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此結果顯示,低互動模式與概念地圖能增加學習者 學習的投入程度(次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此結果顯示,低互動模式與概念地圖能增加學習者 學習的投入程度(次數)"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旨在探討數位學習互動模式對學習者資訊技能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之 影響,研究中針對概念地圖有無使用,探討互動模式與概念地圖對於學習者資訊技 能學習次數與學習時間的影響;針對互動模式,探討互動模式對於學習成效的影 響;針對自我效能與先備知識,分別探討互動模式與自我效能及互動模式與先備知 識對於學習者數位學習接受度與數位學習滿意度各面向之影響。本章主要介紹本研 究之主要發現,並針對研究目的作出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之結論根據第四章分析結果進行歸納,研究結果彙整如表5-1所示:

表 5-1 研究結果彙整

結果 平均數

高程度 低程度 學習投入時間 高互動模式=低互動模式 738.34 (分) 1032.00(分)

有使用概念地圖=無使用概念地圖 984.35(分) 785.99 (分)

學習次數 高互動模式<低互動模式 44.93(次) 56.96(次) 有使用概念地圖>無使用概念地圖 59.95(次) 45.28(次)

學習成效 高互動模式>低互動模式 7.79(分) 5.51(分)

學習態度

數位學習接受度 高互動模式=低互動模式 3.54 3.37 高自我效能>低自我效能 3.74 3.00

高先備知識=低先備知識 3.59 3.11

學習滿意度 高互動模式<低互動模式 3.70 3.74

高自我效能>低自我效能 3.96 3.42

高先備知識>低先備知識 3.95 3.52

(2)

本研究獲得五項結論:(1)低互動模式與概念地圖的使用能促進學習者的學習投 入程度;(2)高互動模式之設計能有效提昇學習者之資訊技能學習成效;(3)高低互 動模式的學習者對於數位學習都抱持正向的接受度;(4)高低互動模式的學習者對於 數位學習都抱持正向的滿意度;(5)學習者自我效能與先備知識對學習者的學習態度 有正向的影響。

一、低互動模式與概念地圖的使用能促進學習者的學習投入程度

本教學實驗依據學習投入時間及學習次數,分析互動模式及有無使用概念地圖 對於學習投入程度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在學習投入時間上,互動模式及有無使用 概念地圖對於學習投入時間的影響力沒有差異;但在學習次數上,顯示低互動模式 的學習者其學習次數較高互動模式組多,有使用概念地圖的學習者其學習次數也比 沒有使用概念地圖的學習者多。此結果顯示,低互動模式與概念地圖能增加學習者 學習的投入程度(次數)。探其原因,當學習者使用概念地圖後將可以對於互動式資 訊技能數位學習教材之內容組織有一架構性的理解,由於學習者多為20~39歲的成 年學習者,其從事數位學習最主要的目的為提升本身資訊技能專業能力,而概念地 圖可以幫助學習者瞭解資訊技能整體知識架構,因而提升學習者學習投入;另由於 成人數位學習者對於本身的學習目標十分清楚,學習主要目的為在短時間內提升本 身專業技能,而低互動模式組之教學設計提供較少的互動機制(引起注意、先備單 元連結、及填空式練習),所以學習者為了精熟學習內容必須投入更多的學習次數,

才能學會該項資訊技能。

(3)

二、高互動模式之設計能有效提昇學習者之資訊技能學習成效

研究結果顯示,互動模式對於學習成效有顯著影響,高互動模式組的學習成效 比低互動模式組的學習成效高。由於本教學實驗依據不同的認知互動程度,將互動 模式分為高互動模式與低互動模式。高互動模式組中,除了提供學習者親手操作的 學習體驗外,亦結合文字與語音媒體,更利用提供超鏈結的方式增加學習者與學習 內容的互動機會。學習者學習成效的表現,顯示這些互動機制對於學習成效具有助 益。此研究結果符合互動相關之研究(徐態健、蘇家賢,2001; Zhu, L & Grabowski, B.

L., 2006; 劉旨峰,2007 )。

三、高低互動模式的學習者對於數位學習都抱持正向的接受度

研究結果顯示,不管是高互動模式組的學習者或是低互動模式組的學習者,學 習者對於數位學習接受度都持中立偏正向態度。高低互動模式對於數位學習接受度 的影響力沒有顯著差異。由於數位學習接受度主要為詢問學習者對於數位學習的看 法,研究樣本中學習者多為在職或待業之成年學習者,學習者透過數位學習進行電 腦繪圖之資訊技能學習,本身即有極高的數位學習接受度,其中高互動模式組之學 習者所表現的數位學習接受度略高(高互動模式組:3.54; 低互動模式組:3.37)。探 究其原因,發現高互動模式組學習者,其學習成效顯著高於低互動模式組學習者,

顯示雖然數位學習經驗的滿意度是引起學習者再次從事數位學習的重要評鑑面 向,但是能否真正提升學習者學習成效也是學習者關心的重要議題。

四、高低互動模式的學習者對於數位學習都抱持正向的滿意度

(4)

