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Copied!
10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題目:體驗式教育訓練要素組合對團隊成員互動 過程、團隊效能影響之研究

The Element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Composition on Team Processes、Team Effectiveness

系所別: 經營管理研究所 學號姓名:M09519039 吳嘉榮 指導教授:夏榕文 博士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

(2)

摘要

有人 說 老狗 變 不出 新 把 戲,那 是 因為 老狗 沒 有活 力 及創 新 能 力。如果 改 變 原有 的「 習 慣領 域 」,藉由「體 驗 」變 得 更 有 活 力 、 更具 創 新能 力。公司 經 營及 組 織運 作 何嘗 不 是如 此;現今 企 業面 臨經 營 環境 的 變動,為 了保 有 競爭 優 勢,關 鍵在 於 團 隊合 作。藉 由訓 練 課程 的 導入,協 助組 織 成員 具 備團 隊 的觀 念,以及 團 隊建 立各 項 技巧。所 以本 研 究欲 探 討體 驗 式教 育 訓練 與 團隊 效 能 的影 響因 素 。

本研究 以 參與 過 體 驗式 訓 練的 活 動團 體,在一 連 串活 動 結束 後進 行 問卷 施 測, 回 收 有效 問 卷為 374 份, 研究 透 過「 輸 入--過 程--產出 」 的模 型 進行 驗 證, 從 中 進 行體 驗 式教 育 訓練 三 要 素-- 自發 性 選擇 挑 戰、 全 方 位價 值 契約 、 目標 設 定--透過 團 隊互 動 過 程的 中 介,影 響 團隊 效 能的 假 設。另 外本 研 究於 團 隊互 動 過 程所 歸納 出 三個 構 面,對 團 隊效 能 具有 部 分解 釋 能力,是 研究 者 在探 討體 驗 式訓 練 與團 隊 效 能時 不 可忽 略 的部 份 。

本研究 利 用 AMOS 的結 構 方程 模型 來 驗證 體 驗式 訓 練 組合 要素 與 團隊 互 動過 程、團隊 效 能之 間 的關 聯 性。結 果 得到 體 驗式 訓練 三 要素 會 透過 團 隊 互動 過 程對 團 隊效 能 產生 部 分效 能 之 影 響,因 此 企業 在 投入 體 驗式 教 育訓 練,可 以 使 團隊 成 員藉 由 活動 訓練 的 課程,與 其他 成 員進 行 資訊 經 驗的 交 換、產 生 彼此 互 信的 程度 , 最後 促 使團 隊 達 到一 加 一大 於 二的 綜 效。

關鍵 字 : 體驗 式 教 育訓 練 、 團隊 互 動 過程 、 團 隊效 能 、 AMOS

(3)

目錄

第一章 緒論---p.1

1.1 研究 背景 ---p.1 1.2 研究 動機 ---p.2 1.3 研究 目的 ---p.4

第二章 文獻探討---p.5

2.1 體 驗式 訓 練 與假 設 建議---p.5 2.1.1 發 展歷 史---p.5 2.1.2 體驗 式訓 練 的 意義---p.6 2.1.3 體 驗式 訓 練理 論 基 礎---p.8 2.1.4 體 驗學 習 圈---p.11 2.2 團隊 定 義---p.13 2.3 團隊 效 能---p.16 2.3.1 團隊 效 能模 型---p.16 2.3.2 團隊 效 能指 標---p.26 2.4 團隊 成員 互 動過 程 與團 隊 效能 ---p.27 2.5 體驗 訓 練 要 素組 合 對 團隊 成 員 互 動過 程 、 團 隊效 能 之 影 響 ---p.33 2.6 團隊 成員 互 動過 程 的中 介 效果 ---p.38

第三章 研究方法---p.39

3.1 研究 架 構---p.39 3.2 研究 假 設---p.39 3.3 變數 定 義 與衡 量 方法---p.40

(4)

3.3.1 體 驗 式教 育 訓練---p.40 3.3.2 團隊 成 員 互動 過 程---p.42 3.3.3 團隊 效能---p.44 3.4 資 料分 析 方法 ---p.45 3.5 研究 對 象 與抽 樣 方法---p.51 3.6 樣 本特 徵 描述 ---p.51

第四章 研究結果---p.54

4.1 問 卷效 度 分析 ---p.54 4.1.1 體驗 式 教 育訓 練 要素 因 素 分析---p.54 4.1.2 團 隊 成員 互 動過 程 因素 分 析---p.57 4.1.3 團隊 效 能 因素 分 析---p.60 4.2 問 卷信 度 分析 ---p.62 4.3 研究 變 項之 描 述性 統 計分 析---p.63 4.4 假設 驗 證---p.67 4.4.1 整 體 模式 配 適度---p.67 4.4.2 自 發性 選 擇挑 戰 與 團隊 成 員互 動 過程、團 隊 效能 之 影 響 ---p.73 4.4.3 全 方位 價 值契 約 與 團隊 成 員互 動 過程、團 隊 效能 之 影 響 ---p.75 4 . 4 . 4 目 標 設 定 與 團 隊 成 員 互 動 過 程 、 團 隊 效 能 之 影 響 ---p.77 4.5 中 介效 果 驗證 ---p.79 4.6 假 設驗 證 結果 ---p.80

(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p.84

5.1 研究 結 論---p.84 5.2 研究 建 議---p.86 5.3 研究 限 制---p.88 參 考 文獻 ---p.90 問 卷 附錄 ---p.98 專 家訪 談 問 卷---p.101

(6)

表目錄

表 2-2-1 團 隊定 義---p.14 表 2-2-2 工 作群 體 與 團隊 差 異---p.15 表 2-3-1 團 隊效 能 理論 模 型綜 合 分析 ---p.25 表 2-3-2 團隊 效 能指 標 歸 納整 理---p.26 表 2-4-1 團 隊 成員 互 動 過程 構 成因 素 歸納 整 理---p.28 表 2-5-1 體 驗式 教 育訓 練 整理 研 究表 ---p.33 表 3-4-1 Cronbach’s α 係 數合 理 範圍---p.46 表 3-4-2 KMO 值 合 理範 圍---p.47 表 3-4-3 模 式配 適 度其 他 指標 之 評估 ---p.50 表 3-6-1 樣 本特 徵 描 述統 計 表---p.52 表 4-1-1 體 驗式 教 育訓 練 因素 分 析 KMO and Bartlett’s Test---p.55 表 4-1-2 第一 次因 素 分析 轉 軸後 因 素 矩陣---p.56 表 4-1-3 體 驗 式 教 育 訓 練 第 二 次 因 素 分 析 KMO and Bartlett’s Test---p.57 表 4-1-4 體驗 式 教育 訓 練第 二 次因 素 分析 轉 軸後 因 素矩 陣---p.57 表 4-1-5 團 隊 成員 互 動過 程 第一 次 因 素分 析 KMO and Bartlett’s Test---p.58 表 4-1-6 團 隊成 員 互 動過 程 第一 次 因 素分 析 轉軸 後 因素 矩 陣-p.59 表 4-1-7 團 隊 成員 互 動過 程 第二 次 因 素分 析 KMO and Bartlett’s Test---p.60 表 4-1-8 團 隊成 員 互 動過 程 第二 次 因 素分 析 轉軸 後 因素 矩 陣-p.60 表 4-1-9 團 隊效 能 因素 分 析 KMO and Bartlett’s Test---p.61

(7)

表 4-1-10 團 隊效 能 因素 分 析轉 軸 後 因素 矩 陣---p.61 表 4-2-1 體驗 式 教育 訓 練三 要 素量 表 信度 分 析結 果---p.62 表 4-2-2 團 隊 成員 互 動過 程 量 表信 度 分析 結 果---p.63 表 4-2-3 團 隊效 能 量表 信 度分 析 結果 ---p.63 表 4-3-1 體驗 式 教育 訓 練三 要 素之 描 述性 統 計分 析---p.64 表 4-3-2 團 隊 成員 互 動過 程 之 描述 性 統計 分 析---p.65 表 4-3-3 團 隊效 能 之描 述 性統 計 分析 ---p.66 表 4-4-1 整 體模 式 之建 構 信度、平 均 變異 抽 取量 ---p.68 表 4-4-2 整體 模 式配 適 度評 鑑 分析 結 果---p.69 表 4-4-3 體驗 式 教育 訓 練、 團 隊互 動 過程 與 團隊 效 能結 構 方 程 模

式 變 項 的 路 徑 係 數---p.72 表 4-4-4 整 體模 式 配適 度 評鑑 分 析結 果(自 發 性 選擇 挑 戰)----p.73 表 4-4-5 自發 性 選擇 挑 戰與 團 隊成 員 互動 過 程、 團 隊效 能 之 建構

信 度 、 平 均 變 異 抽 取 量 ---p.74 表 4-4-6 整 體模 式 配適 度 評鑑 分 析結 果(全 方 位 價值 契 約)----p.75 表 4-4-7 全方 位 價值 契 約與 團 隊成 員 互動 過 程、 團 隊效 能 之 建構

信 度 、 平 均 變 異 抽 取 量 ---p.76 表 4-4-8 目 標設 定 模式 配 適度 評 鑑 分析 結 果---p.77 表 4-4-9 目 標設 定 與團 隊 成員 互 動過 程、 團 隊效 能 之建 構 信 度、

平 均 變 異 抽 取 量 ---p.78 表 4-5-1 標準 化各 變 數之 影 響數 值---p.80 表 4-6-1 假 設驗 證 結 果彙 整 表---p.83

(8)

圖目錄

圖 2-1 體驗 學 習圈---p.11 圖 2-3-1 McGrath 的 描 述 性模 型---p.17 圖 2-3-2 Nieva 等 人的 團 隊績 效 模型---p.18 圖 2-3-3 Jewell & Reitz 的團 隊 效 能模 型---p.19 圖 2-3-4 Hackman 的 團隊 效 能模 型---p.21 圖 2-3-5 Gladstein 的 團隊 效 能模 型---p.22 圖 2-3-6 Salas 等人 的 團 隊效 能 模型---p.23 圖 3-1 本研 究架 構---p.39 圖 4-4-1 理 論模 型 之結 構 模式 路 徑圖 ---p.68 圖 4-4-2 整 體模 式 路徑 圖---p.71 圖 4-4-3 自 發 性 選 擇 挑 戰 、 團 隊 成 員 互 動 過 程 、 團 隊 效 能 模 式 ---p.74 圖 4-4-4 全 方 位 價 值 契 約 、 團 隊 成 員 互 動 過 程 、 團 隊 效 能 模 式 ---p.77 圖 4-4-5 目 標 設定 、 團隊 成 員互 動 過 程、 團 隊效 能 因果 模 式 p.79 圖 4-6-1 修 正 整體 模 式路 徑 圖---p.82

