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

Copied!
8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本章共分成三節,依序為第一節:課程目標與檔案評量策略的關係,

釐清課程目標與學習單問題、自評回饋表的相關性;第二節:檔案評量的 評分標準與評分,說明評分標準如何建立,評分如何進行;第三節:檔案 評量所提供的學生資訊,介紹如何透過檔案評量策略得知學生學習表現與 學習類型,並輔以個案訪談獲得全面性的學生學習歷程變化。

第一節 課程目標與檔案評量策略的關係

一、本研究的課程目標

在這一部份,要特別說明本研究的主要依據---「台灣 E 起走透透」課 程目標做說明,因為評量的真諦,除了能給予課程、教學者回饋之外,最 重要的便是讓教學者得知學生對課程目標的達成或是瞭解程度,因此,以 下這一節,便是針對本研究的課程目標如何建立,該如何因應課程目標發 展評量策略,做一深入釐清。

(一)本研究課程要教什麼?

本研究課程---「台灣 E 起走透透」,目的在於教給學生一個關鍵概念:

認識台灣。希望透過這樣的課程來,使學生能夠認識台灣的自然和人文環 境,進而建立對台灣的信心。課程將藉由不同形式的視覺作品、視覺文化 作為教學媒介,進而學習許多台灣環境的相關知識與議題,而最終製作一 本以台灣環境為主的導遊手札收尾,研究者以為,要能夠介紹台灣,必然 要先瞭解與認識台灣,因此採用製作一本導遊手札作為總結,讓學生使用 幾週以來所習得的台灣環境知識,運用在其導遊手札的製作,也能夠強化 學生們對台灣環境知識的理解。

(2)

研究者希冀課程設計,不僅得讓學生學會某些觀念和議題,更得讓學 生透過課程學會「思考」,所以研究者在課程設計上,加入了許多能讓學 生深度思考的視覺影像。而本課程運用探究式教學法進行教學,研究者在 整個課程設計,採取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模式,在教學上,初期採用引 導性較強的問答方式,因為學生還不習慣老師不斷丟問題出來的上課方 式,漸漸地隨著週數增加,學生習慣了這種教學方式,教師才使用開放式 的問題;而學習單的設計,也採取由緊到鬆的策略,第一張學習單的設計,

詳分細目,引導填寫時,也將評分標準的層次敘述地相當詳盡,讓學生知 道可以填答到什麼程度,到了什麼程度後,才算真正地批判思考,學生幾 週下來,已知道教師的要求,也訓練起批判思考的能力,後期的學習單設 計,僅使用開放性的問題,對於填答的要求,也放寬許多。在本課程,除 了原本課程關鍵概念「認識台灣」被當成最高指導原則之外,因為使用了 探究式教學法和研究者在課程設計時強調「思考」的重要性,所以本課程 實施後,得以檢視學生顯性的課程目標達成程度與隱性的批判思考能力的 成長。

(二)本研究課程目標的建立

這個部分,研究者將進一步說明,如何建立本課程的目標,使期能確 切地反應關鍵概念之外,也能彰顯批判思考能力。課程目標建構的程序是 由以下三個方向思考得來:

1.關鍵概念:採取議題式的法則,希望學生在經過課程洗禮後,能學會一 種議題,既是議題,所含括的概念和知識便不能太狹隘,因此研究者參 考教改提供的「六大議題」,研究者自身對環境議題甚感興趣,因此決 定以此為設計課程的發想,因為我們地處台灣,有感於台灣人對這片土 地缺乏認同感與信心,期望學生能重新認識台灣的特色與優缺點,看到 台灣除了亂象之外,還有許多可愛之處,避免一味地貶抑台灣,能建立

(3)

對台灣的信心,便將此此關鍵概念訂定為與教師或學生有密切相關的

「認識台灣」。

2.教學內容:研究者一經擬定關鍵概念—認識台灣後,便開始構思該如何 藉由教學活動達成這個概念,之後決定採用設計一本導遊手札當作總結 的方式,而在整個課程中,將不斷地幫助學生認識與瞭解台灣,也藉由 不同的單元讓學生學習藝術製作、藝術鑑賞的法則,以便將來製作導遊 手札。

3.教學法及教學媒材:確立了教學內容的方向後,研究者尚希望學生除了 認識台灣之外,也能學會「思考」,因此便鎖定使用的教學媒材,盡可 能選取能刺激學生思考者,也考量在教學方法的使用上,揚棄傳統單向 輸出的講授法,採取問答機制的探究式教學法,可藉此慢慢地幫助學生 建立思考的習慣。

從以上三方面思考之後,研究者可以列出四大指導性課程目標,分別是:

「能探索台灣的特性」「建構一套思考的模式」「能完成一本以台灣為主 的導遊手札」、「能建立對台灣的信心」。這四大指導性課程目標是發展單 元活動指導原則,因此可以依循其中兩個目標,「能探索台灣的特性」和

「能完成一本以台灣為主的導遊手札」發展了第一、二及第四單元活動,

而目標「建構一套思考的模式」,除了使用第三單元活動來達成之外,也 運用探究式教學法及學習單的設計,幫助學生建立起思考的習慣與模式。

而目標「能建立對台灣的信心」,則是研究者對學習者最殷切地期望,希 望他們經過這個課程的洗禮後,能具備這樣的情意態度,研究者在整個教 學流程當中,一直採用正、反、合的辯證方式,幫助學生能看到不同面向 的台灣,但也不斷地釐清許多既存地對台灣的負面價值觀,使用這種方 式,便是希望學生能對這片土地產生正面的觀感,進而延伸出信心,然而 是否能夠產生信心,也因人而異,難以檢測,因此本研究最大的遺憾在於,

尚未能對此課程目標擬出一套全面性的檢測工具。

(4)

由四大課程目標發展的單元目標分列如下:

四大指導性課程目標--- 能探索台灣的特性,代號一 建構一套思考的模式,代號二

能完成一本以台灣為主的導遊手札,代號三 能建立對台灣的信心,代號四

括弧內的數字,代表單元目標所對應的指導性課程目標 1.第一單元:認識導遊手札(三)

讓學生認識什麼是導遊手札,一本好的導遊手札得具備什麼條件?學習 藝術製作的原理原則,如排版、美工編輯,及收集、整理資料等方法。

單元目標:

1-1 學習一本導遊手札應具備的條件。

1-2 學習排版、美工設計的原則。

1-3 學習收集及整理資料的方法。

2.第二單元:旅遊文化停、看、聽(一、二、三)

學生分享並檢討自己的旅遊經驗,學習思考過去的旅遊模式與慣性。進 而探討旅遊景點的內涵與功能。

單元目標:

2-1 能分享及檢討自身的旅遊經驗。

2-2 學習思考過去的旅遊模式與慣性。

2-3 探討旅遊景點的內涵與功能。

3.第三單元:環境與藝術(一、二)

利用藝術鑑賞的模式,來解讀及思考環境及藝術作品,學習藝術與環境 關懷的相關性,進而瞭解台灣環境的優、缺點。

單元目標:

3-1 使用看待與思考模式解讀環境及藝術作品。

(5)

