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士林哲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新士林哲學"

Copied!
5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東方傳統哲學2

組 員 : 蘇 楷 倫 、 劉 華 階 、 曹 維 真 、 許 壹 晴

(2)

新士林哲學

東方傳統哲學(中國、日本)

東方傳統哲學與學校教育

(3)

新士林哲學

(4)

士林哲學

又稱經院哲學、教父哲學

西元1050~1350

經院內大學研討

理性+信仰證明

(5)

來說說他的背景

中世紀黑暗時代散佚

中世紀神學&哲學

奧古斯汀(柏拉圖+早期基督教思想)

十二世紀亞里斯多德譯本

中世紀+亞里斯多德主義

(6)

重點是

士林哲學運用理性產生信仰 目的在合理化神學

懂嗎?

(7)

多瑪士(THOMAS)

• 士林哲學的翹楚

• 《神學大全》

• 運用理性獲得知識,超越人類理解程度的必須仰賴信仰

• 羅馬天主教的正統哲學立場

(8)

所以, 新 士林哲學是…

傳統哲學之一 強調人的理性

對傳統哲學的重新詮釋

(9)

感情生變!

新士林哲學

羅馬天主教教育哲學 取向

比較世俗、非宗教 取向

宗教實在論

宗教新多瑪士主義

古典實在論

世俗新多瑪士主義

馬瑞坦 阿德勒、赫欽思

永恆

主義

(10)

卡關危機 ---來深入探討

<新士林哲學的哲學立場>

形上學

價值論

知識論

(11)

理性(或神)的實體

亞里斯多德 多瑪士

• 人是理性的動物

• 人們詢問事物時,最重要的 問題是其目的。

• 人的最高目的是運用此種能 力

• 各種秩序、因果,到最後可歸 結為不動的實體第一因神

• 神推理的結果

• 人是理性的動物,因為生活在 理性的世界中,所以能理解事 物。

形上學

1. 自然世界的大門向理性敞開

2. 超自然的領域可經由直觀、啟示或信仰得到了解 3. 科學,無法進到精神層面

4. 宇宙的本質是永恆不變的

(12)

卡關危機 ---來深入探討

<新士林哲學的哲學立場>

形上學

價值論

知識論

(13)

真理經由理性

知識論

方法:

1.

分析的陳述

2.

綜合陳述

真理

第一因

信仰

(14)

卡關危機 ---來深入探討

<新士林哲學的哲學立場>

形上學

價值論

知識論

(15)

價值涉及理性作用

• 道德的生活就是與理性和諧的生活

• 只要是好人,其慾望與情緒應當受制於理性。

• 倫理學:理性化行動

• 美學:創造的直觀 價值論

(16)

恭喜破關

(17)

你讀教育的欸

學生是理性的,他有天然的潛力去獲 得真理與知識。

宗教論與神連結 官能心理學要什麼訓練什麼

老師心智訓練員、心靈引導者

課程強調智性與文化精神方面

(18)

好啦來統整

觀念論、實在論、新士林哲學

• 重視形上學的探究認為宇宙有著先驗、客觀的真理,

有待人類去發現。

• 真理和價值是永恆不變的

• 教師知道學生需要學什麼權力的化身

• 課程偏重智性

• 學校功能保守:傳遞文化遺產

• 影響:永恆主義、精粹主義、行為主義

(19)

東方傳統哲學

(中國)

(20)

中國傳統哲學

• 儒家

• 道家

• 墨家

(21)

儒家

• 孔子開端,與荀子、孟子共構儒家思想

•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 天道論

• 心性論

• 工夫論

(22)

儒家天道論

• 儒家天道論主要在說明人之「性」來自 於「天命」、「天道」

• 天道有兩種面向:超越、內在 超越

內在

宗教

道德

(23)

儒家心性論

• 「心」是就人的道德主體作用說,「性」

是就客觀實在說。

• 孔子「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知我者其天乎?」

• 孟子繼承孔子,產生「性善論」

主要說明了人之所以能夠上達、貫通天道

的根據所在

(24)

儒家工夫論

• 「踐仁」

• 孟子繼承孔子,產生「性善論」

•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

治國、平天下

• 程朱理學、陸王心學

說明如何盡心才能夠知性、知天,如何踐

仁才能上達天道

(25)

儒家教育理想

• 讓每一個人皆能夠發揮自己的良知良能,

充盡的表現自己的性情,最後成為一位

能夠感通自己、他人、乃至萬物的仁者。

(26)

道家

• 老子和莊子為道家代表人物

• 宇宙論

• 人生觀

• 政治思想

(27)

宇宙論

• 老子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原,是 產生世界萬物的最後根源,大道浩瀚廣 大,包容、貫通了宇宙萬物。

