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先前校外英語學習時間: (1)短期1-3年(2)中期4-6年(3)長期7以上 4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先前校外英語學習時間: (1)短期1-3年(2)中期4-6年(3)長期7以上 4"

Copied!
3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研究設計

本研究旨在探討行動學習技術運用在校園情境的英文會話學習之成 效,包含學習測驗、學習歷程與學習滿意度等各構面之差異分析作比較,

以了解位置感知行動學習技術對學習者之自我學習或輔助學習構面,可以 有效提升學習者的英文能力。本章主要內容分成四節,第一節研究架構;

第二節系統工具;第三節系統設計;第四節研究步驟;第五節教材設計;

第六節資料處理;第七節學習動機與滿意度量表編製;第八節測驗編製;

第九節教學實驗實施。茲將各節詳細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根據文獻探討及綜合相關研究,本研究的研究架構圖如下頁圖3-1 所 示。其內容為:個人背景變項;自變項學習歷程與學習動機;依變項為學 習滿意度、學習成效。

茲將本研究架構說明如下:

一、個人背景變項:

1. 科別:(1)理工(2)文商(3)其他 2. 性別:(1)男生(2)女生

3. 先前校外英語學習時間:

(1)短期1-3年(2)中期4-6年(3)長期7以上 4. 先備知識:

(1)高先備知識:學習者之前測成績>=70分

(2)低先備知識:學習者之前測成績<70分 二、自變項

(一)學習歷程:系統設計記錄學習者的學習歷程包括學習時間(離線 學習時間與線上學習時間)、學習測驗(單字、對話、閱讀)等。

(2)

提升學習者對自我的了解,教學者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習者的狀況。

(二)學習動機:本研究之英語學習動機量表是以Pintrich, Smith &

Mckeachie(1989)所編製的「Motivated Strategies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 簡稱MSLQ」,經吳靜吉與程炳林(1992)修訂的

「 激 勵 的 學 習 策 略 量 表 」 (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Questionnaire, 簡稱MSLQ)中的「動機量表」之得分做 為代表。程氏修訂之動機問卷(本研究修訂後)包含兩個成分,

分別為:1.價值成分(value components),三個分量表為內在目 標導向、外在目標導向、工作價值;2.期望成分(expectation components)三個分量表分別為控制信念、自我效能、期望成功。

圖 3-1 研究架構圖 三、依變項

(一)學習成效:本研究的學習成效指受試者在所測之前後測的英文成 績;進步成績為前後測的成積差。

個人背景變項 系別

性別

先前校外英文學習時間 先備知識(前測成績)

學習歷程 學習時間 學習練習 學習動機 價值成分 期望成分

學習成效 前後測成績 進步成績

學習滿意度 課程設計 教師教學 學習環境 學習成果 學習能力

(3)

(二)學習滿意度:本研究之英文學習滿意度量表是研究者廣泛的蒐集 文獻資料,並加以探討有關的理論歸納後,參考卓旻怡(1999)、

劉安倫(2000)、許文敏(2001)、林長賦(2003)李進益(2004)

與陳秋麗(2004)等相關研究量表之構面,以作為量表發展之基 礎,再加以修訂。本研究之「英文學習滿意度」,主要探討學習 者在學習英文時對於課程設計、教師教學、學習環境、學習成果 及學習能力等方面之滿意或不滿意程度。

第二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為達上述研究目的,並根據文獻探討結果,取得針對從教材的 編撰,學習歷程的記錄到學習滿意度量表的規劃,然後進行統計分析,了 解位置感知行動學習系統的學習成效是否有提升。因此,論文的研究步驟 流程可分成教材編製、系統設計、資料分析與教學實施,如圖3-2 所示,

分別說明如下:

壹、教材編製

一、書面教材分類

運用情境教學法,將校園英文會話以情境的方式分類,整合市 面上多種情境分類的書籍、雜誌或網頁,進行情境章節分類,整理 出常用單字、對話與閱讀英文,彙整成校園英文教材。

二、編製成冊

將選定範圍的校園英文教材編製成冊,以利審核與修訂。

三、專家審核

以參考資料作為教材,也許會有所堪誤,因此在完成編製後,

將委請英文系專家與美國籍學者進行校閱,選用 ADDIE 分析模 式,最後再由英文系大學生參與校對工作,並修正其內容。

(4)

貳、系統設計

一、數位資料庫建置

將教材建置在網頁上,增加英文會話語音檔,讓學生了解該 如何正確念出英文單字與對話,增加學習練習題和單字對照的情境 圖示,進而透過學習歷程,記錄學習者的學習時間和學習練習狀 況,以利了解學習者的學習過程。

二、無所不在學習系統設計

行動載具 PDA 結合位置感知技術與情境式教學法,建立校園 情境教材,再加上語音檔增進學習者的聽力能力,運用情境感知技 術主動偵測環境,結合位置感知系統,不管是學習者自我學習或是 成為教師教學時的學習輔具,以期達到無所不在的校園學習。

參、資料分析 一、前後測驗

進行試題預試,主要使用折半方法與統計分析了解前後測之學 習成效的信效度分析。

二、問卷分析

分成學習動機量表與學習滿意度量表,進行預試過程,經過 t 考驗與皮爾森積差相關考驗分析,刪除或修正不適當的問題,爾後 分析量表的信效度。

肆、教學實施

一、填寫學前學習動機量表問卷

學習者先前所遭遇的學習問題及學習經驗加以填寫,以反映個 人對自己英文學習的狀況看法與學習動機。

二、進行教學實驗

讓自願受試者了解教材內容與系統操作,熟習操作介面後再進

(5)

