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視覺藝術科學習成果架構的案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視覺藝術科學習成果架構的案例"

Copied!
8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視覺藝術科 學習成果架構研究

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藝術教育組

委託研究計劃

第三部份

視覺藝術科學習成果架構的案例

計劃主持及研究者:黃麗芳

2005 年 4 月 8 日- 2008 年 3 月 8 日

(2)

第三部份

視覺藝術科學習成果架構的案例

3.1 以學習經驗、能力、素質為評估的價值基礎 3.2 探究問題

3.3 如何設計有效及有意義的評估架構 3.4 評估架構建立的註脚:

3.5 評估架構修訂的註脚

3.6 第三學習階段(key stage 3) ─ 視覺藝術創作(修訂)

3.7 第三學習階段(key stage 3) ─ 視覺藝術評賞與情境(修訂) 3.8 第四學習階段(key stage 4) ─ 視覺藝術創作(修訂)

3.9 第四學習階段(key stage 4) ─ 視覺藝術創作(修訂)

3.10 實踐案例(一):香港高中第三學習階段視覺藝術學習能力及質素評估表 3.11 評估架構之應用(試行)

3.12 範疇性評估的試用案例(一):[教師試用]

3.13 範疇性評估的試用案例(二):[學生試用]

3.14 評估架構研究的分析 3.15 總結

3.16 建議 3.17 未來研究

【附錄一】教學與評估的配合:聯繫形式與符號於不同層次的知識、能力和經驗

【附錄二】視覺藝術評估與知識學習的關係

【附錄三】視覺藝術評估與知識、經驗、態度、能力關係 參考文獻

(3)

3.

實踐案例

本視覺藝術評估架構的擬訂,乃針對學生本體、藝術本質、社會文化等相關價值的考慮。此 等相關價值,又不離(1)香港本土的特殊性、(2)藝術學科的獨特性;(3)放諸四海皆準的普遍 性、(4)與他科聯繫的統整性

3.1 以學習經驗、能力、素質為評估的價值基礎

以上的相關價值,屬於課程取向(orientation)的基礎價值。而課程內涵的實質範疇:一般不離 知識、技術、經驗、能力、態度等學習價值的選擇。Tyler 從學習及學習者的角度,以「學習經 驗」的實質性,來統攝這些價值的內容。但在學習評估上卻會出現問題:其一、過於籠統的 經驗,難以凸顯不同價值的學習成就;其二、過於主觀的經驗,難以保障評估的客觀性及有 效性;其三、過於概括的經驗,難以辨別不同科目的特殊性(例如視覺藝的學習經驗,與科 學的學習經驗,便相去甚遠);其四、過於一統的經驗,難以釐訂學生學習的發展性。

3.2 探究問題

探究一、香港現行的評估模式是否最有利於學生學習?

相關的問題:

1. 能否反映學生多方能力與經驗的發展?

2. 能否有助學生美感或藝術經驗的提昇?

3. 能否促進學生個性與態度的培養?

4. 能否鼓勵學生看法、見地或價值觀的建立?

探究二、怎樣的評估架構才能配合最新的課程改革?

相關的問題:

1. 如何釐訂較為完善的評估架構?

2. 如何反映背後潛在的藝術教育信念?

3. 如何有助評估架構的可行性?

本研究針對以上三大問題的處理方法:其一是建構綜合價值(包括知識、技術、經驗、能力、

態度)的評估架構;其二是選擇值得的(desirable)的學習焦點、其二是設計可行的(possible) 學習策略。當中包括結合「學習機會的選取」的評估焦點、結合學生中心、學科中心、社會 中心的課程取向;結合方便評估架構應用的範疇性評估策略。

(4)

3.3 如何設計有效及有意義的評估架構

3.3.1 設計原則:

1. 注意全面的藝術活動,不單以學生的創作方式(way of making)為唯一的考 慮,亦顧其觀賞的方式(way of seeing),對藝術的說法(way of talking about art)。

2. 注意全面的藝術表現,不單以藝術的製成品或創作的最終選擇為唯一的考 核對象,亦兼顧創作過程的選擇、判斷,及事後的反思。

3. 呼應較高層次的學習模式,當中包括學生能否自行地建構互相關聯的知識,選擇最足以 自我表現的形式、方法與媒材。

4. 評估表現是否出自學生內在的動機情境,當中包括由學生的意欲與需求而生起的選擇或 策劃空間。

5. 當中包括學生在藝術創作及評賞上如何擴展抽象的意義,考慮可能的現實

聯繫相關的情境,提昇自我的視野、觀點、看法,建立自我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

6. 多方學習機會的考慮,當中包括經驗、知識、能力、與態度。

3.4 評估架構建立的註脚:

1. 以可觀察的實質證據(作品、文字、對話記錄)為對象:但為了有效地表現與學習範疇 相關的評賞過程,某些課上對話案例在保留原意下,會經過節錄、修飾及整理。無 論作品、文字或對話,在適當時候,會補充研究者的評論或註譯。

2. 以學習發展及藝術哲學為基礎:但在不同階段中橫向或縱向的框框,皆不是不可逾 越的死線,應以實際的教學現況靈活處理,例如F.4 學生的表現可接近 F.6 的程度,

是可喜的現象(參考 4.7a、 4.7b),不要強行抑止;相反,若 F.6 學生整體上只能停留 於F.4 程度,便要檢討一下教學設計的有效性。

3. 一般而言,視覺藝術作品可以自圓其說,不假外求而自足,讓觀者自行發揮想像力,

填補理解的空間。但同時,文字訊息很多時有助於對藝術創作,尤其是創作意念與 情境的了解,是一項值得參考的輔助資料,故亦不能忽略其重要性(參考 4.7a、 4.7b)。

4. 本階段架構(第三及第四階段)己照顧前期學習發展(第一及第二階段)的不同能力,避 免出現能力跳躍的情況。

3.5 評估架構修訂的註脚:

1. 基於與視覺藝術相關的學習與課程理論(當中涉及學習心理學、美學等理 論);

2. 參考學者所提出的建議;

(5)

2. 由研究個案所取得的實際學習成果;

3. 來自有關教師及學生的應用及理解。

本研究的評估架構建立方案如下:其一、針對理論的合理性與實踐的可行性,進行內容上的 修訂;其二、針對用辭的學術性與可理解性,進行字面上的修飾。

(6)

3.6 第三學習階段(key stage 3) ─ 視覺藝術創作(修訂)1

等級 評估焦點

等級 5 (level 5)

等級 6 (level 6)

能力指標

3.1 主題表現 以藝術符號表現意念 與感情的主題

能利用藝術符號,表現訊 息分明的意念與情感

能利用多樣的藝術符 號,表現與別不同的意念 與情感

透過符號所發揮的表 情、再現及表現能力2

3.2 形式選擇 針對表現主題,選擇 精準的視覺語言;配 合恰當的媒材、工具 與技法

發掘不同的形式來配合 主題訊息

以恰好而具美感的形式 來配合主題訊息

兼顧美感及訊息的傳遞 能力

3.3 綜合學習 ※ 綜合藝術及其他學科 學習的語言、視野或 經驗

能運用其他學科的詞彙 與概念於視覺藝術創作

能應用其他學科的話題 與手法於視覺藝術創作

不同詞彙及手法的綜合 能力

3.4 情境關聯 對週遭生活情景及歷 史情境脈絡之關懷

運用聯想、移情或想像 力,聯繫個人意念與情感 的表達於生活情境

運用聯想、移情或想像 力,由個人意念與情感的 表達,發展至對眾人情感 的投射

擴充性的聯想、移情及想 像能力

3.5 互動調適 在師生及自我的互動 下,令創作得以改進 及調適

在師生評賞對話的互動 下,能發掘自我的創作程 序

在師生評賞對話的互動 下,能建立以主題為導向 的創作程序,並發掘多種 的創作方法

擴散性的反思能力

3.6 溝通發表 ※ 透過不同渠道(包括 口述、對話與筆寫)發 表對作品的看法及評 述

利用較常見的視藝術辭 彙和概念,判斷自己或他 人作品的形式與主題配 合的是否適切

利用較專門的視藝術辭 彙和概念,判斷自己或他 人作品的形式與主題配 合的是否適切

專門的溝通、發表及判斷 力

3.7 創作實踐 整體作品的藝術處理

透過技法、視點、意象、

形式的選擇,以適切及創 新的表現方式來配合主 題

透過技法、視點、意象、

形式的選擇,以適切及富 挑戰的表現方式來配合 主題

別開生面的創造力

1 在附上”※”的項目上,可視為視覺藝術重要的、但非必要的評估焦點。

2 有關表情(expression)、再現(representation)、及表現(presentation)的界定及詳細分析,參考 外芳(黃麗芳),2001,頁 30;頁 169-184)。簡言之,「表情」是內心感受或情緒的直接抒 發;「再現」是現象的忠實複製;至於表現是借藝術(元素、組織、意象)的呈現,傳遞傳情 達意的訊息。

