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4-1 實驗設備 實驗設備與方法如下: 1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4-1 實驗設備 實驗設備與方法如下: 1"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實驗設備與實驗設計

本研究以非侵入式方法從人頭部取得腦電波,再將擷取資料儲存至個人 電腦中進行數位訊號處理。本章節中詳細介紹了實驗設備、實驗設計與實驗 步驟。

4-1 實驗設備

實驗設備與方法如下:

1. 腦電波訊號擷取系統:

實驗所使用的腦電波訊號擷取系統是NeuroScan公司所製造的NuAmps 腦電波儀,實驗儀器包含腦電波儀、電極帽、USB資料傳輸線、導電膠、去 角質用品等如圖4.1所示。腦電波儀為一數位腦電波放大濾波系統,具有40 個頻道,最多可同時擷取40頻道的腦波訊號。腦電波訊號藉由電極帽自受測 者頭皮直接取得,經類比訊號放大器放大後,再將放大後的腦電波訊號進行 類比訊號轉數位訊號處理,最後把所得的數位腦電波訊號存入電腦中。本實 驗使用的腦電波訊號擷取系統的基本規格如下:

(1) 40個頻道錄製規格。

(2) 取樣頻率:125, 250, 500, 1000 Hz。本實驗所採取之取樣頻率為250 Hz。

(3) A/D : 22 bits。

2. 腦電波錄製房:一個不易受外界干擾的腦電波錄製場所。

3. 個人電腦:用來存放與處理腦電波資料。

(2)

圖4.1 NeuroScan之NuAmps腦電波儀與實驗儀器

4. 電極分佈位置:

本研究採用穿戴電極帽的記錄方式。圖4.2為國際10-20標準電極貼片位 置,實驗擷取重點為CZ和PZ兩位置,CZ和PZ位於大腦視覺誘發區域,可以 明顯的偵測到視覺誘發響應腦電波產生的變化,如圖4.3和圖4.4為單一實驗 只注視右箭頭實驗設計的大腦Cz和Pz位置,由圖中可明顯看出右箭頭所出現 時電腦上代表右箭頭的註記4的腦波波段和其它註記的波段有明顯能量增強 的現象。

(3)

圖4.2 國際10-20標準位置圖[19]

圖4.3 單一實驗注視右箭頭(code 4),所量得Cz位置之腦波訊號與其他註記之 比較圖,注視右箭頭而右箭頭出現時於電腦上代表右箭頭註記4的腦波波段 和其它註記的波段比較起來有明顯能量增強的現象。code1表上箭頭出現時 的註記,code2表下箭頭出現時的註記,code3表左箭頭出現時的註記,code4

(4)

圖4.4 單一實驗注視右箭頭(code 4),所量得Pz位置之腦波訊號與其他註記之 比較圖,注視右箭頭而右箭頭出現時於電腦上代表右箭頭註記4的腦波波段 和其它註記的波段比較起來有明顯能量增強的現象。code1表上箭頭出現時 的註記,code2表下箭頭出現時的註記,code3表左箭頭出現時的註記,code4 表右箭頭出現時的註記。

4-2 實驗設計與實驗步驟

1. 實驗設計

本研究利用視覺刺激所誘發的腦波P300訊號,藉以發展一有效量化P300 訊號的方法,讓不明顯的腦波P300訊號能夠正確的被辨識出來,並設計一視 覺刺激回溯系統來表現出物體四個方向移動的訊號控制源。

實驗之設計為以視覺誘發回溯系統誘發腦波,擷取誘發的腦波P300訊號 再透過適應性類神經模糊推論系統(Adaptive Neuro-Fuzzy Interface System,

(5)

箭頭方向出現而受測者的P300訊號又偵測到為有反應時,就代表受測者此時 注視著此方向的箭頭,實驗設計為受測者想控制物體往此方向移動,但本實 驗並無真的控制物體的移動,而是辨識受測者注視箭頭時P300訊號的有無。

此一設計可做為大腦人機介面的訊號控制源。

實驗受測者為四位年齡20到24歲四肢健全腦部正常無受損者來進行實 驗。為了不讓實驗的重複性太高,實驗共分成四天進行。每天每位受測者進 行兩次實驗,只取狀況較好的一次。每次實驗進行二分鐘,每位受測者各做 四次實驗。受測者保持在清醒放鬆且張開眼睛的狀態下進行實驗。