行為期一個月的學習。

三、學習歷程

學習者在學習一個月的過程中,系統隨時更新記錄每個人的學 習歷程,可幫助教師督導學習者學習,學習者藉由同儕良性競爭,

而自我了解,時時提醒。

四、填寫學習滿意度量表問卷

學習者可依據自我學習過程中所遭遇的學習問題及學習經驗 加以填寫,以反映個人對無所不在學習的意見與看法。

五、學習成效

即填寫前、後測驗進行事後分析,了解學習前後的差異。前測 主要事先了解學生的先備能力,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後,進行後測是 了解此系統對於學習成效是否有幫助,且幫助的因素為何?學習者 或教師可蒐集這些因素來做為未來改善的依據。

六、成效分析

最後實驗結束,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背景變項、前後測成績、學 習滿意度量表、學習動機量表與學習歷程的資料等數據,使用SPSS 統計軟體,進行T-test、one-way ANOVA 與皮爾森基差相關等統計 方式,進行資料的差異與相關分析,找出影響學習者學習成效的因 素做成結論,並由這些結論作為未來建議與改進的參考。

(6)

圖3-2 研究步驟流程圖

(7)

第三節 系統開發工具

壹、系統開發環境及開發工具

此部分主要在於介紹在系統實作過程中所使用到的相關軟硬體 開發環境,其中分為硬體環境介紹和軟體環境介紹。

ㄧ、硬體環境

在硬體環境方面,本研究需使用網頁伺服器和行動裝置來搭配 進行學習,而行動裝置主要採用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為學習端之使用工具,其規格說明如下:

3-3 HP iPAQ rx3715 Pocket PC PDA 參考圖示

(一)網頁伺服器

處理器: Intel Celeron 2.0 GHz 記憶體: SDRAM 512MB

作業系統: Microsoft Windows 2000 Server 資料庫: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二)HP iPAQ h5550 Pocket PC PDA(如圖 3-3)

處理器: Intel(R) PXA255 記憶體: FLASH 128 MB

作業系統: Windows Mobile 2003

資料庫: Microsoft SQL Server CE Edition 2.0

(8)

二、軟體環境

本研究原先擬採用 Java 語言來做為 PDA 端系統程式開發語 言,而要在Windows Mobile 2003 作業系統上執行 Java 的程式需 使用 PersonalJava 環境來開發。PersonalJava 為 Sun 公司主要針對 嵌入式裝置低運算能力和低記憶體容量所發展出的一個版本,在 Windows Mobile 2003 執行仍須透過虛擬機器(Virtual Machine)來運 作,因此本研究發現在圖形元件介面上表現不盡理想,在操作上會 發生按鈕遲緩現象,以及在和資料庫連線部分會有中文亂碼等問 題,再加上Sun 公司宣布 PersonalJava 此版本將不發展更新版本,

因此本研究採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 2003 作為開發平台。

Visual Studio .NET 2003 是 Microsoft 所推出的程式開發平台,

其中包含了Visual Basic .NET 2003、Visual C# .Net 2003、Visual C++ .NET 2003 以及 Visual J# .NET 2003 等程式開發語言。然而,

使用Visual Basic .NET 2003 為主要開發語言最大好處在於平台已 經內建對智慧型裝置應用程式的支援和Pocket PC 的模擬器,所以 不論在程式發展過程中,除錯的便利性及 PDA 端系統的支持度上 都大大的提升,加上搭配Microsoft 的.NET Compact Framework,

可以減低程式的開發難度並加快開發速度。

(9)

第四節 系統設計

壹、學習系統架構

由於本研究之系統目前的適用範圍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 校區,該行動裝置將處於連線狀態的無線區域網路環境下。由於該學 習者可能會離開該範圍,所以行動裝置無法一直處於連線狀態,當處 於離線狀態時系統會將使用者所輸入的資料記錄至行動裝置上的小 型資料庫裡,等裝置再度連線時,系統會將行動裝置與伺服器端的資 料以同步的方式做交換。

圖 3-4 學習系統架構圖

此學習系統主要分為三個部份,分別為結合真實情境學習、線上 測驗(TEST)、學習歷程(user portfolio),當學習者利用登入介面(login

(10)

interface)通過身分認證,即可進入主選單,選擇進行學習。當學習達 一定的時間內,透過測驗代理人(test agent)進行隨堂測驗,依測驗結 果重新估計學習者的能力值等。詳細的步驟如下:

步驟1:學習者進行身份登入。若是第一次使用本系統者,將先辦理

步驟2:系

步驟3: 學習。

境相符的教材內容。

從使用者資訊

步驟9:測驗代理人經由英文字彙與會話測驗題資料庫中挑選與學習

步驟 10

貳、課程軟體系統設計

(client)和伺服端(server),共 由三

註冊,並進行前測,以估計其個人的英文字彙與會話能力。

統透過使用者帳號資料庫(user account database)確認學習者 身份,若帳號與密碼皆正確,即進入主選單。

學習者自行選擇進行新字彙和與校園英文會話的 步驟4:在無線網路的環境下偵測出學習者的學習位置。

步驟5:藉由學習者位置找出適當的學習教材。

步驟6:從資料庫獲取教材。

步驟7:結合真實情境提供與情

步驟8:當學習者學習達一定時間,記錄學習歷程,並 獲得測驗提示。

內容相對應的測驗題,讓學習者進行隨堂測驗。

:學習評量代理人在取得測驗結果之後,重新計算學習者的 能力回存於使用者學習歷程資料庫。學習評量代理人透過 使用者學習歷程資料庫取得學習者目前的積分與狀況等,

將結果顯示於自我檢視介面(self inspection interface),讓學 習者可以自我省思與檢討。

在這個系統中主要可以區分為用戶端

個智慧型代理人以及三個資料庫所組成。client 主要可以區分為 兩個智慧型代理人系統及一個資料庫,這兩個主要代理人分別是隨時 能偵測使用者位置的Location Detecting Agent 及可依據使用者學習成