3-2 學習藝術與環境關懷的相關性。

3-3 能知道台灣環境的優、缺點。

4.第四單元:我的導遊手札(三)

教導學生製作導遊手札的技巧與方法,敦促學生以小組分工的方式完成 一本以台灣為主的導遊手札。

單元目標:

4-1 學習製作導遊手札的技巧與方法。

4-2 能完成一本以台灣為主的導遊手札。

二、本研究課程目標與檔案評量策略

本研究的檔案評量策略:使用檔案夾收集學生的「學習單」「自評回 饋表」,使用自編的評量標準評比全體學生的學習單,獲得全體學生學習 單的表現結果,使用個案學習單表現結果和個案學生自評回饋表,進行個 案訪談,以獲得學生個人學習資訊。

其實一本完整的檔案夾,應該是無所不包的,具備學生所有的學習資 訊,包括教材講義、學習單、文件、塗鴉、小筆記、相關資料收集等,然 而教材講義、文件、塗鴉或是小筆記等檔案,雖然可以反應學生學習的蛛 絲馬跡,到底能給研究者多少學生的學習訊息?然而,那些瑣碎的物件或 許可以看出學生的個人興趣,例如:他喜歡畫機器人漫畫,或是她上課都 很認真,勤抄筆記,但是對於一個學生瞭解課程的程度,卻無法提供有效 的證據。再者,即便可以透過這些物件瞭解學生性格、興趣、上課認不認 真,卻無法使用一個客觀的準則來衡量這些情意表現。因此,為了不讓本 研究的檔案夾淪為學生文件的集錦簿,且擔心為這些情意表現下結論太過 主觀(例如:學生在教材講義上勤做筆記,就推敲他是一個上課認真的學 生),因此只聚焦檔案夾中的「學習單」和「自評回饋表」。

(6)

因為學習單可由研究者方面詳實地控制,從問題發展、學生書寫方向 到最後的評比,可以有結構性地操作整個過程,能幫助研究更客觀化。而 因為本研究的評量策略為檔案評量,檔案評量的價值在於可以藉此觀察學 生的學習歷程變化,除了學習單可以提供這個訊息之外,經過良好設計的 自評回饋表,也可以提供研究者,學生對自我學習表現的評比,那是與研 究者角度完全迥異的另一種學習訊息,因此本研究將自評回饋表視為幫助 研究者進行個案訪談的利器。

本研究學習單的問題皆經過精確地設計,使其完全依循課程目標發 展,為求客觀,特別發展了一套專家效度問卷,用以考驗兩者間的效度。

因此可以從學生回答學習單問題的表現得知,學生到底對課程目標瞭解多 少。以下為「課程目標」與「學習單問題」彼此間專家效度評量表的說明,

從其編製目的、編製過程、編擬內容到其結果都一一詳述:

本研究

(一)學習單:「課程目標」與「學習單問題」彼此間之專家效度評量表

(附錄四)

1.編製目的:

這是一份針對「台灣 E 起走透透」的「課程目標」與「學習單問題」

彼此之間的效度,所擬定的評量表,藉由學者專家的專業意見,建立「課 程目標」與「學習單問題」之間的專家效度。目的在瞭解此課程的「學習 單問題」是否能有效地對應其「課程目標」。

2.編製過程:

(1)諮詢專家意見編擬評量表

研究者諮詢指導教授意見後,採 Likert 之五點量表填答模式設計評量 表。同時本評量表也分別諮詢師大美研所教授、師大美研所美術教育組研

(7)

究生、景興國中美術教師評閱,參考以上專家意見,做為編擬及修正評量 表的依據。

(2)作答與計分方式

本評量表總共 8 題,皆採用李斯特(Likert)之五點量表填答(5 極符 合、4 符合、3 普通、2 不符合、1 極不符合),5 極符合得分 5 分,4 符合 得分 4 分,3 普通得分 3 分,2 不符合得分 2 分,1 極不符合得分 1 分。

得分越高表示該題的「課程目標」與「學習單問題」之間的效度越高。

3.編擬的內容

本評量表針對「台灣 E 起走透透」課程的 8 張學習單所編擬的,每一 題皆明確列出「學習單問題」及其所對應的「課程目標」。由於每一份學 習單的問題不等,有些只有單一問題,有些卻有題組,因此研究者在每一 題的中,除了列出該學習單的「中心」問題之外,亦列出其下的子題,或 是提供進一步的說明。

4.專家效度評量表實施結果

本評量表於民國九十一年三月十四日進行填寫工作。評量表回收後,

先針對各領域專家之意見作整理、分析及歸納,以作為修改課程目標和學 習單題目之依據與參考,其次再將評量結果譯碼後,經由資料整理與鍵 入,應用電腦統計軟體 SAS 進行資料轉換與計算,並參考 Aiken(1980)

提出的專家效度指標,進行資料分析,結果如表 4-1 所示。

(8)

表 4-1 「課程目標」與「學習單問題」彼此間之專家效度評量表分析結果

題號 課程目標 學習單問題 V

1 1-1:學習一本優良導遊手札的條件 請自行尋找一本市面上的導遊手札,並 試著評論其優劣。

0.75000

2 1-2: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 請完成兩項任務,分別是分析相片與資

料搜尋。

0.75000

3 2-1:能分享及檢討自身的旅遊經驗。 我的旅遊經驗談。 0.80556

4 2-2:能知道台灣環境的優、缺點。 請看圖寫下你的想法(正負向皆可),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0.61111

5 2-3:學習與思考與批判旅遊的模式與慣 性。

你認為一個優質旅遊應該包括哪些項 目?

0.83333

6 3-2:使用看待與思考的模式來解讀藝術 作品。

3-3:學習藝術作品與環境關懷的相關性。

請使用課堂中所教導的欣賞模式,來分 析探討以下生態藝術家的作品。並請分 別兩兩比較這些作品的差異。(請特別 針對作品與自然之間的關連性。)

0.69444

7 3-4:學習探究台灣環境的特性。 台灣的特色 0.72222

8 4-1:學習製作導遊手札的技巧與方法。 會採取哪一種方式製作導遊手札? 0.77778

根據評量表各題進行之專家效度,發現所有的 V 都小於 0.05,皆達到 0.05 顯著水準,因而得知 8 張學習單的問題都能有效地達成「課程目標」 針對各題專家效度、專家建議、修正結果與說明詳述如下:

(1)題號 1

根據表 3-1,此項專家效度指標為 0.75000,達到 0.05 顯著水準。

顯示「學習單問題」:請自行尋找一本市面上的導遊手札,並試著評論 其優劣(請參照附錄四中的詳細問題敘述)。能有效地達成「課程目標」

1-1:學習一本優良導遊手札。專家的建議如下:

Α.1建議:增加一項目:導遊手札的「性質」,因為市面上的導遊手札內 容會針對不同需求及族群設計其中的內容。

2修正結果:新增此「項目」。

(9)

3修正說明:由於選取手札的差異,會影響其填寫的答案,因此若能 知道手札的性質,有助於教師掌握學生作答的方向。

B.1建議:「排版」部分可考慮改為:「美術編輯」---(1)色彩(2)