實驗中受測者皆保持靜止舒適坐姿,當電腦畫面隨機出現上、下、左、

右的指標時如圖4.5所示,利用自行撰寫的程式讓記錄腦電波的電腦畫面上 於此同時也會出現代表上、下、左、右的註記(分別為1’、2’、3’、4’)如 圖4.6所示,受測者一次實驗注視一個箭頭方向並記下出現的次數,且次數 必須與電腦出現註記次數相符,否則代表受測者未中注意力而實驗不算成 功。將腦電波訊號在實驗中記錄下來後再使用分類器進行判別。

實驗設計流程:

實驗一:注視上箭頭(電腦註記出現1’)並記錄向上箭頭出現次數。

實驗二:注視右箭頭(電腦註記出現4’)並記錄向右箭頭出現次數。

實驗三:注視下箭頭(電腦註記出現2’)並記錄向下箭頭出現次數。

實驗四:注視左箭頭(電腦註記出現3’)並記錄向左箭頭出現次數。

(6)

圖4.5 實驗設計螢幕中所出現的箭頭圖樣

(7)

圖4.6 不同箭頭出現時電腦中出現不同的註記符號,1’、2’、3’、4’ 註記的 出現分別代表箭頭上、下、左、右的出現

2. ANFIS的FIS設計

本論文採用張智星博士在MATLAB上所開發出的ANFIS程式作為分類 器來辨識腦波P300現象,而本論文所使用的FIS為一階Sugeno模糊推論模 式,輸出變數設為輸入變數的線性函數,歸屬函數使用鐘型函數。FIS的設 計如下:

(1) 輸入變數與輸出變數:

FIS的輸入值為Cz和Pz兩通道擷取到的腦電波,輸出為腦電波P300現象 的分類。

(8)

圖4.7為所建構出的適應性模糊類神經推論系統架構,有兩個輸入、一 個輸出,每個輸入有四項歸屬函數,產生十六條規則。

ANFIS融合了模糊控制及類神經網路系統,不但具有神經網路優化的學 習能力,又具有模糊控制系統的仿人規則和專家知識等優點。本研究中所使 用之ANFIS利用Sugeno fuzzy model 理論作為基礎,是因為Sugeno fuzzy model具有參數較少的性質,其結合傳統的分段線性近似法,數學形式簡單,

故較於其他的模糊推論模型運算速度可以加快,有效減少訓練ANFIS的時 間。

圖4.7 適應性模糊類神經推論系統之網路架構

(9)

3. 實驗步驟

(1) 穿戴電極帽:依照國際 10-20 標準電極貼片位置穿戴電極帽如圖 4.8 所 示。透過電極帽取得受測者的腦電波訊號,再將腦電波訊號經訊號傳輸線送 給數位腦波錄製機。

(2) 塗上導電膠:增加頭皮與電極之間的導電性,導電膠主要打在電極帽上 的電極點上。

(3) 去角質與去除眼動:先去除電極放置位置之皮膚上角質如圖 4.9 所示,

4.9 為電及貼片貼於耳朵後骨頭上當做接地之用途,去除眼動則於一隻眼 睛的周圍貼上電極,以便於實驗量測時可以得知眼動的訊號與時間,最後利 用儀器去除眼動的功能,將眼動的影響去除。

(4) 阻抗值量測:量測各電極的阻抗是否在標準阻抗範圍內(小於10KΩ)如圖 4.10所示。

(5) 保持平靜:每次實驗前先請受測者安靜打坐十至二十分鐘,使大腦活動 回復至穩定的狀態。

(6) 實驗開始:位於一密閉安靜不受外界干擾的環境如圖4.11所示,當受測 者準備妥當後,實驗即開始,開始記錄腦波訊號。

(10)

4.8 電極帽與眼動電極穿戴位置 圖4.9 去角質以減少阻抗(於耳後骨頭上代表 接地位置)

圖4.10 調整阻抗值動作 4.11 實驗周圍為一密閉不受干擾環境

數據

圖 4.8  電極帽與眼動電極穿戴位置  圖4.9  去角質以減少阻抗(於耳後骨頭上代表 接地位置)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上網查詢專利後發現有人已經設計「習泳泳圈之 結構」(專利編號

4.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符合之種苗 業登記證、符合農業發展條例第3條規定 之農民或農民團體證明文件、具備蘭花產 業經營事實之事業單位證明、具備食用蕈

隨機實驗是一種過程 (process),是一種不能確定預知會

[r]

推理論證 批判思辨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3 分析文本、數據等資料以解決問題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4

總圖 1 樓、2 樓與 4 樓、社科圖 1 樓及醫圖 1 樓均設 有圖書滅菌機,方便讀者就近自助使用。操作容易,.

[r]

本章將對 WDPA 演算法進行實驗與結果分析,藉由改變實驗的支持度或資料 量來驗證我們所提出演算法的效率。實驗資料是以 IBM synthetic data gene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