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內觀雜誌第38期 【本期重點】:因明辯經的規範。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內觀雜誌第38期 【本期重點】:因明辯經的規範。"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內觀雜誌第 38 期【2006 年 3 月】

內觀雜誌第 38 期

【本期重點】:因明辯經的規範。

第 38 期內容文摘:

因明辯經中的規範:

(1)因明辯經中歧義的去除。

(2)因明論式中不同因。

(3)因明辯經的順逆演算格式。

(2)

因明辯經中的規範

林崇安,2006,03

說明:辯經就像下棋,有其遊戲規則,規則要清楚、簡單,在規則下運 作熟了,智慧有所發揮,就能出現樂趣。

以下針對因明辯經中的歧義和順逆演算,提出應有的規範。為了辯 經問答測驗的流暢,攻方要善於立出正因與似因,守方要善於找出似 因,此處並舉出一些因明論式的實例供參考。文分三段:(1)因明辯經 中歧義的去除。(2)因明論式中不同因的例子。(3)因明辯經的順逆演 算格式。

(1)因明辯經中歧義的去除

(一)不是與非 規定:

(1)「非」:

「非」:結合其後的詞,成為一術語或片語。如:非天、非想非非想天。

(2)句子「A 不是 B」:

「不是」:否定其後的 B。否定後,其範圍一般常會包含「無」。如:

 ○不是白馬=無+常+色+知+(不相應行-白馬)

 ○非所作性=非所作性的法=常=無為法=無實的法

  不是非所作性=不是非所作性的法=無+所作性

 ○所作性=無常=有為法=實事

  不是所作性=無+非所作性=不是無常=無+常=不是實事

[例]空性,應是不是所作性,因為是非所作性故。答:同意。

[例]聲音,應不是非所作性的法。

  是指:聲音,應不是「非所作性的法」。

  而不是指:聲音,應不是「非所作性」的法。

  也不是指:聲音,應「不是非所作性」的法。

(3)

 ○無實=常+無

 無實的法=常

 不是無實=無常

 不是無實的法=無+無常

[例]聲音,應不是無實的法。

  是指:聲音,應不是「無實的法」。

  而不是指:聲音,應不是「無實」的法。

  也不是指:聲音,應「不是無實」的法。

(二)A 不都是 B

例如:盒中有紅球與白球。

1 盒中都是紅球嗎?    答:為什麼?(指,不是都是紅球)

2 盒中都不是紅球嗎?   答:為什麼?(指,不是都不是紅球)

3 盒中不都是紅球嗎?(中性語)答:同意。

盒中不都是紅球嗎?(強勢語,傾一邊:盒中都是紅球)

口語上答:不是。

例如:盒中只有紅球。

1 盒中都是紅球嗎?   答:同意。

2 盒中都不是紅球嗎?  答:為什麼?(指,不是都不是紅球)

3 盒中不都是紅球嗎?(中性語)答:為什麼?(指,不是不都是紅球)

盒中不都是紅球嗎?(強勢語,傾一邊:盒中都是紅球)

口語上答:是(指,同意)。

規定:

(1)辯經上的攻方的命題:「A 不都是 B」、「A 不都是 B 嗎?」是中性 語。

A 不都是 B=A 不全部落入 B 的範圍=A 有一部分不落入 B 的範圍。

A 不都是 B 嗎?=A 不全部落入 B 的範圍嗎?=「A 有一部分不落入 B 的範圍嗎?」而不是指:「A 全部落入 B 的範圍。」

(4)

(2)口語上「A 不都是 B 嗎?」是強勢語,傾向一邊:「A 應都是 B」,

辯經不用此意。

※辯經上,對「宗」回答「為什麼?」以及對「大前提」回答「不遍」

時,守方的意思只是單純的否定而已:不是。

猶如辯經時,對錯的「小前提」回答「因不成」一樣,只是單純的否定 而已。

例如:

攻方:鹿不都是馬=鹿不全部落入馬的範圍。  答:同意。

攻方:鹿不都是馬嗎?=鹿不全部落入馬的範圍嗎?

