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乘集菩薩學論》CBETA 電子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大乘集菩薩學論》CBETA 電子版"

Copied!
1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大乘集菩薩學論》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2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2, No. 1636

No. 1636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一 法稱菩薩造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普明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集布施學品第一之一

 我聞地獄大險怖  無窮猛苦鎮燒然   謂昔曾無寂靜心  故樂多聞親大法   聞已遠離諸罪惡  悔先所造盡無餘   我於善利未甞獲  斯少分中幾減失   菩薩妙樂勝無盡  唯佛具證平等理   希有難思法寶中  願樂剎那聽我說   三有所來成就主  龍天八部諸眷屬   咸生渴仰起慈心  歡喜諦受安隱語   如來正法及佛子  善入佛戒所生身   我今集解大仙言  遍樂投誠恭敬禮   我於往昔無少解  無教無言非善巧   亦無利樂及含生  唯自一心為法友   然我意樂清淨法  為令長養諸善根   如我等比覩斯文  於義未習應為說 

  論曰。謂欲成就士夫義者。於剎那頃具足難得。若不思惟是安隱處。此正等行當 云何有。如華嚴經云。善財於勝熱婆羅門。而作是念。得人身難。脫諸難難。得無難 難。剎那具足清淨難。值佛出世難。諸根具足難。聽聞佛法難。得遇善人難。逢真實 善知識難。受如理正教難。得正命難

  論曰。此若干種正行知已。若有大士如是觀察。我意於他脫諸苦怖。不樂己身斯 何殊妙。唯護尸羅盡有情界拔諸苦本。希妙樂行竪菩提因。發堅固意不壞信根。如寶 光明陀羅尼所說偈云。信順諸佛及佛法。亦信佛子所行道。信於無上大菩提。菩薩以 斯初發心信為先導功德母。長養一切勝善法。斷除疑網竭愛流。信能顯示安忍行。信 無濁染令心淨。棄除我慢恭敬本。信如淨手攝持因。七聖法財無上行。信能一切歡喜 捨。由信喜故入佛法。是信出生智功德隨佛所說皆通達。信根光淨極鋒銳如實永斷煩

(2)

惱本。信力堅固無能壞。唯一諦信佛功德。信於相應非相應剎那遠離諸染著。信能超 出諸魔境顯示最上解脫道。信為不壞功德種。謂能增長菩提苗。信為出生勝智門。應 現十方諸覺者。若常信重於佛寶。非戒非學皆遠離。若能遠離非戒學。是人深讚佛功 德。若常信重於法寶。則聞佛法無厭足。若聞佛法無厭足。於法信解不思議。若常信 重於僧寶。則於淨眾無懈退若於淨眾無懈退。則於信力無能動。若於信力無能動。則 得諸根淨明利。若得諸根淨明利。彼人遠離諸惡友。若人遠離諸惡友。為善法友之攝 受。若善法友攝受已。則常脩習廣大善。若常脩習廣大善。則得成辦大因力。若得成 辦大因力。彼人信解最殊勝。若得信解最殊勝。即為諸佛常護念。若為諸佛常護念。

則能發起菩提心。若能發起菩提心。於佛功德勤脩習。若佛功德勤脩習。則得生在如 來家。若得生在如來家。於著無著俱解脫。於著無著解脫已。則得深心信清淨。若得 深心信清淨。則得最上最殊勝。若得最上殊勝已。常行深妙波羅蜜。若行深妙波羅蜜

。則能悟入摩訶衍。若能悟入摩訶衍。則知如法供養佛。若知如法供養佛。則得念佛 心無動。若得念佛心無動。則常觀佛不思議。若常觀佛不思議。於佛無生無所住。若 佛無生無所住。則知是法永不滅

  論曰。是中初發信根功德廣大無量。於總聚中少略而說。又諸有情異生生身等。

於如是法難生信解。若深心清淨植福資糧。是信因力得住十佛剎微塵數眾生劫。受諸 妙樂勝善福報。於如是法當生信解。如十法經所說偈云。信為最勝乘。運載成正覺。

是故信等事。智者應親近。若人無信根。不生諸白法。譬如焦穀種。亦不生芽莖。又 大善誘經云。爾時如來勅阿難言。於信法中如其了知。應當奉行

  論曰。行是信者於剎那頃得信根堅固。即菩提心堅固而能攝受一切福報。如師子 王所問經云。爾時星賀那太子白佛言。世尊。云何令諸眾生在所生處常得愛樂攝受諸 法。佛言。欲解脫諸眾生者。常生謙敬發菩提心。是則名為常得愛樂攝受諸法。又如 華嚴經云。善男子。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菩提心者猶如良田。能 長眾生白淨法故。猶如大地。一切世間所依持故。乃至菩提心者猶如慈父。訓導守護 諸菩薩故如毘沙門。能斷一切貧窮苦故。如摩尼珠。成就一切諸義利故。菩提心者猶 如賢缾。圓滿一切善希求故。如獨鈷杵。畢竟能摧煩惱冤故。猶如正法。能斷深心諸 作意故。猶如利劍。能斷一切煩惱首故。菩提心者猶如利斧。能伐一切諸苦樹故。猶 如兵仗。防禦一切極苦難故。猶如鉤竿。於輪迴海拔眾生故。如大風輪。能疾飄偃一 切障礙雲霧草故。菩提心者猶如叢林。積集菩薩諸行願故。如佛塔廟一切世間天人阿 修羅等所尊重故。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殊勝功德

  論曰。云何復知諸異生等發菩提心。是中引聖言量非一經所明。如維摩詰所說經 云。雖起身見如須彌山。猶能發起大菩提心生佛法矣。又寶篋經說此異生菩薩義云。

佛告文殊師利。譬如迦陵頻伽鳥鶵未出卵時。已能作於美妙音聲文殊師利。是菩薩亦 復如是。雖未斷我見不出三界處無明 。已能作於諸佛妙音。所謂空無相無願解脫等 音。又隨說諸法經云。爾時勝慧菩薩於地龕中入涅盤時。於大城邑而獲受生。彼於空

(3)

性信解作對治故。又入定不定印經云。佛告文殊師利。云何名羊車行菩薩。譬如有人 欲過五佛剎微塵數世界。是人乘彼羊車隨路而去。過久遠世行百踰繕那遇大風輪。以 是緣故却退八萬踰繕那。後是人於彼世界乘是羊車。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能越一世界 不。文殊師利言。不也世尊。佛言。若大乘者發菩提心已。不應受持讀誦聲聞乘教。

或與諸聲聞共住修習於聲聞乘。或自深心為他所教於如是乘。乃至悟解得彼智慧以是 緣故於無上道即便退失。是菩薩於菩提心所得慧根慧眼彼悉破壞。文殊師利。我說是 名羊車行菩薩

  論曰。若菩薩愛樂大乘信解空性。於信解行而獲圓滿。此聖言量唯信解行菩薩見 如是事。如寶雲經說。以無數總持三摩地門神通遊戲解脫智明無邊法聚。平等超越一 切愚夫行報。乃至後際不為利養。於俱胝劫世間所得受用資具。心無貪著亦不分別。

如蓮華敷具足莊嚴。又於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安住大乘照了勝義。福智資糧希無減 失。於其出離先所修習百千相應行門皆悉具足

  論曰。云何了義。謂初發菩提心者說住此地。不了義者少分標相得無疑惑。此聖 言量信解行法所生言義。如中廣略了信解行。復次如來祕密經云。爾時阿闍世王白佛 言。世尊。彼菩提心當云何發。佛言。大王。謂深心不退。王言。世尊。云何深心不 退。佛言。大王。謂能發起大悲。王言。世尊。云何能發大鈷。佛言。大王。謂於諸 眾生不起厭捨之心。王言。世尊。云何於諸眾生得無厭捨。佛言。大王。謂若不著己 樂得無厭捨

  論曰。是中菩提心者。謂勸發大悲。歡喜敬愛義故。若不依如來教中相應。是人 無有出離。此菩提心見可呵厭。如是不名發菩提心者。如十法經云。善男子。若諸菩 薩體性發菩提心時。得值如來及聲聞眾教化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最初喜 樂發菩提心相。若聞說菩提及菩提心已。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是名第二喜 樂發菩提心相。若彼眾生無歸無救見是二種住大悲心。乃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者。是名第三喜樂發菩提心相。若見如來眾相圓滿即生敬愛。乃至是名第四發菩提心 相

  論曰。菩提心者。此有二種。一者願菩提心。二者住菩提心。如華嚴經云。善男 子。復有眾生於眾生界願證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有眾生住是難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心

  論曰。一者願證作佛。一者願住受生。又首楞嚴經說。因於某甲佛所發菩提心。

云何復作少善根耶。如賢劫經云。昔星宿王如來於施音如來所初發菩提心時。為牧牛 人以耽步羅葉施彼佛故。無量名稱如來於電光如來所初發菩提心時。為織 師以上妙 衣施彼佛故。焰光如來於無量光如來所初發菩提心時。住城邑中以草燈炬施彼佛故。

難勝如來於堅固步如來所初發菩提心時。為採樵者以少齒木施彼佛故。功德幢如來於 妙吉祥稱如來所初發菩提心時。為攻醫師以一菴摩羅果施彼佛故

(4)

