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善見律毘婆沙》CBETA 電子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善見律毘婆沙》CBETA 電子版"

Copied!
17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善見律毘婆沙》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2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4, No. 1462

No. 1462 善見律毘婆沙

序品第一

簫齊外國三藏僧伽跋陀羅譯   南無諸佛

 若人百億劫  不可思議時   為一切眾生  往至疲倦處   正為世間故  南無大慈悲   由法難知故  從生生世間   稽首頭頂禮  甚深微妙法   破裂壞消盡  無明煩惱網   若戒定智慧  解脫具足行   懃修功德者  眾僧良福田   我今一心歸  頭面稽首禮   歸命三寶竟  至演毘尼義   令正法久住  利益饒眾生   以此功德願  消除諸惡患   若樂持戒者  持戒離眾苦 

  說曰。律本初說。爾時佛在毘蘭若。優波離為說之首。時集五百大比丘眾。何以 故。如來初成道。於鹿野苑轉四諦法輪最後說法度須跋陀羅。所應作者已訖。於俱尸 那末羅王林娑羅雙樹間。二月十五日平旦時入無餘涅槃。七日後迦葉從葉波國來。與 五百比丘僧。往俱尸那國。問訊世尊。路逢一道士。迦葉問曰。見我師不。道士答言

。汝師瞿曇沙門。命過已經七日。瞿曇涅槃諸人天供養。我從彼得此天曼陀羅華。迦 葉與大比丘聞佛已涅槃。宛轉涕哭悶絕躄地。時有比丘。名須跋陀羅摩訶羅。言止止

。何足啼哭。大沙門在時。是淨是不淨。是應作是不應作。今適我等意。欲作而作。

不作而止。時迦葉默然而憶此語。便自思惟。惡法未興宜集法藏。若正法住世利益眾 生。迦葉復念。佛在世時語阿難。我涅槃後所說法戒即汝大師。是故我今當演此法。

迦葉惟念。如來在世時以袈裟納衣施我。又念。往昔佛語比丘。我入第一禪定。迦葉 亦入定。如來如是讚嘆我。聖利滿足與佛無異。此是如來威德加我。譬如大王脫身上 鎧。施與其子使護其種姓。如來當知。我滅度後迦葉當護正法。是故如來施衣與我。

(2)

迦葉即集比丘僧。語諸比丘。我於一時。聞須跋陀羅摩訶羅言。大沙門在時。是淨是 不淨。是應作是不應作。今適我等意。欲作而作不作而止。諸長老。我等輩宜出法藏 及毘尼藏。諸比丘白大德迦葉。大德。當選擇諸比丘。大德迦葉。佛法九關一切悉通

。一切學人須陀洹斯陀含愛盡比丘。非一百亦非一千。通知三藏者得至四辯。有大神 力得三達智。佛所讚嘆。又愛盡比丘五百少一。是大德摩訶迦葉。所以選擇五百而少 一者。為長老阿難故。若無阿難。無人出法。阿難所以不得入者。正在學地。大德迦 葉。為欲斷諸誹謗故。不取阿難。諸比丘言。阿難雖在學地。而親從佛前受修多羅祇 夜。於法有恩。復是耆老。釋迦種族如來親叔之子。又無偏黨三毒。大德迦葉。應取 阿難足五百數。此是眾聖意也。諸大德比丘作是思惟。在何處集法藏。唯王舍城眾事 具足。我等宜往王舍城中。安居三月出毘尼藏。莫令餘比丘在此安居。所以者何。恐 餘比丘不順從故。是以遣出。於是大德迦葉白二羯磨。於僧耆品中廣明。於是從如來 涅槃。後七日大會。復七日中供養舍利。過半月已。餘夏一月半在。迦葉已知安居已 近。迦葉語諸長老。我等去時已至。往王舍城。大德迦葉。將二百五十比丘逐一路去

。大德阿 樓馱。將二百五十比丘。復逐一路去。賢者阿難。取如來袈裟。比丘僧圍 遶。往舍衛國至如來故住處。舍衛城人見阿難已。懊惱悲泣問阿難言。如來今在何所 而獨來耶。諸人號哭。猶如如來初涅槃時。賢者阿難。以無常法教化諸人。既教化已 入祇樹園。即開佛房取佛床座出外拂拭入房掃灑。掃灑已取房中故供養花出外棄之。

還取床座復安如本。賢者阿難種種供養。如佛在時無異。於是阿難。從佛涅槃後。坐 倚既久四大沈重。欲自療治。一日已至三日中服乳。取利而於寺坐。時有修婆那婆羅 門來請阿難。阿難答曰。今日服藥不得應命。明日當赴。至日將一長老比丘。到脩婆 那家。脩婆那即問脩多羅義。是故阿鋡第十品中。名脩婆那脩多羅經。於是阿難。於 祇樹園中種種修護已。欲入安居向王舍城。大德迦葉。與阿 樓馱一切比丘眾。至王 舍城。爾時見十八大寺一時頹毀。如來滅後諸比丘。衣 諸物縱橫棄散而去。是故狼 藉。五百大德比丘順佛教故。修護房舍。若不修護。外道當作此言。瞿曇沙門在世時 修治房舍。既涅槃後棄捨而去。為息此譏嫌故。宜應料理。迦葉言。佛在世時讚歎安 居先事。修護房舍作計校已。往至阿闍世王所。告求所須。王見比丘頭面禮足即問。

大德何所須求。迦葉答曰。十八大寺頹毀敗壞。今欲修護。王自知之。王答善哉。即 給作人。夏初一月日迦葉等修治修治寺中已。復往王所而白王曰。所修護寺今悉畢竟

。我等今者便演出法藏及毘尼藏。王答大善。所願成就。王復言曰。我今當轉王威法 輪。諸大德當演無上法輪。王白眾僧。我今政聽諸大德使令。眾僧答曰。先立講堂王 問何處起戴。答曰。可於先底槃那波羅山邊禪室門邊造。此中閑靜。王答甚善。於是 阿闍世王威力。猶如第二忉利天毘舍技巧。須臾之頃即立。成辦棟梁椽柱障壁階道。

皆悉刻鏤種種異妙。於講堂上。以珍玩妙寶而莊嚴之。懸眾雜花繽紛羅列。地下亦復 如是。種種殊妙猶如梵天宮殿無異。 氀茵褥薦席五百。敷置床上悉北向坐。又高座 以眾寶莊飾。選高座中最精妙者。擬以說法高座東向。眾僧語阿難曰。明日集眾出毘

(3)

尼藏。汝猶須陀洹道。云何得入。汝勿懈怠。於是阿難自思惟。明日眾聖集法。我云 何以初學地入中。阿難從初夜觀身已。過中夜未有所得。阿難思惟。世尊往昔有如是 言。汝已修功德。若入禪定速得羅漢。佛言無虛。當由我心精懃太過。今當疇量取其 中適。於是阿難從經行處下至洗脚處。洗脚已入房却坐床上。欲少時消息倚身欲臥。

脚已離地頭未至枕。於此中間便得羅漢。若有人問於佛法中離行住坐臥而得道者。阿 難是也於是大德迦葉至中月二日(六月十七日)中食已竟。料理衣鉢集入法堂。賢者阿難 欲現證所得令大眾知。不隨眾僧入。眾僧入已次第而坐。留阿難坐處。下坐眾僧從上 和南。次及空處而問。留此處擬誰。答曰擬阿難。又問。阿難今在何處。阿難知眾心 故現神足。故於此處沒。當坐處踊出現身。於是眾僧坐竟。大德迦葉語諸長老。為初 說法藏毘尼藏耶。諸比丘答曰。大德。毘尼藏者是佛法壽。毘尼藏住佛法亦住。是故 我等先出毘尼藏。誰為法師。長老優波離眾有問曰。阿難不得為法師耶。答曰。不得 為法師。何以故。佛在世時常所讚歎。我聲聞弟子中持律第一優波離也。眾曰。今正 應問優波離出毘尼藏。於是摩訶迦葉。作白羯磨問優波離。長老僧聽。若僧時到僧忍 聽。我問優波離毘尼法中。白如是。優波離作白羯磨。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

我今答大德迦葉毘尼法。白如是。如是優波離。白羯磨已整身衣服。向大德比丘頭面 作禮。作禮已上高座而坐。取象牙裝扇。迦葉還坐已問優波離。長老。第一波羅夷。

何處說因誰起耶。答曰毘舍離結。因迦蘭陀子須提那起。問曰犯何罪也。答曰犯不淨 罪。迦葉問優波離罪.因緣.人身.結戒.隨結戒。有罪亦問無罪亦問。如第一波羅 夷。如是第二第三第四因緣本起。大迦葉悉問優波離。隨問盡答。是故名四波羅夷品

。復次問僧伽婆尸沙。復次問二不定。次問三十尼薩耆波夜提。次問九十二波夜提。

次問四波羅提提舍尼。次問七十五眾學。次問七滅諍法。如是大波羅提木叉作已。次 問比丘尼八波羅夷。名波羅夷品。復次問十七僧伽婆尸沙。次問三十尼薩耆波夜提。

次問六十六波夜提。次問八波羅提提舍尼。次問七十五眾學。次問七滅諍法。如是已 作比丘尼波羅提木叉竟。次問蹇陀(漢言雜事)次問波利婆羅(漢言三擯四羯磨也)如是律藏 作已。大德迦葉一切問優波離。優波離答已。是故名五百羅漢集律藏竟。於是長老優 波離放扇從高座下。向諸大德比丘作禮。作禮已還復本座。摩訶迦葉言。毘尼集竟問 法藏。誰為法師應出法藏。諸比丘言。長老阿難。於是大德迦葉作白羯磨。長老僧聽

。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問長老阿難法藏。白如是。阿難復作白羯磨。大德僧聽。若僧 時到僧忍聽。我今答大德迦葉法藏。白如是。於是阿難從坐起。偏袒右肩禮。大德僧 已即登高座。登高座已手捉象牙裝扇。大德迦葉問阿難。法藏中梵網經。何處說耶。

