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涉 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涉 江 "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涉 江

徐 安 懷

這是《九章》的第二章,是屈原晚年被頃襄王放於江南、獨 處湘西時所作。詩中所記行程,與《哀郢》所記大致相銜接,似 當寫於《哀郢》之後。王逸注云:「此章言己佩服殊異,抗志高 遠,國無人知之者,徘徊江之上。嘆小人在位,而君子遇害也。」

全篇記渡江而南的行程,傾吐「好奇服」至老不衰,對家國、民 族的無限忠貞;坦露堅守正道而身遭竄逐,卻「莫吾知」,不被 人了解的孤獨、悲憤心境;慨嘆「陰陽易位」君子遇害的黑暗現 實,以「愁苦而終窮」「重昏而終身」,道出了對朝廷的絕望以 及身陷窮途卻誓不變心從俗的決心。詩歌敘涉江的行程和心境,

表達的實是「去故國日以遠矣」,客居異鄉,生還無望的萬千愁 緒。姜亮夫先生云:「《古詩十九首》有《涉江采芙蓉》一首,

乃涉江後不得歸故鄉,憂傷終老之意,雖漢人之言,其亦有所繼 承者歟?」(《重訂屈原賦校注》)

《涉江》是一首政治抒情詩。它繼承《詩經》所謂「美刺」

的諷諭傳統,但又不同於《詩經》的集體歌唱。雖然二者都植根 於現實的深厚土壤,對現實進行解剖和評價;但《涉江》更注重 於刻畫詩人自我的情操和人格,更深情地表達了對政治理想的執 著而熱烈的追求。因其如此,所以《涉江》在抒情藝術方面就有 了諸多創新。

首先,《涉江》改變了《詩經》的抒情結構,不再採用重章 疊句,分段吟詠,於反覆中層層展示內心世界的民歌模式,而是 以首尾一貫的嚴密篇章,線索清晰的行程描寫,具體而微的心理 刻畫,創造了一種緊緊圍繞中心,回旋往復地抒發情感的新的結 構形式。全詩可分為五段,大體按時間順序描述了渡江而南,流 放湘西的行程。首段總寫熱愛家國、民族的情愫,以「世溷濁而 莫余知兮」點出抒情重心,並在段尾用「哀南夷之莫吾知兮」加 以強調,確立了樂章的主旋律。二段敘涉江而南的水陸行程,於 漂泊生涯的描述之後,奏起了「苟余心其端直兮,雖僻遠之何傷」

的高亢之音,使深沉的主旋律增添上了抗爭的色彩。三段寫進入 漵浦,幽獨處乎山中淒涼悲苦情境,以「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

固將愁苦而終窮」煞尾,又一次回旋起樂章的主調,並將抒情漸 45

(2)

次推向高潮。四段和尾聲,詩歌進入抒情的高潮。四段情緒深沉 而悲憤,以古賢之佯狂避世或忠而逢殃,道出了楚國的「亂世」

特徵,「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樂章的主調再 次浮現,啟尾聲之對現實的進一步分析。尾聲為全詩的結語,節 奏迫促,感情分外強烈,「陰陽易位時不當兮」,指出楚國已由 亂世步入傾覆的絕境,現實政治已無可救藥;「懷信侘傺忽乎吾 將行兮」,詩章在高潮處戛然而止,讓樂章主調於回旋往復中凝 聚為愴然厚重的呼喊,回蕩在茫茫無垠的歷史空間。這種圍繞重 心,起伏跌宕,前呼後應的抒情結構,不僅層層深入地展示出「世 溷濁」的現實政治環境,而且讓人領悟到「莫余知」的怨憤並非 發自個人得失的斤斤計較,而是來於對國家、民族前途的深切關 注和滿腔忠誠;它既有助於具體而微地刻畫抒情主人公的崇高人 格,也有力地突現了抒情的政治內含。這種創新,為古典抒情詩 的發展提供了示範。《古詩十九首》的抒情藝術就得力於這種結 構,李白的創作,如《蜀道難》等等,也無不反映了它的深刻影 響。

