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倫敦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美術館藏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倫敦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美術館藏"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創作思想與理論基礎

大自然所包含的景觀包羅萬象、種類繁多,其中在地表蜿蜒流淌的河流與 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不僅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其優美的景色自古以來更是畫家 藝術創作的最佳題材。例如中國便將風景畫稱為山水畫,以雄偉的高山與蜿蜒的 溪流為所有自然景觀的代表。

至於西方國家,不論是早期的宗教畫或神話故事,畫中的背景多為美麗而神 聖莊嚴的風景,而蜿蜒曲折的河流則是常見的景觀之一,畫家透過它來增添畫面 的色彩變化,加強畫面景深效果,並且具有引導觀者視線進入畫中的作用。

受到十七世紀荷蘭風景畫的影響,十九世紀的歐洲風景畫在英國大放異彩,

這股熱潮並且延燒到法國,締造英國風景畫黃金時期的偉大畫家莫過於泰納與康 斯塔伯,尤其是康斯塔伯受到自然主義的影響,堅持以家鄉平凡的史都河畔風景 為創作題材,憑著對大自然深切真摯的情感,轉化為筆下親切美麗的河畔風光,

如此以大自然為師的審美觀,就好像中國五代與北宋時期的畫家一般,主張「師 法自然、中得心源」,透過對家鄉河流深厚的情感為基礎,創作出令世人感動的 作品,也造成法國巴比松派畫家及印象派畫家承繼康斯塔伯的精神,繼續讓風景 畫大放光彩。

筆者決定以河流作為創作主題,一方面淵源於童年成長經驗與河流有親密的 互動,到台北定居時,住家也恰巧緊鄰基隆河畔;另一方面則由於筆者初學繪畫 時,即時常跟隨啟蒙老師到戶外寫生,其中,河流景觀最受到筆者的喜愛,在研 究西洋風景畫家名作時,也因此特別欣賞十九世紀英國及法國以河流為創作主題 的風景畫家,尤其是康斯塔伯、杜比尼、莫內及希斯里,雖然他們各自有不同的 表現風格,但都是重視到戶外直接對景寫生,熱衷於捕捉當下瞬間的光影與色彩 變化,並且喜愛居住於美麗的河畔,與河流有深厚的淵源與情感,因此筆者特別 探討這幾位畫家的創作思想、風格與技法,以期能增進自我的創作表現內涵。

(2)

第一節 史都河畔的康斯塔伯

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的歐洲,風景畫逐漸變成重要的繪畫題材,當時受 到啟蒙運動思想家盧梭主張「回歸自然」的思潮影響,藝術家熱衷於觀察與研究 自然,並注意到光線與大氣的變化。這種帶有自然主義思想的風景畫以英國畫家 康斯塔伯的作品最具代表性。

在工業革命之後,由於能源的使用,造成地球生態造成嚴重的污染與破壞,

如今多數已開發國家早已將環保列為重大議題,而環境倫理的概念越來越受重 視,人類和其他生物一樣都是整個生態系統的一份子,因此,筆者認為,尊重大 自然,從新學習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已成為現代人應有的認知,而自然主義的思 想正符合時代的趨勢與潮流。因此在本節中,筆者期望透過對英國自然主義風景 畫家康斯塔伯之創作思想與技法表現之研究,以助於個人創作目的的達成。

康斯塔伯所處的時代在藝術表現上以浪漫主義為代表,當時大多數的風景畫 家皆以高山峻嶺、瀑布峽谷等壯麗的景色為表現題材,然而這些具浪漫主義色彩 的景色,對他卻一點吸引力也沒有,最令他感興趣與熱愛的題材莫過於平凡的鄉 村小鎮風貌。

康斯塔伯忠於以客觀的方式觀察與表現自然,他特別強調自然變化在繪畫中 的重要性,他說過:「自然沒有一天是完全一樣的…即使兩個小時之間,也完全 不同,自創造宇宙以來沒有兩片葉子是完全一樣的。」

1

這樣的觀點,筆者在大 量的戶外寫生經驗中也有相同的感受。

康斯塔伯一生中從未離開英國,最吸引他的創作題材就是家鄉索夫克的鄉村 以及附近的郊區景色。為了捕捉當下的自然光影、大氣變化及內心的感動,他堅 持以油彩來作大量的速寫。在「史都河的水閘上的法拉幅磨坊」一畫中(圖 12),

他非常大膽的以快速而俐落的筆觸,利用色塊捕捉風景中的景物,畫面中的天空 漂浮著湧動的白雲,清澈寧靜的河水倒印出陸地上的樹與景物,整幅畫雖是練習

1

張心龍,《風景‧繪畫—西洋風景畫名作賞析》,雄獅,台北市,2002,p.24。

(3)

草圖,但是確有著迷人的生動感。這也是完整的大型創作所欠缺的。在畫這些寫 生草圖時,創作過程所帶來的感受比作品的完成來得重要,他曾說:「繪畫對我 而言就是去感受。」