阿難答曰。王舍城那蘭駄二國中間王菴羅絺屋中說。因誰而起。因修悲夜波利婆闍迦 婆羅門揵多。因二人起。大德迦葉問阿難梵網經因緣本起。次問沙門果經何處說耶。

阿難答曰。於王舍城耆婆林中說。為誰說耶。為阿闍世王梵棄子等。如是沙門果經因 緣本起。以是方便問五部經。何謂為五部。答曰。長阿鋡經。中阿鋡經。僧述多經。

殃堀多羅經。屈陀迦經。問曰。何謂屈陀迦經。答曰。除四阿鋡。餘者一切佛法。悉

(4)

名堀陀迦經。四阿鋡中一切雜經。阿難所出唯除律藏。佛語一味分別有二用。初中後 說其味有三。三藏亦復如是。戒定慧藏。若是部黨五部經也。若一二分別有九部經。

如是聚集有八萬法藏。問曰。何以名為一味。世尊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涅槃 時。於一中間四十五年。為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

是為一味。若一解脫性復為一味。何謂為二。法藏毘尼藏。何以初中後說。佛初中後 說。是謂為三。而說偈言

 流轉非一生  走去無厭足   正覓屋住處  更生生辛苦   今已見汝屋  不復更作屋   一切脊肋骨  碎折不復生   心已離煩惱  愛盡至涅槃 

  復有法師。解優陀那偈。此是如來初說。月生三日中得一切智慧。踊躍觀看因緣

。說是偈言

 時法生成就  蹇陀迦中說 

  如來臨涅槃時勅諸比丘。汝於我法中慎莫懈怠。此是最後說。於兩中間。是名中 說。問曰。何謂三藏。答曰。毘尼藏修多羅藏阿毘曇藏。是名三藏。問曰。何謂毘尼 藏。二波羅提木叉.二十三蹇陀.波利婆羅。是名毘尼藏。問曰。何謂修多羅藏。答 曰。梵網經為初。四十四修多羅。悉入長阿鋡。初根牟羅波利耶二百五十二修多羅。

悉入中阿鋡。烏伽多羅阿婆陀那為初。七千七百六十二修多羅。悉入僧述多。折多波 利耶陀那修多羅為初。九千五百五十七脩多羅。悉入鴦掘多羅。法句喻軀陀那伊諦佛 多伽尼波多毘摩那卑多涕羅涕利伽陀本生尼涕婆波致參毘陀佛種性經若用藏者。破作 十四分。悉入屈陀迦。此是名修多羅藏。問曰。何謂阿毘曇藏。答曰。法僧伽毘崩伽 陀兜迦他耶摩迦鉢叉逼伽羅坋那祗迦他跋偷。此是阿毘曇藏問曰。何謂毘尼義耶。說 偈答曰

 將好非一種  調伏身口業   知毘尼義者  說是毘尼義 

  問曰。何謂種種五篇波羅提木叉。波羅夷為初。五篇七聚罪。是謂為種種戒母。

將成堅行寬方便。隨結從身口不善作。此是將身口業。是故名毘尼耶。問曰。何謂修 多羅。以偈答曰

 種種義開發  善語如秀出   經緯與涌泉  繩墨綖貫穿   是謂脩多羅  甚深微妙義 

  問曰。何謂發義。答曰。自發義能發他義。問曰。何謂善語。答曰。先觀人心然 後善語。問曰。何謂秀出。答曰。譬如禾稻秀出結實。問曰。何謂經緯。答曰。以綖 織成。問曰。何謂涌泉。答曰。如泉取者眾多而無窮盡。問曰。何謂繩墨。答曰。如

(5)

直繩能去曲木。問曰。何謂為綖。答曰。譬如散花以綖貫穿風吹不散。修多羅者亦復 如是。貫諸法相亦不分散。問曰。何謂阿毘曇。以偈答曰

 有人意識法  讚歎斷截說   長法是故說  是為阿毘曇 

  此是阿毘偈也。意識讚歎斷截長。此入阿毘義也。問曰。何謂為意。答曰。修多 羅句云。有人言極劇意云何。是阿毘意義也。何謂為識。答曰。脩多羅句畫夜阿毘。

此是阿毘識義也。何謂讚歎。答曰。王阿毘王。此是阿毘讚歎義也。何謂斷截。答曰

。足力阿毘。此是阿毘斷截義也。何謂為長。答曰。阿毘于多(漢言長也)此是阿毘長義 也。又曰生色界慈心遍觀一方毘呵羅(漢言意義)識者。色聲乃至觸。是識義也。讚歎者

。學法無學法世間無上法。此是讚歎義也。斷截者。觸法成學。是斷截義也。長者。

大法不可度量阿耨多羅法。是長義也。此義應當知之。又曰曇者法也。何謂為藏以偈 答曰

 智藏藏義味  從義學器者   我今合一說  藏義汝自知   此是藏義也 

  問曰。何謂為藏。答曰。藏者學。此是法藏也。又脩多羅句云。如人執攬與鋘鈇 而來。此是器義也。今已總說三藏。應當知是二義也。已略說毘尼藏。智藏亦言義器

。脩多羅亦如是。又曰。阿毘曇者則是藏也。如是已知。復於三藏中。種種因緣指示 佛法。語言分別隨所薄著。學除甚深相學破合離者。次第文句至義自出。今次第現此 三藏。阿毘說曰。阿毘者。意義識義讚歎義斷截義出過廣義大義無上義。何謂為意。

憶持也。識者分別也。讚歎者。常為聖人之所讚歎也。斷截者。分別偈也。出過者。

過於餘法也廣者。於諸法中最為廣也。大者諸法之最大也。無上者。諸法無能勝也。

曇者。舉義承義護義。何謂為舉。舉者。舉置眾生於善道也。承者。承受眾生不令入 三惡道也。護者。擁護眾生令得種種快樂也。藏者器也。何謂為器。器者。能聚集眾 義也。問曰。藏與阿毘曇。為同為異。答曰同。又問曰。若同者。但云阿毘曇自足。

何須復言藏也。答曰。聖人說法欲使文句具足故。更安藏字也。如是三藏義亦爾。又 為指示故。為教授故。為分別故。為繫故。為捨故。為甚深相故。為離合故。若比丘 隨所至處。顯現如是一切諸義。此是三藏。如是次第威德顯現正義。隨罪過隨比類隨 教法。隨覆見纏名色差別。若人依毘尼為行則得入定。得定便具三達智。此是戒為行 本。因三昧故便具六通。若人修學阿毘曇。能生實智慧。實慧既生便具四辯。若人隨 順律語得世間樂。何謂為世間樂。淨戒之人人天讚善。常受世間四事供養。此世間樂 除欲樂。如脩多羅說。佛所說我已知之。不宜在家出家學道而得道果。得道果者。戒 定慧力也。隨逐惡者。皆由無智。無智故佛教妄解。妄解故誹謗如來。作諸惡業自破 其身。從此因緣廣生邪見。於阿毘曇僻學者。捉心過急。則心發逸所不應思。如脩多 羅。告諸比丘。有四法。不應思而思。心則發狂。法師曰。如是次第破戒邪見亂心善

(6)

不善說已。而說偈言

 具足不具足  隨行而得之   比丘樂學者  當愛重此法 

  如是藏義知一切佛語。應當知。何謂為阿含。法師曰。有五阿含。何謂為五。一 者長阿含。二者中阿含。三者僧育多阿含。四者鴦堀多羅阿含。五者屈陀伽阿含。問 曰。何謂為長阿含。三品中梵網經為初。四十四修多羅悉入三品中。是名長阿含。法 師問。云何名之為長。聚眾法最多故名為長。又問曰。何謂為阿含。答曰。容受聚集 義名阿含。如修多羅說。佛告諸比丘。我於三界中不見一阿含。如畜生阿含。純是眾 生聚集處也。以是義故。中阿含亦應知。不長不短故名為中。於十五品。根學修多羅 為初。一百五十二修多羅。是名中阿含。七月日出法竟。大德迦葉。修理成就十力法 已。於是大地如人歡喜。歎言。善哉善哉。乃徹黃泉六種震動。又種種奇異妙相出現

。此是五百大眾羅漢初集名也。而說偈言  世間中五百  羅漢出是法 

 故名五百出  諸賢咸共知 

  是時大眾說。大德迦葉問優波離。波羅夷何處結耶。亦問犯處亦問因緣亦問人身

。此問大德自知。答曰。時因人結戒。是故結戒一切次第我今當說。爾時佛在毘蘭若 處。問曰何時說耶。答集五百大眾說。如是種種義出已。問曰何以優波離說。答曰為 大德迦葉。問是戒本已現今誰持者。持者何處住。我當說根本。今說章句義。爾時佛 住毘蘭若。此根本律藏初如是說。長老優波離佛前持。佛未涅槃時。六通羅漢無數千 萬。從優波離受。世尊涅槃後。大德迦葉為初。諸大悲眾集閻浮利地中。誰能持。優 波離為初。諸律師次第持。乃至第三大眾諸大德持。令次第說師名字。優波離。大象 拘。蘇那拘。悉伽符。目揵連子帝須。五人得勝煩惱。次第閻浮利地中持律亦不斷。

乃至第三一切諸律師。皆從優波離出。此是連續優波離。何以故。優波離從金口所聞

。聚於心中開施與人。人知已有學人。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不可計數。愛盡比丘一千

。大象拘是優波離弟子。從優波離口悉聞。自解至深極理。學人初受不可計數。愛盡 比丘一千。蘇那拘此是大象拘弟子。蘇那拘從師口受取律已。讀誦性自知律。學人初 受不可計數。愛盡比丘一千。悉伽符是蘇那拘弟子。從師口受律已。於一千阿羅漢中

。最勝性自知律。學人初受學不可計數。愛盡比丘非百千不可度量。爾時閻浮利地無 數比丘集。目揵連子帝須神力。第三大眾欲現如是。毘尼藏閻浮利地中。諸法師次第 乃至第三大眾持。應當知。問曰。何謂為第三大眾。答曰。此是次第時已出竟。光明 妙法用智慧故。而說是讚曰

