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盧瑋鑾(小思)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盧瑋鑾(小思)"

Copied!
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追踪香港作家:盧瑋鑾(小思)

講者:郭詩詠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中國語文教育組 2016年10月26日

盧瑋鑾(小思)

筆名:小思、明川、盧颿

1939年生於香港,原籍廣東番禺。

1964年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系畢業,獲文學士銜。

1965年獲羅富國師範學院文憑,後任中學教師多年。

1973年赴日本,任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回港後再任中 學教師。

1978年任香港大學中文系助教,1981年獲香港大學哲學碩士銜。

1979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1995年起任教授。

(2)

2002年7月退休,任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 改任顧問。

2003年獲香港教育學院「傑出教育家獎」 。

2009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傑出藝術貢獻奬」 。

2011年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院士。

2015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終身成就獎」 。

散文作品有《豐子愷漫畫選繹》、《承教小記》、《不遷》、《人 間清月》、《香港故事》、《一生承教》等。

盧瑋鑾(小思)

3

小思散文作品舉隅

• 《豐子愷漫畫選繹》(1976)

• 《七好文集》(合著,1977)、《路上談》(1979)、《日影行》(1982)

• 《承教小記》(1983)

• 《不遷》(1985)、《彤雲箋》(1990)、《人間清月》(1993)

• 《香港故事》(1996)、《香港家書》(2002)、《夜讀閃念》(2002)

(3)

小思的散文風格

黃繼持〈試談小思——以《承教小記》為主〉:

「讀小思的文章令人氣靜神凝。這裡故意不用『氣定神閒』

的 『 閒 』 字 , 怕引起類似 『 閒 散』 、 『 閒 逸 』 的聯 想 。

[……]她筆名的『思』字下得恰當。幾乎每一篇文章,包 括貌若閒逸的寫景之什,都具思理,時還嚴肅得跡近凝重。

不過,那思理是從生活實感領悟出來,又歸結到真性常情的,

所以能清人神志而悅人心。」

「在小思,大抵可以說,藝術不能離開性情與思想安然流露 的韻致。」

5

小思的散文風格

黃繼持〈試談小思——以《承教小記》為主〉:

「論小思的散文,或說其文詞清醇雅正,針線緜密,剪裁有 度;或說其淡素自然,卻觀之不厭;或說其情理交融,而晶 瑩明澈;或甚且稍涉夸飾。套用東坡居士評陶靖節語:『質 而實綺,癯而實腴。』這都大體上能夠指出其文風貌。」

(4)

作品選讀

1.

有情世界:《豐子愷漫畫選繹》

2.

師生情誼:〈南禪聽泉〉及《承教小記》

3.

中日情懷:〈彤雲箋〉及京都散文

4.

香港家書:〈懷舊十題〉、〈母親〉與灣仔故事

7

1. 有情世界:

《豐子愷漫畫選繹》

(5)

明川:《豐子愷漫畫選繹》

◦最早一篇為〈草草杯盤供語笑,昏昏燈火話平生〉,刊於《中國學生周 報》第931期,1970年5月22日。

◦1972年7月28日《周報》刊出〈關於豐子愷漫畫的一點交待〉,告知讀 者將會停載。

◦1973年4月13日, 《中國學生周報》第1082期,刊出最後一篇〈觸目橫 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

◦1976年初版結集,1991年再版。

9

《豐子愷漫畫選繹》

◦豐一吟〈話當年——再版代序〉:仿效豐子愷《護生畫集》的方法,但 是相反,先有畫,據畫作文以解釋。

◦孫淡寧〈序〉 :「豐先生是位泥土味極濃的長者,愛國家、愛人、更愛 小孩子、愛大自然、愛和平,總之,畫筆中的每一滴墨,都是濃得化不 開的愛,我們欣賞他的漫畫,必須凝神透視畫中的境界,才能瞭解他的 用筆。」

