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應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討台灣地區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應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討台灣地區影響 "

Copied!
9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應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討台灣地區影響

老年人利用健保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之相關因素研究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有限的醫療資源一向是各國健康照護制度所面臨最大的難題,尤 其在面對人口老化、平均餘命延長,以及醫療科技快速進步下,如何 在社會負擔得起的範圍內,使國民皆能享受科技進步的福祉,為世界 各國所共同追求的目標。

台灣地區自民國八十五年至九十二年,健保收入年成長率為 4.88

﹪,支出成長率為 6.12﹪;醫療保健支出(NHE)總額由 4,061 億元 增加為 5,843 億元,而平均每人醫療保健支出則由 18,939 元增加為 26,013 元(健保局,民 93) 。顯示台灣地區醫療保健支出快速成長並 且已經呈現入不敷出的現象。

Spillman BC(2000) ,楊文山(民 81),張鴻仁(民 91)等多項 研究均顯示人口老化是醫療費用高漲之重要因素。根據健保局財務處

(2004)資料亦顯示台灣地區健保醫療費用支出成長因素中居首要項

目即是高齡人口增加,自民國八十五年至民國九十一年因高齡人口增

加而增加健保醫療費用金額為 514 億元,佔成長費用 27.8﹪(中央健

(2)

保局財務處,民 93)。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先生於其「全民健保醫療 集中狀況及高、低使用者特性之探討」中提到:台灣地區醫療高使用 者以 4 歲以下及 45 歲以上成人比率較高,65 歲以上保險對象 56.6%

為高使用族群。

內政部統計處估計台灣地區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至 2030 年將升高 至 20﹪,屆時幾乎每五位國人中,就有一位是 65 歲以上的老人,在 經濟高度開發的社會中,高齡化人口結構似乎已成為必然的結果。高 齡化社會的來臨,有關老年人醫療保健、社會福利以及慢性病的預防 治療等皆隱含著社會負擔與整體醫療費用的增加。以美國聯邦政府 1994 年的預算為例,針對 65 歲以上老人而設的 Medicare 就支出 1,470 億美元,佔其社會保險費 5,970 億的 24.6﹪,相對地,花在低收入戶 醫療照護的 Medicaid 卻僅有 920 億美元(Dye,1995);Greenberg

(2001)等人之研究顯示,美國 1995 年 65 歲以上老人平均每人醫療

費用是一般人(65 歲以下)的 4.6 倍,而且倍數呈現逐年上升的趨

勢。台灣地區民國 92 年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例之 9.24﹪,但是醫療

費用佔全國比率卻高達 34.0﹪(中央健保局,2004),其中又以慢性

病為主。就健保局資料顯現民國 91 年 65 歲以上老年人門診醫療中

94.96﹪為慢性病,且具多重疾病;此相較於在門診醫療中 0~14 歲慢

性病比率佔 7.8﹪、15~44 歲中佔 25.2﹪、45~64 歲中佔 25.4﹪,老年

(3)

人的慢性病比率高出許多。慢性病病因常複雜而不明,是許多相關的 危險因素如:吸菸、肥胖、飲食習慣不良等逐漸累積引發。在發生症 狀前通常會有一段相當長的症狀前期,一旦發作後需要長期的醫療與 照顧,且常引發殘障而需長期復健。因此老年人慢性病預防即成為重 要的議題,而慢性病之預防可分為兩種途徑:一為改變危險因子,一 為早期篩檢,而達到及早治療之目的,定期健康檢查是重要的方法之 一。健康檢查中發現到罹病的比率皆高於一般醫師平時所發現的,這 也就是說,健檢確實發現了一些平時所沒有發現的疾病,就此而言,

健檢的功效應該是可以肯定的(林姿利,民 81)。台灣地區健保成人 健檢兼具健康檢查、健康諮詢與健康行為促進之功能,但是利用率始 終不盡理想,如何增進老年人對預防保健服務的利用率並藉以延緩或 減輕慢性病的罹患率與嚴重度,進而提昇老年人生活品質、降低家屬 以及社會負擔、節制醫療費用支出,此為我國衛生政策所需積極瞭解 與努力的。

根據多位國內外學者的研究,例如何麗莉(民 86)指出 : 從未曾 參加本服務的樣本中,有七成民眾回答「不知道有此服務」 ,已參加 本服務的樣本中,卻有三分之ㄧ回答「未曾參加」過本服務;黎家銘、

楊銘欽(民 91)等人的研究結果表示:(1)未利用成人健檢因素有

缺乏醫療保險、費用過高、貧窮、認為健檢不吉利、害怕檢查; (2)

(4)

受訪者 66.1﹪對成健滿意,20.7﹪不滿意,13.3﹪不知道。而不滿 意原因有:檢查項目太少(73.8﹪) 、身體檢查不夠仔細(60.3﹪)、

想檢查的項目沒檢查到(19.2﹪);(3)得到行動提示的民眾,如有 家人或醫護人員建議檢查、收到醫師寄信通知或政府的健檢宣傳等較 傾向利用預防保健;Leonard(1985)亦曾指出,若對訊息接觸較多 了解較多,對預防性保健行為的產生就較高;以上學者的研究均顯示 認知、態度直接或間接影響行為。

在醫療資源日漸緊縮的時代,透過預防保健服務減少醫療資源的

利用愈顯其重要性,如果多數人能夠有良好的健康行為,履行避免或

延緩疾病之準則,則很多老年人便能夠勝任社會、家庭的工作和照顧

自己的職責,減少需要接受醫療及生活照顧的老人,減少社會和個人

照顧老人的負擔。

(5)

表 1-1 台閩地區老年人口百分比 單位:人

年底別 人口總計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 老年人口百分比

八十年 20,605,831 1,345,429 6.53﹪

八十一年 20,802,622 1,416,133 6.80﹪

八十二年 20,995,416 1,490,801 7.10﹪

八十三年 21,177,874 1,562,356 7.38﹪

八十四年 21,357,431 1,631,054 7.64﹪

八十五年 21,525,433 1,691,608 7.86﹪

八十六年 21,742,815 1,752,056 8.06﹪

八十七年 21,928,591 1,810,231 8.26﹪

八十八年 22,092,387 1,865,472 8.44﹪

八十九年 22,276,672 1,921,308 8.62﹪

九十年 22,405,568 1,973,357 8.81﹪

九十一年 22,520,776 2,031,300 9.02﹪

九十二年 22,604,550 2,087,734 9.24﹪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 2004

(6)

表 1-2 國際衛生統計:平均餘命 單位:歲

平 均 餘 命

中華民國 日本 美國 德國 英國 南韓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80 年 71.8 77.2 76.1 82.1 72.0 78.9 72.2 78.7 73.2 78.8 66.9 75.0 81 年 71.8 77.2 76.1 82.2 72.3 79.1 72.6 79.1 73.4 78.9 66.9 75.0 82 年 71.6 77.5 76.3 82.5 72.2 78.8 72.7 79.2 73.7 79.1 68.0 75.0 83 年 71.8 77.8 76.6 83.0 72.4 79.0 73.0 79.5 73.9 79.2 67.0 75.0 84 年 71.9 77.7 76.4 82.9 72.5 78.9 73.3 79.8 74.1 79.4 67.0 75.0 85 年 71.9 77.8 77.0 83.6 73.1 79.1 73.6 79.9 74.3 79.5 68.0 76.0 86 年 71.9 77.8 77.2 83.8 73.6 79.4 73.6 80.0 74.6 79.6 69.0 77.0 87 年 72.2 78.0 77.2 84.0 73.8 79.5 74.0 80.3 74.8 79.8 70.0 77.0 88 年 72.5 78.1 77.1 84.0 73.9 79.4 74.4 80.6 75.1 80.0 70.0 77.0 89 年 72.7 78.4 77.7 84.6 74.1 79.5 … … … … 71.0 78.0 90 年 72.9 78.8 77.9 84.7 74.3 79.5 75.1 81.1 75.1 79.9 71.2 78.7 91 年 73.0 78.8 … … … … … … … … … …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 2004