(9)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有人 說 老狗 變 不出 新 把 戲,那 是 因為 老狗 沒 有活 力 及創 新 能 力。 如 果改 變 老狗 原 有 的「 習 慣領 域 」,藉 由 「體 驗 」讓 老 狗變 得更 有 活力、更 具創 新 能力,就能 變 出新 把 戲。公 司 經營 與 組織 運作 何 嘗不 是 如此 , 多 數的 公 司在 營 運過 程 中, 一 直用 同 樣 的 人、同 樣 的方 式,來 處 理不 一 樣 的事 情,對 公 司起 不 了新 的 變化,

這也 是 目前 多 數公 司 在 營運 過 程中 不 知不 覺 會面 臨 的重 大 問 題。而 現 今的 企 業面 臨 著快 速 變動 的 經營 環 境,為 了 長期 保 有競 爭優 勢 ,關 鍵 不在 於 財 務、 經 營策 略 或是 技 術, 而 是團 隊 合 作,

邱如 美 譯【6】。成功 的 團隊 運 作被 視 為一 種 綜合 運 用人 力 資 源來 達到 組 織目 標 的策 略 , 齊若 蘭 譯【21】;因 此 許多 組 織都 在 積極 透過 不 同的 途 徑來 建 立 團隊,而藉 由 訓練 課 程的 導 入,協 助 組織 成員 具 備團 隊 的觀 念 , 了解 團 隊在 不 同階 段 會有 那 些行 為 產 生,

以及 熟 悉團 隊 建立 各 項 技巧 , 許智 翔 【14】。

體 驗式 訓 練為 一 種 有別 於 傳統 式 課程 教 學的 訓 練方 式,強調 讓參 與 者在 遊 戲與 活 動 中去 體 驗、學 習,並 藉 由適 當 的引 導 來產 生分 享、達 到 溝 通、凝 聚共 識 與團 隊 建立 的 目的。體 驗式 訓 練在 台灣 已 漸漸 形 成教 育 訓 練的 新 趨勢,越來 越 多企 業 採用 體 驗 式訓 練方 式 以建 立 團隊 共 識 以及 增 進團 隊 成員 的 默契 與 合作 的 經 驗,更 進 一步 於 訓練 活 動中 擬 定若 干 行動 方 案以 將 訓練 所 學 應用 於工 作 崗位 。

而 以團 隊 為基 礎 的 工作 型 態已 成 為組 織 規劃 內 部人 力 資 源

(10)

時的 重 要依 據,團隊 之 所以 能 帶來 如 此大 的 效用,主 要是 團 隊成 員能 夠 藉由 彼 此的 協 調 合作 來 提升 解 決問 題 的能 力,並透 過 腦力 激盪,產 生個 人 難以 達 到的 創 意與 成 效,進 而 造就 一 加一 大 於二 的綜 效 。因 為 團隊 成 員 的互 動 密切 , 有助 於 成員 社 交需 求 的 滿 足,因 此 能提 升 工作 滿 意度 或 促進 工 作生 活 品質 的 改善。更 進一 步的,團 隊成 員 所提 供 的情 感 性支 持,可 以 幫 助員 工 減輕 其 所面 對的 工 作壓 力,並能 以 適當 的 行動 來 化解 壓 力。還 有 團隊 中 所形 成的 凝 聚力 和 信任,能 提升 員 工對 組 織的 忠 誠度,減 少離 職 情形 的發 生。由 此 可 見,企 業組 織 若能 妥 善運 用 團隊,將 能獲 得 更多 方面 的 好處 和 利益 。

體 驗式 訓 練的 課 程,有 助 於團 隊 成員 產 生團 隊 的概 念,而且 適當 的 引導 會 使團 隊 互 動效 果 更具 明 顯,其 中 訓練 因 素和 團 隊互 動的 過 程,皆 會 影響 團 隊的 效 能表 現。本 研 究 藉由 探 討過 去 學者 的看 法,歸納 整 理出 影 響團 隊 運作 的 主要 因 素,同 時 進一 步 的將 近年 所 盛行 的 體驗 式 訓 練和 團 隊成 員 互動 行 為做 一 探討,以 期望 本研 究 之結 果 能作 為 企 業組 織 於團 隊 建構 時 的參 考 依據,並 擴展 學術 領 域對 於 團隊 研 究 的進 程 。

1.2 研究動機

在 講求 效 率的 競 爭 市場 上,企 業 唯有 不 斷的 求 新求 變 才 能順 應潮 流 達成 永 續經 營 的 目的,而其 中 的關 鍵 因素 就 是團 隊,要如 何塑 造 一個 高 績效 團 隊 便是 目 前企 業 所面 臨 的挑 戰,傳統 的 訓練 方式 為 課堂 式 教學,但 成效 並 不一 致,而 體 驗式 訓 練 中的「 做中

(11)

學」漸 漸 被視 為 建立 高 績效 團 隊的 有 效方 法 之一,此 種訓 練 透過 一些 團 隊活 動,增進 員 工彼 此 之間 的 合作、互信,也 能經 由 挑戰 困難 的 活動 來 激發 員 工 創新 和 解決 問 題的 能 力。而 會 產生 不 同訓 練成 效 的原 因 在於,訓 練時 所 投入 的 要素 有 所不 同,當中 謝 智謀

【28】 提出 體 驗式 訓 練 的主 要 要素 歸 納為 三 項: 自 發性 選 擇 挑 戰、全 方 位價 值 契約 和 目標 設 定。因 此本 研 究採 用 體驗 式 訓 練的 三項 要 素對 團 隊成 員 互 動過 程 及團 隊 效能 的 影響 做 實證 性 的 分 析。

過 去有 很 多學 者 為 了探 討 團隊 效 能的 主 要影 響 因素,以 利在 組織 中 建構 完 善的 團 隊 管理 制 度。以 McGrath【64】所 提出 的「 輸 入-過 程-產 出 」團隊 效 能模 型 最為 著 名,也 是 團隊 研 究中 最 基礎 的模 式。簡言 之,團 隊 互動 過 程將 會 在團 隊 輸入 變 項與 團 隊 效能 產出 間 產生 重 大影 響,但有 許 多的 實 證研 究 多針 對 輸入 變 項 對互 動過 程、團隊 過 程對 團 隊效 果、或 是 輸入 變 項對 團 隊效 能 之 間係 進行 分 析,較 少 有同 時 針對 輸 入變 項、團 隊 互動 過 程,和 團 隊效 能三 者 加以 討 論。 Lepine, Hanson, Borman & Motowidlo【61】。

因此 本 研究 採 取「輸 入-過 程-產出 」的模 式,以 提 供 更具 預 測力 的分 析 架構 。

而 值得 注 意的 是,在團 隊 互動 過 程的 影 響因 素 上,過 去 的研 究提 供 不同 的 見解;Bales【33】將 其 簡單 的 區分 為 社會 情 感 行為 與任 務 行為。Jewell & Reitz【53】認 為團 隊 互動 過 程包 含:溝通 、 決策 制 定、 影 響力 、 合 作、 及 競爭 。 Hackman【48、49】則 指 出 團隊 互 動過 程 為, 團 隊 成員 投 入的 心 力、 團 隊成 員 所具 備 技 能,

(12)

及成 員 採取 的 策略 。 而 Salas【73】 等人 相 信溝 通 、協 調 、 團隊 合作 是 影響 團 隊成 員 互 動過 程 成功 與 否的 關 鍵因 素。因此 本 研究 欲採 取 在體 驗 訓練 下 產 生的 團 隊成 員 互動 過 程影 響 因素 對 團 隊 效能 的 影響 。

1.3 研究目的

承 上所 述,本研 究 欲探 討 體驗 式 教育 訓 練對 參 與者 在 活 動當 中與 其 他參 與 者所 產 生 的互 動 行為,以及 這 些活 動 參與 者 回 到原 屬團 隊 後,自 己 是否 可 以發 揮 對其 他 成員 產 生信 任 心理、對 團隊 凝聚 力 有良 好 的行 為 或 是與 其 他成 員 有良 好 的溝 通 關係,近 而促 使團 隊 產生 良 好的 效 能。本 研 究並 依「輸 入-過程-產 出」為 系統 架構,探 討體 驗 式教 育 訓練、團隊 成 員互 動 與團 隊 效能 三 者 間的 影響 關 係。 本 研究 因 此 整理 以 下幾 點 目的 :

1. 探討 團 隊成 員 互動 過 程 對團 隊 效能 的 影響 。

2. 探討 體 驗式 訓 練組 成 要 素對 團 隊成 員 互動 過 程的 影 響。

3. 探討 體 驗式 訓 練組 成 要 素對 團 隊效 能 的影 響 。

4. 驗證 團 隊成 員 互動 過 程 在體 驗 式教 育 訓練 與 團隊 效 能間 是 否 有中 介 效果 。

5. 提供 研 究所 得 ,作 為 企 業組 織 在利 用 體驗 式 訓練 時 的參 考 。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假設建議

2.1 體驗式訓練

2.1.1 發展 歷 史

體驗 式學 習 發 源於 70 年 代 美國 之「 探 索教 育(project adventure, PA)」 其基 本 原理 乃 源於 實 用主 義 哲學 家 杜威 (John Dewey)的「 做 中學 (learning by doing)」的觀 念,謝 智謀、王 怡廷

【28】, 基本 上 是回 歸 人類 本 能學 習 的一 種 教育 理 念, 原 先 是美 國麻 塞 諸塞 州 漢瀰 頓 中 學校 長 及多 位 教師 共 同設 計 而成 正,將野 外教 育 納入 學 校課 程,在 學校 舉 辦戶 外活 動,培養 學 生 更警 覺、

活潑、負責 任 且富 有 創造力。這 是 科 際整 合 的課 程,時 間 為期 一 年,從 基本 到 進階,建 立信 心 主動 發 掘問 題,並推 廣 應 用至 全 美 的中 學 體育 課 程, 陳 禎 惠【17】、 徐 正芳 【8】。 而 經驗 教 育 學會 (AEE)於 1977 年 成 立,秉 承杜 威 經驗 教育 的 主張,透過 此 學會 的 服務,美國 探 索 教育 更 加蓬 勃 發展,也使 探 索教 育 更制 度 化,並 維持 一 定的 水 準, 更 有 一群 教 育工 作 者在 北 卡羅 萊 納州的 集 會中 得到 結論,認 為 藉著 經 驗 型式(experiential forms)的 教育 方 式,可 以大 大 促進 學 習的 核 心 要素 。 到了 1993 年 , 體驗 式 學習 的 概念 從學 校 課程 應 用到 企 業 教育 訓 練, 稱 之為 團 隊發 展(team

adventure, TA)培 訓,祝康 偉【10】。國內 於 1997 年 開始 有 業者 加 以導 引 企業 組 織進 行 體 驗式 學 習為 核 心業 務 的公 司,提供 專 業的 課程 與 訓練 場 地, 正 式 將體 驗 式學 習 帶入 國 內。

