或受戒,但擁有 戒牒者為數甚少。 20

天台宗布教所申請建寺獲許可,寺名為「南叡山大正寺」,地點位 於壽町,正式舉行動土, 47 同年 6 月 9 日落成遷入,18 日舉行佛像 安座。 48 高雄布教所更晚至 1934 年 3 月才啟用, 49

程中山在〈東普陀寺與香港詩 壇〉一文中指出,東普陀寺所在地荃 灣,山明水秀,為香港郊遊勝地。茂 峰法師與不同時期的香港文人往來

《大般若經》列為眾經之首。在每個寺院的佛經收藏中分為寺院所屬的佛經和佛教教團所有

成田山新勝寺位於千葉縣成田市,是真言宗智山派的 大本山寺廟。建於 940 年。本尊為不動明王,作為日本 不動尊信仰的總府,吸引了很多信眾前來參拜。成田山 新勝寺建設近

並且,今年五月,集結有志之士,於台北府開設大日本台灣

  著有《台灣佛教一百年》、《重讀 台灣佛教—戰後台灣佛教(正、續 篇)》、《台灣佛寺的信仰與文化》、《台 灣佛教史論》、《中國佛教會在台灣—.

法華寺殿宇雖在 1945 年 3 月,大 戰中被炸毀,但民國 38 年起便陸續依 原貌重建。而三條軸線殿宇中的三座 前殿,正中前殿屋頂為兩坡懸山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