2001 年國際資料來源:WHO(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2)

表 1-3 全民健保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利用率

年 別 40 歲至 64 歲 65 歲以上

88 年 11.17﹪ 30.64﹪

(7)

90 年 13.40﹪ 37.59﹪

91 年 13.81﹪ 41.22﹪

與上年增減﹪ 0.41﹪ 3.63﹪

資料來源:中央健康保險局 2004

第二節 問題陳述

台灣地區於民國八十四年實施全民健保,依據全民健康保險 法第四章三十二條(為維護保險對象之健康,主管機關應訂定項目及 實施辦法,辦理預防保健服務)的規定,於民國八十五年開始實施「全 民健康保險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目的希望藉由週期性健檢服務,將 疾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能及早發現不利於健康的危險因子、致 病原因及疾病早期狀況,使醫師透過適當合理的處置或轉介,提供特 定檢查、諮詢及處置,以達維護健康,減少罹病率或死亡率的目的。

(楊耿如,民 90)

然而老年人對於成人健檢的利用率從民國八十八年 30.64﹪,八

十九年 33.56﹪直至九十一年 41.22﹪,雖然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但

是仍然有將近六成的老年保險對象,意即約一二 0 萬老年人未使用本

(8)

服務。

老年人由於醫療資訊不足、社經能力較差、缺乏足夠的醫療資源 等條件之限制下,使其在健康服務利用上處於不利,以致因無法獲得 適當的健康照護服務,而存在許多未滿足的健康照護需要(李宏信,

民 80)。因此,老年人對預防保健服務之利用情形值得關心,其行為 導向、影響因素等都值得做深入的探討。

許多研究均顯示健康信念能預測預防性健康行為之採行與否,本

研究應用 Rosenstock 健康信念模式分析影響醫療高使用族群中的老

年人利用健保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之相關因素。

(9)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一、 探討台灣地區老年人是否利用成人健檢之影響因素。

二、 提供決策者或醫療工作者做為民眾教育、宣導正確健康信念、

促進健康行為之參考。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之文獻探討將從台灣地區醫療保健支出(NHE)、預防保

健、醫療利用模式三方面加以討論,第一節台灣地區醫療保健支出之

文獻探討,將討論台灣地區 NHE 占 GDP 比例之國際比較、歷年 NHE

成長概況、0~64 歲與 65 歲以上平均每人 NHE ratio、老年人人口與

醫療保健支出統計;第二節預防保健之文獻探討,將討論預防保健之

定義、重要性、老年人預防保健服務目的、台灣地區健保成人健檢服

務;第三節醫療利用模式探討 Aday & Anderson 等醫療利用模式以及

健康信念模式理論以及其國內外應用的實證研究。

(11)

第一節 台灣地區醫療保健支出

一、台灣地區醫療保健支出(NHE)占 GDP 比例之國際比較

由圖 2-1 可以了解 2001 年台灣地區國民醫療保健支出(NHE)

占國內生產毛額(GDP)5.8﹪,相較於美國(13.9﹪)、德國(10.7

﹪)、加拿大(9.7﹪)、法國(9.5﹪)、日本(7.6﹪)、英國(7.6﹪)

等國家都呈現偏低現象,這是否表示台灣地區健保財務困境導因除了 老年人口急遽成長、過度醫療、斷層式醫療,缺乏整合所引起資源重 複利用、浪費等因素外,基本的問題尚包括經費預算不足,需要主管 機關仔細考量。不過此問題不在本研究討論範圍內,我們謹以國際觀 的角度瞭解台灣地區國民醫療保健支出之現況。

圖 2-1 台灣地區醫療保健支出占 GDP 比例之國際比較-- 2001

(12)

5.9%

7.0%

7.6%

7.6%

8.0%

8.3%

8.9%

9.5%

9.7%

10.7%

13.9%

5.8%

0.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台灣 韓國 芬蘭 英國 日本 澳洲 瑞典 荷蘭 法國 加拿大 德國 美國

資料來源:OECD Health Data,2003

二、台灣地區歷年醫療保健支出(NHE)

民國 91 年國民醫療保健最終支出(NHE)約 5,843 億元,相較於 民國 90 年增加 4.06﹪,約佔當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 5.99﹪,

或占國民生產毛額(GNP)的 5.66﹪。平均每位國民醫療保健支出達

26,013 元,相較於全民健保實施以前(民國 83 年)增加 10,894 元,

(13)

其增幅較同期 GDP 之增加率 50.83﹪為高。(中央健保局,2004)

表 2-1 台灣地區國民醫療保健支出(NHE)增加率、占國民生產毛 額(GNP)、國內生產毛額(GDP)比例

國民醫療保健支出 國民醫療保健支出

總額

(百萬元) 增加率

平均每人年醫 療保健支出

(元) 占 GNP(﹪) 占 GDP(﹪)

民國 80 年 224,428 10,946 4.55 4.67

民國 81 年 254,590 13.44 12,297 4.66 4.77 民國 82 年 288,680 13.39 13,813 4.79 4.88 民國 83 年 318,806 10.44 15,119 4.85 4.93 民國 84 年 369,779 15.99 17,387 5.19 5.27 民國 85 年 406,073 9.82 18,939 5.21 5.29 民國 86 年 438,808 8.06 20,283 5.21 5.27 民國 87 年 476,518 8.59 21,823 5.29 5.33 民國 88 年 506,880 6.37 23,029 5.41 5.46 民國 89 年 525,389 3.65 23,683 5.41 5.44 民國 90 年 561,561 6.88 25,136 5.36 5.91 民國 91 年 584,334 4.06 26,013 5.66 5.99

資料來源:中央健康保險局(2004)醫療保健支出統計

圖 2-2 歷年平均每人 NHE 及 NHE/GDP 比

(14)

歷年平均每人NHE及NHE/GDP比

4.67 4.77 4.88 4.93

5.27 5.29 5.27 5.33 5.46 5.44

5.91 5.99 10946 12297

1381315119 17387

18939 20283 21823 23029 23683 25136 26013

4.0 4.5 5.0 5.5 6.0 6.5 7.0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年

%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占GDP比率 平均每人NHE

資料來源:中央健康保險局 2004

三、台灣地區 0~64 歲與 65 歲以上老年人平均 NHE ratio/人

0-64 歲與 65 歲以上平均每人醫療保健支出比值(ratio)之計 算方式,即是將 65 歲以上平均每人醫療保健支出除以 0-64 歲平均每 人醫療保健支出,所得知比值,代表高齡者醫療支出為 0-64 歲者平 均每人醫療支出之倍數。

民國 87 年台灣地區 0-64 歲與 65 歲以上平均每人醫療保健支出 比值(ratio)為 3.9,至 89 年比值上升為 4.6,與其他國家相較,

台灣地區僅較加拿大與日本之 4.9(1997)為低,與美國之 4.6(1995)

相當,但較其他 OECD 國家為高。至民國九十一年比值更攀升至 6.0,

顯見台灣地區老年人口醫療費用增加迅速。

(15)

表 2-2 台灣地區 0-64 歲與 65 歲以上平均每人 NHE 比值之國際比較

單位 ﹪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2 中華民國 3.9 4.5 4.6 6.0

澳大利亞 4.1

加拿大 4.8 4.8 4.7 4.7 5.0 4.9 捷克 2.3 2.3 2.3 2.4 2.8

芬蘭 4.0

法國 3.0

德國 2.7 2.7

日本 5.0 4.8 4.8 4.8 4.8 4.8 4.9

南韓 2.4 2.4

紐西蘭 3.9 3.9 4.3 4.3

葡萄牙 1.7 1.7

瑞典 2.8

瑞士 4.0 4.0

英國 3.8 3.8 3.7 3.7 3.4

美國 4.6

資料英文定義:65+/0-64 per capita NHE ratio 資料來源:OECD Health Data,2001

四、台灣地區老年人口與醫療保健支出統計— 民國 91 年

民國九十一年台灣地區老年人口佔 9.02﹪,老年人西醫門診人次

佔總使用人次之 19.11﹪,費用佔西醫門診總費用之 28.76﹪,平均每

人每年就診 24.6 次;西醫急診人次佔總人次之 42.64﹪,費用佔總急

診費用之 28.76﹪;西醫住院人次佔總住院人次之 28.76﹪,住院佔總

住院費用之 41.6﹪為最高。合計中西醫、牙醫門診、西醫急診、住院

(16)

