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冊 中國史 第九章 學術思想與社會文化的新貌(南一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二冊 中國史 第九章 學術思想與社會文化的新貌(南一"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____ 發起古文復興運動新儒學派別分歧

_________

v.s _________

為官方重視

____________

_____學)

(明中葉)

________

(明晚期~

_________之際大盛) ______________之學

民國

西學

北宋

南宋

明代

濂派

洛派

關派 宋代理學四大派

周敦頤(濂溪先生)

程 顥(明道先生)

程 頤(伊川先生)

張 載(橫渠先生)

閩派

邵 雍(白源先生)

北宋五子

浙東學派

朱 熹(晦庵先生)

呂祖謙、葉適、陳亮 陸九淵(象山先生)

鵝湖之會

《太極圖說》,探討宇宙本源、以誠立身

重內心體證(內求)、持敬

重學習(外求)、主敬、致知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太極永恆不變,天地萬物皆有消長終始

朱子學,格物致知、存天理、去人欲

心即理、尊德性 探究理學而兼史學

心學 王守仁(陽明先生) 陽明學,致良知,知行合一

陸王學派

(尊德性)

第二冊 中國史 第九章 學術思想與社會文化的新貌(南一 105 版.體育班)

一、科舉制度與士大夫階級的形成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清

隋煬帝大業元年(605) 廢曹魏的九品官人法

而設。 --- ---

光緒28 年(1902)廢除八股文 光緒31 年(1905)宣布廢除科舉 光緒32 年(1906)正式廢除科舉

生徒(學校)

鄉貢(一般士人)

制舉(皇帝需要)

貢舉(一般士人)

制舉(皇帝需要) 元 仁 宗 時 才 開 科 取

科考、生員(地方學校學生,

可直考鄉試)

監生(國子監學生,可直考會 試)

縣考→州(郡)考→

禮部考試→吏部考試 要考_____、_____、

_____、_____

州縣試→省試→殿

確 立 _______ 制 度,

使天下讀書人皆為 天子門生,強化國 君權威。

略與宋朝類似

童試→鄉試→會試→殿試    → → →分等第

(狀元、

榜眼、

探花)

科 目 繁 多 , 以_____

_、______兩科最受重

※ 有三十老明經,五 十少進士的說法。

科目較少

以進士科最盛 不再分科

只有進士科 重進士科

進士科考詩賦為主,

明經科考經義和時務

進士科以詩賦、策 略、帖經、墨義為

朱 熹 的 「_________

_

_____」成為考試定

「_____________」取士。考生 立論以朱熹學說為主,文章分 八段,有一定的格式及字數限 制。

常選每年一次,制舉 不定期

宋初無定制,英宗 時訂為____年一次

三 年 一 次 , 但 一 直 到 元 亡 , 只 開 考 七

鄉試三年一次,會試的考期在 鄉試次年

並無嚴密規則,防弊 不嚴,一般人仕途甚 狹。

防弊 為主 ,實行

「 鎖 院 」 、 「 糊 名」、「彌封」、

「謄錄」

規 則 嚴 密 , 但 屢 有

舞弊情事 防 止 考 生 作 弊 的 制 度 非 常 嚴 密,與宋代略同

每年錄取不過三十人

每年錄取名額超過 百人,並不再限制 商人子弟應試,__

_方人錄取比例高

蒙 古 人 、 色 目 人 為

「 右 榜 」 , 漢 人 、 南 人 「 左 榜 」 , 錄 取 比 例 不 同 , 以 右 為貴

錄取名額多,商人子弟考上情 形十分普遍。

有些士人會有干投行

卷的投機行為 --- 分 種 族 等 級 中 榜 , 缺乏社會公平性

八股文題目總在經書中鑽牛角 尖,士人只注意文字的堆砌,

缺乏思想上的創新

1. 加速門閥的沒落 2. 文學上律詩的興起 3. 山林講學風氣盛行 4. 舊有士族與科舉寒

門的敵對。

有助於:

1. 專制集權建立 2. 儒家思想的普及 3. 社會階層的流動

(富不過三代)