(14)

2.1.2 體驗 式 訓 練的 意 義

體驗 學習 係 指 一個 人 直接 透 過體 驗而 建 構知 識 、獲 得 技 能和 提升 自 我價 值 的歷 程 , AEE【30】。 拉丁 文 experientia 之 詞 意是 經歷(to go through),是我 們 所謂 體 驗 (experience)一 詞 的來 源,而 根據 在 中古 英 文及 法 文 的由 來 則是 實 驗(experiment)之意,以 現代 的語 言 表達 就 是體 驗 的 一項 試 驗,由 此我 們 與環 境 的接 觸 都 稱為 一項 實 驗,因 為 我們 始 終無 法 肯定 的 知道 或 精確 的 預測 我 們 採取 的行 動 會得 到 什麼 結 果。我 們 想要 從 實驗 中 獲得 什 麼,端 視 我們 對實 驗 因子 聊 解多 寡 而 定。 依 據 Sarason【74】 所述 , 你 不是 靠 做中 學,而 是 以 思考-行動-思 考-行 動的 模 式學 習,而關 於「做 」 這件 事,例 如 體 驗,有 時候 不 涉及 頭 腦活 動。內 省 可 以用 來 分析 我們 的 實驗 與 生活 , 找 出兩 者 的連 結 模式 。 根據 Caine 與 Caine

【34】指出,我們 長 期忽 視 了從 體 驗 中學 習(learn from experience) 所包 含 之豐 富 意義 ; 反 省內 省 才是 開 啟其 中 蘊藏 意 義的 最 佳 途 徑, 謝 智謀 、 王怡 廷 【28】。

藉 由體 驗 學習 之 方 法提 供 有目 的 性之 主 動學 習 機會,透 過真 實的 情 境,經 由 個人 及 團隊 互 動學 習 來增 強 個人 成 長與 組 織 之互 動運 作 及應 變 能力。主 動學 習 係指 學 習者 身、心、靈 的全 身 參與 具有 智 力、情 感、社 交、身 體 及靈 性 的探 索 及挑 戰 活動。而 另一 部份 須 由活 動 參與 中 之 反思 內 省及 分 享;就杜 威 的學 習 理論,20%

的學 習 是從 聽 而來,50%是 從眼 見 而 來,80%是 從親 身 參 與而 來,

因此 反 思內 省 在體 驗 學 習中 誠 為重 要 之關 鍵 。透 過 內省 與 分 享,

並經 由 經驗 之 轉化 , 使 得學 習 效果 增 加與 持 續。

(15)

綜 合以 上 所言,體 驗學 習 就是 學 習模 式 開始 於 體驗,之 後有 內省、討論、分 析、以 及體 驗 評估。此前 提 是由 於 我們 很 難 從體 驗來 學 習,除 非 處理 我 們的 體 驗,從 中擷 取 符合 自 己方 向、目標、

理想、志向 和 期 望的 意 義,藉 此過 程,新 觀 點、新 發 現和 新 認識 在這 過 程中 也 因此 而 產 生。過 程中 之 反省 及 分享,許 多思 考 片段 得以 拼 裝組 合 ,而 體 驗 所形 成 之意 義 會與 其 他相 關 經驗 做 連 結。

然後 透 過思 考、察 覺、歸 類、分析、搜尋 經 驗的 過 程,再被 概 念 化、 同 化、 整 合成 個 人 處事 之 建構 系 統。

Kraft & Sakofs 【59】 認 為體 驗 學習 的 過程 必 須包 含 下 列要 件:

一 、 學 習 者在 學 習過 程 中是 參 與者 而 非旁 觀 者。

二 、 學 習 活動 中 個人 動 機需 予 以激 發 ,以 表 現主 動 學 習、

參與 和 責任 感 。

三 、 學 習 活動 以 自然 的 方式 呈 現給 學 習者 , 所以 是 真 實有 意義 的 。

四、 學習 者 的反 思 內省 (Reflection)是 學 習 過程 的 關鍵 要 素。

五 、 情 緒 變化 與 學員 及 隸屬 群 體之 目 前及 未 來皆 有 關 聯。

由 上可 知,體驗 式 學習 其 意義 在 於透 過 活動 的 進行,真 實的 呈現 出 團隊 及 個人 平 常 不易 察 覺或 不 易解 決 的問 題,亦或 是 一些 不自 知 的優 點,學員 參 與體 驗 式學 習 的活 動 過程 中 可能,可 能會 發生 爭 執使 得 任務 無 法 順利 達 成。經 由指 導 員或 講 師的 帶 領,去 討論 活 動無 法 達成 任 務 的原 因,透 過 團隊 成 員的 分 享討 論,使團 隊自 覺 的發 現 問題 所 在,甚 至 發現 在 現實 生 活裡 或 工作 上 若 是處

(16)

於相 同 的情 境 下,常 常 也是 發 生相 同 問題。因此,會 進一 步 的去 思考 解 決及 改 善的 方 式,使 得 在活 動 中解 決 問題 的 模式 得 以 移轉 應用 至 現實 生 活或 是 工 作的 情 境上。亦即 藉 由遊 戲 或活 動 模 擬團 隊實 際 運作 的 狀況 或 者 是個 人 實際 面 對工 作 的情 境,透過 團 隊的 觀察 和 討論 分 享去 呈 現 問題 或 優點,進而 去 改善 發 生的 問 題 或者 歸納 出 過去 不 自覺 的 優 點和 好 的運 作 方法 。

2.1.3 體驗 式 訓 練理 論 基 礎

體驗 學習 異 於 依賴 先 天的 思 維和 內在 的 心靈 , 獲得 知 識 或真 理的 來 源必 須 靠自 己 的 經驗 、 觀察 或 體驗 才 是真 實 且有 價 值 的。

而體 驗 學習 其 理論 基 礎 ,源 自 於教 育 大師 杜 威的 「 實用 主 義 (pragmatism)」 教育 理 論、「 做 中學 (learning by doing)」、 Kolb 的

「經 驗 學習 圈(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以 及 其 他學 者 理論 而 形成 此 學習 架 構, 陳 建 成【15】, 茲 將相 關 理論 陳 述如 下 : 一、 實 用主 義

實 用主 義 是當 代 重 要的 哲 學派 別 之ㄧ , 最具 代 表性 的 人 物,

包括 皮 爾士 (C. H. Peirce)、詹 姆 斯(W. James)、 杜 威(J. Dewey)等 人, 其 中皮 爾 士被 視 為 實用 主 義的 創 始者 , 在 1879 年發 表 「如 何使 吾 人觀 念 更清 晰 」(How to make our idea clear)一 文中 指 出他 反對 心 物二 元 論, 或 主 觀與 客 觀的 對 立, 同 時也 指 出觀 念 的 意 義,應 在假 設、實 驗 及 經驗 的 後果 過 程中 澄 清而 確 定。他 亦 認為 思考 的 目的 是 產生 行 動 ,思 考 的意 義 乃是 行 動的 集 體結 果

Johnson、Dupuis、Musial、Hall 及 Gollnick【54】。實 用 主義 之 知 識論 異 於理 想 主義 (idealism)和 實 在 主意 , 認為 宇 宙是 變 動 不居

(17)

的,不 相信 絕 對和 永 不 改變 的 真理,真理 是 相對 的,對 某 一 個人 有用,但對 另 一個 人 不 一定 有 用。其 次,實 用主 義 認為 認 識 外界 事物 最 好的 方 法,是 找 出問 題 的來 源 和解 決 問題,所以 老 師 必須 引導 學 生有 效 了解 社 會 和自 然 環境,並建 立 各種 學 習情 境,才有 助於 培 養學 生 問題 解 決。此外,實 用 主義 者 相當 重 視「 由做 中 學」

(Learning by doing),強 調從 行 動 中吸 取知 識,知 識 必須 在 實際 行 動中 完 成,尤 其杜 威 所 持「 教 育即 生 長 」、「 教育 是 經驗 的 繼 續改 造」相 關論 點,主 張 生 活是 生 長不 已 的歷 程,人 類 在生 活 中,對 於環 境 不斷 的 發生 交 涉,因 而 使經 驗 不斷 的 改造,以擴 充 經 驗的 內容,增進 應 付環 境 的 能力。因此,實用 主 義特 別 要求 學 生 參加 實際 的 活動,在活 動 中 去試 驗、探 索,和 求 證之 事 的真 假,高廣 孚【7】。而 實 用主 義 的 主要 觀 點整 理 如下 , 楊國 賜 【20】:

(一) 知 識起 源 於 經驗 、 實驗 方 法和 實 際效 果 。

(二) 知 識為 實 用 而有,因此 知 識必 定 是用 來 解決 日 常 實際 事務 中 的問 題 ,幫 助 人 類適 應 環境 。

(三) 觀 念的 真 理 和意 義 必需 關 涉它 們 的結 論 。

(四) 真 理須 是 在 人類 生 活經 驗 中具 有 實用 價 值的 東 西 。 (五) 真 理是 變 化 的, 沒 有永 久 的真 理 存在 。

二、 實 用主 義 教育 理 論

美 國教 育 家杜 威 將 實用 主 義實 踐 在教 育 上,認 為教 育 應 與實 際的 社 會生 活 協調 一 致,注 意 實際 有 用的 科 學知 識,提 出「 進步 教育 」 的理 想 ,用 來 取 代「 傳 統教 育 」,姜 閔 文譯 【9】, 其 主要 內容 為 :

(18)

(一) 反 對由 下 的 灌輸 , 主張 表 現個 性 和培 養 個性 (二) 反 對外 部 紀 律, 主 張自 由 活動

(三) 反 對向 教 科 書和 教 師學 習 ,主 張 從經 驗 中學 習

(四) 反 對透 過 訓 練獲 得 孤立 的 技能 和 技術,主 張把 技 能和 技術 當 做直 接 達到 切 身 需要 的 手段

(五) 對 為遙 遠 的 未來 作 準備,主張 利 用現 實 生活 的 各 種機 會

(六) 反 對固 定 的 目的 和 教材 , 主張 熟 悉變 化 著的 世 界 三、 做 中學

杜 威提 倡 從經 驗 中 學習 , 亦即 從 做中 學(Learning by

Doing),所 謂做 中 學就 是 從做 上 去求 知 。易 言 之 ,知 識 是依 賴 行 動而 求 得的 , 杜元 戴 【4】。「 教學 應 從學 生 的經 驗 和活 動 出 發,