答:同意。

如果答:「為什麼?」指,鹿不是不都是馬=鹿不是不全部落入馬的範 圍=鹿全部落入馬的範圍=鹿都是馬。所以此處不會答「為什麼?」

(2)因明論式中不同因的例子

(一)【舉出「正因」的例子】

攻方:鏡中人,應不是人,因為不是非色非知的法故。

守方:同意。

說明:不是人=無+常+色+知+(不相應行-人)

  不是非色非知的法=無+色+知。

攻方:第一因,應是無實,因為不是所作性故。

守方:同意。

說明:無實=不是所作性=無+常。

攻方:造物主,應是無實,因為無有作用故。

守方:同意。

(5)

攻方:非所作性,應不是「所作性」,因為是常故。

守方:同意。

說明:非所作性=常。

  不是「所作性」=無+常。

(二)【舉出只有「不遍」的例子】

攻方:瓶子應是無常,因為不是非色非知的法故。

守方:不遍。

攻方:請舉例。

守方:兔角。

說明:無常=色+知+不相應行

  不是非色非知的法=無+色+知。

攻方:智慧應不是無實,因為不是無故。

守方:不遍。

攻方:請舉例。

守方:虛空。

攻方:涅槃應是非所作性,因為無有作用故。

守方:不遍。

攻方:請舉例。

守方:龜毛。

(三)【舉出只有「因不成」的例子】

攻方:死人,應不是人,因為無有作用故。

守方:因不成。

說明:此處宗與大前提都正確。

  無有作用=無實=無+常。死人是色法,是無常法。

不是人=無+常+色+知+(不相應行-人)

攻方:虛空,應是無實,因為是無故。

守方:因不成。

(6)

說明:此處宗與大前提都正確。

  無實=無+常。虛空是常。可知只要由「無實-無」,找出虛空、

  擇滅等作前陳,小前提就不正確。

攻方:人,應是無常,因為是知覺故。

守方:因不成。

說明:此處宗與大前提都正確。

攻方:虛空,應是無常,因為是非色非知的無常法故。

守方:因不成。

說明:此處只有大前提正確。

  以「人」作前陳,「非色非知的無常法」為正因;改為「虛空」

  作前陳,「非色非知的無常法」就變成似因。

(四)【舉出因不成且不遍的例子】

攻方:虛空應不是無常,因為不是非色非知的法故。

守方:不遍。

攻方:請舉例。

守方:瓶。

說明:此種大小前提都錯的式子,儘量少立。

  不是無常=無+常

  不是非色非知的法=無+色+知。

(五)附探:量與非量

攻方:(眾人火車上所看)移動的樹,應是有,因為是以量所緣故。

守方:因不成。

攻方:(眾人火車上所看)移動的樹,應是以量所緣,因為是以現量所 緣故。

說明:火車上眾人所看移動的樹是正量嗎?此是類比於:

(眾人地上所看)移動的火車,應是有,因為是以量所緣故。

(7)

火車上眾人所看的樹頭與地面同時一起後移,有其一致性,此非個 人的錯覺,是火車上眾人的現量。同樣,鐵軌雖平行,但眾人肉眼所看,

愈遠愈窄,有其一致性。筷子在水中折射,眾人肉眼所看,有其一致性。

進而,由於視覺暫留,影片看成連續,是正量嗎?(眾人火車上所看)

移動的樹,實際上是在相對的運動中,座標轉換而已。

眾人看到太陽由東移西,其實相同於眾人火車上看到樹的移動。佛 陀如在火車上,看到的樹有無移動?佛陀是否看到太陽由東移西?這些 有其一致性者可歸屬正量。

若限於少數人之所見,如虛空花、二個月亮,才算非量,歸屬「無 分別的顛倒識」。若在地上有一人看到樹在跑動這也是「無分別的顛倒 識」。

(3)因明辯經的順逆演算格式

攻守原理

1 首先,攻方和守方都需遵循「框內」的公設與共識,就像下棋,要遵 守遊戲規則。辯題的形式,基本上可分「證明題」與「測驗題」二類:

「證明題」採完整的二輪推論法。

「測驗題」則是依攻方所提每一測驗性質的論式,守方採取機動的回 答,先檢驗小前提而後大前提,立刻回應:小前提有誤即答「因不成」;

大前提有誤即答「不遍」,要乾淨俐落。

2 若攻方立出「A 應是 B」,守方「同意」後,攻方再立出「A 應不是 B,

C 故」等等。守方此後的回答,若能貫徹「因不成」或「不遍」,則成 功。若被迫「同意」,表示自相矛盾。

3 原則上,攻方所立「框內」的宗:「A 應是 B」,若是正確,則「A 應 不是 B」必不能成立,此時攻方所說的任何「因」,必是「似因」:其大、

小前提必有一錯,守方必須捉到錯者,否則必落敗。換言之,對義理的 觀念與推導,如同數學的運算一樣,必須掌握得非常清晰與精確。(見 內觀雜誌,37 期,2006)

(8)

【實例一】

0 攻方:道應是常嗎?

0 守方:同意。

1 攻方:道應不是常,因為是無常故。

守方:因不成。

a 攻方:道應是無常,因為是心所故。

守方:因不成。

b 攻方:道應是心所,因為是慧心所故。

守方:因不成。

c 攻方:道應是慧心所,因為是慧心所中的道故。

守方:因不成。

d 攻方:道應是慧心所中的道,因為與道為一故。

守方:同意。

c 攻方:道應是慧心所嗎?

