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

Copied!
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 研究 研究 研究設計 設計 設計 設計與 與 與 與實施 實施 實施 實施

本研究目的在於應用資訊科技來整合視覺藝術欣賞課程之設計與教 學,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先蒐集相關文獻加以分析作為課程之理論 基礎,並以教學實驗、問卷調查及實驗教學之成效測驗作為探究資訊科技 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之可行性。本章共分為五節逐節說明之,第一節為 研究架構與實施步驟;第二節為研究對象;第三節為研究方法與設計;第 四節為研究工具;第五節資料處理與分析。茲將各節分述如下: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

根據前述界定之研究方向,而擬定本研究之架構;茲將本研究之整體 研究架構與實施流程說明如下:

一 一

一 一、 、 、計劃階段 、 計劃階段 計劃階段 計劃階段

(一)、擬定研究計畫

蒐集有關資訊科技應用於教學之相關理論及文獻資料,與指導教 授討論以確立研究方向與相關研究問題。

(二)、蒐集相關文獻

研究方向確立後廣泛蒐集相關文獻資料,協助本研究建立教學發 展模式,同時將文獻加以整理分析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

二 二 二

二、 、 、設計與評估階段 、 設計與評估階段 設計與評估階段 設計與評估階段

(一)、進行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之規劃分析

(2)

經由分析方法進行系統化教學發展分析與設計,初步訂出課程大 綱、教學所需之軟硬體及教材製作架構,並確定課程發展模式。

(二)、研究工具設計

根據研究目的與需求發展研究工具─「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 驗卷」與「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學習評估問卷」並進 行各項信度、鑑別度難易度等考驗及修正。

(三)、實際規劃設計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之課程與製作

與實驗學校之藝術人文領域老師及具豐富教學經驗之電腦教師,

進行課程教材之討論與設計,配合學校教學進度設計教學方案,

並著手進行製作相關之教學教材,經多次討論測試與修正完成教 學方案。

三 三

三 三、 、 、研究實施階段 、 研究實施階段 研究實施階段 研究實施階段

(一)、實施前測

於教學實驗前二週以「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的前測實 施,檢視學生之學習起點及相關視覺藝術欣賞能力之差異性,一 方面並進行「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學習評估問卷」的 預測,求證其信度以作為後續研究之根據,依問卷呈現結果對實 驗教學課程作適度修改,並作為研究者實驗研究後統計分析之資 料來源。

(二)、教學實驗

以實驗教學來檢視應用資訊科技在視覺藝術欣賞教學上實施之

可性與其他相關問題,以國中三年級學生為實證研究對象,針對

四個班級隨機選取實驗組及控制組各二個班來進行實驗教學,實

(3)

驗組與控制組所實施之教學主題皆相同,唯針對教學方式之不同 來檢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與一般教學之學習成效與差異。

(三)、實施成效測驗後測及填寫學習評估問卷

為了瞭解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不同教學方式下所呈現之學習 成果,在教學結束後一週針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實施「視覺藝 術欣賞學習成效問卷」,並以「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 學習評估問卷」調查實驗組學生對於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 教學之學習狀況與成效,以瞭解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 之可行性、適切性與學生在學習上所呈現之相關問題。

四 四

四 四、 、 、撰寫報告階段 、 撰寫報告階段 撰寫報告階段 撰寫報告階段

(一)、歸納與分析

針對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科教學之教材規劃過程實驗教 學中所遇到之相關問題以及問卷調查之結果進行歸納與分析。

(二)、撰寫研究報告

將所蒐集之文獻資料及實驗教學實驗研究所得到之資料進行統 計,分析撰寫成研究報告。

本研究實施之研究架構如圖 3-1 所示:

而依據研究架構所實施之研究步驟流程如圖 3-2:

(4)

圖 3-1 研究架構圖

預 測 與 修 正

進 行 實 驗 主 題 教 學

設計與評估階段

設計與評估階段 設計與評估階段 設計與評估階段

資訊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之規劃分析 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之課程設計

修正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課程

「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卷」設計

「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學習評估問卷」

設計 計 劃 階 段

計 劃 階 段 計 劃 階 段 計 劃 階 段

發現問題

蒐集相關文獻與初步文獻探討 確定研究目的與範圍

深入文獻探討 擬定研究計劃

研究實施階段 研究實施階段 研究實施階段 研究實施階段

實施「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卷」前測 (實驗組、控制組)