2

這樣的具體經驗與感受,筆者在創作時也有相同的體會。

筆者也大多採用油畫寫生方式捕捉現場的光影與色彩變化,以及當下的心情感 受,透過大量戶外作畫的經驗累積,不但能提供大型創作時的參考依據,更能訓 練創作者敏銳的觀察力與感受力,在大型尺寸創作時更得心應手。

(圖 12)康斯塔伯 史都河的水閘上的法拉幅磨坊 1811 油畫 24.7×30cm

倫敦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美術館藏

圖片來源:張心龍, 《風景‧繪畫—西洋風景畫名作賞析》,

雄獅,台北市,2002,p.25。

對於童年成長的環境,康斯塔伯懷抱著深厚的情感,特別是史都河畔的景 色。他曾在一封給友人的信中提到:「我那快樂而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都在史 都河畔度過,那兒的一草一木,讓我成為一個畫家,我心存感激,只要一提筆,

我總會想起那兒的美景。」

3

這樣回歸田園的夢幻景致,受到康斯塔伯的偏愛,

但對於當時的藝術家或一般人而言,卻不見得有值得描繪的價值,因為他畫中的 人物多數為勞動的農民或工人,畫面出現的場景多是磨坊、水車、垂柳、崩塌的 古堤、沾滿污泥的木樁、紅磚牆…等,與當時流行的浪漫貴族氣質的畫風大相俓 庭。這樣的取景也影響筆者在創作時題材的選擇,例如在「歲月的痕跡」(作品 2)一畫中,筆者以台北市南港區基隆河堤旁廢棄的老橋墩作為主題,以表現滄 桑的美感。

2

何政廣,《康斯塔伯》 ,藝術圖書,台北市,1999,p.40。

3

胡永芬,《藝術大師世紀畫廊 23-自然的禮讚 康斯塔伯》,閣林,台北市, 2001,p.11。

(4)

(作品 2)歲月的痕跡 2005 油畫/畫布 116.5×80cm

康斯塔伯非常重視水面光線與色彩的表現,為了傳達自然主義的效果,對於 水在各種物體上的質感,如:草上的露水、腐爛木頭上的潮濕水氣,或是車輪浸 水受潮後的效果,他會運用白色顏料,利用輕巧的筆觸,表現陽光灑落在濕潤樹 葉上的反光。為營造戶外自然的光線與豐富的色彩,他發明一種可以提高明度與 彩度的畫法,即所謂「分割法」( divisionism),也就是在一個底色調上,使用 畫刀以短而重的筆觸,將二個對比色並置起來,這種技法對印象派有很深的影 響。筆者受其影響,在此次創作中如「白色的對話」(作品 7)一作中,同樣採 用此技法以表現岸邊野草強烈的生命力與色彩,以及水中白雲倒影躍動的波光。

(作品 7)白色的對話 2005 油畫/畫布 116.5×80cm

印象派畫家們於光線與大氣的研究,也有一部份受到康斯塔伯的影響,早在 1820 年代初期,他就不斷以雲當作習作的主題(圖 13),在作品背後,常會標示 日期、時間、雲的類型…等等詳細的資料,這些大量累積的素材,成為大型創作 時重要而明確的參考依據。筆者也喜愛以天空變幻莫測的雲朵作為寫生的題材,

如「天光雲影」(作品 8),那種瞬息萬變、飄忽不定的景色,畫起來常給人抒發

(5)

胸中逸氣的暢快感受。

(圖 13)康斯塔伯 雲的習作 1822 油畫/紙板 (作品 8)天光雲影 2005 油畫/畫布 30.5 x 49 cm 倫敦庫特學院畫廊藏 116.5×80cm

(Courtauld Institute Galleries, London)

圖片來源:www.abcgallery .com

康斯塔伯於 1819 年獲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並首度展出大型的風景畫創 作,其中「白馬」一畫(圖 14),以描繪家鄉日常生活景色為題材,畫面以康斯 塔柏最喜愛描繪的河流當作前景,清澈的河水清楚倒映出岸上的景物與晴朗的天 空,左邊出現主角一匹白馬,以及幾位渡船的男人,右邊有幾隻在河畔悠閒飲水 吃草的牛隻,對岸茂盛的樹木草叢中,有幾間房舍錯落期間,天空飄動的白雲,

增添畫面生動自然的氣息,此畫在構圖上較無前景與遠景的空間感。如此生動自 然、悠閒自在的氣息也是筆者致力追求的特質。

(圖 14)康斯塔伯 白馬 1819 油畫/畫布 131×188cm 紐約 佛瑞克收藏館藏

圖片來源:張心龍, 《風景‧繪畫—西洋風景畫名作賞析》

,雄獅,台北市,2002,p.121。

作於 1821 年的「運乾草馬車」(圖 15)是康斯塔伯最為人熟知的典型英國 田園風景畫,畫面中的場景主要是描繪史都河流域的景色,多雲的天空下,景物 充滿了生命與活力,前景出現兩個男人拉著馬車前往遠處牧草地的途中,在渡過 淺河灘時,引來一隻狗好奇的注視,透過牠帶領觀者進入畫中的世界。作品原來 題名為「風景--正午」,這個主題點出了正午時分,陽光與雲在風景中呈現的瞬