  論曰。此初發菩提心非滿足行。此阿厭事猶能解脫輪轉得無量樂如慈氏解脫經云

。善男子。譬如有寶名曰金剛。能斷一切貧窮苦故。善男子。此一切智心亦復如是。

能斷一切輪迴苦故

  論曰。唯此發菩提心者得近彼果。應如是知。又善諫經云。佛言。大王。汝若謂 多種作中能多種作者未。若我一切行中行一切行。一切處中利一切處。謂學布施波羅 蜜多。如是乃至學般若波羅蜜多。大王。是故汝於三藐三菩提亦復如是。樂欲發生淨 信意願利他。行住坐臥。若夢覺時。若飲食時。而常具足隨念作意。觀察諸佛菩薩聲 聞緣覺諸異生身等積集過去未來現在一切善根。稱量已和合已。應隨喜者而自現前隨 喜。乃至遍虛空界遍涅槃界亦自隨喜。又復隨喜一切諸佛菩薩緣覺及聲聞眾供養事業

。平等迴向一切眾生。乃至令諸眾生得一切智智。普皆圓滿諸佛善法。日日三時迴向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王。汝以如是正行得名王者。不捐寶位求菩提行亦獲圓滿。

說是報者。大王。汝於彼時由發菩提心故。善根業報經無量數常生天上。於諸天中作 天帝釋。或生人間為人中王。大王。唯一發菩提心善根力故。餘無別業。應知圓滿或 未圓滿。以要言之。佛言。大王。唯一發菩提心者救度一切眾生故。解脫一切眾生故

。安隱一切眾生故。究竟令諸眾生至涅槃故。得生無量無數諸善根故。大王。復何說 是多種作中能多種作耶

  論曰。此菩提心行相者。經說。過現緣起。如是願菩提心說入何地菩薩得戒。有 云。九地。虛空藏經云。名聞利養是諸罪本。十地經云。說初地中於彼利養無有少分 親近希求若諸眾生來至我所。一切所須倍多給與

  論曰。如其所言則極喜地菩薩得善住不動相應。復說生如來家。決定趣向成等正 覺。又虛空藏經說。聲聞乘而不能得如是。唯除樂大乘者。如最上授所問經云。是慳 嫉法正說名縛。具表此學說極喜地。遠離我想我執不起。云何復執一切所須。如說施 頭目等

  論曰。如是等經。入地已去正表此學。若遍論菩薩彼相應修習中。或復遮止不應 頓作。菩薩未能學故。應知此二種遍諸學處。又一種學於成就作用不能學故。雖不修 習亦無過失。無盡意經云。行廣大布施時。捨淨尸羅不為懈怠。以先未說亦不集行。

如力親近故。又十地經說。設犯欲邪行戒惑染輕微。由樂菩提心故。舍利子。說菩薩 別解脫戒成就四法。謂是菩薩於修習中得真實語。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心已。志樂精進勤求善法。習諸議論堅持禁戒。於菩薩學具足修習。由 親近於他如是戒學。或時違越輕毀師尊。極慚愧故起大怖懼。彼復受用尊重愛樂。圓 成如是平等戒法。是菩薩於諸佛如來現前戒學發生樂欲正行應別授學。彼或無有善知 識者。向十方現在佛菩薩前。專念作觀隨力稱量。已堅持是戒。勿復欺誑十方一切佛 菩薩眾及彼世間諸天人等。正法念處經說。先少思惟已後競不施墮餓鬼趣。語已不施 墮地獄趣。況復無上菩提具足許施。無餘世間諸眾生故。如法集經云。善男子。菩薩 應當尊重實諦。何以故。善男子。以集實諦名為法集。善男子。云何名實諦。若菩薩

(5)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乃至棄捨身命不捨是心。不捨諸眾生故。是名菩薩實諦。

若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復於後時棄捨是心。及捨諸眾生者。是菩薩為大 妄語。實可呵厭。又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云。佛言。海意。譬如世間若王王臣欲 餉一切城邑人民。集已棄捨。若飲若食不為辦設。於諸人民則為虛誑。而於飲食少不 可得。高聲呵責忿恚而出。佛言。海意。是菩薩亦復如是。於諸眾生未度者令度。不 應但修捷語利辯。乃至而不勤修多聞積集諸善菩提分法。彼菩薩者則為虛誑諸天世人

。如先佛說。是聖所呵厭。於智大智無上勝智俱極難得。是故當知。菩薩不應但以語 言虛誑一切天人世間。復次海意。或有人來勸請說法施作義利時。彼菩薩隨言為說。

乃至棄捨己身修菩薩行不復虛誑一切眾生。當如是知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一

(6)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二 法稱菩薩造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普明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集布施學品第一之二

  論曰。故知自力所集。隨其行相於一善道亦應守護。如地藏十論經云。如是十善 業道佛所證果。若不真實守護一善業道。乃至臨命終時。而自稱言。我是真實行大乘 者。我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知是人是極虛詐。是大妄語。對十方界佛世尊前 誑惑世間。說空斷見誘誑愚癡。身壞命終墮諸惡趣

  論曰。乃至臨命終時。能須臾說集諸善品。亦應修作。如藥師琉璃光經說。若見 大心眾生如聞菩薩難行苦行及妙勝智。乃至入解發大勇猛。荷負重擔捄護眾生。盡諸 苦本禮拜供養。說罪及隨喜福。勸請諸佛住世說法。乃至迴向菩提。為善知識勸請說 法。或樂自說。當知是名為示道者。如文殊師利莊嚴佛剎功德經云。世尊。是妙吉祥 往昔生時。本行因緣發菩提心。亦如是發如彼所說。乃至最初遠離輪迴邊際。利益眾 生行如是行。我於尊所發菩提心。現前勸請令諸世間脫貧窮報忿心恨心慳貪嫉妬。我 得菩提時。悉不現起。乃至常修梵行脫諸罪欲。於佛隨學清淨尸羅。愛樂尊重於大菩 提。不疾取證我處後際。於諸眾生一相無異。時十方界未聞我名無量不思議剎土悉皆 嚴淨。由身語意業清淨故。於諸所作悉亦清淨。又一切時堅持淨戒。盡生死際無諸過 惡。又阿閦如來本願授決經云。彼阿閦如來往昔為菩薩時。作如是說。若我生生世世 不出家者。是則虛誑一切諸佛如來。舍利子。如是菩薩於阿閦如來亦應隨學。又舍利 子。諸菩薩摩訶薩生生出家。或諸如來出世。或不出世。畢竟捨家出家亦如是學。所 以者何。舍利子。若謂菩薩捨家出家是為最上。乃至男女眷屬不生愛著。如我生時無 諸過失

  論曰。如上所說且止斯事。若說施戒罪相同等。及於罪相相應等事。應自棄捨若 別別行相亦非無罪。於別行相然不攝故。而菩薩於諸眾生所有未來一切苦惱令得解脫

。一切妙樂令其增長。若身語意不勤精進方便純熟。於緣合集不樂勸化。或散滅處亦 不尋求。多分煩惱少分煩惱不起對治。於大義利及少義利或非義利不生損益。剎那俱 捨。此說是罪。略說無罪謂自力能於境界事都無果報。或執如是於學表相體性是罪。

若自力能境界相應罪處無有。同說罪等於相解脫。是菩薩學於平等身廣太無量劫後際 說。復次略說菩薩此二種罪。如其成辦相應非相應可作不可作都無揀擇捨故是罪。謂 言畢竟超出尋伺。如旃陀羅奴等謬解義故是罪。彼復云何深心教誡經說。如慈氏因中 四種辯才即諸佛語。何等為四。一者擇有義利揀非義利。二者擇此正法揀彼非法。三 者破遣煩惱非增長煩惱。四者樂見涅盤功德不樂見輪迴功德。是名四種。以要言之。

若爾云何慈氏因中說是四種辯才。謂信善男子善女人生諸佛想。作議論想。聞善法故

。所以者何。謂若慈氏有諸善說即諸佛語故。若於此慈氏辯才而生誹謗。非諸佛語起

(7)

不尊重。是惡人輩即是誹謗諸佛所說辯才由。毀減善法招罪業報墮諸惡趣

  論曰。復次修習善巧發起愛樂。此行門中集學最勝作用。應當修學。希大果故如 寂靜決定神變經云。復次文殊師利。若菩薩於殑伽沙數等諸佛。是諸佛所有殑伽沙數 佛剎。復於如是殑伽沙數劫。以自在王摩尼寶滿中持用布施。若諸菩薩於如是法相聞 已。一心思惟。我當修學。文殊師利。比前無學所有福報未若施此樂欲學地菩薩其福 甚多

  論曰。是菩薩雖見此功德。未言如其修習等復如彼說。文殊師利。假使教化三千 大千世界微塵等眾生。一一眾生得閻浮王。若以諸音聲讚歎受持讀誦如說修行大乘經 者。於一日夜斷割身肉指爪乃至命終。一心奉行。文殊師利。緣是菩薩布施心無怯弱

。不驚不怖不畏。畢竟一心發親近想。無悔無疑亦無分別。於此最上正法攝受相應。

意樂讀誦如說修行。文殊師利。是菩薩心勇猛故。則布施勇猛。持戒勇猛。精進勇猛

。禪定勇猛。智慧勇猛。一切三摩地勇猛。文殊師利。是菩薩設使於惡人輩。亦復不 生瞋心厭心及餘過失。文殊師利。是菩薩如釋梵王等無所動

  論曰。今正是時。當一心學希大果報。月燈三昧經所說偈云。若於河沙多億劫供 養百億那由佛。清淨信心施餚饍亦施燈鬘及幡蓋。若於正法衰末世如是佛法欲滅時。

於一日夜學是行。比前福報勝於彼

  論曰。是故一心勤修如佛經中所說菩薩學義。如寶雲經說善男子。菩薩於菩薩學 堅持淨戒如是尋伺。若不於菩薩別解脫戒中。我云何能得成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又何不於如來大乘諸經法中所詮菩薩行所集菩薩學。我當如是廣大修習