使學 生 在遊 戲 和工 作 中,採 用 與學 生 在校 外 從事 的 活動 類 似 的形 式學 習 ,趙 祥 麟、 王 承 續譯 【22】, 杜威 認 為「 做 中學 」 是 一種 科學 的 方法,為一 種 人 類思 維 反省 的 過程,姜閔 文 譯【9】,共可 分為 五 個階 段 :

(一) 學 習者 要 有 「經 驗 的真 實 情境 」, 即學 生 有興 趣 的活 動。

(二) 在 此「 情境 」中,要 有 促使 學生 去 思考 的「 真 實問 題 」。 (三) 學 習者 須 具 有相 當 的知 識,從 事 必 要的 觀 察,來 對付

問題 。

(四) 學 習者 須 具 有統 整 能力 , 將解 決 問題 的 想法 逐 一 歸 納。

(19)

真實 的 世界

產生 意 義 (一) 體 驗:

具體 的 體驗

(二) 反 思內 省 : 觀察 與 省思

(三) 歸 納:

摘要 出 觀念 並 形成 結 論 (四) 應 用:

將結 論 實用 於 新的 環 境中

(五) 學 習者 把 歸 納整 理 的解 決 想法 付 諸實 施,檢驗 其 可靠 性。

2.1.4 體驗 學 習 圈

體驗 學習 圈(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是 將 體驗 學 習理 論 實 際應 用,所以 了 解體 驗 學習 圈 對活 動 的規 劃 或是 活 動體 驗 的 引導 是有 助 益的 。

雖 然經 驗 學習 的 理 念來 自 於杜 威,但是 不 同的 學 者對 體 驗學 習圈 也 有不 同 的看 法 , 但是 最 具代 表 性也 是 最普 遍 被應 用 的 是 Kolb【58】的 四 階段 學 習 圈,是由 體 驗、反應、歸 納 及應 用 與 實 施再 回 到體 驗 組成 的 體 驗學 習 圈模 式 如圖 2.1, 分述 如 下:

圖 2-1 體 驗學 習 圈

資料 來 源: Kolb , 1984【58】

(20)

(一) 體 驗階 段(experience)

體驗 學習 是 以 活動 或 遊戲 來 促進 參與 者 透過 活 動參 與 、 團隊 分工、相 互溝 通、領 導 與服 從 以及 面 對挑 戰 或壓 力 的問 題 解 決等 歷程,利 用有 邏 輯性 且 有方 法 的循 序 漸進 來 共同 解 決問 題 與 完成 任務,重 點在 於 學員 要 親身 體 驗參 與 過程,並 且學 習 到有 價 值的 樂趣 。

(二) 反 思內 省 階段(reflection)

參 與者 從 活動 訓 練 中體 驗 了團 隊 合作 以 及達 成 任務 目 標 的 過程,會比 較 過 去的 經 驗,並 與團 隊 討論 達 成目 標 的方 法,確認 團隊 的 分工 細 節,活 動 時間 的 考量,以發 展 出突 破 規則 的 限 制與 創新 的 想法。所 以,參 與者 在 活動 的 過程 中,可 以 藉 由省 思 與檢 視問 題 產生 核 心的 所 在,尋 求 連結 過 去經 驗 來得 到 問題 的 解 決方 法。

(三) 歸 納階 段(generalization)

此 階段 的 重點 在 於,將 思 考的 想 法與 經 驗做 歸 納與 連 結,形 成概 念 以作 為 解決 問 題 的最 佳 應用。藉由 歸 納可 以 得知,吸 收個 人或 他 人得 經 驗,在 面 對新 環 境、新 挑戰 時 有助 於 個人 或 團 隊迅 速的 建 立出 適 當的 反 應 。

(四) 應 用階 段(application)

歷 經活 動 體驗、內 省反 思、以 及 將想 法 歸納 的 過程 後,體驗 學習 最 重要 的 成效,即 是個 人 能運 用 參與 活 動的 經 驗,把 所 學到 的知 能 推理 並 應用 到 日 常生 活 中或 是 工作 情 境上 。

這 四個 階 段是 連 續 的,且 隨時 有 可能 發 生,也 就是 任 何 一個

(21)

經驗 產 生不 但 是連 續 的,它 也 會影 響 未來 的 某個 經 驗。每 個 階段 也並 不 只有 單 一的 方 向,因 為 環境、學習 者 之間、引導 者、設施 及裝 備 彼此 之 間不 斷 的 互動,並產 生 連續 性 的交 互 作用,因 此如 何在 這 多變 的 學習 環 境 中,使 用適 合 活動 設 計,運 用合 宜 的 內省 及分 享 的方 式 ,都 是 體 驗學 習 的重 要 因素 。

2.2 團隊定義

隨著 環境 的 改 變, 過 去強 調 單槍 匹馬 自 行奮 鬥 的觀 念 已 漸漸 的被 團 隊合 作 所取 代,而好 的 團隊 運 作往 往 可以 帶 來一 加 一 大於 二的 效 果,因 此 很多 組 織選 擇 運用 團 隊來 完 成組 織 的目 標,以增 加組 織 效能 和 提高 生 產 力, 李 弘暉 、 鍾麗 英 【5】。

團 隊簡 單 來說 是 包 含兩 人 或兩 人 以上,必 須協 調 一致,以完 成共 同 的任 務,Shonk【78】,且團 隊 成員 都 將團 隊 目標 列 為 最優 先完 成,而 Mohrman、Cohen 及 Mohrman【66】將 團 隊視 為 由一 群一 起 工作 的 個人 所 組 成, 團 隊成 員 相互 依 賴, 分 享共 同 目 標,

透過 彼 此間 的 互動 與 整 合以 完 成任 務 ,並 共 同為 工 作的 成 敗 負 責。Hackman【48】也認 為,團隊 內 的 成員 能 夠認 同 共同 的 目 標 , 且擁 有 決定 工 作如 何 完 成、工 作進 度 安排 及 任務 分 派等 決 策 的權 限,並 以 團隊 的 整體 表 現來 決 定報 酬 與績 效 等回 饋。以下 將 過去 學者 對 團隊 的 定義 彙 整 如表 2-2-1。

(22)

表 2-2-1 團隊 的 定 義

學者 定義

Shonk (1982) 團隊 的 定義 包 含為 兩 人 或兩 人 以上,成員 彼 此 相互 協 調, 以 完成 共 同 的任 務 。

Hackman (1990)

成員 能 夠認 同 共同 的 目 標,且 擁有 決 定工 作 如 何完 成、工作 進 度安 排 及任 務 分派 等 決策 的 權 限,並 以 團隊 的 整體 表 現來 決 定報 酬 與績 效 等 回饋 。

Forsyth (1990) 由兩 個 或兩 個 以上 的 人 彼此 有 著互 動 且相 互 影響 或 被影 響 而形 成

Katzenbach &

Smith (1993)

團隊 為 一群 個 別的 組 合,團 隊 成員 間 擁有 互 補 的才 能,認 同 共 同的 目 標、績 效標 準,致 力 於 共同 的 方向 , 彼此 信 任 以完 成 工作 目 標。

Mohrman, Cohen, &

Mohrman (1995)

由一 群 一起 工 作的 個 人 所組 成,團 隊 成員 相 互 依賴,分 享共 同 目標,透過 彼 此間 的 互動 與 整 合以 完 成任 務 ,並 共 同 為工 作 的成 敗 負責

資要 來 源: 本 研究 整 理

由 過去 學 者對 團 體 的定 義 ,本 研 究可 知 團體 的 有以 下 特 色 : (一)兩個 或 兩 個人 以 上組 成 之集 合 。

(二)成員 彼 此 之間 相 互依 賴 且相 互 影響 。

(三)成員 有 見 面和 共 事的 機 會, 雖 然不 一 定同 時 相 聚,

但期 望 擁有 歸 屬感 。

(四)有穩 定 的 關係 模 式,一 個不 斷 更換 成 員的 情 境 不能 被視 為 團體 。

團 體(group)與 團隊 (team)兩 者 的 定義 很 多學 者 混為 一 談 ,團 隊與 團 體的 不 同表 現 在。團 隊 特別 強 調的 是 成員 彼 此有 共 同 的目 標, 也 就是 說 擁有 正 式 團隊 目 標的 群 體才 是 工作 團 隊。

(23)

且 Katzenbach 與 Smith【56】提 出,當(1)領 導權 由 成員 共 享 (2)群體 責 任由 個 別 分擔 轉 為集 體 負 責(3)群 體 發展 其 特 有的 目 的 與任 務(4)問題 解 決 變成 團 隊主 要 活 動(5)藉 由 評估 集 體 的成 果 以 測量 群 體效 能 時,工 作 群體 會 演變 成 一個 團 隊,若 再 由績 效 角度 來看,認 為團 隊 成員 須 共同 為 工作 的 成敗 負 責,且 以 團隊 的 整體 表現 來 決定 成 員的 報 酬 與績 效。團 隊 與團 體 基本 的 差異 在 於 團隊 的成 員 是對 其 是否 完 成 團隊 的 共同 目 標一 起 承擔 成 敗責 任,而團 體則 否 。如 表 2-2-2。

表 2-2-2 工 作群 體 與團 隊 之差 異 構面 工作 群 體(Working

Group)

團隊(Team) 領導 者 強勢 、 明確 的 單一 領 導

輪流 扮 演領 導 者角 色 成員 責 任 個別 獨 立負 責 同時 承 擔個 人 及團 隊 成

敗責 任 目標 群體 目 的與 組 織任 務 範

圍一 致

團隊 履 行團 隊 特定 目 的 工作 成 果 個別 的 工作 成 果 集體 的 工作 成 果

會議 過 程 有效 率 的開 會 鼓勵 開 放討 論 和有 效 解 決問 題 的會 議

績效 評 估 績效 評 估以 個 人表 現 為 依據

績效 評 估以 集 體工 作 成 果為 依 據

工作 方 式 討論 、 決策 和 授權 委 任 討論、決策 和 共同 執 行工 作

資料 來 源: Katzenbach, J.R. & Smith, D.K. (1993)