實際教學,執行教學實驗

實施「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卷」後測 (實驗組、控制組)

填寫「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學習評估 問卷」(實驗組)

資料處理 歸納與分析

撰寫報告階段 撰寫報告階段 撰寫報告階段

撰寫報告階段 完成結論與建議

撰寫研究報告

(5)

圖 3-2 研究步驟流程圖 階階

階 段段段步 驟步步 驟驟 執行項目執行項目 執行項目執行項目 進行時間進行時間 進行時間進行時間

資料分析整理

修正 預測 學習評估問卷/成效測驗卷

實際教學(20 堂課─實驗組、控制組共 137 人)

上課資料蒐集(攝影 錄音觀察) 教學日誌、學習單、學習紀錄表

後 測 成效測驗卷(實驗組、控制組)

學習評估問卷(實驗組)

前測 成效測驗卷(實驗組、控制組)

實施實驗課程

撰寫研究結論

計計計計

劃劃劃劃 階階階階 段段段段

設計與評估階段設計與評估階段設計與評估階段設計與評估階段撰寫報告階段撰寫報告階段撰寫報告階段撰寫報告階段研研研研究究究究實實實實施施施施階階階階段段段段

研擬實驗課程 擬定研究計劃

確定研究方向

蒐集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 術欣賞教學相關文獻

撰寫論文研究計劃

尋找研究對象、確定研究範圍 訂定研究目的

系統化教學發展分析與設計

發展學習評估問卷、成效測驗卷

編輯適合之主題式統整教材 學習目標與教學需求分析

94.5-94.6 94.5

94.5 94.3-94.5

94.11

94.1-94.2 93.12

94.2 94.2 93.9 93.5-93.8

94.3-94.5 94.3

93.9-93.1

93.10-93.11

94.3

(6)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研究者服務學校─花蓮縣立玉里國中為實驗合作學 校,玉里國中位於花蓮縣玉里鎮中心,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及優美的 教學環境,而本研究之研究對象設定為國中三年級學生,除特殊教育 班為特殊班級其餘班級採常態分班,因此本研究排除此特殊班,以四 個班為實驗樣本隨機取樣實驗組、控制組各二個班級,實驗組 65 人,

控制組 72 人,共計 137 人。

在教學實驗期間,對實驗組學生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 教學,對控制組學生實施一般視覺藝術欣賞教學。實驗組與控制組所 施教之教學主題皆相同唯針對教學模式之不同來檢視資訊科技融入 教學與一般教學之學習成效與差異。

表 3-1 教學實驗研究對象

實驗組別 實驗組別 實驗組別

實驗組別 實驗班級及人數 實驗班級及人數 實驗班級及人數 實驗班級及人數 合 合 計 合 合 計 計 計 實驗組 A(33)、B(32) 65 人 控制組 C(37)、D(35) 72 人

(7)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研究 研究 研究 研究方法與 方法與 方法與 方法與設計 設計 設計 設計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qusai-experomental design),為瞭解資訊科技融 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與一般視覺藝術欣賞教學之過程與成效差異在不影 響實驗班級正常授課的情形下將之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進行教學研究。而 根據研究需求,本實驗研究工具包括有: 「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

「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學習評估問卷」。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皆須在進行實驗教學研究之前接受前測,工具為

「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以檢視學生學習的起點行為及相關視覺 藝術欣賞能力之差異性。本教學實驗課程共進行十週二十堂課,待實驗結 束後兩組學生皆須進行「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之後測,實驗組學 生則需另填寫「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教學學習評估問卷」以瞭解學生在 接受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教學之學習成效以及資訊科技在視覺藝術欣 賞教學應用實施上之可能性、適切性與學習上所呈現之相關問題。

本實驗研究設計如下:

表 3-2 實驗設計

組 組 組

組 別 別 別 別 前 前 測 前 前 測 測 測 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 後 後 後 後 測 測 測 測

實驗組 O1 X1 O2

控制組 O3 X2 O4

X1、X2:表示實驗設計,即兩種不同教學模式之實施;X1 為實驗組採資

訊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模式,X2 為控制組,採一般視覺藝術 欣賞教學模式。

O1、O3:表示前測之實施;即在實驗課程開始前,對所有受試者施測「視

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

(8)

