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貳章 相關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貳章 相關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貳章 相關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分為四個部分來說明:一、排球比賽扣球攻擊戰術演進的分 析;二、排球比賽各項基本技術表現之差異和比賽勝負相關之探討;三、

不同扣球攻擊型態和位置於比賽勝負間成效之剖析;四、本章結語。

一、排球比賽扣球攻擊戰術演進的分析

西元1912年在菲律賓舉辦的ㄧ場排球比賽,因比賽的ㄧ方連續將球在 隊友間互相傳遞52次之多,還未有意將球傳向對方,引起在旁觀賞比賽的 菲律賓體育協會規則委員會的委員訝異,因而起身制止並當場決議每次由 對方的來球,允許〝至多擊球三次〞就必須將球擊回對方。此舉〝擊球三 次〞的規定,便成為當今排球比賽的三段戰法(池田久造,1985a)。國內 學者吳茂昌(2002)認為由於三段式戰法的限制,使排球由原來用於休閒 兼娛樂性的運動,發展成趨向競技性的運動;尤其是首度出現的扣球攻擊 動作,在當時眾人皆以猶如〝炸彈〞般的來形容其威力性。

到了西元1922年,為了預防球隊比賽時,扣球攻擊任務皆由單ㄧ球員 負責,因此,比賽規則規定〝禁止後排球員實施扣球攻擊〞(伊木政二,

1982),以限制球隊為了獲勝,而將扣球任務完全由一人獨攬的局面。此項

〝禁止後排球員實施扣球攻擊〞的規則條文,國際排球總會(FIVB)在1949 年於捷克的布拉格(Prague)召開第二屆全體會員大會時,已修正為:後排 球員可在攻擊區(前區)後的區域實施扣球攻擊(池田久造,1985b)。由 此我們不難發現,扣球攻擊的動作在排球運動中已是一項相當重要的球 技。當然隨著時代、規則的演進和時空、背景的不同,每個時代都有其發 展特色,而在不斷的演變及調整下,排球進攻模式已從1950年代點的進攻,

延伸至1960年代線的進攻,進入1970年代後已變成面的進攻,1980年代後 已發展成目前走向縱深的「立體化進攻」模式(曲中正、張西振,1993)。

(2)

林竹茂(1999)指出,現代排球前排強攻、後排攻擊與快攻的巧妙融 合相得益彰;今後強隊相爭,無論在哪個輪轉位置,都應有後排攻擊存在,

全方位立體化的進攻,已經形成未來排球運動發展的趨勢。

本章將依1950年代的點式進攻攻擊戰術、1960年代的線式進攻攻擊戰 術、1970年代的面式進攻攻擊戰術、1980年代的立體化進攻攻擊戰術及1990 年代以後的全方位立體化進攻攻擊戰術,依其不同攻擊戰術的演進,作以 下闡述。

(一) 1950年代的點式進攻攻擊戰術:屬於高舉高打扣球攻擊戰術的方 式,其代表性國家,大多集中在歐洲,如蘇聯、保加利亞與捷克等,

主要展現出高舉高打之扣球技術。而高舉高打的扣球技術只要利用 高大的體型及個人技術就能發揮威力、克敵制勝(曲正中、張西振,

1993)。此年代進攻戰術的特點就是〝點〞的進攻,一點或是兩點,

就是針對二號位或四號位來進行扣球攻擊。

(二) 1960年代的線式攻擊戰術有以下幾項特點:

1、 以蘇聯為代表的「力量型扣球攻擊」此強調強力扣球,以自身優越 的身材條件(身高、力量),以高舉高打強扣的方式,不用任何掩 護拼命進攻,並力求高度以達到由上向下用力扣球的動作威力,因 扣球的力道使人懼怕,而讓對手喪失防守意志。

2、 以捷克男排為代表性的「技巧型扣球攻擊」,其熟練的技術,多變 的扣球手法,打、吊相結合的技巧打法在1966年布拉格的第六屆世 界錦標賽中展現無遺,讓對方難以捉摸其扣球意圖,以柔克剛取得 優勝(曲正中、張西振,1993)。