綜 合以 上 學者 之 定 義,可 以歸 納 出簡 單 的團 隊 定義 為:兩人 或兩 人 以上 的 團體,具 有專 業 互補 技 能的 人,相互 依 賴和 支 持使

(24)

其發 揮 綜效 以 完成 彼 此 共同 的 目標 。

2.3 團隊效能

2.3.1 團隊 效 能 模型

為 了研 究 團隊 效 能 的影 響 因素,許多 學 者分 別 提出 了 團 隊效 能模 型 ,且 因 研究 觀 點 的互 異 ,在 模 型的 建 構上 也 是五 花 八 門、

各有 所 長。因 此,以 下 將列 舉 出一 些 在團 隊 研究 中 較常 被 引 用的 模型,並加 以 分 析探 討。而 為 了能 將 此些 模 型做 系 統的 歸 納,本 研究 採 用學 者 李弘 暉 、 鍾麗 英 【5】 提出 的 分類 方 式, 將 團 隊效 能模 型 概分 為 以下 五 大 類,即 描 述性 模型(descriptive model)、規 範性 模 型(normative model)、 實 證性 模型(empirical model)、啟 發 性模 型(heuristic model)及 其 他模 型 。

(一) 描 述性 模 型(descriptive model)

在 團隊 效 能的 研 究 中,最 常 被引 述的 即 是 McGrath【64】所 發展 的 模型 ; 其主 要 概 念在 於 「輸 入 -過程-產出 」

(input-process-output)的 系 統化 架 構 ,可 簡 稱為 「I-P-O」 架構 。 研究 指 出,輸 入 階段 的 許多 因 素將 會 透過 團 隊互 動 過程,對 團隊 效能 產 生影 響 。也 就 是 說, 團 隊互 動 過程 在 「輸 入-產出 」 間扮 演著 重 要的 中 介角 色 。 其模 型 如圖 2-3-1。此 描 述性 模 型的 主 要 貢獻 在 於,列 舉 了許 多 影響 團 隊效 能 的輸 入 變項,並 探究 此 些輸 入變 項 透過 團 隊互 動 過 程與 團 隊效 能 間所 形 成的 系 絡關 係 。

(25)

輸入 過程 產出 團隊 隊 員個 人

因素 技能 、 態度 、 人格 特 質

團隊 因 素 凝聚 力 、團 隊 人員 數 目

環境 因 素 團隊 任 務特 質、 獎 勵制 度 環境 壓 力

團隊 互 動

績效 產 出 品質 提 升 快速 解 決問 題 錯誤 的 減少

其他 產 出

工作 滿 足感 提 升 團隊 凝 聚力 加 強 態度 的 改變

圖 2-3-1 McGrath 的 描述 性 模型 資料 來 源:McGrath , 1964【64】

再 者,Nieva、Fleishman 與 Rieck【69】將 團 隊 績 效 定 義 為 , 團隊 為 了要 完 成任 務 所 表現 出 來的 一 種目 標 導向 行 為。Nieva 等 人提 出 了兼 顧 描述 性 模 型和 影 響團 隊 績效 的 外在 條 件、團 隊 成員 特性 、 團隊 特 質和 任 務 特性 與 需求 。 在外 在 條件 (external

conditions)方面 , 此模 型 強調 團 隊是 整個 組 織系 統 中的 一 份 子,

組織 系 統的 現 實情 況 會 對團 隊 的成 員、結 構、運作 方 式等 面 向均 產生 重 大的 影 響。 在 先 決條 件 方面 , 團隊 成 員特 性(member characteristics)乃指 團 隊成 員 本身 的 能力、激 勵與 人 格特 性。團隊 特質(team characteristics)則涉 及團 隊 的結 構 面, 包 括: 團 隊 成員 的多 寡(size), 溝 通模 式 ,團 隊 氣 候(team climate)和權 力 結構 等

(26)

影響 團 隊 績效 的 外 部條 件

成員 特 性

團隊 特 質

任務 特 性 與需 求

個人 工 作表 現

團隊 績 效功 能 面

先決 條 件 團隊 績 效

等。而 任 務特 性 與需 求 只的 是 組織 所 分派 給 團隊 的 任務 範 圍 與活 動。 另 外,Nieva 等人 相 信團 隊 成 員 特性 及 任務 特 性與 需 求 均會 影響 團 隊特 質 並直 接 或 間接 的 影響 最 終的 績 效結 果。且 Nieva 等 人將 績 效結 果 區分 為 個 人工 作 表現 和 團隊 績 效功 能 面兩 個 層 次。個 人 工作 表 現反 應 出團 隊 成員 所 能完 成 團隊 所 分派 任 務 的行 為,團 隊 績效 功 能面 則 只團 隊 成員 透 過互 動 過程 與 相互 協 調 後得 到的 結 果。 其 模型 如 圖 2-3-2。 此 模 型特 別 點出 了 組織 對 團 隊所 形成 的 外在 限 制, 即 個 人工 作 表現 對 團隊 整 體效 能 的影 響 。

圖 2-3-2 Nieva 等 人的 團 隊績 效 模型 資料 來 源:Nieva 等人 ,1978【69】

Jewell 與 Reitz【53】將 團 隊產 出(outcome)當 作 依變 項 ,並 列舉 出 影響 團 隊績 效 的 四大 類 變數,包括:團隊 成 員 特質、團隊 特質 、 環境 因 素與 團 隊 互動 過 程。 團 隊成 員 特質 是 指成 員 的 能 力、技 術、知 識、智 能 與人 格 特質 等;團 隊 特質 包 含 結構 因 素與 組成 因 素兩 類 ;環 境 因 素方 面 則分 為 物質 環 境(physical

environment)和 社會 環 境(social environment); 團隊 互 動過 程 為,

溝通、決策 制 定、影 響 力、合 作與 競 爭,同 時將 團 隊 產出 又 細分

(27)

團隊 成 員特 質 能力 、 技 術、 知 識、

技能 、 人格 特質

物質 環 境因 素 任務 本 質 資源 與 科技 空間 安 排

團隊 特 質 結構 因 素 (凝聚 力、成 熟度 、 角 色、 行 為規 範、 人 員數

目) 社會 環 境因 素

目標 獎酬 制 度

團隊 互 動過 程

溝通、決策 制 定、 影 響力 、 合作 與 競爭

團隊 產 出

內在 面 向 凝聚 力 順從 性 影響 力 工作 滿 足

外在 面 向 決策

不同 團 隊間 的互 動 關係 生產 力 顧客 滿 意度 為內 在(internal)和外 在(external)兩 個 面向。如圖 2-3-3。基本 上 這 個模 型 仍然 延 續了 先 前 兩個 描 述性 模 型的 特 色,而 其 主要 的 貢獻 在於 分 類影 響 團隊 效 能 的重 要 因素 。

圖 2-3-3 Jewell & Reitz 的 團 隊效 能 模 型 資料 來 源:Jewell & Reitz , 1981【53】

由 以上 論 述可 以 發 現, 描 述性 模 型的 基 本概 念 就是 「 輸 入- 過程-產 出」 的 系統 性 架構 , 認為 團 隊互 動 過程 將 會影 響 輸 入與 產出 變 項間 的 關係,而 這也 成 為後 來 學這 在 建構 團 隊效 能 模 型時 的一 致 看法。綜 而觀 之,描 述 性模 型 歸納 出 所有 會 影響 團 隊 效能 的變 數,並探 討 變數 間 的可 能 關係,從而 將 這些 變 數概 分 為 四大 類,即 團隊 成 員 特性、團隊 整 體特 質、組 織 環境 因 素、團 隊 互動

(28)

過程;此 四大 類 變數 的 建議,對其 後 團隊 效 能模 型 研究 產 生 了深 遠的 影 響。

不 過描 述 性模 型 也 有一 些 未盡 完 備的 地 方:其 一,太 著 重於 理論 模 型的 建 構而 忽 略 了實 務 性的 考 量;再 者,模 型 對於 這 些變 數之 間 的互 動 關係,及 其互 動 關係 對 團隊 效 能的 影 響,並 未 加以 詳細 探 討與 驗 證。 因 此 ,為 了 改進 描 述性 模 型的 缺 失, Hackman

【48】 發展 出 團隊 效 能 的規 範 性模 型 。 (二) 規 範性 模 型(normative model)

Hackman【48】的 規 模性 模 型, 延續 了 先前 描 述性 模 型 「輸 入-過 程-產 出 」的架 構,而 特 別強 調 組織 系 絡與 環 境資 源 對 於團 隊效 能 的影 響。Hackman 認 為組 織 中 完善 的 獎勵、教 育 及資 訊 系 統,是 促使 團 隊 完成 任 務的 必 要條 件;同 時,提供 團 隊需 要 的資 源更 是 令其 成 功的 關 鍵 。由 此 可見 , 組織 必 須對 團 隊全 面 的 支 持,才 能造 就 一 個有 效 能的 團 隊。另 外,團 隊互 動 過 程中,也指 出團 隊 成員 投 注的 心 力、具 備 的知 識 與技 能 及適 當 的績 效 策 略是 互動 過 程的 關 鍵要 素。而在 績 效標 準 的建 立 上,他 採 用了 三 個衡 量指 標:滿足 顧 客需 求 的程 度、團 隊 成員 個 別成 長 和整 體 團 隊的 成長 。 如圖 2-3-4。 Hackman 規範 性 模型 的 主要 貢 獻在 於 , 列出 了影 響 團隊 效 能的 重 要 變數 , 也開 始 探討 如 何實 際 建構 這 些 變 數。

(29)

團隊 設 計 任務 特 性、團 隊 成 員特 質、團 隊行 為 規

組織 內 涵 獎勵、教 育 訓練、資 訊 系統

過程 效 率標 準 成員 投 入的 心 力、成員 的 知識 與技 能 、 績效 策 略

環境 資 源

團隊 效 果 滿足 顧 客 需求 成員 成 長 團隊 成 長

圖 2-3-4 Hackman 的 團 隊效 能 模型 資料 來 源: Hackman , 1983【48】

(三) 實 證性 模 型 (empirical model)

Gladstein【46】所提 出 的團 隊 效 能模 型,是 以近 一 百個 銷 售 團隊 為 樣本 加 以調 查 驗 證,因 此常 被 稱為 實 證模 型,其依 舊 依循 著「I-P-O」的系 統 性邏 輯 架構,將 模 型建 構 成三 大 部分,在 輸 入 面包 含 了團 隊 組成、團 隊結 構、資 源 的可 取 得性 及 組織 結 構,在 過程 面 則是 互 動過 程 及 任務 特 性,而 以團 隊 效能 為 產出 面。如圖 2-3-5。此 模型,主要 的 貢獻 在 於 對模 型加 以 實際 驗 證外,重要 的 是, 證 明了 團 隊互 動 過 程確 實 會影 響 團隊 運 作的 成 果。 而

