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持續「鬥而不破」或即將「兵戎相見」?─ 時序進入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持續「鬥而不破」或即將「兵戎相見」?─ 時序進入"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安全維護宣導

─持續「鬥而不破」或即將「兵戎相見」?─

時序進入 2019 年,以中國農曆算法,在春節過後便是己亥年。美國與中 國大陸的關係在戊戌年呈現高度對抗態勢後,今年將呈現何種風貌,究竟美「中」

雙方今後將是延續以往的「鬥而不破」;抑或是雙方將升高對抗強度,進入「兵 戎相見」之局面?又將對全球局勢及我國國家安全產生什麼影響?以下分別從 理論面及現實面進行分析。

歷史、理論與美「中」關係

根據《 舊唐書 》記載,唐太宗曾言:「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唐太宗 此言亦適用於國際關係的研究上,西方許多國際關係理論便是根據歷史經驗所 建構。美國哈佛大學知名國際關係學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於 2017 出 版的著作《注定走向戰爭:美國與中共能避掉修昔底德陷阱嗎?》(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s Trap?)中,借用古希臘 史學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的論點,指出當崛起強權與既有霸權競爭時,

雙方都面臨西元前 5 世紀時雅典城邦崛起引發霸主斯巴達城邦高度警覺與不安 的類似情境,雙方最後走向戰爭。艾利森根據上述論點,指出在國際體系中,

崛起強權因不滿既有霸權國所建構的秩序與規則,故而向霸權國挑戰,而霸權 國則因擔憂崛起強權之挑戰,而被迫回應,最終兩者之間的戰爭將無可避免;

艾利森書中指出,在過去五百年中,全球共有 16 個崛起強權挑戰霸權國的案 例,其中有 12 組對立,最終落入修昔底德陷阱,走向戰爭。艾利森的觀點認 為美「中」衝突是結構性的,且幾乎可稱為命中注定。這種美「中」衝突無可 避免的悲觀論點亦出現在另一位美國著名學者,任教於芝加哥大學的米爾斯海 默(John Mearsheimer)其論著中。這位國際關係理論「攻勢現實主義」

(Offensive Realism)學派的開創者指出,美國基於戰略考量,努力取得西半 球霸權地位,此種奮鬥已持續百年。因此,美國在取得西半球的區域霸主地位 後,其主要目標就是全力阻止在亞洲或歐洲出現能與美國抗衡的區域霸主。故 而,如果中國大陸試圖主導亞洲,則幾乎可預測美國將會傾全力牽制並削弱中 國大陸,最終使中國大陸不再有能力控制亞洲;米爾斯海默並預測美國可能採 取對付前蘇聯的冷戰方式來對付中國大陸。

美「中」關係的現實面

根據前述兩位知名美國國際關係學者結合歷史與理論與分析中,美「中」

兵戎相見似乎難以避免,那麼,在現實層面上又是如何,雙方能否延續「鬥而 不破」的局面呢?這牽涉到美「中」決策者對彼此的戰略判斷。2008 年 9 月 15 日美國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這家全美第 3 大 的投資銀行倒閉,引發全球經濟危機,重創美國國際聲譽,故而當時各國倡議 由美國與中國大陸形成 G2,以中國大陸之經濟力量彌補美國之錯誤。中共雖然

(2)

2

拒絕 G2 提議,但可見中國大陸已有與美國平起平坐、分庭抗禮之力量。 2009 年 歐巴馬政府就任後,因認為中國大陸處於戰略十字路口上,希望其戰略上不要 與美國為敵,故第 1 任時對中國大陸取友善政策,雖然歐巴馬第 2 任時推動

「重返亞洲」及「亞太再平衡」戰略,對「中」政策轉趨強硬,但大致而言,

雙方的關係是合作多於競爭。川普總統幾乎澈底改變了歐巴馬政府時期的對「中」

政策,川普政府於 2017 年 12 月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中,將中國大陸定位為

「競爭者」及「修正主義強權」;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在 2018 年 10 月 5 日發表的對「中」政策演說,以及 11 月中旬在亞太經合會議(APEC)領 導高峰會期間的發言,則幾乎已把中國大陸定位為美國的敵人,且不幸被米爾 斯海默言中,彭斯聲稱不惜以對付前蘇聯的冷戰手段來對付中國大陸;尤有甚 者,從美國國內政治的氣氛來看,將中國大陸視為首要競爭者或敵人的觀點,