(3)

3、 以亞洲為主的「速度型扣球攻擊」,在亞洲國家因為先天人種的關 係,使得身材條件方面在較不理想的限制下,轉而強調團體作戰,

隊友之間互相截長補短分工合作,發展出許多戰術。例如:快攻球、

利用快攻組合戰術、時間差掩護攻擊,其特點著重在速度、戰術搭 配上,常會讓攔網者措手不及,進而增加扣球成功率。而這種有別 於單純的一次向上高跳的動作,正是讓扣球攻擊多元化發展的源 頭。因此,在此時期就有三種攻擊趨勢的出現,就是以蘇聯為代表 的「力量型」,捷克的「技巧型」及亞洲為主的「速度型」。但不 管為哪一型,其攻擊位置還是離不開球網前方攻擊區呈一線型,以 接近球網位置的擊球來爭取比賽勝利。

(三) 1970年代的面式進攻攻擊戰術:日本男子排球隊在1970年於保加利 亞舉行的世界男子排球錦標賽時,由當時日本男子排球代表隊的森 田淳悟選手首次展現〝個人時間差進攻戰術〞。接著日本男子排球 隊又於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中,運用「短平快」和「時間差」攻擊 一舉奪得男子組冠軍,震驚世界排壇,並且為世界排壇快攻戰術的 出現帶來一陣旋風(林竹茂,1994)。1979年第三屆世界盃男子排 球賽,波蘭男子排球代表隊的史克列克(Skorek Edward)和歐特威 基(Wotowicz Tomasz)先後應用了「後排扣球」進攻技巧,當時 被稱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技術」(林竹茂,1994)。後排攻擊 方式使扣球攻擊戰術原本由網前固定點攻擊變成移動性的不定點 追擊,進而發展出1970年代的面式進攻攻擊戰術。

(四) 1980年代的立體化進攻攻擊戰術:此時期在扣球技術動作上變化不 大,不過在戰術上,是融合東歐的強力排球與東方團隊組合的變化 排球來發展。世界各國都有其發展及特色,且大都強調「速度」的

(4)

快攻打法為基礎來搭配。在攻擊型態方面,如:身材高大的歐、美 洲球員「高點快攻」、中國大陸的「單腳背飛」、日本隊的「時間 差」及韓國隊的「位置差」等戰術,而由於上述戰術的運用,使得

「快攻」在比賽的當中出現的次數日益增多,已漸漸成為排球比賽 的主要進攻方式之一。另外,掩護攻擊、時間差攻擊及後排攻擊利 用,使扣球戰術配合多角度扣球路線用以牽制對方攔網者,並且可 以掩護隊友,達到欺敵的效果,增加扣球得分成功率。美國男子排 球隊在1984年至1986年間於三次世界大賽中稱霸世界,主要憑藉的 就是前後排主動配合互相掩護,促成以多擊寡局面,增強扣球進攻 的突發性和攻擊性,增進全隊整體性攻擊威力(鄭芳梵,1996)。

扣球力量和技巧互相配合應用,前排進攻和後排進攻適時搭配等,

這些戰術皆為1980年代戰術變化之新動向(林竹茂,1994)。

(五) 1990 年代的全方位立體化進攻戰術:可分為兩個時期,舊賽制時期 及新賽制時期,也就是從舊賽制「發球得分制」轉變為新賽制「得 球得分制」。舊賽制中排球比賽本身處於進攻強於防守的狀態,有 發球權才有得分的機會,積極進攻失誤並無失分之虞;因此,在發 球及進攻上較能放手一搏。而新賽制的實施對雙方而言,當球一落 地就有一方將會失分,因此任何失誤的失分壓力無時無刻都存在,

於此狀況下將會增加比賽的難度以及球員心理壓力。「得球得分制」

對整個排球運動的發展影響最大,也最具震撼性,因為一球的失誤 就是喪失一分,所以每一個技術的運用及戰術的推動,都會直接或 間接左右比賽勝負(潘寶石、張榮祥,2000)。