(7)

3.7 第三學習階段(key stage 3) ─ 視覺藝術評賞與情境(修訂)

等級 評估焦點

等級 5 (level 5)

等級 6 (level 6)

能力指標/

質素指標 3.8 作品描述

掌握藝術作品的表象

發現元素與元素、意象與 意象、焦點與焦點的關係

聯繫抽象或非抽象的元 素與元素、意象與意象、

焦點與焦點關係

視覺關係的觀察及聯結 能力

3.9 整體感受 喚起對藝術作品的感 應

概念化的感覺、但嘗試脫 離運用人云亦云的辭彙 或句子

忠實的感覺,以較多樣的 辭彙或句式傳遞出來

結合主觀與客觀的移情 能力

3.10 形式分析 對藝術形式作心理、

美感及主題的聯繫

從視覺元素及組織發現 美感或符號訊息

從視覺元素和組織分析 美感或符號訊息

美感經驗及視覺符號的 聯想能力

3.11 情境想像 ※ 了解藝術的形式選擇 與表現主題與情境脈 絡相關

辨識不同文化、藝術家、

時代的創作形式與訊息

比較不同文化、藝術家、

時代的創作形式與訊息

比較創作情境的想像能 力

3.12 意義詮釋 詮釋不同形式的選擇 於不同情境脈絡的意 義

從設身處地的角度,發掘 不同情境脈絡的形式或 符號所傳遞的意義

從較客觀的角度,解釋不 同情境脈絡的形式或符 號所傳遞的意義

深層意義的理解能力 內在訊息的詮釋能力

3.13 價值判斷 判斷配合不同情境的 主題,其形式選擇是 否恰當及適切

考慮情境因素,以判斷形 式選擇的恰當與否3

比較情境因素,以判斷形 式選擇的恰當或不恰當

程度及效度的判斷能力

3.14 互動評賞 在師生的互動下,令 評賞對話中的描述、

分析及詮釋得以改進 及調適

在師生的互動下,結合描 述、分析、詮釋及評價,

補充和更正先前的話語

在師生的互動下,結合描 述、分析、詮釋及評價,

補充先前的補充、更正先 前的更正

靈活變通的溝通能力

3.15 評賞表述 ※ 透過不同渠道(包括 口述、對話與筆寫)發 表不同程序的評賞語 言

能利用口述、對話及筆 寫,多樣地發表不同程序 的評賞語言

能利用口述、對話及筆 寫,緊湊地發表不同程序 的評賞語言

多元與流暢的語言能力

3.16 綜合評賞 ※ 綜合不同藝術及他科 學習的視野及經驗進 行感通或通識的評賞

透過課室多樣教材的分 析,滲入近似學科(例如 音樂、舞蹈、文學、戲劇) 的美感效果

利用專題教材的分析及 詮釋,滲入不同學科(例 如社會、政治、心理、科 學)在視野及旨趣

美感及視野的綜合能力

3.17 評賞應用 將所評賞的心得應用 於創作及生活體驗

參考評賞過程中的形式 分析及意義詮釋,為來自 生活的素材進行藝術的 剪裁

(選擇、探究)

參考評賞過程中的形式 分析及意義詮釋,為來自 生活的素材進行藝術的 加工

(歸納、反思)

選擇及凝煉生活素材的 探究與反思能力

3 所謂「情境因素」,例如受不同時代或地域的資源、視野、思想、價值觀等所影響。

(8)

3.8 第四學習階段(key stage 4) ─ 視覺藝術創作(修訂)

等級 評估焦點

等級 7 (level 7)

等級 8 (level 8)

能力指標

4.1 主題表現

以藝術符號表現個人意 念與感情的主題

針對專題選擇適當的 藝術符號,以表現多方 面的意念與具個性特 色的情感

針對專題選擇適當的藝 術符號,以表現不同層次 的意念與具理性特色的 感情

結合專題與符號的表 情、再現及表現能力

4.2 形式選擇

針對表現主題,選擇精 準的視覺語言;配合恰 當的媒材、工具與技法

選擇符合主題適切性 及具美感的表現形 式,並採用較精準的語 言及角度傳遞訊息

選擇符合主題適切性及 具美感的表現形式,並採 用較獨特的語言來表達 自我的觀點

配合形式及訊息的傳遞 能力

4.3 綜合學習 ※ 綜合藝術及其他學科學 習的語言、視野或經驗

能利用視覺藝術詞彙 與概念,分析其他學科 的生活、歷史或文化現 象

能綜合地利用視覺藝術 詞彙與概念,應用於其他 學科的難題解決

不同知識、視野、經驗的 綜合能力

4.4 情境關聯

對週遭生活情景及歷史 情境脈絡之關懷

結合觀察、聯想、或移 情等能力於同情心及 同理心,由個人意念與 情感的表達,發展至對 眾人情感的理解

結合想像力於超越認 知,由個人意念與情感的 表達,發展至對歷史或社 會現象的批判

建基於觀察、聯想、移情 及想像的理解與批判能 力

4.5 互動調適 在師生及自我的互動 下,令創作得以改進及 調適

在師生評賞對話的互 動下,能擴展自我的創 作程序、創作方法

在師生評賞對話的互動 下,能調適、反思及改進 自我的創作程序、創作方 式

可調適的反思能力

4.6 溝通發表 ※ 透過不同渠道(包括口 述、對話與筆寫)發表對 作品的看法及評述

參考教師所提供的評 估判準,利用較廣泛的 視藝術辭彙和概念,判 斷自己或他人作品不 同主題的表現質素

在教師的協助下,自行發 掘評估判準,利用較另類 的視藝術辭彙或概念,重 新反思自己或他人的作 品

另類的溝通、發表及判斷 力

4.7 創作實踐 整體作品的藝術處理

透過技法、視點、意 象、形式的選擇,以適 切及獨特的表現方式 來配合主題

透過技法、視點、意象、

形式的選擇,以適切及另 類的表現方式來配合主 題

別樹一格的創造能力

(9)

3.9 第四學習階段(key stage4) ─ 視覺藝術評賞與情境(修訂)

等級 評估焦點

等級 7 (level 7)

等級 8 (level 8)

能力指標/

質素指標 4.8 作品描述

掌握藝術作品的表象

在抽象或非抽象的作品 當中,發現意象或形式的 細節與特徵

在抽象或非抽象的作品 當中,聯繫意象或形式的 關係

微觀、宏觀及多角度的觀 察及描述能力

4.9 整體感受 喚起對藝術作品的感 應

全面地歸納整體的感 覺,能利用較精要的辭彙 或句式傳遞出來

全面地歸納整體的感 覺,能利用較適切的辭彙 或句式,深入地傳遞出來

由局部到整體、由表面到 深入的感受能力

4.10 形式分析 對藝術形式作心理、

美感及主題的聯繫

根據視覺元素和組織的 個性及符號訊息,分析創 作主題與形式的關係

根據視覺元素和組織的 個性及符號訊息,歸納創 作主題與形式的關係

由藝術符號喚起感官經 驗、生活經驗、心理經 驗、美感經驗的聯想、分 析及歸納能力

4.11 情境想像 ※ 了解藝術的形式選擇 與表現主題與情境脈 絡相關

理解不同文化、不同時代 會有不一樣的創作形式 與表現主題

評述不同文化、不同時代 如何影響創作的形式選 擇與表現主題

關聯創作情境與藝術主 題的想像能力

4.12 意義詮釋 詮釋不同形式的選擇 於不同情境脈絡的意 義

從多方的角度,探究不同 情境脈絡的形式或符號 所傳遞的意義

從反思的角度,批判不同 情境脈絡的形式或符號 所傳遞的意義

弦外之音的理解能力 普遍意義的詮釋能力

4.13 價值判斷 判斷配合不同情境的 主題,其形式選擇是 否恰當及適切

比較情境及主題因素,以 判斷形式選擇的恰當或 不恰當,並說出理由

能結合不同情境主題的 形式選擇,列出主觀的或 相對客觀的判斷規準 (criteria)