 壽命住世間  五百智慧明   五百中大德  迦葉最為初   譬如燈油盡  涅槃無著處 

(7)

跋闍子品第二集法藏

  於是眾聖。日夜中次第而去。世尊涅槃已一百歲時。毘舍離跋闍子比丘。毘舍離 中十非法起。何謂為十。一者鹽淨。二者二指淨。三者聚落間淨。四者住處淨。五者 隨意淨。六者久住淨。七者生和合淨。八者水淨。九者不益縷尼師壇淨。十者金銀淨

。此是十非法。於毘舍離現此十非法。諸跋闍子修那伽子名阿須。阿須爾時作王。黨 跋闍子等。爾時長老耶須拘迦。是迦乾陀子。於跋闍中彷徉而行。毘舍離跋闍子比丘

。毘舍離中現十非法。聞已我不應隱住壞十力法。若為方便滅此惡法。即往至毘舍離 到已。爾時長老耶須拘迦乾陀子。於毘舍離大林鳩咤伽羅沙羅中住。爾時跋闍子比丘 說戒時。取水滿鉢置比丘僧中。爾時毘舍離諸優婆塞來詣跋闍子比丘。作如是言。語 諸優婆塞。應與眾僧錢。隨意與半錢若一錢。使眾僧得衣服。一切應說。此是集毘尼 義。七百比丘不減不長。是名七百比丘集毘尼義。於集眾中二萬比丘集。長老耶斯那 比丘發起此事。於跋闍子比丘眾中。長老離婆多問薩婆迦。薩婆迦比丘答。律藏中斷 十非法。及消滅諍法。大德。我等輩今應出法及毘尼。擇取通三藏者。至三達智比丘 擇取已。於毘舍離婆利迦園中。眾已聚集。如迦葉初集法藏無異。一切佛法中垢洗除 已。依藏更問依阿含問。依枝葉問依諸法聚問。一切法及毘尼藏盡出。此是大眾。於 八月日得集竟。說偈讚曰

 世間中七百  是為七百名   依如前所說  汝等自當知 

  是時薩婆迦眉蘇寐離婆多.屈闍須毘多.耶須婆那參復多。此是大德阿難弟子。

修摩 婆娑伽眉。此二人是阿 留駄弟子。已曾見佛。而說偈言  第二好集眾  大法一切出 

 已至重法處  應作已作竟   愛盡比丘者  是名第二集 

阿育王品第三集法藏

  諸大德自作念言。當來世我等師法。如是濁垢起有無耶。大德即見當來世非法垢 起。從此以後百歲。又十八年中。波咤利弗國阿育王已生世。生已一切閻浮利地靡不 降伏。於佛法中甚篤信極大供養。於是諸外道梵志。見阿育王如此信佛法。外道梵志 貪供養故。入佛法中而作沙門。猶事外道如舊。以外道法教化諸人。如是佛法極大濁 垢。濁垢欲成。於是諸大德作是念。我等輩及當來世見垢不。各自觀壽命不及。復作 是念。誰為當來宣傳。諸大德觀一切人民及欲界中。都無一人。復觀諸梵天。有一天 人短壽。曾觀法相。諸大德作如是念。我等當往請此梵天人下生世間。於目揵連婆羅 門家中受胎。然後我等教化令其出家。得出家已。一切佛法通達無礙三達智已。破壞 外道判諸諍法。整持佛法。於是諸大德往至梵天。梵天人名帝須。諸大德至語帝須。

從此百年後十八年中。如來法極大垢起。我等觀一切世間及欲界。不見一人能護佛法

。乃至梵天見汝一人。善哉善人。若汝生世間。以十力法汝當整持。諸大德作是言已

(8)

。大梵帝須聞諸大德佛法中垢起我當洗除。聞已歡喜踊躍答曰。善哉對已。與諸大德 立誓於梵天應作已罷。從梵天下。爾時有大德和伽婆栴陀跋闍。二人於眾少年。通持 三藏得三達智愛盡阿羅漢。是二人不及滅諍。諸大德語二長老。汝二人不及滅諍。眾 僧今依事罰汝。當來有梵天人名帝須。當託生目揵連婆羅門家。汝二人可一人往迎取 度出家。一人教學佛法。於是諸大德阿羅漢。隨壽長短各入涅槃而說偈言

 第二七百眾  和合滅非法   當來法因緣  已作令久住   愛盡得自在  善通三達智   神通得自在  猶不免無常   我今說名字  傳流於將來   如是生無常  已知生難得   若欲得常住  當懃加精進 

  此第二僧說。摩呵梵魔帝須。從梵天下。託生目揵連婆羅門家。於是和伽婆觀見 帝須。已入婆羅門家受胎。知受胎已。和伽婆日日往其家乞食乃至七年。何以故。為 度因緣故。於是七年乞飯不得。乞水亦不得。過七年已復往乞食。其家人應曰。食已 竟。大德。更往餘家。和伽婆念言。今得語已還。於是婆羅門從餘處還。於路見和伽 婆。咄出家人。從我家來耶。有所得不。答曰得。婆羅門還至家中。而問家人。比丘 乞食有與不耶。家人答曰。都不與之。婆羅門言。比丘妄語。若明日來者我當詰問。

明日門外坐。大德和伽婆明日來。婆羅門問曰。大德。昨言乞有所得。定無所得。何 以妄語。比丘法得妄語不。大德和伽婆答曰。我往汝家七年。都無所得。昨始得家人 語我更往餘家。是故言得。婆羅門自思念言。此比丘正得語。而言有所得。善哉。是 知足人也。若得飲食者。便應大歡喜。婆羅門即迴已飲食分。施與和伽婆。而作是言

。從今已去日日於此取食。於是和伽婆。日日恒往取食。婆羅門見和伽婆威儀具足。

發大歡喜心。歡喜心已。復更請曰。大德。自今以後莫餘家乞。長來此食。和伽婆默 然受請。日日食已漸示佛法。示已而去。爾時婆羅門子年始十六。已學婆羅門法三圍 陀書。婆羅門子初從梵天下。猶好淨潔。床席先提悉不與人雜。若欲往師所。以床席 先提。以白潔裹。懸置屋間而去。去後大德和伽婆至。而作是念。時今至矣。來往多 年此婆羅門子都不共語。以何方便而化度之。即以神力。令家中床座隱蔽不見。唯見 婆羅門子所舉先提。爾時婆羅門見和伽婆來。遍求坐床了不能得唯見其子所舉先提。

即取與和伽婆坐婆羅門子還。見和伽婆坐其先提。見已心生忿怒。即問家人。誰持我 先提與沙門坐。大德和伽婆食竟。婆羅門子瞋心已息。大德和伽婆語婆羅門子。汝何 所知婆羅門子。咄沙門我無所知。誰應知也婆羅門子問和伽婆。沙門知圍陀法不。問 已此沙門必知。大德和伽婆。於三圍陀中通達。及乾晝(漢言一切物名)揩晝.伊底呵寫

.文字一切分別.婆羅門子。於狐疑法不能通達。所以爾者。由師不解。婆羅門子問 和伽婆。於難解中問問盡答。和伽婆語婆羅門子。汝問已多。我今次問汝一事。汝應

(9)

當答。婆羅門子言。善哉沙門。我當分別答耶。和伽婆於雙心中。問婆羅門子。若人 心起而不滅。若人心滅而不起。若人心滅而滅。若人心起而起。於是婆羅門子。仰頭 向虛空下頭視地。不知所以。反諮沙門。咄沙門。此是何義。和伽婆答。此是佛圍陀

。婆羅門子語。大德得與我不。答曰得。復問。云何可得。答曰。汝若出家然後可得

。於是婆羅門子心大歡喜。來到父母所而白言。此沙門知佛圍陀。我欲就學。用白衣 服沙門不與。令我出家然後當得。父母作是念已善哉。若汝出家學圍陀竟。當速還家

。婆羅門子心念言。我就此沙門。學佛圍陀竟者當還。臨欲去時父母教勅。汝能懃學 當聽汝去。答曰。無暇教勅。於是婆羅門子往詣和伽婆所。到已和伽婆。即取婆羅門 子度為沙彌。以三十二禪定法教其思惟。婆羅門子須臾之頃。得須陀洹道。和伽婆思 念。此婆羅門子已得道跡。不樂還家。譬如燋穀不復更生。此沙彌亦復如是。和伽婆 復言。若我與禪定深法。其得羅漢者恬靜而住。於佛法中不復更學。我今遣其往詣栴 陀跋闍所。教學佛法并宣我意。和伽婆言。善來沙彌。汝可往彼大德栴陀跋闍所學佛 法耶。汝到彼已當作是言。大德。我師遣來此教學佛法。栴陀跋闍答。善哉沙彌。明 日當教帝須一切佛法及義。唯除律藏。教學已竟受具足戒。未滿一歲即通律藏。於三 藏中悉具足知。和尚阿闍梨。以一切佛法付帝須已。隨壽命長短入於涅槃。爾時帝須 深修禪定。即得阿羅漢。以佛法教導一切人民。爾時賓頭沙羅王生兒一百。賓頭沙羅 王命終。阿育王四年中殺諸兄弟。唯置同母弟一人。過四年已然後阿育王。自拜為王

。從此佛涅槃已一百一十八年。後阿育王即統領閻浮利地。一切諸王無不降伏。王之 威神。統領虛空及地下。各一由旬。阿耨達池諸鬼神。恒日日獻水。八擔合十六器。

以供王用。爾時阿育王已信佛法。以水八器施比丘僧。二器施通三藏者。二器供王夫 人。餘四器自供。又雪山鬼神。日日獻楊枝木。名羅多。柔軟香美。王及夫人宮中妓 女。合一萬六千人。寺中比丘有六萬眾。常以楊枝。恒日日供比丘僧。及王夫人宮中 妓女。悉令備足。復有雪山鬼神獻藥果。名阿摩勒呵羅勒。此果色如黃金。香味希有