(6)

間效果。1821 年的皇家藝術學院展覽中,此畫獲得極高的評價,三年後於巴黎 沙龍展中更造成轟動。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洛瓦看了作品後深受感動,而將自己 已展示的畫作拿回修改。康斯塔伯榮獲金牌獎的榮耀,此畫也給許多法國畫家震 撼不已,其中包括後來的印象派畫家們。

筆者選擇探討此畫的原因在於康斯塔伯藉由河流周遭景物的描繪,傳達出對 故鄉深刻的情感,這不禁讓筆者聯想到,筆者童年曾居住在台東鄉下外公家,四 周圍是一望無際的稻田,房子後面有一條清澈的小河,每到夏天,便成了筆者與 玩伴快樂的天堂,捉小魚、摸蛤蠣、釣青蛙,歡樂的景象至今難以忘懷,這或許 是筆者日後與康斯塔伯一樣喜愛以河流作為繪畫題材的原因之一吧!

(圖 15)康斯塔伯 運乾草馬車 1821 油畫/畫布 129.5 ×185.4cm 英國倫敦國家畫廊藏

圖片來源:張心龍, 《風景‧繪畫—西洋風景畫名作賞析》,

雄獅,台北市,2002,p.63。

康斯塔伯以獨特的藝術眼光看待自然的態度是他被後人稱頌的指標。由於 他對自然懷抱深切的情感,透過敏銳的觀察力與感受力,發現大自然中未被發 掘的美,並透過直接而生動的繪畫表現出來,不僅豐富了風景畫的面貌,將西 方風景畫提升到崇高而獨立的地位,也拓展了人們欣賞自然風景的眼界。筆者 認為,透過康斯塔伯的畫作,能讓我們學會欣賞沐浴在千變萬化的大氣與光線 下的溪流、田野、河岸、樹林等平凡的景致,我們不僅欣賞到作品中傳達出的 美麗與情感,更進而懂得喜愛與珍惜大自然本身,這也是筆者研究欣賞康斯塔 伯的作品後最深的感觸與體會。

筆者從康斯塔伯的作品與創作論述中體認到,唯有以濃厚深刻的情感為 依歸,才能賦予景物生命力,所創作出來的作品才能深深的打動人心。再平凡 的景色,只要用心體會,投注真實的關懷與情感,呈現出來的作品將不只是大 自然中的一景一物的客觀再現,而是創作者對大自然無盡的愛。

(7)

第二節 瓦日河畔的杜比尼

杜比尼於 1817 年生於巴黎,其父親是一名風景畫家,因此,杜比尼從小就 跟隨父親學畫,他經常到楓丹白露森林寫生,尋找創作靈感,與巴比松畫派其他 畫家互有往來並受到影響,為巴比松畫派的成員之一。4杜比尼擅長表現河流、

水塘及海景等題材,於 1860 年定居在塞納河支流瓦日河畔的歐維爾5,創作不少 以瓦日河畔美麗景色為主題的作品。

巴比松畫派並無特定的理論與創作技巧,畫家各有其獨立的風格,然而他們 共同的信念為:熱愛大自然,到戶外實地寫生,對光線和大氣的觀察研究。在思 想上,他們受到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學者盧梭「回到自然中去」的主張,筆者在創 作理念上即與巴比松畫派非常契合,對置身大自然環境中,以景物表達主觀的情 感與意念的寫生創作方式非常熱愛,而在這些畫家當中筆者最喜愛杜比尼的創作 風格與技法表現。因為他的風景畫創作主要根據戶外實地寫生而來的題材,色彩 生動自然,筆觸靈活,畫面往往呈現富有詩意的文學感受,充分捕捉住清新迷人 的氣質,這也是筆者期望表達的感受。

喜愛描繪河流的杜比尼經常以瓦日河谷為題材,投注心力描繪美麗的河岸風 光。為了方便取景作畫,杜比尼建造一艘稱為「波丹(Le Bottan)」的船屋當作 畫室6,因此,河畔宜人的景致,沐浴在晨昏光線下的瓦日河,就成了杜比尼最 愛和擅長的主題。杜比尼於擔任沙龍展評審其間,大力推薦印象派畫家,對提攜

4

1830 年代,以盧梭(Theodore Rousseau,1812~1867)為首的一群畫家,由於對掌控當時巴黎 藝術品味的學院派不滿,懷著對大自然虔敬與熱愛的心,紛紛來到風景優美的楓丹白露森林寫 生,並居住在位於森林入口的小村落巴比松(Barbizon) 。由於他們以自然為師,精確的觀察,

表現大自然,並厭惡學院派僵化保守,過於造作與理想化的審美品味,不久,便吸引了許多年 輕藝術家,包括後來印象派畫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1903) 、莫內(Claude Monet,