關係及價值的判斷能力

4.14 互動評賞 在師生的互動下,令 評賞對話中的描述、

分析及詮釋得以改進 及調適

在師生的互動下,結合描 述、分析、詮釋及評價,

為先前的對話提出創新 的觀點

在師生的互動下,結合描 述、分析、詮釋及評價,

為先前的對話提出批判 的意見

言中有物的溝通能力

4.15 評賞表述 ※ 透過不同渠道(包括 口述、對話與筆寫)發 表不同程序的評賞語 言

能利用口述、對話及筆 寫,合理地發表不同程序 的評賞語言

能利用口述、對話及筆 寫,突破性地發表不同程 序的評賞語言

理智與創新的語言能力

4.16 綜合評賞 ※ 綜合不同藝術及他科 學習的視野及經驗進 行感通或通識的評賞

探究不同學科在文化或 社會情境上的信念、價值 觀或態度

比較不同學科在文化或 社會情境上的難題解決

探究及解難的貫通能力

4.17 評賞應用 將所評賞的心得應用 於創作及生活體驗

參考評賞過程中的形式 分析及意義詮釋,為源於 生活的體驗轉化成為藝 術語言

(解難、調適)

參考評賞過程中的形式 分析及意義詮釋,為源於 生活的體驗提昇成為藝 術經驗

(創見、批判)

轉化及提昇生活經驗的 創造與超越認知能力

(10)

3.10 實踐案例(一):香港高中第三學習階段視覺藝術學習能力及質素評估表

3.10.1 第三學習階段(key stage 3) ─ 視覺藝術創作4

課外評賞及再創作活動作品:學生在參予尖東火車站的《這一代、下一站:香港 印象繪畫展》評賞活動後的跟進創作。

能力指標3.1 ─ 透過符號所發揮的表情、再現及表現能力

評估焦點 等級

(level)

說明 案例

5 能利用藝術符 號,表現訊息分明 的意念與情感

作品3.1a

原作利用了不同的商標及名牌符號,暗示充斥 著物質世界的畫面,既多姿多彩、任君選擇,

但又令人有無所適從、吃不消的感覺。

3.1 主題表現 以藝術符號表現意 念與感情的主題

6 能利用多樣的藝 術符號,表現與別 不同的意念與情 感

作品3.1b

學生參考了其他畫作,在原作上增添了小丑、

人物特寫及人群的意象,滲入對物質世界反諷 的意味。亦在眾人之間,凸顯了年輕一代自我 的投入與反思。可惜該生只能勉強拼湊,未有 利用有效的形式及技法,針對主題,主次分明 地整合不同的意象。

4 案例中的所有[ ]或大部份( )內的文字以及粗體效果,皆為研究者所後加。。

(11)

能力指標3.2 ─ 美感及訊息的傳遞能力

評估焦點 等級

(level)

說明 案例

5 發掘不同的形式 來配合主題訊息

作品3.2a

學生嘗試透過變形的手法,增添整個畫面的迷 幻、荒謬及不安感,這是一項技法的嘗試。但 形式的過份著迹,令創作不能恰到好處,亦會 干擾作品的想像空間。

3.2 形式選擇 針對表現主題,選 擇精準的視覺語 言;配合恰當的媒 材、工具與技法

6 以恰好而具美感 的形式來配合主 題訊息

作品3.2b

學生嘗試保留畫面的垂直結構,但將原來的中 央對稱,改為以中線平均分割,令一堆的物質 符號與購物者之間,形成了兩個對立的主題。

再加上黑暗的背部剪影,亦令購物者有超然於 眾人之間的感覺。

雖然如此,畫面的井然,反映了社會某一默許 的秩序:美化了的物質世界,配合畫面傾向統 一的色彩與筆觸,以及給壓平了的造型。滲發 出一種和諧之美,亦是一種姿態的美。

至於學生選擇保留作品的垂直結構,令畫面安

(12)

定,失去了壓力與張力之感。若學生要表達的,

是一位冷靜的、保持自我的、而非徬徨失控的 購物者,這種形式可稱恰當。

能力指標3.3 ─ 不同詞彙及手法的綜合能力

評估焦點 等級

(level)

說明 案例

5 能運用其他學科 的詞彙與概念於 視覺藝術創作

作品3.3a

結合色彩與光學的處理,利用中英文品牌的辭 彙,成為隱藏於視像中的文字符號。它們本身 亦成為視像的一部份,分不開來,並參予了多 面向建築及變形人物的律動。

3.3 綜合學習 綜合不同藝術及他 科學習的語言、視 野或經驗

6 能應用其他學科 的話題與手法於 視覺藝術創作

作品3.3b

涉及都市熱門的經濟話題,並從心理分析的角 度呈現購物者的心態。以富電影感的手法,結 合近攝與遠攝、仰視與俯視,擴闊了視覺的空 間感。畫面充滿著無聲、但亦同時喧鬧的場面,

配合近鏡頭「手」的喻意,令觀眾有反思評判 的餘地。

(13)

能力指標3.4 ─ 擴充性的聯想、移情及想像能力

評估焦點 等級

(level)

說明 案例

5 運用聯想、移情或 想像力,聯繫個人 意念與情感的表 達於生活情境

作品3.4a

人物符號化及典型化,與食物及交通工具相混 合,產生不少生活的聯想,但意象之間又有點 格格不入的感覺。以抽象及半抽象的手法表現 日常的生活情境,或多或少令人產生疏離之感。

分割的畫面,令本來豐富的畫面雜而不亂。平 面化的、保持奔走姿態的、如紅綠燈內的人物,

呼應著富象徵意味的氣球。這些有意無意的組 合,正好引發對畫面的想像力。亦可能透露在 物欲社會中,都市人如何希望爭取向橫及向上 伸展的空間。

3.4 情境關聯 對週遭生活情景及 歷史情境脈絡之關 懷

6 運用聯想、移情或 想像力,由個人意 念與情感的表 達,發展至對眾人 情感的投射

作品3.4b

以冷的建築群來對比人群,從建築物的擠迫聯 想至多樣人物的充斥。並利用前者的灰色與後 者的豐富色彩來加強對比的視覺效果。從半抽 象的空間,非線性地想像出非人氣的、超現實 的空間。左上角半圓形中的人群,正表達出作 者對不同階級人物的情感投射[註]。

[註:引作者自述:「加插的畫(左上角人物)描繪

(14)

了各不同階層的人。希望香港人擴闊自己的視 野,多關心國際事。別自詡自己為國際大都會。」]

能力指標3.5 ─ 擴散性的反思能力

評估焦點 等級

(level)

說明 案例

3.5 互動及調適:

在師生及自我的互 動下,令創作得以 改進及調適

5 在師生評賞對話 的互動下,能發掘 自我的創作程序

作品3.5a

由研究者設計一系列配合學習及創作邏輯的步 驟,先行以視覺效果為焦點,再讓學生進行視 覺元素、看的角度、美感效果的轉換和加工。

在轉換和加工之餘,並了解到藝術形式的改 變,會同時影響到意象的觀感和畫面的訊息。

由圖例可見,學生能循著教導者的指引步驟,

自行發掘出一套創作的手法及語言:主要利用 兩幅畫的拼合以及加添意象(例如舉起的單手) 的手法,再加強意象的呼應,以及方向、疏密 等的對比,既豐富了畫面,亦凸顯某些訊息。

例如把建築物與地面之間的斜線拉直,變成接 近垂直,相對地隱定的背景,讓購物者的姿態 更為突出。又令購物者的半身上升,升至銀行

(15)

大廈的頂端,與眾生遠離,居高不下。眾人皆 小,而購物者的身形相對地誇大,既高且大地 一覽腳下的人群,有唯我獨尊的感覺。購物者 甚至像是一位精神領袖,物質至上的說服力比 未改圖之前要強得多。

6 在師生評賞對話 的互動下,能建立 以主題為導向的 創作程序,並發掘 多種的創作方法

作品3.5b

該學生所注意到的是空間的處理,並指出「畫 面的前景是建築棚架,一個建設的象徵,卻同 時是社會不起眼的物件。而後景的商廈,是我 們熟悉的繁榮香江。這種畫面除了產生前後空 間對比,同時亦向觀眾發送一個訊息:繁榮的 社會始於工人階級在背後所作的貢獻。」

由於對主題訊息的注意,作者改變意象的位 置、角度、表現形式及媒材技法。利用簡化了 的建築物,以及視線的轉移,誇張了竹棚的重 要性,建築群反成為俯視下的配角。更進一步 抽象化了的香港地圖,而傳統的竹棚,被機械 的起重機所取代,傳遞了傳統手作與現代科技 之間的矛盾訊號。

可是,所改作的效果不一定比未改之前優勝:

其一、改作後太近乎說明草圖或圖解,少了藝 術絃外之音的含蓄;

(16)

