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節 第二節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二節 第二節"

Copied!
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本研究欲從數位博物館的使用者—國語文教師的角度,探討國語文 教師之數位博物館參觀歷程與融入教學的研究。故文獻依序說明數位 博物館的源起與特性、我國數位博物館的發展現況與對中小學教師的 意義、教師資訊融入教學行為相關研究、語文學習理論與語文類數位 博物館。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數位博物館之源起與特性 數位博物館之源起與特性 數位博物館之源起與特性 數位博物館之源起與特性

博物館具有收藏、展示、教育以及研究等四大功能,圖書館因為 有豐富的館藏,並具有教育及研究的功能,因此,有時也有人將其歸 類為博物館之一員。但在本研究中,對於圖書館是否具有展示功能之 爭議並不加以探討,因此將博物館與圖書館分屬於不同類別來加以探 討,數位博物館與數位圖書館之討論亦如此。

數位博物館(Digital Museum)發展之開端,大抵是從圖書館的 數位化館藏(Digital Collections)概念開始的。數位圖書館之概 念,除了來自將館藏數位化之外,也來自各圖書館自己的電腦資料 庫,為了能透過網際網路(Internet),提供讀者更方便的服務,也 將彼此查詢系統之資訊交換及互相傳遞,因而發展出來的。

自 1980 年代,博物館界的資訊專家們也已意識到,要使博物館 的資訊有效且快速的提供使用者檢索利用,制訂出一套相關的標準化

(2)

規範,遠比僅將資訊送上網際網路供瀏覽還來得重要,圖書館界的數 位化館藏理所當然成為參考對象。1990 年,由博物館電腦網路組織

(Museum Computer Network , MCN)、研究圖書館組織(Research Libraries Group ,RLG)、加拿大文化資訊網路(Canadian Heritage Information Network , CHIN)、蓋蒂資訊協會(Getty Information Institute ,GII)等單位發起,結合圖書館、博物館、資訊單位等團 體組成了美國博物館資訊交換聯盟(CIMI)(張莉慧,1999)。CIMI 是一個對數位博物館資訊的管理與遞送,鼓勵使用一個開放的標準的 機構與組織(張莉慧,1999)。至此,數位博物館的概念便開始朝向 具體階段發展。

數位博物館是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文化素材加以數位化,與資料 庫結合,置於網路上,供使用者查閱欣賞(梁立霖,柯宇芳,陳倩冬,

1999)。數位博物館至少需具備下列條件:

一、開放展示櫃及蒐藏庫(Open cases and collections)(Open cases and collections)(Open cases and collections)(Open cases and collections)

一般博物館通常為考慮保存環境的安全性與完整性,以及展示空 間的限制,無法將所有的蒐藏品一一陳列,以致於展示設計人員無法 充分表達展示理念,觀眾也僅能獲取有限之資訊。數位博物館即是要 建立數位化之展示品與蒐藏品,應用資訊技術將這些數位化資訊編輯 組合後,開放給所有的觀眾,觀眾可觀賞其全貌而不會破壞原始展示

(3)

品及蒐藏品。

二、

二、

二、

二、開放給所有的對象(Open to everyone)(Open to everyone)(Open to everyone) (Open to everyone)

真實世界的博物館由於展示空間有限,展示看板的解說無法對各 種層次的觀眾,提供深淺不同之資訊,且提供給觀眾的展示品解說資 訊,也通常只能包含一兩種語言,外國觀眾無法獲取完整資訊。再者,

身心障礙者在參觀過程中往往會受到展場環境的限制,而無法順利參 觀所有的展示。因此,若能藉由展示品資訊的數位化與網路化,便可 提供各層級的使用者適當之解說資訊,使博物館資訊之傳播達到大眾 化、國際化,並對所有族群的人而言,可自由經由網路參觀展覽,可 不受限於展場參觀環境之阻礙。

三、不受時間及地點限制的開放(Open with no time and space (Open with no time and space (Open with no time and space (Open with no time and space limitation)

limitation) limitation) limitation)