。復有鬼神獻熟菴羅果。復有鬼神。日日獻五種衣服。悉黃金色及手巾。又日日獻賢 聖蜜漿。又獻塗香及闍提花。海龍王又獻名眼藥。阿耨達池邊。有自然粳米香美。鼠 剝去皮取完全者。鸚鵡日日齎九十擔獻王。又巧作堂屋。中蜜蜂結房。作蜜以供王。

迦陵頻伽之鳥來至王所。作種種妙音以娛樂王。王有如是神力。又於一日王作金鎖遣 鎖海龍王將來。此海龍王壽命一劫。曾見過去四佛。龍王到已賜坐。師子座以白傘覆 上。種種香花供養。阿育王。脫己所著瓔珞。瓔珞海龍王身。以一萬六千妓女圍遶供 養。阿育王語海龍王言。我聞如來相好殊妙。我欲見之。汝可現之。於是海龍王受教

。即現神力。自變己身為如來形像。種種功德莊嚴微妙。有三十二大人之相八十種好

。譬如蓮花欝波羅花開敷莊嚴水上。亦如星宿莊嚴虛空青黃赤白種種光色。去身一尋 以自莊嚴。譬如青虹亦如電光圍遶而去。譬如金山眾寶光明而圍遶之。一切眾生視之 無厭。諸梵天龍夜叉乾闥婆等。於七日之中瞻仰目不暫捨阿育王見之歡喜。自從登位 三年唯事外道。至四年中信心佛法。王所以事外道者。時阿育王父賓頭沙羅王。本事

(10)

外道。日日供施婆羅門六萬人。王與夫人宮內悉事外道。是故相承事之。有一日阿育 王。供設諸婆羅門。王於殿上坐見諸婆羅門。左右顧視都無法用。王見如此而作是念

。我且更選試。必有法則者。我當供養。作是念已向諸臣言。卿等。若有事沙門婆羅 門者。可請來我宮中。我當供施。諸臣答曰。善哉。答已各去。於是諸臣。依其所事 事尼揵陀等諸外道。各將至王宮。到已而白王言。此是我等羅漢。是時阿育王。即敷 施床座。高下精麁各各不同。王語諸外道。隨力所堪各各當座而坐。諸外道聞王此言

。仍各自量而坐。或坐先提者。或坐木段者。王觀察如此。自作念曰。此諸外道等定 無法用。王即知已而作是言。外道如此不足供施。食訖即令出。又復一日。王於殿上 在窓牖中。見一沙彌。名泥瞿陀。從殿前過。行步平正威儀具足。王問。此誰沙彌耶

。左右答曰。泥瞿陀沙彌。是先王長子修摩那之子也。法師曰。我今依次第說因緣。

爾時賓頭沙羅王病困。阿育王。從所封欝支國來還父王國。即殺修摩那太子。仍自把 王國事。阿育王殺太子修摩那已。撿挍宮內。修摩那妃。先已懷胎滿十月。仍假服逃 出。去城不遠至栴陀羅村。村邊有樹名泥瞿陀。有一天人作此樹神。樹神見修摩那妃 語言。善來。妃聞樹神喚。即往至樹所。樹神神力化作一屋。語妃曰。汝可住此屋。

妃聞語已即便入屋。其夜而生一男兒。母為作字名泥瞿陀。於是旃陀羅主敬心供給。

如奴見大家無異。時王女妃住樹神屋中七年。泥瞿陀年已七歲。爾時有阿羅漢比丘。

名婆留那。以神通觀泥瞿陀。因緣應度。作是念今時至矣。欲度為沙彌。即往詣妃所

。求度為沙彌。妃即與令度。婆留那即度為沙彌。髮未落地即得羅漢。又一日沙彌料 理裝束已。往詣師所供養已。取鉢盂袈裟往至母所。從城南入過殿前行出城東門。爾 時阿育王。在殿上向東經行。王見泥瞿陀沙彌於殿前過。威儀具足視地七尺而行。心 中清淨。此因緣已前說。今當廣說。於是阿育王而作是念。彼沙彌者。屈身俯仰威儀 庠序。當有聖利法也。王見沙彌已信心歡喜。即發慈哀心。何以故。過去世時此沙彌

。是阿育王兄。曾共修功德。而作偈說  往昔因緣故  今生復歡喜 

 譬如欝鉢花  得水鮮開敷 

  於是阿育王。生慈悲已不能自止。即遣三臣往喚沙彌。諸臣極久未時得還。復遣 三臣。三臣到已語沙彌言。沙彌速去。於是沙彌。執持威儀安庠而來。到已王語沙彌

。當自觀察隨意坐也。於是沙彌。觀看眾中都無比丘。沙彌知已。仍欲就白傘高座。

而作方便令王受鉢。王見沙彌作方便已。心自念言。此沙彌者必為家主。沙彌即以鉢 授王已。即就王座。王以己所食施與沙彌。沙彌自量取足而受。沙彌食竟。於是王問 沙彌。沙彌師教沙彌悉知不。答曰。我知少分。王言。善哉。為我說之。善哉大王。

我當為說。沙彌而作是念。量王所堪。即為說法呪願。便說半偈  不懈怠者是涅槃  若懈怠者是生死 

(11)

  王聞已向沙彌言。我知已但說令盡。沙彌呪願已竟。王向沙彌言。日供養八分。

沙彌答。善哉。我當迴與師。王問。沙彌師是誰耶。答言。無罪見罪呵責。是名我師

。王言。更與八分。沙彌答。善哉。我當與阿闍梨。王復問言。闍梨是誰。答。共於 善法中教授令知。是我闍梨。王復答言。善哉。我更與八分。沙彌答。此八分與比丘 僧。王復問言。比丘僧是誰。答言。我師我闍梨我是依止。故得具足戒。王聞是已倍 增歡喜。王語沙彌。若爾我更與八分。沙彌答言。善哉受。受已而去。明日沙彌。與 比丘僧三十二人來至王宮。到已中食竟。王問沙彌。更有比丘無。沙彌答言有。若有 者更將三十二人來。如是漸增乃至六萬。是時外道六萬徒眾失供養分。大德泥瞿陀。

即授王及宮內夫人諸臣。悉受三歸五戒。是時王及諸人。信心倍增無有退轉。王為諸 眾僧。起立大寺安處眾僧。乃至六萬日日供養。王所統領八萬四千國王。勅諸國起八 萬四千大寺。起塔八萬四千。王勅諸國造立塔寺。各受王命歡喜而造。復有一日於阿 育僧伽藍作大布施。布施已。王於六萬比丘僧中坐。而作是言。我有四種供給。湯藥 飲食衣服臥具。自恣與僧。語已而作是問。諸大德。佛所統領有幾種法耶。比丘答言

。支法有九。法聚有八萬四千。王聞已至心於法。王作是念。我當立八萬四千寺。以 供養八萬四千法聚。即日出銀錢九十六億。而喚大臣。臣到已王語臣言。我所領八萬 四千國。遣人宣令。國起一寺。阿育王自作阿育王僧伽藍。眾僧見阿育王欲起大寺。

見已有一比丘。名因陀掘多。有大神力漏盡羅漢。眾僧即差因陀掘多。統知寺事。是 時因陀掘多見寺有所闕短處。自以神力修治令辦。王出銀錢。羅漢神力三年乃成。諸 國起寺來啟答王。一日俱到白統臣言。造塔寺已成。統臣入白王言。八萬四千國。起 八萬四千寺塔。皆悉已成。王答言。善哉。王語一大臣。可打鼓宣令。寺塔已成。七 日之後當大供養布施。國中一切內外人民。悉受八戒身心清淨。過七日已莊嚴擬赴王 命。如天帝釋諸天圍遶。阿育王國土亦復如是。莊嚴竟人民遊觀無有厭足。人民悉入 寺舍。爾時集眾。有八億比丘僧九十六萬比丘尼。於集眾中羅漢一萬。諸比丘僧。心 作是念。我當以神通力令王得見己所造功德。見此已然後佛法大盛。諸比丘以神通力

。王所統領閻浮利地。縱廣四萬乃至海際。其中所起塔寺。一切供養布施種種功德。

使王一時覩見。王得見已心中歡喜。而白眾僧言。如我今者。供養如來作大布施。心 中歡喜有如我不。於是眾僧。推目揵連子帝須令答王。帝須答王言。佛在世時諸人供 養。不及於王。唯王一人無能過者。王聞帝須此語。心中歡喜不斷。而作念言。於佛 法中作大布施。無與我等。我當受持佛法如子愛父。則無有狐疑。於是大王問比丘僧

。我於佛法中得受持不。爾時帝須聞王語已。又見王邊王子。名摩哂陀。因緣具足。

便作念。若是王子得出家者。佛法極大興隆。念已而白王言。大王。如此功德猶未入 佛法。譬如有人從地積七寶上至梵天。以用布施。於佛法中亦未得入。況王布施而望 得入。王復問言。云何得入法分。帝須答言。若貧若富。身自生子。令子出家得入佛 法。作是言已。王自念。我如此布施。猶未入佛法。我今當求得入因緣。王觀看左右 見摩哂陀。而作是念。我弟帝須已自出家。即立摩哂陀為大子。王復籌量立為太子好

(12)

。令出家好。即語摩哂陀。汝樂出家不。摩哂陀見叔帝須出家。後心願出家。聞王此 言心大歡喜。即答。實樂出家。若我出家。王於佛法得入法分。爾時王女名僧伽蜜多

。立近兄邊其婿先已與帝須俱出家。王問僧伽蜜多。汝樂出家不。答言。實樂。王答

。若汝出家大善。王知其心。心中歡喜向比丘言。大德。我此二子眾僧為度。令我得 入佛法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一

(13)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二

蕭齊外國三藏僧伽跋陀羅譯

  眾僧已受。即推目揵連子帝須為和尚。摩呵提婆為阿闍梨。授十戒。大德末闡提 為阿闍梨。與具足戒。是時摩哂陀年滿二十。即受具足戒。於戒壇中得三達智。具六 神通漏盡羅漢。僧伽蜜多阿闍梨。名阿由波羅。和尚名曇摩波羅。是時僧伽蜜多年十 八歲。度令出家。於戒壇中即與六法。王登位以來。已經六年二子出家。於是摩哂陀