健保費用為 2133879 百萬點,65 歲以上老年人口佔 518554 百萬點,

佔率為 24.30﹪。若就總體醫療費用而言,民國 86 年至民國 91 年,

老年人口由 169 萬人增至 210 萬人,成長幅度 24﹪;而老年人健保 醫療費用卻由 571 億元(總體醫療費用佔率 23.7﹪)上升至 1155 億 元(總體醫療費用佔率 34.0﹪),成長幅度 102﹪,說明了人口老化 對於醫療資源耗用影響深遠。

表 2-3 民國 91 年西醫門診人次、醫療費用統計— 按年齡別

年齡別 0-14 歲 15-44 歲 45-64 歲 65 歲以上

類 別

總計 次數 /

百萬點數 ﹪ 次數 /

百萬點數 ﹪ 次數 /

百萬點數 ﹪ 次數 / 百萬點數 ﹪ 人口數 22,520,776 4,598,892 20.42﹪ 11,199,331 49.73﹪ 4,691,253 20.83﹪ 2,031,300 9.02﹪

人 次 257,979 61,143 23.7﹪ 87,145 33.78﹪ 60,397 23.41﹪ 49,295 19.11﹪

費 用 189,931 23,579 12.41﹪ 52,712 27.75﹪ 59,023 31.08﹪ 54,617 28.76﹪

表 2-4 民國 91 年西醫急診人次、醫療費用統計— 按年齡別

年齡別 0-14 歲 15-44 歲 45-64 歲 65 歲以上

類 別

總計 次數 /

百萬點數 ﹪ 次數 /

百萬點數 ﹪ 次數 /

百萬點數 ﹪ 次數 / 百萬點數 ﹪ 人 次 5,570,073 1,399,103 30.42﹪ 2,351,828 21﹪ 952,943 20.31﹪ 866,199 42.64﹪

費 用 9,558,143 1,449,075 15.16﹪ 3,495,249 36.57﹪ 2,078,993 21.75﹪ 2,534,825 26.52﹪

表 2-5 民國 91 年住院件數、醫療費用統計— 按年齡別

別 年齡別 0-14 歲 15-44 歲 45-64 歲 65 歲以上

(17)

總計

次數 /

百萬點數

次數 /

百萬點數

次數 /

百萬點數

次數 /

百萬點數

件 數 2,945,904 426,881 14.49﹪ 1,019,112 34.59﹪ 658,368

22.35﹪

841,538 28.57﹪

費 用 118,558 9,292 7.84﹪ 29,924 25.24﹪ 30,062

25.36﹪

49,281 41.6﹪

表 2-6 民國 91 年 65 歲以上健保醫療費用統計 單位:百萬點數

類別 醫療費用總計 65 歲以上醫療費用 百分比

門 診 234,139 58,344 24.98﹪

西醫門診 189,931 54,617 28.8﹪

中醫門診 15,982 1,792 11.21﹪

牙醫門診 28,226 1,935 6.86﹪

西醫急診 9,558 2,535 26.52﹪

住 院 1,890,174 457,675 41.60﹪

門住診合計 2,133,871 518,554 24.30﹪

資料來源:中央健康保險局 2004

圖 2-3 健保對老年人口的照護

健保對老年人口的照護

169萬人

210萬人 571億元

1155億元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86 87 88 89 90 91 年

萬人

0 2000000 4000000 6000000 8000000 10000000 12000000 14000000

萬元

+102﹪

+24﹪

(18)

第二節 預防保健之文獻探討

一、預防保健之定義

預防保健是根本性的在早期發覺不利於健康之危險因子、致病因 子及疾病早期狀況,透過適當合理的介入,安排提供進一步的檢查、

諮詢及處置建議等,以期預防疾病、早期診斷、減輕疾病,達成維護 健康、減少罹病率或死亡率的目的(William & Wilkins,1989)。

定期健康檢查的基本前提: (1)即使是無症狀的成年人,也可能 罹患實質性的器官疾病; (2)定期健檢,可早期發掘這些潛在之疾病;

(3)潛在疾病經發現後,可阻止繼續的惡化,使其逆轉治療,而減 少了罹病率與死亡率(Gupta K,1990)。

預防醫學分三個層次,即初段、次段及三段預防。初段預防著重

在促進健康及特殊保護,次段預防為早期診斷適當治療,三段預防則

(19)

作上致力之目標,預防保健服務即是疾病預防「三段五級」之衍生產 物。

( 一 ) 初 段 預 防 (Primary prevention)

初段預防定義是預防疾病或傷害的發生,進而促進健康。前者所 使用的方法為改善環境衛生與設施安全及預防注射等特殊保護,例如 預防接種、改善交通或工作環境安全、開車繫安全帶等,而促進健康 的方法為採行健康行為,例如適當營養、休閒、運動等。

( 二 ) 次 段 預 防 (Secondary prevention)

早期診斷及治療,所謂早期是指疾病臨床症狀尚未顯現或仍可 控制良好的時機而言,此時實施預防措施可使部份病況回復或能控制 病情的追蹤,次段預防主要使用方法為週期性健康檢查,例如測量血 壓、血糖,以掌控血壓血糖之變化;子宮頸抹片檢查偵測子宮頸癌;

成人健檢偵測常見成人疾病。

( 三 ) 三 段 預 防 (Tertiary prevention)

三段預防是指減少疾病併發症的發生,改善或恢復殘存的功能。

(20)

所使用的方法為支持療法、長期追蹤及復健,例如對腦中風病人實施 復健。

二、預防保健服務之重要性

由於醫療科技、衛生保健與生活品質之提昇,國人平均餘命不斷 延長,慢性病取代了急性傳染病,成為國人最主要的死因,其中又以 心血管疾病最多,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疾病和心臟病佔總死因之 34﹪(張國欽,民 87)。

影響健康的因素遍及生物、環境、生活型態與醫療照護體系,而 治療性之臨床醫療服務僅能協助解決部份健康問題或暫時緩解之,尚 有一大部份健康問題之解決,單憑醫療服務顯然並不足夠,尚需要保 健的努力(李世代、賴美淑,民 86)。過去數十年來預防保健服務逐 漸受到重視,在醫療資源緊縮的時代,透過預防保健服務減少醫療資 源的利用愈顯其重要性。鄧丙華民國 86 年於其「老人健康檢查之成 本效果評估— 以高血壓檢查為例」研究結果中保守估計,接受健檢比 未接受健檢的高血壓患者不但每人可節省 8759-8439 元,同時還可增 加 45 天壽命。

在林姿利、郭憲文(民 81 年)的研究中發現,接受健檢服務的

老人中,檢查結果發現有 68.1﹪的老人罹患疾病,而其中 88.8﹪的老

(21)

人有去治療這些疾病。鄒孟婷(民 89 年)研究發現老人健檢受檢者 追蹤複診的態度,健檢前和健檢後回答若有異常疾病願意繼續定期追 蹤的比例分別為 77﹪和 81﹪;而余豎文(民 91 年)的研究結果顯示 例行之老人身體健康檢查可以發現許多可以預測 65 歲以上老人死亡 之因素,包括某些理學檢查結果,生活飲食習慣及某些生理指標。健 康生活方式的採用,可減緩身體功能的衰退及改善老年人的健康,因 此可以瞭解老年人參加預防保健服務對於其健康行為促進、慢性病防 治、限制殘障等都有實際之助益。

三、老年人預防保健服務目的:

篩檢是老年人預防保健服務的重要工作。所謂篩檢是指藉由檢 驗、檢查或其他方法發掘無明顯症狀之潛在性疾病或缺陷。健康篩檢 可分為兩大類:(1)社區流行病學調查(survey):針對社區未尋求 醫療照顧者進行篩檢;(2)個案發現(case finding):針對已經利 用醫療資源者,在就醫同時提供預防保健服務。