• 人們的感官不能感覺到它,一般的言辭

也無法描述它。在極其虛靜的修養工夫

狀態下,才可直觀地體察它。

(28)

人生觀

• 反璞歸真:保持人類原有的天真,勿虛 偽,勿矯揉,勿鑿喪,勿機巧詐變,勿 權謀術數,推赤子置人腹

• 淡泊:過度追求慾望反而造成痛苦,引

起爭奪

(29)

人生觀

• 虛靜:虛己謙下,勿自以為是 靜者無欲

• 德:「道」落實到世界上就是德

(30)

政治思想

• 無為:老子主張「將欲取天下也,恆無 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

矣。」,執政的人不要自作聰明,運用 智謀,只要順應自然而行,以自然為法,

天下百姓就可以各安其業

(31)

墨家

• 墨子為代表人物

• 平民哲學

• 特別著重於大眾化的福利取得

• 邏輯性的思辨

• 講究節儉克苦,杜絕浪費

(32)

兼愛 - 人人平等互助互愛。

非攻 - 反對侵略戰爭。

尚賢 - 不分貴賤唯才是舉。

尚同 - 上下一心為人民服務,為社會興利除 弊。

天志 - 掌握自然規律。

明鬼 - 尊重前人智慧和經驗。

非命 - 通過努力奮鬥掌握自己的命運。

非樂 - 擺脫劃分等級的禮樂束縛,廢除繁瑣 奢靡的編鐘製造和演奏。

節用 - 節約以擴大生產。

節葬 - 不把社會財富浪費在死人身上。

(33)

法家

• 法、術、勢

• 韓非為集大成者

(34)

法、術、勢

• 法:主張以法來治理國家

• 術:統治者任對屬下的制馭、控制之術

• 勢:君主的位勢,即集中權勢而獲得的

控制力

(35)

韓非

總結先秦法家的思想,將其系統化、理論化

他從同儒家思想的比較中,強調法治的必要性

在與墨家的比較中,闡述了法治的務實精神

吸收了名家的思想,闡明法治的名實關係,強 調了法的名當性

因為對法治強調過極,忽視了民本、民權、民

主的法制基礎,導致了暴政、酷政的實踐

(36)

東方傳統哲學

(日本)

(37)

日本哲學的產生

背景:為了適應本身的社會經濟發展條件和階 級鬥爭的需要,大量吸收了先進國家的哲學思 想

• 這些思想與日本原有的神道思想相結合

佛教 儒家

(封建道學

)

西方自然科學 (理性)

(38)

佛教與日本哲學

從平安時代到鎌倉時代,日本的哲學思想主要 以佛教教義為特徵,實際上是宗教迷信,還談 不上真正哲學意義上的世界觀。

哲學意義上的世界觀後來在佛教禪宗與中國宋

明理學結合的時候才開始出現。

(39)

各宗派哲學觀點

• 17世紀,德川幕府鞏固了封建制度以後,

儒學取代佛教而成為維護幕府統治的思想 主流,作為支配士(武士)、農、工、商這四 民的意識形態,影響越來越大。 朱子學派 古學派 陽明學派

復古神道 非傳統諸學派

(40)

朱子學派

• 官學,長期占居主導地位,尊王攘夷,

鞏固封建體制。

• 到17世紀 商人的抬頭,朱子學便開始逐

漸喪失影響,代之而起的是古學派。

(41)

古學派

排斥漢唐以後的儒學。

代表人物有山鹿素行、伊藤仁齋和荻生徂徠。

仁齋和徂徠都用 氣一元論(唯物論) 去反對朱熹 的理氣觀 ( 二元論:現實的存在物必須由理、

氣二者共同組成)。

以民間異端思想家的姿態出現,名義上提倡復

古,實際上是對日本朱子學派發動了一場哲學

革命。

(42)

陽明學派

朱子學派的另一個反對派

這個學派由中江藤樹開創,主張陽明學的 良知說。

這一派的學者並非自覺地組成一個集團,而是 各自信仰王陽明的學說 ex方法論

陽明學在中國一般說來是起了消極的作用,但

是,日本的陽明學派卻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

會的進步。

(43)

復古神道

反對以往神道依附於佛教或儒教,

提倡「日本精神」哲學,宣揚「皇國精神」。

這種神道理論在德川幕府末期成了尊王思想的一 大支柱,對明治維新時王政復古有很大的影響。

使這種充滿宗教迷信的理論,成為這個時期支配

日本民眾的思想武器,並且為軍國主義者、法西

斯主義者對外侵略所利用。

(44)

非傳統諸學派

17~18世紀,西方書籍傳入日本

蘭學:通過荷蘭語研究西方學術的學問,接受 西方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

條理學

開物學

→為無神論和唯物主義哲學在明治維新以後的 發展準備了一定的思想條件。

在德川幕府以前約1000年間,主要是 唯心主義

支配了日本人的思想。但是,隨著德川幕府的

崩潰,幕府的官方思想體系朱子學也喪失了統

治地位

(45)