。於師受經及毘尼藏。摩哂陀於三藏中。一切佛法皆悉總持。同學一千摩哂陀最大。

爾時阿育王登位九年。有比丘拘多子。名帝須。病困劇。持鉢乞藥得酥一撮。其病增 長命將欲斷。向諸比丘言。三界中慎勿懈怠。語已飛騰虛空。於虛空中而坐。即化作 火自焚燒身。入於涅盤。是時阿育王。聞人宣傳為作供養。王念言。我國中比丘。求 藥而不能得。王於四城門邊起作藥藏。付藥滿藏中。時波咤利弗國四方城門邊。有四 千客堂。堂日得錢五千。以供王用。爾時王。以錢一千供大德泥瞿陀。一千供養塔像 華香直。取一千供給法堂。一千供諸律師。一萬供眾僧。四城門邊藥藏。日一萬以用 買藥直。爾時佛法興隆。諸外道等衰殄失供養利。周遍乞食都無所得。為飢渴所逼。

託入佛法而作沙門。猶自執本法教化人民。此是律此是法。既不用佛法律威儀進止。

悉不得法來入寺住。至布薩日來入僧中。諸善比丘不與其同。爾時目揵連子帝須。自 念言。諍法起已不久當盛。我若住僧眾。諍法不滅。即以弟子付摩哂陀已。目揵連子 帝須。入阿烋河山中隱靜獨住。諸外道比丘。欲以己典雜亂佛法。遂成垢濁。外道猶 行己法。或事火者。或五熱炙身。或大寒入水。或破壞佛法者。是故諸善比丘。不與 同布薩自恣及諸僧事。如是展轉乃至七年不得說戒。阿育王知已。遣一大臣。來入阿 育僧伽藍。白眾僧。教滅鬪諍和合說戒。大臣受王勅已入寺。以王命白眾僧。都無應 對者。臣便還更諮傍臣。王有勅令。眾僧滅諍而不順從。卿意云何。傍臣答言。我見 大王往伏諸國。有不順從王即斬殺。此法亦應如此。傍臣語已。使臣往至寺中。白上 座言。王有勅令。眾僧和合說戒。而不順從。上座答言。諸善比丘。不與外道比丘共 布薩。非不順從。於是臣。從上座次第斬殺。次及王弟帝須而止。帝須見殺諸比丘。

即自念言。此臣受取王勅。辟故殺諸眾僧也。問曰。帝須是誰。答曰。是王弟同生。

爾時阿育王登位。立弟為太子。太子一日入林遊戲。見諸群鹿陰陽和合。太子作是念

。此諸群鹿噉草飲水。尚復如此。豈況比丘在寺房舍。床褥細軟飲食適口。當無是事

。太子遊還到王所。白王言。我向出遊。見諸群鹿陰陽和合。畜生噉草飲水。尚有此 事。諸比丘僧。在寺房舍供養備足。豈無此事。王聞語已。即自念言。非狐疑處而生 狐疑。一日太子帝須。觸忤王意。王忿而語太子帝須。我今以王位別汝。七日作王訖 已。我當殺汝。是時太子帝須。雖受王位七日之中日夜妓樂飲食種種供養。心不染著

。形體羸瘦憂惱轉劇。所以爾者。猶畏死故。七日已滿。王喚帝須問。何意羸瘦。飲 食妓樂不稱意耶。帝須答言。死法逼迫心不甘樂。王聞語已語帝須言。汝已知命七日 當死。猶尚惶怖。況諸比丘出息入息恒懼無常。心有何染著。王語已。帝須於佛法中

(14)

即生信心。又復一日。太子帝須出遊行獵。漸漸前行至阿練若處。見一比丘坐。名曇 無德。有一象。折取木枝遙拂比丘。太子見已心發歡喜。而作願言。我何時得如彼比 丘。曇無德比丘。自逆知帝須心願。比丘即以神力飛騰虛空。於虛空中而坐。令帝須 得見。從虛空飛往阿育僧伽藍大池中。於水上而坐立。脫僧伽梨欝多羅僧置虛空中。

入池洗浴。是時太子帝須。見大德有如是神力。心大歡喜而言。今日我當出家。即還 宮中白王言。我欲出家。王必哀念聽。我出家。王聞帝須求出家。心大驚怪。答言。

宮中妓女百味餚饍娛樂快樂。何以出家。王種種方便令其心止。志意堅固永不肯住。

而答王言。宮中婇女歡樂暫有。會當別離。大王嘆言。善哉。即遣諸臣。使平治道路 掃灑清淨竪立幢幡種種莊嚴。莊嚴竟已。臣白王言。裝束已辦。王取太子公服天冠瓔 珞莊嚴太子千乘萬騎圍遶奉送往至寺中。眾僧見太子帝須出家。心大歡喜。有辦僧伽 梨者。欝多羅僧者。安陀會者。鉢盂者。擬待太子即出家已。是時太子往到禪房。至 曇無德比丘所求欲出家。國中豪貴諸長者兒一千童子。隨太子出家國中人民見太子出 家。各自念言。太子如此尊貴。尚捨王位出家修道。我等貧窮何所戀慕。念已無數人 眾悉隨出家。阿育王登位四年太子出家。復有王外甥阿嗜婆羅門。是僧伽蜜多知已。

有一男兒阿嗜。聞太子出家。心中驚喜往至王所。即白王言。我今欲隨太子出家。願 王聽許。王答。善哉。即與太子俱日出家。如是於佛法中。多有剎利出家。佛法興隆

。時帝須言。當知此臣僻取王意殺諸比丘。臣殺未已。帝須比丘便前遮護。臣不得殺

。臣即置刀。往白王言。我受王勅。令諸比丘和合說戒。而不順從。我已依罪次第斬 殺。殺猶未盡。帝須比丘即便遮護。不能得殺。臣白王言。帝須比丘為殺以不。王聞 臣言殺諸比丘。即大驚愕。心中懊惱悶絕躄地。以冷水灑面良久乃穌。即語臣言。咄 咄我遣汝入寺。欲令眾僧和合說戒。何以專輒而殺眾僧。王往寺中白諸眾僧。我前遣 一臣教令和合說戒。不使殺諸比丘。此臣專輒枉殺眾僧。不審此事誰獲罪耶。有比丘 答言。由王故殺。此是王罪。或有比丘言。兩俱得罪。有一比丘即問王言。王心云何

。有殺心不。王答言。我本以功德意遣。無殺心也。若王如此王自無罪。殺者得罪。

王聞如是言已。心生狐疑問諸比丘。有能斷我狐疑者不。若能斷我狐疑心者。我當更 竪立佛法。諸比丘答言。有目揵連子帝須。能斷狐疑竪立佛法。於是即遣法師四人。

人各有比丘一千侍從而去。復遣大臣四人。人各有一千人將從。往迎大德目揵連子帝 須。須得而歸。是時二部眾。往至阿烋河山中。迎取目揵連子帝須。到已而言。王喚 帝須。帝須不去。王復更遣法師八人。人各有比丘一千侍從。大臣八人。人各一千侍 從。到已復言。王喚帝須。帝須不去。王遲望二使。經久未反。王心狐疑。王復問諸 大德。大德。我已遣二使。往迎目揵連子帝須。使已經久而不見至。眾僧答言。恐迎 者僻宣王意言喚帝須。是故不來。王復問言。云何作請語而得來耶。眾僧答王。當作 是言。佛法已沒。願屈大德來更共竪立。乃可得來。王聞是言。更遣法師十六人。人 各比丘一千侍從。大臣十六人。人各將一千人。王復問。彼法師為老為少。眾僧答言 老。若其老者。當用輿迎。眾僧答言。不得乘輿。王復問言。彼大德者住在何處。答

(15)

言。阿烋河山中。若爾當遣舫乘往迎。勅使者言。汝若到已。當請大德住大舫中。可 使四邊帶仗防護。是時大眾使者發去。到阿烋河山中。即以王命白大德言。今佛法已 沒。仰屈大德來共竪立。於是大德。聞使語已言。我出家正為佛法。今時至矣。即取 坐具而起。帝須自念言。明當至波咤利弗國。是時阿育王。夜夢見如是相貌。有一白 象而來。以鼻摩娑王頭捉王右手。明旦王召相師曰。我夜夢如是相貌。為吉為凶。有 一相師。即答王言。捉王手者是沙門像也。大王聞相師語已。即得信來。白王。大德 帝須今日已至。王聞至已。即出往迎。王自入水至膝。大德帝須欲上。王以右手捧接 大德。大德帝須便捉王手。左右拔劍欲斫大德帝須。何以故。阿育王法。若人捉王頭 及手。即便斫頭。是故拔劍欲斫。爾時王見水中拔劍影。王迴顧言。咄咄。我昔勅臣

。往至寺中令眾僧和合說戒。而僻取我意殺諸比丘。而汝今者復欲殺耶。止止。莫作 我罪。法師問曰。比丘不得捉白衣手。云何得捉。答曰。王為欲聞法故往請來。王即 是大德弟子故得捉手。於是王將大德往園林中住。三重防衛。王自為大德洗脚以油磨 之。磨竟於一邊而坐。王自念言。此大德能斷我疑不。若能斷我疑者。亦能斷諍法。

然後佛法竪立。王念。我且當試大德。我欲見大德神通力。願為示現。帝須答言。汝 今樂見何等神力。王言。我欲見大地震動。帝須問曰。為欲使一邊動一切動耶。王復 問言。於此二種何者為難。帝須答言。譬如銅盤盛滿中水。有人動盤水悉動難。半動 半不動難。王言。半動半不動甚難。帝須答言。如是大王。王言。欲見半動半不動。

帝須語王。周迴四方四由旬。彈繩作界。東方安車。南方安馬。西方安人。北方安銅 盤水。使各騎界上一脚在內一脚在外。銅盤水當安界上。半入界內半在界外。王即隨 教作已。於是帝須即入第四禪。從禪定起。而向王言。善見大王。大德帝須即以神力