  論曰。我等無知。於此廣說菩薩制止容起惡覺。何非此理。於修習處了無過失。

云何修習處謂若於身所有三世受用。行清淨捨護諸眾生令淨增長。受是菩薩戒已。若 此菩薩住修習處說是罪相。如菩薩別解脫經云。於菩薩道攝受一切眾生令盡苦趣。彼 菩薩道攝受安住過俱胝劫。唯一發起安隱之心及親近心。菩薩發是心者。應知於諸眾 生一向攝受多種住處。如文殊清淨律云。時文殊師利語寂音天子言。菩薩具足此五無 間。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何等為五。菩薩深固作意求無上道。發心不墮聲聞 緣覺之地。是初無間發心。自捨一切所有。於慳悋心而不共住。是二無間。我應救度 一切眾生。於中不起懈退之心。是三無間。了一切法非空非有無生無滅。於中不墮諸 見。是四無間。於諸法智和合一相。如是發心中無所住。由無所住於一切智悉無所得

。是五無間

  論曰。謂身所受用福報不斷者。於捨護事令淨增長。如瑜伽觀想中說。彼所捨義 攝受過失。觀想門中起離貪想。觀捨功德故。如月燈三昧經所說偈云。如是不堅身。

愚者心所樂。何常壽命中。剎那如幻夢。造諸惡業故。罪報常隨逐。由是無明因。死 多墮惡道。又如無量門陀羅尼經說。云何眾生得鬪諍因。謂計執財利而為根本。應當 棄捨。若離貪愛即得是陀羅尼。又菩薩別解脫經云。復次舍利子。菩薩於一切法極微 細分不生他想。所以者何。怖取著故。最上授所問經云。謂若布施者無諸慳悋。執著

(8)

者而常守護。又布施者為盡貪愛執著者增長貪愛。布施者無諸遍計。執著者有諸遍計

。布施者無有恐怖。執著者彼多恐怖布施者住菩提道。執著者住魔境界。布施者作無 盡想。執著者作有盡想。又布施者得諸妙樂。執著者而常逼迫。布施者捨離煩惱。執 著者增長煩惱。又布施者得大富饒。執著者得大貧乏。布施者善人事業。執著者惡人 情計。布施者諸佛稱讚。執著者愚夫稱讚。乃至布施者自所生子不起樂著。非如於餘 眾生起憐愍故。應知自心說有三種。何等為三。一者菩薩於菩提道正等相應。非邪謬 相應。二者菩薩於菩提道起平等心。非高下心。三者菩薩於菩提道無種種行。非有種 種行。是名三種自心所說

  論曰。謂於自所生子起非善友想。既非善友故非我友。若為利益隨佛教勅學負重 擔故。於自所生子不生樂著。非如於餘眾生起憐愍故。應知發是心已。如於我子發生 慈愛。則我於一切眾生亦復隨順發生慈愛。如是深心觀察悟解。我子既無異於一切眾 生。則一切眾生皆是我子。所有眾生若自若他乃至居士。在家菩薩於其財利或非攝受 眾生勿應耽著。非出離法又復不應愛樂隨順染欲。復次在家菩薩或有行來乞丐。隨何 所須發勇悍心而為給與。又作是念。我此財利若捨不捨畢竟散滅。云何於捨受時而得 無欲。謂我我所得畢竟忍。於所捨物離胎藏苦。心住正念歡喜愛樂不生隨轉。復次如 是能捨謂於所捨物及乞丐者。應知有四種想。何等為四。謂怯弱故不能純熟善根先所 造業。於大乘中心不自在。見取捨故。又若我及我所住安忍力。自與善人不起悔惱。

如是修作。如是踊躍。如是精進。圓滿一切眾生所希求故。如是在家菩薩於彼乞丐者 應作是想。或乞丐者返增過失。是菩薩應當善言慰諭。又乞丐者而不知恩。是菩薩亦 復不起慳嫉。是為無罪。此世尊為下種諸菩薩。如菩薩別解脫中說。舍利子。菩薩無 有四法。何等為四。一者菩薩無不信心。二者菩薩無有慳貪。三者菩薩無有兩舌嫉妬

。四者菩薩無懈怠心。謂言我不能成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舍利子。若我有是四 法。彼有智者於此了知。便謂邪命諂求非法染法重世財利。是為第一偷食信施。復次 舍利子。菩薩如是心勇猛故。乃至頭目手足身體支分男女眷屬心所愛樂極妙樂事。舍 宅國邑一切所有。悉能棄捨。又如那羅延所問經云。若於財寶發是捨心。應知財利不 生取著。然捨未起智故。若於攝受不起捨心。則於非攝受亦常執著。若隨乞丐者意於 攝受發生智故。則於眷屬亦無取著。最上崇貴亦無取著。受用珍寶亦無取著。而菩薩 若於財利不起捨心乃至極微細分。應知取著。復次善男子。而菩薩摩訶薩應當發如是 心。謂我此身分於諸眾生尚能棄捨。何況所有外財資具。又若於眾生所如其所須悉能 施與。謂有來乞丐須手以手須足以足須眼以眼。乃至脂髓血肉及餘身分。隨各施與。

云何復名外財資具。謂若庫藏孳生之物。金銀珍寶勝妙莊嚴。象馬車乘國土宮殿。城 邑聚落吏民僮僕。作業士夫男女眷屬。若諸眾生於所有事。彼彼眾生如其所有。我當 給與不生悔惱亦無退屈。不希果報及餘諂詐。復次我此施者隨順一切眾生故。悲愍一 切眾生故。饒益一切眾生故。攝受一切眾生故。如我攝受眾生知如是法得菩提故。以 要言之。善男子。譬如藥樹根莖枝葉花果皮核。若全若分。隨其取者不生分別。又復

(9)

脫諸眾生病苦難時。亦不分別上中下性。善男子。是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應知於四 大種身生藥樹想。於彼眾生可作饒益。須手以手須足以足。隨其取者如前藥樹不生分 別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二

(10)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三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普明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集布施學品第一之三

  如聖所說無盡意經云。菩薩當觀自身於諸眾生應何所作。謂四大種地水火風有種 種門種種所作種種繫屬種種器具種種受用。隨眾生行或全或分。然我此身四大所集亦 復如是。有種種門種種所作種種繫屬種種器具種種受用。於諸眾生作大依住如其觀察 為利眾生。設身有苦不生疲厭

  論曰。捨受用福。如金剛幢經云。菩薩以種種布施十方無量貧窮困苦。受施之者

。信菩薩行聞菩薩聲緣菩薩語。悉以來集。然菩薩布施先發誓願。由聞菩薩心所願言

。一切捨施意喜無厭。令乞丐者遂心滿足。隨其來者發心懺謝。如彼偈云。我應詣彼 施。汝知不可得。諸從遠方來。得無疲勞耶。如是於乞丐者頭頂禮敬懺謝慰喻。澡浴 身穢為設敷具。如其所須一切給與。所謂或末尼車。閻浮提中柔善女寶眾具圓滿。或 施金車侍衛僕從清淨女寶眾具圓滿。吠琉璃車。最上可愛歌詠音樂如前圓滿。玻胝迦 車。於四方面現四寶女。執妙莊嚴色相無比。亦復圓滿。如前所說。末尼車者。垂諸 寶網彌覆其上。駕以白象及御象者無量嚴飾。其寶輪相與車相稱。又於其上置諸妙寶 師子之座乃至設眾寶蓋遍覆其上。莊嚴寶帳周匝圍繞。於四方面植妙幢幡燒種種香。

諸妙堅香以為塗拭。散諸妙花遍覆莊嚴。又於其上百千妓女寶繩交絡。彼善御者正等 和合。行無錯亂。乃至以諸粖香變異和合。雖聞此香意樂第一。令彼男女性行調適。

復如彼說。為諸眾生當捨己身。承事諸佛之所攝受。或捨轉輪王位國城宮殿一切勝莊 嚴具。如其乞者捨諸眷屬男女妻妾舍宅人民乃至或全或分一切捨施。如是飲食滋味。

而菩薩具捨種種淨妙飲膳苦辣醎淡種種上味。遍滋大種柔滑光澤。調適身心安住色力

。乃至諸所至處愈諸疾病。悉令安樂。如是燈明粖香塗香華鬘衣服床敷几案房舍臥具 病緣醫藥。而菩薩隨其給與。乃至種種廣大器具。謂無量無數金銀銅鉢滿中珍寶。供 佛世尊起不思議尊重信解等心。或施菩薩善知識等發希有心。或施住佛教者一切聖眾 聲聞緣覺補特伽羅發清淨心。或施父母諸阿闍梨及餘師尊。發起尊重親近承事求學等 心。或施歉乏困苦之者。於諸眾生作無礙眼發慈愍心。以要言之。若菩薩樂施象乘。

七支安住高六十尺。六牙具足面目清淨如蓮華色。金繩交絡莊嚴身相。種種雜寶巧妙 間飾。其鼻舉擲金色殊妙。行千踰繕那觀者無厭。若施馬乘。隨行四方其步平正。身 得安隱控御僕從飲食具足如天莊嚴。施百千等。或施尊重諸善知識父母師長乃至歉乏 困苦一切世間可受施者。心無悋惜亦無執著。大悲大捨是菩薩深心清淨。發生如是無 量功德。乃至菩薩或施床座。謂賢王座及吠琉璃承足寶几安師子床。金繩寶網處處垂 下。柔軟茵褥無量嚴飾。熏諸妙香。大摩尼寶建妙高幢。無量百千俱胝。那踰多寶而 用莊嚴。垂諸寶網。一一網孔懸眾寶鈴。香風搖擊。出和悅聲。或施大座仰目高視。

無數行列蓋諸大地。一切國王大自在主。坐已灌頂。及於是座得無礙輪。教令諸小王 等隨教奉行。如是乃至菩薩施大寶蓋。亦以大寶而莊校之。寶莖寶鈴寶繩寶網垂過耳

(11)