觀眾參觀博物館受限於開放時間,非開放時間則無法進入參觀。

且特殊的短期主題式之特展活動常有展覽期限,展覽期間一旦結束後 便無法再觀賞到。而數位博物館可突破有限之時空限制,將展示移到 網路上,展示空間及資訊可作無限的延伸,使觀眾可隨時隨地經由網 路獲得所需資訊。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我國數位博物館發展現況與對中小學教師之意義 我國數位博物館發展現況與對中小學教師之意義 我國數位博物館發展現況與對中小學教師之意義 我國數位博物館發展現況與對中小學教師之意義

一、我國數位博物館發展現況

一、我國數位博物館發展現況 一、我國數位博物館發展現況 一、我國數位博物館發展現況

(4)

國科會自民國八十七年七月邀集中研院、台大、暨大、清大等正 在進行數位典藏與相關技術研究的專家學者,合作「數位博物館專案 計畫」,來推動我國科學、文藝等教育性網路內涵(劉一強,2000)。

該專案計畫分為「環境發展與合作機制」以及「主題系統先導計畫」

兩大項目。其中,主題系統先導計畫係在建立文化藝術性、科學教育 性的示範網站內容,計畫中的各數位博物館網站目前皆已放在網路上 供大眾參觀。並於九十一年一月一日起正式提升為人文與科技並重的 國家型計劃-「國家典藏數位化專案計畫」,九十一年度計畫內的語文 類數位博物館簡述如下有:

(一)台灣民間藝術家數位藝術博物館─楊英風、蘇森墉、高棪 (執 行單位:國立交通大學圖書館)。

(二)「荔鏡姻,河洛源」─閩南語第一名著(荔鏡記)的數位博物館(搜 文解字 III) (執行單位: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三)數位博物館計畫:玄奘西域行(II) (執行單位:國立台灣大 學哲學系)。

(四)台灣老照片數位博物館 (執行單位: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 研究中心)。

自民國八十七年起的「數位博物館計畫」、「國家典藏數位化計 畫」、「國際數位圖書館合作計畫」,以及目前正在執行的「數位典

(5)

藏國家型科技計畫」。重要的典藏單位如:故宮、國家圖書館、中央 研究院、自然科學博物館、歷史博物館、臺灣大學圖書館等等,都有 執行數位典藏計畫。此外,更有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所發展的「國 家文化資料庫」,蒐集地方或個人收藏品。目前的內容發展涵蓋了動 物、植物、地質、人類學、檔案、器物、書畫、地圖與遙測影像、金 石拓片、善本古籍、考古、新聞等十二個主題。至於在技術研發方面,

除了配合已開發的各種國際標準,另舉辦技術成果展、業界說明會、

國內研討會及國際研討會等。藉由研究智慧財產與經濟、全球資源發 掘、交互操作、詮釋資料、數位博物館系統評估、多語言資訊檢索與 擷取、通訊網路、多媒體技術、資訊安全認證和整合服務等議題,提 升數位典藏相關資訊服務的整體環境、充實中文網路資源分享。我國 推動「數位典藏工作」,由「數位博物館先導計劃」之「搜文解字- 語文知識網路」,至今將語文類觸角延伸至鄉土語言閩南語上的「國 家典藏數位化專案計畫」之「搜文解字 III-荔鏡姻,河洛源」;可見 此類型數位博物館之重要性與日遽增。

二、數位博物館對中小學教師的意義數位博物館對中小學教師的意義數位博物館對中小學教師的意義數位博物館對中小學教師的意義

在新近研究中指出,我國中小學正進行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教育改 革,數位博物館的出現對我國中小學教師有以下三點重要的意義(姜 宗模,2005):

(6)

(一)數位博物館是教師自我成長與專業發展的新資源:

博物館的豐富資源,一向是教師們學習成長、找尋教學靈感 的好場所。依據高慧芬(1997)從教師的社會角色檢視博物館的 成人教育功能所作的研究發現,教師在博物館情境中具有成人學 習的特性,而博物館則能協助教師的專業發展與個人成長。現 在,數位博物館將蒐藏品的展示與知識呈現在網路上,教師透過 網路就可以在數位博物館裡自我學習、成長,提昇專業素養。