。能使四方四由旬外悉大震動。界內不動。車馬及人外脚悉動。內脚不動。水半動半 不動。於是大王。見大德神力如此。即大歡喜。我先所疑今得斷也。於佛法中惡法得 滅。王即問大德帝須。我先遣一臣到寺。令僧和合說戒。而臣專輒殺諸比丘。此罪誰 得耶。帝須答言。大王。有殺心不。王即答言。我無殺心。若無殺心王無罪也。即便 為王說本生經。佛語諸比丘。先籌量心然後作業。一切作業皆由心也。帝須欲演本生 經。大王。往昔有一鷓鴣鳥。為人籠繫在地。愁怖便大鳴喚。同類雲集為人所殺。鷓 鴣問道士。我有罪不。道士答言。汝鳴聲時有殺心不。鷓鴣鳥言。我鳴伴來。無殺心 也。道士即答。若無殺心汝無罪也。而說偈言

 不因業而觸  必因心而起   善人攝心住  罪不橫加汝 

  如是大德帝須。方便令王知已。七日在園林中。帝須教王。是律是非律。是法是 非法。是佛說是非佛說。七日竟。王勅。以步障作隔。所見同者集一隔中。不同見者 各集異隔。處處隔中出一比丘。王自問言。大德。佛法云何。有比丘答言。常或言斷

。或言非想。或言非想非非想。或言世間涅槃。王聞諸比丘言已。此非比丘。即是外 道也。王既知已。王即以白衣服與諸外道。驅令罷道。其餘隔中六萬比丘。王復更問

(16)

。大德。佛法云何。答言。佛分別說也。諸比丘如是說已。王更問大德帝須。佛分別 說不。答言。如是大王。知佛法淨已。王白諸大德。願大德布薩說戒。王遣人防衛眾 僧。王還入城。王去之後。眾僧即集眾六萬比丘。於集眾中。目揵連子帝須為上座。

能破外道邪見徒眾。眾中選擇知三藏得三達智者一千比丘如昔第一大德迦葉集眾。亦 如第二須那拘集眾出毘尼藏無異。一切佛法中清淨無垢。第三集法藏九月日竟。大地 六種震動。所以一千比丘說。名為第三集也。法師問曰。三集眾誰為律師。於閻浮利 地。我當次第說名字。第一優波離。第二馱寫拘。第三須那拘。第四悉伽婆。第五目 揵連子帝須。此五法師於閻浮利地。以律藏次第相付不令斷絕。乃至第三集律藏。從 第三之後。目揵連子帝須臨涅槃。付弟子摩哂陀。摩哂陀是阿育王兒也。持律藏至師 子國。摩哂陀臨涅槃。付弟子阿栗咤。從爾已來。更相傳授至于今日。應當知之。我 今說往昔師名。從閻浮利地五人持律藏至師子國。第一名摩哂陀。第二名一地臾。第 三名欝帝臾。第四名參婆樓。第五名拔陀沙。此五法師智慧無比。神通無礙得三達智

。於師子國各教授弟子。摩哂陀臨涅槃。付弟子阿栗咤。阿栗咤付弟子帝須達多。帝 須達多付弟子伽羅須末那。伽羅須末那付弟子地伽那。地伽那付須末那。須末那付伽 羅須末那。伽羅須末那付曇無德。曇無德付帝須。帝須付提婆。提婆付須末那。須末 那付專那伽。專那伽付曇無婆離。曇無婆離付企摩。企摩付優波帝須。優波帝須付法 叵。法叵付阿婆耶。阿婆耶付提婆。提婆付私婆。如此諸律師智慧第一。神通無礙得 三達智愛盡羅漢。如是師師相承至今不絕。法師曰。我今更說根本因緣。爾時於波咤 利弗國。集第三毘尼藏竟。往昔目揵連子帝須。作如是念。當來佛法何處久住。即以 神通力觀看閻浮利地。當於邊地中興。於是目揵連子帝須。集諸眾僧語諸長老。汝等 各持佛法。至邊地中竪立。諸比丘答言。善哉。即遣大德末闡提。汝至罽賓揵陀羅咤 國中。摩呵提婆。至摩醯婆末陀羅國。勒棄多。至婆那婆私國。曇無德。至阿波蘭多 迦國。摩訶曇無德。至摩訶勒咤國摩呵勒棄多。至臾那世界國(是漢地也)末示摩。至雪 山邊國。須那迦欝多羅。至金地國。摩哂陀欝帝夜參婆樓拔陀。至師子國。各竪立佛 法。於是諸大德各各眷屬五人。而往諸國竪立佛法。爾時罽賓國中有龍王。名阿羅婆 樓。國中種禾稻。始欲結秀。而龍王注大洪雨。禾稻沒死流入海中。爾時大德末闡提 比丘等五人。從波咤利弗國飛騰虛空。至雪山邊阿羅婆樓池中下。即於水上行住坐臥

。龍王眷屬童子入白龍王言。不知何人。身著赤衣居在水上。侵犯我等。龍王聞已即 大瞋忿。從宮中出。見大德末闡提。龍王忿心轉更增盛。於虛空中作諸神力。種種非 一。令末闡提比丘恐怖。復作暴風疾雨雷電霹靂。山巖崩倒樹木摧折。猶如虛空崩敗

。龍王眷屬童子。復集一切諸龍童子。身出烟竟。起大猛火雨大礫石。欲令大德末闡 提恐怖。既不恐怖。而便罵言。禿頭人君為是誰。身著赤衣。如是罵詈。大德顏色不 異。龍王復更作是罵言。捉取打殺。語已更喚兵眾。現種種神變。猶不能伏。大德末 闡提。以神通力蔽龍王神力。向龍王說。若汝能令諸天世人一切悉來恐怖。我者一毛 不動。汝今更取須彌山王及諸小山擲置我上。亦不能至。大德作是語已。龍王思念。

(17)

我作神力便已疲倦。無所至到。心含忿怒而便停住。是時大德知龍王心。以甘露法味 教化示之。令其歡喜歸伏龍王受甘露法已。即受三歸五戒。與其眷屬八萬四千俱受五 戒。復有雪山鬼夜叉揵撻婆鳩盤茶鬼等。聞大德末闡提說法已。即受三歸五戒。復有 夜叉五人。與眷屬俱。呵梨帝耶夜叉尼有五百子。得須陀洹道於是大德末闡提。喚一 切夜叉及龍王。從今以後莫生瞋恚。莫殘害人民禾稻。於諸眾生生慈悲心令得安樂。

一切諸龍鬼等答言。善哉。如大德教即當順從。即日龍王作大供養。龍王遣取己七寶 床。與末闡提。末闡提坐於床上。龍王立近末闡提邊。以扇扇末闡提。是時罽賓揵陀 勒叉國人民。常以節日集。往祠會龍王。到已見大德末闡提。各相謂言。此比丘神力 乃勝龍王。於是人民悉禮末闡提。禮已而坐。末闡提。為諸人民說讀譬喻經。說已八 萬眾生即得道果。千人出家。法師言。從昔至今罽賓國。皆著袈裟光飾其境。而說偈 言

 罽賓揵陀國  爾時末闡提   瞋恚大龍王  教化令受法   復有餘大眾  從繫縛得解   八萬得天眼  出家一千眾 

  大德摩訶提婆。往至摩醯娑慢陀羅國。至已為說天使經。說竟四萬人得道果。皆 悉隨出家。而說偈言

 摩訶提婆  有大神力  得三達智   到摩醯娑 

 為說天使經  度脫諸眾生   四萬得天眼  皆悉隨出家 

  大德勒棄多。往婆那婆私國。於虛空中而坐。坐已為說無始經。說已六萬人得天 眼。七千人出家。即起五百寺。而說偈言

 大德勒棄多  有大神通力   到婆那婆私  於虛空中坐   為說無始經  眾生得天眼   出家七千人  五百僧伽藍 

  大德曇無德。往阿波蘭多國。到已為諸人民說火聚譬經。說已令人歡喜。三萬人 得天眼。令服甘露法。從剎利種男女。各一千人出家。如是佛法流布。而說偈言  大德曇無德  有大神通力 

 往阿婆蘭多  說火聚經法   令服甘露法  眾生得天眼   一千比丘僧  比丘尼如是 

(18)

  大德摩訶曇無德。往至摩訶勒咤國。到已為說摩訶那羅陀迦葉本生經。說已八萬 四千人得道。三千人出家。如是佛法流通。而說偈言

 大德摩訶曇  有大神通力   往摩訶勒咤  說迦葉本經   眾生得道果  出家三千人 

  大德摩訶勒棄多。往臾那世界國。到已為說迦羅羅摩經。說已臾那世界國。七萬 三千人得道果。千人出家。臾那世界佛法通流。而說偈言

 摩訶勒棄多  有大神通力   往臾那世界  說摩迦羅經   眾生得道果  出家一千人 

  大德末示摩。大德迦葉。大德提婆純毘帝須。復大德提婆。往雪山邊。到已說初 轉法輪經。說法已。八億人得道。大德五人。各到一國教化。五千人出家。如是佛法 流通雪山邊。而說偈言

 大德末示摩  有大神通力   往到雪山邊  說初法輪經   眾生得道果  出家五千人 

  大德須那迦那欝多羅。往至金地國。到已。於金地中。有一夜叉尼。從海中出。

往到王宮中。夫人若生兒已。夜叉即奪取而食。爾時王夫人生一男兒。見大德須那迦 來即大恐怖。而作念言。此是夜叉尼伴也。即取器仗往欲殺須那迦。須那迦問言。何 以持器仗而來。諸人答言。王宮中生兒。而夜叉尼伴奪取而食。君將非其伴耶。須那 迦答言。我非夜叉尼伴。我等名為沙門。斷殺生法。護持十善勇猛精進。我有善法。

