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傳統德育文化專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傳統德育文化專題"

Copied!
2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傳統德育文化專題

2015年3月12日

楊鍾基教授

(2)

從前線老師關注的問題談起﹕

• 中四至中七改為高中三年, 教學時間減少一年。

•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完成歷史任務、 六大篇章取消 必教。

• 「文化專題探討」僅為選教單元。

• 九大範疇項目繁多, 「中華文化」佔何地位?

• 教多少文化? 還用不用「六大篇章」?

• 「文化專題探討」的教學時數容得下「六大篇章」

嗎?

• 要教「 傳統德育文化專題」,「六大篇章」都有 不少現成教材。

(3)

策略性分析﹕

• 新高中三年制「中國語文」科應視為「中國語文 及文化科」的伸延和發展,

為校本課程提供更大

的自主和彈性。

• 科目名稱雖然減少了「及文化」三個字,但是九 大範疇除了「中華文化」一項,還有「品德情意」

和「文學」都可視為廣義的文化修養。

• 選修項目除了在名目上標明「文化」二字的「文 化專題探討」和「小說與文化」,

其餘六項,至 少有三項包含了「文化素養」、「文化內涵」和

「欣賞廣納多元文化」等說明文字,可見文化學 習在新課程中更為廣闊、全面和深入。

(4)

• 有關文化論述的公開試考核模式,就試題舉例所見,仍是 與「中國語文及文化科」一脈相承,集中考核對文化問題 認知、闡釋、反省和評論的能力,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施教二十年的經驗,當能幫助學生適應新課程。

• 要求「文化專題探討」裝載全部文化教學是對此選修單元 最大的誤會, 因為根本無此可能。

• 一家之言﹕九大範疇項目雖多,不妨約分為兩大類。 「中 華文化」、「品德情意」和「文學」都可視為廣義的文化 修養, 其餘則歸入廣義的語文學習。

「文化修養」在高中 三年之中,佔用三分之一或以上的教學時數是應有之義。

(5)

• 「六大篇章」在新高中之文化教學的角色, 個人以 為有多個選項, 包括︰全部精講、 選講、 略講、

學生自修、 開卷考核、 棄置不用。

在提出我的個人方案之前,有必要澄清語文、文化 和文學的關係,

• 如所周知,語文是個載體,世上不存在沒有內 容的語文,

並且建立設計者的教育理念。

廣義的文化就是語文的內容,

所以 語文課程不可能沒有文化內涵和文化論述。

(6)

• 至於文學,既是是語文的藝術, 也是盛載文

化的高級載體, 更是文化領域中的精華部分,

所以文學作品能夠對語文和文化學習發揮積 極的作用。

• 在中學語文教學的有限時數之中,無論文化的 地位如何重要,也不可能教文化史,

更不可能 講授大量文化原典,

所以「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只講授六篇綱領篇章, 把文化常識留給課外閱讀,

而公開考試則集中於文化論述,

從而引致所謂

「束書不觀,遊談無根」的誤解。

(7)

• 在課程重新出發之際,我想用一個三層金字塔來 解構一個課程的三大學習領域。

金字塔的底層是 學科的知識,

便變成空中樓閣;

至於這個底層要多闊多厚則視乎這金 字塔要建多高。

7

• 對於學習文化而言,這個底層便包括了由淺到深 的文化常識、文化語料、文化著作。

沒有這些基 礎,上面一層的文化論述,就變成「遊談無根」、

變成自欺欺人的「吹水」了。 要避免「遊談無 根」當然不能「束書不觀」,可是到底要讀多少 書才足夠?要讀什麼書呢?這便說到課程的要害,

容後詳論。

這個底層必須堅實,否則上層 便會崩塌;

(8)

• 文化教育金字塔的第二層,是文化論述,培養對 文化問題認知、闡釋、反省和評論的能力,

這在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文化考卷上充分體認對 此的重視,而且在過去十多年來累積了很好的教 學經驗。 目前的問題是「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

六篇文化篇章還教不教? 怎樣教? 亦容後詳論。

8

• 金字塔的頂層,是文化修養。 廣義的文化修養,

包括了對文化精神的探求和體認, 討論文化 問題時能持開放、體諒、包容的態度,

對文學 藝術的欣賞和學習,

對理想和信仰的追求, 氣

質、品格、操守、自我期許和個人價值的建立,

推而至於關心社會、盱衡世界,具有仁民愛物 的人文情懷。

(9)

• 上述豐富的內涵、高遠的理想,似乎是「雖聖 也更不可能通過習作和考 試達致,

但這是否意味着我們就將之當成假 大空的招牌,然後讓路給考試和操練呢?