守方:同意。

b 攻方:道應是心所嗎?

守方:同意。

a 攻方:道應是無常嗎?

守方:同意。

1 攻方:道應不是常嗎?

1 守方:同意。 (守方前後相違)

攻方:完結!

【實例二】

0 攻方:道應不是常嗎?

0 守方:同意。

1 攻方:道應是常,因為是非所作性故。

守方:因不成。

a 攻方:道應是非所作性,因為是無實的法故。

守方:※不遍。

b 攻方:應有遍,因為無實的法是非所作性的同義詞故。

守方:不遍。

(9)

c 攻方:應有遍,因為依據同義詞的公設故。

守方:同意。

b 攻方:若無實的法是非所作性的同義詞,則凡是無實的法,都是非所 作性嗎?

守方:同意。

a 攻方:凡是無實的法,都是非所作性嗎?

守方:同意。

1 攻方:道應是常,因為是非所作性故。因已許!周遍已許!

守方:同意。 (守方前後相違)

攻方:完結!

評析:無實=不是所作性=無+常。無實的法=不是所作性的法=常。

守方在「※不遍」處應答:「因不成」,由於選錯而「失分」(前後相違)。

守方出現同意後,攻方依據「不遍」或「因不成」一一逆推到源頭,現 出守方前後相違。

順逆格式舉例

0 A 應是 B 嗎?      (為什麼?)

A 應是 B,因為是 C 故。   (因不成)

A 應是 C,因為是 D 故。  (因不成)

…………  (因不成)

A 應是 N,因為是 N 中的 A 故。 (因不成)

A 應是 N 中的 A,因為與 A 為一故。 (因不成)

A 應是與 A 為一,因為依據自身為一的公設故。(同意)

  (總計同意)

A 應是 N 嗎?    (同意)

………… (同意)

A 應是 C 嗎?     (同意)

0 A 應是 B 嗎?    (同意)

以上「A 應是 B」若是正確,則接著攻方對「A 應不是 B」所立之因,

必是「似因」。如:

1 攻方:A 應不是 B,因為是 C 故。

(10)

守方:因不成。

a 攻方:A 應是 C,因為是 D 故。

守方:因不成。

b 攻方:A 應是 D,因為是 E 故。

守方:※不遍。(如果※選錯,其後守方必會被逼出同意。如果一直選 對,則守方必不會被逼出同意。)

c 攻方:(凡 E 是 D)應有遍,因為 F 故。

守方:同意。

b 攻方:A 應是 D 嗎?

守方:同意。

a 攻方:A 應是 C 嗎?

守方:同意。

1 攻方:A 應不是 B 嗎?

(或 1 攻方:A 應不是 B,因為是 C 故。因已許!周遍已許!)

守方:同意。 (守方前後相違)

攻方:完結!

──────

(11)

《內觀雜誌》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北市誌字第 313 號 1995 年 10 月 1 日創刊

發行人:李雪卿 編輯:內觀雜誌編輯組

宗旨:弘揚佛法的義理和介紹內觀法門 聯絡:320 中壢市郵政信箱 9-110

網站:www.insights.org.tw http://140.115.120.165/forest/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攻方: (凡是六識中的眼識都是心法)應有遍,因為六識中的眼識是心

為無常,是為同彼所疑。」 19 此例中,若 有人對實在論者立「瓶是無常」這個所 立宗,然後以「從無常因生故」作為能 立因,則此時「從無常因生故」這個能

攻方: 〔凡是常都是非剎那生滅的法〕應有遍,因為常是非剎那生滅的

說明:此破式的小前提於 1 成立,所以守方不能答「因不成」;此破 式的結論與 2 相反,所以守方不能答「同意」

本文先分析傳統的因明論式,而後將中文辯經的問答規則略加修 訂,使因明的推理問答能夠精簡地運用。文中指出,當攻方提出完整 的因明論式時,守方只允許回答下列四者之一: (a)因不成。 (b)不

數學上有很多的定義,也有很多定理,定理是必須經過證明才能確立的事

題目 2-2、能使冰棒棍不掉下來的原因,是因為竹筷的重心能立於名片上,請說明在 名片往外移動的過程中,冰棒棍受到什麼力的作用並說明如何作用,才能使其 能立於名片的一邊上。.

第二章論因地佛性,考察對象包 含正、緣二因,寶亮認為正因佛性是 眾生的內在成佛條件,緣因佛性則是 一切有助於眾生成就佛果的外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