Gladstein 認 為 團隊 任 務特 質 在產 出 期間 扮 演著 干 擾變 項 的 角 色,處 理的 方 式 可分 為 三個 不 同的 構 面,即 任務 的 複 雜度、任務 的互 依 性及 環 境的 不 確 定性,此三 者 同時 決 定了 團 隊處 理 資 訊的 需求 程 度。

(30)

輸入 過程 產出

資源 的 可取 得 性 訓練 與 技能 諮 詢顧 問 、所 服 務的 市 場

組織 結 構 群體 績 效的 報 償、 督 導控 制

組織 層 級 團隊 組 成 合適 的 技能 、 成員 異 質性 、 組織 年 資及 工 作年 資

團隊 結 構 角色 與 目標 的 明確 性 、特 殊 的工 作 規範 、 任務 控 制、 規 模大 小 、正 式 的領 導

團隊 層 級

團隊 互 動過 程 公開 的 溝通 、 支持 性 、衝 突、 對 策略 的 討論 、 個人 投 入的 衡 量、 界 限管 理

團隊 任 務特 質 任務 複 雜性 、 環 境的 不 確定 性 、 互依 性

團隊 效 能 績效 與 滿 意度

圖 2-3-5 Gladstein 的 團隊 效 能模 型 資料 來 源:Gladstein , 1984【46】

(31)

輸入 過程 產出 組織 與 環境 特 質

獎勵 制 度、 監 控系 統 、 環境 的 不確 定 性、 可 利用 的 資源

回饋 過 程 任務 特 質

任務 複 雜性 任務 的 內容

工作 特 質 工作 結 構 行為 規 範 溝通 結 構

個人 特 質 任務 激勵 態度

團隊 特 質 權力 分 配 同質 性 凝聚 力

團隊 過 程 協調 溝通 團隊 合 作

訓練 任務 分 析 學習 設 計 學習 原 則

團隊 績 效 品質 時間 錯誤 率 (四) 啟 發性 模 型 (heuristic model)

Salas 等人 【73】 認 為團 隊 互動 過程 對 團隊 效 能有 著 重 大的 影響,並 指出 溝 通、協 調及 團 隊合 作 是團 隊 互動 過 程中 的 關 鍵因 素, 且 透過 特 別強 調 團 隊訓 練 在過 程 中扮 演 的角 色 ,Salas 等 人 相信,透 過團 隊 訓練 的 學習,團隊 成 員才 能 認知 正 確的 團 隊 互動 情形 , 從而 提 升團 隊 效 能。 其 模型 可 見圖 2-3-6。而 啟 發性 模 型 之主 要 貢獻 在 於,關 注 團隊 訓 練在 互 動過 程 與團 隊 效能 間 扮 演的 調節 性 角色,同 時提 醒 研究 者,各 團 隊效 能 變項 間 可能 存 在 的交 互作 用 。

圖 2-3-6 Salas 等人 的 團隊 效 能 模型 資料 來 源: Salas 等人 ,1992【73】

(32)

(五) 其 他模 型

除 了上 述 四大 類 型 之外,另有 許 多學 者 從不 同 的觀 點、角度 來研 究 團隊 效 能,並提 出 了其 他 可能 的影 響 因素;諸 如:Morgan, Glickman, Woodard, Blaiwes & Salas【67】及 Gersick【45】皆強 調團 隊 發展 階 段的 動 態 性效 果,認 為 在不 同 時期,團 隊效 能 的影 響因 素 本身 也 會有 所 變 動。Campion, Medsker & Higgs【35】 則 參照 工 作設 計 的概 念 , 將激 勵 性工 作 理論(Motivational Job Design)引 入團 隊 特 性構 面 中, 另 外 ,並 加 入了 相 互關 係

(interdependence)的 影 響, 包 括: 工 作相 互 關係 、 目標 相 互 關係 及相 互 回饋 與 報償 。Schwarz【76】 則著 重 於團 對 促進 過 程 的效 果, 相 信有 好 的促 進 者(facilitator)團 隊才 容 易成 功 。

(六) 綜 合分 析

由 以上 所 述的 團 隊 效能 模 型,我 們可 以 發現,不 同的 研 究者 基於 觀 點的 互 異,所 建 構的 模 型也 不 盡相 同,但皆 對 團隊 研 究的 發展 有 所貢 獻 ,整 理 如表 2-3-1。 基 於這 些 模型 的 演進 過 程 ,本 研究 歸 納出 幾 項共 同 的 取向 :

1.大多 數 的 模型 皆 採用 「 輸入-過 程-產出 」 的系 統 性架 構 , 來探 討團 隊 效能 影 響變 數 , 及各 變 項間 的 關連 性 。

2.各學 者 所 提出 的 變項 有 所不 同 ,但 本研 究 發現 以 此六 類 變 項是 多位 學 者一 致 採用 的 :團隊 成 員特 性 、團 隊 整體 特 質 、組 織 系 絡因 素 、環 境 資 源因 素 、團 隊 互動 過 程及 任 務特 質 。雖然 各 變 項的 細 部因 素 及組 合 方 式有 所 差異,不過 這 些變 項 足以 為 建 構 團隊 效 能理 論 時的 基 礎 。

(33)

3.在上 述 這 些模 型 中, 學 者一 致 認為 團隊 互 動過 程 在此 扮 演 著極 重要 的 角色 , 對團 隊 效 能有 莫 大的 影 響。

表 2-3-1 團 隊效 能 理論 模 型綜 合 分析

類別 學者 貢獻

McGrath (1964)

建構 了「輸 入-過程-產 出」的 系統 性 架構,

並成 為 團隊 研 究的 基 礎 。 Nieva 等 人

(1978)

指出 組 織對 團 隊所 形 成 的外 在 限制 。 描

述 性 模

型 Jewell &

Reitz (1981)

開始 列 舉及 分 類影 響 團 隊效 能 的變 項 中的 重要 因 素。

規 範 性 模 型

Hackman (1983)

˙特 別 強調 組 織系 絡 與 環境 資 源對 團 隊效 能的 影 響。

˙開 始 探討 如 何實 際 建 構關 鍵 變數 , 以孕 育出 成 功的 團 隊。

實 證 性 模 型

Gladstein (1984)

˙在 團 隊效 能 模型 中 , 該研 究 為少 數 具有 實證 驗 證過 程 的結 果 。

˙證 明 了團 隊 互動 過 程 確實 會 影響 團 隊運 作的 成 果。

˙提 出 團隊 任 務特 質 的 干擾 效 果。

啟 發 性 模 型

Salas 等 人 (1992)

˙關 注 團隊 訓 練在 互 動 過程 與 團隊 效 能間 扮演 的 調節 性 角色 。

˙指 出 各團 隊 效能 影 響 變項 間 可能 存 在的 交互 作 用。

Morgan 等 人 (1986)

強調 團 隊發 展 階段 的 動 態性 效 果

Gersick (1988)

強調 團 隊發 展 階段 的 動 態性 效 果 其

他 模 型

Campion 等 人(1993)

提出 工 作設 計 及相 互 關 係此 兩 變項 。

(34)

Schwarz (1994)

著重 於 團對 促 進過 程 及 促進 者 的效 果 。

資料 來 源: 本 研究 整 理

綜 合上 述,本研 究 整理 文 獻後,採用 眾 多模 型 建構 所 依 據的 McGrath 描 述性 模 型「 投 入-過 程-產 出」為 本研 究 建構 研 究架 構 的依 據 。

2.3.2 團隊 效 能 指標

在 團隊 效 能指 標 方 面,學 者因 探 討角 度 的不 同 以及 想 了 解的 結果 而 表現 有 所不 一 致 ,因 此 呈現 出 許多 不 同的 面 貌。McGrath 單純 的 將團 隊 效能 區 分 為績 效 產出 與 其他 產 出。 Hackman【48】

則認 為 團隊 效 能需 包 含 滿足 顧 客需 求、成 員 成 長、團 隊成 長 此三 部分 。Gladstein【46】著 重 於 績效 與 滿意 度 。而 Song,

Montoya-Weiss & Schmidt【79】則 以 目標 達 成率 、 決策 時 效 性、

以及 產 品品 質,來衡 量 新產 品 開發 團 隊的 績 效。但 團 隊效 能 指標 的不 同,有 可 能 導致 不 一致 的 研究 結 果;因 此,有 必 要進 一 步對 此加 以 探討 。 各研 究 者 所提 出 的團 隊 效能 指 標整 理 如下 。 表 2-3-2。

表 2-3-2 團 隊效 能 指標 歸 納整 理

學者 團隊 效 能指 標

McGrath (1964) 績效 產 出、 其 他產 出

Hackman (1983) 滿足 顧 客需 求 、成 員 成 長、 團 隊成 長 Gladstein (1984) 績效 、 滿意 度

Song 等 人(1997) 目標 達 成率 、 決策 時 效 性、 產 品品 質 玉井 智 子(2001) 成員 工 作滿 意 度、 團 隊 與個 人 績效 關 聯性

(35)

王美 玲(2002) 任務 績 效、 合 作滿 意 度 、會 議 滿意 度 資料 來 源: 本 研究 整 理

綜 合上 述,本研 究 整理 文 獻後 認 為團 隊 效能 應 區分 為 績 效結 果與 態 度結 果 兩方 面,在績 效 性結 果 方面,包括 了:生產 力、滿 足顧 客 需求、品 質、目 標達 成 率、決 策時 效 性等;在 態度 性 結果 方面,則 為:滿 意度、組 織 承 諾、知 識分 享 之意 願 等。而在 職 訓 練所 產 生的 目 的, 主 要 在於 提 升受 訓 者往 後 的任 務 績效 達 成 率,

以及 提 昇團 隊 合作 的 行 為。因 此,本 研究 在 績效 性 結果 方 面,將 採用「任 務 績效 」作 為 指 標;在態 度 性結 果 方面,採 用「 合 作 滿 意度 」作為 指 標;而 在 評估 方 法上,將由 團 隊成 員 自評 的 主 觀任 務績 效 來構 成 。

2.4 團隊成員互動過程與團隊效能

在探 討團 隊 效 能時 , 大部 分 的學 者普 遍 採取 了 「輸 入-過程- 產出 」的模 式,但在 團 隊成 員 互動 過 程的 組 成因 素 上,卻 有 不同 的看 法。Bales【33】在 研 究團 隊 過程 中包 括 了社 會 情感 行 為(social emotional behaviors)與 任 務行 為(task behaviors)。Jewell & Reitz