◦香山亞黃〈序〉:「意境的傳達,引起讀者共鳴時,其實也有相異之處 的;不過這『相異』是二重奏,是和諧,不是衝突。」

◦黃繼持〈試談小思——以《承敎小記》為主〉:「不妨辨別那些是依他,

那些是從己;那些略帶玩弄光景,那些確是真知實證。」

(6)

豐子愷〈我的漫畫〉

◦「我從小喜讀詩詞,只是讀而不作。我覺得古人的詩詞,全篇都可愛的 極少。我所愛的,往往只是一篇中的一段,甚至一句。這一句我諷詠之 不足,往往把它譯作小畫,粘在座右,隨時欣賞。有時眼前會現出一個 幻象來,若隱若現,如有如無。立刻提起筆來寫,只寫得一個概略,那 幻象已經消失。我看看紙上,只有寥寥數筆的輪廓,眉目都不全,但是 頗能代表那個幻象,不要求加詳了。有一次我偶然再提起筆加詳描寫,

結果變成和那幻象全異的一種現象,竟糟蹋了那張畫。恍憶古人之言:

『意到筆不到』,真非欺人之談。作畫意在筆先。只要意到,筆不妨不 到;非但筆不妨不到,有時筆到了反而累贅。」

11

「現代」的詮釋

◦豐子愷〈我的漫畫〉:

◦「『我不是作歷史畫,也不是為李後主詞作插圖,我是描寫讀李詞後 所得的體感。我是現代人,我的體感當然作現代相。』這才足證李詞 是千古不朽之作,而我的欣賞是被動的創作。」

◦王安石豐子愷小思

(7)

〈草草杯盤供語笑 昏昏燈火話平生〉

◦古詩今畫之十:闡釋別人的觀點VS說出自己的想法

◦王安石《示長安君》:「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草草杯盤 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自憐湖海三年隔,更作塵沙萬里行。欲問後 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

◦調子變換:從「愴情」到「可愛」

◦句子的轉折:「但」

◦對比:畫內-畫外;古代/現代-當代……

◦比較:〈前面好青山,舟人不肯住〉

13

〈人散後 一鈎新月天如水〉

◦原畫發表在《我們的七月》(1924),是豐子愷首次正式發表的作品之一。

◦鄭振鐸:「雖然是疏朗的幾筆墨痕,畫著一道捲上的蘆簾,一個放在廊邊 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壺,幾個杯,天上是一鉤新月,我的情思卻被他帶到 一個詩的仙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種說不出的美感,這時所得的印象,較之 我讀那首『千秋歲』(謝無逸作,詠夏景)為尤深。實在的,子愷不惟複 寫那首古詞的情調而已,直已把他化成一幅更足迷人的仙境圖了。」

◦謝逸〈千秋歲.詠夏景〉:

「楝花飄砌。蔌蔌清香細。梅雨過,萍風起。情隨湘水遠,夢繞吳峯翠。

琴書倦,鷓鴣喚起南窗睡。

密意無人寄。幽恨憑誰洗。修竹畔,疏簾裏。歌餘塵拂扇,舞罷風掀袂。

人散後,一鉤淡月天如水。」

(8)

〈人散後 一鈎新月天如水〉

◦畫面:凝定的瞬間

◦標題:為畫作添加了時間座標,把畫作重新置入時間之流。

◦把靜止的一小點,連結到「過去(事前)」和「未來(事後)」

◦以問題啟發讀者聯想

◦敘述者的設置

◦多重對話關係

15

從《護生畫集》到《豐子愷漫畫選繹》

「情」的當代詮釋

現代文人的情懷

四季流轉,山水有情

師生情誼

家國情懷

童心與溫情

(9)

2. 師生情誼:

〈南禪聽泉〉及《承教小記》

從新亞書院到香港中文大學

「中大五十.人」小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96C1bwRL5I

薪火相傳

新儒家的人文精神

家國情懷

(10)

從《承教小記》到〈南禪聽泉〉

1. 現時:小暑做涼拌豆腐

2. 回憶(1):京都盛夏,夜間蛙鳴,日中蟬噪 3. 回憶(2) :唐老師講起「泉聲說法」匾額 4. 回憶(3) :初次體會「淡中有喜,濃出悲外」八個字 5. 現時:吃豆腐,再一次體會「淡中有喜,濃出悲外」。