(二)數位博物館提供教師嚴謹專業的網路教學資源:

依據《天下雜誌》1998 年對我國中小學教師所作的調查,當時 只有 3.7%的老師經常上網尋找教學資料,但是到了 2000 年所做的 調查卻顯示,已有 36.5%的老師經常上網尋找教資料(李雪莉,

2000)。時至今日,網路早已是許多教師解決課堂上無法處理的疑惑 之百科全書,在教學上使用網路資源儼然已經成了教師們的趨勢,而 數位博物館正是一個很好的網路教學資源。李偲華(2001)也認為,

國科會數位博物館提供了完整的研究環境,讓教師在教材方面有更多 的選擇。

(三)運用數位博物館設計教學活動符合我國教育改革趨勢:

依據教育部公告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師在教學中 得依需要自行設計教學單元,並且將資訊科技融入於教學之中。

(7)

數位博物館的建構以不同形式的博物館及其蒐藏為基礎,而不同 的文化觀點與社會關懷則賦予數位博物館獨特的生命形式(王嵩山,

2002)。而將數位博物館資源融入教學,是一項新工具、一個新方法、

一種新程序。利用資料庫等心智工具(mindtools)來學習,是新工 具;善用網路的互動、合作、超時空等特性來學習,是新方法(劉鎂,

2002)。一般認為網路應用於教學有以下四種新模式:

一、 基於資源利用的「主題探索(heuristics,啟思法)

型」學習模式。

二、 基於網路溝通媒介(e-mail、WWW)的「合作」學習 模式。基於 INTERNET「遠程協商」學習模式。

三、 建立網上課程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等(何榮桂,

2002;韓長澤,2002)。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教師 教師 教師 教師資訊融入教學 資訊融入教學 資訊融入教學 資訊融入教學

國內在教育部的規劃下,正進行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改革,其中 特別強調資訊科技與各科教學的結合,而運用國科會「數位博物館專 案計畫」裡的數位博物館設計教學活動正符合我國教育改革趨勢;依 據我國教育部公告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小學教師需分 別依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 及綜合活動等七大學習領域進行單領域或跨領域合科教學,教師在教

(8)

學中得依需要自行設計教學單元,並且將資訊科技融入於教學之中。

此外,教育部(1999)所訂定的「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基本素養 短期指標」裡也提到,中小學教師必須具備資訊課程專業素養,以及 各科應用網路教學基本素養,在各科應用網路教學基本素養中所必須 具有的素養則有:1、能利用網路資源進行教學活動:利用網路配合 各科教學活動;2、能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參與互動式教學:包括能指 導學生上網利用網路學習、能利用網路做班際、校際之聯絡教學。從 教育部的政策看來,利用數位博物館做為中小學教師進行教學時的網 路資源,或是配合設計教學活動運用,正符合我國九年一貫課程使用 網路資源進行教學、以及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理念,對中小學教師們 具有重大的意義與實質的幫助(徐新逸,2005)。

一、資訊融入教學 一、資訊融入教學一、資訊融入教學 一、資訊融入教學

資訊科技帶來的方便性對於全人類的福祉可謂是貢獻良多,依據我 國「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的規劃,資訊教育有四個願景:資訊隨 手得、主動學習樂、合作創新意、知識伴終生。達到「隨時隨地隨意 隨身隨手學習」的理想(教育部,2001)。

而 2002 年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即將資訊教育視為六大議題之 一,強調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網際網路在教學上的運用更大大的幫助 教師的教學成效,由此可知將資訊融入教學已是重要的趨勢。

(9)

在國外相關研究中,Holmes 分析美國佛羅里達州六十八位公立 中小學生物及化學教師的資訊尋求行為,影響其資訊尋求因素包括是 否有理想的資訊系統、可利用資料新穎度及相關度、適當的館員以及 能提供及時的資料。也發現不論任教課目、年級與個人特徵,均極度 仰賴教科書,學校圖書館雖然提供極佳服務,但教師還是較常使用私 人藏書。尋找資訊最大問題是缺乏時間(Holmes,1987)。