圖文(3)版面配置。

2修正結果:保留。

3修正說明:因為建議將美工設計窄化成只看色彩,研究者認為原本 的項目--美工設計,包含的內容較廣,因此予以保留。

C.1建議:教學時,已有「優良雜誌」的引導,似乎給學生「標準答案」,

會限制學生答題。

2修正結果:保留

3修正說明:因為這是第一堂課程,學生的思考與判斷能力尚未建立 起來,因此無論是在教學或是學習單的設計上,都採取引導性較強 的作法,以免學生無所適從。因此教學的方式,仍維持原案。

D.1建議:人文部分,可加入交通、旅遊勝地介紹、美食。

2修正結果:保留。

3修正說明:研究者認為每一本導遊手札基本上都會提供「交通」資 訊,讓學生去分析學習這個條件,似乎沒有其他項目那麼有價值,

因此沒有列入考慮。至於旅遊勝地則包含在藝術文化、地貌或是植 被等項目中,而美食,也包含在農業等項目裡,因此不增加現有項 目。

(2)題號 2

根據表 3-1,此項專家效度指標為 0.75000,達到 0.05 顯著水準。

顯示「學習單問題」:請完成兩項任務,分別是分析相片與資料搜尋。

能有效地達成「課程目標」1-2: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專家的建議如下:

Α.1建議:因為任務一不僅要收集照片,另外還要分析其形式、內容,

(10)

所以應該調整課程目標為:學習收集及分析資料的方法。

2修正結果:修正。

3修正說明:這一張學習單的確不僅希望學生分析資料,也希望學生 收集資料,因此調整了原本的課程目標。

B.1建議:為何要搜尋「二二八事件」的相關資料,與這個課程有相關 嗎?

2修正結果:修正。

3修正說明:原先研究者認為「二二八」事件與台灣人文環境有相關 性,後經專家指正,無法直接地與課程內容做連結,因此修正為「台 灣環境」,讓其與整體課程更環環相扣。

C.1建議:要求學生寫出搜尋使用的 key words,以瞭解學生掌握問題 核心的能力。

2修正結果:新增。

3修正說明:這一點是研究者原先所忽略的,特此新增。

D.1建議:可將相關資料的要點作簡單的提示。

2修正結果:新增(在教學中)。

3修正說明:在教學中,直接用不同的攝影作品說明光線、構圖、底 片資料,讓學生更能掌握重點。

(3)題號 3

根據表 3-1,此項專家效度指標為 0.80556,達到 0.05 顯著水準。顯示

「學習單問題」:我的旅遊經驗談。能有效地達成「課程目標」2-1:能 分享及檢討自身的旅遊經驗。專家的建議如下:

Α.1建議:可增加旅遊「目的」,可以幫助教師更瞭解學生旅遊經驗。

2修正結果:新增。

3修正說明:若是增加目的,讓老師更能掌握學生的經驗。

(11)

B.1建議:「正向」「負向」改成「正面」「負面」。

2修正結果:修正。

3修正說明:採取學生易懂的詞彙。

C.1建議:將原本的「你對這個旅遊經驗的感想?」改為「你對此次旅 遊經驗的感想是什麼?」

2修正結果:修正。

3修正說明:潤飾文句。

D.1建議:感想部分,可引導學生寫入「選取該經驗的原因」及「是否 有令人難忘之處」。

2修正結果:保留。

3修正說明:不希望做過多的引導,因為感想是因人而異,不去限制,

反而能看出更多有趣的回應,因此予以保留。

E.1建議:此份學習單的 5、6 題應應該調換順序,先引導感想,再提示 判斷。

2修正結果:保留。

3修正說明:研究者認為感想是最終的總結式的檢討,因此應該放在 最後一題。

F.1建議:原本「正、負向」,改為「外在環境」,「內在態度」。

2修正結果:修正。

3修正說明:原本只有列正、負向,學生會不知道要比較什麼,若是 改成外在環境,和內在態度,讓學生會有比較的基點。

(4)題號 4

根據表 3-1,此項專家效度指標為 0.61111,達到 0.05 顯著水準。

顯示「學習單問題」:請看圖寫下你的看法(正負向皆可),為什麼會有 這樣的想法?能有效地達成「課程目標」2-2:能知道台灣環境的優、缺

(12)

點。專家的建議如下:

Α.1建議:台灣最特殊的太魯閣、溫泉未呈現。

2修正結果:保留。

3修正說明:研究者所選出的 6 組影像,已包含台灣環境的山、海、

溪谷,也有台灣人文環境的宗教與原住民,已然足夠,因此保留。

B.1建議:專家效度上的學習單問題與真正的學習單問題,使用的句法 不同。

2修正結果:修正。

3修正說明:將其修正成一致。

C.1建議:題目中「寫出你的看法」,此問題並不明確,學生應寫哪方面 的看法?學習單中未有明確的引導

2修正結果:保留。

3修正說明:這張學習單是在課堂上書寫,教師會給予充足的引導。

(5)題號 5

根據表 3-1,此項專家效度指標為 0.83333,達到 0.05 顯著水準。

顯示「學習單問題」:你認為一個優質旅遊應該包括哪些項目?能有效 地達成「課程目標」2-3:學習與思考與批判旅遊的模式與慣性。專家建 議如下:

Α.1建議:學習單看起來像選擇題,所以學生可能不清楚如何回答。

2修正結果:保留。

3修正說明:教師在發放學習單時,會針對學習單問題說明。

(6)題號 6

根據表 3-1,此項專家效度指標為 0.69444,達到 0.05 顯著水準。

顯示「學習單問題」:請使用課堂中所教導的欣賞模式,來分析探討以

(13)

下生態藝術家的作品。並請分別兩兩比較這些作品的差異。(請特別針 對作品與自然之間的關連性)。能有效地達成「課程目標」3-2:使用看 待與思考的模式來解讀藝術作品。「課程目標」3-3:學習藝術作品與環 境關懷的相關性。專家建議如下:

Α.1建議:比較的「項目」若能逐一列出,可使學生知道要比較什麼?

2修正結果:保留。

3修正說明:此張學習單是在課堂上書寫,學生剛學會觀看藝術品的 方法,因此不需要再多做引導。

B.1建議:可於畫家欄中,再細分其主要風格,幫助學生掌握重點。

2修正結果:保留。

3修正說明:本課程希望學生學到的不是畫家風格或是形式主義的內 容,反而是作品後的意義,因此研究者不採用此建議。

C.1建議:教師若能提示三層次為何,應能使學生更得心應手。

2修正結果:保留。

3修正說明:學生剛學會觀看藝術品的方法,因此不需要再多做引導。

(7)題號 7

據表 3-1,此項專家效度指標為 0.72222,達到 0.05 顯著水準。顯 示「學習單問題」:台灣的特色。能有效地達成「課程目標」3-4:學習 探究台灣環境的特性。專家建議如下:

Α.1建議:但選取出的圖片,有什麼特色?可多些引導式問題。

2修正結果:保留。

3修正說明:此張學習單已是課程進行到後半部時所發放的,因此在 學習單問題的設計上,已較前面學習單更為開放。

(14)

(8)題號 8

據表 3-1,此項專家效度指標為 0.77778,達到 0.05 顯著水準。顯 示「學習單問題」:會採取哪一種方式製作導遊手札?能有效地達成「課 程目標」4-1:學習製作導遊手札的技巧與方法。專家建議如下:

Α.1建議:技巧改成媒材應該會更適合。

2修正結果:修正。

3修正說明:改成媒材,學生更容易理解。

B.1建議:因為這張學習單是課前規劃使用,因此學生在還沒上課之 前,如何能夠達到「學習」製作導遊手札的技巧與方法呢?