其二、原畫竹造棚架的質感及寫實細節,本身 已包涵一種藝術語言的說服力,而局部的展 示,令所產生的想像空間更大,改作後反失去 這些魅力。

由此可見,該生嘗試採用不同的技法、媒材、

及角度創作,但由於對藝術語言的理解不足,

亦欠缺創作的定向,每每會進退失據。不過,

這種以表現主題為方向的技法試驗,若運用得 宜,應是值得鼓勵的。

能力指標3.6 ─ 專門的溝通、發表及判斷力

評估焦點 等級

(level)

說明 案例

5 利用較常見的視 藝術辭彙和概 念,判斷自己或他 人作品的形式與 主題配合的是否 適切

對話/文字 3.6a

「我覺得這幅畫滿有立體主義的感覺。而且,

他能做(表現)到香港繁忙一面。我覺得他的構圖 非常特別,令到觀者感受到交通左穿右插的觀 感……他(作者)的意念是非常清楚,是想表達香 港繁忙的一面,可是,我認為這一幅畫的色彩 缺乏,如果他可以再加了一點顏色的話,整幅 畫便大大吸引了」[文字]

[按:該生所採用的只是一般的藝術用語,例如

「構圖非常特別」、「色彩缺乏」,但沒有具體地 交代構圖如何特別,亦未能交代怎樣的構圖及 彩度的運用,才能配會「繁忙」的主題與有效 表現]。

3.6 溝通及發表:

透過不同渠道(包括 口述、對話與筆寫) 發表對作品的看法 及評述

6 利用較專門的視 藝術辭彙和概 念,判斷自己或他 人作品的形式與 主題配合的是否 適切

對話/文字 3.6b

「因為我覺得(這幅作品)最能自由抒發出其意 念與情感,亦選了不代表的物品去代表香港,

如富豪雪糕車、招牌等,可看出作者的心思。

而且其表現技法亦與其他作品不同,屬於放射 性,而且亦刻意造出光暗對比,以增加景物不 同的感覺。」[文字]

[按:該生嘗試運用「自由抒發出其意念與情感」

的評估判準,亦能採取較專門的藝術用辭:例

(17)

如「放射性」及「光暗對比」。但卻沒有說出「放 射性」及「光暗對比」的視覺、心理或美感效 果,亦未道出這些效果如何與所表現的主題相 關。]

能力指標3.7 ─ 別開生面的創造力

評估焦點 等級

(level)

說明 案例

3.7 創作實踐能力 整體作品的藝術處 理

5 透過技法、視點、

意象、形式的選 擇,以適切及創新 的表現方式來配 合主題

作品3.7a

學生由畫面的整體情境著眼,而不只限於個別 技法的加工及轉變。利用非一般的創新角度,

由平視發展至俯視,再發展成為較為廣角的視 野。畫面的語言變得豐富不少。

俯視圖的處理:

其一:在建築物垂直線條之間,加強了互相呼 應的、不同角度的、寛狹不一的關係,因而產 生不同程度的張力與壓力感。

其二、人群的面貌逐漸迫視,俯視的效果強化 了眾人的擠壓感,而人群所佔的位置與建築物 分庭抗禮。人群包圍建築物、圍建築物也包圍 人群。學生並在畫面的左下角為人群加添了建

(18)

築的前景,營造了示意的空間。

廣角圖的處理:

其一:學生完全改換了處理建築物的筆觸與結 構,約略打散了建築物的固體感,令建築物群 如板塊般流動,有較為生態的感覺,與天空上 的雲彩難以分解。

其二、人群更加迫近,個別的面貌幾乎可見。

歸納而言,學生所建立的創作程序,對兩圖的 處理,所顧及的元素及結構,比單單照顧個別 的技法,具挑戰得多。豐富了的視覺語言。不 但攺變了畫面的氣氛,連主題的焦點也轉移 了:煥然一新地,讓都市由僵硬及疏離變得較 為親近與人文化。

6 透過技法、視點、

意象、形式的選 擇,以適切及富挑 戰的表現方式來 配合主題

作品3.7b

原畫利用不同方向的階梯與階梯上的行人,配 合不同分割面,並構成電影蒙太奇的效果。而 每一個畫面中的視角、明暗等的處理皆有不 同。中間的畫面以立體的聚焦,集中於一群像 去路眾多但又像毫無去路的都市人。大斜線的

(19)

明暗分割,令一半的去路顯得不明朗。正喻意 了香港人過去一段時期的心情。

改作後的畫面,第二幅以十分明顯的白色裂紋,

像示意有事故發生,又不知何事。外加的筆觸 太過著跡,與原作格格不入,技法與思考方式 有點粗糙。

學生在第三幅學嘗試融合主題與技法效果的轉 變,以求切合主題的精準。首先,改變筆觸及 分割方式:以大胆的筆觸,及”Z”形的分割來取 代垂直畫面,加強不安與互相關連的效果,滲 入創意的表現手法,比較作品3.7a 更具挑戰,

亦深思熟慮得多。

其次,學生兼採用分割法與加添法:先集中利 用中間的分割畫面,一分為二,令明暗二分。

再插入了學生另行的創作的景象:紫荊廣場,

令局面及主題明朗化起來。這種處理減少了原 作在視點與空間的矛盾與衝擊之感。而硬生生 的加插,又象徵了人群去向的逆轉,黑暗面更 加隱藏於一角,人群的重要性被金紫荊所取 代……作者改動了這些技法、摻進了這些意象 等,大大加強了畫面可供詮釋的意思。

3.10.2 第三學習階段(key stage 3) ─ 視覺藝術評賞與情境

學生在參予尖東火車站《這一代、下一站:香港印象繪畫展》的評賞活動後,進 行持續的現場或跟進評賞。

能力指標3.8 ─ 視覺關係的觀察及聯結能力

評估焦點 等級

(level)

說明 案例

5 發現作品元素與 元素、意象與意 象、焦點與焦點的 關係

對話/文字 3.8a

「黑白對比強烈……分開幾個空間描繪不同的 香港人。」[文字]

[註:發現色彩對比及空間分割的關係]

3.8 作品描述 掌握藝術作品的表 象

6 聯繫作品元素與 元素、意象與意

對話/文字 3.8b

「五光十色的色彩繪出香港的繁榮……;黑暗

(20)

象、焦點與焦點關 係

色彩的人物,(再加上)人物的比例用了誇大手 法,去表達高高在上。」[文字]

[註:聯繫色彩對比及誇張意象的關係]

能力指標3.9 ─ 結合主觀與客觀的移情能力

評估焦點 等級

(level)

說明 案例

5 概念化的感覺、但 嘗試脫離運用人 云亦云的辭彙或 句子

對話/文字 3.9a

「竹棚的黃色成功地跟期(其)他部份的冷區分 開來,有跨越一般空間的感覺。但並未覺得太 過刻意營造出不同的空間感覺,過渡得流暢。」

[文字]

3.9 整體感受 喚起對藝術作品的 感應

6 忠實的感覺,以較 多樣的辭彙或句 式傳遞出來

對話/文字 3.9b

「他(作者)能用大幅度的物體去表主題……而 且為了突出『香港人』的主題,他用了彩度較 低(較低彩度的顏色)去畫,以求達到對比的效 果……畫家(作者)把象徵香港的建築物─中銀大 廈放在全幅畫的中心,然而為增加趣味,畫家(作 者)還特別於中銀大廈上畫出反映的景物,十分 細心。而天空那四個氣球亦能加添活潑感。另 外畫家(作者)亦摹仿著名畫家梵高的畫法,感覺 並不突兀,反而有融和的效果。」[文字]

能力指標3.10 ─ 美感經驗及視覺符號的聯想能力

評估焦點 等級

(level)

說明 案例

5 從視覺元素及組 織發現美感或符 號訊息

對話/文字 3.10a

「一幅從下而望的香港,望到香港不同的階層 生活地點,有光明但也有黑暗。一幅(個)牌子滿 身的空殼人拿著很多購物袋,表達了香港除了 是一個購物天堂外,香港人亦被牌子control(操 控)著,有牌子的人才會高高在上,表達了作者 對香港的失望。」(符號訊息)[文字]

「明暗對比令人產人豐富、矛盾,但美麗的感 覺。」(美感)[對話]

3.10 形式分析 對藝術形式作心 理、美感及主題的 聯繫

6 從視覺元素和組 織分析美感或符 號訊息

對話/文字 3.10b

「滿身牌子的空殼人,我對它特別有共鳴。事 實上,現今香港確實是這樣:人人都用牌子去

(21)

裝飾(或裝)備自己,好像有錢就高高在上似的。

回心一想,我們被牌子淘空了自己。」

「購物的人用了平面的、黑色的剪影,(來表達 購物者」是空心的。」 (符號訊息)[對話]