國內研究中,陳燕秋主要採用深度訪談法針對三十位國高中國文 教師進行親身訪談,從訪談結果中發現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概 念普遍為「利用電腦或網路來上課」,整體的認知較為片面且不足(陳 燕秋,2003)。

賴怡卉對於資訊融入教學的省思中談到資訊和知識的概念並不 一樣,舉凡文字、符號、藝術品等表現出的形式都是資訊,其所表達 的思想、感受、意念才是知識。網路上有很多豐富的資訊,要有效利 用才能轉化為讓學生學習的知識。教師在教學要教導學生有效的使用 網路資源,培養學生批判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對網路的資訊全盤接收 (賴怡卉,2004)。

教師在教學時配合授課內容與教學策略之所需,將其他領域視為教 學工具,應用在教學中,以助於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以及提升學 生能力,此教學工具之應用,稱之為「融入教學」。

(10)

二、數位 二、數位 二、數位

二、數位博物館博物館博物館融入教學博物館融入教學融入教學 融入教學

教師利用資訊融入教學的優點不少,張瓊穗(2004)指出使用網頁 資訊檢索方便、資料易更新、可以快速交流新知和經驗、促使教師與 學生使用新科技的能力等。姜宗模(2002)的研究中,也表示教師運 用數位博物館在教學活動上之意義,有延伸知識的觸角、引發教學的 新思維、瞭解個人的實力位階、強迫學習電腦能力並與教學結合、避 免遺忘、帶來自信心與成就感、感受到教育的感動、引發更多學習動 機、變得不會安於現狀、願意嘗試新事物、帶動學生學習、增加對學 生的包容力等十二項。數位博物館雖然不是專為中小學教育而設,但 這個蘊含豐富知識、藉著網際網路為大眾教育服務的數位資源,也是 中小學教育一個十分珍貴的網路資源,而且許多數位博物館也主動專 為中小學學生設計相關教材,有蒐藏品的虛擬展示、數位資料庫、教 學遊戲、教學互動區等相關部分,其提供中小學教育資源的意圖十分 明顯,值得中小學教師多多利用(徐新逸,2005)。由此可知,以網 路為平台的數位博物館,更因採取以觀眾為導向的互動設計,不但兼 顧網路學習與網站設計的重要原則,也充分發揮強調教育功能的數位 博物館的優點。

在 2004 年『數位典藏教學應用的推動與挑戰』座談會中,淡江大 學徐新逸教授,分享了「中小學數位典藏教學資源應用網」的規劃與

(11)

創意教學範例開發。徐教授指出,會建置這個資源應用網,主要是歷 年來中小學數位典藏教學設計活動,已累積 100 多件的優秀作品,這 些利用數位典藏資源進行創意加值的作品範例,如果能從中分析歸納 出教學模式等認知鷹架,將能幫助更多老師在教學中應用數位典藏資 源。數位典藏網站中的資源就是老師們的教學素材,而這些得獎的教 案作品就是菜單範例,老師們只要善加利用這些「素材」和「菜單」,

就能煮出對學生有益的菜餚。因此他們的研究團隊,嘗試從這些優良 的作品範例中,拆解出煮一道好菜的材料元素,以方便其他老師作搜 尋參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93 年成果展座談會資料,2005)。

(一)

(一)

(一)

(一)數位博物館數位博物館數位博物館在數位博物館在在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教學活動上的特色教學活動上的特色上的特色上的特色

張瓊穗(2004)提到教師可利用網路資源作課前的準備工作,網際網 路廣大的資料庫,眾多實用的網站。例如數位典藏網站。教師可以找 到很完備的資料以作為教學之用,完備的數位典藏網站連結的數位博 物館網站,還提供教學單供教師下載使用,在教學上無疑更提昇了教 學的效果。

1. 課前準備方面:網際網路廣大的資料庫,眾多實用的網站例 如數位博物館網站,教師可以找到很完備的資料以作為教學之用,完 備的數位博物館網站,還提供教學單供教師下載使用,使教師的教學 準備工作快速且豐富。

(12)

2.補充教材方面:透過數位博物館網站的相關數位博物館網站連 結,教師可輕易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課堂補充資料,讓學生可以學到更 深刻的知識。學生如有心多學習則可指導其更進一步的搜尋,增進其 知識的深度與廣度。