O2、O4:表示後測之實施;即在實驗課程結束後,對所有受試者施測「視

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並針對實驗組進行「資訊科技融入 視覺藝術欣賞教學學習評估問卷」。

根據上述研究設計本研究的自變項、依變項及控制變項分述如下:

一 一 一

一、 、 、 、自變項 自變項 自變項 自變項

本研究的自變項為「教學模式」即實驗組採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 術欣賞教學模式,控制組採一般視覺藝術欣賞教學模式。

二 二 二

二、 、 、依變項 、 依變項 依變項 依變項

依變項主要探求的是學生在進行教學實驗後所產生之學習成效之 影響與結果。

三 三 三

三、 、 、控制變項 、 控制變項 控制變項 控制變項

為減少自變項之外之干擾變項對實驗效度所產生之影響,本實驗之 控制變項如下:

(一)教學者

實驗組與控制組教學者學者為同一人使教學因素保持恆定。

(二)教學內容

兩組皆接受由研究者自編之「美在哪裡?」、「最愛印象派」

與「名畫動起來」之三個主題單元統整教材。

(三)教學時數

實驗組與對照組均接受十週二十堂之教學課程,每堂 45 分鐘,

共計玖百分鐘,前測與後測並不含在內。

(9)

(四)學習者程度

1.年齡面向:

受試者皆為國中三年級學生。

2.智力面向

玉里國民中學編班以常態分班因此在智力方面視為相等。

3. 視覺藝術欣賞能力

為減少學習者起始行為不平等所造成之實驗誤差,本 實驗以「視覺藝術欣賞成效測驗」之前測結果為共變項,

以達控制之目的,排除受試者差異之變項。

(10)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

根據研究需求本實驗研究工具包括有:「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 驗」、「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學習評估問卷」,茲將其分別敘 述如下:

一 一

一 一、 、 、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 、 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 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 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

此測驗之內容是由研究者根據實驗課程內容所編製,目的在於瞭 解實驗教學前學生視覺藝術欣賞學習的起點行為,以及在接受教學後的 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就,作為檢視實驗教學成效的依據。

(一) 測驗卷內容

本研究之「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共有 40 題分三部份,第 一部份為看圖回答問題,此部份包含十張圖共 10 題,藉由不同的視覺 藝術作品瞭解學生對於視覺藝術欣賞學習之理解應用情形,第二及第三 部份為視覺藝術常識分別為是非題及選擇題(詳細內容,參閱附錄一),

為針對學習內容探討學生在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如何。

看圖欣賞部份由研究者根據測驗內容製作成簡報於測驗時播放,而 測驗內容參考國中教育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能力指標及文獻探討,並 依據實驗課程進行編製,內容涵蓋藝術欣賞過程中所應具備之四個意涵 構面向度:

1.作者:人名、生平、性格、人生觀/藝術觀、生活背景等認知。

2.背景:有關創作時間、地點、時代背景、美術史之概念。

3.形式:美的形式理原理、視覺藝術術語之形態、色彩、質感、

構成、風格空間、動勢、肌里、材料、技法等辨識。

4.內涵:由作品主題、表象/隱藏意涵、表達意念、感情等組成。

測驗卷題目比重分配如表 3-4-1:

(11)

表 3-3 「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題目比例表

依題目比例表所設計之百分比分配圖,如圖 3333----4444----1111

0% 50% 100%

1

作者構面 背景構面 形式構面 內涵構面

圖 3-3「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卷」試題百分比分配圖

向 向 向

向 度 度 度 度 作者構面 作者構面 作者構面 作者構面 背景構面 背景構面 背景構面 背景構面 形式構面 形式構面 形式構面 形式構面 內涵構面 內涵構面 內涵構面 內涵構面

比 比 比

比 重 重 重 重 6 題,占 15% 8 題,占 20% 18 題,占 45% 8 題,占 20%

題 題 題 題 號 號 號 號

*是非題-4.13

*選擇題 -2.3.13.14

*看圖欣賞題-8

*是非題

-5.7.10.12.14

*選擇題-6.10

*看圖欣賞題 -1.2.3.5.6.7.9.10

*是非題

-1.8.9.15

*選擇題 -1.4.7.8.11.15

*看圖欣賞題 -4

*是非題

-2.3.6.11

*選擇題

-5.9.12

(12)

(二) 測驗卷鑑別度與難易度之分析

本測驗卷之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是依據實驗教學內容中所 設計,由 50 題試題中刪除 10 題難度與鑑別度不佳之題目修改為正式 題目,共有 40 題,茲將難度與鑑別度分析如下:

應用於實驗教學實施前之「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內容,

以瞭解其每一題目之鑑別度(D)與難易度(P)之分析,證明題目合理適用 於後續前測與後測之使用。每一題目之鑑別度(D)與難易度(P)的分析,

為計算統計出答題者選擇各答案案之正確與否的百分比,再依據個別 答題者答對的題數排序(依照答題者之程度排序),取前 25%為高分組 (PH)、取後 25%為低分組(PL);分別算出兩組學生在研究題目中答對 的百分比。公式計算如下(王文中等合著,民 88):

1.

1. 1.

1. D= PH D= PH D= PH ---- PL D= PH PL PL PL( ( ( (求每一題的鑑別度 求每一題的鑑別度 求每一題的鑑別度 求每一題的鑑別度) ) ) )

鑑別度(D))))是指某題區辨高能力組與低能力組的程度(D 值以 接近 30 為佳),一般而言,D 值介於 -100 與 +100 之間,且預期 D 值為正值,而其數值愈大則表示題目的鑑別度愈高。

2.

2.

2.

2. P= P= P= P=( ( ( (PH PH PH PH+ + +PL + PL PL PL) ) )/ 2 ) / 2 / 2 / 2 ( ( ( (求每一題的難易度 求每一題的難易度 求每一題的難易度 求每一題的難易度) ) ) )

難易度是指答對某題的人數(以百分比表示) ,一般而言,平 均難度以接近 0.50(50%)為佳。

茲於實驗研究前二週,於研究範圍蒐集 32 份有效樣本以為「視覺

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之鑑別度與難易度分析,如表 3-4。

(13)

表 3-4「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之鑑別度與難易度分析一覽表

題目 PH(高分組答對率%) PL(低分組答對率%) 鑑別度(D) 難易度(P)

一、看圖回答問題

1. 50.00 20.00 30.00 35.00 2. 75.00 40.00 35.00 57.50 3. 100.00 50.00 50.00 75.00 4. 67.50 35.50 32.00 51.50 5. 75.00 25.00 50.00 50.00 6. 75.00 25.00 50.00 50.00 7. 87.50 50.00 37.50 68.75 8. 75.00 25.00 50.00 50.00 9. 50.00 0.00 50.00 25.00 10. 50.00 0.00 50.00 25.00

二、是非題

1. 75.00 42.50 32.50 58.75

2. 100.00 50.00 50.00 75.00

3. 67.50 37.50 30.00 52.50

4. 100.00 50.00 50.00 75.00

5. 75.00 10.00 65.00 42.50

6. 65.50 37.50 28.00 51.50

7. 100.00 62.50 37.50 81.25

8. 100.00 37.50 62.50 68.75

9. 75.00 45.00 30.00 60.00

(14)

續-表 3-4

10. 67.00 36.50 30.50 51.75 11. 100.00 50.00 50.00 75.00 12. 87.50 25.00 62.50 56.25 13. 75.00 0.00 75.00 37.50 14. 75.00 25.00 50.00 50.00 15. 75.00 25.00 50.00 50.00

三、選擇題

1. 65.00 25.00 40.00 45.00 2. 70.50 35.00 35.50 52.75 3. 62.50 32.50 30.00 47.50 4. 75.00 25.00 50.00 50.00 5. 62.50 22.50 40.00 42.50 6. 100.00 37.50 62.50 68.75 7. 62.50 25.00 37.50 43.75 8. 47.50 12.50 35.00 30.00 9. 65.00 15.50 49.50 40.25 10. 75.00 37.50 37.50 56.25 11. 87.50 37.50 50.00 62.50 12. 55.00 22.50 32.50 38.75 13. 87.50 55.50 32.00 71.50 14. 100.00 37.50 62.50 68.75 15. 65.50 35.50 30.00 50.50

註:總樣本數 32 份;得分前百分 25%為高分組、後 25%為低分組。

(15)

根據表 3-5 所示,本研究「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之鑑別度(D) 均介於為大於 0 之正數,對於接近 30 之統計指標,僅少數幾題為稍偏離 範圍者;因此上述題目基本上表示對於鑑別學生程度之效果具有極佳的效 果。另外,難易度指標,從係數可以瞭解多數題目之難易度係數均介於指 標 50 上下,因此用以檢視實施視覺藝術欣賞教學之成效測驗之前測與後 測使用,應得以獲得客觀結果。