2修正結果:修正。

3修正說明:修正原本的課程目標的詞彙。

在進行本專家效度評量表填寫時,由於專家們皆是第一次接觸本研 究,因此對於本研究整體課程、學習單內容甚至評量表都在適應與瞭解階 段,因此發生了專家誤解評量表敘述,而給分錯誤的插曲,因為原始評量 表設計時,在意見欄上方有此敘述:「若勾選『非常不符合』或『不符合』,

您的看法是:」。因此有些專家便認為非得勾選「非常不符合」或「不符 合」選項,才能夠填寫意見。後經過研究者與其溝通協調之後,才釐清其 給分的問題,研究者並修正後來的九份學習單評量標準專家效度評量表的 敘述語句,以免再次造成誤會。

(15)

(二)「自評回饋表」(附錄二)

1.編製目的:

這是一份學生對於自我在整體課程學習的評量表,分為兩個階段:第 一階段為對「台灣 E 起走透透」課程單元內容的瞭解,第二階段為學生的 感想。第一階段的問題設計在於知道學生對不同單元目標的瞭解程度,第 二階段則可知道學生對台灣的看法與反省,能對應課程目標:能建立對台 灣的信心,雖然很難檢測學生對台灣的信心程度,但能讓研究者明白學生 對台灣的態度。此外,也提供學生對課程與教師的回饋。

2.編製過程:

(1)諮詢專家意見編擬自評回饋表

研究者諮詢指導教授意見後,第一階段採 Likert 之五點量表填答模 式設計評量表,第二階段採用結構式半開放的問句。第一階段主要為對 應課程單元目標設計的題目,第二階段的問題設計以獲得學生感想為導 向。

(2)作答方式

本自評表分為兩個階段:我的表現、我的感想。第一階段共五個部 分---對於課程內容的瞭解、對於旅遊文化的批評、能學會觀看藝術品的 方法、對於台灣環境的認識、對於製作導遊手札。共計 17 題,共有 13 題採用 Likert 之五點量表填答(5 非常瞭解或非常滿意、4 瞭解或滿意、

3 普通、2 不瞭解或不滿意、1 非常不瞭解或非常不滿意),第三部份第 4 題、第四部份 1.1 題和 2.1 題是簡答題。第二階段共計 2 題問答題,分別 是感想和反省的兩組題目。

本自評表的目的,在於瞭解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狀況、對課程內容的 瞭解程度及對課程目標的達到層次,因此並不予以計分,學生對自己的

(16)

評量分數,將不影響其整體的學習表現評量結果。

3.編擬內容:

本自評表問題的設計,不全然地依循單元目標,研究者將「台灣 E 起走透透」課程該學習的目標,分門別類地整理成第一階段的五個部分,

例如:在第一個教學單元的目標:學習一本導遊手札應具備的條件,與 最後製作導遊手札有關,便將二者合併成第五部分。而第二階段,學生 的感想與反省,也使用具有引導性的問題,因為擔心太過開放的問題型 式,會無法得到學生真正對台灣的想法,易流於情緒性的抒發,因此採 取較嚴格的設計模式。最後設計了兩個問題:我對這堂課的意見、給老 師的話,便是希望能獲得學生對這個課程與教學者的觀感與回饋。這張 自評表因為是學生對自己的檢視,因此提供研究者另一種角度的訊息,

迥異於由教學者評比的學生表現,因此能視此自評表為個案訪談用以瞭 解學生學習的質性工具。

4.自評回饋表實施結果

將班上同學在「我的表現」量化題填答結果整理如下:

空格中數字代表該題該等級勾選的人數,由於有人缺交且本表旨在呈現學 生大體學習狀況,人數精確度便不特別要求,因此僅統計有交卷的人數。

表 4-2 自評回饋表量化題計量表 我的表現

第一部份 對於課程內容的瞭解

五分等級評分 5 4 3 2 1 1.整體來說我對於老師上課的內容,都能夠瞭解 7 13 12 0 1 2.我學會如何收集分析資料(上網搜尋、分析照片) 3 17 12 0 1

(17)

第二部分 對於旅遊文化的批評

五分等級評分 5 4 3 2 1

1.我學到了一本導遊手札應該具備的條件 5 14 12 1 1 2.我能分享和檢討我的旅遊經驗 9 13 8 0 1

3.我能思考一個好的旅遊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8 16 7 0 1 4.請問將來會如何安排你的旅遊呢?

第三部份 能學會觀看藝術品的方法

五分等級評分 5 4 3 2 1 1.我能學會「第一層次」觀看藝術品的方法:

看出作品中的人、事、物等。

5 10 12 5 1 2.我能學會「第二層次」觀看藝術品的方法:

猜想這些人、事、物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是否有特別象徵、代表什麼?

1 13 14 5 0

3.我能學會「第三層次」觀看藝術品的方法:

能夠發覺作品與我們生活、台灣環境的相關性。

3 8 16 4 2 4.下次若有機會參觀藝術展覽,你會怎麼做?

第四部份 對於台灣環境的認識

五分等級評分 5 4 3 2 1 1.我能知道台灣環境(包含自然、人文)的特色 1 14 15 1 1 1.1能寫出有哪些特色嗎?

2.我能瞭解台灣環境(包含自然、人文)的優缺點 3 16 14 0 0 2.1 能寫出至少一項優缺點嗎?

第五部份 對於製作導遊手札

五分等級評分 5 4 3 2 1 1.能夠思考製作導遊手札的技巧 4 12 17 0 0

2.對於我們這一組製作的導遊手札的滿意程度 4 10 13 4 2 3.對於我們這組導遊手札封面與封底的滿意程度 7 5 16 3 2

(18)

(1)量化題

自評回饋表於課程進行的第六週民國九十一年五月二日,教學者給予 學生十五分鐘的時間於課堂上填寫。自評回饋表填寫的結果,在第一 階段的部分,填答狀況不錯,13 題量化勾選題,幾乎都能答題。尤以 上數據得知,學生對此課程的內容大都能掌握到「普通」以上的水準,

唯有在觀看藝術品的方法及導遊手札的部份,不瞭解的人數多一點;

觀看藝術品的方法,基本上是脫胎於圖像學,所以對於國一的學生,

可能在第二及第三層次比較難以理解。至於導遊手札部分,則是因為 本研究是為發展檔案評量策略,且聚焦在檔案評量能夠觀察學生的學 習歷程,因此學生學習單中學習單的收集,比其最後完成一本導遊手 札成品還重要,因此研究者在這個部分並未著墨太多!也導致學生對 於製作導遊手札這部分的學習不太瞭解。