英國學者 Whitby LG 於 1974 年提倡老年人篩檢的目的在「保持

生理健康,維持心理健康及維護社會地位與生活,並發掘會限制其應

付能力與享受生活的輕微失能狀態」。世界衛生組織則建議老年人篩

檢的目的是「盡可能地保持老年人在良好的健康狀態及居家生活的愉

快」。Breslow 及 Somers 定義老人健康篩檢的目的:對 60 至 74 歲的

(22)

老人是延長其最佳的生理、心理及社會活動力,以減少慢性疾病所導 致的殘障;對 75 歲以上的老人則是延長有效的活動力、能獨立生活、

減少機構化,以及當疾病已達末期,對病人及其家屬盡量減少痛苦並 給予最大的情緒支持。而劉秋松、林正介(民 92)則綜合各種說法,

將老年人預防保健目的有下列四點:(一)降低因急性或慢性疾病導 致過早死亡。 (二)儘可能維持老人獨立之功能。 (三)延長有活動力 的平均餘命。(四)改善生活品質。

劉秋松(民 92)主張老年人預防保健的焦點應放在重要的疾病 上,從老年人的十大死因(如表 2-8)看來,重要疾病包括惡性腫瘤、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炎等。

表 2-7 2001 年台灣地區 65 歲以上老人十大死因統計表

死亡原因 死亡人數 每十萬人口

死亡率

惡性腫瘤 19,368 994.59

腦血管疾病 10,175 522.51

心臟疾病 8,445 433.67

糖尿病 6,832 350.84

肺炎 3,276 168.23

腎炎、腎徵候群及腎性病變 3,170 162.79

事故傷害 2,598 133.41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1,971 101.22

高血壓性疾病 1,498 76.93

支氣管炎、肺氣腫及氣喘 1,318 67.68

資料來源:劉秋松.台灣醫學 2003

(23)

四、預防保健國內外發展

( 一 ) 國 外

1、三 0 年代,美國芝加哥大學探討醫療成本,預測預防保健在醫療 照護中會日趨重要。

2、八 0 年代,美國醫師專業級學院教育小組( Gener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the Physician and College Preparation for Medicine,GPEP)在醫學教育中再度強調疾病防治及健康提昇。

3、1922 年,美國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AMA)

首先針對無症狀健康個人提出一年一度的健康檢查觀念。

4、1975 年 Frame & Carlson 認為定期健康檢查在科學上缺乏堅實的 基礎.他們檢視了 36 種疾病,從疾病的發生與盛行,治療與否之病 情 的進行,與疾病攸關的險向因子,篩檢的可用性,以及對疾 病影響生活,提議應該因性別與年齡而選擇不同的診斷檢驗流程,

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各種年齡層,均受到個別的考慮。

5、1977 年,Breslow & Somers 也提出了終生健康監測計劃(Life-time

Health Monitoring Program,LHMP),強調符合成本效益及健康效

益(cost-effective & health effective)的預防保健方法,並且

(24)

將其併入病人的整體照護中,其將一生分成十個階段:分別為懷孕 及生產前後,嬰兒期、學齡前期、學齡期、青春期、成人期、中青 年期、中老年期、老年期、高齡期,依臨床應用及流行病學的準則,

訂下健康目標(health goals)及專業性之保健服務。

6、1979 年,加拿大政府將其於 1976 年倡導之定期健康檢查藍圖出 版成策,是為著名之 Canada Task Force on PHE,乃世界上第一 部週全的定期預防保健範本,主要以病況為導向,配合各種年齡,

作成預防保健的建議。

7、美國醫學會在 1983 年再度重申定期性預防保健,但並不支持每年 一度的標準化之成套健康檢查。

8、日本厚生省於 1991 年提出一個新的成套預防保健參考概要,老年 人並未單獨列出特殊內容,而係併入四十歲以上。其將中老年預防 保健一併考慮,也有其保健上的特殊意義(李世代、賴美淑,民 86)。

(二)國內

在民眾醫療保健習性及醫事人員培訓方面,台灣地區國民一向重

醫療而輕保健,已根深蒂固地成為一種次文化現象,這種現象也反應

在醫療專業人員的教育培訓、醫療專業執業的重心、健康之政策、資

源的配置及系統的建立之上,結果使得長期的醫療保健資源偏置、相

(25)

關教育訓練不足更有甚者,從醫療保健相關的施政、周邊之支持、發 展之優先順序、保險的給付等均受到深切波及,影響無盡深遠(李世 代、賴美淑,民 86)。研究顯示超過半數的民眾是屬於被動接受健檢 者,政府應加強宣導,並將健康檢查觀念落實於基礎國民教育中,使 民眾從小就培養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林勤豐,民 89)。

由於醫療科技、衛生保健與生活品質的提昇,國人平均餘命不斷 的延長至民國九十一年男性平均餘命為 73.20,女性平均餘命為 78.93(內政部,2003),慢性病也取代了急性傳染疾病,成為國人最 主要的死因,其中又以心血管疾病為最,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疾 病和心臟病佔總死因之 34%。有鑑於此,衛生署自民國 74 年起即擬 定中老年疾病防治四年計劃,民國 80 年又制訂國民保健中老年病防 治計劃,將血壓、糖尿病與血膽固醇等危險因子控制列為防治重點工 作。82 年起實施「國民保健計劃」 ,盼以整合健康促進、健康維護及 預防保健三方面並重的方式,來提昇對國民健康的照護。

在衛生政策方面,全民健保自 1995 年 3 月實施之際,即依據全

民健康保險法第四章第三十二條(為維護保險對象之健康,主管機關

應訂定項目及實施辦法,辦理預防保健服務)的規定,陸續於 1995 年

3 月 1 日開辦孕婦產前檢查;4 月 1 日開辦兒童預防保健服務;7 月 1

日開辦婦女子宮頸抹片檢查。另由於 40 歲至 65 歲是社會與家庭經濟

(26)

的主要提供者,因工作繁忙或因不知如何調配作息,潛在健康危機就 在無聲無息的情況下滋長,而 65 歲以上老年人又面臨器官快速老化 的問題,所以又於 1996 年 4 月開辦成人預防保健服務。

1.我 國 成 人 預 防 保 健 之 發 展

我國於民國八十五年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成人預防保健服 務」,目的就是希望保險對象能夠養成關心及照護自己健康的習慣,

並能儘早發覺不利於健康的危險因子、致病原因及疾病早期狀況,使 醫師透過適當合理的處置或轉介,提供特定的檢查、諮詢及處置,以 達維護健康、減少罹病率或死亡的目的,這樣的目的和實施觀念,是 不同於一般的健康檢查或體檢。「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並非僅提供制 式的體檢,更希望藉由諮詢,提供適當的健康照護及平日維護或促進 健康的建議,讓保險對象更瞭解在日常生活中應如何維護自己的健 康,此預防保健服務不僅著重成本效益,更重視健康效益(黃友梅,

民 92)。成人預防保健長遠來看,應可望增加服務資源、增加服務涵 蓋率、提高異常發現率、增加異常危險群的照護需要性,除創造最佳 的健康效益之外,尚可樽節醫療費用支出,目標既高且遠(李世代、

賴美淑,民 86)。

(27)

2.我國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之項目內容及檢查條件(黃友梅,民 92)

此項服務於民國八十五年至九十年為每年四月至九月提供服 務,為減輕檢查人口負荷過重問題,自九十一年改為全年辦理,如此 可將單位時間內的服務量減半以增加使用率、民眾便利性以及品質之 促進。

(1)施行目的:了解危害個人健康的危險因子為主,注重對個人提 供正面的預防保健建議,以保持身體的健康。

(2)接受服務資格:保險對象四十歲以上至未滿六十五歲,每三年 給付乙次,六十五歲以上每年給付乙次。

(3)服務項目:

第一階段 血液檢查:血液常規檢查(白血球計算、紅血球計 算、血小板計算、血色素或血球容積 比)、白蛋白/球蛋白、SGOT、SGPT、

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尿酸、尿素氮、

肌酸酐、血糖。

尿液檢查:尿液常規檢查(顏色、酸鹼度、蛋白質、

糖、潛血、紅、白血球、膿細胞、圓柱 體等)。

第二階段 第一階段檢驗結果判讀。

身體檢查:個人及家族病史、身高、體重、聽力、

視力、口腔檢查、血壓等。

健康諮詢:營養、戒菸、戒檳榔、安全性行為、適

度運動、事故傷害預防、心理調適等。

(28)

基本上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最重要是在於教育及導正民眾對健康行 為的偏差知識,所以找出危險因子與健康諮詢是相當重要。

(4)健康諮詢分類

a、健康習慣:包括飲食、睡眠、運動、休閒等。

b、安全行為:如開車繫安全帶、家中備有急救用品、知道緊急救護 的電話和醫院名稱、瞭解公共場所的逃生路徑等。

c、預防性的健康照護行為:如測量血壓、子宮頸抹片檢查、預防注 射、口腔檢查、壓力調適。

d、避免不良嗜好:如不抽煙、不喝酒、不嚼檳榔等。

e、避免環境危害行為:如減少空氣和水的污染、老人的防護設備。

(5)醫事機構特約條件 a、健保特約醫療機構。

b、應具有家醫科或內科或小兒科或外科或婦產科專科醫師資格並

實際負責作業(中央健康保險局中區分局,民 93)。

(29)

第三節 醫療利用模式

預防保健利用屬於醫療利用的範疇,而醫療利用的模型有很多。

有許多學者提出影響醫療服務利用的理論模式,例如 Anderson & Aday(1960-1995)所發展之一系列醫療服務利用行為模式、Suchman

(1965)疾病行為階段模式( Stage of illness) 、Rosenstock(1974)

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Mechanic(1978)的尋求協

助一般理論(General Theory of Help Seeking)。其中 Anderson

(30)

醫療服務利用模式有較完整的理論架構及操作型定義,模式中的概念 多使用一般性的測量,因此為最完整且容易測量的模式,因此常被用 以從事實際調查,亦廣泛地應用於醫療照護的可近性;而 Rosenstock 健康信念模式理念較偏向於預防性健康行為,適合本研究採用。因此 以下僅就 Anderson 及 Rosenstock 之理論架構做介紹。

一、Anderson 醫療服務利用行為模式:

( 一 ) 第 一 階 段 健 康 行 為 模 式 ( 1960 年 代 ):

Andersen 於 1968 年提出健康行為模式,強調以個人為單位的因 素探討,包含影響醫療服務利用行為的三個組成:

1.傾 向 因 素 ( Predisposing characteristics):

指個人使用服務傾向的描述,這些個人特質包括三個組成:

(1)基本人口學變項(demographic):如年齡、性別、婚姻、家庭 人口等。

(2)社會結構變項(social structure) :如種族、教育程度、工作 狀況、信仰及職業等(賴芳足,1996)

(3)健康信念變項(health belief):指人們對醫療照護的信念、

態度或對疾病的認知。

(31)

指個人使用醫療照護的能力,包括二個層面:

(1)個人或家庭資源(personal or family):如家庭收入、健康保 險。

(2)社會資源(community):如社區醫療資源的多寡、醫療資源的 可用性與可近性、醫療服務價格及就醫時間等

在能用因素中,有些學者認為此模式並未置入足夠的組織因素

(Patrick,Stein,Porta & Rivketts,1988),Andersen 亦同意此 說法,他認為有無固定就醫場所可代表醫療資源的可用性,因此知道 更多關於各種醫療照護組織及形式如醫師及醫院病床人口比…等將 可改善解釋預測醫療利用的能力。(Patrick,D.L.Stein,J.Porta M

& rickets,T.C,1988)

3.需 要 因 素 ( Need characteristics):

指與健康相關之態度,當個人感到某些醫療需要後,才會產生醫療 利用的行為,為醫療服務利用最直接且最重要的因素,包含了兩個層 面:

(1)自覺健康與疾病狀態(preceived):如自覺活動受限天數

(disability day)、症狀總數、自評健康狀況。

(32)

32

斷。

圖 2-4 第一階段健康行為模式 資料來源:Anderson(1965)

( 二 ) 第 二 階 段 健 康 行 為 模 式 ( 1970 年 代 ):

由 Aday & Anderson(1974)共同發展,此模式將原來的健康行 為模式加以擴充,將上政府衛生政策、健康照護系統及個人滿意度。

1.政府衛生政策:例如財務、醫學教育、人力組織、醫療體系規劃。

2.健康照護系統:即由原來「人口特徵」再加上「醫療照護系統特徵」

包括資源(resource)及組織(organization)。資源指衛生照護 體系的人力與設備。組織只擁有資源的體系為何,又可分為進入

(enter)及結構(structure)二類,進入指進入醫療照護體系的 過程,如交通時間及等候時間;Anderson 稱此部份為可近性

(access);結構指病人進入此一體系後所進行的事。

3.個人滿意度:指消費者使用過健康照護後,對於健康照護的評價。

傾向因素 人口學變項 社會結構 健康信念

醫療服務利用 能用因素

家庭資源 社會資源

需要因素 自覺健康 臨床評估

衛生政策

財政

教育

(33)

此評價可以分為五大方向:方便性(Convenience) 、成本(Cost)、

協調(Coordination)、資訊(Information)、品質(Quality)

及禮貌(Courtesy)。

圖 2-5 第二階段健康行為模式 資料來源:Aday & Anderson(1974)

( 三 ) 第 三 階 段 健 康 行 為 模 式 ( 1980 年 代 至 1990 年 代 ):

1、強調醫療服務可用於維護及改善個人健康狀況。

2、個人對醫療服務的認知可藉由個人自覺或專家的評估,而外在環 境(包括身體、政治及經濟因素)亦為影響醫療利用的重要因素。

3、個人健康行為如飲食、運動、自我照顧及實際去使用醫療服務對 健康結果亦有很大的影響(Evans & Stoddart,1990)。

服務提供體系特徵 資源— 數量、分怖 組織— 進入、結構

衛生服務利用型態 型 態 場 所 目 的 時間間隔

消費者滿意度 方便、協調 禮貌、訊息 花費、品質 個人特徵

傾向因素— 易隨政策改變 不易隨政策改變 能用因素--易隨政策改變 不易隨政策改變 需要因素— 主觀自覺

臨床評估

(34)

第三階段模式中增加了對健康狀況結果的測量,因此擴大了可近性概 念的測量 。

圖 2-6 第三階段健康行為模式 資料來源:Aday & Anderson(1990)

( 四 ) 第 四 階 段 健 康 行 為 模 式 ( 1990 年 代 ):

Anderson 整合 Evan、Scoddart、Patrick 等人研究,題第四階 段健康行為模式,強調整個健康行為模式為一動態(dynamic)且會 回覆(recursive)的模式,且醫療服務的利用是受複雜的因素影響,

此模型中還包括了利用醫療服務後的健康狀況結果(Evans,et al.1990;Patrick,et al 1988),而個人使用醫療服務後的健康狀 況結果(例如健康狀況認知、對健康狀況的評估以及消費者滿意度)

還會再影響個人健康行為。

Andersen(1995)在這五種變項中,人口學變項(如年齡、性別)

健康行為

認知健康狀況 人口特徵

健康結果 健康行為主要

決定因素

健康照護系統 外在環境

個人健康行為

利用醫療服務 評估健康狀況

消費者滿意

(35)

及社會結構變項(如種族、教育程度及職業結構),這些屬於生物上 或社會因素者非短期政策能改變,健康信念變項之影響短期雖難見 效,但長期有可能,能用變項(如保險幾付)是最可以藉由衛生政策 及決策者直接介入而予以改善的變項。

環境 人口特質 就醫行為 結果

圖 2-7 第四階段健康行為模式 資料來源:Aday & Anderson(1995)