37年後的感受:「我切好一片片,連淡淡的醬油也不用,一口一口慢慢品嘗,那若隱若現的豆香,

通了舌觸,如一疋絲絹,柔移食道,進到胃裡。與當年我在蟬噪外,突然聽到泉聲一樣,那就是 法。」

19

〈南禪聽泉〉

記唐君毅老師帶小思到南禪寺聽松院吃湯豆腐的往事,回憶唐 老師對自己的啟發,以及對「淡中有喜,濃出悲外」這一境界 的體會。

從食物引入回憶

豆腐描寫:「淡」的境界

環境描寫:泉聲、蟬噪

(11)

〈南禪聽泉〉

唐君毅老師的身教、言教,以及對弟子的啟發和開導。

人與自然的扣連

人生的體驗:頓悟與昇華

泉聲與法:見與不見

「一切法,皆自心生。」

「一切煩惱皆由自我設限」

21

唐君毅〈人生之體驗.導言〉

「我寫此書各部時之心境,各不相同。大體都是如上所說,出於解救自己之煩惱過失的 動機,想使自己之精神沉入一理境中去。但我雖是出於解救過失之動機,而寫此書各部,

在寫作時,卻無與煩惱過失掙扎奮鬥之情調。此時,我心靈是平靜的超脫的,我是站在 我自己煩惱過失之外,來靜觀我自己。這居於靜觀地位的我,好似一上下無依,迥然獨 在的幽靈。這幽靈,一方面上開天門,使理境下降;一方俯瞰塵寰,對我自己與一切現 實存在的人,時而不勝其同情惻憫,時又不勝其虔敬禮讚。所以寫作時常常感觸一種柔 情之忐忑,忍不住流感動之淚。記得史震林在西青散記中有幾句話︰『嗟君何感慨,一 往不可攀。仰視碧落,俯念蒼生。情脈念痕,不知所始。醉今夢古,慧死頑生。淡在喜 中﹐濃出悲外。』我之寫此書,便可謂常是在此種有所感慨的心境情調之下寫的。即在 此心境情調下,我便自然超拔于一切煩惱過失之外,而感到一種精神的上升。雖然此種 心境情調之降臨於我,常常不能到最深之程度,總是稍縱即逝,我的文字拙劣,更根本 不能表達此種降臨於我之心境情調於萬一。然而我曾有此種心境情調,來寫此書之各部,

則是確實的。這種心境情調本身,我認為是可寶愛的。所以我應寶愛由此而成之文字。」

(12)

3. 中日情懷:

〈彤雲箋〉及京都散文

京都之旅

◦1971年到日本旅行

◦1973-1974年赴日本京都大學,停留一年。

◦〈蟬白〉:「第一個理由是當年答應了左舜生老師,會找機會去了解一 下日本,而三年前的《日影行》又竟如此的怱怱浮淺,就想清楚多看些。

第二個理由是自己的英文差勁,自然不好去美加英法,日本畢竟還用上 些漢字,勉強總可應付得來。第三個理由當年到過京都,只覺一山一水,

花柳樓台,也帶唐風,不必拉上什麼中日文化,就是那股古意,就足夠

(13)

自然與四季: 〈春之小令〉(1977)

◦「那天,在京都,春日的早晨,循老習慣,出門前總抬頭看看比叡山,

雲很低咧!霧很濃咧!便攜把黑老破傘上學校去了。路上,天空不是沒 太陽,但陽光像患感冒。身前身後,陣陣淡黃的非霧似霧,非塵似塵的 煙罩住,透過這重濃濁,竟可以直視似月亮般的太陽。從沒見過這樣子 的天氣,比落雹前一剎那的黑暗還要可怕。幾次,我得脫下眼鏡,抹去 那困眼的塵。那天,心裡一直不舒服,異鄉人以為要天變了。」