3. 在課堂方面,教師有效的利用數位博物館資源來引起學生的 注意,加強其學習動機,學生的動機一強,就會對上課的內容產生強 烈的興趣,而增加學習效果。

4.評量方面:有的數位博物館網站,例如故宮博物院有設計小遊 戲、小測驗可以讓學生進行隨堂的評量,透過趣味的測驗讓學生可以 更快樂的學習。此外,教師可以將網路上的資源善加,自行設計學習 單來評量學生,也是個不錯的參考資料。

(二)運

(二)運

(二)運

(二)運用用用數位博物館用數位博物館數位博物館在數位博物館在在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教學活動上的類型教學活動上的類型上的類型 上的類型

將數位博物館資源融入教學,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直接讓 學生上網參觀數位博物館,教師加以解或是指定作業活動讓學生完 成;另一種是教師先依據數位博物館資源的內容加以篩選,並設計成 數位教材後再據此來上課。這個數位教材有可能是文書檔案形式、

powerpoint 投影片形式或是網頁動畫等形式。

第一種融入方式,教師的負擔較輕,所需的能力要求也比較低,教 師們目前比較可以勝任;至於第二種方式則所需時間與心力越多,且

(13)

越後面的形式難度越高,但這樣的數位教學活動檔案才可以在網路上 資源共享。(姜宗模,2005)

(三)運用

(三)運用

(三)運用

(三)運用數位博物館數位博物館數位博物館在數位博物館在在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教學活動上的困境教學活動上的困境上的困境 上的困境

在國內中小學教師運用數位博物館的研究論文中,《以國科會數 位博物館教學活動設計比賽得獎者為例》,提及中小學教師在運用數 位博物館設計教學活動時所遭遇之問題為,國科會數位博物館與中小 學課程領域相關之內容不多,內容對中小學學生,而言較艱深。對教 學活動設計之整體概念不足,與合作設計伙伴之溝通協調不易。設計 時間不足,自我電腦能力不足,智慧財產權問題,合法軟體不易取得,

軟體相容性不易克服,設計呈現所牽涉之考量因素眾多(姜宗模,

2002)。

黃勝發(2004)指出教師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遇到幾個困境,教 師資訊能力不足和學校網路資訊設備不足,影響其運用資訊設備教學 的意願,教師的教學工作繁重,網路資料可運用性不足,以上的幾個 困境是需要克服的。

由上可知,教師們運用數位博物館的困境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數 位博物館所呈現的內容與中小學課程領域相關的不多、內容艱澀,網 路上可運用的資料有限;二是教師自身的問題,如教師運用電腦能力 不佳,教師的教學工作繁重,無充分時間使用網路。

(14)

第四 第四

第四 第四節 節 節 節 數位博物館使用者滿意情形 數位博物館使用者滿意情形 數位博物館使用者滿意情形 數位博物館使用者滿意情形

許多文獻都說明了使用者滿意度是相當重要的課題(Bailey &

Pearson 1983;Ives et al. 1983;DeLone & McLean 1992;劉傑 禮,2000;歐陽崇榮,2000)為了要測量使用者對於數位博物館資訊 系統的滿意度,各個學者發展了測量工具為了使結果更精確及有效 (Bailey & Pearson 1983;Ives & Olson1984;DeLone &McLean 1992)。

Bailey 和Pearson(1983)對使用者滿意度所下的定義是從心理 學對滿意度的研究結果中歸納出來的。發展了一份39 個項目的問卷 來測量資訊系統認知上的使用者滿意度。他們的定義是:「在一定給 定的情況下之滿意度,是一個人對許多會影響該情況的因素之感覺或 態度的總和」。而其滿意度模式是:使用者對一組因素的加權反應之 總和。Ives et. al.(1983)等人將測量問項減少至33 項,並且改 善了其中的信度。認為使用者資訊滿意度是使用者相信資訊系統能夠 滿足他們資訊需求的程度。UIS 是系統是否成功之主觀的或知覺的判 斷,是用來評估他們的使用者如何看待他們的資訊系統,而不是系統 的技術品質。