依據 Ebel 與 Frisbie (1991)所提出之一套鑑別度標準(如表 3-5)及難度標 準差建議在 0.4~0.8 為原則,本測驗卷在鑑別度之指標均屬優良而難度也 平均散佈在 0.4~0.8 之間,表示試題難度適中。

表 3-5 鑑別度指數標準

鑑 鑑 鑑

鑑 別 別 別 別 度 度 度 度 指 指 指 指 數 數 數 數 決 決 決 決 策 策 策 策 標 標 標 標 準 準 準 準 0.40

0.40 0.40

0.40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非常好的題目 0.30

0.30 0.30

0.30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合理可用之題目但須做細部修改 0.20

0.20 0.20

0.20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邊緣題目通常需大幅修改 0.20

0.20 0.20

0.20 以下 以下 以下 以下 不好的題目需淘汰或重新修改

本測驗卷以皮爾森相關係數檢驗信度求得相關係數 P=0.93 在 1%之 信賴區間 表示本測驗之信度符合標準。

(16)

二 二 二

二、 、 、資訊科技融入 、 資訊科技融入 資訊科技融入 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 視覺藝術欣賞 視覺藝術欣賞 視覺藝術欣賞教學之學習評估問卷 教學之學習評估問卷 教學之學習評估問卷 教學之學習評估問卷

於指導教授研討後並進行專家審查問卷,延請學校具三年以上視覺藝 術教學經驗國中教師二人、國中資訊教師一人、視覺藝術領域大學教授一 人與研究者共同進行三次研討後修訂問卷項目,本問卷內容共有二大部份 第一部份包含了三個面向的問題,分別針對實驗組於教學實驗進行完畢之 後,發放問卷予以瞭解其於:1.學習成效方面─認知、情意、技能 2.電腦 多媒體操作熟悉度 3.電腦多媒體學習效益等五構面之結果,第二部份則 針對學生應用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時所遇到之問題與困難。並 於正式實施問卷前進行預測,共蒐集有效問卷 65 份。本問卷以 Likert 李 克特五點尺度請答題者依個人狀況於「非常認同」 、 「很認同」 「普通」 、 「不 認同」與「非常不認同」中勾選,並分別給予 5、4、3、2 與 1 分。

(一) 「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學習評估問卷」效度分析

本研究在「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學習評估問卷」量表 效度的驗證方面,於教學實驗前,本研究先於各構面題項中(共五個 構面)採用共同性分析(Communalities;必須大於 0.3,未達標準者刪 除該題項),以去除共同性較低的題項,再得出相同層級中的信度係 數(Reliabilities Coefficients:Alpha),以瞭解該層級中題目所表現出來 的整體效度,以下茲各構面說明之。

1. 「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學習評估問卷」之學習成 效—認知構面共同性分析;共 11 個題項,用以分析與瞭解學 生之認知方面學習成效。

(1) 共同性分析(主成份分析法):

此部分題項的共同性係數皆大於 0.3,因此全部題項予以

採用;共同性係數如表 3-6:

(17)

表 3-6 「學習成效—認知構面」之共同性分析

題 項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同性係數 0.541 0.618 0.626 0.506 0.514 0.455 0.340 0.502 0.523 0.364

題 項 11

共同性係數 0.320

(2) 構面信度係數

此構面的效度係數為 0.9023,足見此構面效度相當高。

2. 「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學習評估問卷」之學習成 效—技能構面共同性分析;共 14 個題項,用以分析與瞭解學 生之技能方面學習成效。

(1) 共同性分析(主成份分析法):

此部分題項的共同性係數皆大於 0.3,因此全部題項予以 採用;共同性係數如表 3-7:

表 3-7「學習成效—技能構面」之共同性分析

題 項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同性係數 0.318 0.324 0.352 0.416 0.313 0.301 0.395 0.390 0.485 0.722

題 項 11 12 13 14

共同性係數 0.552 0.491 0.480 0.343

(2) 構面信度係數:

此構面的信度係數為 0.8985,表示該構面題項具效力水準。

3. 「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學習評估問卷」之學習成效—

情意構面共同性分析;共 14 個題項,用以分析與瞭解學生之情

(18)

意方面學習成效。

(1) 共同性分析(主成份分析法):