(10)

• 以下是我在數十年教學事業一息尚存的理念。

宋儒陸九淵的一句話啟發了我對從事教育的信念,這句 話是︰「我雖不識一字亦須堂堂正正做個人」。

文化教育 金字塔有最奧妙的一點,就是倘若缺乏了對塔尖的信念和

追求, 缺乏了簡簡單單堂堂正正做個人的自我期許作為

動力,

則最底層文化知識的築基者就無異於「金字塔血 淚史」的奴隸,

假大空之尤!

事實上,在沒有考試範圍的束縛下,這個 第三層的興味情趣、好奇探索的精神,才真能讓我們的 自發閱讀趣味盎然,

美文詩詞的誦讀滿口芬芳,

而發自 獨立思考和生活體驗的見解才能夠在文化論述當中得到 老師和同學的欣賞讚嘆。 由此養成的閱讀和獨立思考習

慣,受用一生;

而在公開考試得以及格,反而僅是順理 成章、無足大喜的餘事了。

(11)

• 文化修養項目的具體範圍,如前所述包括了 九大必修範疇中的「中華文化」、「品德情 意」和「文學」,

三者其實都集中在其他六 大範疇的教材。

我對選擇教材的理念是一精 一廣兩個極端。

先說廣闊面,便是「開卷有 益」四個字,

同學最受用最獲益的教材,我 以為就是自己選擇的書籍,我相信任何書本 都具有或好或壞的「變化氣質」的功能,同 時也信任閱讀者的良知,相信人類有在比較 中擇其優者的本能。

此一建基於自我期許和 師生協商的「大量閱讀」便是前述金字塔底 層的築基工作了。

(12)

• 繼而談到老師在本科的選材,我覺得「中國語文及 文化科」在選材上的突破是六大範疇自然擴闊了文 化教材的領域, 在這些文化框架功成身退的今天,

老師固然可以駕輕就熟,仍用此六大篇章並且自行 設計教考方案,

也大可以因應自己的專長和學生的

興趣,另創新天。 例如以孫過庭的《書譜》、

石濤 的《畫語錄》、 王宗岳的《太極拳經》、

《新舊約 全書》的《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和《詩篇》第二 十三首以至佛教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教材,

而較有系統的方法,當是仍然使用「中國語文科」

的教科書,

而以文章的內容(例如「田園生活」、

「月夜幽思」、「山水遊踪」、「東坡詞」、「飲 龢食德」)自行串連成為具有意義的單元了。

(13)

• 「文化專題探討」是新課程的新猷,我對這個 新猷十分欣賞。

回顧大學中文系和歷史系在課 程設計上都曾遇到一個難題,就是中國歷史源

遠流長,文化通史和文學史究竟唸多少年才夠?

中文系在經歷了文學史從開四年到唸一年的嘗 試,現在只開一個學期的「文學史專題」,

歷史系的課程也由斷代分科改為增設大量橫跨 多個領域的文化專題,

這些專題發揮了嘗一臠 而知全鼎的示例作用,

尤其是在聚焦於較小的 範圍有助於精講細讀,示範方法。

我認為文化 和文學教學,從原典切入至為重要, 教學課時不 容許太多的原典,而專題探討和新增的精讀課 文就是用武之地了。

(14)

我可以用兩三個星期通過《歸園田居》教學 生欣賞田園詩和討論田園中的喜懼哀樂和死 生煩惱; 我可以用兩三個教節讓學生明白何 以「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東坡如何在詞中「指出向上一路」。

總之,

精讀教學是最顯老師功架而讓學生所得益受 用不盡的教學項目。

• 至於「文化專題探討」探討些什麼課題,我倒 認為無施不可,

例如上段提到的選文單元,不 妨視為許多個具體而微的專題,

另一方面,也 未嘗不可將課程建議的全部選修項目以至新增 的精讀課文化為多個小單元, 一切視乎同學們 與我的溝通和互動,這就是校本課程的靈活性 了。

(15)

以下進入本題,擬討論傳統美德在整個教育課程中 的地位和當前的問題。

仍是回歸基要﹕

孔門四科,德行、文學、政事、言語,德行居首。

五育﹕德、智、體、群、美,德育為先。

香港教育改革,十六字綱領:

樂於學習 善於溝通

勇於承擔 敢於創新

(16)

三大教育目標:

知識、能力、興味情趣

「興」「味」「情」「趣」→ 美育

「樂」「善」「勇」「敢」→ 德育

反思我們有 些同工,為什麼變成只知敲鐘「打份工」的和尚。

毋忘初衷,請讀小思《教育的信仰》,

對於付出努力卻不 能在公開試取得佳績者,更需要體會「良農能稼而

不能為穡」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道理。

育材大業,培養學生「堂堂正正做個人」,顯然 比操練他們考好公開試更重要!