頸。又於周遍吠琉璃寶末尼珠等結妙瓔珞。又諸網中如難禰天出妙音響。清淨和雅莊 嚴寶炬。其數百千如集寶藏。又於周遍燒無價香。旃檀沈水百千俱胝那由他堅妙諸香

。復有清淨寶蓋。如閻浮檀金光聚。亦以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莊校嚴飾。以如是無數 百千俱胝那庾多蓋。以心布施諸來乞者。住於人前隨其給與。或施真實。諸佛滅後莊 嚴塔廟。或施求法菩薩諸善知識及現生菩薩法師。若父母僧寶奉諸佛教乃至一切可受 施者。皆以如是善根回向。如其最初諸有善時皆當親近。發如是願說此善根。於諸世 間得常依住。於清淨法得正自在。若諸眾生以此善根。地獄罪報皆得除滅。畜生琰摩 羅界息諸苦聚。彼以如是善根回向。我於善根亦復如是。居房舍時。願諸眾生滅諸苦 聚。遇拯救時。願諸眾生脫諸煩惱。遇依怙時。願諸眾生離諸怖畏。若行去時。願諸 眾生至一切地。若對向時。願諸眾生得畢竟忍。見光明時。願諸眾生得無暗慧。覩電 光時。願諸眾生破無明暗。得燈炬時。願諸眾生畢竟淨住。遇勇健時。願諸眾生於不 思議法深入正理。遇勇將時。願諸眾生而得無礙智蘊。乃至言無虛飾。深固意回向一 境心回向。歡喜心回向。極喜心回向。柔軟心回向。大慈心回向。愛樂心回向。攝受 心回向。守護心回向。安隱心回向。以如是回向。又我此善根。願諸眾生得淨所趣成 就。得淨所生成就。得淨福相嚴身成就。得無損壞成就。得廣大施成就。得久遠心成 就。得無失念成就。得通達惠解成就。得無量覺悟成就。得身業意業一切功德莊嚴圓 滿成就。又以無量善根與諸眾生供養諸佛。由供養已得無損減。於佛世尊懺諸罪惡。

親近如來應供正等正覺。聞所說法聞已離諸疑惑。如聞受持而得相續具足正行。由供 養如來故得成事業。心勤修習無諸罪惡。又我植此善本畢竟離諸貧窮於七聖財而得圓 滿。隨諸佛學得勝善根普能成就廣大信解入一切智智。於諸世間作無礙眼。具相嚴身 清淨攝受一切功德。莊嚴語故成就諸根。十力繫心分別之所積集。於遊止行無不圓滿

。又諸如來成妙樂處。願諸眾生亦復皆得。如六十回向儀軌中說。願諸眾生獲得智食

。不應食者心遍了知。決定不揀擇食樂不肉食。乃至不生愛欲。願諸眾生如雲降雨得 法一味。願諸眾生得諸上味。於最上法樂止息充滿。一切佛法極善思惟。不生執相。

謂不壞乘。最上乘。最勝乘。速疾乘。大力乘等。願諸眾生樂覩諸佛得無厭足。願諸 眾生見善知識得無間斷。願諸眾生見無毒藥。願諸眾生息除煩惱。願諸眾生覩淨日輪 願諸眾生。破黑暗已隨樂為說。如是身相照了自性願諸眾生。覩勝光明不見惱害唯見 適悅。賢善愛樂希望極喜詣諸佛所。願諸眾生具足戒香。於菩薩波羅蜜多戒而不毀禁

。願諸眾生熏修布施。遍捨一切。願諸眾生熏修忍辱。得心不動。願諸眾生。熏修精 進被大精進鎧。願諸眾生熏修靜慮。依現在佛前得三摩地。願諸眾生熏修菩薩迴向。

願諸眾生熏修一切白法。解脫諸不善法。願諸眾生獲天資具。願諸眾生起大智行獲聖 資具。願諸眾生以菩提心熏諸異生得妙樂具。願諸眾生離諸輪迴行苦獲安隱資具。願 諸眾生得住淨佛國土證諸法觸。謂功德住。相應住。廣大不動最上諸佛住。願諸眾生 得近佛遊止願諸眾生得無量光照諸佛法。願諸眾生得無礙光能以一光照諸法界。願諸 眾生得安樂身獲如來身。願諸眾生猶如藥王畢竟能別方論。願諸眾生猶如藥樹得無損

(12)

害。願諸眾生如世良醫滅除疾病。得一切智至安樂處。願諸眾生為世良藥。如其深心 擣篩和合。願諸眾生除諸病惱。願諸眾生得大勢力身。願諸眾生得碎諸輪圍山力。願 諸眾生得無限量器盡虛空界廣大念根。世出世間一切所說普攝。印持得無忘念。願諸 眾生得善淨器。了悟三世諸佛分別清淨無堅執著。願諸眾生所欲至向得一切處行佛地 上。願諸眾生於餘一切眾生得心無損害。願諸眾生一剎那心緣諸法界。及詣一切世界 無疲無倦。由無厭倦得身通輪。願諸眾生得妙樂行。同諸菩薩行詣道場。願諸眾生於 善知識及無量善根得心無捨離。知恩報恩隨所守護。願諸眾生與善知識同一利樂。願 諸眾生深心歡喜惟善攝受。與善知識安樂共住隨修福行。願諸眾生於善知識所有善根 清淨業報。同一大願。願諸眾生住大乘行永離憂暗。於一切智得無窮盡。願諸眾生深 覆善根。為諸如來之所守護。願諸眾生覆護智德。解脫世間一切惑染。願諸眾生具足 白法不起散亂。於佛法中得不壞行。願諸眾生張十力蓋覆蔭一切。願諸眾生得大深心 畢竟覺了。願諸眾生踞師子座得佛神通。於諸世間如是觀察。又虛空藏經云。我所積 集善根法智善巧。無不與諸眾生而為依住

  論曰。捨過未受用。如無盡意經云。若善心心所法念念回向菩提。是為善巧。若 未來善根決定菩提。現前於諸事業所起善心。皆用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論曰。如是心心所法修習。信解圓滿一切捨施。又心所行及身方便捨諸攝受。此 言攝受者。即是解脫三有苦本。是中於無量阿僧祇劫種種所造。應招世出世間無量富 樂。於身自然如意受用。我應以財利鉤拔諸眾生置彼岸處。菩薩於菩提道布施。餘如 寶雲經說

護持正法戒品第二之一

  論曰。是人於身雖捨。復何名護。謂若以自受用施諸眾生。云何受用。何等名施

。若無受用亦無守護。是故護自身者。應以受用利益眾生。菩薩別解脫經云。舍利子

。應知護他者即是護身。舍利子。如是行相。若菩薩成就護他。設遇喪命因緣。我於 是業悉不應作。又無畏授所問經云。復如大車負極重等。唯諸智者於法覺了。無盡意 經亦作是說。為護諸眾生者。設身有苦不生疲厭。況捨善知識耶。故華嚴經云。善男 子。菩薩由善知識任持不墮惡趣。由善知識具足超越菩薩學處。由善知識教導而得出 離世間。由善知識而得親近菩薩無忘失行。由善知識而得攝受菩薩一切希有行故。由 善知識依正覺道除業惑障出生死城至清淨處。善男子。是故親近承事善知識者。應如 是作意。謂心如地荷負一切。無疲倦故。心如金剛。志願不可壞故。心如輪圍山。設 遇諸苦無傾動故。心如僕使。隨諸作務不厭賤故。心如傭人。洗滌塵穢離憍慢故。心 如大車。運重致遠不傾壞故。心如良馬。不暴惡故。心如舡筏。往來不倦故。心如孝 子。於諸親友承順顏色故。又善男子。應於自身起病苦想。於善知識起醫王想。隨所 教令作良藥想。所修正行作除病想。又善男子。應於自身作怖畏想。於善知識作勇健 想。隨所教令作器仗想。所修正行作破怨想。復次解脫觀優婆夷言。善男子。菩薩於 善知識隨所教令應思供養諸佛世尊。菩薩於善知識言無違逆。得近一切智故於善知識

(13)

言無疑惑。得近諸善知識不離作意。得諸現在利益。又如善財詣堅固幢比丘所。頭面 禮足右繞百千匝却住一面。時堅固幢比丘觀察禮敬。更復諦觀亦復禮敬。如是思惟遍 觀察已。謂言從何所來作是相者。於現前功德利益求念堅固無量行願。不捨是意希望 見相及音聲取。乃至作禮而去。如其詣善知識見一切智涕淚悲泣。至海雲比丘所作禮 而去。又菩薩別解脫經云。舍利子。菩薩樂善法欲世間珍寶無不棄捨。以身承事無不 恭敬。供給走使及餘語業無不勇捍。於和尚阿闍梨極生尊重。乃至所以者何。為斷繫 縛求如是法。為斷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求如是法。發心如寶。除諸眾生貧窮困苦。求如 是法。發心如藥。安樂一切眾生。求如是法。最上授所問經云。復次長者。或於菩薩 所聞一四句偈。受持讀誦為他人說。及積集菩薩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惠相應之行

。彼於阿闍梨法應生尊重。乃至以名句文說偈讚歎。若一劫中於阿闍梨親近承事。常 行正直。一切財利受用供養長者。於阿闍梨尊重尚未圓滿

  論曰。云何於法尊重。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經云。善男子。汝於善知識應起尊重 愛樂。爾時常慘菩薩摩訶薩如是行相尊重作意。次詣一城。入是中已。我為供養法上 菩薩摩訶薩故。當自賣身隨取其直。然我於長夜中為欲因緣受生死身。流轉諸趣無量 無邊。未甞為法及利眾生。時常慘菩薩高聲唱言。從其聽聞。誰買此人誰買此人。以 要言之。時魔波旬即從座起。令諸婆羅門長者等不聞其聲。欲自賣身了不可得。彼一 詣已皆無聞者。即自悲泣。唱言。怪哉。於其財利斯何難得如是。我自賣身尚不可得