1840~1926) 、希斯里(Alfred Sisley,1839~1899)等追隨而來,歷史上稱之為巴比松畫派。這 個由畫家組成的團體,成員包括杜比尼(Charles-François Daubigny,1817~1887)、迪亞茲

(Narcisse-Virgile Diaz,1807~1876)、杜普雷(Jules Dupre,1811~1889)、賈克(Charles-Emile jacque,1813~1894) 、特羅揚(Conatant Troyon,1810~1865)等。

5

陳淑華,《印象‧巴黎》 ,雄獅,台北市,2002,p.121。

6

張心龍,《風景‧繪畫—西洋風景畫名作賞析》,雄獅,台北市,2002,p.29。

(8)

後輩如塞尚、畢沙羅、莫內等人不遺餘力。他極為重視寫生,並致力於表現大氣 與光線的變化。被視為巴比松畫派與印象派的過渡橋樑。

筆者喜愛杜比尼作品的原因之一是,其畫面中傳達出濃厚的文學氣息,杜比 尼因為認識不少文學家,並為他們的作品繪製插畫,因此作品富有文學氣息。一 位好友在提到杜比尼作品時說:「…那處處玫瑰色的雲朵,而這是山丘,夾在樹 叢中的白色小屋,那裡有群鴿子,牠們落在磨坊的屋頂上…,在鄉村裡你的眼睛 不會累,一切都引人入勝...」7杜比尼的畫面往往顯得非常自然,色調柔和,忠 於表現光影下景物與河面細微的色彩變化。筆觸活躍生動,一景一物散發清新動 人的氣息。

在杜比尼不少以河流為主題的作品當中,筆者非常喜愛作於 1858 年的「池」

一畫(圖 16),是杜比尼典型的河岸表現手法,畫中水面顯得遼闊而又寧靜,田 園之美盡在眼前。池中的水生植物錯落有致,與中景高低參差的樹叢相輝映,引 導觀者視線的河畔小徑由右而左慢慢鋪陳到前景,牧人趕著牛群到池畔喝水,觀 者視線也跟著牛的腳步來到池邊,前景點綴幾隻輕滑過水面的小水鴨,春江水暖 鴨先知,如詩的畫面呈現寧靜悠閒之美。此件作品對筆者的重要意義是,筆者也 在以基隆河為主題的創作中,有許多作品採取水平式的構圖,如「搖曳的燈火」

(作品 5),以傳達遼闊幽靜的感受。

(圖 16)杜比尼 池 1858 油畫/畫布. (作品 5)搖曳的燈火 2005 油畫/畫布 57.5x93.5 cm 藝術學院博物館藏 116.5×80cm

( Museum of the Academy of Arts, Petrograd. 1922)

圖片來源: www.abcgallery.com

7

范夢, 《寫實到印象》 ,藝術圖書,台北市,1997,p.70。

(9)

「歐普特沃茲的水閘」(圖 17)一作是杜比尼研究水面質感的重要作品。歐 普特沃茲河谷位於阿爾卑斯山山腳下,純樸的景致吸引不少風景畫家前來取材。

杜比尼曾於 1852 年居住在此,並與好友柯洛一起到戶外寫生。杜比尼選擇同一 角度畫過幾張不同季節與時間的作品,並以此地為題材創作兩件作品,一件於 1855 年的萬國博覽會展出;另一件「歐普特沃茲大河谷」於 1857 年的沙龍展展 8,在畫面中,杜比尼傳神而又生動的描繪出強烈光影對比下,河面反光的質 感與岸邊堅硬粗糙岩石質感的對比,在光影烘托下,畫面清新迷人,常見的小水 鴨增添悠閒的氣氛。

(圖 17)杜比尼 歐普特沃茲的水閘 1859 油畫/畫布 49 x 73 cm 巴黎羅浮宮美術館藏 圖片來源: www.abcgallery.com

杜比尼熱愛描繪瓦日河畔的景色,筆者研究他的現場寫生作品(圖 18),發 現其筆觸往往較為生動,畫筆快速移動,大膽自信的揮灑出當下的感受,這樣的 表現手法深深影響印象派的畫家,莫內便非常欣賞杜比尼的作品與表現手法,而 筆者所畫的油畫寫生小稿也呈現類似的筆觸效果;至於參加沙龍展的作品則根據 寫生的作品和經驗創作,構圖上較為完整,筆觸較細緻,完成度較高(圖 19) 筆者也在仔細研究杜比尼寫生與正式創作作品兩者間的差異,並從中獲取經驗,

應用在此次大型創作上。

8

賴香伶,《十六至十九世紀西方繪畫中的風景畫》 ,帝門藝術,台北市,1995,p.248。

(10)

(圖 18)杜比尼 瓦日河農莊 1837.