(11)

效等個人化資訊提供適當評量機制的Test Agent,資料庫為典藏學習 者學習時間多寡及評量成效的User Portfolio Database;Server 端則有 一個智慧型代理人和兩個資料庫,代理人為典藏已分類英文教材資料 並 找 出 適 合 使 用 者 所 在 位 置 英 文 學 習 資 料 的 Courseware Broker Agent,兩個資料庫一個是典藏英文教材內容及評量學習成效題庫的 English Conversation and Test Database,另一個是比對使用者登入身份 User Account Database。以下分別針對三個主要的智慧型代理人系 統之各部份功能作更詳細的系統說明如下:

、Location Detecting Agent

,依據使用者所在的位置可由不同的定 位系

二、 base

其學習成效等 個人

三、

類的英文教材資料庫中找出適合使用 者所

四、

者 學 習 時 間 多 寡 學 習 後 , 從 已 分 類 的 English Con

偵測使用者所在的位置

統來偵測。若使用者在戶外就利用 GPS 定位系統偵測,若使 用者在室內則是透過無線網路的方式偵測。

User Portfolio Database & User Account Data

使用者可以透過 User Portfolio Database 來檢視

化資訊,也可透過User Portfolio Database,對自我的英文能力 作測驗或複習,提供使用者了解自己的程度及提升字彙的記憶週 期;使用者帳號資料庫(User Account Database)可確認其使用者經 Login Interface 後確認其身份。

Courseware Broker Agent 依照使用者位置從已分

在位置環境的英文學習資料。

Test Agent 依 使 用

versation and Test Database 找出適合學習者程度的測驗題,進行 學習成效評量。

(12)

五、English Conversation and Test Database

分類,並建置一套可替學 習者

參、系統說明

行動學習系統,其初步運作流程,如圖3-4 到圖 3-27 可分 成無

,透過Login Interface 與 User Account

2. Location Detecting

3. est Interface

4. 會依據使用者所在

5.

6.

7.

依照使用者所在之目的做英文教材之 測驗的評量機制。

目前PDA

所不在系統圖示與真實情境對照圖示,前者圖示 PDA 系統畫面;後 者圖示是學習者使用時的真實情境圖。詳細說明如下:

一、無所不在學習圖示說明:

1. 圖 3-5:學習者使用本系統 Database 確認其身份。

3-7:當使用者登入英文學習系統時,利用 Agent 透過 WLAN 偵測出使用者所在位置。

3-8:若合法使用者登入,使用者可透過 Learn and T 進入英文學習系統或自我評量系統。

3-11:English Conversation and Test Database

之情境派發適當英文教材至 Courseware Broker Agent,再藉由 Courseware Broker Agent 傳送到使用者行動載具。此為 vocabulary 學習畫面,分成單字解釋、單字發音、例句中英文對照與發音。

3-13:假若學習者經學習後,進入評量機制。Test Agent 依據 User Portfolio Database 裡使用者學習時間多寡從 English Conversation and Test Database 挑選符合使用者可能程度之 vocabulary 評量練習。

3-15:藉由 Test Agent 將學習者的 vocabulary 練習題改正分析 後,再提供答錯題目重新給學習者練習到答對為止。

3-17:此為 Dialog 學習畫面,分成對話句子、中文對照與發音。

(13)

8. 圖 3-19:假若學習者經學習後,進入評量機制。Test Agent 依據 User Portfolio Database 裡使用者學習時間多寡從 English Conversation

9.

以查詢不懂的 示的 選擇不會的字詞,提供

OK

10. 機制。Test Agent 依據 User English Conversation 選符合使用者可能程度之

11.

WLAN

學習資料會自動更新至User Portfolio Da 儲存於各學

12. Agent 將使用者之學習時間及評量結果記錄至 供使用者自我檢視學習英文單字、句子

二、真實情境對照圖示說明

,學習者登入系統,並測試PDA 與個人電 腦間的連線是正確。

2. 校區內透過 WLAN 登入 PDA 無所不在學習 系統。

3. :當使用者登入英文學習系統時,利用 Location Detecting Age WLAN

and Test Database 挑選符合使用者可能程度之 dialog 評量練習。

3-21:學習者學完 vocabulary 與 Dialog 後,進行 reading 練習,

習者可 單字在圖 上方,

中文翻譯對照,出現在此圖的正下方,幫助學習者閱讀,了解後選 擇小對話方塊的 ,即可繼續閱讀。

3-23:假若學習者經學習後,進入評量 Portfolio Database 裡使用者學習時間多寡從

and Test Database 挑 reading 評量練習。

3-25:在離線學習的狀況下(即無 WLAN),學習者可以自由選擇 Menu 中的情境教材章節,加強學習,直到連線 選擇線上更

新後, tabase,

習者的學習歷程。

3-27 藉由 Test

User Portfolio Database,以

與文章狀況,提升自我學習成效。

1. 圖 3-6:教學實驗第一天

3-8:在師大圖書館

3-10

nt 透過 偵測出使用者所在位置為圖書館。

(14)