(2)第一階段第二、三部份簡答題

至於第一階段的簡答題,學生也都盡力書寫。第一階段的簡答題,學 生的回答很多都是從本課程學習到的結果,例如:要安排旅遊,許多 學生考慮到的層次,已不僅僅是「玩」,也考慮到交通、住宿、氣候 等細節,而且會想去有意義、具有歷史文化等特質的地點,學生對於 這部分的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頗為理想。但是第一階段第三部分觀 看藝術品方法的簡答題,回答得不太好,雖然前面有三個問題讓學生 回憶教學內容,但學生大部分無法將第四題與前三題做連結,許多人 去參觀畫展,仍然會採取自己的方式來看畫,或是購買簡介、導覽,

只有小部分的人會想到使用老師上課教的方式去欣賞。有趣的是,學 生對於觀賞藝術品的三個層次的瞭解程度,普遍都不錯,都至少有普 通以上的水準,但是卻無法實際運用在參觀畫展中。教學者在進行這 堂課時,曾以學生上學期去觀看法國藝術三百年做鍥子,引出學生過 去看畫展的經驗,並強調習得三層次方法,將來去看畫展時,就不怕

(19)

看不懂了。但是只有少數學生能體會教學內容與實際行動的相關性,

其餘多數人仍舊依循傳統觀畫的模式,例如:租一個語音導覽,或是 買一本導覽手冊去看展。研究者檢討為,因為在教完這樣的法則後,

沒有機會立刻帶學生實際去看一個展覽,而導致學生沒辦法體會如何 運用三層次觀看的方法去鑑賞藝術品,殊為可惜。

(3)第一階段第四部分的簡答題和第二階段的問答題

雖然標題強調自然和人文,但是學生答案大都偏向自然,填寫自然 時,會說明許多台灣自然環境的特色與隱憂,學生特別對台灣水土保 持不好、濫砍濫伐印象深刻,反觀對於台灣人文環境,概念比較模糊,

這部分有許多人寫不知道,比較多學生談到台灣小吃,但是小吃在本 課程內容是完全沒有出現過。只有少數學生指出台灣曾被殖民過,有 許多外來文化。研究者檢討,因為在介紹台灣人文環境的課程前,使 用不同的偶像劇引起學生動機,之後才介紹台灣的歷史、藝術與文化 等背景,而且該堂課被拆成兩週,剛看完偶像劇學生情緒激動,台下 竊竊私語的人很多,比較不專心於教師授課內容。而第二週的課程,

學生較難理解「文化殖民」的觀念,因為他們同時也上認識台灣歷史 篇,且對於台灣日治時期的解讀,也已經形成某種固有概念了,幾乎 等同於歷史老師或是歷史課本上的概念,因此要再撼動已形成的想法 相當困難。所以學生對台灣人文環境的認識,不如研究者所預期,倒 是呈現了許多他們國小鄉土教育課程和國中認識台灣歷史篇,所學到 的知識。至於學生為什麼提及台灣環境的數量較多,研究者以為,因 為學生之前沒有類似的課程有類似的教學內容,而且在進行本課程 時,佐以衝擊力很大的影像對照,所以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再者,

人文環境觸及的文化層面比較抽象,無法用影像加深學生的概念,而 且文化批評,也遠較自然批評添加了許多複雜面向,是多線發展的狀 態,因此對於國一的學生來說,還是太難了。

(20)

三、小結

本節主要目的為,釐清課程目標與學習單問題、自評回饋表的相關 性,因此特別從課程要教什麼談起,說明課程目標是如何被建立起來。本 研究的課程有兩大議題要教給學生:「認識台灣」和「批判思考」。「認識 台灣」屬於顯性的課程最高原則目標,也就是所謂的關鍵概念;而「批判 思考」屬於本課程提供學生隱性能力的發展。

為使本研究四大引導性課程目標能確切地反應關鍵概念與彰顯批判 思考能力,分成了三的方向思考:

1.所有目標的發展皆與「關鍵概念」或「批判思考」能力有關。

2.教學內容採取能兼容「關鍵概念」與「批判思考」的活動。

3.教學方法與教學媒材:教學方法採取探究式教學法,使用正、反、合不 斷地辯證,藉此讓學生建立思考的習慣。教學媒材選取能刺激學生思考 者。

本研究四大引導性課程目標:

1.能探索台灣的特性。

2.建構一套思考的模式。

3.能完成一本以台灣為主的導遊手札。

4.能建立對台灣的信心。

透過四大引導性課程目標,配合教學活動發展明確的單元目標,而此 單元目標正是檔案評量策略發展時,所對應的依據,因為檔案評量的策略 是應用於不同的單元活動中。本研究所採取的檔案評量策略分為兩項:學 習單與自評回饋表。

(21)

(一)課程目標與學習單、自評回饋表

這裡所指的課程目標意指課程單元目標,在本節當中特別說明「課 程目標」與「學習單問題」之間如何建立專家效度,從評量表的編製目的、

編製過程、編擬內容到最後評量表實施的結果,皆詳細描述。此外,本節 也針對另一檔案評量策略---自評回饋表,做一深度探討,同樣從編製目 的、過程、內容到結果,全數詳實介紹。

透過「課程目標」與「學習單問題」之間專家效度評量表的實施,

證明本研究發展的「學習單問題」確實能有效地對應「課程目標」。自評 回饋表的實施,則提供研究者,「學生對不同單元目標的瞭解程度」、「學 生對台灣的看法與反省」及「學生對課程與教師的回饋」等訊息。

(22)

第二節 檔案評量的評分標準與評分

一、評分標準

(一)評分標準的隱含意義 1.外在課程目標:

本研究的評量標準主要是針對 8 張學習單發展而來,每一張學習單 上,都有註明該張學習單對應的課程目標,即是該學習單要學生學習到的 主要目的,研究者稱之為學習單的外在目標。而 8 張學習單問題已與課程 目標,進行了專家效度考驗,得到了顯著的結果,意指學習單問題皆能有 效地對應課程目標,因此學生在進行學習單的撰寫過程,便已經在學習外 在目標了,例如:附錄三的外在對應目標為:學習收集與分析資料的方法,

教師使用兩個任務來讓學生學習收集與分析資料的能力---分析一張照片 和網路搜尋一頁 A4 資料,學生只要完成這兩個任務,便已達到其外在課 程目標了。

2.內在能力層次:

然而研究者從已實施試探性課程的一年十三班的學習單中發現,學生 即便一樣在課堂上聽課、一樣被要求完成學習單,卻因為個人氣質、自我 要求或是觀察、抽象思考能力的不同,導致其答案有所差異,因此在編擬 評量標準時,得考慮的不僅是其與課程目標的關係,因為外在課程目標除 非是無答題,否則都能達到要求,難以看出不同的學習類型,所以我們得 區隔學生回答學習單的內在能力。從已實施試探性課程的一年十三班的學 習單答案類型中,找出訂立評量內在能力標準的參考依據:依照順序整理 一年十三班的學習單,將學生的答案歸類整理,將相似的答案歸於同一類 型,做成答案類型表,而後比對不同的類型表,發現總會區隔出不同的答 題層次,有些學習單可細膩地區分出三種深淺的作答方法,例如:從「情