。時有天主。名爍迦羅。作梵志身。乃至白常慘菩薩言。善男子。汝何住此悲泣憂惱

。常慘菩薩白言。梵志。我今樂善法欲為供養法。當自賣身竟無買者。爾時梵志語常 慘菩薩言。我不須人無所施作。要當人身心血骨髓。乃至於此賣否。時常慘菩薩自念

。獲大善利我今圓滿。定知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我身尚賣何得悋惜心血骨髓。發 踴躍心。善分別心。極歡喜心。白梵志言。是身隨意。乃至常慘菩薩右執利刃。刺臂 出血去臂肉已破骨而往。是時有長者女。處高樓閣遙見是事。乃至詣彼謂常慘菩薩言

。汝何如是於身苦楚。乃至童女聞供養已復語。善男子。彼有何等功德善利。白言。

童女。彼菩男者為我善說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得如是學。如是學者為諸眾生作所歸 趣。以要言之。復次童女語常慘菩薩言。善男子。於阿闍梨為求如是廣大法者。如是 於二法義。於殑伽沙數劫當捨是身。為求如是廣大法故。善男子。我今具有金銀末尼 珠寶吠琉璃等。乃至汝於法上菩薩廣作善利。時童女與五百眷屬俱詣法上菩薩所。爾 時法上菩薩摩訶薩。即從坐起詣已住舍。於七歲中如是入妙三摩地。常慘菩薩亦七歲 中不起欲尋。不起謗尋。不起害尋。不著滋味。但念法上菩薩當於何時出三摩地。如 是詣法座前。於此說法盡地方所。散種種花諸妙珍寶。時長者女與現前五百眷屬。於 常慘菩薩威儀進止亦如是學。時虛空天響報常慘菩薩言。是法上菩薩後當七日出三摩 地詣彼城中隨宜說法。爾時常慘菩薩聞是聲已。生極喜樂及適悅意。掃地嚴淨。時長 者女與五百眷屬。於法座前以智善巧七寶間飾。復次常慘菩薩於地方所嚴持掃灑。周 遍求水了不可得。而於是處有魔波旬。名曰飲漿。隱蔽諸水為令菩薩心生苦惱退失道

(14)

意增不善本。時常慘菩薩知魔蔽已。我應刺身出血洒地。所以者何。是地方所多塵土 界。於法上菩薩身或坌污我今為法設破己身斯何悋惜。又我往昔為欲因緣。往復無際 輪回生死。不曾為法捨自身命。作是念已。即執利刀刺身出血遍洒其地。諸女眷屬亦 如是學。時魔波旬皆不得便。故大乘四法經云。佛告諸比丘。菩薩盡其形壽乃至或遇 喪命因緣。畢竟不得捨善知識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三

(15)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四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普明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護持正法戒品第二之二

  論曰。於是經典不捨諸善知識如護己身。於是經典一剎那頃樂菩薩學。於是經典 集菩薩行。於菩薩學應擇彼言。是故伺察不墮是罪。於無智處亦不愛樂。見是經典常 樂尊重。見是經者不捨諸善知識。為說護持一切正法。如海意經云。然善男子不可說 者。謂以文字語言於無生法中而不可說。若以文字語言詮總持門。乃有其說。此即名 為護持正法。又善男子。有說法師於如是等甚深經海如說修行者。若人於此法師親近 恭敬尊重承事。密為護持。飲食衣服坐臥之具病緣醫藥種種供施。護諸善品及護語言

。設有誹謗亦為覆藏。此即名為護持正法。乃至善男子。於他無諍可勝無法可說。是 人與法俱無有執。此即名為護持正法。又善男子。於諸眾生解脫慧中不生損減。不以 財利之心為他法施。此即名為護持正法。又善男子。或因聽法或因說法。乃至行於一 步一出入息間而專住者。此即名為護持正法。以要言之。又善男子。若於色心境界之 中無諸攀緣。唯一境性調伏止息。此即名為護持正法。又乃至善男子。若謂是法於法 可轉。是法無所取著。此即名為護持正法

  論曰。彼說法師雖說親近善知識。及不捨善知識相。若不護持正法。是不守護。

是不清淨。是不增長。即非菩薩決定於如是事護持正法師子吼勝鬘經云。佛言。菩薩 所有殑伽沙數無量行願。皆應涉入一大願中。所謂護持正法。護持正法者是大境界。

彼經復說。譬如有大力士少觸身分為彼損害。佛言。勝鬘。少護正法亦復如是。令魔 波旬得大憂惱。我不見餘一善法能令惡魔生此憂惱。如是唯少護持正法之者。又云。

譬如須彌山王端正殊特。於諸黑山最為高大。佛告勝鬘。如是大乘捨身命財以攝取心 護持正法。勝餘住大乘者不捨身命財所護一切善法故。如海意經偈云。護持如來正法 者。即為勝尊所攝受。諸天龍王緊那羅福德智惠皆能攝。乃至護持如來正法者。所生 剎土不空過一切生中見勝尊。見已即得心清淨。護持如來正法者。而得宿命大我法出 家善利數。能成所修真實清淨行。又云。護持如來正法者。得大總持及善利。正使百 劫非聽聞。由具辯才悉無礙。護持如來正法者。乃至釋梵護世等人中復得轉輪王。悉 悟菩提安隱樂。護持如來正法者。具三十二殊妙相大智莊嚴喜樂身。隨所見者無厭足

。護持如來正法者。而不捨離菩提心。波羅蜜行不棄捐。普能攝受多種善

護法師品第三

  論曰。守護方便說有三種。謂護身語得離諸難。護持正法行者思惟守護。不令他 人之所損害。離此難事。如虛空藏經護持正法諸菩薩等同說偈言。最上兩足尊。於此 滅度後。咸生勇猛心。不自惜身命。護持佛正法。棄捨於利養。及離諸眷屬。為證佛 智故。不捨是正法。若毀恨罵辱。乃至加惡言。護持正法故。我等皆當忍。或戲調輕 蔑。誹謗不稱讚。護持正法故。一切皆當忍。又總略云。為末法眾生。我當持正法。

(16)

如世惡比丘。有大增上力。於諸妙經典。不聽亦不讀。唯自師己見。執異互相非。又 於甚深教。皆順解脫果。如是正法中。心不樂分別。乃至以慈念眾生。或不住是法。

為起悲愍心。得持是經故。若見毀戒人。貪著於利養。我當憐愍心。方便令棄捨。若 見惡心者。毀謗於正法。我以慈忍心。正見令歡喜。如力護彼人。善成於語業。或復 不與言。彼當自安住。後以四攝事。成熟如是人。於罪惡行中。教導令開悟。或能捨 憒閙。寂住善境界。如自在鹿王。少欲及知足。乃至偈云。若入於聚落。調柔心正直

。諸有求法者。為說深妙法。令遠住空閑。樂寂靜法欲。由斯善利中。而常獲法樂若 諸迷謬者。數數現其前安住法樂中。應當自觀察。我為導世師。不染世間法。而於毀 讚中。若須彌不動。破戒諸比丘。設來增毀謗應自忍是事。慎勿加於彼。又此諸法中

。我說。無所有。於斯正法行。不生冤報想。假我沙門相。實無沙門德。聞此嗢陀南

。於經亦毀謗。或截於耳鼻。及不喜樂見。聞此嗢陀南。正法悉誹謗。未來諸比丘。

護持正法者。為其作留難。不令聞是法。或為王所執。謫罰於大眾。我願承佛威。普 皆聞是法。當來惡世時。寧喪於身命。護持正法故。作眾生利益妙法蓮華經亦作是說

。應入行處。及親近處。常離國王。及國王子。大臣官長。兇險戲者。及旃陀羅。外 道梵志。亦不親近。增上慢人。貪著小乘。三藏學者。破戒比丘。名字羅漢。及比丘 尼。好戲笑者。諸優婆夷。皆勿親近。若是人等。以好心來。到菩薩所。為聞佛道。

菩薩則以無所畏心。不懷希望而為說法。寡女處女。及諸不男。皆勿親近。以為親厚

。及至販肉自活衒賣女色。如是之人皆勿親近。兇險相撲。種種嬉戲諸婬女等。盡勿 親近。莫獨屏處。為女說法。若說法時。無得戲笑

  論曰。復說是難。所謂魔事般若經云。謂魔波旬於未久住菩薩乘者修習此般若波 羅蜜多時。起大勢力。又云。復次阿難陀。若菩薩摩訶薩修習此般若波羅蜜多時。有 惡魔來於菩薩所。生嬈亂意現怖畏事。化雷電火燒十方界。欲令菩薩驚怯毛竪。於一 念中退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次教人書寫乃至讀誦。是人不樂棄捨利養。從座 而去。如是狂亂作大戲笑。復次書寫乃至讀誦起諸魔事。謂尋求城邑聚落和尚阿闍梨 父母知識營從親黨如是作意。又復思念賊難衣服財物。復次有說法師樂欲如是甚深般 若波羅蜜多。書寫乃至讀誦。彼聞法者或生厭怠。於法師所如是顛倒。樂往他處聽餘 經法。又說法師樂欲大器。彼聞法者希望少分。或說法師唯樂略說。彼聞法者更希荷 負。如是一切說為魔事。又虛空藏經云。乃至樂行十不善業捨於善法。如是一切悉為 魔事。海意經云。世尊。復次菩薩住阿蘭若樂處閑寂以為止足。雖離俗出家少欲知足