油畫/畫布 25.5x41 cm

圖片來源:范夢,《寫實到印象》,

藝術圖書,台北市,1997,p.71。

(圖 19)杜比尼 歐普特沃茲水邊 1856 油畫/畫布 57.5×106cm

圖片來源: www.abcgallery.com

在巴比松畫派眾多畫家之中,筆者特別喜愛杜比尼的畫。一方面由於他擅長 以寫生方式作為創作的基礎,因此畫面中呈現的筆觸、光影與色彩非常自然生 動,絲毫沒有為了刻意突顯個人的主觀情感或意念而讓畫面顯得造假不自然;另 一方面則是他也非常喜歡以河流為表現題材,透過他恬淡淳樸的畫風,河岸景色 散發清新迷人的氣息,給筆者深刻的影響與感動。

(11)

第三節 塞納河畔的莫內

喜愛以塞納河畔美麗風光為創作題材的莫內於 1840 年生於巴黎,是印象派 中最主要的代表的人物,印象派一詞的由來就是從莫內於 1874 年發表的作品「印 象‧日出」一畫而來的,莫內在一生的創作中,自始至終堅持印象派的創作原則

9

筆者此次創作中,受到印象派畫家描繪巴黎都會區的塞納河畔風光作品的影 響,有一系列作品以流經臺北市的基隆河段景觀為主題,畫面中出現的河岸景觀 與郊區有顯著的不同,例如造型具現代感的橋樑、摩天大樓、高科技辦公大樓,

這些以都市景觀為表現題材到了印象派時期才出現,帶給人摩登與現代的感受。

本節主要研究目的在於筆者期望透過莫內作品中對於巴黎市區塞納河畔景觀的取 材與表現方式之研究,以作為筆者本次創作中基隆河都市景觀系列參考之依據。

莫內的創作主要透過戶外寫生追求光與色彩,為了窮究光線與色彩的奧秘,

終其一生出現不少一系列的連作,如:「乾草堆」「盧昂大教堂」「白楊樹」及 後期持續近三十年的「睡蓮池」系列,筆觸、光影與色彩早已打破物體形象的輪 廓,成了抽象畫,也就是這般如科學家一樣的實驗和改革精神,才有二十世紀多 采多姿的現代美術。筆者在研究所進修期間,曾兩次前往法國奧塞美術館參觀,

在眾多名畫中,讓筆者印象最深刻、最感動的就是莫內的作品,因為畫作中呈現 出千變萬化的光與色彩,也是筆者致力表現的元素。

莫內始終堅持的創作理念為:表現所處時代的景物,並在戶外創作。這樣的 創作理念最主要是受到擅長描繪海景並完全在戶外完成創作的布丹(Eugène Boudin ,1824-1898)影響。莫內曾說:「我會成為畫家完全是拜布丹之賜。」

10

9 印象派的誕生與當時法國歷史背景與藝術傳統密切相關,十九世紀初期,法國經過許多社會革 命,國家動盪不安,因此對民族認同與自信非常渴求。在風景畫的表現題材上,印象派畫家便 揚棄古堡、皇宮等歷史建築物,而以工業時代都市建築、設施與景物為主題,他們不僅改變了 描繪自然、生活的方式,更改變了觀看自然、生活的方式。

10

胡永芬,《藝術大師世紀畫廊 92-印象派的宗師 莫內》,閣林,台北市, 2001,p.9。

(12)

丹給莫內的觀念是:「親身在現場畫的畫,才會有室內畫作所無法具有的勁道和 躍動感」

11

;此外,莫內也曾回憶說:「他教會我如何捕捉想表現的東西」

12

,而 這位畫家也就是擅長描寫海邊及大氣變化的荷蘭畫家戎金(Johann Barthold Jongkind,1819-1891)。這樣的觀念與筆者的創作理念非常契合,筆者初學繪畫時 的啟蒙者張丁一老師也抱持同樣的創作理念,老師經常利用假日帶學生到戶外寫 生,以捕捉大自然千變萬化的光線與色彩。

筆者研究發現,莫內一生和水有很深的淵源,童年時光大部分在海港邊度過 的莫內,成為風景畫家後,舉家遷移好幾次,大多選擇靠近有水的地方,尤其是 塞納河沿岸的城鎮,例如阿瓊特伊與吉維尼,這些塞納河流經的美麗城鎮同時也 是其他印象派畫家創作靈感與取材的最佳來源,因此塞納河可以說是印象派的搖 籃。而筆者童年居住的故鄉台東同樣是山海圍繞、綠水常流的風光,筆者假日常 和同伴到海邊撿石頭、追逐浪花,或到河邊游泳、釣魚,這樣與大自然親密的接 觸與愉快的體驗,讓筆者在風景寫生時對水產生深刻而特殊的情感。

普法戰爭之後,莫內於 1872 年由英國倫敦搬回法國。他定居於塞納河畔的 水上樂園--阿瓊特伊。在這個巴黎郊區風景迷人的度假勝地,每逢假日就吸引大 批遊客到此參加聚會、喝咖啡或舉辦划船比賽,莫內有五年的時間定居在此,他 常邀請好友雷諾瓦、希斯里、賈伊波特前來一同寫生。