◦「回到宿舍,沒有一個人像我般發愁,忍不住就嚷:『今天的天氣,在 日本,又有什麼名堂?』『黃塵萬丈天囉!』寮母樣知道我不懂她說的 話,邊說邊在紙上寫下四個漢字。黃塵萬丈,四個字還歷歷在目,原來 已經是四年前的事了。」

25

自然與四季: 〈春之小令〉(1977)

「愛看葉、草、苔的興致總比看花濃得多。

春天,看秃樹梢上,嫩芽、稚葉,一串快鏡頭般轉變,簡直爽快利落交代 了『春來』的意念。常埋怨自己為什麼總是那樣怱忙,每早出門抬頭看樹,

就想:生命原沒有奧秘,只是時光的流駛得太快,我們粗心,捕捉不住,

就讓一組快鏡頭溜過去了,眼前便無所見,也頓成蹉跎。

看葉子、小草的成長,會看見生命的活躍,這叫人興起一股振奮,但也令 人驚覺:生命原是沒有奧秘,只是來得急,急得一天給你換一個場景。這 樣想,沒有悲哀的成份,我們不必計較去的也急,必須做到好好握住這場 景,不要錯過它。

今天,能看見一塊葉子長大了,只為昨天牠活得很認真。」

(14)

唐風古意:〈日近長安遠〉(1971)

◦「果真是詩中草木、夢裡江南?我去輕攀拂首的柳條,捏得滿掌冷冷的 雨水,定一定神,只見身旁有一堆正肅然諦聽導遊人員講解的日本人,

我不禁悽然。誰會知道,這兒有個傻瓜,竟站在異國的泥土上,去追尋 從未見過的鄉土面容。咬一咬唇,我提醒自己:這是可憐又十分可恥的 聯想。」

◦「也許,真有點自討苦吃。我不能責怪日本保留了太多中國的味道。

『日近長安遠』,誰叫我只站在落馬洲山岡上臨風惘然,卻從沒跨過那 河,如今,反飛到千里外來呢?」

◦香港人的家國情懷(70年代)

27

〈彤雲箋〉(1985)

◦以彤雲箋為起點,發揮想像,補完背後造紙的故事。

◦(身分不明的)造紙師形象

◦職人精神與人生追求

◦濃重的筆調

◦禮失求諸野?

(15)

〈日本次文化〉(1991)

◦「日本卡通漫畫的個性,就是日本人的個性。」

◦「許多香港人看日本卡通片集,總以為那些忠誠、奮鬥、苦練,都不過 是誇大其辭,與現代化的日本人無干。最近電視放映了一套日本壽司店 的學徒生涯紀錄片,就足夠證明九十年代的日本青年,仍然服從:忠誠、

奮鬥、苦練的格律。那幾個青年,到著名壽司店去當學徒,早起遲睡,

苦練一年,也只不過在廚房裡洗碗洗盆,臨睡前還得恭恭敬敬向老闆鞠 躬道晚安。看來受盡折磨,有點像進少林寺的情節。」

◦「容我說一句可能過了頭的說話:如果香港青年真的受日本次文化的精 髓影響,學得日本人的執著認真奮鬥等等,那就太好了!」

29

4. 香港家書:〈懷舊十題〉、

〈母親〉與灣仔故事

(16)

灣仔故事,也是香港故事

◦童年、父母親、老灣仔的結合

◦戰時經驗:「香港紀錄片惹來的」五篇:〈文華門外〉〈救命牆〉〈城 市的光復〉〈大炸灣仔〉〈誰要記起〉(收入《彤雲箋》)

◦童年生活:《香港老照片貳》(與阿濃、鄧達智合著)

◦個人回憶與香港情懷:《香港故事》、《香港家書》

31

〈母親〉

◦圖文對話:補充圖片背後的故事,並加入更多情感意義。

◦基本上扣著圖來寫,但會補充圖片以外的資料,如拍照當日的情景,照 片背後的故事等等。

◦鋪排素材:笑容米穀牛貓

◦將母親生平、家庭生活、香港戰時生活合寫

◦從小孩子的視角寫香港戰時的生活

(17)