「香港是個地少人多的大都市,但它背後卻有 著不為人知的社會部份,亦有社會的低下層。

香港涉及的大多是金錢,所以用了很多高樓大 廈(來代表)。和為表達香港的繁榮熱鬧,用了很 多的不同色彩。」(符號訊息)[文字]

「感覺並不突兀的、融和的效果」與「過渡得 流暢的感覺……令人有暢快的美感。」(美感)[對 話]

能力指標3.11─ 比較創作情境的想像能力

評估焦點 等級

(level)

說明 案例

5 辨識不同文化、藝 術家、時代的創作 形式與訊息

對話/文字 3.11a [文字]

「以未來主義表現香港的瞬息萬變,並以短的 筆觸表現動態及高速的感覺。」(英文中譯)

「我先後匯集了不同面向的香港,進行速寫;

凸顯她中西拼湊的面貌。中式點心:傳統的精 巧。參考康丁斯基(Vassily Kandinsky)及中國金 山農民畫色彩的線感與塊感。加強色彩的漸 變、流動,並表現明亮、輕快、興奮的畫面氣 氛。」

「以未來主義、印象派的手法表現活力……以 玻璃及石屎建築的對比表現(香港)的新舊交 錯。燈光繽紛、中銀大廈的反光、拼湊梵谷畫 作《星夜》的動感背景……玻璃幕牆的反照,

代表扭曲的城市。」

3.11 情境想像 了解藝術的形式選 擇與表現主題與情 境脈絡相關

6 比較不同文化、藝 術家、時代的創作 形式與訊息

對話/文字 3.11b

教師在符號教學時,利用工作紙設問及課室對

(22)

話,讓學生比較不同文化、藝術家、時代的創 作形式及訊息。主要比較的是中西作品:Keith Haring(1989)的“Untitled (For James Ensor)2”(簡 稱「H 畫」)及趙少昂(1955)的《春閨夢裡人》(簡 稱「趙畫」)。

教師設問:你對內容十分接近,皆有骷髏頭與 花的畫作有甚麼看法?

學生的文字回應:

歸納訊息傳遞的比較:

「我想到死亡,他(Haring)想掙扎,唔想死住。

想返回彩色世界。我認為從採花的表現可見。

這張畫並不恐怖,有D(點)卡通,圖冊中[趙畫]

的骨頭較寫實,恐怖。帶出死亡更真實的一面,

讓我感到有D(點)心寒。」

「……畫中的骷髏人是他(作者)自己,因為這幅 畫是他將近死亡時畫的,所以我認為他已經絶 望。」「希望死後有人會懷念他。」

「一個死去的人去採摘花,而花也因他而擺 動……是一張他懷念已故的人而畫的。」

「令我聯想到花兒會有動作、有情感,懂得與 人表達溝通。骷髏骨與花兒溝通,令死亡不會 是恐懼(的),可見作者對於死亡兩字看得很樂 觀。」

「人類其實和花一樣,即使多美麗也終有一天 老去或死亡,就好像花凋謝一樣(H 畫)。趙少昂 先生的那幅作品的寓意是諷刺戰爭所帶來的傷 亡。」

「一般骨頭令人恐怖的感覺,但圖中的骨頭 人,眼看非常友善,而感覺不是令人悲傷……

趟少昂的畫令人(有)一種很傷心的感覺。」

「1. 生與死在一線之間;2.死亡可以帶來新生 命;3.欣賞萬物可以在任何時候;4. 生命盡頭 也美麗。一張表示油盡燈枯(趙畫),一張死後生 命更快活(H 畫)。」

「骷髏似是在欣賞花,花亦對他搖搖地揮手。

(23)

像是懂得欣賞花的人即將步入死亡,花兒向他 招手(H 畫)。趙少昂先生所畫的是戰爭後的骷 髏。」「(趙畫)十分荒涼。」

「國畫表示感覺深沉與恐怖(趙畫),西畫就出歡 樂的情景(H 畫)。

歸納學生的描述文字:

相同處:骷髏頭都是白色的;

不同處:背景黑暗、陰沈、單調[H 畫],背景為 山水,像在荒蕪的郊外[趙畫];顏色不同。H 畫 以黑白為主、趙畫則是彩色的。H 畫卡通化,

趙畫較真實,較仔細;卡通可放鬆心情。兩畫 骨頭的大小不同。

[研究者按:涉及形式,但欠分析。學生應嘗試 比較兩畫的視覺元素與心理、象徵的關係]

歸納學生的感受文字:

相同處:香味、悲慘、無奈、百感交集 不同處:生機、朝氣[H 畫],失望[趙畫],不同 世界:一個在天堂,一個在地獄,不同味道:

一個快樂、一個可悲。H 畫雖簡單,也可表達 出無比快樂。

歸納學生的詮釋文字:

相同處:(兩畫皆)有關死亡,死亡的意義,(骨 頭代表)死亡;花(代表)點綴、生氣、重生。無 背景聯想到虛無,整個構圖聯想到,死亡沒有 甚麼大不了。

歸納學生比較詮釋的文字:

不同處:一個重生、復活[H 畫]、一個死去[趙 畫];後者可怖、前者不可怖,對死亡反持樂觀 的態度。畫中反映了復活、新開始、永生、新 景象[H 畫]。在 H 畫中,死亡並不一定是淒慘 的,死後不是一無所有,不等於停止,仍可活 動,萬物都可帶來生命:(骷髏頭骨)仍有牙,有 花陪伴。花可帶來生命,人死,花依舊香,重 新的開始,骨頭與花相互存在。死亡也未必代

(24)

表絕望,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趙畫的氣氛 則較神秘,漸變色有神秘感。

歸納學生涉及綜合知識的文字:

[趙畫]有蓋章、有文字(詩句),令到畫與字配合。

配合學生的課上對話:

在課堂上,教師率先描述:(兩幅畫)內容十分接 近,皆有骷髏頭與花。

教師:(補充情境知識)(H 畫)是作者 Haring 死前 的創作。而國畫一般甚少以骷髏頭入 畫。

教師:試行描述一下,看到甚麼也可說出來。

學生A:一幅為漫畫、另一幅為傳統水墨,但 配合較西方的寫實

學生B:幽怨,另一幅快樂,像在動。

女學生C:恐怖感,另一幅則很得意。

教師:比較兩者的同與不同處。

學生A:人去逝之後便完結,但人即使便要死 去,仍留戀一些東西……

教師:甚麼東西?

學生A:美的東西。

學生D:國畫中的手法較寫實,而西畫較圖案 化,簡化,注重線條。

學生C:國畫中的骷髏頭與花似是莫不相關,而 西畫中的骷髏有採花動作,骷髏與花皆像 有生命,骷髏有動作,花有動感。像暗示 了一種態度。

歸納學生涉及形式聯想的對話:

學生的對話每由形式的聯想,跳躍到畫面的訊 息例如:無背景聯想到虛無;黑色聯想到神秘 的空間。由整個構圖聯想到,死亡沒有甚麼大 不了,漸變色有神秘感等(但針對形式的心理與 生活聯想的分析,仍可加強)。

歸納學生涉及反思批判的對話:

為甚麼(趙畫)在新春有此感懷,是政治、戰爭、

(25)

思念?不純是出於個人對死亡的看法。而是帶 著較強的時事及社會背景色彩的。

能力指標3.12 ─ 深層意義的理解能力、內在訊息的詮釋能力

評估焦點 等級

(level)

說明 案例

3.12 意義詮釋 詮釋不同形式的選 擇於不同情境脈絡 的意義

5 從設身處地的角 度,發掘不同情境 脈絡的形式或符 號所傳遞的訊息

對話/文字 3.12a

在《香港代表:時間囊》的專題教學中,教師 請學生先行設計時間囊,以配合所選擇象徵香 港的物品,或在選擇象徵香港的物品後,再改 變時間囊的設計。

什麼能最能象徵/代表香港?

教師帶引學生評賞一系列有關《香港代表:時 間囊》時有下列的文字指引:

「試設計及製作一小型裝置創作,請參考及選 擇下列一項:

• 代表香港的人物

• 一處具代表性的地點

• 一樣東西

• 代表性建築

• 其他」

當中涉及歷史人物、地理、建築、甚至政治等 範圍的知識和價值。

(26)

學生作品例子

教師的文字設問:

「現代的香港有什麼特色?與其他年代或世界 各地的都市有何分別?」

「試比較下畫作!你能辨認香港創作者的作品 嗎?」

教師的口頭指引:

「所設計的東西必需具以下價值判準:(1)代表 性、(2)歷史性、(3)紀念性、(4)獨特性(後加)。」

鞏固知識及強化動機的評賞對話:

教師:要符合上一課的代表性,試說一些例子。

學生A:中華白海豚。

學生B:較為罕有,有獨特性,但是否有文化性?