此部分題項的共同性係數皆大於 0.3,因此全部題項予以採 用;共同性係數如表 3-8:

表 3-8 「學習成效—情意構面」之共同性分析

題 項 1 2 3 4 5 6 共同性係數 0.442 0.477 0.760 0.722 0.689 0.717

(2) 構面信度係數:

此構面的信度係數為 0.9136,可見該構面各題項極具效力。

4. 「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學習評估問卷」之電腦多媒 體操作熟悉度共同性分析;共 14 個題項,用以分析與瞭解學生 在學習電腦多媒體操作上之效能。

(1) 共同性分析(主成份分析法):

此部分題項的共同性係數皆大於 0.3,因此全部題項予以採 用;共同性係數如表 3-9:

表 3-9 「電腦多媒體操作熟悉度」構面之共同性分析

題 項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同性係數 0.481 0.461 0.575 0.550 0.598 0.584 0.356 0.623 0.371 0.605

題 項 11 12 13 14

共同性係數 0.611 0.576 0.598 0.477

(2) 構面信度係數:

此構面的係數為 0.9084,因此,表示該構面有極高之的效力。

(19)

5. 「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學習評估問卷」之電腦多媒 體學習效益共同性分析;共 15 個題項,用以分析與瞭解學生 對於電腦多媒體學習之效益。

(1) 共同性分析(主成份分析法):

此部分題項的共同性係數皆大於 0.3,因此全部題項予以採 用;共同性係數如表 3-10:

表 3-10「電腦多媒體學習效益」構面之共同性分析

題 項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同性係數 0.412 0.574 0.643 0.470 0.804 0.637 0.724 0.711 0.553 0.581

題 項 11 12 13 14 15

共同性係數 0.548 0.409 0.323 0.546 0.444

(2) 構面信度係數:

此構面的係數為 0.9201,表現其具效度水準。

因此;經由上述之討論,本研究問卷之各個構面之間之共同性係數均 大於 0.3,且每一構面之信度係數均相當高,可見該問卷具有極高之效度,

適合於實驗之正式施測。

(二)

「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學習評估問卷」之信度分析

以 Cronbach α係數(內部一致性)來考驗問卷之信度。各構

面因素的衡量項目間之內部一致性係數若越高,顯示量表內各變

項的相關性越高,亦即內部一致性越趨一致。Cuieford(1965)認

為 Cronbach α係數大於 0.7 者為高信度,但若小於 0.35 則表示信

度過低(康裕民,2000)。

(20)

表 3-11 為本研究正式問卷之信度係數分析,用以瞭解其問卷 蒐集與分析之可信程度。如表所示,五個主要構面之信度係數均 在 0.8 以上,且各構面之間之內部一致性良好,屬於高信度係數,

表示本研究問卷之解釋效力具有高度之可信程度。

表 3-11「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學習評估問卷」之信度分析

變數名稱 Cronbach’s α 總解釋變異量 學習成效方面—認知方面 0.8856 47.35%

學習成效方面—技能方面 0.8794 49.87%

學習成效方面—情意方面 0.8820 63.46%

電腦多媒體操作熟悉度 0.9317 53.32%

電腦多媒體學習效益 0.9419 55.87%

(21)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資料 資料 資料 資料處理與分析 處理與分析 處理與分析 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在實驗資料之分析上兼採質與量的分析,將回收之問卷與測驗 卷剔除空白或無效卷以電腦編碼建檔,並利用 spss/for windows 統計軟體進 分別行測驗卷之鑑別度與難易度、次數分配與百分比、皮爾森相關係數分 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問卷之信度、共同性分析、次數分配與百分比及 質的分析等資料統計分析。茲將分析重點分述如下:

一 一

一 一、 、 、量的分析 、 量的分析 量的分析 量的分析

(一) 次數分配與百分比分析

1.「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學習評估問卷」,第一、二、

三部份採李克特(Likert Scales)五等量表作答,請答題者根據受試 者個人學習狀況分別於「非常認同」、「很認同」、「普通」、

「不認同」與「非常不認同」等五個等級中勾選,並依序分別 給予 5、4、3、2 與 1 之分數,依受試者填答結果將數值量化為 平均數與百分比數據。

2. 為瞭解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內容之學習成效如 何,將實驗組前後測之「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答分狀 況,以次數分配與百分比分析將題組數據量化為百分比。