。然妙樂行不求多聞。亦不化度眾生。於講法處不樂聽聞。是中隨宜所說諸決定義。

應當親近不生諮問。於少善行亦不希求。然住空閑多樂憒閙集煩惱行如彈指頃。即從 座起不自知覺不修違害壞道觀門。不行自利利他。世尊。是名菩薩住阿蘭若第七魔事

。以要言之。世尊復次菩薩有惡知識親近承事。與善知識體相無異乃至斷四攝事斷修 福業斷護持正法。唯修狹惠少欲知足。教招為說聲聞緣覺。若時菩薩離大乘行於此菩 薩營務定可作者。故樂稱量。唯修狹惠。如有處說。菩薩於菩提道勇猛精進暫無懈息

(17)

。或八九劫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不能得是菩提果。世尊。是菩薩勇猛精進。於 此住著決定無有。唯處閑靜得此果故。世尊。是名菩薩於善知識體相第十魔事。若人 於此菩薩乘為魔鉤所制。緣他法行共樂修習。如其隨轉親近下劣之所修作趣下劣行。

所謂惛迷。所向無知猶如啞羊。乃至是名第十一魔事

  論曰。不學如是勇猛精進菩薩。於一切時處修習如不習等。彼寶雲經說。謂諸菩 薩於諸威儀進止發精進行。若身若心甞無懈倦。是名菩薩畢竟精進。云何於此精進得 生懈倦。或非時分修極重事。遽生怯弱尚未成熟信解難行苦行。便謂施自身肉何得非 時持此受用施諸眾生。由是菩薩於諸眾生而生懈倦。即時損棄積集大果菩提心種子。

又虛空藏經云。非時固求是為魔事。謂非時於身忽起如是捨心。如先不修習亦勿少施

。住是念者以癡自害。違純熟菩提心等。是故捨自身肉等事。應善守護如善現藥樹受 用根種於非時施。應善守護此正覺藥樹亦復如是

  論曰。於魔事平等是難。如寶雲經說。佛告善男子。云何離諸魔事得不壞善。謂 此菩薩一切時處。應先遠離諸惡知識亦不對類。詣彼方所論世俗語親近利養供養恭敬

。如是多種一切時處悉皆遠離。又若微細煩惱能障菩提道者。一切時處亦皆遠離。善 知如是所對治故。彼經復說惡知識相。謂毀正戒者。此惡知識。應當遠離。如是毀正 見正行正命之者。悉皆遠離。樂憒閙者。多懈怠者。著生死者。背菩提門者。樂居家 眷屬者。應當遠離如是諸惡知識。善男子。雖樂遠離此惡知識。然不於彼發起惡心及 損害意。應如是住心。又世尊言。處眾生界破遣合集。是故我應遠離此故

  論曰。失菩提心是難。故寶積經云。復次迦葉。菩薩成就四法失菩提心。何等為 四。一者謂於阿闍梨及餘師長。而不尊重返生欺誑。二者無疑悔處令他疑悔。三者住 大乘者而不稱讚段生罵辱。四者與人從事心行諂詐而無正直。復次迦葉。菩薩成就四 法諸所生處得不捨離菩提之心。乃至坐菩提場相續現前。何等為四。一者設遇喪命因 緣。不以忘語親近戲笑。二者與人從事心行正直離諸諂詐。三者於諸菩薩起議論想。

隨所四方稱讚其名。四者化度眾生志不求餘。一切具足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 言。迦葉。是名四種。師子王所問經偈云。若人行法施。亦不為凌滅。是入速疾得。

諸佛集會中。如星賀太子。生生念法施。又生生世世。乃至夢寐中。不捨菩提心。況 復今覺時。彼經又云。若於是行處。或聚落城邑亦不捨是心。教化令他悟。文殊莊嚴 佛剎功德經云。菩薩成就四法不失本願。乃至得離憍慢慳貪嫉妬。或見他人安隱富樂 代之悅豫

  論曰。如是於菩提心開發無妄失故。如寶積經說。一切威儀進止。皆菩提心事業

。是心由過去菩提心故。又月燈三昧經偈云。若人多疑惑。應受我教勅。由得此深心 彼疑當出離

  論曰。不澄厚是難。遠離此者。見寶雲經說。菩薩發如是心。以我精進怯弱下劣 及懈怠故。修習菩提自謂難得。如是於無量多百千劫之所積集。如救頭然方證菩提。

我今棄捨如是重擔。云何菩薩發如是謂言。所有三世如來正等正覺。精進修行方現等

(18)

覺。乃至如是非不長時現成正覺。我今亦應於多劫中護持攀緣。為諸眾生積集精進。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論曰。復說是難。寶積經云。於未成熟眾生而同善巧。是菩薩錯謬。於非法器眾 生示以諸佛深廣妙法。是菩薩錯謬。於廣大信解眾生示下劣乘。是菩薩錯謬

  論曰。不信解是難。如護國經云。謂於佛法僧寶不生信解。亦不信解學杜多行。

亦不信解罪福等事。住是過失門者。由此死已設生人中受癡冥報。後受地獄餓鬼畜生 之苦

  論曰。為離此者。見寶積經說。若人於甚深法無所入解。不生誹謗如來如是證知

。又云。然我不能知解。但於無量諸佛菩提。種種信解故。如來為此眾生說正法行   論曰。應知捨善營事行是難。故菩薩別解脫經云。於行法比丘所為供養佛。聽聞 妙法親近營事

  論曰。彼營事行。如寶積經說。佛言營事比丘於諸比丘眾應護持是心。若阿蘭若 比丘樂空寂處坐。彼營事比丘於一切時處不應役使。時阿蘭若比丘設入眾學處而得役 使。是營事比丘應代彼作。或別請比丘代彼阿蘭若比丘作故。若有行乞食比丘。彼營 事比丘應與美膳而供給之。復次迦葉。若有比丘得離扼者。彼營事比丘隨其所須一切 給與。所謂飲食衣服臥具醫藥。若離扼比丘所住之處。不應高聲。彼營事比丘於離扼 比丘所。近住坐臥為作防護。隨其所樂上妙飲膳而供給之。又云。若有多聞比丘。應 當勇悍乃至守護。若有說法比丘。應當為法乃至就座聽法。住法會處或論議場清淨之 處。乃至應當三唱善哉。以要言之。不應於所有物起自在想。設少有辦事眾許方作。

勿自許用。乃至現前僧物。四方僧物。不相掍聚。及佛塔物更互積聚。應善遮防如是 顛倒。若四方僧物與現前僧物互有疑濫。彼營事比丘應白眾言。此現前僧及四方僧利 養事。應同意施作如是佛塔朽壞。應求施者而為興作。是佛教勅。復次迦葉。若佛塔 物多。彼營事比丘不應分與現前僧及四方僧。所以者何。以佛塔物下至十分之一。皆 是淨信。何得多取。諸天世人生佛塔想。況復珠寶皆即寶故。若取佛塔衣於如來制底

。寧使風雨曝爛散滅。不應以寶貿易此衣。如來塔衣無有人能善作價者。又佛無所須 故。佛言。迦葉。若營事比丘以惡心故。於持戒者為手供給自在役使。以不善業墮大 地獄。設得為人作世奴僕希求財利。為他役使毀罵打撲。以要言之。或於比丘更作新 制。恐畏謫罰非時役使。是營事比丘以不善根墮大地獄。名曰多釘乃至千釘釘身。熾 然猛焰成大火聚。又總略云。其舌廣長百由旬量於舌根上每百千釘熾然猛火。難堪難 忍。佛言。迦葉。又營事比丘若來若去。得僧利養慳惜拘藏。或應時不時與或困苦與

。乃至不與。是營事比丘以不善根故。死墮餓鬼。名食糞丸。有大力鬼持以示之。初 不得近。然於糞丸仰目諦視。受飢渴苦經百千歲。於其飲食了不可得。設有少得。由 險惡行悉成糞穢。又僧護緣起亦說是難。佛告僧護比丘言。如汝所見。實非是壁。是 地獄人。迦葉佛時。是出家人以非理洟唾污僧坊壁。由斯業報受肉壁苦。猛火燒然至 今不息。又汝所見。實非是柱。是地獄人。如前非理以洟唾污僧坊柱。受肉柱苦至今

(19)

不息。又汝所見。實非樹葉華果。是地獄人。如前非理於僧坊樹葉華果。獨先受用或 與白衣。受肉樹等苦至今不息。又汝所見。實非緊索。是地獄人。如前非理於僧坊索

。獨先受用或與白衣。受肉索苦至今不息。又汝所見。實非是杓。是地獄人。迦葉佛 時。而為沙彌。以慳誑心執杓摩拭。客比丘來時。彼沙彌見已背立。客比丘言。此眾 有漿飲否。彼慳悋心答如是言。汝何不見執杓摩拭。求欲飲水尚未可得。時客比丘到 已默然。空無所得慚赧而去。由斯業報受肉杓苦。如前不息。又汝所見。實非杵臼。

是地獄人。迦葉佛時。比丘聚物主事緣處。有一沙彌持印記者。即阿羅漢。有比丘來 語沙彌言。當須杵臼。彼言。尚座且住須臾。我有少務。後當與搗。彼發憤恚語沙彌 言。我若得是杵臼。擲汝臼中如是摏搗。何況杵臼。是時沙彌知彼磣毒惡言罵辱。我 若報言轉增憤恚。默然而住。乃於後時瞋罵少息。詣彼說悔。大德上座如是煩惱。彼 言。汝知此迦葉佛法律中出家沙彌我為上座。比丘沙彌說言。若如是者。我等出家。