講解、步驟導引、操作練習、學習介面等六面向。研究結果顯示,高低互動模式對 於學習滿意度皆有正向影響,低互動模式組在教學方式、教師講解、及操作練習等 三面向,其正向態度比高互動模式組為多。研究者發現量表平均值皆達到3.65以 上,由此可見本教學實驗之互動設計皆受到學習者的正向態度肯定。探究為何低互 動模式組在教學方式、教師講解、及操作練習三向度之量表平均值較高互動模式組 為高,研究者推測可能原因為:研究樣本主要為20~39歲之成年在職或待業學習者,

學習者之先備知識具有一定程度,學習者從事數位學習主要為提升本身就業競爭 力,因此除了數位學習的互動性,學習的順暢與否為另一個影響學習者態度的重要 因素。而本教學實驗中,高互動模式組為了提供更高的學習者與學習內容之認知互 動程度,因此在引起注意、先備單元連結、及操作式練習,比低互動模式組多了文 字重點提示、及循序式操作練習,可能因此造成學習者認為學習較為不順暢,因此 在教學方式、教師講解、及操作練習三向度之量表平均值較低互動模式組為低。

五、學習者自我效能與先備知識對學習者的學習態度有正向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數位學習接受度與學習滿意度,高自我效能學習者的正向態度 較低自我效能的學習者多。由於自我效能為學習者對於自身能力的判斷,學習者會 依據每一次執行學習任務所得到的經驗作自我效能的修正。每次執行新任務時,學 習者都會再次確認自己是否能成功達成此新任務(Bandura,1986;Schunk,1994)。

因此,高自我效能的學習者會對於數位學習具有較為正向的態度。另外,就電腦先 備知識而言,高先備知識的學習者在數位學習接受度與學習滿意度中,其正向態度 較低先備知識學習者為多。因為,高先備知識學習者較能有效彙整新舊資訊,將新

(5)

資訊與儲存於長期記憶中的舊資訊相結合,進而使學習更為輕鬆。因此,學習者自 我效能與先備知識對於數位學習接受度與學習滿意度皆產生了正向影響力。

(6)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根據實驗過程及資料分析結果所產生的問題,提出下列建檥以供未來 研究之參考:

一、考量學習者特質對於不同互動模式之影響

本研究結果發現,學習者先備知識與自我效能對於數位學習接受度與學習滿 意度皆有正向的影響。而學習者的自我效能及先備知識會依據學習歷程而有所改 變,因此建議可以在學習歷程中分段檢視學習者自我效能與先備知識的進展,探 究學習者之自我效能與先備知識的變化。

二、以訪談方式增加互動模式對於學習態度影響的理解

研究結果發現學習者對於本研究所設計之互動模式皆持有正向態度,二組間 以低互動模式組所得到的正向態度較高。為了探究低互動模式組學習者之學習滿 意度為何在教學方式、教師講解、及操作練習三面向中,較高互動模式組學習者 為高,省視其實際原因為何,若能藉由抽樣方式深入訪談學習者,可以獲得影響 學習者學習態度更精確的資訊。

三、學習歷程記錄應更詳細,以協助學習者學習歷程之分析

在本研究中,學習歷程記錄僅針對學習者各單元學習時間及學習次數作記 錄,最後研究者以學習總時間及學習次數作為數據整理的依據,因此未能詳細地 顯示出學習者學習歷程之情形。建議學習記錄中,應再針對學習者操作歷程作記 錄,詳細記錄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點選互動機制的次數,以作為學習者與學習內 容互動歷程深入分析的依據。

(7)

四、以互動式數位學習教材為平台,搜集學習者學習成效

由於本教學實驗之學習成效為學習者於學習活動完成後,依照其自由意願至 資訊技能教育機構參與測驗所得之分數。依據實驗結果發現,無論是高互動模式 組或低互動模式組之學習者,親自至資訊技能教育機構參與測驗之學習者不到原 學習人數之一半。研究者建議,後續相關研究應透過教學平台直接提供學習成就 測驗機制,以直接蒐集學習者的學習成就。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中學課程綱要 e.g.數線、負數概念

現時,STEM 教育已融入了在小學課程當中;不少學校在規劃及組織 STEM 相關學習活 動時,更融入藝術教育/人文精神的學習元素,以

學生平均分班,非 華語學生與本地學 生共同學習主流中 文課程,參與所有 學習活動,並安排 本地學生與非華語 學生作鄰座,互相

學習範疇 主要學習成果 級別 級別描述 學習成果. 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學習模式及科本

二、 學 與教: 第二語言學習理論、學習難點及學與教策略 三、 教材:.  運用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的教學單元系列

探究式學習 教學類型 (四種類型).. 探究式學習教學 常見模式及實施 Stripling Model of Inquiry.. Connect, wonder, investigate, express

現時,STEM 教育已融入了在小學課程當中;不少學校在規劃及組織 STEM 相關學習活 動時,更融入藝術教育/人文精神的學習元素,以

學生平均分班,非 華語學生與本地學 生共同學習主流中 文課程,參與所有 學習活動,並安排 本地學生與非華語 學生作鄰座,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