二、健康信念理論模式

在 1950 年代初期,美國的公共衛生服務大多偏重預防性工作,

但是民眾在收費低廉甚至免費的條件下,對於疾病的預防、早期發現

健康照護系統 外在環境

傾向 能力 需要

實施個人健康 使用醫療服務

認知健康狀況

評估健康狀況

消費者滿意

(36)

疾病的篩檢工作卻呈現反應極為冷淡的現象( Rosentock IM,1990)。

於是數位參與預防性健康計畫的社會心理學家 Hochbaum、

Leventhal、Kegeles 與 Rosenstock 等人有感於上述問題之嚴重性,

應用 Lewin 場域理論(field theory)的概念,整合彼此研究的結果,

建構出適用於解釋民眾預防性健康行為的理論模式—健康信念模式 Health Belief Model(Rosentock IM,1974)。(圖 2-8)

Lewin 場域理論認為一個人所有的心理環境會決定個人在某情 境中的行為,主張每個人存在於一個由正、負兩種價值領域所組成的 生活空間,日常生活的行動可視為受正負兩種價值觀念交互作用的影 響,一方面不斷的受到正面價值的吸引,一方面又同時受到負向價值 的排斥。主觀估計成功的可能性(Subjective probability of success)、主觀估計失敗的可能性(Subjective probability of failure)與需求(Need)等,均會影響個人的健康行為,對於健康 信念模式的形成非常重要。

健康信念模式是經由個人認知的角度觀察其信念與行為,以描述

關於個人之健康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健康信念模式發展之初是為了用

來解釋及預測人們參與預防及疾病篩檢計畫等健康行為之影響因

素,而後又修訂用以探討民眾之疾病行為、病人角色行為以及關於慢

性病行為等健康行為,再演變成現在的健康信念模式。 (陳曉悌等,

(37)

民 92)

健康信念模式是根據價值期待理論(value-expectancy theory)

而作假設:個人賦予某一特定目標的價值(value) ,亦就他對某一行 動能否達到目標可能性的評估(expectancy),對健康行為而言,就 是避免患病或是由病中復原的期待,以及某一健康行為能否預防或避 免疾病的信念,也就是主觀評估疾病的威脅性,個人對於減少疾病威 脅能力的評估,故此模式是建立在一個避免威脅的邏輯上

(threat-avoidance logic)(Rosentock IM,1990)。

個人認知 修正因素 期待之行動

圖 2-8 預防性健康行為健康信念模式 :Rosentock IM.(1974)

健 康 信 念 模 式 組 成

1、 個 人 認 知 ( Individual perception), 包 含 兩 個 變 項 :

(1)罹患性認知(Perceived susceptibility):指個人主觀地

人口學變項 社會心理學變項 結構變項

自覺疾病的威脅 預期採行某種

預防性健康行為 有效性認知 障礙性認知

自覺罹病性認知 自覺嚴重性認知

行動線索 大眾媒體宣導

醫護人員所寄的明信片

親朋好友生病的情形

報章雜誌相關報導

(38)

評估罹患某種疾病的可能性,或某族群罹患某種疾病的機率。

(2)嚴重性認知(Perceived severity):個人覺得離患某種疾 病後的結果是否具有嚴重性。嚴重性不僅是個人對醫療結果,還 包括對臨床結果(clinical consequence),如死亡、殘障、生 理上病痛的評估以及對社會結果(social consequence)如患病 而造成工作、家庭生活和社會關係方面的影響。

罹患性認知和嚴重性認知會構成一種威脅性認知(perceived threat)。

2、個人採行某種健康行動效果的評估(Likelihood of action),包 含 兩 個 變 項 :

(1)有效性認知(perceived benefits of taking action):

指個人對所採取的行動能預防或偵測疾病的效果,維持個人或 減少因疾病導致不良後果等利益性的主觀評估(Becker MH,

Rosenstock IM,1984)。

(2)障礙性認知(perceived barriers of taking action):

行動者對行動中可能存在障礙的評估,包括實質與心理層面的 付出,如花費過高、過於冒險、忘記、不方便、引起疼痛副作 用或困窘、害怕真的有病、不好意思、太忙等。

Rosenstock 指出罹患性和嚴重性認知提供行動的動力,在有效

(39)

性與障礙性認知的衡量比較後,則會影響個人選擇最佳的行動途 徑。

3、行動的線索(Cues to action):是指促成採取行動的刺激。包含 外部線索和內部線索兩部份,外部線索例如大眾傳播的教育活動、

健康檢查通知單、親朋好友的忠告、醫護人員的提醒;內部線索例 如自覺身體不適。

修正因素中如人口學、社會心理和結構等因素直接影響個人的認 知和態度,因而間接影響健康行為的表現。近年來,健康信念模式再 加入「健康動機」(health motivation)及「自信」(confidence)

兩項概念,「健康動機」是指個人關心自己一般健康的信念和行為,

例如是否常抽菸喝酒、暴飲暴食、或有熬夜習慣?還是平日就注意身 體健康的保養、規律運動、做例行性身體檢查,並且願意尋求資源以 促進身體健康。「自信」為個人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否成功的執行一 項可以達到預期健康結果的行為(Rosenstock,1988)。

國內外有許多利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討預防保健服務利用之文

(40)

獻,茲整理如表 2-8:

表 2-8 國內外健康信念模式與預防保健服務利用之實證研究

作者 研究題目 研究結果

鍾麗娟,謝明禮,

劉雪娥(民 92)

應用健康信念模式 探討影響前列腺癌 高危險群男性執行 前列腺癌篩檢行為 之因素

1.研究對象參與前線癌篩檢比 率低且知識不足。

2.單身者嚴重性認知高於已婚 者。

3.高中以上教育程度前列腺癌 知識高於國中以下。

4.男性朋友曾罹患前列腺癌者 罹患性認知高於未曾得癌者。

5.定期執行前列腺癌篩檢者認 為篩檢行為是有利的。

呂昌明(民 83) 以健康信念模式分 析公共衛生護理人 員執行乳房自我檢 查之意圖

1. 健康信念模式可有效地預測 行為意圖。

2. 以乳房自我檢查的障礙性認 知最具預測力,其次為有效 性認知。

3. 罹患性與嚴重性認知未具預 測力。

李從業(民 86) 以健康信念模式分 析台北市中、小學女 性老師乳房自我檢 查行為

1.對乳房自我檢查的障礙性認 知對實際執行乳房自我檢查 的頻率最具預測性。

2.行動線索中有用方法提醒自 己若乳房自我檢查及朋友中 有人罹患乳房疾病二項和實 際執行或預期執行乳房自我 檢查者有顯著差異。

蔡慈儀(民 84) 健康信念模式與乳 房篩檢行為

婦女具有其他健康行為例如定 期健康檢查、定期牙齒保健、開 車繫安全帶、定期做子宮頸抹片 檢查者,或主動尋求促進健康行 為者有較高的乳癌篩檢比率。

陳品玲(民 88) 應用健康信念模式 1.年齡、乳癌知識能影響乳癌高

(41)

險群婦女執行乳癌 篩檢行為之因素

執行乳房自我檢查。

2.健康動機能預測 35 歲以上高 危險群婦女曾經、定期或預期 執行乳房攝影檢查及乳房臨 床檢查。

林倖如(民 91) 應用健康信念模式 探討影響鉛作業勞 工接受預防職業病 健康檢查之相關因 素研究

1.接受原因:公司要求、免費及 罹患性認知、嚴重性認知、有 效性認知得分高者。

2.未接受原因:忘記、不知道有 此服務、不知道哪家醫院有提 供、時間障礙。

呂昌明(民 84) 以健康信念模式分 析某工作場所員工 之大腸直腸癌糞便 篩檢行為研究

1.研究對象參加篩檢率未因人 口學變項、結構、行動線索上 的差異而不同。

2.障礙性認知、有效性認知最能 預測篩檢行為。

Price J.H,

Colvin.T.I,Smith D(1993)

Prostate cancer:

perceptions of African-American males.Journal of Nat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

1.40﹪非裔美國人不相信自己 比他人易罹患前列腺癌。

2.60﹪不知道黑人比白人容易 得前列腺癌。

3.45﹪認為自己若得到前列腺 癌會導致死亡。

Cormier,Kwan,Rei d,Litwin(2002)

Knowledge and belief among

brothers and sons of men with prostate cancer

前列腺癌病患之兄弟或兒子 94

﹪同意前列腺癌篩檢的好處。

Weitzol,M.H.&Wa ller,P.R.(1990)

Predictive factors for health-promotive behavior in white Hispanic and black blue-collar works.