Doll & Torkzadeh(1988)發展出12 項問項用來測量終端使用 者(End-User)的使用者滿意度。這份測量工具用以下五個構面來測量

(15)

終端使用者的使用者滿意度,分別為系統內容(System Content)、系 統正確性(System Accuracy)、報告格式(Report Format)、系統容易 使用性(Ease of Use of System)以及系統即時性(System

Timeliness)。

歐陽崇榮(2000)將圖書館系統的使用者滿意度分為查詢結果、系 統的操作使用、系統各項功能之滿意度、系統整體滿意度、再次使用 系統的意願、推薦系統給其他人的意願。

林佩儀(2000)將衡量網站設計的使用者滿意度分為搜尋效率、

搜尋結果、瀏覽情緒(情緒是否愉快)及對網站的印象,其中「搜尋 效率」為進入之網頁頁數與所花的時間感覺是否太長、「搜尋結果」

為是否搜尋到正確資訊與期待中是否一致、「瀏覽情緒」為瀏覽過程 中情緒是否愉快及「對網站的印象」為該網站是否受歡迎。

在此國語文教師使用「搜文解字」數位博物館的滿意度,則依上 述文獻與實際研究而定義之。

第五 第五

第五 第五節 節 節 節 語文學習理論與語文類數位博物館 語文學習理論與語文類數位博物館 語文學習理論與語文類數位博物館 語文學習理論與語文類數位博物館

語文能力是藉語言及文字來瞭解或表達有關人、事、物的描述、

想法、概念,以及思維過程等的能力。換句話說,語文能力是指對語 言、文字,以及文法之認知與瞭解程度,以及運用語言、文字去吸收 知識與表達思想的技巧與能力。依據這項定義去分析,我們可以假設

(16)

語文能力是由下列三個因素構成:(彭森明,1995)

(一)語文知識(linguistic competence)指的是對字、詞及文法 之認識與瞭解,分讀、寫、聽、說四方面。

(二)語文吸收理解與表達溝通之習俗、技巧與經驗比如怎樣去 抓住文章重點;如何去分析文章內容與人物;如何用不同聲調和語氣 來表達重點與情緒;以及實際經驗等。

(三)相關環境之認知與學識基礎指的是一個人的學識領域與經 驗。比如六年級學生,一般說來要比三年級學生懂事多、見識廣,其 他學識也比較豐富,所以六年級學生要二三年級學生對同一文章,更 能體會其深義,更能引伸,或舉一反三。

以上三個因素共同決定一個人的語文理解與表達能力。而中國語文 的特性:(一)字體方正如圖,易於辨識。(二)字字獨立,排列方 便,可作任一走向書寫與閱讀。(三)形聲造字,字體方便分合。(四)

單一音節,發音容易,而有節奏感。(五)具聲調變化,富旋律之美

(潘呂棋昌,1998)。所以國語文教學理論中強調教師的教學,要能 夠使學生辨別字形、讀出字音、了解字義,以增進對語文的吸收與理 解(袁之揚,1993)。

語文的學習更可運用策略來提高語文掌握能力。Oxford (1989) 的語文學習五個策略如下:

(17)

(一)後設認知策略(metacognitive):策略用來幫助學生計畫、管 理、以及評估學習過程。

(二)情感策略(affective):策略用來提高學習興趣和態度。

(三)社會策略(social):策略用來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一來可 提高學習興趣﹐二來可透過合作學習增進理解能力。

(四)記憶與認知策略(memory & cognitive):策略用來增強記憶 與思考能力。

(五)回饋策略(compensatory):策略用來與學習者溝通,幫助學 生克服知識上的不足。

中央研究院由於有多年建置數位典藏及資料庫的經驗,並對中國語 文的研究有相當成就,因此被邀請參與建置此數位博物館。其用意有 二:其一是希望以中研院豐富的數位典藏與知識為後盾,使數位博物 館的內容更為精彩充實;其二是藉數位博物館這個窗口,使語文知識 普及傳播,使學術走入社會,使中研院的研究成果能回饋於社會。(羅 鳳珠,2000)