在 1992 年巴賽隆納奧運金牌賽之中,巴西隊將後排攻擊與前排快 攻精密配合,尤其首創第二時間三號位的後排攻擊,常讓對手攔網 者防不勝防。另外,在 1996 年亞特蘭大奧運會,荷蘭與義大利兩

(5)

隊憑著身材平均超過 200 公分高的優勢體型,再以不分前後排的團 體攻擊,逐步打破主攻與副攻的機械分工,發揮團體的綜合功能,

從此將男子排球帶入全面積極性的嶄新領域(林獻龍,2002)。「立 體戰術」是現今世界各強所偏愛的戰術,其精華即利用不分前後 排、各個位置的發動以增加扣球進攻點,讓對方攔網者更難掌握本 方進攻位置。

(六) 2000年代至今的全面性簡單實用攻擊戰術:實施每球得分制後,接 發球進攻已成為主要得分手段,而接發球優劣是成功打擊敵隊的主 要保證;所以,接發球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進攻的成功率(顧秀萍、

仲建芳,2001)。過去接發球後的進攻組織戰術有很多變化,現在 反而用得越來越少,原因在於跳躍發球技術的演進與運用,使球速 越來越快且威力越來越大,接發球到位越來越無法發揮。

因此,組織這些戰術也就越來越無法發揮。現代排球的技、戰術是 講求實效的,當兩邊平行拉開強攻戰術能達到同樣的進攻效果時,

那些複雜的戰術就派不上用場了。慢慢的,簡單實用打法發展起 來,快攻手的主要戰術就是快攻,其身體不貼近網,而是有意識地 往後區扣打。二號及四號位置的進攻都是以平行拉開強攻為主,再 搭配迅速的後排扣球,以突破對方的攔網,這種看似簡單的戰術,

組合起來卻更合理更有效。戰術在這種合理原則下逐漸多了起來,

將前後排及快攻球結合在一起,使後排隊員如今能扣出短平快球和 近體快球,這些都是過去不能想像的,這就是這時期明顯的變化。

在2000年獲得雪梨奧運金牌的南斯拉夫,就是以有效率的高快結合和 迅速的後排攻擊技術技壓群雄。而以技術全面著稱的巴西男子排球隊在 2002年「世界男排錦標賽」,2003年「世界杯」和2004年的「世界男子排球

(6)

聯賽」及奧運會上都獲得了冠軍。他們除了凌厲的強攻,其攔防體系也相 當成功,整體的實力發揮可見一斑。由此可見,世界排壇技戰術的簡單實 用實效性發展,本質上還是運動員個人能力與水準提高的使然,新世紀的 攻擊趨勢已邁向全面性發展。

二、排球比賽各項基本技術表現之差異和比賽勝負相關之探討

李瑞娟(1993),以參加北京亞運排球賽的球隊為研究對象,探討排球 比賽勝、負球隊之間各項基本技術之差異,以及排球比賽各項基本技術的 比例與主要成分。基本技術分為得分(發球、攻擊、攔網)、得權(攻擊、

攔網)、失分(攻擊、攔網、接發球、防守、舉球)、失權(發球、攻擊、

攔網、防守、舉球)等十五項。李函潔(2001)在排球比賽得分結構的差 異性探討,結果發現:在排球比賽得分的四大要素中(扣球、攔網、發球 及對方失誤)所組成的得分結構裡,以扣球攻擊得分為主要方式、其次為 對方失誤、最後才是攔網及發球。扣球攻擊是排球比賽中,攻擊對方的最 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得分的主要來源。在當今攻擊排球的發展趨勢下,球 隊擁有強勁扣球攻擊實力的選手,是稱霸排壇並立於不敗之地的最佳保證