云何斷除一切煩惱。解脫一切結使。出是惡言。應善對說悔罪之法。是名隨所至向使 業消薄。時上座比丘不為對說。瞋猶不悔。以斯業報作肉杵臼。受苦不息。又汝所見

。實非是鐺。有比丘來鐺不用否。沙彌答言。且坐須臾承事病比丘故。為彼煎藥。是 比丘不樂此說。以惡心故。壞鐺而去。受肉鐺苦。至今不息。又汝所見。中間若斷唯 少連持者。是地獄人。由昔主持比丘利養以慳惜故。回換眾物。冬時雨時交互而與。

由斯業報受苦不息

空品第四

  論曰。復次經說大義。如虛空藏經云。佛告彌勒菩薩言。灌頂剎帝利王。有五根 本罪。若犯此者。焚滅一切宿種善根。趣向惡道墮他勝處。遠離一切天人等樂。何等 為五。善男子。謂灌頂剎帝利王。故取佛塔物四方僧物。自作教他。是名第一根本罪

。若謗聲聞乘法緣覺乘法謗大乘法隱蔽留難。是名第二根本罪。若依我法而出家者。

剃除鬚髮被袈裟服。於學無學持戒毀戒。脫其袈裟逼令還俗。或加捶打獄囚繫閉。或 斷命根。是名第三根本罪。殺害父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以惡心故出佛身血。隨 作一事是五無間業。是名第四根本罪。若謗無因果不畏他世。自行十不善業道。或轉 教多人。身自堅住。教他堅住十不善業道。是名第五根本罪。乃至總略。若樂破壞國 邑聚落舍宅人民。是名根本等罪。以要言之。復次善男子善女人初行住大乘者。有八 根本罪。此初行住大乘者。於根本罪而有錯謬。焚滅一切宿種善根。趣向惡道墮他勝 處。遠離天人大乘等樂。久處輪回離善知識。何等為八。此諸眾生因昔惡行。而生險 難五濁惡世。以少善根近善知識。得聞甚深大乘經典。其人淺智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而初行菩薩聞說甚深法空經典。如其所聞受持讀誦。為前淺智如實開示巧妙 文義廣大境界。彼愚夫異生聞如是說。心生怖畏。心怖畏故。即便退失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心。發聲聞乘心。是名初行菩薩第一根本罪。善男子。以犯罪故。焚滅一切宿 種善根。趣向惡道墮他勝處。遠離天人大乘等樂。毀菩提心。是故菩薩於他有情補特 伽羅深心志願。應先知已如心所行。隨其漸次而為說法。譬如漸入大海。以要言之。

(20)

復次初行菩薩。發如是言。汝不能修習六波羅蜜行。亦復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汝應速發聲聞辟支佛心。汝可速得出離生死。乃至如前所說。是名初行菩薩第二根 本罪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四

(21)

大乘集菩薩學論卷第五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普明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空品第四之二

  復次初行菩薩。作如是言。汝何堅持守護波羅提木叉及律儀戒。應速發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心。讀誦大乘經典。若身語意所集煩惱。不善業報悉得清淨。乃至如前所 說。是名初行菩薩第三根本罪。復次初行菩薩。作如是言。善男子。如能遠離聽受讀 誦聲聞乘法。亦不為他人說此聲聞乘法。不能得大果報。不能永斷煩惱。應信大乘經 典。聽受讀誦為他人說此大乘經法。能令懺除一切惡道罪報。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故。如彼所言。取是見者二俱得罪。是名初行菩薩第四根本罪。復次初行菩薩。作 二種語。如其所見大乘經典。為利養故廣大稱讚受持讀誦。聽其義理為他人說。便作 是言。我是修大乘者。見他得利而懷嫉妬。又陀所得或全或分。便生譏謗輕毀淩蔑。

以嫉妬故。自高其身。便謂我得過人之法。於大乘中有斯妙樂。是人由財利故。得大 重罪。趣向惡道墮陀勝處。譬若有人欲入大海修治船舫。將至寶渚自壞其船喪失身命

。此初行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欲入大乘海中。以嫉妬故而作妄語因緣。毀壞信船斷 智慧命。此初行愚童諸小菩薩。以嫉妬故得大重罪。是名第五根本罪。復次善男子。

未來世中當有在家出家初行菩薩。於甚深空義所屬經典三昧總持諸忍諸地大莊嚴事。

善人沙門及菩薩行於此大乘經典。受持讀誦廣為人說。然於是法我自所證。由悲愍故 我為汝說。應當修習。汝亦得證是甚深法如我知見。彼不實言但能讀誦此甚深法及為 他說。於此深法而實未證。求利養故。妄說我得三世諸佛所證之法。菩薩聖人無有過 上。得大重罪。即是欺誑諸天世人。於聲聞乘尚未能得。何況入解大乘勝行及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耶。譬若有人居大曠野。大果樹下飢渴所逼求索飲食。此大果實色香美 味皆悉具足。棄已自趣毒藥樹下。食毒藥果即時命終。我說此人亦復如是。於難得中 得獲人身。依善知識遇大乘法。貪利養故。虛衒己德卑賤他人。如是行相得大重罪。

由重罪故。決趣惡道。是人一切剎帝利婆羅門吠舍首陀及諸智者之所擯棄。皆勿親近

。善男子。是名菩薩第六根本罪。復次善男子。未來世中剎帝利王有旃陀羅國師等。

而實愚懵。自謂明智起諸憍慢。具大財寶及大受用。種種布施營修福業。恃布施故增 益我慢。向剎利王分別沙門無量過失。依王勢力非理治罰責其課調。時諸比丘為彼所 逼。或取佛塔物四方僧物現前僧物。而轉與之。諸旃陀羅持以上王。如是二種俱獲重 罪。善男子。是名初行菩薩第七根本罪。復次有剎帝利王與旃陀羅沙門共立制限。非 法謂法法說非法。捨諸契經毘奈耶學。不依時說及廣大說。捨大悲眼般若波羅蜜多學 處方便善巧學處及餘契經所說學處。捨如是行相。彼行法比丘先所修習極生嬈亂。以 嬈亂故損智惠命。即便棄捨奢摩他毘鉢舍那。勸行他事多有所得。時彼比丘無以制伏 諸結煩惱。又諸比丘或於彼時毀棄深心。戒見行等多起過失。實非沙門自謂沙門。實 非梵行自謂梵行。說法問難如螺貝音。令王大臣恭敬供養。向白衣舍說是行法比丘無 量過失。令王大臣為立制限。取彼行法比丘所樂受用資生之具。如是二種俱獲重罪。

(22)

所以者何。禪定比丘是良福田。營福業者之所依止。是求三昧總持諸忍諸地之器。執 持應器作世光明。開示正道於業煩惱地。令諸眾生住涅盤道。善男子。是名初行菩薩 第八根本罪

  論曰。如彼復引餘契經云。若諸菩薩聞虛空藏菩薩名已。無有疑惑。欲覩見者。

畏墮惡道懺彼重罪。於虛空藏菩薩。稱念其名恭敬禮拜。善男子。如其福力住其人前

。或見本身或現梵王身。乃至或現童男童女等身。令初行菩薩如從座起於所犯罪悉皆 懺悔。及為演說甚深方便善巧大乘之行。乃至住不退地。又總略云。設不現前彼初行 菩薩面。於東方阿嚕拏天子住立其前。燒香勸請作如是言。汝阿嚕拏天。有大慈悲具 大威德。照閻浮提悲愍覆護。速自勸請虛空藏菩薩起大悲愍言覺悟我。而於夢中方便 顯示所犯罪報。授我懺悔得聖大乘智惠方便。彼阿嚕拏天出現閻浮提時。與虛空藏菩 薩俱來。以本色相即於夢中住其人前。懺彼重罪於如是相謂大智方便。知見方便。善 巧智方便。彼初行菩薩獲三摩地。名不失菩提心。依此大乘得堅固住

  論曰。或有是經先說。真言勸請儀軌等事。作如是說空寂深林遼敻之。處燒沈水 香多伽羅香堅黑諸香。遍十方界五輪禮敬。合掌誦此真言曰

  怛 (切身)他(引)蘇沒哩(二合)舍蘇沒哩(二合)舍歌(引)嚕尼葛左囉左囉尾左囉散左囉 歌(引)嚕尼葛牟嚕嚕牟囉尾誐 (引)哩摩(引)左弭勃嚕(二合)惹摩多歌(引)嚕尼葛進多(引)

摩尼布(引)囉葛歌(引)嚕尼葛薩哩嚩(二合引)娑(引)彌薩他(二合引)波野阿(引)倪也(切身引) (引)哩(引)薩普(二合)顒(五工切)薩普(二合)顒(上同)嚕底尾微葛顒(上同)涅哩(二合)瑟致(二合)

尾微葛顒(上同)布(引)囉野歌(引)嚕尼葛布(引)囉囉演覩摩摩(引)舍(引)薩哩嚩(二合)鉢探左 阿輸(引)葛誐底薩嚩(二合引)賀(引)

  說前儀軌。一切病苦。一切怖畏。一切惱害。悉皆殄滅。諸希求事亦悉成就   論曰。若剎帝利若菩薩等。云何罪咎及勝方便。或持戒者。云何說罪。云何過失

。謂於持戒者無過失者。多起打扑名執自見。由是展轉生怖滅諸罪咎。若於此大性罪 拔去苦本畢竟不造。於菩提心戒是所堪任。如實觀察相續思惟。故方便善巧經說是根 本罪云。善男子。菩薩於別解脫戒學式叉摩那百千劫中唯食根果。解脫一切眾生忍受 惡言。若於聲聞辟支佛行相應作意。是名菩薩根本重罪。善男子。得是根本罪者。譬 如聲聞於有餘依涅盤而不堪任。善男子。此所說罪於聲聞緣覺作意無有出離亦復如是

