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真常論者的論理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真常論者的論理 "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真常論者的論理

劉嘉誠

在大乘佛教三系中,相對於中觀與唯識二系之 重思辨與論理,真常唯心一系則比較重信仰與修證 而不重思辨與論理,不過在真常唯心論者所傳的如 來藏經系中,也有少部分出現重思辨與論理的情 形,本文擬以《大乘密嚴經》為例,說明經中使用 論理的方式成立真常唯心論的主張,以下就針對經 中有關論理的部分做一簡略說明。

首先是經中有關因明的論述,如本經〈顯示自 作品〉中寶髻菩薩問金剛藏:「何故不為諸仁等說離 諸逆順、似非似因真實之法?」此中「似、非似因」

依法藏之釋,係與因明之量論有關,先就「似因」

而言,法藏舉因明之例說:「如立宗言:『聲是無常』, 因云:『所作性故』,此因遍有無常法中(如瓶),彼 此似故說言似因。」此例是說聲與瓶彼此具有相似 的因(所作性)與宗法(無常),故名似因,可見這 裡的「似因」相當於比量中的同品。其次就「非似 因」而言,法藏續舉因明之例說:「然所作因,所作 雖同,有各別因,如立宗言:『瓶是所作法』,因云:

『火燒乃成故』,然聲亦所作法,應以火燒成,此因 不相似。」這裡仍以聲與瓶為例,聲雖與瓶有相似 的宗法(所作性),然瓶之因是「火燒乃成」,卻不 能說聲之因亦是「火燒乃成」(實則聲之因是「咽喉 等和合乃成」),因此這裡的聲與瓶是「不相似因」。 此外,還有一種「非似因」,法藏再舉因明之例說:

「更有立宗:『聲是常住』,因云:『以無形故』,此 因不定,若無形因,成聲常者,諸心心法皆無形礙,

應亦是常,以是不定,故不相似。」此例指出「聲」

與「心心所法」雖具有相似因(無形礙),然此因 的範圍卻過大,即聲之「無形」因大於宗法(常), 因此把(同品「虛空」)異品「心心所法」都包括 進來了,此時的因即成為共不定的因,故也是「不 相似因」。

除了因明量論的論述,本經還出現以比量論證 的實例,如〈阿賴耶微密品〉中金剛藏向大樹緊那 羅王說知法性之方法:「如飯一粒熟,餘粒即可知,

諸法亦復然,知一即知彼;譬如攢酪者,嘗之以指 端,如是諸法性,可以一觀察。」此處金剛藏引二 喻廣示知法方法,此方法即比量中「後比」之方法,

「後比」簡言之即是以一推餘,也就是整體中由知 其一而推知餘者皆如是,類似吾人所說的一葉知 秋,如引文中金剛藏所舉喻,譬如炊飯,由一粒熟 知餘者皆熟,又如乳作成酪,由指端嘗得酪味即知 餘者皆已成酪,同理,諸法(外境)之法性,由知 一法性空即知餘一切法皆是性空。

此外,另一比量論證的實例是金剛藏破他宗「涅 槃是壞滅」的見解,如〈妙身生品〉說:「涅槃若滅 壞,眾生有終盡,眾生若有終,是亦有初際。應有 非生法,而始作眾生,無有非眾生,而生眾生界。」

這裡金剛藏所用的方法相當於中觀慣用的 「歸謬 法」,此方法簡單說,即是由敵論者的主張將導出與 事實矛盾的結論,由此論斷敵論者的主張是錯的。

如引文中金剛藏指出兩個偈頌,前一頌說,若涅槃 是壞滅,則眾生之生死輪迴將成為有「終」,若有「終」

則亦有「始」(purva-koti 本際,即生死的最源頭); 後一頌再指出眾生若有本際,則「眾生本際之前應 先有非眾生生出眾生之過」,不過頌文是簡略的說 法,其完整的推論應該是這樣的:先詰問外人眾生 本際之前為有因?為無因?再以兩難式破他:若無

因,則彼本際眾生無因而生,即有常過;若有因,

再以雙關詰問:彼眾生本際之前究以眾生為因?或 以非眾生為因?復以兩難難破:若以眾生為因生出 彼本際眾生,則彼本際眾生應不名本際;若以非眾 生為因生出彼本際眾生,則有非眾生生出眾生之過 失(此即頌文簡略指出之過)。

以上以《大乘密嚴經》為例,說明經中有關 因明之論述及比量之相關論證,以顯示真常唯 心論者所傳之如來藏經系,除了傳統上所認為 重信仰與修證之外,其實也表現出其亦有重思 辨與論理的一面。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為無常,是為同彼所疑。」 19 此例中,若 有人對實在論者立「瓶是無常」這個所 立宗,然後以「從無常因生故」作為能 立因,則此時「從無常因生故」這個能

攻方: 〔凡是常都是非剎那生滅的法〕應有遍,因為常是非剎那生滅的

而前提若參考該頌龍樹之自注其實有兩個,如該頌 注釋說: 「法若是因緣生者,即是空。何以故?…若 法因緣生則無自性,以無自性故得言空。」引文後 半提到兩個前提,顯示本頌使用了假言三段論,

從無地吐法出身寂寥無常平等。平等不二故言甚深。妙者要要妙之法。佛所說也) 令諸眾生識煩惱 性空無所有 (眾生迷故為有煩惱。覺已知無故言空無所有) 令投陀一心法苦樂一相

『對我此為利之生起,此為無常、苦、變 易之法』 ,彼如實了知。於衰生時,彼如是 思擇: 『對我此為衰之生起,此為無常、苦、. 變易之法』

講個小故事,梁武帝篤信佛法,但他的夫人郗氏並非如此。她就曾準備一 隻雞,請宮女拿去給誌公禪師吃。倘若誌公禪師不吃,是違抗懿旨,於是誌公

上之【論式 b】(凡所作性都是無常,因為所作性是無常的同義 故)是二句子組成,不是標準的「有法,所立法,因」。如何將此論 式變成接近標準結構?由於因明論證的範圍是「存有」 (或所知)

 23即依此三性  立彼三無性   故佛密意說  一切法無性   24初即相無性  次無自然性   後由遠離前  所執我法性   25此諸法勝義  亦即是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