(二) 獨 立 樣 本 t 考 驗 (t-test, independent samples)

為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之學習成效,以 t 考驗分析統計法來

檢視兩組之「視覺藝術欣賞成效測驗」之得分平均數,比較兩種

教學方式在成效指標上之差異與結果。

(22)

(三) 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Pe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利用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檢視「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

之信度。

(四) 鑑別度與難易度之分析

應用於實驗課程實施前之「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內 容以瞭解其每一題目之鑑別度(D)與難易度(P)之分析,以證明並篩 選合理適用題目於後續前測與後測實驗課程之使用。

(五) 效度分析

在「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學習評估問卷」量表效度 的驗證方面,本問卷的效度兼具內容效度與構念效度在內容效度方 面,於編制問卷時即參考相關研究及實施專家審查問卷後完成初稿 及預試問卷的編製,以建立本問卷之內容效度,並以共同性分析(主 成份分析法)建立本問卷之構念效度。

(六) 信度分析

以 Cronbach α值(內部一致性)加以考驗「資訊科技融入視覺 藝術欣賞教學學習評估問卷」之信度。

二 二 二

二、 、 、 、質的分析 質的分析 質的分析 質的分析

研究者於教學實驗間以觀察紀錄方式,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之

上課反應與學習態度,而為了更瞭解學生對於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

賞教學的看法和感受,並針對實驗組學生所填寫之學習單、學習紀錄表

及「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學習評估問卷」第二部份之回答問

題,將學生所回答之內容資料進行質的分析,以更進一步瞭解學生對於

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之態度與感受,以及學生在視覺藝術欣

數據

圖 3-1    研究架構圖  預測與修 正 進行實驗主題教學 設計與評估階段設計與評估階段設計與評估階段設計與評估階段 資訊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之規劃分析 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之課程設計 修正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課程 「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卷」設計 「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欣賞教學學習評估問卷」設計 計 劃 階 段計 劃 階 段計 劃 階 段計 劃 階 段  發現問題 蒐集相關文獻與初步文獻探討 確定研究目的與範圍 深入文獻探討 擬定研究計劃 研究實施階段研究實施階段研究實施階段研究實施
表 3-3  「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題目比例表  依題目比例表所設計之百分比分配圖,如圖 3333----4444----1111  0% 50% 100%1 作者構面背景構面形式構面內涵構面 圖 3-3「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卷」試題百分比分配圖       向向向 向              度度 度    度 作者構面作者構面作者構面 作者構面     背景構面背景構面背景構面 背景構面     形式構面 形式構面    形式構面形式構面 內涵構面內涵構面內涵構面 內涵構面    比比比比
表 3-4「視覺藝術欣賞學習成效測驗」之鑑別度與難易度分析一覽表  題目  PH(高分組答對率%)  PL(低分組答對率%)  鑑別度(D)  難易度(P)  一、看圖回答問題  1
表 3-6  「學習成效—認知構面」之共同性分析  題    項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同性係數  0.541    0.618 0.626 0.506 0.514 0.455 0.340 0.502 0.523 0.364  題    項  11  共同性係數  0.320       (2)  構面信度係數 : 此構面的效度係數為 0.9023,足見此構面效度相當高。  2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形成 形成 形成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課題  感動一刻  學習階段  第三學習階段  科目  視覺藝術 ..

使用人工智慧框架基礎(Frame-based)的架構,這些努力的結果即為後來發展的 DAML+OIL。DAML+OIL 是 Web Resource 中可以用來描述語意的 Ontology 標 記語言,它是以 W3C

Operation Sequence Number Quantity Per Assembly Component Yield Factor Fixed Start Days Offset Variable Start Days Offset Effective Date.

二、 合院式建築以一般三合院 ,因三合院建築現在還普遍存在於一般的鄉 村中,且因規模小比較有人在使用

第三節 負數概念之 負數概念之 負數概念之迷思概念 負數概念之 迷思概念 迷思概念相關研究 迷思概念 相關研究 相關研究 相關研究

Table 本身可以轉變為 Element type。在文件中每一行的資料 都會產生一個 element , 假如這個模組的內容是 EMPTY 就將 columns 轉變成

本研究透過文獻回顧收集地籍圖之相關資料,了解地籍圖之多元 應用,並以 Delphi 與 PDA 為開發工具,結合 ER/Studio 之資料庫關係 架構,在 PC 端採用 Wind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