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邱貴芬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邱貴芬 "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口述/邱貴芬

(中興大學特聘教授兼台灣文學所所長、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 整理/張毓軒

(《明道文藝》編輯)

英國劍橋和捷克布拉格是令我印 象深刻的兩個城市,對歷史文化遺產 保存相當良好,當地非常重視人文景 觀、居住環境、傳統儀式,思索發展 城市特色。劍橋是一座大學城,非常 漂亮,走進那樣的環境,能感受到強 烈的歷史感,一棟學院建築可能好幾 百年,可以了解哪些教授曾在這裡授 課,更可發現他們對歷史向度關懷非 常濃厚。布拉格,令人難忘她的音樂 文化,可能五分鐘的路途,就有一個 concert(音樂會)散落各處,大大小 小串聯為都市魅力。西雅圖是我居住

較久的城市,Green lake有許多休閒活 動,記憶中充滿活力。

從上述幾個城市來看台中,台中應 該是很有歷史感的城市,卻尚未發展出 特色,許多河流景觀因都市發展被填蓋 成停車場,相當可惜!相較於高雄愛河 成為著名特色,將來的大台中,應該尋 思保留歷史、人文景觀,並重視自然環 境。中台灣火力發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 量非常大,加上雲林麥寮六輕的空氣汙 染,中部地區的空氣品質大受影響,在 台中幾乎看不見清澈的天空,從研究室 看向窗外的山峰,幾乎天天都是一片灰

The most livable city

魅力觀點

5

(2)

濛濛。

中台灣該思考希望擁有怎樣的居住 環境,台灣東海岸開發相對較少,當時 擔任宜蘭縣長的陳定南先生拒絕台塑六 輕設廠,確保宜蘭日後的好山好水。反 觀中台灣的執政者,是不是能有這樣的 魄力?放眼台灣西岸,台中應該是最適 合居住的城市,溫度適中,不若台北多 雨、也沒有南部炎熱,這是值得珍惜的 地方。如何規劃大台中成為綠都市,台 中的政府官實在責無旁貸。

觀察學術發展脈絡,中興大學於 1919年立校,原是日治時期的農林學 院,在自然環境研究方面相當傑出,應 該可以讓這些學者參與大台中的發展規 劃。其實自然環境也屬於台灣的文化歷 史遺產,因為是長期累積下來的,這些 研究所透露的永續發展價值,其實也來 自於歷史長期浸潤,可以成為中台灣發 展藍圖的基底方向。

台中氣候宜人,溪流環繞形成獨 特景觀,值得珍惜,在都市發展時可 充 分 利 用 這 些 特 點 來 塑 造 台 中 的 特 色。台灣首都或許可遷至台中,因為 放眼美國,紐約是經濟貿易中心,而 首府華盛頓則有另一番人文魅力,兩 者景觀有所差異。我們在中興人社中 心舉辦的學術活動裡,學者就認為台

中的未來,應朝台灣西岸最宜人居的 城市發展。再看看國際大城香港,當 地空氣汙染嚴重,若長遠來看,台中 好好規劃,應可能成為華人社會最適 合居住的城市。

在過去這幾個月與中興其他領域學 者共事的日子裡,我深刻體會中興作為 一個「文化綠色矽谷」的可能。當我們 關懷我們居住的環境時,如果節制「以 人為自我中心發展取向」,不再對環境 予取予求,注意到環境和社會正義問題 時,整個看待社會和人生的角度的確很 不一樣。四月時,柯金源導演帶領我 們一群興大教授至國光石化設廠預定 地——彰化芳苑濕地踏查,當地漁民 不斷表示:「請幫我們發聲吧,我們的 聲音沒有人聽見!」看到這樣的處境,

我不禁思考:什麼是環境正義?一個地 方經濟繁榮,僅有少部分人獨享資源,

犧牲相對弱勢族群的生存權利,資源分 配不均、環境污染的嚴重性,並非我們 期待的幸福台灣。

九○年代,大家比較關心身份認同 差異;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紀,「永續台 灣」如何可能,跨越族群藩籬,成為大 家共同的關懷。台中是日治時期「台灣 文化協會」的發源地,擁有悠久的文化 歷史,希望可結合興大農林研究傳統,

明道文藝 414

6

魅力觀點

(3)

邱貴芬

  美國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為中興大學特聘 教授兼台文所所長、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香港 嶺南大學Honorary Fellow。曾任中興大學外文系主任、中 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人。專 長為台灣當代小說、文學文化理論、紀錄片研究,曾獲國 科會研究優良獎和傑出獎。著有多本中文專書,多篇論文 發表於國內外知名SSCI學術期刊,如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The China Quarterly,或收錄於Routledge 和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等優良國際出版社出版之專 書內,也有多篇論文被譯為日文、韓文,於日、韓出版。

探討研究日治時期中台灣的農民運動與 現在苗栗大埔事件的連結之處,將歷史 向度拉出來,追溯日治時代的農地規 劃、國土利用,對照當今接二連三的事 件,進行深刻思索。

台中是我成長的故鄉,當我回到台 中,在中興大學教書,心裡有份踏實 感。興大原就擁有優秀的學術社群,如 今人社中心搭建對話平台,深化文化思 考,貼近台灣社會脈動,為「永續台 灣」努力,探討「永續地球」的議題。

我很高興回到台中,和中興大學一群朋 友為中台灣的環境盡些心力。台灣的環 境研究不僅僅關懷生態層面,考量的是 環境議題牽涉範圍廣闊,從人為汙染、

周遭產業發展、政策制定、經濟發展願 景,更關係台灣人民福祉與健康。我希 望能讓此議題在國際台灣研究的社群裡 獲得重視,也連結到台灣研究之外的國 際學術對話。

因紀文章導演拍攝的紀錄片《遮蔽 的天空》,我開始注意到台中的環境議 題。紀錄片是相當好的媒介,提醒我們 忙碌生活中常忽略的議題。先前我們曾 和公視合作,隨柯金源導演至芳苑實地 拍攝,未來希望結合科博館、國美館,

策劃舉辦環境議題影展。希望興大人社 中心能成為樞紐,結合中部各界研究、

文史資源,為中台灣永續發展盡一份心 力,帶動城市願景。

魅力觀點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會學博士,現為逢甲大學合作經濟 系教授兼通識中心主任,曾任南華 大學學生事務長、社科院院長等職。研究 專長為資訊社會學、宗教社會學、金融社

中 國文學博士,現任南華大學宗 教學所副教授兼所長,曾任法 鼓山講師、圓光佛研所教師、福嚴佛

哲 學博士,現任南華大學學生事 務長、曾任東海大學哲學系副 教授、中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南華

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曾 任教育部主任祕書、國家教育研 究院籌備處主任、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 究所教授兼所長及博士生導師、南華大

哲 學博士,現任佛光大學佛教學 系副教授兼系主任、佛教研究 中心副主任,曾任教於玄奘大學宗教 學系,並曾任中華民國現代佛教學會 第七屆理事長、「佛教文化與當代世

史學碩士學位,現任江南大學宗教 社會學研究所教授,兼任四川大學 宗教學專業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兩岸

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宗教學系教授、佛學 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 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研究員暨淨土文化研究中心

史學博士。現任陝西省社會科學院 研究員、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 究所所長、長安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中國 宗教學會理事、陝西歷史學會理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