是時夜叉尼聞王宮生兒。相與圍遶從海中出。作如是言。今王生兒。我當往取食。王 宮中國人。見夜叉眾來。皆大驚怖。往白大德。是時須那迦。即化作夜叉大眾。倍於 彼眾而圍遶之。夜叉尼等見化夜叉。而作念言。彼夜叉者當已得國。今將欲來害食我 等。作是念已。即各走去不得迴顧。於是化夜叉眾。隨後而逐不見而止。大德須那迦

。即誦呪防護國土。使諸夜叉斷不得入。即為國人民說梵網經。說已六萬人皆得道果

。復有受三歸五戒者。三千五百人為比丘僧。一千五百人為比丘尼。於是佛法流通。

法師言。從昔至今。王若生兒悉皆取名名須欝多羅。而說偈言  大德須那迦  欝多羅比丘 

 有大神通力  往到金地國   為說梵網經  眾生得道果   三千五百僧  一千五百尼 

  大德目揵連子帝須。與眾僧遣摩哂陀往師子洲。摩哂陀即作是念。此時可去以不

。摩哂陀即入定觀。師子阿 羅陀國王。名聞茶私婆。年已老耄。不堪受化。若往化 者。佛法亦不久住。我今且止。去時未至。若王命終。太子代位。我當共往建立佛法

(19)

。我今且往外家。欲問訊母。復更自念。到母國已當還此不。仍往師子洲也。摩哂陀 往師所。頭面禮足及比丘僧。從阿育王僧伽藍出。摩哂陀為上座。僧伽蜜多兒沙彌。

須末那等六人。及一優婆塞。名盤頭迦。與共俱去。過王舍城至南山村。從此次第而 去至母國也。法師曰。何以故。昔阿育王封欝支國。初往至國次第而去。即到南山。

山下有村。名卑提寫。大富長者以女與阿育王為婦。到國而生一男兒。名摩哂陀。摩 哂陀年已十四。後阿育王便登王位。留婦置欝支國。在卑提寫村住。是以經文注言。

摩哂陀經六月日而至母所。爾時摩哂陀。次第到母國已。母出頭面作禮。作禮已竟。

為設中食。即立大寺。名卑地寫。時摩哂陀少時住寺。而作是念。此間所作已訖。時 可去不。摩哂陀復自思念。我今且當待阿育王遣使往師子洲。授太子天愛帝須為王竟

。然後我往。使彼太子若登位者。得阿育王拜授為王。并聞如來功德。必大歡喜。我 伺其出遊眉沙迦山。是時我與相見。過一月已當往到彼。四月十五日眾僧集布薩時。

便共籌量。於是眾僧各各答言。時可去矣。法師曰。往昔說偈讚言  上座摩哂陀  大德欝地臾 

 大德欝帝臾  大德跋陀多   大德參婆樓  沙彌脩摩那   皆得三達智  婆塞槃頭迦   已得見道跡  此諸大士等 

  爾時天帝釋。知聞茶私婆王便已終沒。即下白摩哂陀言。師子阿 羅陀國王命已 壽終。今太子天愛帝須已登為王。我念往昔佛在世時。已記摩哂陀比丘當在師子土中 興隆佛法。是故大德。今應當去。我亦侍從俱往至彼。天帝釋即作是言。爾時佛在菩 提樹下。以天眼遍觀世間。即見師子洲中佛法興盛。勅語我言。可與大德摩哂陀。俱 往師子洲中竪立佛法。是故我今作如是言。大德摩哂陀。已受天帝釋語已。即從卑地 象山。與大眾俱飛騰虛空。到師子阿 羅陀國。往至東方眉沙迦山下。是故從古至今

。名為象山。法師曰。今說往昔偈言  住卑地寫村  已經三十日   時至宜應去  往到師子洲   從閻浮利地  次第飛騰往   譬如虛空雁  羅列不失次   如是諸大德  根本因緣起   國東眉沙山  靉靆如黑雲   即到山頂上  徘徊而來下 

  爾時諸大德。到師子洲中已。摩哂陀為上座。於時佛涅槃已。二百三十六歲。佛 法通流至師子洲中。應當知之。爾時阿闍世王。登王位八年佛涅槃。此年師子童子。

而於彼洲初立作王。又有童子。名毘闍耶。往師子洲中。安立人民住止處竟爾時閻浮 地王。名欝陀耶跋陀羅。登王位已十四年。此毘闍耶。於師子洲中命終。欝陀耶跋陀

(20)

羅已十五年。半頭婆脩提婆。於師子洲登王位。爾時閻浮利地。若那迦逐寫迦。登王 位二十年。半頭婆脩提婆王。於彼命終。阿婆耶即代為王。閻浮利地王。名脩脩佛那 迦。作王十七年。阿婆耶王二十年。有波君茶迦婆耶。起兵伐阿婆耶王得。仍即立代 為王。閻浮利地王。名迦羅育。在位已十六年。波君茶迦婆耶已十八年。閻浮利地王

。名栴陀掘多。作已十四年。波君茶迦婆耶命終。聞茶私婆。代閻浮利地王。名阿育

。已在位十七年。聞茶私婆命終。天愛帝須代。爾時佛涅槃後。阿 樓陀王閔蹰王。

在位各八年。那迦逮婆迦作王十四年。脩脩佛那迦作王十八年。其兒代名阿育。作王 二十八年。阿育王有十兒。並登為王二十二年。次玫難陀代作王二十二年。復有栴陀 掘多。作王二十四年。賓頭沙羅王代在位二十八年。阿育王代位已十八年。摩哂陀到 師子洲中。即是王種。次第應當知。是時天愛帝須王。有星宿惡。忌避出。使臣打鼓 宣令。王當出。使臣打鼓宣令。王當出避。與四萬眾圍遶出城。到眉沙迦山。王欲行 獵。爾時山中有一樹神。欲令王得見大德摩哂陀。樹神化作一鹿。去王不遠。示現噉 草而便徐行。王見化鹿。即張弓捻箭引弓欲射。王復念言。我當諦射此鹿。鹿仍迴向 闍婆陀羅路而走。王即逐後。到闍婆陀羅。化鹿知去摩哂陀不遠而滅。於是摩哂陀見 王已近。而作是念。今以神力。令王正見我一人不見餘人。大德摩哂陀。即喚帝須。

帝須。汝當善來。王聞喚已。而便念言。今此國中誰敢喚我名者。此何等人。著赤衣 服割截而成。喚我名字生狐疑心。此是何等。為是人乎。為是神鬼耶。於是大德摩哂 陀。即答言。我等沙門釋種法王之子。為哀愍大王。從閻浮利地故來到此。爾時天愛 帝須王。與阿育王以有書信。遙作知識。是時天愛帝須王。功德瑞相。有山名車多迦

。山邊生一竹林。林中有三竹。大如轅。一名藤杖。二名華杖。三名鳥杖。藤杖者。

其色白如銀。金藤遶纏華杖者。黃碧絳黑白華。種種雜華瓔珞華杖。鳥杖者。鷹鷂耆 婆鳥。耆毘迦鳥。如是種種眾鳥。復有四足眾生。如生氣無異。法師曰。今說往昔偈 讚

 車多迦山邊  忽生一竹林   林中有三竹  其色白如銀   黃白絳碧黑  金藤圍遶纏   眾鳥及四足  種種雜華照 

  海中復出珊瑚真珠摩尼金銀種種雜寶。復有八種真珠馬珠象珠車珠婆羅迦珠婆羅 耶珠纏指珠迦鳩陀婆羅珠世間珠如是天愛帝須王。遣信齎上三竹及眾寶物并八真珠。

獻阿育王。到已阿育王見大歡喜。即答餉。以五種服飾傘拂劍天冠七寶革屣及眾寶物 不可計數。何謂為眾物檀陀迦蝝。及常滿河水。騰沙迦華。頻伽色髮衣一雙。手巾青 栴檀。有土如平旦時色。阿羅勒果。阿摩勒果王女。法師曰。今說往昔偈言

 天冠拂傘劍  七寶裝革屣   頻伽檀陀蝝  色髮衣一雙   金鉢儀一具  阿耨達池水 

(21)

 鮮白貴手巾  無價青栴檀   平旦色白土  龍王名眼藥   菴摩阿梨勒  無上甘露藥   鸚鵡所獻米  其數五百擔   此諸眾妙物  阿育王功德 

  如是諸妙物。是世間餉也。復有三寶餉。阿育王言。我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

作優婆塞。此是釋種子法。於三寶中。汝當至心信受佛法。阿育王遣信。答天愛帝須 王餉。并授王位。天愛帝須王。以三月十五日受拜王位。經一月日。摩哂陀等來到。

復聞摩哂陀說我是釋種子。天愛帝須王。於獵場中即復思憶。阿育王書言有釋種子。

即投弓放箭却坐一面。各相問訊。法師曰。今說往昔偈讚言  投弓放箭  却坐一面  大王坐已 

 問訊大德  句次有義  時四萬人   往到王所  各自圍遶 

  是時軍眾到已。大德摩哂陀。即現六人。王時見已而問。大德。此六人者何時來 也。答言。與我俱來。王復問於閻浮利地。有餘如此沙門不。答言。彼國土者沙門眾 多。袈裟之服晃曜國內。皆三達智神通無礙。懸知人心漏盡羅漢。佛弟子聲聞眾多。

王復問言。諸大德等乘何來此。答言。我等不用水陸而來。王自念言。當從虛空來也

。摩哂陀復作是念。王有智慧無智慧耶。我當試之。有一菴羅樹。王坐近樹。摩哂陀 因樹而問。大王。此是菴羅樹耶。王即答言。是菴羅樹。置此菴羅樹。更有樹無。答 言。更有。復置此樹。更有樹無。答言。更有。復置此樹。更有餘樹無。即答言有。

復問。置餘樹更有樹無。答此是菴羅樹耶。摩哂陀答善哉大王。有大智慧。摩哂陀言

。王有宗親無。答甚多。大德。置王宗親。餘人有宗親無。答言。極多置王宗親。置 餘人宗親。更有餘人無。王便答言。我即是也。摩哂陀答。善哉善哉。大王聰明。自 知己身非親非餘人親。於是大德摩哂陀言。此王智慧能竪立佛法。即為說呪羅訶象譬 經說已。王與四萬大眾。一時俱受三歸。是時王聽法已。遣信還國欲取飲食。王復念 言即今非時。非沙門食也。飲食到已王自欲獨食意復疑而問諸大德。大德食不。答言

