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何謂「生活美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何謂「生活美學」?"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5 5

文創采風

談生活美學教育

◎漢寶德(前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

何謂「生活美學」?

自去年開始,政府正式編列預算,

有計劃的推動「生活美學」,並把原 省屬的四座社教館更名為「生活美學 館」。這樣一來,「生活美學」這個民 間用語,遂登入廟堂,成為官方名詞。

文建會在推動這個計劃時,聘請我為顧 問,因此「生活美學」的官方解釋就無 形中成為我的責任了。

我為什麼說這些話呢?因為「生活 美學」確實沒有學術上的定義。美學,

Aesthetics,是研究美的學問。據我所 知,嚴肅的美學研究並未特別以生活為 範圍。我們今天創造這個名詞,又正經

的將它當作國家政策,只好為它下個定 義。請各位讀者了解,它不是我的發 明,可是為了作業方便,不能不去定 義。過去我在《明道文藝》談美,寫了 幾十篇,從來沒有用過這個名詞。

正 確 的 說 法 應 該 是 生 活 美 感 教 育 , 也 就 是 生 活 品 味 。 它 不 是

「學」,因為不是理論的探討,而是 美的實踐。政府推動的不是大家研究 美的學問,而是要使國民普遍擁有美 的判斷能力,因此能在生活中體會美 感,享受美感,進而經由感覺提升精 神生活的品質。這就是蔡元培先生所

(2)

6 明道文藝 404

文創采風

說的以美育來代替宗教的意義。

因此,我們先要把美學二字加以分 解,把生活美學解釋為「學習在生活中 找到美」的意思。這裡有兩層意涵必須 了解。一為美是什麼?二是美在哪裡?

美是什麼?是美學上爭論不休的問 題。我在談美的幾十篇文章中都在說明 一個觀念:愛美是人類的本能與天性,

只是璞玉需要琢磨才能明亮,所以必須 經過教養,人類才能把愛美的天性發揮 出來。這個過程就是教化。

美在哪裡?其實美是無所不在的。

爭論不是學術問題,而是站在什麼立 場。生活二字代表一個場域,界定美感 世界中的一個範疇。可是生活的涵義太 廣了,文化界幾乎都可以把自己的場域 與生活連上關係。這樣下去,反而失掉 這個計畫的焦點。在生活中找美,從畫 裡找算不算?從戲劇中找算不算?到美 術館去找可以嗎?這樣解釋,生活美學 就與藝術欣賞無異了。

所以必須狹義的解釋生活,那就是 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換句話說,生活,

指的是大眾日常生活,非常物質性的生 活。美感價值正是在物質生活中尋求超

物質的精神價值。因此生活是普世的,

不是少數人的,它與藝術劃清界線,因 為文學與藝術不是人人需要,物質卻是 生活的一部分。

衣食住行的範圍已經夠廣。先要選 擇最基本的生活。比如「行」是生活中 不可或缺,但車輛不是人人都能夠考 究。「衣」也是必要的,但出入高級交 際場所的華麗衣著,卻不是人人都需 要。現代社會以中產階級為主體,大家 可以過豐衣足食的生活,但貴族生活並 不是每個人都能體驗。以「住」來說,

多數人住不起豪宅。

綜合前面的討論,生活美學指的是

「一般大眾學習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美感 的滿足」。這也許是一個過長的定義,

但為避免誤解,不得不說明白。

美感教育的重要性

自上文的討論中,可知所謂美學,

或美感教育,是國民生活中不可缺少 的。我們常說國民教育的內涵是德、

智、體、群、美。可知自國民革命以 來,知識界、教育界都知道美育重要,

只是掛在車尾,時時被忽略而已。傳統

(3)

77

文創采風

文化中缺乏群育與美育,於是在國民教 育添加進來。可是近百年來,教育界除 了聊備一格的美術、音樂課外,並沒有 認真推行美感教育。其結果是,教育改 革近百年,國民卻沒有最基本的美感素 養。談到美,不是詩就是文,對視覺美 全無感覺。因此中國人生活的地區,不 論是台灣還是大陸,或海外的唐人街,

只有紊亂、熱鬧,看不到可以使人愉悅 的素淨美感。

這種情況是不是可以改變呢?會 的,但是只能緩慢進步。在社會富裕之 後,國民受進步國家的感染。同時美的 專業者,如建築師、服裝設計師、器具 設計家等,接受海外教育外,作品水準 因而提高。但是國民的品味能力未及標 準,社會上重要的領導人缺乏美感素 養,因此美的專業者與決策者、應用者 之間產生鴻溝,要在短期間普遍提昇水 平相當困難。也因為這樣的原因,短期 內欲在文化創意產業上有所斬獲也幾乎 不可能,因為文創產業的基本品質就是 美感。那裡有一個對美茫然無覺的民 族會創造出高級產品,能銷售到進步 國家去呢?