4. ecting Agent 偵測圖書館位置,學習單字,此圖為學習者

5. 利用無所不在學習系統的優點,在圖書館進行單字 練習情況。

6. 者利用無所不在學習系統的優點,在圖書館沙發區檢

7. 系統,與外國人進

8. 習單讓學習者加強對話練習。

10. 週一次兩小時的教學,當學習者遇到使用障礙

11. 堂上進行單字口說挑戰,當學習者抽出五個單字 子,都可正確唸出英文發音,即可先行離開。此圖為學習

12. 18

大合照做美好的回憶。

3-12:登入英文學習系統時,學習者利用 Location Det

正在學習「自助借閱機」

的單字情況。

3-14:學習者

3-16:學習

閱單字練習後的情況,並反覆進行學習練習。

3-18:教師以學習單的方式,讓學習者利用本 行交談,這是攀談前的預備情況。

3-20:在電腦教室內,教師設計學

9. 圖 3-22:學習者可以在任何有電腦的地方,使用本系統結合個人電 腦查詢相關資訊。

3-24:教師進行每 都可隨時提問。

3-26:教師在課 與五個句

者們在電腦教室內進行離線學習,增強聽與說練習的情況。

3-28:最後教學實驗完畢,進行頒獎,總共參與計畫學習者 人,一起

(15)

無所不在學習系統圖示 真實情境對照圖示

圖3-5 login interface 圖3-6 登入學習系統

圖3-7 WLAN location detecting agent 圖3-8 偵測無線網路

(16)

無所不在學習系統圖示 真實情境對照圖示

圖3-9 learn and test interface 圖3-10 師大圖書館線上學習

圖3-11 vocabulary學習 圖3-12 「自助借閱機」單字學習

(17)

無所不在學習系統圖示 真實情境對照圖示

圖3-13 vocabulary test agent 圖3-14 在閱讀區進行學習

圖3-15 vocabulary answer 圖3-16 隨時隨地學習

(18)

無所不在學習系統圖示 真實情境對照圖示

圖3-17 dialog學習 圖3-18 運用對話與外國人攀談

圖3-19 dialog test agent 圖3-20 學習單練習

(19)

無所不在學習系統圖示 真實情境對照圖示

圖3-21 reading學習 圖3-22 閱讀學習結合電腦查詢資訊

圖3-23 reading test agent 圖3-24 實驗教學提問

(20)

無所不在學習系統圖示 真實情境對照圖示

圖3-25 離線學習menu選單 圖3-26 離線學習的聽說練習

圖3-27 單字、句子、閱讀練習題次 圖3-28 教學實驗頒獎典禮

(21)

第五節 教材設計

本研究依據情境式語言學習理論與情境教學法,配合無線網路情境感 知技術的融入,對於創造一個輔助英文學習環境做探討,因此將教材設計 分為學習環境與教材內容作說明。

壹、學習環境的規劃

學習環境計畫以本校科技學院作為研究地點設定,因其環境中含 有性質多元的校園情境場所,且已具無線網路的鋪設,適合提供網路 服務。在教材設計上,將運用情境式教學法的理念─我們是以如何在 情景中待人接物的學習方式,而不是以語言的規則方式學習,來掌握 一種母語(Halliday,1964)。口語會話是語言的基礎,一旦脫離情境,

語言就難以恰當的表達意義,因此情境需要語言,語言應當從情境開 始學起(Hartley,1981&廖曉青,2004)。根據情境的不同,針對圖 3-14 選出四個較具特色的地點作為本研究學習環境,其情境說明如下:

3-1 學習地點情境

編號 地點 室內 語言學習內容

3F 桌球 1 科技大樓

1F 詢問、選課 2-7F 分類書、影印 2 圖書館

1F 借還書、詢問 3 綜合大樓 1F 販賣、書店、影印

7F 攀談 4 外語中心

1F 打招呼、搭電梯

(22)

貳、教材內容設計

教材建置是以書面和多媒體的方式呈現,整合市面上所有以情境 分類的英文教材、書籍等等。教學內容步驟採用教學系統化設計模式 (Instruction System Design, ISD)中常提及的 ADDIE 模式,即分析 (Analysis)、設計(Design)、發展(Development)、實施(Implement)、評 鑑(Evaluation)的縮寫。強調這五個階段是循環而非線性關係,每一個 階段都會反應到上ㄧ個工作階段,帶入所謂統整(congruence)的概念 (徐新逸等人譯,2003)。本研究將以此五階段進行,敘述如圖 3-28:

ㄧ、分析

了解學習者的英文程度與需求以及合適的校園環境主題,進行 教材內容的編製,並透過文獻分析,彙整師大大一共同英文教材、

校園英文、生活英文等書籍與網路資源,彙整成校園情境式英文教 材,分成單字、對話與閱讀三大部分,並調查12 位大學生,對師 大圖書館校區的特色可分成圖書館、外語中心、綜合大樓與科技大 樓四個區域。

二、設計

歸類教材情境,整合所有相關的英文,結合校園真實情境歸納 出桌球、選課、借書、攀談等語言學習內容。而在系統介面設計,

盡量簡化方便學習者操作,以學習者為中心進行設計。

三、發展

本研究發展進度可分為前製、製作中期與後製三個時期:

1. 前製期:針對系統風格與學習內容確定。

2. 製作中期:教材與系統整合。

3. 後製期:檢驗內容正確性與系統除錯。

(23)