【53】提出 溝 通、決 策 制定、影響 力、合 作 與競 爭 是 團隊 成 員互 動過 程 的主 要 因素。Hackman【48】則 認為 團 隊成 員 投入 的 心 力、

具備 的 知識 與 技能 及 適 當的 績 效策 略 才是 我 們在 此 階段 需 要 關 注的 重 點。Gladstein【46】 研 究指 出 ,維 繫 行為(即 社會 情 感行 為)目 的 在於 建 立、 增 強、 及 調節 團 隊的 生 活, 包 括溝 通 、 相互

(36)

支持、衝突 管 理,且 對 於團 隊 效能(績效、滿意 度)有較 顯 著的 影 響;任 務 行為 目 的則 在 於確 保 團隊 工 作的 完 成,包 括 討論 問 題的 策略、個 人投 入、界限 管 理。而 Salas 等人【73】明 確 指 出 溝 通 、 協調 、 及團 隊 合作 是 影 響團 隊 成員 互 動過 程 的關 鍵 因素 。Coutu

【37】指 出,團 隊互 動 過程 的 成果 表 現在 團 隊成 員 彼此 間 的 信任 度。而 團 隊的 中 的彼 此 信任 會 帶給 團 隊良 性 的互 動,田靜 婷【3】。

茲將 眾 多學 者 的觀 點 整 理如 表 2-4-1。

表 2-4-1 團 隊成 員 互動 過 程構 成 因 素 歸納 整 理

學者 團隊 互 動過 程 構成 因

Bales (1950) 社會 情 感行 為(social emotional behaviors)

任務 行 為(task behaviors) Jewell & Reitz

(1981)

溝通 、 決策 制 定、 影 響 力、 合 作、 競 爭 Hackman (1983) 團隊 成 員投 注 的心 力 、 具備 的 知識 與 技

能、 績 效策 略

Gladstein (1984) 公開 的 溝通、支持 性、衝 突、對 策 的 討論 、 個人 投 入的 衡 量、 界 限 管理

Salas 等人(1992) 溝通 、 協調 、 團隊 合 作 Campion, Medsker

&

Higgs (1993)

團隊 精 神、 社 會支 持 、 工作 負 荷的 分 離、

團隊 內 的溝 通 與合 作

Schwarz (1994) 問題 解 決、 決 策制 定 、 衝突 管 理、 溝 通過 程、 界 限功 能 管理

Hyatt & Ruddy (1997)

團隊 自 信、 團 隊人 際 歷 程、 過 程取 向 Barrick, Stewart,

Neubert & Mount (1998)

社會 情 感行 為 :凝 聚 力 、開 放 性的 溝 通、

衝突

任務 行 為: 工 作彈 性 、 工作 分 擔 Coutu(1998) 團隊 成 員彼 此 間的 信 任 度

(37)

Stewart & Barrick (2000)

社會 歷 程: 開 放性 的 溝 通、 衝 突 任務 歷 程: 逃 避、 彈 性

王溥 (2000) 團對 氣 候、 團 隊領 導 能 力、 高 階主 管 微控 蔡靜 婷 (2000) 任務 型 衝突 、 情緒 型 衝 突

玉井 智 子 (2001) 社會 支 持、 工 作負 荷 的 分離 、 團隊 內 的溝 通與 合 作

王建 忠 (2001) 團隊 成 員合 作 、上 行 溝 通品 質 王美 玲 (2002) 合作 程 度、 溝 通品 質

張淑 玲 (2002) 團隊 價 值觀(尊 重、成果 導 向、創 新、服從 ) 田靜 婷 (2003) 信任

資料 來 源: 本 研究 整 理

而 本研 究 歸納 上 述 學者 的 看法 及 團隊 效 能模 型 的理 論 架 構 後,認 為 團隊 成 員互 動 過程 確 實會 對 團隊 效 能產 生 重大 影 響,因 此提 出 假設 如 下:

假設 1: 團隊 成 員 互動 過 程 對團 隊 效 能有 顯 著 影響 。

假 設 1-1: 團 隊 成員 互 動 過程 對 任務 績 效 有顯 著 影 響。

假 設 1-2: 團 隊 成員 互 動 過程 對 合作 滿 意 有顯 著 影 響。

本 研究 認 為團 隊 成 員互 動 過程 的 構成 因 素眾 多,但其 中,關 於體 驗 式教 育 訓練 DuFrene、Sharbrough、Clipson & McCall【41】

相關 研 究中 指 出,體 驗 式訓 練 會影 響 團隊 成 員互 動 過程 的 因 素包 含溝 通、凝 聚 力 以及 信 任,因 此,將 其團 隊 成員 互 動過 程 因 素分 述如 下 :

(38)

一、 溝 通

(一)、 溝通 定 義

Daniels 與 Spiker【39】將溝 通 定 義為 以 下三 點,第一,溝 通 的基 本 材料 是 口語 與 非 口語 的 資訊。第二,兩 個或 兩 個以 上 的人 參與 口 語與 非 口語 的 互 動,包 括創 造、接 受 與解 釋 這 些資 訊。最 後則 提 出,在 交 換分 享 的過 程 中就 產 生了 溝 通。因 此,溝 通 是兩 人或 兩 人以 上 彼此 間 的 訊息 交 換與 了 解,其 目 的在 於 激勵 或 影響 行為;而 以團 隊 的角 度 觀之,團隊 成 員的 溝 通主 要 著眼 於 成 員間 相互 交 換資 訊 的意 願 與 能力。簡言 之,溝 通 即 是團 隊 成員 彼 此互 動的 外 顯行 為 ,張 存 金 【12】、陳 盈 純【16】。

(二)、 溝通 與 團隊 效 能

團 隊是 一 群人 的 聚 合體,唯有 透 過彼 此 資訊 的 交流,成 員才 能相 互 認識,並 建立 起 一同 達 成任 務 的默 契。由 此 可 見,溝 通在 團隊 中 扮演 著 很重 要 的 角色,McGregor【65】列 舉 有效 團 隊工 作 特性 時 就將 溝 通包 含 於 其中,認為 團 隊成 員 應互 相 傾聽 對 方 的意 見,並 自 由表 達 其對 於 團隊 運 作及 問 題的 感 受與 看 法。Gruenfeld 與 Hollingshead【47】 的研 究 也肯 定 溝通 在 工作 團 隊人 力 資 源發 展中 的 重要 性 。而 Ancona 與 Caldwell【32】 在其 研 究中 發 現,

團隊 內 部有 充 分的 溝 通 時,團 隊效 能 將會 最 高。廖 洲 棚【23】指 出團 隊 成員 透 過有 效 的 溝通 交 換彼 此 的資 訊,了解 自 我與 他 人的 意願 與 能力,將 可利 用 集體 智 慧創 造 出最 佳 的決 策 方法,與 執行 手段,並增 加 團 隊成 員 的安 全、歸 屬 與認 同 感,因 此 提升 了 團隊 效能 。Peter、Richard 及 Jack【71】 也發 現 成功 的 團隊 依 靠 其成

(39)

員間 有 效的 互 動, 當 溝 通的 質 與量 提 升時 , 就有 助 於績 效 的 增 強, 進 而促 使 團隊 整 體 效能 的 提升 。

二、 團 隊凝 聚 力

(一)、 團隊 凝 聚力 定 義

團 隊凝 聚 力是 指 團 隊成 員 為了 共 同追 求 組織 目 標與 任 務 達 成,而 緊密 結 合 在一 起 的動 態 過程 ,Carron【36】。Forsyth【44】

進一 步 說明 團 隊凝 聚 力 是成 員 在團 隊 中對 彼 此關 係 維繫 的 強 力 認同、對 共同 目 標和 價 值的 集 合性 信 念,即 盡 力幫 助 團隊 的 集合 性意 願。簡 言 之,凝 聚 力應 包 含團 隊 的吸 引 力、成 員 對工 作 的承 諾, 及 團體 榮 譽三 者 ,Mullen 與 Copper【68】。

(二)、 團隊 凝 聚力 與 團 隊效 能

擁 有高 度 凝聚 力 的 團隊,成員 通 常會 有 以下 的 表現;(1)高 度 投入 團 隊事 務 。(2)低度 曠 職傾 向 。(3)在執 行 團 隊任 務 時展 現 高 度合 作 性,Shaw【77】。Keller【57】曾指 出,團 隊成 員 若有 高 度 自信 心 及認 同 感,真 誠 以如 期 完成 工 作為 目 標,則 團 隊將 是 一具 有高 凝 聚力 的 團隊。因 此,團 隊凝 聚 力對 生 產力 和 效能 而 言 是有 重要 的 意涵 。 另外 ,Ouchi【70】 則 指出 高 度社 會 化且 具 凝 聚力 的團 隊 ,會 有 較低 的 溝 通及 合 作成 本 ,並 因 此較 有 效率 和 彈 性。

Forsyth【44】在 研究 中 也發 現,具 凝 聚力 的 團隊 其 合作 滿 意 度通 常會 較 高。

三、 信 任

(一)、 信任 定 義

所謂 的信 任 , 就是 要 使團 隊 成員 相互 合 作、 產 生加 成 效 果,

(40)

而不 會 相互 牴 觸、 削 弱 彼此 力 量的 重 要關 鍵 , Hosmer【52】、

Lewicki & Bunker【62】1996、Rousseau et al.【72】。Das & Teng

【40】其 定義 信 任為 在 伴隨 風 險的 情 況下,以 本身 的 立場 對 於另 一方 動 機的 正 向期 望。在此 一 正向 期 望的 概 念下,對 於夥 伴 能夠 誠實 的 承諾、誠 實的 談 判、及 對機 會 行為 的 責難 等 構面 更 具 體表 達信 任 之正 向 期望 。

本 研究 綜 合 Lewicki【62】及 Das & Teng【40】等 學 者 觀 點 , 將團 隊 夥伴 間 信任 定 義 為「 在 存在 有 風險 的 情況 下,信任 一 方以 本身 的 立場 對 另一 方 動 機存 在 正向 的 期望 之 心理 狀 態 」。

(二)、 信任 與 團隊 效 能

許 多學 者 宣稱 信 任 是人 們 能夠 在 一起 工 作必 要 因素,團 隊中 的信 任 如同 資 本的 投 入 ,可 以 對達 成 團隊 之 目標 有 幫助 , 亦 即,