隨著年齡增加,其癌症篩檢的參 與度降低。

Gray,M.E.(1990) Factors related to practice of breast self-examination in rural women

1.對乳房自我檢查有效性認知 較強者其執行頻次較高。

2.障礙性認知較強者則執行乳 房自我檢查頻次較低。

Rutlrdge,D.N &

Davis,G.T.(1988)

Beast

self-examination compliance asnd the

醫師要求以及來自家人朋友的

鼓勵是執行乳房自我檢查的顯

(42)

health belief model.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醫療利用理論架構有許多種類,其中 Rosenstock(1974)的健

康信念模式,具有相當完整的心理與行為理論基礎,適用於解釋民眾

預防性健康行為,本研究主要應用健康信念模式為研究架構,探討台

灣地區老年人是否利用健保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之相關性因素研究。本

研究之研究架構如圖 3-1 所示。

(44)

一、研究架構圖

圖 3-1 研究架構圖 自覺罹患性

n 罹病數 n 自覺健康狀態 n 自覺容易生病

結構變項

n 醫師人口比

障礙性認知

n 活動困難 n 曾經有病未就醫

n 身體不舒服時最常以自行去藥房 買藥吃處理

n 身體不舒服時最常使用民俗或宗 教治療處理

n 身體不舒服時最常不理他,未做處 理

人口學變項

n 年齡 n 性別 n BMI n 教育程度 n 婚姻狀況 n 工作狀態 n 收入分層

自覺嚴重性

n 自覺健康變化

老年人是否利用健保成人預防保健服務

有效性認知

n 參加其他全身健檢 n 健康行為

n 有病會看西醫

n 有病會看中醫

n 注射流感疫苗

(45)

第二節 變項名稱與操作型定義

表 3-1 變 項 名 稱 及 操 作 型 定 義 一 、 自 變 項

變項名稱 操作型定義 變項

種類 n 自覺罹患性

罹病數 罹患慢性病種類 連續

自覺健康狀況 分為五種等級:

1.極好 2.很好 3.好 4.普通 5.不好 類別 自覺容易生病 覺得自己比別人容易生病:

1.完全不正確 2.大部分不正確 3.不知道 4.大部分正確 5.完全正確

類別

n 自覺嚴重性

自覺健康變化 和前一年比較健康狀況:

1.比前一年好 2.和前一年差不多 3.比前一年差

次序

n 有效性認知 參加其他全身健 檢

0:無

1:過去一年內曾經參加健保成人健檢外自 費、縣市政府提供、服務單位支付、商 業保險支付之全身健康檢查

類別

健康行為: 分析有無喝酒、抽菸、嚼食檳榔、運動、體重控制等行為。

1.喝酒 0:沒有喝或淺酌

1:常喝醉 類別

2.抽菸 0:沒有抽菸或偶爾應酬才抽

類別

(46)

3.嚼食檳榔 0:沒有或只嚼過一、二次

1:經常或幾乎天天嚼 類別

4.運動 0:沒有或很少

1:經常或幾乎天天運動 類別

5.體重控制 0:沒有做任何控制

1:減輕或維持體重 類別

有病會看西醫 0: 否

1: 是 類別

有病會看中醫 0: 否

1: 是 類別

注射 流感疫苗

注射流行性感冒疫苗亦屬預防性健康行 為,因此過去一年內曾注射流感者視為有 效性認知

0:無 1:有

類別

n 障礙性認知

活動困難 0:無活動困難

1:至少有下列一種活動困難--洗澡、穿脫衣服、

吃飯、上下床、獨自在室內走動、獨自如廁

類別

曾經有病未就醫 0:否

1:是 類別

身體不舒服時最常 以自行去藥房買藥 吃處理

0:否 1:是

類別

身體不舒服時最常 以使用民俗療法或 宗教療法處理

0:否 1:是

類別

身體不舒服時最常 以不理他,未做處理

0:否

1:是 類別

(47)

二 、 控 制 變 項

變項名稱 操作型定義 變項

種類 n 人口學變項

年齡 本研究對象為老年人,故選取訪查當年年

齡 65 歲以上者 連續

性別 1:男性 2:女性 類別 BMI 基 礎 代 謝

率(肥胖指數) 身體質量指數: 體重(公斤)/身高(公尺)

2

連續 教育程度 1:不識字 2:小學 3:初中

4:高中 5:大學 6:研究所以上 次序 婚姻狀況 1:已婚 2:未婚或同居

3:離婚、分居、喪偶 類別

工作狀態 0:無工作 1:有工作 類別 收入分層 1.無收入

2.月收入 9999 元以下

3.月收入 10000-19999 元以下 4.月收入 20000 元以上

次序

n 結構變項

醫師人口比 1.本研究以醫師人口比代表結構變項 2.六大醫療療區(即健保六分區)為單位,

分別計算有利用與未利用成人健檢者所 居住區域每萬人醫師人口比平均值

連續

三 、 依 變 項

變項名稱 操作型定義 變項種類

老年人是否利 用健保成人預 防保健服務

1.有利用 :65 歲以上老年人過去一年內有利 用健保成人預防保健服務

2.無利用 :65 歲以上老年人過去一年內未利 用健保成人預防保健服務

類別

(48)

第三 節 研究樣本與資料來源

一、 資料來源

本研究分析的資料來自「九十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研究計畫,

該計畫係由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人口與健康調查研究中心負責 規劃與執行,其研究材料與方法如下:

( 一 ) 研 究 對 象

國民健康訪查對象分台灣地區、山地地區、離島地區,凡具有中 華民國國籍、設有戶籍的國民。訪查問卷共五種,包括(1)家戶問 卷; (2)12 歲以下適用的個人問卷; (3)12 歲以上適用的個人問卷;

(4)12~19 歲自填問卷; (5)20~65 歲適用生活品質自填問卷。問卷 的內容主要包括家戶組成、社會人口學資料、自覺健康狀況、健康行 為、醫療服務利用情形及自覺生活品質。本研究採用 12 歲以上個人 問卷資料,研究對象為受訪個案中 65 歲以上老年人,合計樣本數 2063 人。(張鳳琴、張晞雁,民 91)

( 二 ) 抽 樣 設 計

1.台灣地區:採分層、多階段、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取率與單位大小成正比) 、等機率之抽樣設

(49)

活圈分層,依序抽出「鄉鎮市區」→「鄰」→「戶」,

中選的戶全查。

2.離島地區:採分層、兩階段、PPS、等機率之抽樣設計。包括 台東縣、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等每個縣為一層,

每層先抽出「鄰」→「戶」。

3.山 地:採分層、兩階段、PPS、等機率之抽樣設計。以三 十個山地鄉每一個鄉為一層,每層先抽出「鄰」→

「戶」。

本研究探討項目之ㄧ為以六大醫療區(即健保六分區)為區 域劃分,探討研究個案居住區域之醫師人口比對老年人利用健保 成人健檢之影響,然礙於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之執業醫 師統計未將金門、連江縣列入統計,無法計算出該區醫師人口 比,因此本研究對象未包括金門縣、連江縣。(洪永泰,民 91)

(三)訪查期間:九十年八月下旬至九十一年一月底。

(林淑慧,民 91)

(50)

第四 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一、資料處理

本研究主要以 SPSS 10.0 及 Microsoft Excel 進行資料整理與統 計分析。由於為次級資料,故先審視問卷內容,再依本研究之研究目 的、研究架構選用適宜之變項。