東 方 傳 統 哲 學 與 教 育

(46)

東方傳統哲學的學校教育

儒家

啟發式教學法

孔子:理性的啟發。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

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一個有道 德的人是凡事都能做審慎的思考,以務求其合於禮義之道。由此即可 看出孔子對於理性思考的重視,所以他也很重視「教育」對於理性思 考的啟發。

孟子:良知的啟發。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主張「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啟發受教者對其本然善性的自覺體認,

「反身而誠」(《孟子‧盡心》)的回歸本然善性的自發實現,從而形 成自覺、自主的道德自律,以自成為「君子」。

(47)

東方傳統哲學的學校教育

灌輸式教學法

荀子認為人之所以有道德的行為,即非出於人的本性使然,而是出 於「禮教」的結果。

肚子餓就想吃,是人的本能。但你肚子餓時,

看到長輩也肚子餓而你不敢先吃,讓給長者吃,

這是受過禮教的結果。

荀子主張「教育」應當是要能灌輸道德知識給受教者,並要使其明 瞭學習道德知識的目的是在於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使自身成為合 格意義的「人」。

(48)

東方傳統哲學的學校教育

典範學習法

孔子:

見賢思齊

。施教者若能啟發受教者的理性思考,再輔之人之

「為善」的實際案例作為參照,則必能激發受教者「為善」的意願,

而成就實際的善行。

孟子:

自覺良知

。其「性善」的主張,認為施教者若能使受教者自 覺其良知的實存,自發的實現其仁義本性,那麼受教者就能自趨「為 善」。

荀子:

以身作則

。其「性惡」的主張,認為施教者不僅要灌輸道德 知識給受教者,並且要以身作則的遵行道德規範,讓受教者有個直接 而明確的典範可循,故言:「禮者,所以正身也;師者,所以正禮 也。」

(49)

東方傳統哲學的學校教育

道家

莊子美學中所呈現的「開放性系統」, 試圖來彌合菁英系統與庶民 系統之間的落差, 因為社會的穩定維繫於庶民教育體系的建立。毫 無疑問地, 對於庶民教育體系的重建與重視, 將值得菁英體系的 教育行政系統加以重視。

庶民

菁英

庶 民

菁英

(50)

東方傳統哲學的學校教育

「空白課程」或「隱課程」

不做任何統一的規定而允許學生自由的運用與發揮,用老子的話來 形容,隱顯兩者的差異,就是「有之以為利」和「無之以為用」

(《道德經.第十一章》)的不同。

揉合黏土製成器皿,上面有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用處(能容納)。

為房屋安窗戶,窗戶有空的地方,才對房屋有用處(取光亮)。

有形者對人們有利益,是由於無形者的功用啊!

(51)

東方傳統哲學的學校教育

墨家

有道相教的平民教育:

救國濟世的目的教育:

墨子教育的出發點是胸懷天下,他深刻地認識到教育的救國濟世功能。

亂者不得治

。可見墨子把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提升到國家治亂的高 度上,充分肯定教育的政治與道德功能。

孔子

束脩

墨子

兼愛

(52)

東方傳統哲學的學校教育

• 法家

農戰 智術之士

忠於法治

忠於封建

(53)

問題討論

(54)

傳統哲學與教育

1.

從新士林哲學的觀點,為什麼在課程設計 中看中幾何學、拉丁文?

2.

新士林哲學最看重什麼?理性或感性?

3.

請你說出你最欣賞傳統哲學的哪一學派?

為什麼?

(5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倍思科學」教育系統,是由國內長期推動科學教育的專家學者和優秀的中小學教師共同規

(A)因為用 Terminal Services 可以不用安裝 ERP 的程式在 Client 端上可以減少 MIS 維護系 統的時間(B)沒有防毒軟體 (C)建置防火牆的系統 (D) APP-Server 與 DB

課程開課月份及預計學生人數(表格1) 8月 – 7月(翌年) 於「統⼀登入系統」呈報更新的學⽣資料.

更新日期 :2011/05/26 19:28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 宜蘭縣 26 日電).

6月上旬 於「統一登入系統」呈報新學年 課程開課月份及預計學生人數(表格1) 8月 – 7月(翌年) 於「統一登入系統」呈報更新的學生資料.

社會保障 社會福利 系統性因素 議題及關注 緊急救. 濟為主 的移民 社會

住友商事株式會社與挪威的 Tomra 系統公司所屬的合資子公司 Tomra(日本)公 司啟動了一個回收中心系統,用於回收 PET 瓶和廢紙,該系統安裝在東京 Machida-shi 福得旺超市的

定期更新作業系統 定期更新作業系統,修 正系統漏洞,避免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