四、實施

系統整合製作測試,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校區為範圍,

爾後請3 位大學生進行系統介面評估,然後修正。

五、評鑑

針對學習成效與技術構面,分別請1 位英文系教授、1 位美國 學者、1 位英國學者、1 位英文系學生與 2 位教育科技教授進行教 材與系統評鑑,意見經歸納整理後再加以修正補強。

分析

需求分析、學習者分析、內容分析、系統功能分析、資源限 制分析、媒體分析

Ø 設計

系統架構、功能說明、設計介面、評估、修改、確定雛形 Ø

發展

網頁製作、系統統合、測試修正 Ø

實施

系統執行、資料分析 Ø

評鑑

使用者評鑑、專家評鑑 3-29 教材設計模式流程

(24)

第六節 資料分析

本研究運用統計套裝軟體(SPSS for Windows 13.0)來進行資料處理,

配合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來考驗假設,所使用的統計方法為描述統計、獨 立樣本 t 考驗、單因子獨立樣本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別說 明如下:

一、極端組檢驗法、因素分析 (factor analysis) 與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來分析考驗預試量表,藉以選擇適當題目,編製正式量表。

二、描述統計(descriptive statistics):以平均數、標準差等統計量來瞭解 學習者英文學習動機、學習歷程、學習成效與學習滿意度。

三、獨立樣本t考驗(t- test):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受試者的系別、性別 與先備知識,在英文學習動機與學習歷程的差異情形。

四、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分析學習者生在先前校外 英文學習時間的不同,在英文學習動機與學習歷程的差異情形。分析 後若 F 值達.05 顯著水準,再進行薛費法(Scheff’e method)事後比 較。

五、皮爾森積差相關(Pearson’s correlation):分析英文學習動機與學習 成效、英文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學習歷程與學習成效、學習歷程 與學習滿意度間的關係。

(25)

第七節 量表與測驗編製內容

本研究為達到上述研究目的,並根據文獻探討結果,特別自編下列評 量工具,用以蒐集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所預試分析分別為:「英 語學習動機量表」與「英文學習滿意度量表」。詳細說明如下:

壹、英文學習動機量表 一、量表的編製內容

本量表主要在測量學習者英文學習動機,採用吳靜吉與程炳林

(1992)所修訂的「激勵的學習策略量表」(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簡稱 MSLQ)之「動機量表」部分,僅將原 試題特別敘述為校園情境式英文無所不在學習系統教學內容,以適合 本研究之需求。原量表經吳靜吉和程炳林(1992)研究指出其內部一致 性信度Cronbach α 值在.55~.87 之間,再測信度在.57~.87 之間,顯示 具有不錯的信度。此外,MSLQ 經由吳靜吉等人修訂後,在國內的 應用相當廣泛,其中動機量表更是成為許多後續研究者(胡金枝,

1994;張芝萱,1995;葉和滿,2002;廖佳仁,1998;楊莉玲,2004;

黃鈺雯,2004;李麗香,2004)作為研究學習動機之測量工具。有關 英文學習動機量表之題目內容共計35 題,茲將學習動機預試問卷試 題分布列表如表3-2 所示。

3-2 學習動機預試問卷分析

成分 分量表名稱

題號

1.內在目標導向 4 1、18、24、26 2.外在目標導向 4 8、12、14、34

3.工作價值 6 5、11、19、28、29、25 價值成分

4.控制信念 8 2、4、10、15、20、27、30、33

(26)

成分 分量表名稱

題號

5.自我效能 5 7、13、17、22、32 期望成分

6.期望成功 3 6、23、35

情感成分 7.測試焦慮 5 3、9、16、21、31

本量表採Likert 五點量表法,由受試者依其學習動機作答。五 個反應程度是由「非常同意」、「同意」、「沒意見」、「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依序給予5、4、3、2、1 分,再將所有題目相 加成總分,分數愈高表示受試者學習動機愈高。

二、預試實施與分析

預試量表的實施與分析,茲分別敘述如下:

(一)預試量表填答與計分

預試問卷以總和評定量表為評量工具,其基本假定每一項目(item) 具有同等的量值。依據受試者的反應給予分數,以所有項目分數之總 和,表示受試者在量表上的位置,此即代表受試者在量表上感受的程 度。其分數越高者,表示其認同英語學習動機各構面的成份越大。

(二)預試分析

本研究預試問卷經整理輸入電腦後,即以SPSS13.0版套裝軟體進 行項目分析、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

1. 項目分析

本研究以極端組檢驗法、相關分析法及同質性檢驗,作為篩選題 目的依據。依序說明如下:

2. 極端組檢驗法

將問卷各構面總分的高低,取極端的27%為高低分組,以 t 檢定 逐題比較高低分組平均數的差異顯著性。當 t 值大於3且達差異顯著 水準,就表示該題具有鑑別力(吳明隆,2003)。

3. 相關分析法

分別求得受試者在各題得分與構面總分數之 Pearson相關係數,一

(27)

般選擇題目的標準,是相關係數需達.3以上(邱皓正,2002),且達 顯著水準(p<.01或.05)。

4. 同質性檢驗

利用因素分析,當因素設定為一個主成分時,各題目的因素負荷 量達到.3以上者,表示問卷的內容同質性較高,即同一題本的試題在 測量同一種屬性,因此題目彼此間具有高相關(邱皓正,2002)。

本研究將以上述三項指標中 t 值大於3、相關係數須達.3以上,以及 因素負荷量在.3以上,並以三項指標中有指標不合理想者,即予以刪除。

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中不符指標刪掉的題目仍予以刪除,經過項目分 析之後刪除9題,測試焦慮構面整體刪除,剩餘26題為六個構面(如表3-3)。