(紀進、王洪武,2001)。

許樹淵(1993)研究1992年奧運會排球賽技術效率,分析六種技術效 率(舉球、傳球、攻擊、發球、攔網及救球)間是否有顯著差異,發現男 子組及女子組的六種技術效率均達顯著差異(p<.01),其中舉球、傳球及 攻擊,佔六項技術的前三名。同期,許樹淵(1993)分析1992年奧運會排 球賽球隊名次技術效率,其結果在女子組方面,無法從六種技術成效來預 期成績名次;但在男子組方面,則是可以從攻擊技術及舉球技術來預測成 績名次。因此,在扣球攻擊是排球比賽主要得分方法的前提下,一支球隊

(7)

在參賽中,其扣球攻擊的得分率高低與失分率大小,即可據此成為客觀評 述這支球隊進攻能力強弱的重要指標(張歡,2000a)。

陳儷勻(2000)的研究也指出:扣球攻擊是比賽中最具進攻性的基本 技術,假設一支球隊的選手,沒有具備高超的扣球技術能力,則在比賽中,

將無法取得主動權,及爭取勝利的條件。所以,扣球攻擊能力的良窳,將 是決定比賽勝負的關鍵。而在杜曉偉、楊勁蒼(1999)的研究結果也顯示:

排球比賽的得分結構中,發球為2.4%,攔網為11.7%,扣球為67.6%,對方 失誤為18.3%,可見扣球得分能力是排球比賽獲勝的第一要素。蔡熙銘

(1999)分析1998年世界女子排球大獎賽表現優異選手之球技顯示,影響 選手得分排名的球技,在發球、扣球及攔網等三項球技中,依序是扣球、

攔網和發球,尤其扣球的影響甚為明顯。

林啟東(2000)在新規則下排球比賽得失分過程探析一文中,指出在 新規則實施後,得分機會發生了變化,其中發球得分約佔總得分的3%左右,

依靠對方失誤而得分約佔18%左右,防守反攻系統的扣球及攔網的得分約佔 40%左右,攻擊得分約佔37%左右。林柏化(2000)針對我國及日、韓男子 排球隊進行分析,發現此三支隊伍的得分成效皆以扣球得分為主、攔網得 分次之、發球得分第三;另外,我國的扣球得分成效及攔網得分成效,皆 落後於日本隊、韓國隊兩隊,尤其是扣球得分成效。

黃志成(2001)在排球主動得分技術影響比賽成績之研究一文中發現,

雙方在比賽中的得分差距,最主要的影響變因乃為扣球技術,其次為攔網 技術。而再以得分觀點來看,扣球技術所佔的得分比例,不論交戰雙方實 力差距為何,其扣球的得分佔總得分的比例都將近50%。吳茂昌(2001)研 究亞洲男排四強基本技術與成績表現發現,在整體技術表現上,中華隊的

(8)

扣球技術、發球技術、舉球技術和接發球技術皆比中國、日本及韓國差,

僅攔網及救球技術領先國外三隊。而四強交叉比賽時,影響比賽得分差異 的主要技術來源,分別為扣球技術差異及攔網技術差異。

曾歷經日本女子排球隊輝煌時期的教練,米田一典先生(2001)表示:

當今世界排球比賽,其戰術目標是朝向發揮威力更強大的扣球攻擊力和堅 固的攔網力,去追求發展。無可否認的,在扣球和攔網的成效上,目前世 界一流男子排球隊,如義大利隊皆達七成以上的得分率,而在亞洲的中國、

日本等強隊約僅及六成左右,兩者相差一成,有明顯的差距,這也就是亞 洲男子排球在國際排球大賽中,成績普遍不佳的原因所在(陳鐵成、連道 明,2000)。

綜觀以上的文獻資料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扣球攻擊是比賽中,必要且 重要的得分方法,也是比賽中致勝的主導,置對方於敗場的先機。

三、不同扣球攻擊型態和位置於比賽勝負間成效之剖析

扣球是得分的重要手段,扣球技術能力水準的高低與比賽勝負有著密 不可分的關係,隨著排球運動蓬勃發展,世界排壇的戰術打法一直在變化;