其次,《涉江》發展了《詩經》的比興藝術,以大膽的想像 和 美 妙 的 聯 想 , 將 即 興 抒 情 , 服務 於 直 陳 其 事 的 比 較 單 純 的 比 興,變而為融比喻、神話、象徵於一體的既生動形象又富於暗示 的表現手法,為真切地表達對政治理想或完美人格的執著追求,

提供了一種行之有效的藝術方式。《涉江》的第一段描寫抒情主 人公的情操和理想。這是一種比較抽象的東西,處理不好就往往 會使人感到枯燥或概念化。但詩歌卻善於調動生活經驗,抓住人 們所熟悉的穿戴、行走、飲食等細節,展開聯想和想像,創造出 亦實亦虛,虛實交錯變幻的藝術形象,既使抽象的人格或政治內 容有了賴以依托的具體可感的物象,同時又傾注了深厚的情感,

從而增強了藝術表現力。在這裡,「帶長鋏」、「冠切雲」的裝 束,「被明月」、「珮寶璐」的修飾,的確使人感到奇偉,但這 種奇,並非指個人喜歡奇裝異服,而是指堅持民族特色。它表達 了詩人民族意識與民族深情始終不渝的堅定立場,由服飾而暗示 出人格的高尚。「高馳」的敘寫,引入神話傳說,以同古之聖王 駕龍漫遊昆崙瑤圃的奇情幻思境界,使人間和天國、過去和現在 合而為一,它象徵著詩人上下求索的不懈追求,從而也抒發了詩 人雖身遭放逐卻不改「美政」理想的政治熱情。「食玉英」的想 像,進一步勾畫出詩人所追求的人生目標。在高尚清明的瑤圃中 生活,自然使人充滿了浩然正氣,這正氣是長存的;所謂「同壽」、

「同光」,既比喻美政理想的不朽和永恒,也象徵孕育於深厚愛 46

(3)

國情感土壤中的高潔人格的光照百代。這種運用比喻、象徵和神 話想像手法將政治抒情與生活細節描寫相疊合的藝術創新,大大 拓展了比興藝術的表情達意功能,也為詩歌意境的創造提供了多 樣化的途徑,影響極為深遠。此外,第四段和尾聲,也是採用比 興。四段主要是用典,連舉接輿、桑扈、伍子、比干四人,表面 是引古人的際遇以寬解自我的遭逢不幸,實際上它是以古事影射 現實,說明楚國不僅已處於亂世,而且其倒行逆施的表現已同亡 吳、亡殷並無不同。這就使得抒情有了歷史的縱深感。尾聲以巧 妙的比喻創造出富於象徵色彩的意象群以總結全篇,交代旨意。

鸞鳳和露申辛夷喻忠賢之士,燕雀烏鵲和腥臊惡物喻奸邪小人;

「陰陽易位」,則以黑夜和白晝的顛倒,概括出楚國政治的混亂 和黑暗。它既形象地說明了楚國衰亡的原因:「小人在位,而君 子遇害也」;也透露出詩人對民族前途的深沉憂患意識。這一系 列物象都被賦予了深刻的社會內容,禽鳥草木還獲得了人格象徵 意 義 , 於 是 人 情 物 態 相 轉 化 和 融合 , 形 成 了 寄 托 遙 深 的 深 邃 意 境,產生出巨大的藝術魅力,為後世「詠懷」「詠史」諸體詩歌,

導夫先路。

第三,《涉江》變革了《詩經》「敷陳其事而直言之」的抒 情方式,更注意通過事、景的描述來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如二 段記流放的行程,先寫登鄂渚反顧,「欸秋冬之緒風」點明時令 是春初,但詩篇不寫萬象更新的春意,卻寫秋冬餘緒的寒風,使 人 感 到 作 為 遷 客 的 詩 人 , 內 心 是何 等 的 淒 涼 ; 接 著 寫 陸 路 的 行 進,馬兒緩行,車兒停頓,於敘事中流露出對故都的眷戀,也抒 發了有家難歸的哀傷;往下記舟行情況,奮力划槳,船卻像詩人 一樣,在水中徘徊而不前進,無情物通過擬人化,巧妙地再現出 詩人的心情;「朝發枉渚」兩句,使人聯想到李白「朝辭白帝彩 雲間」的詩句,但那是寫遇赦回歸的急切心情,而此處卻意在表 現程途已遠、故都日遙、回歸無望的難堪心情。這樣的敘事,由 於處處綰合遷客的特點,於是事中含情,成功地展示出「斷腸人 在天涯」的凄惻景象,給人以回味和遐想。三段描寫獨處山中的 境況,詩篇抓住漵浦這個「南夷」之地尚未開化的特點,以融情 入景的手法,展開了一幅深林杳冥、山高蔽日、霰雪紛飛、陰雲 密佈、幽暗潮濕的長卷,並以「哀吾生之無樂」點明寫景的用意。