表3-3 英語學習動機預試問卷項目分析

構面

預 試 試 題 題號

該題與構面

相關總分 t 值 因 素 負 荷量

刪除與否

(打x 刪除)

1 .682** 3.066** .650 18 .705** 4.160*** .475 24 .703** 5.108*** .566 內在目標

導 向

26 .738** 3.179** .402 8 .743** 4.819*** .528 12 .663** 2.913** .392 14 .505** 2.909** .543 外在目標

導 向

34 .467** 2.953** .364 5 .664** 2.943** .554 11 .840** 4.076*** .759 19 .732** 5.210*** .710 25 .690** 2.927** .585 28 ..811** 4.748*** .836

工作價值

29 .813** 5.798*** .787

(28)

構面 預 試 試 題 題號

該題與構面 相關總分

t 值 因 素 負 荷量

刪除與否

(打x 刪除)

2 .609** 2.937** .377 4 .398** -.391 -.450 x 10 .662** 2.960** .327 15 .327* .414 -.047 x 20 .684** 4.990*** .595 27 .609** 2.961** .473 30 .275 - - x 控制信念

33 .236 - - x 7 .808** 2.998** .598 13 .760** 3.558*** .684 17 .729** 3.075** .613 22 .500** 2.945** .385 自我效能

32 .707** 3.168** .490 6 .879** 3.794*** .668 23 .730** 2.952** .397

期望成功

35 .828** 2.948** .515 3 .290* - - x

9 .123 - - x

16 .441** 1.785 .058 x 21 .550** -1.373 -.594 x

測試焦慮

31 .610** 1.284 .064 x

貳、英文學習滿意量表

本量表主要在測量學習者英文學習滿意度。研究者依據文獻探討有關 文獻及理論歸納後,參考卓旻怡(1999)、劉安倫(2000)、許文敏(2001)、

林長賦(2003)、及李進益(2004)等相關研究量表之構面,以作為量表 發展之基礎,再據以研擬量表初稿。量表的內容包括:課程設計、教師教

(29)

學、學習環境、學習成果、學習能力等五個構面,共計32題,茲將學習滿 意度量表預試試題分布列於表,如表3-4所示。

表3-4 學習滿意度預試問卷分析 分量表名稱 題數 題號

課程設計 7 1、2、3、4、5、6、7、

教師教學 9 8、9、10、11、12、13、14、15 學習環境 4 16、17、18、19

學習成果 9 20、21、22、23、24、25、26、27、28 學習能力 4 29、30、31、32

本量表採Likert 五點量表法,由受試者依其學習滿意度作答。五個反應 程度是由「非常滿意」、「滿意」、「沒意見」、「不滿意」「非常不滿 意」,依序給予5 、4、3、2、1 分,再將所有題目相加成總分,分數愈 高表示受試者學習滿意度愈高。

一、預試實施與分析

預試統計分析方式同「英文學習動機量表」。在「英語學習滿 意度量表」中不符兩項指標刪掉的題目仍予以刪除,經過項目分析 之後刪除6 題,測試焦慮構面整體刪除,剩餘 26 題為五個構面。

如表3-5 所示。

表3-5 英語學習滿意度預試問卷項目分析

構面 預試試

題題號

該題與構面

相關總分 t 值 因 素 負 荷

刪題與否

(打x 刪除)

1 .622** 1.929 .248 x 2 .759** 2.989** .462 3 .645** 2.900** .342 4 .627** 2.905** .358 5 .736** 4.077*** .542 6 .752** 4.328*** .630 課程設計

7 .674** 4.438*** .625

(30)

構面 預試試 題題號

該題與構面

相關總分 t 值 因 素 負 荷

刪題與否

(打x 刪除)

8 .467** 2.909** .347 9 .621** 4.041*** .597 10 .618** 1.849 .353 x 11 .534** 1.664 .364 x 12 .638** 2.968** .434 13 .714** .714 .135 x 14 .760** 2.949** .452 教師教學

15 .536** .840 .152 x 16 .647** 1.812 .319 x 17 .666** 2.917** .353 18 .838** 3.111** .491 學習情境

19 .724** 2.934** .415 20 .635** 4.456*** .599 21 .758** 6.481*** .741 22 .788** 4.700*** .704 23 .766** 6.364*** .621 24 .846** 5.108*** .699 25 .830** 5.729*** .750 26 .796** 5.283*** .751 27 .709** 5.205*** .605 學習成果

28 .642** 4.624*** .627 29 .762** 3.086*** .367 30 .692** 3.472** .458 31 .651** 3.012** .439 學習能力

32 .702** 2.935** .335 參、正式問卷信度分析

在項目分析及因素分析後,再針對正式問卷的題目進行信度分析。以 Cronbach α係數考驗兩個量表中各分量表及總表的內部一致性。係數愈高 表示信度愈高。「英語學習動機量表」經過統計分析後,總量表之α係數 為.907,顯示信度良好。而「英語學習滿意度量表」經過統計分析後,總 量表之α係數為.899,顯示信度良好。因此,研究者修訂之「英文學習動

(31)

機量表」與「英文學習滿意度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及信度,可用來評量 本研究欲探討之學習者的英文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

第八節 測驗編製

本研究採用前後測試題作為學習成效的指標,因此進行試題分析,分 成難易度與鑑別度以及前後測內部一致性作分析。詳細敘述如下:

壹、試題難易度與鑑別度分析 一、試題分析的步驟

實施預試評定答案的總分之後,依下列六個步驟進行:

(一) 根據總分的高低依序排列試卷。

(二) 從最高的部分向下取總人數的 27%為高分組,再從最低的部分向 上取27%為低分組。

(三) 分別計算高分與低分組在每一個試題的答對人數與比例。

(四) 根據下列公式計算每題的難度指數:

2

L

H P

P= P + ………公式 3-1

(PH:高分組答對率;PL:低分組答對率。)

(五) 根據下列公式計算每題的鑑別指數:

L

H P

P

P= + ………公式 3-2

(PH:高分組答對率;PL:低分組答對率。)

(六) 檢查每一題所列選項的回答人數,以確定誘答力。

二、測驗難易度與鑑別度分析

本研究採常模參照的試題分析方法檢驗試題的難易度與鑑別 度,難度應為0.4~0.8,鑑別度則選擇 0.3 以上表示試題多為優良 可用,僅可能需要細部修改,難度與鑑別度都符合的情況下予與保

(32)

留,不好的試題將刪除。本研究試題分析鑑別度如表 3-6 所示,刪 除了12 題,剩下 88 題做為前測後測的題目依據。

3-6 測驗試題之難度與鑑別力

答對率題號 高分組(%) 低分組(%) 難度(%) 鑑別度(% ) 刪除打 x 1 61.5 15.4 38.45 46.1 2 69.2 53.8 61.5 15.4 x 3 92.3 76.9 84.6 15.4 x 4 76.9 61.5 69.2 15.4 x 5 15.4 15.4 15.4 0 x 6 69.2 38.5 53.85 30.7 7 84.6 76.9 80.75 7.7 x 8 61.5 38.5 50 23 x 9 30.8 23.1 26.95 7.7 x 10 30.8 0 15.4 30.8 11 53.8 15.4 34.6 38.4 12 69.2 46.2 57.7 23 x 13 69.2 15.4 42.3 53.8 14 69.2 30.8 50 38.4 15 53.8 46.2 50 7.6 x 16 92.3 76.9 84.6 15.4 x 17 84.6 61.5 73.05 23.1 x 18 92.3 30.8 61.55 61.5 19 92.3 84.6 88.45 7.7 x 20 92.3 61.5 76.9 30.8 21 69.2 38.5 53.85 30.7 22 84.6 30.8 57.7 53.8 23 84.6 30.8 57.7 53.8 24 100 30.8 65.4 69.2 25 46.2 30.8 38.5 15.4 x 26 84.6 15.4 50 69.2 27 53.8 38.5 46.15 15.3 x 28 69.2 15.4 42.3 53.8 29 53.8 30.8 42.3 23 x 30 84.6 23.1 53.85 61.5

(33)

答對率題號 高分組(%) 低分組(%) 難度(%) 鑑別度(% ) 刪除打 x 31 100 30.8 65.4 69.2 32 61.5 23.1 42.3 38.4 33 92.3 15.4 53.85 76.9 34 76.9 23.1 50 53.8 35 61.5 15.4 38.45 46.1 36 100 30.8 65.4 69.2 37 92.3 23.1 57.7 69.2 38 92.3 15.4 53.85 76.9 39 76.9 38.5 57.7 38.4 40 92.3 30.8 61.55 61.5 41 38.5 30.8 34.65 7.7 x 42 53.8 46.5 50.15 7.3 x 43 46.2 0 23.1 46.2 44 84.6 30.8 57.7 53.8 45 46.2 30.8 38.5 15.4 x 46 84.6 15.4 50 69.2 47 38.5 15.4 26.95 23.1 x 48 69.2 53.8 61.5 15.4 x 49 76.9 38.5 57.7 38.4 50 46.2 30.8 38.5 15.4 x 51 53.8 38.5 46.15 15.3 x 52 76.9 61.5 69.2 15.4 x 53 61.5 30.8 46.15 30.7 54 53.8 30.8 42.3 23 x 55 100 69.2 84.6 30.8 56 100 46.2 73.1 53.8 57 69.2 15.4 42.3 53.8 58 23.1 0 11.55 23.1 x 59 46.2 23.1 34.65 23.1 x 60 46.2 38.5 42.35 7.7 x 61 69.2 46.2 57.7 23 x 62 92.3 46.2 69.25 46.1 63 53.8 15.4 34.6 38.4 64 30.8 15.4 23.1 15.4 x 65 84.6 7.7 46.15 76.9

(34)

答對率題號 高分組(%) 低分組(%) 難度(%) 鑑別度(% ) 刪除打 x 66 46.2 38.5 42.35 7.7 x 67 69.2 23.1 46.15 46.1 68 69.2 23.1 46.15 46.1 69 38.5 30.8 34.65 7.7 x 70 61.5 0 30.75 61.5 71 23.1 23.1 23.1 0 x 72 53.8 38.5 46.15 15.3 x 73 84.6 23.1 53.85 61.5 74 76.9 23.1 50 53.8 75 61.5 30.8 46.15 30.7 76 61.5 23.1 42.3 38.4 77 69.2 30.8 50 38.4 78 38.5 30.8 34.65 7.7 x 79 69.2 23.1 46.15 46.1 80 84.6 30.8 57.7 53.8 81 84.6 30.8 57.7 53.8 82 92.3 76.9 84.6 15.4 x 83 92.3 23.1 57.7 69.2 84 100 46.2 73.1 53.8 85 69.2 38.5 53.85 30.7 86 100 61.5 80.75 38.5 87 100 38.5 69.25 61.5 88 61.5 46.2 53.85 15.3 x 89 15.4 7.7 11.55 7.7 x 90 69.2 15.4 42.3 53.8 91 92.3 15.4 53.85 76.9 92 61.5 38.5 50 23 x 93 53.8 7.7 30.75 46.1 94 69.2 15.4 42.3 53.8 95 76.9 23.1 50 53.8 96 38.5 15.4 26.95 23.1 x 97 30.8 7.7 19.25 23.1 x 98 23.1 0 11.55 23.1 x 99 61.5 7.7 34.6 53.8 100 30.8 0 15.4 30.8