莫內喜愛表現散發悠閒氣息的阿瓊特伊,在他筆下的阿瓊特伊,時而色彩明 亮、水光粼粼;時而寧靜安詳,藍天白雲,船影搖曳生姿,樹影灑在金黃色的草 叢和佈道上,畫中景色十分迷人,難怪成為吸引許多印象派畫家樂此不疲、競相 描寫的對象。筆者受到莫內的影響也喜愛在作品中傳達出一份寧靜悠閒的氣息,

因此不論是都市景觀系列或自然景觀系列,在取材時,總喜愛選擇較寧靜而不受 干擾的角落,藉由畫面傳達出筆者內心對寧靜的渴望。為了描繪河岸景物與水中

11

龐靜平,《莫內的秘密》 ,藝術圖書,台北市,1996,p.16。

12

同註 4。

(13)

波光,莫內模仿杜比尼訂造一艘船屋當作畫室

13

,如此一來,更能與水作近距離 的接觸,感受更直接,視點更豐富,畫面也更生動感人。這時期的代表作有「阿 瓊特伊鐵道橋」(圖 20)「阿瓊特伊」「阿瓊特伊橋」(圖 21)「阿瓊特伊的河 谷」…等等。

(圖 20)莫內 阿瓊特伊鐵道橋 1874 (圖 21)莫內 阿瓊特伊橋 1874

油畫/畫布 奧塞美術館藏 油畫/畫布 60×80cm

圖片來源: www.abcgallery.com 圖片來源: www.abcgallery.com

1883 年莫內搬到吉維尼定居,最早以租借方式而後逐漸將房子和地買下,

並且不斷擴充與整建。吉維尼同樣位於塞納河畔,鄰近支流艾普特河(Epte R.),

由莫內一手經營並日漸擴大規模的吉維尼花園,成了莫內唾手可得的作畫主題,

花園內遍植各種美麗花草與樹木,莫內創作不少以此為主題的作品,例如「吉維 尼花園」(圖 22),畫面色彩繽紛、筆觸厚重,樹葉、花朵在光線照耀下如同對 觀者熱情的問候,整體散發耀眼光彩與迷人的氛圍。吉維尼的「白楊樹」(圖 23) 則表現出順光與逆光下的林相,青藍色與玫瑰色成了畫面上最迷人的主色調,由 於採取低視點的角度,白楊樹樹幹垂直挺立,產生分割畫面的作用,茂密的樹梢 一棵棵連接成由上而下、由左而右如 S 形蜿蜒曲折的捲帶,構圖變化頗具新意,

但莫內最關注的仍是光與彩的交響。筆者在此次個人系列創作作品中,在構圖上 也受到莫內的影響,嘗試採取低視點的角度,如「歲月的痕跡」(作品 2)以營 造宏偉的視覺感受;而逆光的表現也出現在筆者「寧靜的早晨」(作品 9)與「流

13

陳淑華,《印象‧巴黎》 ,雄獅,台北市,2002,p.156。

(14)

金歲月」(作品 1)等作品中;至於 S 型蜿蜒曲折的構圖,則應用在「流金歲月」

(作品 1)中,以產生視覺上的律動感。

(圖 22)莫內 吉維尼花園 1900 油畫/畫布 (圖 23)莫內白楊樹 1891 油畫/畫布

81×92cm 奧塞美術館藏 92×72cm 私人收藏

圖片來源: www.abcgallery.com 圖片來源: www.abcgallery.com

(作品 9)寧靜的早晨 2005 油畫/畫布 (作品 1)流金歲月 2005 油畫/畫布

116.5×80cm 116.5×80cm

吉維尼庭園的「睡蓮池」(圖 24)則是莫內晚年連作的主角,藉著仿日式造 型的橋與睡蓮,莫內表現出富有裝飾性、抽象畫般夢幻的感覺,在視力不良、疾 病纏身的情況下,莫內依舊為了製作以睡蓮池為主題的大壁畫而奮戰不懈,雖然 作品未完成,但足以成為世人眼中的曠世之作了。

(15)

(圖 24)莫內 睡蓮 1914 油畫/畫布

200.5×201cm 日本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藏 圖片來源: www.abcgallery.com

莫內一輩子熱衷於觀察水、表現水,藉著水來表現光與色彩的變化,從港口 邊的海水,到小河或運河,莫內透過創作傳達出對水的深刻情感,水多變的形式 如:霧氣、蒸汽、冰雪,也成了他努力研究的主題,如研究晨霧畫了「日出‧印 象」(圖 25);研究水蒸氣創作「聖拉塞車站」(圖 26);為了表現水面搖晃的光,

嘗試以色彩分割法畫了「格倫努葉的水邊」(圖 27)。筆者也在作品「白色的對 話」(作品 7)中嘗試以畫刀將色彩並置於畫面上,以產生水面波光躍動的效果。

(圖 25)莫內 日出‧印象 1873 油畫/畫布 (圖 26)莫內 聖拉塞車站 1877 油畫/畫布

48×63cm 馬摩丹美術館藏 75×104cm 奧塞美術館藏

圖片來源: www.abcgallery.com 圖片來源: www.abcgallery.com

(16)