。此非我等沙門食時。王問。何時得淨也。答曰。從旦至中得應淨法。王曰。諸大德

。今可共還國。答言不隨我等住此。若諸大德住此。請童子隨去。答言。此童子者已 得道果通知佛法。今欲出家。王言。若爾者。我明當遣車來奉迎。語已即頭頂禮足而 便還去。王去不久。摩哂陀喚沙彌脩摩那。今應說法。時汝可唱轉法輪。脩摩那白師 言。我今唱令聲至何處。答言。使聲滿師子國。脩摩那答言。善哉大德。即入第四禪 已。從禪定起。自勅心已。令師子國一切人民俱聞我聲。仍便三唱三唱已竟。王聞此 聲。即遣人往到諸大德所。問有何等觸犯諸大德。令聲驚大乃至如是。大德答言。無 所驚動。此是唱聲欲演佛法。是時地神聞沙彌聲。即大叫歡喜。聲徹虛空中。虛空諸 神展轉相承。聲至于梵天。梵天聞已一切來集。是時摩哂陀。即說平等心經。說已諸

(22)

天無數皆得道跡。摩睺羅伽迦樓羅等。皆受三歸。如昔大德舍利弗說平等經無數人得 道。摩哂陀。今說亦復如是。過夜至明旦。王遣車來迎。到已使者白諸大德。今車已 至。願屈而去。答使者言。我等不乘車也。汝但先還。今當隨後作是答已。即飛騰虛 空。往阿 羅國城東而住。是往昔諸佛住處而下。摩哂陀等既初下此處。即名初住處

。王遣使者迎諸大德。即召諸臣共料理屋舍。諸臣聞王語已。心中歡喜。王復念言。

昨所說法。沙門法者。不得高廣大床。王籌量未竟。迎使者還已到城門。使者見諸大 德。已先在城東衣服儼然。心大驚喜。入白王言。大德已至。王問使者。諸大德為乘 車不。使者答言。不肯乘車。使者復言。我在前還。諸大德在後來。今已先至住在城 門。王聞使者語已。勅言。不須安高廣床。王教諸臣。令敷地敷上安茵褥。教已。王 即出迎諸大德。諸臣即取 氀重敷褥上。國中相師見王以席敷地。而自念。此諸沙門 便令此地永不移轉。王迎諸大德。到已頭頂禮足。以種種供養迎入國內。於是大德摩 哂陀等。見席敷地。各自念言。我等輩法。於此地中不復移轉。而各就坐。王以餚饍 飲食種種甘味。自手斟酌供設備足。王遣信喚宮中大夫人。名阿 羅。與五百夫人。

使各齎華香供養王。仍却坐一面。於是大德摩哂陀。即為大眾雨大法雨。說餓鬼本生 經宮殿本經。開演四諦。說已五百夫人皆得道果。國中人民。先隨王到眉沙迦山中者

。各相宣傳。稱嘆諸大德巍巍功德。一切國中遠近悉來到。國眾數填塞。不得看諸大 德。作大叫聲。王問何物叫聲。答言。國中民人。不得見諸大德比丘。故大叫耳。王 自念言。此中迮狹不得悉入。王語諸臣。可更料理大象屋中。以白沙覆地。五色華散 上。懸施帳幔。諸大德等在象王處坐。諸臣敷施已竟。入白王言。於是諸比丘。往象 屋中。到已各坐。為說天使經。說已千人得道。於象屋中人眾轉多。復移於城南門外

。園林名難陀。於中敷施薦席。諸大德比丘往到。為眾說讀譬經。千人得道。從初日 到第三日說法。二千五百人皆得道跡。諸大德住難陀園。國中長者婦女來到。到已作 禮問訊。從旦至冥。諸比丘即從坐而起。諸臣驚怪而問。諸大德。今欲何去。答言。

我等欲還所住。臣即白大王。諸法師欲去。大王許不。王即白言。大德。今日已冥。

云何得去。且停住此時諸比丘答言。不住。王復請言。我父王有園。名曰眉伽。去此 不遠不近。可在中住。往來便易。於是諸大德隨王請住。明旦大王。復往問訊。到已 作禮而便白言。夜來得安眠不。起居何如。此園可住以不。諸大德答言。可住。仍說 脩多羅偈。佛言。我聽諸比丘園林中住。王聞說已心大歡喜。即以金瓶水授摩哂陀。

手水下著手。是時國土地大震動。王即驚怖。白大德言。大德。何以如此地皆大動。

摩哂陀答。大王。勿有恐懼。此國土者十力法興。欲造大寺在此園地。是故地為先瑞

。故現此耳。王聞語已倍增踊躍。於是摩哂陀。明日與眾俱。往王宮中食。食訖還住 難陀園中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二

(23)

善見律毘婆沙卷第三

蕭齊外國三藏僧伽跋陀羅譯

  為諸人民說無始界經。復一日為眾說火聚經。如是展轉乃至七日。八千五百人皆 得道果。佛法於此園中光明流布。以是即名為光明園也。七日已後。諸大德往王宮。

說不懈怠經已。往支帝耶山。是時大王。與諸臣共論。此諸比丘教化我等。極令堅固

。諸大德為已去未。諸臣答王。諸眾僧自來今去。亦當不白大王。於是王與二夫人共 乘寶車。千乘萬騎圍遶馳奔。逐諸眾僧。到於支帝耶山。到已置諸從眾。王自往到諸 大德所。王大疲勞氣力噓吸。摩哂陀。問大王。何以如此喘息。王即答言。諸大德已 教授我等。悉令堅固。我欲知諸大德去時。答言。我等不去。為欲前三月夏安居。王 問。三月夏安居為是何等。答言。沙門法應三月安居。王當自知。我等無住處。又期 日在近。時有大臣。名阿栗抽。兄弟五十五人立在王邊。即白大王。我等欲隨諸大德 出家。王答。善哉。聽汝等出家。聽已往到摩哂陀所。即度為沙門。髮未落地即得羅 漢。王於迦那迦庭前。造作六十八房。語已王即還國。摩哂陀。復教化王兄弟十人。

極令堅固信心佛法。諸比丘於支帝耶山迦那迦房中三月夏坐。爾時便有六十六人得羅 漢。於是諸比丘。夏三月後。到七月十五日自恣。白王夏訖。住此已久。曠絕師久。

今欲還閻浮地問訊我師。王即答言。我用四事。供養法師。復有餘人。因依法師得三 歸五戒。今諸大德何故愁憂。大德答言。先依師目下住。朝夕供養禮拜。今此間無師

。以是愁憂。王言。諸大德。先云佛已涅槃。今故言有師。諸大德答言。佛雖入涅槃

。舍利猶在。王言。我已知諸大德意欲令我起塔。若如是者。願諸大德。為度量好處

。王復念言。地處可得。舍利云何得也。摩哂陀答言。王自與沙彌脩摩那共度量之。

王答言。善哉。於是大王。即到沙彌脩摩那所問言。大德。我今云何得如來舍利也。

脩摩那答言。善哉大王。但當淨治道路掃灑清淨。竪諸幢幡散華燒香。種種莊嚴。王 與眷屬俱受八戒。以一切妓樂及王所乘象。以瓔珞莊嚴。上張白傘。象正向摩訶那伽 園林山中。可得如來舍利。王即答言。善哉善哉。即受教勅。諸大德即往至支帝耶山

。到已摩哂陀語沙彌言。脩摩那善來。脩摩那。汝今往至閻浮利地。向汝祖父阿育王

。具宣我意作如是語。大王知識。師子國王天愛帝須。已信心佛法。今欲起塔。大王 有舍利。願時賜與。得大王舍利已。汝可更往忉利天宮向帝釋言。帝釋有二舍利。一 者右牙。留帝釋供養。二者右缺盆骨。必付汝來。復問帝釋。先言侍從俱往師子國。

而今云何晏然不來。脩摩那答言。善哉。受勅已。即取袈裟執持鉢器飛騰虛空。須臾 往到閻浮利地波咤利弗國城門而下。往至王所而白王言。摩哂陀故遣我來。王聞是已 歡喜踊躍。王即受取沙彌鉢已。以塗香塗鉢。即開七寶函。自取舍利滿鉢。白光猶如 真珠。以授與沙彌。沙彌取已。復往天帝釋宮。帝釋見沙彌已白言。大德脩摩那。何 因緣故而來至此。沙彌答言。天王先已遣諸大德至師子國。而天王至今不去。帝釋答 言。我去何所作耶。沙彌問帝釋。帝釋有二舍利。一者右牙留此。二者右缺盆骨。與 我供養。帝釋答言。善哉善哉。即取戶鑰開七寶塔。塔縱廣一由旬。即取舍利授與脩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尊者波奢說曰此智是究竟智。此智是第一智。此智是不謬智。名阿毘曇。阿毘曇人說

。如羅睺羅。為作歸依為世間舍。大覺世尊將欲涅槃。一切眾生若有所疑今悉可問為

 佛身普遍諸大會  充滿法界無窮盡   寂滅無性不可取  為救世間而出現 

 若有佛子善修行  清淨之法滿足心   一切眾生慈悲心  柔軟之心為菩提 

則妄想息滅正念停住是名修法界止又觀未語欲語正語已語皆無有相語心亦爾不從內出

  沙彌十戒 (沙彌者梵語。此云息慈。息惡行慈故曰沙彌。息於十惡故受十戒耳。慈念眾生故有 不殺等也。此之十戒乃是眾戒之根本。先護持之)

故知報佛有化父母。此亦未爽。觀世音授記經云。阿彌陀佛壽命無量百千萬億劫。當

一切眾生智慧體故賀字印者。摧惡進善體皆離故婆 (上) 字印者。慣習觀察覺悟體故者 車 (上二合) 字印者。遠離貪瞋癡覆性故娑莽 (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