(23)

緒反應」「描述與觀察」到最高層次的「分析與批判」的答題模式。再依 其由淺至深的答案擬訂由低至高的給分標準,例如回答類型落在情緒反應 者,得 1 分,落在分析與批判者,則得 3 分。總而言之,學生內在能力的 層次,反成為評量標準建構的最主要依據,而學生在填寫學習單時,教師 也鼓勵與引導學生發展抽象批判思考的能力,以達成四大指導性的課程目 標之一---「建構一套思考的模式」,因此能不能「思考」,將是評比學生內 在能力的重要內涵,所以幾乎每一張學習單的最高層次,都是能夠達到「思 考」的程度。即便都已訓練學生「思考」為取向,但 8 張學習單仍有其最 主要想得知的能力,簡單歸類成:附錄 2---觀察及描述能力、附錄 3---分 析及收集資料的能力、附錄 4 和 8---學生分享自身經驗、附錄 5 和 7---學 生批判思考的能力、附錄 6 和 9---小組學習。

(二)8 張學習單評分標準之專家效度 1.編製目的:

評量表編製的目的,除了釐清「學習單評分標準」與外在「課程目標」

的關聯性,最重要的是確立評量學生內在答題能力的標準,更為客觀 化、具體化。8 張學習單評分標準評量表,不同的答題層次,皆有答案 類型的範例,以供參考,希望藉此建構「學習單評分標準」自身之專家 效度,使本研究課程「台灣 E 起走透透」的「學習單評分標準」更具完 整性。

2.編製過程:

(1)諮詢專家意見編擬評量表

研究者諮詢指導教授意見後,採 Likert 之五點量表填答模式設計評量 表。同時評量表也分別諮詢師大美研所教授、師大美研所美術教育組研究 生、景興國中美術教師評閱,參考以上專家意見,做為編擬及修正評量表

(24)

的依據。

(2)作答與計分方式

總共 8 份評量表,附錄 2 共 33 題、附錄 3 共 6 題、附錄 4 共 7 題、

附錄 5 共 18 題、附錄 6 共 8 題、附錄 7 共 14 題、附錄 8 共 6 題、附錄 9 共 10 題,總計 102 題。皆採用 Likert 之五點量表填答(5 極符合、4 符合、

3 普通、2 不符合、1 極不符合),5 極符合得分 5 分,4 符合得分 4 分,3 普通得分 3 分,2 不符合得分 2 分,1 極不符合得分 1 分。得分越高表示 該題的「學習單評分標準」越合適。

3.編擬內容:

由於每一份學習單內容各異,因此在編擬評量表內容上,也因應不同 學習單題目的特質而調整,因為不同狀況的題目,會有不同種類的答案類 型,因此以下將對 8 張學習單的評量表編擬內容一一說明:

(1)附錄 2

學習單附錄 2 所對應的課程目標為「學習一本優良導遊手札的條 件」,主要想得知的能力:觀察及描述能力。學習單附錄 2 的問題為:「請 自行尋找一本市面上的台灣導遊手冊,並試著評論其優劣」,因為這是 上課第一週使用的學習單,學生還不習慣使用細膩的思考模式來填寫學 習單,因此學習單內容設計地相當詳盡,分為排版和內容兩部分,排版 之下細分成版面配置、圖文安排及美工設計,內容之下分成自然的水 文、地貌、氣候與植被,以及人文的歷史、農業、設經與藝術文化,並 且規劃成優、缺點兩列,採取引導性極強的設計方法,因此在評分標準 方面,也對應編擬地相當細膩,由於優缺點評分標準的依循概念相同,

因此優缺點的兩格視同為一組題目,共分成 11 個題組。每一題組的答

(25)

案都分為三個層次:「情緒反映」「描述與觀察」「分析與批判」,學生 回答題目時,若是使用情緒化形容詞者,得 1 分,使用到描述或觀察的 技能,得 2 分,若是學生回答問題時,能進一步地做到分析與批判的技 巧,則得 3 分,因為每一題組各有優、缺點兩類,故總分為 66 分。在 評量表的問題設計,皆列出收集自試探性課程班級的學習單答案類型,

以供專家學者有一具體的參考。

(2)附錄 3

學習單附錄 3 所對應的課程目標為「學習收集與分析資料的方法」 主要想得知的能力:分析及收集資料的能力。學習單附錄 3 的有兩項任 務為,使用網路搜尋引擎找到「台灣環境」相關資料,請寫出搜尋用的

「關鍵字」及「網路搜尋引擎的網址」,並列印一張 A4 的資料。本學習 單第一題分別針對(1)底片資料(正/負片)(2)光線(白天/晚上、

逆光/順光、晴天/陰天)。(3)構圖(主題、背景的相關位置)等,設定 評分標準。本學習單第二題,分成兩個部分來看,資料本身及資料來源。

本學習單評分標準共 6 項,但由於某些項目所分的層次不同,因此總分 為 9 分。皆列出收集自試探性課程班級的學習單答案類型,以供專家學 者有一具體的參考。

(3)附錄 4

學習單附錄 4 所對應的課程目標為「能分享及檢討自身的旅遊經 驗」,主要想得知能力:分享自身的經驗。學習單附錄 4 分成兩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為「分享自身的旅遊經驗」---分成(1)旅遊地點。(2)旅 遊時間。(3)我和誰一起去?(4)旅遊目的。(5)旅遊方式。每答 1 題,即得 1 分,最高得分 5 分。第二個部分為「檢討自身的旅遊經驗」

分成(6)你從這次旅遊中學到什麼?評分標準有三個層次,答題為「情

(26)

緒用詞」者,得 1 分。「描述」其在旅遊中學到的人、事、物經驗者,

得 2 分。進一步「反思」自我者,得 3 分。因本題有外在環境、自身態 度兩個小子題,故最高得分 6 分。(7)你對這個旅遊經驗的感想是什 麼?。評分標準有三個層次:答題為「情緒用詞」者,得 1 分、「經驗 分享」者,得 2 分、「批判與思考」旅遊經驗者,得 3 分。最高得分 3 分。本學習單共 7 題,總分 14 分。皆列出收集自試探性課程班級的學 習單答案類型,以供專家學者有一具體的參考。

(4)附錄 5

學習單附錄 5 所對應的課程目標為「能知道台灣環境的優、缺點」,

主要想得知的能力:批判思考能力。學習單附錄 5,共有六題,使用同 一套評分標準,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情緒的抒發」者,得 1 分。

「描述影像狀況」與「情緒的抒發」者,得 2 分,因為研究者發現,學 生在「描述」與比較影像狀況與差異時,也同時會表達其好惡「情緒」。

「思考與批判」或「期許」者,得 3 分。因本學習單重點不在於「比較」,

因此以上評分皆是以整題答題狀況為考量。本學習單共 6 題,每題最高 得分為 3 分,總分為 18 分。皆列出收集自試探性課程班級的學習單答 案類型,以供專家學者有一具體的參考。