(圖 27)莫內 格倫努葉的水邊 1869 油畫/畫布 (作品 7)白色的對話 2005 油畫/畫布 116.5×80cm 75×100cm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

圖片來源:www.abcgallery.com

當莫內被某一美麗景色吸引而決定創作時,往往針對同一主題選擇不同角 度、不同時間、不同季節與天氣,用短而連續的筆觸,巧妙、快速卻又準確的把 紅、黃、藍、綠等顏色以對比色並置,畫面時而清澈、時而朦朧、時而耀眼奪目、

閃閃動人、時而景物消融在背景中,色彩繽紛卻又十分和諧,筆筆肯定有力而又 生動活躍,不僅掌握特定時空條件下光影的特徵,也傳達出其內心澎湃的思緒。

筆者非常佩服莫內針對同一主題的驚人創作毅力與堅定的意志,因為從筆者切身 體驗中發現,這需要有過人的體力、敏銳的觀察與表現力才能達成,和莫內相比,

筆者著實仍有非常大的努力與進步空間,對筆者而言是一種激勵、鼓舞,也是一 種挑戰。

莫內擅長以敏銳的觀察力,精確而又快速的揮動畫筆,企圖與時間賽跑,為 捕捉瞬間即逝的光影和色彩,展現驚人的創作毅力和速度,這不僅需要過人的體 力、敏銳的觀察力、生動的表現力,更是生命熱情的高度展現,莫內可以說是一 位光與色的魔術師,更是熱愛大自然與生命的偉大藝術家。

莫內對於風景畫創作的執著與精神,令筆者非常感動,筆者熱愛以大自然為 表現題材,執著於戶外實地寫生的創作方式,即是受到莫內的影響。筆者也認為,

唯有發自內心對大自然的感動與真摯的情感,從日常身活週遭熟悉的景物中長期 觀察體驗,才能表現出大自然的本質與氣息,作品才能感動人心、獲得共鳴。

(17)

第四節 盧安河畔的希斯里

在印象派成員中,希斯里雖不如莫內、雷諾瓦般享有盛名,但卻是終生堅持 印象派創作理念的藝術家,同為印象派成員的畢沙羅即認為希斯里是最典型的印 象派畫家。他一生執著於描繪生活周遭的景物,遵循印象派的創作理念,運用光 線和色彩,忠實傳達大自然豐富的樣貌。

在選擇創作主題時,筆者和希斯里一樣,同樣喜愛從平凡而熟悉的角落中取 景,藉由光影、色彩、筆觸,來表達大自然的美好與心中的感動。

希斯里畫風呈現早期印象派的特徵,在本質上,希斯里忠實於前輩及巴比松 派畫家所奠定的傳統,而用色上卻充滿亮麗的淡藍色、紫羅蘭色、綠色,筆觸也 較為生動奔放,這是由於受到莫內和畢沙羅採用細碎筆觸的影響。

一位法國藝評家曾說:「希斯里是描繪朝著地平線蜿蜒流淌的偉大藍色河流 的畫家…,是首先描繪法國天空的畫家」

14

,的確如此,希斯里一生多居住在河 流附近,多數作品皆出現了水,如河流、雨或雪,畫面常見的有水道、水車以及 河口、堰堤,畫中如出現人物,則多為認真工作的勞動者,不同於莫內、雷諾瓦 所畫人物皆為休閒、娛樂的中上階層。至於天空,希斯里則認為天空在構圖中扮 演重要的角色,他認為「天空的平面,不僅賦予繪畫以縱深感…天空的形狀,考 慮到繪畫效果和構圖的其配置方法還可以賦予繪畫以動感,天空還是為繪畫增添 光線和質感的源泉」

15

希斯里筆下的天空,不像透納般富有戲劇性,所呈現的 天空較安靜,且富有詩意,給人晴朗明亮的感受。

筆者研究發現,不論是康斯塔伯、杜比尼、莫內或希斯里,在他們描繪河流 的作品中,天空也通常出現在畫面中,且佔有不小的比重。在筆者以基隆河為主 題的作品中,地平線之下多為蜿蜒流淌的河流景色,而畫面的上半部多表現不同 時間、季節或氣候的天空景象,筆者在此次創作研究中發現,畫面中的天空一方

14

胡永芬, 《藝術大師世紀畫廊 92-典型的印象主義者 希斯里》 ,閣林,台北市, 2002,p.10。

15

同上註。

(18)

面能夠增加透視與景深,更能給人壓迫、爽朗、寧靜或振奮的心理感受,如同一 幅畫的表情;此外,天空也具有中國水墨畫留白的效果,讓觀者視覺不致過於疲 乏,並提供觀者想像的空間。

希斯里在創作時,構圖受到前人的影響。例如 17 世紀荷蘭偉大風景畫家羅 伊斯達爾(Jacob van Ruisdael,1628-1682)和巴比松派畫家的影響,較常用的構 圖如「阿瓊特伊的天橋」(圖 28)一畫中看到的,利用道路或橋樑製造畫面強烈 的景深感。自然的風景中表現出人類文明的痕跡,為了方便河流兩岸人民的往來 與溝通,人類任意的建設自然,卻也改變了自然原始的美麗景觀。筆者也在作品