(35)

貳、前後測內部一致性分析

本研究採折半方法(split-half method)進行試題分析,因其折半方法只 需根據一次測驗結果就可以估計題目的信度,折半方法可以用來說明測驗 試題取樣的適當程度,所以其信度係數被稱為內部一致性係數(coefficient of internal consistency)。本研究將奇數題與偶數題分成兩半,奇數題做為 前測試題,偶數題作為後測試題,學前測驗與學後測驗各 44 題,若折半 信度愈高表示兩半測驗的內容愈一致或相等亦即內容的取樣愈適當,本研 究經過之後測估計信度係數為0.72,試題的內部一致性有達其適切性,但 此種估計方法說明測驗的相關性,而不能提供時間取樣的誤差。

第九節 教學實驗實施

本研究在為期一個月的教學實驗前,進行預試與正式對象的個人背景 變項分析,以及教學實驗時的教學方式。詳細敘述如下:

壹、個人背景變項

每個學習者的環境不同,因此有不同的個人背景變項,本研究分成科 別、性別、先前校外英文學習時間與先備知識四項,進行調查分析。

3-7 預試問卷調查有效樣本之基本資料

變項 組別 人數 百分比

理工 25 51%

文商 21 43%

科別

其他(體育) 3 6%

男生 33 67%

性別

女生 16 33%

短期 20 41%

中期 27 55%

先前校外英文 學習時間

長期 2 4%

10 20%

先備知識

39 80%

(36)

一、預試樣本

本研究採立意取樣,選擇師大大一共同英文課程兩個班,扣除 無效問卷7 份,共取得 49 份預試問卷,分析如表 3-7。

二、正式樣本

本研究排除預試的兩個班級,於師大大一共同英文課程中徵求 自願者,共 18 名,平均大一共同英文課程平均成績為 66 分,在班 上多為中低程度,其基本資料調查中發現,自願學習者多為理工 組,因此對電腦科技產品都有興趣,只是全部都未曾使用過PDA;

以男生居多;大部分學習者先前校外英文學習時間約有4-6 小時,

也都具有基本英文能力;對教材內容而言,學習者的先備知識高低 各占半數,如表3-8 所示。

3-8 正式問卷調查有效樣本之基本資料

變項 組別 人數 百分比

理工 13 72%

文商 5 28%

科別

其他(體育) 0 0

男生 13 72%

性別

女生 5 28%

短期 2 11%

中期 10 56%

先前校外英文 學習時間

長期 6 33%

9 50%

先備知識

9 50%

貳、教學方式 一、教學時間

本研究教學時間為期四週,總共分成四次課程,教師教學為每 週三晚上七點到九點共兩個鐘頭,視學習者情況彈性延長半小時。

(37)

本研究之無所不在學習系統於上課時間作為教師的學習輔具;下課 PDA 讓學習者帶回家自我學習,教師可透過系統所記錄的學習 歷程進行督導。

二、教學活動

本研究規劃四次課程,上課內容的教學以活動方式進行,設計 活動學習單,以增進學習者使用PDA 熟悉度以及學習教材的使用 率,課程說明如下:

1. 第一週

進行無所不在系統使用說明,讓學習這了解PDA 主要功能 的使用,然後學習科技大樓的課程單元。

2. 第二週

進行圖書館單元學習,每個學習者有一活動學習單(如附錄 六),找出相對應的單字,進行測驗練習。

3. 第三週

進行綜合大樓與外語中心單元學習,學習者以兩人為一組 模擬與外國人訪談的十個問題,課後錄製與外國人攀談的英文 對話聲音檔

4. 第四週

繳交並檢驗作業,爾後進行英文口說練習,學習者藉由 PDA 所習得的單字與句子,抽出十個句子唸出正確的發音,完全正 確即可下課,答錯則回座位再使用PDA 系統學習,學習完再度 闖關,藉此可讓學習者加強練習。

數據

圖 3-3    HP iPAQ rx3715 Pocket PC PDA 參考圖示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3.師培生修習教育課程期間,學期成績不及 格學分達該學期修習學分數 1/2、操行成績 未達 80 分或記 2

3) 日常逐步發展不同的學與教策略,尋求校內 ( 行政 ) 與校外 ( 資源 ) 支援,留意機會,以擴闊學生的學習 經驗. 4)

課題  感動一刻  學習階段  第三學習階段  科目  視覺藝術 ..

使用 MapleTA 做作業,是本課程的主要學習活動之一。今年 4—6 月課程進 行期間,NCUx 學習平臺可以和 Windows 伺服機上面的 MapleTA,以 LTI 介面 進行串接。可是,我們在 9

3.結論-(1)記憶的歷程分為短期記 憶、長期記憶(2)短期記憶經選擇 與複習成為長期記憶(3)短期記憶

常識科的長遠目標是幫助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勇於面對未來的新挑 戰。學校和教師將會繼續推展上述短期與中期發展階段的工作

  此外, 圖書館亦陸續引進英美文學、外語學習與研究等 相關資料庫,如 19 世紀以前出版的經典文學名著 Literature Online, Early English Books Online 與 Naxos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