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荀子哲學專題荀子哲學專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荀子哲學專題荀子哲學專題"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荀 子 哲 學 專 題

(2)

一、荀子生平

荀子(313-238 B.C.),名況,時人尊號為「

卿」;漢代避宣帝諱而改稱孫卿,因「荀」

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 又稱孫卿(《史記‧孟子荀 卿列傳》索隱)。戰國時趙 國(今山西南部)人,為著 名哲學家、教育家,儒家代 表人物之一。其對儒家思想 有所發展,對重整儒家典籍 有相當貢獻。

(3)
(4)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記錄了荀子的生平

。約年五十始遊學於齊,至襄王(?-265 B.C.)時代

「最為老師」、「三為祭酒」。後被逸而適楚,

春申君(?-238 B.C.)以為蘭陵(今山東蒼水縣蘭陵 鎮)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家居蘭陵。在此期 間曾入秦。約公元前 264 年,應秦昭王(325-251 B.C.)聘,西遊入秦,稱秦國「百姓朴」、「百吏 肅然」而近「治之至也」。後曾返回趙國,與臨 武君議兵於趙孝成王(?-245 B.C.)前,以為「用兵 攻戰之本在乎壹民」,「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 者也」(《荀子‧議兵》)。晚年從事教學和著 述,著書終老於蘭陵。著有《荀子》一書。

(5)

荀子曾經傳道授業,戰國末期兩位最著名的思 想家——韓非(約281-233 B.C.)、李斯(280-208 B.C.)都是他的入室弟子,因這兩名弟子為法家代 表人物,使歷代部分學者懷疑荀子是否屬於儒家

,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國歷史上受到許多學者 猛烈抨擊。(王先謙(1842-1917)《荀子集解‧序

》云:「昔唐韓愈氏以荀子書為『大醇小疵』,

逮宋,攻者益眾,推其由,以言性惡故。」王應 麟(1223-1296)《困學紀聞》卷10云:「荀卿非十 二子,韓詩外傳四引之,止云十子,而無子思、

孟子。愚謂荀卿非子思、孟子,蓋其門人如韓非

、李斯之流託其師說以毀聖賢,當以韓詩為正。

」)

(6)

因荀子受歷代學者抨擊,故為其注釋者不多。

僅唐代楊倞為其作注。至清代考據學興盛,注 釋校訂者才有所增加。其中包括清代王先謙之

《荀子集解》,民國末期梁啟雄(1900-1965)之

《荀子柬釋》,北京大 學《荀子》注釋組《荀 子新注》等。

(7)

齊國君主

齊太公→齊侯剡#→齊桓公→齊威王→齊宣王→

齊湣王→齊襄王→齊王建 田齊

君主

田敬仲完→田孟夷稚→田孟莊湣→田文子須無

→田桓子無宇→田武子開→田僖子乞→田成子 恆/常→田襄子盤→田莊子白→田悼子

田氏 族長

齊太公→齊丁公→齊乙公→齊癸公→齊哀公→

齊胡公→齊獻公→齊武公→齊厲公→齊文公→

齊成公→齊莊公→齊僖公→齊襄公→公孫無知#

→齊桓公→公子無虧#→齊孝公→齊昭公→齊君 舍#→齊懿公→齊惠公→齊頃公→齊靈公→齊莊 公→齊景公→安孺子#→齊悼公→齊簡公→齊平 公→齊宣公→齊康公

姜齊

(帶#者即位時不被廣泛承認。)

(8)

韓非(約281-233 B.C.) 李斯(280-208 B.C.)

(9)

王先謙(1842-1917) 荀子集解

(10)

王應麟(1223-1296)

(11)

荀子博學深思,其思想學說以儒家為本,兼 采道、法、名、墨諸家之長。以孔子(551-479 B.C.)、仲弓(522-? B.C.)的繼承者自居,維護儒 家傳統,痛斥子張氏、子夏

氏、子游氏之儒為「賤儒」

,對子思(483-402 B.C.)、孟 子(約372-289 B.C.)一派批 評甚烈。其對孔子思想有所 損益,政治思想中突出強調 孔子的「禮」。由於荀子處 在戰國末期,諸子各派思想 學說均已出現,使他不僅採

仲弓(522-? B.C.)

(12)

納諸子思想,又進行批判與比較

,故思想非常豐富。宇宙論、人 性論、道德觀、知識論、教育觀

、文學、政治學、經濟學、邏輯 學等各個方面,荀子都有很大的 建樹。北宋蘇軾(1037-1101)在〈

荀卿論〉中說:「荀卿明王道,

述禮樂,而李斯以其學亂天下。

蘇軾(1037-1101)

(13)
(14)
(15)

荀子一向被認為是儒家經學早期傳授中的一 個十分重要的人物,兼通諸經,應劭(約153- 196)《風俗通義》中謂:「孫卿善為詩、禮

、易、春秋。」清儒汪中(1745-1794)著有〈荀 卿子通論〉,認為「荀卿之學,出於孔氏,而 尤有功于諸經」,並

對荀子的「傳經」作 了詳細考證,為經學 史研究的學者所基本 同意。

(16)

全文

》 荀子

• http://ctext.org/xunzi/zh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子為父隱: 討論總結. 孔子與葉公:不同角度,各言其志

5 Benjamin Schwartz, "Some Polarities in Confucian Thought", in Arthur Wright ed., Confucianism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 (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p.4..

孔子究竟如何習得六藝,司馬遷〈孔子世家〉並未清楚交代。不過,到了戰國初 期,商鞅為秦孝公變法,主張:人民的一切行為以法令為準則,他們的學習應以「習

(2) 父母不應隨意 子女,以免他們不再 父母。.

漢代黃老道流行,有祭祀黃帝、老子的風習, 《老子》書的清靜無為思想更是深

兼服天下之心:高上尊貴不以驕人,聰明聖 知不以窮人,齊給速通不爭先人,剛毅勇敢不

,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儒效〉)因 此,「君子理天地」係指君子於天地間理成「人

在中國考試思想發展過程中,考試始終為歷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等所 重視,所涉及的考試問題具有延續性和時代性的特點及超前性和滯後性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