〈懷舊十題〉

◦「懷舊」的意義

◦「不忘故舊」的溫厚感情

◦舊時生活:衣(3)、食(2)、住(3)、娛樂(2) +引子

◦小孩子的視角、時代變遷

◦家庭教育、舊灣仔小市民的生活小趣味

◦參差的對照:物質的匱乏與小小的奢華

◦從細節而來的生活質感

◦香港文學的地域色彩

33

黃繼持〈試談小思——以《承教小記》為主〉

◦「她所追憶的是童年時所接觸的物和人。以物為主,『人間相』也作為 一種『風景』描繪。這是一幅幅靜化了的人間小品。」

◦「那樂與憂,文章表現的,也是小樂小憂。作者沒有藉以襯托她的生活 歷程,倒如古來所謂『以物觀物』。而那些小小『東西』 ——藤書篋、

木屐、白糖糕——都是她童年生活的重要內容,印象明晰入微,不須直 寫童心而童心宛在。大件一些的『東西』 ——東方戲院、英京酒家、鹹 魚欄,面臨拆掉或改變的時刻,所喚起的也正是童心所感知的舊貌。這 一組『人間風景』因此是兒童眼下的『人間風景』。兒童與大人單純的 二分,構成自足的美感世界。以物帶出人,物與人是平等的。愛物而仁 人,保持『物相』的純粹感,因而保持對『人間世』的一點童真。這點 童真,滲透到小思其他文章中,並不止於懷舊之什。」

(18)

〈不遷〉(1983)

「安土不遷謂之土著。業農的民族最明白不遷的意義!在一塊 屬於自己的土地上——是肥沃瘦瘠,不能苛求了,好歹是自己 的土地,算是命中注定,就在這土上一生一世。」

「不遷,這種根需著土的情意,並不浪漫,沒有寫下任何轟烈 故事。無名的人,平凡的事,在這土地上年復年的出現、隱沒。

不必建一個紀功碑,只要看看土的顏色,嗅嗅土的芬芳,就該 明白不遷的人,有多大勇氣。」

35

作品選讀

明川(盧瑋鑾)(2016)。〈草草杯盤供語笑 昏昏燈火話平生〉,《豐子愷漫畫選繹》。香 港︰三聯書店。

明川(盧瑋鑾)(2016)。〈前面好青山 舟人不肯住〉,《豐子愷漫畫選繹》。香港︰三聯書 店。

明川(盧瑋鑾)(2016)。〈人散後 一鈎新月天如水〉,《豐子愷漫畫選繹》。香港︰三聯書 店。

小思(2013)。〈南禪聽泉〉,《翠拂行人首》。香港︰中華書局。

小思(2013)。〈日近長安遠〉,《翠拂行人首》。香港︰中華書局。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實上太不可能。也 許那就是我不夠愛他的緣故,也就是我愛我現在

我讀國小背過的一百多首唐詩,現在大部分 都已經忘光了。爸爸更嚴,甚至還要我念他朋友 的詩,「愛國是一種恐懼」、「上帝把光穿在身 上,世界就開始黑暗了起來」這幾句詩,一直纏

如果抱持著「愛」來看待這些人事物,那麼就選擇大哥、二哥的軟性改變,或許保持距離也是

許:〈抽取式衛生紙〉是我的第一名,這是我讀到這次所有作品裡面,讀完之

我的快樂 來自你的笑聲 而你如果流淚 我會比你更心疼 我的夢想 需要你陪我完成 而你給我的愛 讓我勇氣倍增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相依相信 彼此都感恩

我要怎麼說我不愛你 我要怎麼做才能死心 我們一再一再的證明 只有互相傷害的較勁 我要怎麼說我不愛你 我要怎麼做你才死心 痛苦不斷不斷的交替

許:這是我投票行為中,最奇怪的一首詩。詩的主旨非常不明,而且迷離。可是卻有

我更喜歡主題歌A Whole New World,歌詞中有一句:「 No one to tell us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