(5)附錄 6

學習單附錄 6 所對應的課程目標為「學習思考與批判旅遊的模式與 價值」,主要想得知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單附錄 6,共有四題,前三 題使用同一套評分標準,分為二個層次,最後一題為加分題;第一個層 次:答案仍不脫過去旅遊慣性的思考者,得 1 分。第二層次:能提出新 的建議與想法者,得 2 分。最後一題有答題者,得 1 分,而若是其答題 還能針對細部的行程、導遊行為與態度做說明與探討者,得 2 分。本學

(27)

習單共 4 題,總分為 8 分。皆列出收集自試探性課程班級的學習單答案 類型,以供專家學者有一具體的參考。

(6)附錄 7

學習單附錄 7 所對應的課程目標為「使用看待與思考的模式來解讀 藝術作品」、「學習藝術品與環境關懷的相關性」,主要想得知的能力:

批判思考能力。附錄 7 學習單,共針對不同藝術家的各一影像,使用三 層次的觀看方法觀看藝術品。因此個別計分,第一層次:能夠說出作品 中有什麼者,得 1 分。第二層次:寫出某種情緒、狀態字眼者,得 1 分。

除了寫出情緒或狀態字眼外,還能寫出進一步的臆測者,得 2 分。第三 層次:直接指出與生態環境有、無關係者或寫出其情緒表達者,得 1 分。

能夠寫出作品和為什麼與環境生態有關係者,得 2 分。能夠進一步延伸 自我的對作品詮釋意義與其他期許者,得 3 分。比較部分---只寫出作品 狀態、氣氛、特質差異,或是表達自己情緒者,得 1 分。能夠檢討與期 許人類對環境能做什麼者,得 2 分。共有 7 個答題項目,最高得分為 15 分。若有文不對題者,有填答給 1 分。皆列出收集自試探性課程班級的 學習單答案類型,以供專家學者有一具體的參考。

(7)附錄 8

學習單附錄 8 所對應的課程目標為「學習探究台灣環境的特性」,

主要想得知的能力:」分享自身經驗。學習單附錄 8,共有兩個答題項 目,分別建立評分標準:

第一題:你為什麼會選這個景點呢?

1答案為自我情緒抒發,或約定俗成的刻板印象者,得 1 分。

2答案分享自己的看法與過去經驗者,得 2 分。

3答案能敘述或引述其他資料(引經據典)者,得 3 分。

(28)

第二題:你認為它有什麼特色?

1答案為自我情緒抒發者,得 1 分。

2能說出「它」的特色為何者,得 2 分。

3能批判其特色的功能、形成原因,或是闡述自己的見解者,得 3 分。

另外收集資料者,酌量加 1 分。共有 2 題,最高得分為 6 分。皆列出 收集自試探性課程班級的學習單答案類型,以供專家學者有一具體的 參考。

(8)附錄 9

學習單附錄 9 所對應的課程目標為「能思考製作導遊手札的技巧與 方法」主要想得知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單附錄 9 共有四個項目要評 分,分別是:

第一項:使用的媒材

1這些技巧可以營造什麼樣的效果?

能針對所選的媒材,應用時會營造的效果做說明者,得 1 分。

能夠細部描述如何運用技巧營造效果者,得 2 分。

2打算在導遊手冊中的哪些部分使用?

能寫出將在那個部分使用者,得 1 分。

能夠進一步細部描述者,得 2 分。

第二項:內容

1能描述其內容者,得 1 分。

2能細說其製作內容的方法,或是能分門別類進一步說明其內容者,

得 2 分。

第三項:版面配置(圖文安排)

1有寫出圖片應該如何配置者,得 1 分。

2有寫出文字應該如何排版者,得 1 分。

(29)

3有畫出示意圖,或是能提出圖文之間關係者,得 2 分。

第四項:美工設計

有說明如何進行美工設計,或是將使用的方法者,得 1 分 最高總分 11 分。

皆列出收集自試探性課程班級的學習單答案類型,以供專家學者有一 具體的參考。

4.專家效度評量表的結果

本評量表於民國九十一年三月起至五月進行填寫工作。評量表回收 後,先針對各領域專家之意見作整理、分析及歸納,以作為修改學習單評 量標準依據與參考,其次再將評量結果譯碼後,經由資料整理與鍵入,應 用電腦統計軟體 SAS 進行資料轉換與計算,並參考 Aiken(1980)提出的 專家效度指標,進行資料分析,結果如表 4-2、4-3、4-4、4-5、4-6、4-7、

4-8、4-9 所示。所列之表格內容包含評量表題目、評分標準層次及答案類 型及 V 值。

(30)

(1)學習單附錄 2

表 4-3 「學習單附錄 2 評分標準」專家效度評量表分析結果

題組 評分標準的層次 答案類型 V

情緒反映---1 分 好、喜歡、不錯、不好、不喜歡 0.8056

描述與觀察-2 分 段落分明、整齊、明瞭、字太小、生動活潑 0.8889 1.版面配置

分析與批判-3 分 標線使用,讓版面整齊,使人一目了然 0.8056 情緒反映---1 分 好、喜歡、不錯、圖片很好、很美、很漂亮 0.7778 描述與觀察-2 分 照片清晰、圖片很多、字體大小適中、協調 0.8333 2.圖文安排

分析與批判-3 分 插入當地的圖片,使我們更瞭解文字敘述內容 0.8611

情緒反映---1 分 好、喜歡、不錯、不好、很美 0.8333

描述與觀察-2 分 有插圖、使用對比色、圖片豐富、全彩 0.8889

3.美工設計

分析與批判-3 分 用不同的底色來區分交通、食宿等,很清楚 0.8889

情緒反映---1 分 好、喜歡、不錯、不好、不喜歡 0.8333

描述與觀察-2 分 內容豐富、講解清楚、沒特別標明 0.8611

4.水文

分析與批判-3 分 文圖並茂地介紹許多瀑布河流,及可從事活動 0.8889

情緒反映---1 分 好、喜歡、不錯、不好、不喜歡 0.8056

描述與觀察-2 分 介紹地方多,收錄相關景點、講解清楚 0.8611 5.地貌

分析與批判-3 分 會介紹特殊地形,講解其形成過程 0.8333

情緒反映---1 分 好、喜歡、不錯、不好、不喜歡 0.8333

描述與觀察-2 分 有各地氣候氣溫圖、講解清楚、詳細 0.8333

6.氣候

分析與批判-3 分 介紹當地氣候,讓我們知道準備什麼物品 0.8611

情緒反映---1 分 好、喜歡、不錯、不好、不喜歡 0.8611

描述與觀察-2 分 有很多植物的圖片、介紹當地特殊植物 0.8889

7.植被

分析與批判-3 分 除了介紹特殊植物,還說明其用途及烹調方式 0.8889

情緒反映---1 分 好、喜歡、不錯、不好、不喜歡 0.8333

描述與觀察-2 分 講解清楚、詳細、很豐富 0.8333

8.歷史

分析與批判-3 分 藉某人說故事,生動介紹當地歷史變遷與文化 0.9167

情緒反映---1 分 好、喜歡、不錯、不好、不喜歡 0.8611

描述與觀察-2 分 提到盛產的作物、有農耕的圖片 0.8889

9. 農業

分析與批判-3 分 介紹當地作物,還有著名的農產所及農業技術 0.8889

情緒反映---1 分 好、喜歡、不錯、不好、不喜歡 0.8333

描述與觀察-2 分 講解清楚、大略的介紹 0.8333

10.社經

分析與批判-3 分 介紹當地的行政區及歷史各階段的經濟活動 0.8889

情緒反映---1 分 好、喜歡、不錯、不好、不喜歡 0.8611

描述與觀察-2 分 講解清楚、詳細、大略的介紹 0.8889

11.藝術文化

分析與批判-3 分 收錄當地民間藝術的集錦,列出例行藝術活動 0.8611

(31)