兩翼強攻、各式快攻及前後排扣球相結合的進攻戰術,在世界排壇列強中 都在普遍應用著。以下分為二個部分來說明:

(一)不同扣球攻擊型態於比賽勝負間之成效

楊振興、黃幸玲(2003)的研究指出主攻手在比賽中的重要性:優秀 的主攻手,主宰了每局勝負的37%左右;而搭配運用不同扣球攻擊型態,如 快攻(A、B、C式快攻)與強攻(強攻、後排及時間差等),則佔了每局

(9)

勝負的80%左右。陳銘鐘(2000)針對新規則實施後攻擊技術效果進行分析,

發現扣球得分率最高的攻擊型態為時間差攻擊、其次是C式、B式及A式快 攻,其攻擊位置為三號位置。而強攻與快攻皆為比賽當中,運用次數最多 的攻擊型態。雙人搭配的時間差攻擊,為得分率最高的攻擊型態,它不但 具有牽制的作用,更可製造出一人攔網或無人攔網的可能性。

許益芳(2000a)的研究指出:從 1998 年世界女子排球大獎賽前四名

(巴西隊、俄羅斯隊、古巴隊及中國隊)的強攻和快攻的統計中,不難發 現,不論是運用快攻最多的中國隊,還是組織快攻最少的俄羅斯隊,其快 攻的成效都顯著高於以四號位為主的強攻。而由林明祥、李培及柳仁(1999)

對中國甲 A 女子排球聯賽(1997~1998 年度)中的各隊扣球攻擊情況,進 行研究後指出:在前排的快攻、強攻以及後排攻擊等三種不同扣球攻擊效 果的比較中,後排攻擊 92.2%最高、其次是前排四號位置強攻為 86.4%,前 排快攻 75.3%最低。

面對林明祥等人的此項研究結果,和上述許益芳的快攻優於強攻之研 究,顯然的兩者有不同之處,是否表示世界一流女子排球隊伍和中國國內 女子排球隊的研究對象不同所致,值得我們引用更多的相關文獻資料,做 進一步的研究來釐清。

(二)不同扣球攻擊位置於比賽勝負間之成效

林杏麗、陳麗蘋(2004)研究女子排球不同扣球位置、扣球戰術的應 用,得到以下結果:

1. 扣球位置次數分佈,以四號位置最高,其次是二號位置、三號位置;

而扣球戰術次數分佈以長高球最高,其次是D式快攻、A式快攻。

2. 扣球位置實效值以三號位置最高,攻擊戰術實效值也是以三號位置發

(10)

動的B式快攻最高,其次是二號位置的D式快攻、三號位置的A式快攻。

3. 後排攻擊位置以一號位置的應用次數最高,實效值的效果也最好,其 次才是六號位置、五號位置。

張歡(2000b)分析中國男排隊,從二號位發動的攻擊戰術時,發現其 使用的並非是強攻,而是以C快攻和移位進攻等戰術,來避開對方攔網而奏 效。但何偉(2001)卻認為:從二號位的扣球攻擊確實在比賽中,發揮了 理想的攻擊成效,不失為有效的進攻方法,但就其所需的時間、路線和範 圍來看,仍無法與其他選手組成攻擊搭配戰術,所以僅可作為一種攻擊的 方法,而不能作為進攻的戰術主體。

