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生能認識、瞭解台灣原住民族現況 2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學生能認識、瞭解台灣原住民族現況 2"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輔仁大學98 學年度第 1 學期授課時間表

社工系兼任講師: 韋薇

科目代碼:D6402-14533 開課班級:社工二 上課時間: 五(567) 教室:

一、教學目標

1. 學生能認識、瞭解台灣原住民族現況

2. 學生藉著分享、討論、體驗,而能發現在主流文化下的原住民族群感受、身 份認同以及獨特性

3. 學生藉著認識原住民社會福利政策、社會問題及個案,而省思及探討:

原住民族社會工作vs.專業社會工作

4. 針對相關社會議題深入瞭解原住民族社會所需要社會工作者的角色與職責

二、課程內容

日期 課程內容 資料 作業

9/18 課程介紹

台灣原住民族現況

影帶、講義 指定本學期作業

9/25 台灣原住民族的歷史背景 講義

10/2 從原住民的文人、詩歌等看原住民的心情 講義 分享與討論

10/9 族群認同 影片 如上

10/1 6

數字告訴你 簡報

10/2 3

分組參訪都會原住民聚落 實地訪問 分享與討論

10/3 0

分組參訪都會原住民聚落 實地訪問 寫報告

11/6 11/1 3 11/2 0

分組報告與討論 原住民社會工作 原住民社會工作

簡報

台灣社會工作概 論:原住民社會 工作

分組口頭報告

11/2 7 12/4 12/1 1 12/1 8

1/8

原住民社會工作 原住民社會福利政策 都市原住民個案

原住民社會議題或機構參訪 原住民社會議題或機構參訪

講義 小組討論

實務工作者分享 實務工作者分享

小組報告 討論 討論

(2)

三、教學方法

£講授(Lecture)

£個案(Case study)

£電子教學(E- learning)

£體驗教學(Project adventure)

£實境體驗式教學法 (Role playing)

£競賽遊戲教學法(Business simulation game)

£電影教學(Theater learning)

£競賽讀書會(Study group)

£專題實作(Seminar on field research)

£產業實習(Internship)

£服務學習實作(Service Learning)

£自主學習(Independent study)

£對話教學(Dialogue Teaching)

£問題導向學習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

£其他,請說明

四、評量方式

課堂參與35%(抽點名、課堂活動與討論)、課堂報告與期中報告報告 30%;

期末報告35%

五、參考書目

課堂講義

陳雨嵐,2004,台灣的原住民,台北:遠足文化 呂寶靜,2002,社會工作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李明政,2003,文化福利權,台北:松慧

王振寰、瞿海源,2003,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沈瓊櫻、詹宜章,2002,社會工作概論,台北:學富

孫大川,2000,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

台北:聯合文學

謝高橋,1989,台灣山胞遷移都市後適應問題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孔文吉,2000a,忠於原味--原住民媒體、文化與政治,台北:前衛 晨星系列台灣原住民書籍

六、本課程能達成開課單位的哪些目標

□培養學生問題分析與解決的能力

【行為定義描述:透視問題核心,用最有效率的方法解決問題。同時,不能 只治標而不治本,必須提出根本解決之道。亦即利用具有創造力、整體性的 方法解決問題。】

□培養學生團隊建立與運作的能力

【行為定義描述:了解並欣賞團隊互動的微妙之處,積極且願意參與團隊工 作,熟悉團隊動力之相關運作工具,並能支持團隊目標之達成。】

(3)

□培養學生人際溝通與協調的能力

【行為定義描述: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對他人抱持同理心,尊重他人 意見,不預設立場,且能以坦誠、開放的態度積極傾聽,與人互動。】

七、備註

(一)可接受外系選修的人數  人(若不開放外系,則填”0

”)

(二)特殊教室需求:□LW337(80 人)□LW336(64 人)

□心園之○團體工作室○家庭會談室○個別會談

□ 桌椅可移動 □可看影片□可使用電腦簡報工具

□ 其他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面向東南亞,尋求區域合作的價值與意義。如今當我們面對台灣原住民的「民族數學」研究時,尤其

• 利用緊扣 課程設計 讓同學做討論,使同學 必須要讀過內容才能針對議題發表意見,這 樣不只讓教師知道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能慢

• 第三種教學觀認為,教學的目的是改變學生對事物、現象 的理解。教學( Teaching )的焦點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和掌握。教師須瞭解學生想什麼

2-1 化學實驗操作程序的認識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計劃與執行 2-2 化學實驗數據的解釋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2-3 化學實驗結果的推論與分析

問題類型 非結構化問題 結構化問題 結構化問題 結構化問題 學習能力 不具學習能力 不具學習能力 自錯誤中學習 自錯誤中學習 學習能力 不具學習能力 不具學習能力

台灣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 http://

內地交流、參觀、參與制服團隊/比賽),讓學 生從多角度認識《憲法》、《基本法》和國家

學習範疇 主要學習成果 級別 級別描述 學習成果. 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學習模式及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