二、分析方法

本研究用描述性統計及推論性統計來分析資料。

( 一 ) 描 述 性 分 析

以平均值、標準差、百分比來描述研究個案之基本特性,健康信 念中自覺罹患性、自覺嚴重性、有效性認知、障礙性認知,居住區域 中醫師人口比之分佈情形。

( 二 ) 推 論 性 分 析 1.雙變項分析

視變項之特性,以卡方檢定(χ

2

- test ) 、t-檢定(t-test)及費

雪精確檢定(Fisher's exact test),分析老年人健康信念模式中自

覺罹患性、自覺嚴重性、有效性認知、障礙性認知以及人口學變項和

(51)

結構因素之醫師人口比對於其是否利用健保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有無 顯著意義。

2.邏輯斯? 歸分析(Logistic Regression)

以罹病數、自覺健康狀態、自覺容易生病、自覺健康變化、是否

參加其他全身健檢、健康行為、有病會看西醫、有病會看中醫、過去

一年是否注射流行性感冒疫苗、活動困難、曾經有病未就醫、身體不

舒服時最常採行之處理方式(分別是自行去藥局買藥吃、使用民俗療

法或宗教治療處理以及不理他做處理)為自變項,人口學變項之年

齡、性別、BMI、教育程度、婚姻狀態、工作狀態、收入分層以及結

構變項之醫師人口比為控制變項,老年人是否利用健保成人預防保健

服務為依變項,分別探討自覺罹患性、自覺嚴重性、有效性認知、障

礙性認知與老年人是否利用健保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之關係。

(52)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描述性統計分析

一 、 研 究 個 案 基 本 特 性 之 分 佈

研究個案在人口學變項方面,平均年齡為 73.43,標準差 6.14;

性別分佈上男女比例相近,男性 1055 人(51.14﹪)、女性 1008 人

(48.86﹪) ;平均 BMI 為 23.43,標準差 3.39;在教育程度方面,以 小學程度為數最多 864 人(41.94﹪) ,其他依序為不識字 692 人(33.59

﹪)、初中 190 人(9.22﹪)、高中 168 人(8.16﹪)、大學以上 146 人(7.09﹪);在婚姻狀況方面,以已婚者最多,共 1343 人(65.13

﹪),其次為未婚或同居 32 人(1.55﹪),離婚、分居、喪偶者 687 人(33.32﹪);在工作狀態上,可能因為受訪者為 65 歲以上老人,

無工作者 1842 人(89.29﹪)佔大多數,有工作者則為 221 人(10.71

﹪);同樣地收入部分也可能由於受訪者年齡因素,大多已無工作以 致於無收入者 700 人(34.13﹪)與收入在 9999 元以下 773 人(37.69

﹪)佔最多數,其他收入分層中在 10000~19999 元間者 313 人(15.26

﹪),20000 元以上者 265 人(12.92﹪);依健保六分區劃分,受訪

(53)

者居住在台北區 518 人(25.1﹪)、北區 257 人(12.5﹪) 、中區 360 人(17.5﹪)、南區 434 人(21.0﹪)、高屏區 351 人(17.0﹪)、東 區 143 人(6.9﹪) ,受訪者居住區域平均每萬人醫師人口比為 13.37,

標準差 1.40。(表 3-2、3-3、3-4)

二 、 受 訪 者 健 康 信 念 分 析

( 一 ) 自 覺 罹 患 性 1.罹病數

本研究中老年人平均罹患 1.1 種慢性病,標準差 1.11。 (表 3-5)

2.自覺健康狀態

研究個案中覺得自己健康狀態極好者有 35 人(1.94﹪) 、覺得很 好者 234 人(13.00﹪)、覺得好有 359 人(19.94﹪)、普通 866 人

(48.11﹪)、不好 306 人(17.00﹪)。(表 3-6)

3.自覺容易生病

研究個案中認為自己比別人容易生病此說法完全正確者為 139 人(7.73﹪)、認為大部分正確者 270 人(15.01﹪)、不知道者 242 人(13.45﹪) 、大部份不正確 570 人(31.68﹪) 、完全不正確 578 人

(32.13﹪)。(表 3-6)

(54)

( 二 ) 自 覺 嚴 重 性 1.自覺健康變化

研究個案和前一年比較自覺目前健康比前一年好的比例最低,有 123 人(6.83﹪) 、覺得差不多者 829 人(46.06﹪) 、比前一年差者 848 人(47.11﹪)。(表 3-7)

( 三 ) 有 效 性 認 知 (表 3-7)

1.是否曾接受過其他全身健康檢查

研究個案過去一年內有參加健保成人健檢以外的其他全身性健 康檢查者有 176 人(31.21﹪),而未參加其他全身健檢者 388 人

(68.79﹪)佔較多數。

2.健康行為

本研究以喝酒、抽菸、嚼食檳榔、運動、控制體重等五種變項

代表健康行為。受訪老年人中多數無喝酒習慣,共 2030 人(98.45

(55)

(71.79﹪),有抽菸者則為 582 人(28.21﹪);多數無嚼食檳榔習 慣,共 1947 人(94.42﹪),有嚼食檳榔者 115 人(5.58﹪);在運 動習慣上比例則較相近,無運動習慣者 889 人(43.09﹪) ,有運動 習慣者 1174 人(56.91﹪) ;多數未作體重控制,未控制體重者 1761 人(85.36﹪),有控制體重者 302 人(14.64﹪)。

3.有病會看西醫

本研究中老年人大多數有病時會去看西醫,共 1833 人(88.85

﹪),而有病時不會去看西醫者 230 人(11.15﹪)。

4.有病會看中醫

本研究中老年人有病時會去看中醫者 317 人(15.37﹪),不會 去看中醫者為 1746 人(84.63﹪)。

5.注射流感疫苗

過去一年內曾接受過流行性感冒疫苗預防注射的老年人有 687

人(33.33﹪),不曾注射者 1374 人(66.67﹪)。

數據

表 1-1  台閩地區老年人口百分比                          單位:人  年底別  人口總計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  老年人口百分比  八十年  20,605,831 1,345,429  6.53﹪  八十一年  20,802,622 1,416,133  6.80﹪  八十二年  20,995,416 1,490,801  7.10﹪  八十三年  21,177,874 1,562,356  7.38﹪  八十四年  21,357,431 1,631,054  7.64﹪
表 1-2  國際衛生統計:平均餘命                         單位:歲  平         均         餘         命  中華民國  日本  美國  德國  英國  南韓 年  別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80 年  71.8 77.2  76.1 82.1  72.0 78.9  72.2 78.7  73.2 78.8  66.9 75.0  81 年  71.8 77.2  76.1 82.2  72.3 79.
表 2-2  台灣地區 0-64 歲與 65 歲以上平均每人 NHE 比值之國際比較 單位 ﹪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2  中華民國  … …  … … …  … … 3.9  4.5 4.6 6.0  澳大利亞  … …  4.1 … …  … … …  … … 加拿大  4.8 4.8  4.7 4.7 5.0 4.9 …  … … 捷克  … …  2.3 2.3 2.3  2.4 2.8 …
圖 2-4  第一階段健康行為模式  資料來源:Anderson(1965)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ssessment and Qualifications Alliance (2003a).Advanced Subsidiary and Advanced Vocation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Health and Social Care 2005 Advanced

“Social welfare” if defined in a narrow sense refers to the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Social Welfare Department (SWD)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NGOs),

The Senior Secondary Health Management and Social Care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Guide incorporates the key recommendations in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uncil's

The elderly health centres provide people aged 65 or above with comprehensive primary healthcare services which include health assessments, physical check-ups, counselling,

Topic 4 - Promotion and Maintenance 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 4CAspects of risk assessment and

They are: Booklet (6) – Healthy Community, exploring the communicable and non- communicable diseases and how they affect community health so that students are able to

between the roles of the individuals (private sector) and the public or government in the provision of social care and health services respons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e.g.

 Examples of relevant concepts: equality, discrimin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community resources, self-concept, vulnerable groups, community work, community sup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