(17)

德育既是無可推卸的教育責任,然而推行德育卻 有重重困難,不得人心,如何是好?

「不得人心」的可能只是:

 八股科舉的美德教育

 有「德目」而無「德行」、徒具虛名的美德教育

 律人不律己的美德教育

 僵化了的美德教育

 異化了的美德教育

 灌輸式的美德教育……

(18)

實踐美德教育,需要重新思考家長和教師的位置:

在上? 在前? 在旁? 在後?

孔子的啟示: 「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重新思考家長和教師的角色:

監督者? 裁判者? 領導者?

傳授者? 輔導者? 解說者?

參與者? 支持者? 欣賞者?

愛護者? 合作者? 受教者?

(19)

韓愈〈師說〉的啟示: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青少年輔導專家黃重光教授的警告:

千萬不要跟學生和子女「扯大纜」!(拔河)

要使美德教育深入人心,有何對策?

一得之見,謹供參考

(20)

美德教育從承認人性下限開始:

 齊宣王有疾:「寡人好勇」、「寡人好色」

 菩薩有疾:「(維摩詰)以己之疾,憫於彼疾,當 念宿世無數劫苦,當念饒益一切眾生。菩薩當如 是慰喻有疾菩薩,令其歡喜。」

教學小錦囊

同病相憐,德育之本。

美德教育,信任良知:

 孟子:「可欲之謂善,充實之謂美」

(21)

美德教育,尊重個人自由:

 子曰:「汝安則為之。」

美德教育,肯定真誠抉擇:

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子曰:

殷有三仁。」

美德教育理想,自由而不放任:

 孔子「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2)

美德教育,發揮感性:

 「麻木不仁」 → 仁不麻木! → 文王武王「一怒 而安天下之民」

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義無反顧」「見義勇為」 道德教育,「抒情」

重於「說理」,

「實踐」重於「分析」。

→ 文學教育、道德教育要分辨的未必是「正」、

「邪」,而是「真」、「偽」。

→「天真無邪」

(23)

美德教育, 學生為本,

教學小錦囊

要注意學生的水準和感受。

美德教育就是「美育」和「德育」的結合。

(24)

《傳統德育文化專題》的設計

陳慧儀老師《文化專題「五倫」校本課程設計》

可供參考。

以此模式,換入「四端」仁義禮智、

無施不可。

「四維」

禮義廉恥、 「五位」天「五常」仁義禮智信、

地君親師(後演變為天地國親師、天地聖親 師)……

(25)

文化專題的學習與備試﹕

課外閱讀、 課堂討論、 成語格言選證、

名篇背誦,

老生常談,不可或缺。

「操練」新招﹕

執柯伐柯,中國語文及文化科歷屆文化題目是

最佳工具。 學審題、 學抓關鍵詞、 學發揮關鍵詞,

因應自我期許訂定操練分量,自選自答,同學互改,

教師抽閱。

《傳統德育文化專題》學習,離不開認識儒家、認 識孔子、認識《論語》。

(26)

楊鍾基教授講論《論語》部分,

請參閱2014年5月30日舉辦之

「經典選讀—《論語》」簡報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課程除重視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外,還着重加強文學、中華文

分拆課題為不同部份 通常2至4堂可教完一課 幾乎1至2天要交一次家課 每次家課的題型較少.

教育局的課程文件《為智障學生而設的中國 語文建議學習重點(小一至中三)》 (香 港課程發展議會,

學校要求學生於 上課期間一律住 宿、除可讓學生 專心課業外、更 可藉此機會接受 朝陽精神與文化 薰陶、成為守法

本計劃的目的是透過 發展具校本特 色的語文課程,以加強學生在文學 和中華文化的學習。學校可善用課 程提供的「建議篇章」

(一) 所有必修部分和延伸部分的課節都納入時間表內,所有班級的數學課節畫 一為七堂,全班修讀相同的課題內容(見圖

透過適切的活動提升閱讀深度及加強學習連 貫性 —— 優化中一單元中華文化及品德情意 範疇的學習內容

校本文化 文化 文化及 文化 及 及文學課程 及 文學課程 文學課程整體規畫 文學課程 整體規畫 整體規畫 整體規畫.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