。於佛地涅盤而不堪任

  論曰。此諸重罪由執我故。持為妙樂是義云何。攝論釋云。破壞三寶物。或如芥 子量。謗正法二罪。是牟尼所說。設破戒比丘。由被袈裟服。或不聽出家。捶考繫牢 獄。造作五無間。又或執邪見。及破壞聚落。此名根本罪。是勝尊所說。但樂談空性

。實自無知覺。設住佛智中。不修正覺道。捨斯別解脫。希入大乘果。又令諸學人。

不斷於貪執樂向他人前稱揚自己德。由光於他人。廣獲其利養。或復邪妄說。我得甚 深忍。或責罰沙門。故取三寶物。由如是取已。復捨奢摩他。或行法比丘。與所愛受 用。是名根本罪。因墮大地獄。又虛空藏菩薩住立佛前宣悔夢中捨菩提心偈云。有諸

(23)

來乞者。慳貪而不施。磣然生忿怒。打撲諸眾生。清淨一心者。亦不為恭敬。隨他染 欲心。誹謗於正法。地藏經云。佛告大梵。若依我教而出家者。犯戒惡行內壞腐敗如 穢蝸螺。實非沙門自謂沙門。實非梵行自稱梵行。常為種種煩惱所勝敗壞傾覆。如是 比丘雖破禁戒行諸惡行。尚為一切天龍人等開示福德行。故此善知識然非法器而。剃 除須髮被袈裟衣於無量眾生種種善根為開導。因近生善趣顯示正道。是故若依我教而 出家者。持戒毀戒。我尚不聽轉輪聖王依俗正法鞭撻其身牢獄繫閉節節支解斷其命根

。況餘非法。如是比丘。然依我法毘奈耶中。說名死屍。復說彼人如牛有黃。如麝有 香。又云。若依我教而出家者。是器非器不應惱害。即是毀犯三世諸佛。得大過咎焚 滅善根墮無間獄。彼經又云。被袈裟衣解脫幢相。是諸如來之所建立。爾時復有無量 百千聲聞及菩薩眾。聞佛所說。皆懺往昔造業障罪。或言。世尊。我於往昔如來聖言 量中。及佛弟子是器非器。多行忿恨呵罵毀辱種種誹謗。造業障罪墮三惡道。受種種 苦難堪難忍。以要言之。世尊。我於如是業障今悉懺悔。或言。世尊。我念往昔於聲 聞教及佛弟子是器非器。恐畏惡罵加諸杖捶。復有說言。於佛弟子侵奪衣鉢斷其受用

。復有說言。於出家者逼令還俗非理役使。復有說言。於佛弟子是器非器。有罪無罪

。枷鎖牢獄。是業障罪於多劫中墮諸惡趣。受種種苦難堪難忍。乃至白言。世尊。是 業障罪今悉懺悔。更不敢造。唯願世尊。攝受憐愍。濟拔我等廣大罪報。障礙出家經 亦作是說。若人成就四大舍法。在所生處獲如是難。謂生盲愚啞。或旃陀羅樂多毀謗 無諸妙樂。常為奴僕。或作女人扇茶半擇迦等。駝驢猪狗及毒蛇報。何等為四。此大 舍者。為過去諸佛作增上力。令諸眾生發出離心。出家心。聖道心。為作障礙。是名 第一。復次樂貪財賄及貪子息。不信業報。謂言於眾富樂自在。男女妻妾有出家者。

為作留難。是名第二。餘二種者誹謗正法。及害沙門婆羅門等

  論曰。十不善業道是難。有極苦報。見正法念處經說。彼中殺生罪報。今當略說 云。地獄中。復次有鳥。名火頂行。火中不燒。見地獄人極生歡喜。先破其頭。次飲 其血。復次有鳥名髑髏行。嘴火焰然食腦脂髓。復次有鳥。名曰食舌。食罪人舌食已 復生。過前柔軟如蓮華葉。如是義者隨想所生。復有諸鳥。或名拔齒。名執咽喉。名 曰食毛。名曰食肺。名食生藏。名食背骨。名食隱密。諸骨節間破已飲髓。次復有鳥

。名曰針孔。嘴利如針。唯飲其血。復有諸鳥。名骨中住。名曰拔爪。名食筋脈。名 曰拔髮。唯食髮根。如是阿鼻大地獄中三千由旬名惡夜叉飛鳥住處。於百千歲食已復 生。受大苦惱。彼經復說。一切苦網周遍圍繞。復有地獄。名墮險岸。疾趣彼處希望 歸救周匝行時。十一火聚獨無伴侶。唯有冤報業繩所縛遍常隨逐。謂令趣入諸大地獄

。復次趣入墮險岸處。彼下足時熾然銷爛。舉足復生。過前柔軟以柔軟故受極痛苦。

如是惶怖。頭目手足一切肢分。悉皆銷爛。而說是處世所希有。名墮險岸。復說墮處

。業風所飄高三千踰繕那量。後墮地已。雕鷲鵄梟競分食之乃至業風舉已還墮。經百 千歲受如是苦。彼經復說。次有墮處。名曰旋輪。有千輻輪世所希有。熾然猛利。正 使金剛不能沮壞。是輪於身速疾旋轉。乃至緣諸身分悉皆燒然。舉足行處為釘所刺。

(24)

如是趣入蠰酤吒山。有蠰酤吒蟲食彼罪人。食已復生過前柔軟。以柔軟故受極痛苦。

生已復食。食已復生。於是身肉過前希有。由彼快意。造殺生者得如是果

  論曰。不與取報。我今當說如是惡作業行。於地獄中有大資具。如旋火輪。乾闥 婆城鹿愛相似。由癡惡業。見有珠寶衣服財物種類若干。以癡業故。於熾焰中奔捉彼 物。自業所造琰魔羅卒。執利刀釰詣鐵網中劈割燒然一切肢分。唯有骨在。由無始來 不捨財利。受斯苦報

  論曰。造欲邪行。我今當說。造斯罪者。於前苦處暫得脫已。惡業旋增過大火聚

。復墮他處。名惡邪見。由業所造見有女人。如先所覩。彼既見已。無始時來貪火發 生。即便奔趣彼女人者。自業所造皆鐵所成。為彼執已齧其唇吻食其身分。乃至無有 如芥子許。食已復生。生已復食。彼人如是貪火所燒。受極痛苦難堪難忍。如是欲火 所燒。於彼女人不念苦惱。彼女人者皆鐵所成。堅若金剛。身火洞然。執彼罪人如摧 沙繭。一切身分熾然散滅。散已復生過於前說。略彼偈云。女為罪根本。能壞諸財利

。若人樂女色。云何獲妙樂。乃至。此世及他世。女失第一失。遠離女色者。身獲安 隱樂

  論曰。妄語業今當說。有大力琰魔羅卒。執彼罪人以刀劈口鈐出其舌。此妄語報

。惡業力故。舌廣五百踰繕那量。舌相出時。琰魔羅卒即共敷置熱鐵地上。自業所造 百千鐵犁。犁頭焰然世所希有。極大力牛周遍往來。而耕其舌涎血流溢。耕已復入。

以要言之。復出其舌。過前柔軟。如天舌相。吐聲號哭。受大苦惱。經無量百千歲難 堪難忍。彼地獄人。舌暫入口極生惶怖。是惡相狀處處馳走。墮猛火聚而或焦爛。於 是苦惱希望歸救。復有琰魔羅卒。手執刀棒世所希有。麾斫罪人。從頭至足如微塵許   論曰。兩舌報如妄語說。舌出三百踰繕那彼琰魔羅卒。持熾焰刀斷取其舌。狐狼 野干隨處食之。受極痛苦吐聲號哭。斷已復生過於前說

  論曰。惡口報今當說。琰魔羅卒執彼罪人。以刀劈口斷取其舌。由彼飢渴求索飲 食。令自食舌及飲自血。惡業力故。斷已復生。踠轉于地吐聲號哭。目精旋動受極痛 苦。琰魔羅卒訶責教誡。由自所作誰復代汝。說伽他曰。舌放類堅弓。利言毒火箭。

若人惡口說。來斯見大報

  論曰。綺語報今當說。琰魔羅卒以刀劈口。灌赤洋銅涌沸熾然。先燒其舌。次燒 咽喉。次燒其心。次燒其腸。次燒熟藏。燒熟藏已。從下而出。琰魔羅卒說伽陀曰。

前後非聯屬。無義不相應。汝非聯屬說。彼果來此受。常不誦佛經。不樂真實語。彼 既非是舌。何異於肉臠

  論曰。慳貪報今當說。彼地獄人自業所造。望見地邑滿中珍寶他人守護。彼地獄 人由無始來癡惡業故。謂言已有貪不善業樂行多作。於地獄果起顛倒見。如是見已。

為多貪取。手執利刀世所希有。疾趣彼物。餘地獄人亦執利刀迭相戰掠。乃至食噉。

身肉俱盡無有如芥子許唯有骨在吐聲號哭。略彼偈云。見他人富足。思惟悕我得。是 貪生毒果。而今來此處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彼無所有不可得  愚癡著相謂有無   有無二法皆非實  出此了知乃菩薩 

。無分別不離分別。無計度不離計度。非思惟作意。寂靜清涼無生無滅。無見無聞無

 佛身普遍諸大會  充滿法界無窮盡   寂滅無性不可取  為救世間而出現 

  爾時賢護長者。即以偈詞而伸讚歎  如我昔聞佛世尊  名稱吉祥及威德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四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五

 設入眾會  則為導師  是菩薩者   十方聞名  於法無礙  猶如巨海 

。新新生滅念念遷移。戒慧解脫寂靜乃真。願我得佛能說淨道 (云云) 。或聞生滅。即解

人迷此世界。或計無因緣有世界。或計邪因緣有世界。大聖隨眾生所欲樂聞為說正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