具有 高 度信 任 的團 隊 , 能夠 擁 有結 合 各種 不 同人 際 關係 之 優 勢,

而獲 得 創新 優 勢與 成 功 條件 , Herzog【51】。

Amason & Mooney【31】 的研 究 中也 顯 示, 團 隊信 任 越 高,

團隊 越 願意 冒 險;而 在 Edmondson【42】團 隊 學習 績 效的 結 果中,

亦發 現,在 信 任 的團 隊 下,由 於出 現 情緒 衝 突的 情 況會 較 少,因 此降 低 了衝 突 對團 隊 學 習績 效 的不 良 效果 。

團 隊信 任 的確 會 對 團隊 績 效造 成 重大 影 響,因 為 團隊 中 的信 任會 帶 來團 隊 良性 的 互 動並 減 輕衝 突 所造 成 的負 面 績效,田 靜婷

【3】。

(41)

2.5 體驗訓練要素組合對團隊成員互動過程、團隊效能之 影響

體 驗式 教 育訓 練 在 國外 企 業與 教 育單 位 等,已 施 行有 一 段時 間,而 許 多的 研 究也 指 出,企 業利 用 體驗 式 教育 訓 練可 以 使 成員 產生 個 人和 團 隊不 同 的 衝擊 效 果。Wagner & Roland【81】認 為 企 業進 行 體驗 式 教育 訓 練 可以 使 團隊 成 員提 升 解決 問 題的 能 力,在 活動 過 程中,成 員藉 由 溝通 的 過程 產 生一 致 性的 思 維和 信 任,使 團隊 成 員建 立 起共 同 的 目標,產生 更 高的 團 隊凝 聚 力,讓 團 隊運 作能 更 有效 的 運作。DuFrene、Sharbrough、Clipson & McCall【41】

的研 究 中指 出 ,體 驗 式 教育 訓 練與 傳 統式 的 教育 訓 練之 比 較 , DuFrene 等 人 認 為體 驗 式教 育 訓練 可 以提 供 給組 織 更多 改 善 工作 團隊 效 能的 方 法,其 中 體驗 式 教育 訓 練活 動 中的 冒 險性、挑 戰性 及體 驗 活動 的 真實 感,都可 以 使體 驗 式教 育 訓練 的 成效 優 於 傳統 式的 教 育活 動 。茲 將 學 者研 究 整理 如 表 2-5-1。

表 2-5-1 體 驗式 教 育訓 練 整理 研 究 表 學者(年 代) 樣本 數 研究 變 項 主要 發 現 Wagner &

Roland(1992)

研究 對 象 為 6 個 組 織, 其 中 包含 1200 員工

問題 解 決、團 隊 凝 聚力、團 隊 效能 等

使團 隊 成員 提 升解 決 問題 的 能力,並且 建 立 起共 同 的目 標,產 生 更 高的 團 隊凝 聚 力。

DuFrene、

Sharbrough &

Clipson(1999)

10 個團 體 問題 解 決、任 務 績 效、 自 控 、 溝通

提供 給 組織 更 多改 善 工作 團 隊效 能 的方 法 。

謝志 謀 、王 怡 婷譯(2003)

整理 出 體驗 式 教育 訓 練所 包 含的 訓 練要

(42)

素、 影 響因 素 等等 。 張翊 祥(2004) 4 個團

體, 其 中 包含 185 未有 效 樣 本

溝通、社 會 支持、情 感 衝突、任 務 衝突、凝 聚 力、合 作 滿 意等

人格 特 質對 團 隊互 動 過程 的 影響,在情 感 性 衝突 與 任務 性 衝突 上 的顯 著 差異 性 。

資料 來 源: 本 研究 整 理

藉 由以 上 學者 的 觀 點而 論,本 研 究認 為,體驗 式 教育 訓 練對 團隊 成 員互 動 過程 具 有 高度 的 衝擊 性,以及 訓 練會 對 團隊 最 終效 能產 生 一定 的 影響 性 , 因此 提 出假 設 如下 :

假設 2: 體驗 式 教 育訓 練 對 團隊 成 員 互動 過 程 有顯 著 影 響。

假設 3: 體驗 式 教 育訓 練 對 團隊 效 能 有顯 著 影 響。

同 時,本 研 究認 為,不 同 的要 素 組合 會 使訓 練 產生 不 一 樣的 訓練 效 果, 而 本研 究 採 用國 內 對體 驗 式教 育 訓練 為 先驅 的 學 者,

謝智 謀【29】所 整理 出 的體 驗 式訓 練 要素 組 合,其 要 素包 含 以下 幾項 :

(一) 自 發性 選 擇挑 戰

自 發性 選 擇挑 戰 是 指團 隊 成員 在 活動 過 程中,有 權利 選 擇自 己想 要 親身 參 與的 活 動 。選 擇 權在 於 個人 , 只要 個 人覺 得 不 適 宜,則 可以 選 擇 不參 與 活動,而在 活 動外 為 當觀 察 者。但 不 表示 個人 可 以藉 由 自發 性 選 擇理 由,在 活 動中 消 失或 離 開團 隊,團隊 則須 尊 重參 與 意願,而 個人 應 予以 主 動觀 摩,提供 團 隊不 同 價值 經驗。唯有 引 導 學習 者 朝向 自 發性 學 習,才 能真 正 的 體驗。因此 於探 索 教育 輔 導中 受 訓 者永 遠 自發 性 選擇 參 與,隨 時 提供 經 驗價

(43)

值,尊 重成 員 及 團體 規 範,學 習者 需 要保 有 嘗試 及 努力 的 心。即 使個 人 是扮 演 一個 較 不 「活 躍 」的 角 色, 但 仍與 團 體共 同 出 席,

這才 是 自發 性 挑戰 的 原 意,Schoel, Prouty & Radcliffe【75】。

因 此,「 自 發性 選 擇挑 戰 」之 涵 義可 以 整理 如 下:

1.參與 者 永遠 都 有權 選 擇在 何時、何 種 程度 下 參與 活 動。

2.參與 者 在任 何 時間 皆 應提 升與 增 加活 動 的經 驗 價 值。

3.參與 者 應尊 重 與重 視 團體 成員 共 同作 成 的決 定 。 本研 究 在此 提 出假 設 如 下:

假設 2-1: 自發 性 選 擇挑 戰 對 團隊 成 員互 動 過 程有 顯 著 影響 。 假設 3-1: 自發 性 選 擇挑 戰 對 任務 績 效有 顯 著 影響 。

假設 3-2: 自發 性 選 擇挑 戰 對 合作 滿 意有 顯 著 影響 。 (二) 全方 位 價 值契 約

全 方位 價 值契 約 是 活動 中 最有 價 值、最 重 要的 觀 念之 ㄧ,此 乃基 於 下列 信 念:團 隊 中的 每 個成 員 與團 隊 本身 均 有價 值,這些 價值 進 而結 成 為團 隊 的 行為 指 導方 針 規範 ,Ellmo & Graser

【43】。 廖炳 煌 【24】 認為 全 方位 價 值契 約 是一 個 幫助 團 隊 達成 目標 及 激發 個 人學 習 的 有效 方 法。因 此,全 方 位價 值 契約 乃 是藉 以讓 團 隊成 員 共同 努 力 發覺 正 面積 極 價值 的 一種 進 程。它 通 常表 現在 鼓 勵、目 標 設定、團隊 討 論、寬 容精 神 以及 衝 突處 理 上。全 方位 價 值契 約 促使 團 隊 肯定 下 列四 種 價值:自我、他 人、學 習團 隊和 學 習經 驗/機會 。 因此 , 學習 者 必須 共 同討 論 為了 團 隊 歷程 發展 中 能達 到 團體 目 標 訂定 共 同之 學 習契 約。以下 分 述全 方 位價 值契 約 的主 要 理念 和 行 為規 範,Schoel, Prouty & Radcliffe【75】。

(44)

1.全方 位 價值 契 約的 主 要理 念 :

(1).共同 約定 能 像團 隊 一 樣地 運 作工 作 ,並 齊 力達 成 個 人與 團隊 的 目標 。

(2).共同 約定 確 保團 隊 成 員身 體 及心 理 的健 康 安全 , 並 遵守 團隊 型 為指 導 規範 。

(3).共同 約定 真 誠地 给 予 和接 受 積極 的 或消 極 的回 饋 , 並致 力於 改 變達 成 適當 的 行 為。

2.全方 位 價值 契 約的 行 為規 範 :

(1).出現(Show up):把 握 活動 機 會, 不 但都 能 參加 , 盡 可能 將重 心 放在 課 程學 習 上 ,並 排 除會 使 個人 分 心的 事 物 。 (2).專心(Pay attention): 將全 部 注意 力 放在 體 驗及 了 解 活動

上,聆聽 其 他人 說 的 話,更要 聆 聽自 己內 心 的聲 音,這 些聲 音 所要 傳 達的 想 法,常 常 是豐 富 且具 有 啟示 性,對 個人 成 長有 幫 助。

(3).說真 心話 (Speak the truth): 當下 說 出真 心 話。 每 個 人的 經驗 和 感受 是 獨一 無 二 的,誠 實說 出 真心 話,虛 心 聆 聽 他人 意 見。 如 果每 個 人 不將 自 己的 想 法和 意 見說 出 來 , 則可 能 減少 對 自己 和 他 人的 潛 在學 習 價值。大家 應 自 在 地、 誠 實地 說 出心 裡 話 ,也 虛 心聆 聽 他人 經 驗。

(4).開明 的態 度(Be open to outcomes):當 對 活 動學 習 經驗 有 成見 和 恐懼 感 ,以 開 明 的態 度 來迎 接 全新 學 習經 驗 產 生, 避 免在 活 動結 束 前 做任 何 斷章 取 義的 評 斷。

(5).注意 身心 的 安全 (Attend to safety): 團 隊中 每 個人 都 有責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rite the following problem on the board: “What is the area of the largest rectangle that can be inscribed in a circle of radius 4?” Have one half of the class try to solve this

In Case 1, we first deflate the zero eigenvalues to infinity and then apply the JD method to the deflated system to locate a small group of positive eigenvalues (15-20

If he divided them equally into several groups, each group has the same number of pieces of blue paper and green paper respectively and no paper is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Teacher 2 and Classroom Assistant work with the whole class while Teacher 1 assesses individuals in a small group on a focus Reading Skill or Strategy.. Assessing

 Encourage students to ‘retell’ the water cycle afterwards – speaking and writing (individual and/or group work)... In nature, water keeps changing between liquid water and

Moreover, the school gracefully fulfills the undertakings as stated in the Service Agreement in relation to the provision of small-group teaching to enhance learning and

The CME drastically changes the time evolution of the chiral fluid in a B-field. - Chiral fluid is not stable against a small perturbation on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