林獻龍(2004)針對2002年釜山亞運會男子排球賽前六強攻擊型態之 研究,得到以下結論:整體而言,四號位(強攻、修正球)的扣球次數,

為各類攻擊型態之冠;其次是三號位的A式快攻;扣球次數排名第三的是二 號位(強攻、修正球)。在後排方面的扣球次數,則是以1-2號位區居多。

誠如張雪臨、林秀蓮及嚴麗萍(1999)的研究指出:因後排攻擊,其 攻擊點距離球網較遠,有效放射網面寬,導致攔網者起跳時機難以精確掌 握。目前世界排球攻擊發展趨勢,是以前排進攻為核心,後排攻擊為牽制 的立體攻擊時代;在歐、美洲的強隊與亞洲的強隊對壘時,其頻繁的後排 攻擊,常令對手防不勝防,而累累奏效。尤其當在前排扣球攻擊受阻或難 度增大時,要突破對方攔網封鎖線的情況下,使用後排扣球攻擊,自然成 為扣球者進攻時的最佳選擇。林顯丞(2004)分析中,攻擊位置之分析可 分為前排攻擊與後排攻擊,以目前亞洲四強隊伍之攻擊趨勢,一般第一時 間攻擊大都以前排為主,其中以四號位置強攻為主要攻擊位置;而後排攻 擊則以一號位置居多。在攻擊績效方面,前排攻擊以三號位置(快攻型態)

(11)

以及二號位置強攻較優;後排攻擊同樣是以 1-2 號位區較優。

根據以上的文獻得知:在前排攻擊方面的扣球次數,以四號位(強攻、

修正球)為各類攻擊型態之冠,其次是三號位的快攻,排名第三的是二號 位(強攻、修正球)。而在後排方面的扣球次數,則是以 1-2 號位區居多。

四、本章結語

從文獻中得知當今世界排壇的戰術打法一直在變化,隨著選手技術的 演進發展表現,不僅朝向「快速多變」和「強勢扣擊」的方向發展,戰術 的運作,更是將前、後排融為一體,發展為長、快攻交互攻擊的體系,也 使排球比賽在多變化的扣球攻擊體系引導下,不論是發球、攔網、舉球和 防守等動作,都因對應扣球攻擊動作,而隨時展現出一幅美技的畫面。特 別是在改為每球得分後,更全面的打法已經成為致勝的法寶。

所以,如何提昇扣球能力,突破對方攔網阻礙及防守系統,才能在國 際排壇立足則是不變的定律。歐、美洲的排球強隊,學習了亞洲球隊的快 攻打法,憑藉其選手身體高大的優勢,發展出以「高打點」為主體的各式 快攻戰術。而向來以「迅速」為快攻特點的亞洲排球隊,雖有戰術、節奏、

速度與技術,但在身材及力量上仍有差距。因此,就必須在接發球後的扣 球攻擊組合上和攔網防守上著手,利用空間及時間的ㄧ些變化扣球方法,

來發揮「快速變化」的攻擊戰術,這是以「快」制「高」、以「小」搏「大」

的攻擊策略,也惟有以這樣的扣球攻擊戰略,亞洲在國際排球比賽的舞台 上,才有辦法與歐美排球強盛國家一爭長短。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在QS 世界大學排名2013 年世界大學評比中,UQ 排名全球第43 名,在澳 洲排名第4。研究經費及學術水平在澳大利亞大學之中,始終位居前四大;. 昆士蘭大學商學院為澳洲6

曾連續三年獲得 MVP 的韓國頂尖棒球運動員金尚南因捲入醉酒暴力醜聞,被棒

下手傳球是接發球, 後排防守, 保護的主要技術. 正面下手傳球是最 基本的傳球方法, 是各種傳球技術的基礎, 適合於接各種發球, 扣球 等.. ──

Life planning education and life education: Lifelong learning

亞洲棒球錦標賽冠軍戰於本月 20 日在台中洲際棒球場開打,由中華隊對上亞錦賽 常勝軍日本隊。儘管日本隊首局先馳得點,中華隊在第 2 局又以一記滿貫砲立即追 回三分。最終比賽以

亞洲棒球錦標賽冠軍戰於本月 20 日在台中洲際棒球場開打,由中華隊對上亞錦賽 常勝軍日本隊。儘管日本隊首局先馳得點,中華隊在第 2 局又以一記滿貫砲立即追 回三分。最終比賽以

啦啦隊比賽 班會時間 環管週球類比賽 環星之夜(送舊) 系主任時間 導師會面時間. 班代會議

就難以攻克,縱使克之也難於守之。所以,「從當時的環境條件觀之,一二四○年遠征(實 為一二三九年發兵,一二四○年焚寺)主要目標是偵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