所以國家要真正進步,舉國上下都 要有相當高的美感素養。政治與企業界 的領導人素養最為重要。但是在現代民 主社會中,政、商領袖都來自民間,都 是自一般大眾中努力奮鬥而出。歸根到 底,美感的文化力量必須自全民教育開 始便十分明顯。怎樣開始呢?就是學習 歐洲早年的做法,在國民中、小學教育 中實施美育。

把美育視為國民教育的一環,是國 家的責任,其目的不只是為了國家的競 爭力,而且是國民個人品格與素養的重 要部分。美感是一種精神品質,尚美的 人格在生活中隨時可覺察美的存在,為 美而有所感動,達到精神滿足的境地,

是影響其做人處事方法的重要因素,也 自然是行為的指標之一。在國民教育中 放棄美育,是青少年行為敗壞的原因之 一,應該徹底反省。

如何推動生活美感教育

很可惜,在國民教育中把美育當成 課外活動式的課程,已經積重難返。因 為正式的教學需要教師,教師須經過師 範教育的陶冶。過去幾十年,師範教育

(4)

8 明道文藝 404

文創采風

中的美術與音樂科系都在作育藝術家,

但畢業學生多半不懂何為美育,只想在 藝術上成名。而中等學校的藝術課只是 遊戲,或借課給數理、英文課。今日要 改回來,真是談何容易?要老師們重新 受訓練,不要說執行上有困難,老師的 老師又在哪裡呢?所以藝術教育界對此 一致反對,或非常消極的面對。何況他 們有反對美感的,主張前衛藝術教育的 教授們加持。

前 衛 藝 術 的 教 育 方 法 是 放 牛 吃 草,不加價值判斷,沒有教育目標,

所以師生皆大歡喜。而美感教育,是 以科學的美學為基礎,有原則、有判 斷、有方法。最重要的是,與生活相 關的美學都與設計有關。「設計」是 連結美感與科學的行業。所以歐洲的 美感教育通常自手工藝開始,再到設 計教學。這樣的教育對於進入工廠工 作的國民,都能養成其珍惜工作品質 的人生觀,不會像台灣的建築工人,

蓋不出一棟不漏水的房子。

話說回來,這樣的教育對國中小而 言是大變革,他們豈肯輕易接受?何況 他們對美感並無所覺,又怎會感覺到需

要變革的壓力呢?上自長官下至教師幾 乎興趣索然。

所以當文建會前任主委王拓兄向 我 提 起 他 的 推 動 計 劃 時 , 我 深 受 感 動。現任黃碧端主委同樣堅定的支持 這個計劃,才能順利展開。但是不透 過學校,以大眾教育來推行美育,在 效果上就要大打折扣。不但普遍性不 足,深度也有限。文建會所能做的是 經營出一種氣氛,使社會大眾知道在 生活中找到美感相當重要。美,不是 財富的問題,是品味。

使用文化方法來推動美感教育,需 要對一般民眾形成吸引力。利用高超的 展示技術,出自觀眾的主動,才能發生 一些作用。開設講習班,同樣需要民眾 主動參與,才能有更理想的效果。這些 正是文建會所努力的目標。文化推廣如 能有媒體加持,可以產生加倍的效應,

可惜政府的作業,由於種種規範,無法 靈活運作。當然文化單位也可與教育合 作,幫助學校美育解決人力的難題,可 是各級學校的反應卻有待觀察。

能在美育上邁出第一步,已經謝天 謝地了。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培養學生的國民

Tuskegee 是美國南方的一個地方,美國聯邦政府從 1932 年至 1972

Tuskegee 是美國南方的一個地方,美國聯邦政府從 1932 年至 1972

她寫道,當我們在生活中最想做的事情也是我們的義務時,最能 感受到 Ikigai 。關於 Ikigai ,感受就是最誠實的,如果我們知道如何

你會邀請 同學或 朋友回家玩嗎?如會的話,你會請哪些 人呢?如不會的 話,原因是甚麼呢?2.

你會邀請 同學或 朋友回家玩嗎?如會的話,你會請哪些 人呢?如不會的 話,原因是甚麼呢?2.

其次,將服裝可視為一種「符號」,在當代已是不爭的事 實。美國服裝社會心理學家 Susan Kaiser 在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lothing 中,進一步提出一「關於服裝符號系

流程 6-8 均有相同的教學步驟:請學生思考「如果你是美 穗,會有甚麼感受?」和「如果你是阿達,會有更好的 表達方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