(補充判準)

學生C:刺繡的中國國旗。

學生D:大紅色的中國地形。

教師:是否令人想起香港特有的文化特徵、生 活習慣及價值觀?例如紅色的刺繡若 放在不同的城市會有甚麼意義(意義探 究)

學生E:紅色在某些地方有危險的意思。

學生D:刺繡有女人的感覺。

學生E:在古代它代表貴族皇室,也有男性的感 覺。

學生C:可以用廟街及女人街(女性化)的貨色加 山頂標誌(男性化)。

學生在發掘不同情境脈絡的形式或符號訊息

(27)

後,意像的組合更加豐富、更加定向,例如:

學生F:熱狗(西式)加菠蘿油(港式),沒有狗的 熱狗加無菠蘿的菠蘿油。(發現矛盾) 學生A:Bo 呔(殖民地式)加旗袍加短衫(中式拼

湊)。(矛盾的組合)

歸納有利於評賞語言發展的條件:

1. 以探究性的問題刺激:讓學生發現矛盾性;

2. 置於情境(例如中外古今的畫作)中比較:讓 學生發現差異性與獨特性。

6 設較客觀的角 度,解釋不同情境 脈絡的形式或符 號所傳遞的訊息

對話/文字 3.12b

延續《香港代表:時間囊》的專題教學中,教 師請學生由上一課所選擇的香港代表物為靈 感,發展為拼湊式的時裝設計。

教師:由上述的拼湊草圖中、發現模仿(的手法) 好像很受歡迎,反映了香港的甚麼特 色?

學生A:平、靚、正、快。

學生B:例如街邊的燒賣擺明是假的,大家都接 受。

教師:平、靚、快是西方的現代價值,並不是 中國傳統的。

教師:香港式的拼湊是不是有選擇的拼湊,還 是良莠不齊、甚麼也不放過地拼雜?(批 判探究)

學生C:像雜碎一樣,太豐富、太貪心、太多 嘢。

教師:你們可以把自己置身於外國人的眼中、

香港人的眼中、或你的眼中再看看(創作 探究)

學生E:西方人便以為雜碎是中餐的特色。

學生D:雜碎是零散的代表,沒有聯繫彼此的 關係,欠整體反思。(訊息解釋) 教師:歸納你們的選擇,有地區化的,例如旺

角、女人街、廟街;有象徵性的例如牛 仔褲、中華白海豚、國旗;有物質的例 如鱼蛋、公仔;有建築的例如太空館、

(28)

機場等。若以中國為本位,再加上外來 的符號、可否會拼成一作富有香港特色 的時裝?

能力指標3.13 ─ 程度及效度的判斷能力

評估焦點 等級

(level)

說明 案例

5 考慮情境因素,以 判斷形式選擇的 恰當或不恰當

對話/文字 3.13a [文字]

「很多作品都會以人流及馬路來表達香港人的 分秒必爭及怱(匆)忙,但卻有作品以人像燈的兩 個人像表達,使人看到人像,便能想起怱(匆) 忙的香港生活。另外以高壓線來表達香港人的 壓力也很特別。」

[對話]

學生A:人流及馬路的筆觸若粗一點更好。

學生B:以人像燈的姿態有動態,適宜用來表現 都市的匆忙。

學生C:高壓線也可以密集一些。

教師:哪種手法能表現香港特徽?

學生D:香港的環境比外國城市雜亂,這種拼 湊及密集的手法可算能突出她的特色。

3.13 價值判斷 判斷配合不同情境 主題,其形式選擇 是否恰當及適切

6 比較情境因素,以 判斷形式選擇的 恰當或不恰當

對話/文字 3.13b [文字]

「一般想表達晝夜不休的香港生活的作品都會 分別畫出日間與夜間的圖像。而中一幅作品中 卻用了太陽和月亮,同時出現在畫面裡,沒有 明顯分界,更能做到晝夜不分的效果。」

[對話]

教師:畫面同時地出現太陽和月亮,沒有分割,

有甚麼效果?

學生A:把時間和空間拼在一起。

學生B:若分割了便不能做到沒有停息的感覺。

教師:這與國畫的流動感覺有沒有不同?

學生C:(這幅)西畫較抽象,較多想像。

學生D:國畫的色彩較少,靠線條令人覺得動

(29)

態。這種手法用在現代的都市不大適 合。

能力指標3.14 ─ 靈活變通的溝通能力

評估焦點 等級

(level)

說明 案例

5 在師生的互動 下,結合描述、分 析、詮釋及評價,

補充和更正先前 的話語

對話/文字 3.14a

再延續《香港代表:時間囊》的專題教學中,

教師請學生利用上一課所選擇的香港代表符號 為靈感,發展為拼湊式的時裝設計草圖,然後 在課堂上互動地進行評賞。

學生A:(我的作品)融合中西方元素:西裝加上 唐裝。

學生B:傳統加上現代(補充)?

學生C:可以把旗袍加上中華白海豚,取美人魚 的造型(發展)。

學生A:可以是黃種人的米奇老鼠加上平凡的服 裝。(更正)

3.14 互動評賞 在師生的互動下,

令評賞對話中的描 述、分析及詮釋得 以改進及調適

6 在師生的互動 下,結合描述、分 析、詮釋及評價,

補充先前的補 充、更正先前的更 正

對話/文字 3.14b 延續以上的對話:

教師:大家是否接受一個黃皮膚的米奇老鼠?

(文化價值探究)

學生A:可改為紅白藍的鴨舌帽加上茶餐廳的 伙記服式。(更正先前的更正)

學生D:紅白藍是法國國旗的顏色,能否代表 香港?況且用來造衣服……(文化符號探 究)

教師:若加上尼龍質地,紅白藍尼龍袋也是香 港特色。(補充先前的補充)

學生A:用尼龍質地來造衣服?(形式探究) 學生E:歌神許冠傑也穿過(紅白藍尼龍衫)。若

用歌神的衫,然後在背面加上菠蘿油 及檸檬茶,便很地道。(再補充先前的 補充、調適)

(30)

能力指標3.15 ─ 多元與流暢的語言能力

評估焦點 等級

(level)

說明 案例

5 能利用口述、對話 及筆寫,多樣地發 表不同程序的評 賞語言

對話/文字 3.15a [文字]

畫面描述:

「中銀大廈、匯豐大廈、金髮少女離去、滿身 牌子的空殼人、棚架、電車、正在上升的汽球 上的$標誌、牌子滿街、鳥籠。」

形式分析:

「漸變色表達物件的光暗面;冷暖色托出物件 之間的對比形狀;抽象的圖案引發思考;點描 發(法)令圖畫不會太平面。」[最後一點觀念有 誤。各項觀點宜與感官、心理;訊息、主題等 一起分析,才能奏效]

符號詮釋:

「雀籠+扯線公仔+小丑(無形的操控)+鐘+人影 (分秒必爭)+氣球和錢(功利主義)、泡沫、捉摸不 定。」

3.15 評賞表述 透過不同渠道(包括 口述、對話與筆寫) 發表不同程序的評 賞語言

6 能利用口述、對話 及筆寫,緊湊地發 表不同程序的評 賞語言

對話/文字 3.15b [文字]

畫面描述:

「有兩幅(作品)是把一幅畫分(割為)三幅(部 分),而畫與畫之間是由一些物件連接著的……

而另一幅就是在一座中銀大廈之下有一些 人……」

形式分析:

「有的鮮艷奪目、有的很灰暗、有立體感、有(多 度)空間、鮮艷色彩的能做到生氣勃勃的感覺,

令人覺得很有生機。有(多度)空間(的)能令人覺 得在不同時空的效果。」

符號詮釋:

「(正在興建的建築代表)香港正(在)發展中,中 西文化交融發展(竹、石屎代表中西文化)。

(交叉道路代表)香港包含各式各樣,新舊的交通 工具,在流動著,展現了交通、建築(的)新舊。」

(31)

「圖中有兩個半圓形,一個代表太陽、另一個 代表月亮。還有很頂尖的高樓大廈,暗示了香 港經過歲月的流逝,慢慢成為高進科技的城 市。」

「圖中有鳥籠,暗示了香港早期並無自由。後 期香港人步伐急速,每分每秒都充滿金錢。另 外在圖的右上角有一隻眼,這暗示了香港人在 外人眼中,只(是)一個小丑,帶有諷刺成份。」

能力指標3.16 ─ 美感及視野的綜合能力

評估焦點 等級

(level)

說明 案例

5 滲入近似學科(例 如音樂、舞蹈、文 學、戲劇)的美感 效果

對話/文字 3.16a [文字]