語言與文字的表達方式,是因著不同作者、不同時代、不同主題,

甚至不同場合,而可以有不同的解釋(黃居仁,2000)。「搜文解字」

數位博物館以中國語言、文字、與文學主題,循序完成由文字而文學,

由文學而文化的三層進階,實現語文潛在的多元智能。

(18)

本研究也將由語文特性、認知能力與這五個語文學習策略來檢視

「搜文解字」數位博物館之四大主題館:『搜詞尋字』、『文學之美』、

『遊戲解惑』、『古文字的世界』。內容簡介如下:

想要查詢詞彙的原文出處卻不知該從哪一本古書開始翻起?或下 筆時一下找不到適當的詞或用法,即使有好幾本厚重的大辭典在身 邊,查詢的工作還是像大海撈針一樣,只要到「搜文解字一搜詞尋字」

系統裡,所有複雜的搜尋動作都可以用幾個鍵完成。「蒐文解字」可 以說是一部網上中文語文辭典,其中包含「字」、「詞」和「文句」三 種檢索系統,可以用詞、注音等方法搜尋。如在部件檢字中輸入「力」, 就可以查到所有包含「力」的字。在音韻檢索中輸入「人」就可以找 出以「上」韻結尾的字詞。系統內建多本不同時代的詞彙資料庫,可 以對《四書》、《老子》、《莊子》、《唐詩三百首》等歷代典籍作應用奎 詢。系統還有五百萬詞的語料庫,提供上下文來突顯關鍵語詞的用法 和語義。在「遊戲解惑」裡則提供有趣的語文遊戲,可以讓觀眾動動 腦做做遊戲(國科會數位博物館專案推廣辦公室,2001)。

二、組成架構:

二、組成架構:

二、組成架構:

二、組成架構:本主題館共分為 ABCD 四個主要部分。

(一)搜詞尋字

(一)搜詞尋字(一)搜詞尋字

(一)搜詞尋字:是個網路上的詞典工具書,提供多功能的檢索 方式,本設計具有查詢字、詞、文的功能。

1.字:可以依照字的部件、音韻、筆劃檢索字的出處。

(19)

(1)部件檢字:包含「部件搜尋」與「部首筆劃搜尋」

兩種檢字功能。

(2)音韻檢字:包括「注音/漢語拼音搜尋」與「純漢 語拼音搜尋」兩種檢字功能。

(3)漢語大字典:可以查詢從漢語大字典裡面收錄的 3 千多個常用字,線上字典功能。

2.詞:包括造詞搜尋、音韻搜尋、出處搜尋與從平衡語料庫 搜尋的功能。

(1)造詞搜尋:有「一般搜尋」、「成語搜尋」、「重疊詞 搜尋」、「字數搜尋」等功能。

(2)音韻搜尋:有「同音詞」、「雙聲詞」、「疊韻詞」、「雙 聲疊韻詞」等搜尋設計。

(3)出處搜尋:有「用詞複雜搜尋」、「用詞簡單搜尋」、

「有趣的唐詩查詢」等功能設計,可以查詢論語、孟 子、大學、中庸、老子、莊子、唐詩三百首裡出現的 詞語。

(4)平衡語料庫:與「中央研究院現代漢語平衡語料 庫」連結。

3.文:有造句搜尋、出處搜尋兩種功能。

(20)

(1)造句搜尋:有「用詞複雜搜尋」、「用詞簡單搜尋」、

「有趣的唐詩查詢」等功能設計,可以查詢論語、孟 子、大學、中庸、老子、莊子、唐詩三百首裡出現的 字詞。

(2)出處搜尋:一般搜尋,可以搜尋論語、孟子、大學、

中庸、老子、莊子、唐詩三百首含有某些文字的句子。

(二)文學之美

(二)文學之美(二)文學之美

(二)文學之美:連結至「溫柔在頌—唐詩三百首」多媒體教學 系統,這是一個以國中、小學學生為主要使用對象,以教學、

自學為目標的網站,內容包括以下部分。

1.唐詩世界:包括以下單元。

(1)詩情畫意:有關於唐詩畫作、吟唱及書法資料。

(2)唐詩入門:有關唐詩的基本知識,適合初學者使 用。

(3)唐詩三百首:完全蒐錄唐詩三百首,並依照作者、

詩體、時期等屬性來排列。

(4)主題館:用不同主題將唐詩分類,希望幫助小朋 友更方便學習。

(5)唐詩裡的神話與傳說故事:敘述唐詩裡頭的神話 與傳說故事。

(21)