--- 1.嚴重阻礙各方面的進步發展 2.使中國文化不能繼續前進

班級: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座號:__________ P.19

二、唐~清的學術演變

三、理學的派別與代表人物

1

(2)

四、元代士人的發展(聖之_____v.s 聖之_____)

士人出仕原因有年老家貧,無以為生,為免除徭役,或避免遭到外族歧視等原因。

其中有為實現經世濟民的理想而出仕,如姚樞、許衡等人

他們在政治上推行漢法,在教育上廣傳程朱之學,讓元政府恢復科舉考試,並使得 朱熹的四書集注成為考試的標準版本。

有忠於故國,或欽慕古之隱逸者,也有道不行,時不用而隱者,如劉因、胡三省、馬端 臨等人。士人無法在官場發揮而轉向其他方面發展,造成元曲、文人畫的興盛。

五、明代士人的發展 明初

侷限 明初太祖為鞏固權勢,強調君臣尊卑,以________、_____________與錦衣衛催折控制 士人儒生,並藉八股文箝制士人思想,導致士人多不敢施展抱負,思想領域僵化沈 寂。

明末

士風 晚明,講學東林書院的士人顧憲成、高攀龍,諷議朝政,自負氣節和當權派對抗,這 些人稱為東林黨,他們尤對宦官魏忠賢把持朝政批判最厲。

六、清代士人的發展

(一)經世致用之學

明末王學(心學)流於空泛,只談心性,有識之士因處於朝代變動的亂世,興起經世致用 的思想。

明末有些士人轉而探求實用的科學技術,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及徐光 啟的農政全書。

經世致用之學發展到清初,則以經史之學為基礎,批導現實。

1. ____________著《日知錄》,歸納考證國計民生事物,另一書《天下郡國利病書》分析 中央集權之流弊與封建可行。

2. ____________著《明夷待訪錄》,批判君主專制政體,強調民本思想。

3. ____________著讀通鑑論、宋論,藉史論形式,發揮其政治哲學見解,有濃厚夷夏之防 的民族思想。

(二)考據學

滿清統治中國對士人以招納士人編纂巨籍、文字獄、禁毀書籍等手段使士人屈服滿清。在 此情況下,大多士人為避禍,轉向考據訓詁之學。

17 世紀初有學者提倡取證於經書,回歸經典研究,以經典內容斷定各家是非。在顧炎武等 人倡導下,考據之學始興,此學又稱乾嘉之學,但無助於國計民生。到清中葉因國家內外 交迫,經世致用思想又逐漸發展起來。

七、近世城市商業及市民生活的發展

北宋汴京的酒樓、妓院、飯館、茶坊、旅店等林立,提供服務到通宵達旦,市井生 活熱鬧不已。夜市的出現提供各種飲食、百貨販售與演藝娛樂。活動城市內有潛火 隊及四司六局等各種行業的出現。

宋代城市庶民的休閒娛樂也興盛發達,瓦子是綜合性的商業娛樂中心,其中勾欄是 表演說書、唱演戲與雜耍特技的場所。

明清時期,品茗、看戲已成為都市大眾的主要休閒活動,尤其是茶館,不僅發展出 許多茶食點心,也是說唱藝人表演的場地,不少膾炙人口的白話長篇小說,便是由 此處流傳開來。

消費型 態改變

城市庶民對於物質生活的要求日高,食品趨向精緻化、多樣化,嗜茶好酒之風更 盛,富民穿朱服紫的僭越現象屢見不鮮。明朝中葉以後,逐利拜金與奢侈之風更加 盛行

八、戲曲與小說 P.20

時代 戲曲 小說

宋元

1. 戲 曲 是 融 合 說 唱 與 歌 舞 藝 術 的 表 演 形 式 , 宋 元 時 期 的 戲 曲 北 有 雜 劇 【 北 曲】,南有傳奇【南曲】。

2. 雜劇到元代發展成熟,以關漢卿的竇娥 冤與王實甫的西廂記為代表作。

1. 話本:長篇者為明清章回小說的起源。

2. 充滿庶民文化的特色,著重貪慾的描 寫,瀰漫零怪的思想,常用滑稽的語 調。

明代

1. 以傳奇為勝。

2. 明中葉後,各地唱腔並起,以受庶民喜 愛的弋陽腔及受文人喜愛的崑山腔為主 流。

1. 長篇章回小說:四大奇書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 吳承恩的西遊記、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 2. 短篇筆記小說:以晚明馮夢龍的三言、