「特殊的城市裡音符交織成幻彩名都,市場交 響樂。」

「作品的副題為城市音符、幻彩名都、城市交 響樂:城市風光、城市人生活韻律、交通網絡。」

3.16 綜合評賞 綜合不同藝術及他 科學習的視野及經 驗進行感通或通識 的評賞

6 採取不同學科(例 如社會、政治、心 理、科學)的視野 和旨趣

3.16b 對話/文字

以下有關滲入不同學科的視野或旨趣(尤其是社 會、政治、心理等科目)的文字例子:

教師在一次有關符號的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創 作情境、創作身份、創作動機與藝術符號的關 係,並在工作紙中設問:

「塗鴉(graffiti)是在別人不准許的地方例如地 火車卡創作,為甚麼創作者甘冒給別人捉,仍 要進行?」

學生有關心理學的文字回應:

「因為青少年的性格叛逆,他們從正面的路徑 不能渲(宣)洩他們的情緒……」

「表達自己,喧(宣)洩不滿,表達青年人的內心 世界,不過,有些青年人只是貪玩,我個人喜 歡塗鴉,因為人人也有不同的思想,有獨特的 見解。」

(32)

「我認為這班年青(輕)人,對於生活感到簡樸,

沒有甚麼色彩,所以喜歡上塗鴉,去把空白地 方,加上色彩,成為興趣。」

「因為他們想帶動噴畫的潮流……發揮自己,

畫出型格。」

「因為覺得十分有型,能夠追上潮流,他們認 為很有創作性,噴完後會很有成功感。」

「是因為他們對畫畫的熱誠高,但是缺少地方 繪畫……想展露他們青春活力一面。」

「希望供人欣賞而得到成功感。」

「因為年青(輕)人充滿活力和創意,當一刻有靈 感的時候,便想立刻記下……及喜歡被追捕時 的刺激。」

學生有關政治學的文字/對話回應:

「表達自己對社會的感覺。而壁畫也是(某個) 國家的特式(色)之一,也是能代表某個國家的人 民感受。」

學生A:太陽標誌是日本以前的國旗,令人想 起神風敢死隊。

學生B:我認為這是中國畫,因為憎恨日本人 而繪製。

教師:原來是法國畫,從它的大型,細工,可見 不是偷偷噴,而是獲得有關當局的默 許,令graffiti 最終由街頭變成可納入正 規建築或藝術館之內。甚至大量生產成 為藝術工業及商業化起來。

學生有關社會學的文字回應:

「他們平日可能被視為無業、失學青少(年)、被 人看小。所以會在半夜三間(更)到某地四處塗 鴉,洩憤。把自己的才能發揮,以示自己有一 技之長。但因為可能不被認同,所以鬼鬼祟祟 咁(地)去噴,在夜闌人靜發揮自己心中所想。」

結合視覺藝術的文字回應:

「簽名也是graffiti 畫中的一部分,而洞穴畫則 常欠簽名。塗鴉的簽名有到此一遊的作用,後

(33)

者用了豐富、大胆、鮮明的色彩,是為了引途 人注意,而簡化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在匆忙之 下,另一原因是直率表達。」

綜合視野及旨趣的文字回應:

「1.應(認)為畫紙不夠大,要找更大的空間;2.

發揮自己的繪畫才能;3.抒發出自己的情感;4.

表達對社會的不滿;5.表示有自己的思想;6.希 望別人注意。」

能力指標3.17 ─ 選擇及凝煉生活素材的探究與反思能力

評估焦點 等級

(level)

說明 案例

5 參考評賞過程中 的形式分析及意 義詮釋,為來自生 活的素材進行藝 術的剪裁 (選擇、探究)

3.17a 對話/文字

「我會把小丑刪去,變成人人共舞;鳥籠大廈 亦隨之而打開,表示香港人在競爭背後,還懂 得享樂,欣欣向榮。」

[嘗試結合主題作符號的剪裁]

3.17 評賞應用 將所評賞的心得應 用於創作及生活體 驗

6 參考評賞過程中 的形式分析及意 義詮釋,為來自生 活的素材進行藝 術的加工 (歸納、反思)

3.17b 對話/文字 [文字]

「我會令到這幅畫更馬戲團化,因為更馬戲團 化令幅畫更有色彩和更有深層意義。」

「其中一幅作品是上面都是建築物,而下面佈 滿人流。人流從大廈與大廈間湧出,而我卻會 把建築物拉長及(收)窄,多畫幾楝,而人流卻佔 有畫面四分一,而其中四分一亦會畫人流湧出 的情況。」

「畫中所繪的點心籠子,並不能突出香港的形 象,我會以一格格砌成的海旁景物與別具特色 (的)大佛等拼湊在一起。」

「我會把中銀大廈改作香港交易廣場。香港人 面帶微笑,帶著手提箱,有的步進交易廣場;

有的作路過的上班一族,其中一人看著手錶。

改作的原因是交易廣場代表香港經濟,即使香 港經濟不太好,香港人依然面帶笑容,表達出 香港人的樂觀。」

[嘗試結合主題作符號的修改]

(34)

3.10.3 實踐案例(二):香港高中第四學習階段視覺藝術學習能力及質素評估表

本案例延續尖東火車站的《這一代、下一站:香港印象繪畫展》的評賞及教學活 動,先以上述的校外評賞活動為基礎,進行課室的創作,然後再以課室的評賞活 動跟進。同時,環繞以「時間錦囊」、「地域情境」、「符號象徵」的概念,讓學生 發揮:《什麼能最能代表香港?》的專題。與第三學習階段的教學比較,同樣地 以香港為專題,但前者較集中於一般印象,而後者則較強調以符號來傳遞言外之 意的主題訊息

教學專題從直接的第一印象,到以符號來代表香港,再發展到用符號來代表生活 於香港的「我」。令地域與學生的自我關連起來:一個有我在生活的地方才是一 個有感覺、有生命的地方。從而讓學生滲入自我對香港本土的感情與視點(ways of seeing)。

3.10.3.1 第四學習階段(key stage 4) ─ 視覺藝術創作

能力指標 4.1 ─ 結合專題與符號的表情、再現及表現能力

評估焦點 等級 (level)

說明 案例

4.1 主題表現 以藝術符號表現意 念與感情的主題

7 針對專題選擇適 當的藝術符號,以 表現多方面的意 念與具個性特色 的情感

《什麼能最能代表香港?》:

「時間錦囊」、「地域情境」、「符號象徵」

+

作品 4.1a (感情符號)

(35)

學生以過去「滴漏」計時器的符號來象徵香港人的生 活,當中潛存了富有感情的喻意:計時器中間的窄位,

令人面都被擠壓得透不過氣來。扭曲的人面代表了扭 曲的香港人生活,而透明的計時器又象徵無形的時間 壓力,以上皆表現了作者創作智慧的一面。

作品的寓意:香港人似乎沒有反抗的餘力,迷失了血 肉之軀。鞋襪是飛脫出去的,在失重的空間,與金錢 一起飄浮。連對金錢的追逐也談不上,似乎香港人是 在無重之下,甘心或不甘心地,接受金錢的牽制。

學生選擇以抽象的空間對比寫實的符號,空間與時間 的情境沒有交代,背景一片空白。以紫色及黃色的互 補及對比,凸顯所要表達的主題。而情感更由變形與 扭曲的造形,和大量的弧線中透露出來。

這種創作有其聰明之處,但較為集中於單一與平面的 表現方式,挑戰也較少。若不以文字交代,無人能猜 出該畫所涉及的一定是香港生活。它的內容也可以代 入任何的現代都市,因為趕緊的節奏與生活的壓力,

並不是香港獨有的。

8 針對專題選擇適 當的藝術符號,

以表現不同層次 的意念與具理性 特色的感情

作品 4.1b (文化符號)

學生運用對稱構圖,令畫面安定而正統。但色彩的對 比,淨化,凸顯背景筆觸的質感及動感

效果。半透明感與獅子的半剪影,構成輕與重的對比。

升上半空的龍,利用彩度的強化與線

(36)

條的弧度,令人覺得它比獅子更具力量、更有潛能。

以背景半透明冷色的不明朗,加強了「龍」的確切形 象。

而兩獅吐龍的寓意何在?有點費解之餘,亦加強作品 不同層次的想像空間。這時,評賞對話應可發揮一定 的擴散作用,以填補學生所要表現的主題含意。

相對而言,本作品的符號寓意,比 4.1a 為豐富及具情 境的獨特性。當中的傳統符號(中國的龍與英國的 獅),在感性之間亦包含了理性的力量。

能力指標 4.2 ─ 配合形式及訊息的傳遞能力

評估焦點 等級 (level)