這種情景交融的描寫手法,不僅烘托了遷客逐臣孤獨寂寞、鬱鬱 不 平 的 情 緒 , 同 時 也 暗 示 出 楚 國現 實 政 治 的 昏 暗 不 明 。 統 觀 全 詩,事件的敘述、景物的描繪,都並非用以展現現實生活的客觀 面貌,而是融入了濃厚的主觀色彩,用它們作為抒情的載體,刻

47

(4)

48

畫人物內心世界的一種手段。它一方面起著交代人物生平遭遇和 活動的特殊背景的作用,一方面又通過形象的畫面,烘托渲染出 一 種 同 寄 情 寓 意 互 相 契 合 的 氣 氛, 用 以 描 繪 人 物 感 情 活 動 的 流 程。前人曾說過:「凡言情至者須入景,方得動岩。」(陳祚明

《采菽堂古詩選》)其實,言情於入景之外,也得入事。這種情 與事、情與景的互相交插、融匯,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和 感染力。後世的山水田園詩繼承了這一藝術經驗,敘事詩也明顯 地受其影響。

《涉江》在抒情詩的藝術創新上,成就是傑出的。雖然這首 詩歌還不是屈原詩歌中最富代表性的作品,但它同《離騷》一樣,

都開闢了抒情詩的新天地。上舉三個方面,當然不能概括屈原創 新的全部內容,但由此我們卻可以粗略地看到,屈原對完美人格 的不懈追求,對國家民族的深厚的愛,以及他在艱難困苦中的奮 力抗爭,既使得他的全部詩作呈現出崇高的悲劇美,讓民族意識 和 愛 國 精 神 被 發 揚 到 震 撼 人 心 的高 度 , 「 雖 與 日 月 爭 光 可 也 」

(《史記•屈原列傳》);同時,也使得他在詩歌藝術上刻意探 索,大膽變革,創造了嶄新的詩歌形式,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藝術 經驗,將政治抒情詩的發展推向了一個高峰,「衣被詞人,非一 代也」(《文心雕龍•辨騷》)。因此,對《涉江》的深入研究,

是有意義的,也是值得重視的。

(引自《楚辭欣賞》,巴蜀書社,1999 年 8 月版)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My research mainly in discussing the use of a small equilateral triangle covering large equilateral triangle, and the minimum value of the small equilateral triangle side

Parsons)所建構的「美感發展階段模式」,人類欣 賞藝術的美感經驗,是依那五個階段循序漸進而發展的?頁 97-98。.

◦ 「我從小喜讀詩詞,只是讀而不作。我覺得古人的詩詞,全篇都可愛的

可利用第 1 題總結出 來的段落結構及段落 大意,並結合首尾部 分與「廉」相關的內 容,從而概括作者的 思想感情,找出中心

 鋼結構產生變形主要係由於承受反覆應力 作用、局部應力集中或承受過大荷重,引

像藝術攝影一樣,詩人捕捉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 裏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前兩句寫殘陽斜照下的江面, 「鋪」字生動 地描繪了夕陽從天陲低低照來,又順着江面向前伸展的景致。那紅

孟郊(751-814),字東野,中唐詩人。現存詩歌約 500 餘首,多為五言短篇 古詩,沒有律詩作品。孟郊為唐代苦吟詩人的代表,

出了具有規律性的認識: 「忠不必用,賢不必以」 。詩人一面想到 伍子胥、比干這些著名的以婞直殺身的前代忠良;一面又想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