「寧靜的早晨」(作品 9)、「歲月的痕跡」、「天光雲影」、「搖曳的燈火」等作品 中,以都市景觀中常見的橋,表現人類文明的痕跡。

(圖 28)希斯里 阿瓊特伊的天橋 1872 (作品 9)寧靜的早晨 2005 油畫/畫布 油畫/畫布 39×60cm 奧塞美術館藏 116.5×80cm

圖片來源: www.abcgallery.com

1876 年希斯里以馬爾利港潰堤引發的洪水為題材,創作一系列作品(圖 29)。這些作品被視為最他傑出的作品。筆者發現洪水原為具戲劇性的題材,例 如浪漫主義畫家泰納的作品;但在希斯里筆下,畫面卻給人平靜安定的感受,絲 毫沒有呈現災難降臨時的恐怖與災後的殘破不堪,財物嚴重受損的景象。畫面中 雨後天晴,藍天白雲,大水並未消退,但是晴朗的天空,溫暖的陽光照耀下,人 們化悲痛為力量,努力的進行災後重建工作。希斯里筆下的災民展現無比的自信 與活力。

希斯里以洪水為主題的創作,讓筆者聯想到,由於筆者創作主題基隆河每到

(19)

了夏季颱風來臨時,經常造成沿岸嚴重水患,筆者就住在堤防邊,經常目睹基隆 河水位暴漲的恐怖景象,帶給筆者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此次創作中,藉由「暗 潮洶湧」(作品 10)一作,傳達大自然令人敬畏的可怕力量,也暗示人類當尊重 大自然,與大自然謀求和諧相處之道,才不至於遭受大自然無情的反撲。

(圖 29)希斯里 洪水氾濫中的小舟 1876 油畫/畫布 50.5×61cm 奧塞美術館藏 圖片來源:www.abcgallery.com

(作品 10)暗潮洶湧 2005 油畫/畫布 116.5×80cm

希斯里和其他印象派畫家一樣,在選擇住所時大都挑選靠近河流,有著優美 景色可供作畫的地方。1880 年,希斯里決定定居在遠離巴黎喧囂的莫黑鎮

(Moret),民風純樸的小鎮,位於塞納河和盧安河(Loing)匯流處,城鎮保有 中世紀的古老風貌,美麗的小鎮到處呈現如詩如畫般的美景,紅色屋瓦、磨坊、

中世紀教堂、垂柳、白楊、古橋、流水,希斯里激情的表示:「…高高的白楊樹 參天林立,盧安河水碧波蕩漾,如此美麗清澈、變化多端的森林,籠罩著莫黑,

身處此地,我的藝術無疑得到了深化,我的確試圖擴展主題的範圍,但我絕對離

(20)

不開這片如畫一樣美麗的土地。」

16

這段期間希斯里以盧安河為主題的作品不 少,如「莫黑鎮橋」(圖 30)「莫黑鎮的盧安河」(圖 31)

(圖 30)希斯里 莫黑鎮橋 1893 (圖 31)希斯里 莫黑鎮的盧安河 1891 油畫/畫布 50.5×61cm 奧塞美術館藏 油畫/畫布 65×92cm 私人收藏 圖片來源: www.abcgallery.com 圖片來源: www.abcgallery.com

筆者從希斯里的風景畫作品中發現,其取材多為人們身邊再熟悉不過的風 景,他畫中的大自然是平靜安詳的,是與人類和諧共處的,他以真實隨性的態度,

自然不造作的方式,展現大自然恬靜動人的面貌。筆者受其影響,在取材時偏好 以熟悉親近的景物為主題,喜愛讓畫面呈現出自然質樸的氣息,表現大自然寧靜 悠閒之美。

16

胡永芬,《藝術大師世紀畫廊 92-典型的印象主義者 希斯里》,閣林,台北市,2002,p.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六)用樹葉纖維手抄製作的紙張,用於「寫字」是不理想,但是在「水彩或彩 色筆畫畫」 、 「製作版畫」 、

(Auberge de Ganne),今日已經成了一間博物館,館內收藏著一

美軍登陸塞班島之際,小澤治三郎正執行豊田副武的阿號作戰計畫,詴圖與美軍艦隊決

凡是到敦煌莫高窟參觀過的人,大多都被北魏第二五四窟的兩幅壁畫震撼過,那就是南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社會型 3 年期計畫書撰寫格式

「畫皮」之意 《現代漢語詞典》  【畫皮】 huà pí ㄏㄨㄚˋㄆㄧˊ 傳 說中妖怪偽裝美女時披在身上的人皮,

左圖的ㄅㄆ線為對稱軸,請 問哪一種畫法能畫出A點的對 稱點 B

答:向東直走 800 公尺再向北直走 200 公尺 練習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