根據評量表各題進行之專家效度,發現所有的 V 都小於 0.05,皆達到 0.05 顯著水準,因而得知學習單附錄 2 的問題都屬於合適程度。針對各題 專家效度、專家建議、修正結果與說明詳述如下:

大致上,專家皆未給建議,只有編號 9 的專家,對題組 2 的第一層次 及第二層次有意見,分別為:第一層次的答案類型中有一答案項---「圖片 很好」其實屬於第二層次,在評分表編製,提供新的答案類型時已更正;

第二層次的答案類型中有幾個答案項---「協調」「精美」「整齊」「規律」

可與第一層次答案項---「很美」、「很漂亮」再擬出一個新層次,讓整個層 次變為四個。研究者認為能發覺協調、精美、整齊等特質,代表學生具有 觀察能力,應屬第二層次,然覺得很美、很漂亮,卻屬於一種內發性的情 緒反映,應屬第一層次,因此維持原案。

(32)

(2)學習單附錄 3

表 4-4 「學習單附錄 3 評分標準」專家效度評量表分析結果

任務 評分標準的層次 答案類型 V

底片資料---1 分 正片、負片、柯達 100、富士 200 0.80556

光線:每項 1 分,最高 3 分 白天/晚上、逆光/順光、晴天/陰天 0.75000 1.分析照片

構圖:每項 1 分,最高 2 分 說明構圖的主體位置、說明主題與背景相關性 0.80556

寫出搜尋引擎「網址」 0.80556 資料來源:

兩項,各得 1 分,最高 2 分 寫出搜尋資料使用的「關鍵字」 0.80556 2.收集資料

資料本身:1 分 能將所搜尋的資料,列印一張 A4 大小的文件 0.80556

根據評量表各題進行之專家效度,發現所有的 V 都小於 0.05,皆達到 0.05 顯著水準,因而得知學習單附錄 3 的問題都屬於合適程度。針對各題 專家效度、專家建議、修正結果與說明詳述如下:

A.任務一:

1底片資料

編號 5 專家:判斷正、負片底片容易,但判斷正負片拍出的照片很 難,這個項目不易實施。

研究者希望學生能分辨幻燈片與普通相片的差異(沖洗後),因此才 設計這一題,而且新增了底片資料的評分標準,學生若寫出柯達幾度 或是富士幾度的底片資料,也都給分。

2光線

編號 3 專家:陰天的情況,順光/逆光較難判定,早晨黃昏有難以斷 定白天/晚上。

其實學生作答時,會調整其作答機制,若是選擇室內或是陰天的相 片,他們往往就不特別強調順逆光,白天晚上的判斷,不太會影響到 學生作答,因此兩者皆予以保留。

編號 8 專家:因為學生帶來的照片品質不一,可能不容易分辨。因 此若是教師能預備一些照片會比較好。

(33)

研究者認為應將權利下放給學生,學生也只有對自己所提出的相片感 到有興趣,因此研究者甚至鼓勵學生可以從報紙上撿影視版明星相片 來判斷。

3構圖

能說明主題與背景相關性較難,上課時要「特別」強調,否則學生 會寫不出來。

這個部分在課堂上已特別強調。

B.任務二:

※資料來源 1寫出「網址」

編號 1 專家:與台灣環境相關的資料很多,以這三種評分標準,對 於學生搜尋資料內容深度未能適當評量。

編號 2 專家:任務二的部分,學生若能找到較多的資料,應該可以 酌量加分,分數等級可以再細分。

2寫出「關鍵字」

編號 1 專家:所查資料只限定一種嗎?似乎侷限網路搜尋的意義。

編號 5 專家:是否可加重關鍵字的比重?關鍵字對找資料非常重 要!

※資料本身

1列印 1 張 A4 文件

編號 9 專家:若能列印 1 張以上的資料,酌量加分!

其實學生對電腦的接觸都不深,因為他們還沒上過電腦課(國二才有 電腦課),研究者將層次簡化成,只要有做到就得分,僅鼓勵學生去 練習這種網路搜尋資料的方法。但若是學生能寫出更多的網址、使用 更精確的關鍵字或是列印 1 張以上的 A4 資料,研究者會酌量加分。

數據

表 4-1  「課程目標」與「學習單問題」彼此間之專家效度評量表分析結果  題號  課程目標  學習單問題  V  1 1-1:學習一本優良導遊手札的條件  請自行尋找一本市面上的導遊手札,並 試著評論其優劣。  0.75000  2 1-2: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  請完成兩項任務,分別是分析相片與資 料搜尋。  0.75000  3 2-1:能分享及檢討自身的旅遊經驗。 我的旅遊經驗談。  0.80556  4 2-2:能知道台灣環境的優、缺點。  請看圖寫下你的想法(正負向皆可),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表 4-11  學生原始分數表  座號  組別  國文  數學  美術  2 3 4 5 6  7 8 9  1  2  77.75  78 96.50  37 6  11 15 6  9  3  5  2  7  58.13  50 92.25  缺 2 8 7 5 5.5  0 5  3  5  86.25  68 94.25  57 7  11 14 5  8  3  1  4  8  76.38  66.5  97 43 7  11 14.5  5  8.5  5  6  5  2  74.38
表 4-12  學生縱的百分等級分數表  座號  分組  附錄 2  附錄 3  附錄 4  附錄 5  附錄 6  附錄 7  附錄 8  附錄 9  1  2   5 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Q :依據討論出的檢核標 準,評核這些組的內容.. •小組討論 (

因此,許多功能性的周邊商品也就因此而衍生,例如直接相關的錄音套件 組、收音機、高效能喇叭… 等;同時為了改善 iPod

A-16 附表 9 企業引進外勞對生產線進度落後問題的影響 (五級制量表).. -依產業別、規模別、

國小中高年級組:第一階段比賽將出 10 題國中等級單字,完成後將審查現場學生之分數,取 前 100 名繼續進入第二階段比賽,並列同分者得佔一個名額,若有與第 100

Appendix III Forms and Templates 附錄 III 表格及文件範本. Appendix III.1 附錄

 附錄 2:在 Windows XP 中將 Tera Term 設定為預設 Telnet 用戶端..  附錄

• 小組討論:每組閱讀一個提升正面情緒的策 略,並代入個案人物。著相關組別閱讀附錄 二:

選修部分 (指引附錄四 頁73).. 作家追踪—自選作家作品選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