2.兒童樂園:有成語和各類體例的唐詩拼盤。

3.資料檢索:有四種不同的檢索方式,可以從作者、詩的題 目、某一詩句以及綜合這三者的查詢。

4.教學討論:包括以下連結。

(1)輔導老師:網站裡頭有三位任教於國小的輔導老師 可以幫使用者們 解決問題。

(2)快樂學作詩。

(3)快樂學作對:教學作對的網頁。

(4)我有話要說:電子留言版的設計,

(5)大家來談天:聊天室的設計

(6)詩的註解:內有數十首唐詩的註解。

(7)相關網站:蒐集了許多語文、國語、客語、諺語 等相關網站的連結。

(三)遊戲解惑

(三)遊戲解惑

(三)遊戲解惑

(三)遊戲解惑:把各種語文知識融合到機智問答、文字接龍、

文字智慧拼盤等遊戲中,有四字詞接龍、猜猜甲骨文、古文字 器官、智慧拼盤等單元。

1.四字詞接龍:本設計由電腦先提出四個字的詞,然後讓觀 眾根據每個詞的最後一個字想出下一個由此字開頭的四字 詞,以完成作答。想不出來時還可以偷偷看一下提示。

(22)

2.猜猜甲骨文:以甲骨文讓觀眾猜猜符合現今的哪些文字。

3.古文字器官:(連結無效)

4.智慧拼盤:連結到「溫柔在頌—唐詩三百首」網站中的「兒 童樂園」裡的「智慧拼盤」遊戲。

(三)古文字的世界

(三)古文字的世界

(三)古文字的世界

(三)古文字的世界:則由甲骨文、金文、到東周文字,細述漢 字的來源、演變及意義。

1.甲骨文

(1)甲骨文的發現、蒐集與流傳

(2)不問蒼生問鬼神—殷王算命

(3)甲骨文小常識(連結無效)

2.金文

(1)九鼎傳奇—青銅器的發現與研究

(2)鬼斧神工—青銅器的鑄造與紋飾

(3)鍋碗瓢盆之多少—青銅器的種類

(4)金文的內容(連結無效)

3.東周文字

(1)發現傳說—「孔子壁中書」、「『不準』盜墓」

(2)琳瑯滿目—東周文字的種類

(3)大家來學「東周文字」(連結無效)

(23)

(4)東周文字研究述要(連結無效)

4.資料庫:古文字資料庫共分為甲骨文、金文以及東周文字三個 部分,本資料庫首先列出甲骨文、金文及東周文字中,出現貝字和以 貝字為偏旁的字形總表。觀眾點選字形總表中的任何一個字形,即可 連結進入資料庫。資料庫內容分為下列幾項:字頭、字形、析形、詞 性、詞義、辭例、出處、語譯等說明。部分的辭例可以連結至拓片,

讓使用本主題館的觀眾參考。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嘉大附小教師陳佳萍 李昀達 李宜珊 方瑞貞 洪雪華... 1.認識博物館

• 她在坦桑尼亞 的的非凡成就 出超出了一般 人的想像。珍 古德並於1965 年取得劍橋大 學的動物行為 學博士學位。..

歌詠地方博物館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歷史與文化的縮影,也是認識一座

小記者 林詠萱 張宜蓁 賴姸安

嘉大附小 陳佳萍 江嘉玲.. 從講解說明到實際製作,只有用40分鐘的時間,考驗小朋

“…are no longer walled gardens with ‘keep out’ signs, but open and exciting hubs offering us an intellectually charged socket into which we can all plug when in need of

紅色框內部份須 由協作學校校長 或負責老師核實 活動實際的開辦 組數、每組節數 及每節時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