3. 湯顯祖的牡丹亭為代表作品。 凌濛初的二拍著名。

3. 公案小說:以包公案與海公案著名。

清代

洪昇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為代表作 1. 公案小說:施公案,以清官斷獄為主 2. 言情小說:曹雪芹的紅樓夢

3. 神怪小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4. 俠義類小說:七俠五義、兒女英雄傳 5. 諷刺譴責小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李

嘉寶的官場現形記 九、宗族與社會發展

1. 家:家庭,例-同出於曾祖父而同居共財。

2. 族:家的延伸,不同居,也未必共財,以血緣聯繫。親者為家族,疏者為宗族。

1. 秦漢~三國:小家庭(父母+子女),因為商鞅變法:「民有二男不分異者倍其賦」。

2. 魏晉~唐代:因為曹魏廢商鞅法,呈現三代同堂。唐律規定:「父母在,不別籍」。

1. 科舉大興,官職不再世代相承,官僚士大夫意識到保障宗族昌盛的必要以及宗族倫理的重 要性,紛紛宣揚宗法宗族思想及重建宗族組織與主持宗族活動。

※例:北宋范仲淹首創義田、義莊、族田,購置良田作為宗族財產,用來贍養族人、祭祀祖 先、資助族人應科考。另外還興辦義學、族學,教育子弟。

2. 宋以後,官修譜牒衰落,民間開始私修族譜。北宋蘇洵、歐陽修開創私修族譜的新典範。

3. 南宋朱熹撰寫家禮(冠婚喪祭),制定祠堂規格及祭祖禮儀規範,廣為後世效法。

1. 平民宗族大增:明嘉靖 15 年,准許士人平民可祭祀始祖、建祠立廟。

2. 宗族規模擴大:明中葉後,同姓宗族聯宗祭祖同族結合、集資建祠與統宗譜的編修相當普 遍。明清大宗族以南方最盛,人數多者分出的房派、支派頗多。

3. 族權日益強化:父家長制是構成宗族社會的骨幹,宗族長負責主持祭典、管理族產、管控 家務、教化和獎懲族人、處理糾紛與爭端等。明清政府希望利用宗族力量穩定社會秩序,

對宗族相當支持,官方不但認同族規,也讓族長有權懲罰甚至處死違反族規的人,但族長 若不能有效教訓子孫便要處刑。此外,族內有特殊表現者會得到政府表揚,若有損族望 者,則不列入族譜中。

4. 南方宗族興盛:明清以來南方少經戰亂、經濟較厚實,因此宗族組織較多。科舉考試盛行 後,明清南方宗族極易注重族人教育,表現在設置族田、興辦族學與重視仕途上。

十、世紳的二元屬性:士紳的權力源自中央所授之功名身份,協助推動政令,並擔任地方教化。同時亦 是民間社會領袖,代表地方利益與官府打交道,成為地方官員和百姓間的溝通橋樑。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這類文章,不以阿彌陀佛所創建之西方極樂世界淨土,為信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6),討論中國佛教諸宗的禪學貢 獻。一九八七年,這位學者還編成一部會議論文集《頓與漸:中國思想裡的覺悟之路》 (Sudden and

本課程除重視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外,還着重加強文學、中華文

語文是思想感情的載體,而思想感情是語文的內容。中國

本計劃的目的是透過 發展具校本特 色的語文課程,以加強學生在文學 和中華文化的學習。學校可善用課 程提供的「建議篇章」

常生活的課題,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中 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的興趣;整

透過文學的學 習,引導學生 感受語言文字 和思想內容之

透過文學的學 習,引導學生 感受語言文字 和思想內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