說明 案例

4.2 形式選擇 針對意念與感情的 主題,發掘及選擇 精準的視覺語言;

恰當及適切的媒 材、工具與技法

7 選擇符合主題適 切性及具美感的 表現形式,並採用 較精準的語言及 角度傳遞訊息

作品 4.2a (市井符號)

作品 4.2b

(37)

評估焦點 等級 (level)

說明 案例

以上是不同學生,針對同一專題的不同創作。第二幅 作品(4.2b)嘗試以更適切的媒材、工具與技法來配合 主題。

方法與效果: 第一幅(4.2a)題名為《來往》。表面看 來,這作品仍處於素材的搜集階段,欠缺藝術的整理 和加工。要是作品所暗示的是現代都市蒼白的精神、

或所謂「後殖民地的香港風格」的拼湊,這種粗糙的 處理或可當作是一種手法。但它的內容與形式卻又與 此主題格格不入,沒有證據顯示作者是有意地不加 工,或集中地營造這種主題。反而令人覺得作者力不 從心、無所適從,在形式選擇與畫面加工上欠缺挑戰。

第二幅作品(4.2b)比第一幅作品較具挑戰。它不是第 一幅的平面與並列式的拼貼,而是較立體、較具深度 的處理。明暗的效果配合了黑暗的社會現象,與邁向 光明的對比。作品題為《向上望》,本身已暗示了作者 的良好願望。以偏於上方的半放射結構,令作品的形 式依從了一定的美感原理。雖然所表現的深度與創意 仍感不足,但相對而言,在形式的選擇上,至少有涉 及主題精準性的考慮,是以比第一幅較為可觀。

8 選擇符合主題適 切性及具美感的 表現形式,並採用 較獨特的語言來 表達自我的觀點

作品 4.2c (批判符號)

(38)

37 評估焦點 等級

(level)

說明 案例

作品 4.2d

以上是同一學生,針對同一專題,接近的主題訊息(壓 力、不安)而完成的不同創作。

方法與效果:

在造型及技法上,作品 4.2c《香港時速》與作品 4.2d

《寶寶戰場》皆不約而同地有摹擬的對象。前者接近 一般漫畫,而後者則有近代中國大陸某些油畫創作者 的風貌,亦帶有某些戰爭攝影名作的痕跡。雖然如此,

作品 4.2d 能借別人的字彙與技法,組成富自我特色的 語言結構,更重要的,是明顯地透露作者個人如何看 事物的創作角度。

相較之下,兩幅作品皆意象豐富、焦點凸出,在幾處 垂直主線的平衡下,以不同的斜線組合,令畫面充滿 動感。

不同的是,作品 4.2c 中誇張的表情對比,作品 4.2d 中木無表情的臉孔,寓意差異。這種木然與過份成熟 的神情,理應不會出現在兒童面上。表情與角色的矛 盾處理,形成作品氣氛的不安之感。

在 4.2d 中兒童臉孔的立體,與背景大廈建築群的模 糊,皆經過作者的小心經營,如油畫般的技法,比漫 畫的筆觸,少了浮誇,卻多了深度。因為越是寫實的 手法,越有超現實的效果。同時,以超現實的手法顯 示香港下一代所要面對的荒謬與疏離(呼應作品的命 題:《寶寶戰場》的訊息)。

4.2d 嘗試以採用較獨特的語言及角度進行創作:畫中 的色彩處理,亦較 4.2c 統一,凝煉的工夫不可同日而 語。其潛在的韌力與生命力,比之硬撐出來的死力,

更足玩味。例如 4.2c 以小巴和時鐘來象徵香港生活的

(39)

能力指標 4.3 ─ 不同知識、視野、經驗的綜合能力

評估焦點 等級 (level)

說明 案例

7 能利用視覺藝術 詞彙與概念,分析 其他學科的生活、

歷史或文化現象

作品 4.3a (經濟符號)

從經濟的角度,利用彩度與明度的對比,以高聳但彩 度低的大廈建築象徵金融世界。建築之下像生了堅韌 的樹根,弧形地伸向地下。滿城盡是彩度與明度皆高 的黃金與錢幣,真正有生命的不見了,充滿生命的,

反而是原來屬於死物的經濟符號。

8 能綜合地利用視 覺藝術詞彙與概 念,應用於其他學 科的難題解決

作品 4.3b (科技或哲理符號)

從科學的角度,並以結構學應用於藝術哲學。利用色 彩的對比與淨化,再加上背景筆觸所造成的旋轉動 感,令畫面呈現現代生活的理性與動感。與 4.3a 相 較,同樣地運用對稱構圖,但

4.3 綜合學習 綜合藝術及其他學 科學習的視野或經 驗

4.3b 的畫面當中卻出現了跨科概念的難題解決:即如 何以較具象的視覺元素,來表現概括的科學或哲學的 觀念?

(40)

評估焦點 等級 (level)

說明 案例

首先,作品以幾何斜紋方格的棋盤,反映網絡世界的 結構與人類生活的系統息息相關,有如電影「二十世 紀殺人網絡」的科技文化。符號形象的半抽象化及幾 何圖形化、凝固的立體及半透明的背景,都令人有非 人性化的感覺。不似 4.3a 的寫實及有機。作者以接近 科技或哲理的符號,來暗示香港社會的某種人際關係 和生活軌跡。

能力指標 4.4 ─ 建基於觀察、聯想、移情及想像的理解與批判能力

評估焦點 等級 (level)

說明 案例

4.4 情境關聯 對週遭生活情景及 歷史情境脈絡之關 懷

7 結合觀察、聯想、

或移情等能力於 同情心及同理 心,由個人意念與 情感的表達,發展 至對眾人情感的 理解

作品 4.4a 社會符號

以社會階級為觀察的焦點,利用藍、黃顏色的對比,

顯現了不同階級的界限、分化與對立。畫面採用了三 重藍色:升降機內的反光藍色,令人聯想到冷漠而拒 人千里的地位,與蔚藍天空的透彩相呼應,象徵眾人 遙不可及的希望。

而眾人身上的藍色,是三種藍色當中最暗的一處。眾

人都專心地仰望高高在上的社會地位,但這社會地位 又給藍色的反光與黃色的不同性格給相阻隔了,若即 若離。

(41)

評估焦點 等級 (level)

說明 案例

如金鐘罩一般的升降機,恍惚只升不降。雖然有望他 朝會在眾人的面前停下來,但它如此地封閉,階級的 分隔看來難以打破,平民百姓只有羨慕別人的優越,

頂多是由羨慕轉變到憎人富貴而已,其餘無能為力。

於此,該生藉著畫面,由可能是發自個人的心態,轉 移至對社會一般人士感情的理解或同情。

8 結合想像力於超 越認知,由個人意 念與情感的表 達,發展至對歷史 或社會現象的批 判

作品 4.4b 政治符號

該生利用想像力,把「馬照跑、舞照跳」的政治口號,

結合成為一個三不像的怪獸。亦是將政治口號化為一 個具體的、活生生的符號形像。著跡地以香港的「1997」

過渡期為主題:四周像嘉年華會的氣氛,廣角的視野、

色彩豐富而濃郁。

以歷史的時段作為畫面的分區:1995、1996 的路標將 會被灰色的布幔遮蓋住,代之而是金碧輝煌的一扇如 馬蹄般的大門、和一片青綠色的康莊大道。弧形茟觸 的藍天,活潑生氣,再加上兩旁西方情調的藍瓷欄杆,

與三不像動物暗地裡構成一幅「米」字旗。該生出於 個人的感思,發展至對歷史情感的超越認知。從超越 一般識見的角度,顯示香港人一種欲去還休的矛盾心 態:既小心翼翼地懷念殖民地時期的風光,亦樂觀地 接受現實;迎接政治過渡的未來,保持歌舞昇平的積 極態度。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利用和角公式證明 sin2α=2sinαcosα

解難 學模式 發揮 創意 加強互.

學習範疇 主要學習成果 級別 級別描述 學習成果. 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學習模式及科本

使學生認識中國文化的優 點,加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 尊崇,及培養學生對其他民 族、他們的文化、價值觀及 生活方式,採取一個積極的

進行 18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口算 學生須透過口算解主要以圖像闡述的應用 題,並以橫式作記錄。.. 加法和減法的直式在學習單位 1N4

關注事項 1 11 1: : :因應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擴大 : 因應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擴大 因應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擴大 因應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擴大, , , ,加強 加強

• 將已收集的 LPF 有效顯證,加入為校本的 學生表現 示例 ,以建立資源庫作為數學科同工日後的參照,成 為學校數學科組知識管理

從視覺藝術學習發展出來的相關 技能與能力,可以應用於日常生 活與工作上 (藝術為表現世界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