已成為美國兩黨共識。何以如此?主因當然是習近平主政後,便高唱要實現「中 國夢」,追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放棄了鄧小平「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 指導原則;過於高調的結果,使美國心生警惕。雖然中國大陸一再強調不會走 上「國強必霸」的道路,並聲稱採取「防禦性國防政策」,但習近平主導推動的

「帶路倡議」被美國視為是意圖稱霸歐亞的大戰略設計,而中國大陸在南海島 礁進行填海造陸,更被美國視為是對其主張的「自由航行權」、「自由飛越權」

及美國全球軍事霸權的挑釁。針對「帶路倡議」,川普總統已於 2018 年 10 月 簽署法案,授權合併數個政府機構,成立「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籌資 600 億美元,提供大型基礎建設及開發案之融資,以與中國大陸之「帶路倡議」抗 衡;同時,美軍強化軍機及軍艦在太平洋海域的飛行與巡弋,宣示美軍的自由

「航行權」與「飛越權」。 根據 2018 年 11 月初美國有線電新聞網(CNN)的 報導,自 2016 年以來,美軍在太平洋海域與中共海軍有 18 次不安全或不專業 接觸,且大多發生在川普就任後; 另外,在 2017 年 2 月、5 月及 7 月,雙 方空軍有 3 次不安全接觸,這些不安全接觸大幅提升了雙方擦槍走火的可能性。

至於在美「中」貿易戰方面,雖然在 去年 11 月美國期中選舉後,中方似乎有 讓步的傾向,同時在 11 月 G20 會議期間舉 行的川習會後,美「中」貿易衝 突似有緩解機會,但不論雙方最終在貿易問題上採取何種政策,均無法改變美

「中」結構矛盾之本質。換言之,暫時之緩解或某方暫時性的讓步,只是延後 雙方對決的時間點,只要美國不改變對中國大陸的戰略意圖判定,從歷史及理 論來看,雙方未來衝 突似難以避免。

美「中」較量的可能影響

美「中」較量的影響可從經濟、政治及軍事三個層面分析,在經濟層面來 看,雙方貿易戰自然使今(2019)年全球經濟發展前景蒙上陰影,即便雙方衝 突暫時緩解,對今年全球經濟情勢仍不能過度樂觀或掉以輕心;在政治層面,

雙方的較勁將迫使亞太區域國家採取避險政策,東協一向是兩邊下注,不倒向 任何一方,但去年最令人意外的發展,是日本亦在川普政府單邊主義的政策下,

尋求與中國大陸和解,兩邊押寶,但設若美「中」雙方最終走向冷戰,則亞太

(3)

3

各國可能被迫選邊站;在軍事層面,目前美軍仍享有絕對優勢,但是中國大陸 則在東亞享有地主優勢,短中程內除非是意外,否則雙方「兵戎相見」的 可能 性低,持續「鬥而不破」將成為常態。至於對我國國家安全而言,在經濟上,

由於許多臺商均在大陸設廠、產品外銷美國,故而臺商及臺灣將可能是美「中」

貿易戰最大的受害者;在政治上,從亞洲各國均採兩邊押寶的政策來看,我方 要考量採取類似的避險政策,並避免成為雙方的棋子,但若美「中」雙方進入 冷戰狀態, 則臺灣倒向美國,將可能成為主要政策選 項;至於在軍事上,要 慎防兩岸軍事意外,同時不能一廂情願認為若中共武力犯臺,美軍必救。2006 年 是 1996 年臺海危機發生十週年,我國邀請當時參與美國決策官員來臺參加研 討會,這些決策官員均指出,如果再發生類似危機,美國可能不會再派航母來 馳援,在當前中國大陸軍事能力及反美軍介入能力大幅提升的情況下,更是如 此!兩大之間難為小,臺灣處在美「中」之間如何抉擇,端視執政者之智慧!

臺中榮民總醫院關心你!也提醒你!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趙、鄢、藍諸寇之竊發,弗能搖也。以稅糧完欠為有司之殿最,法始於江 陵,一決其藩而不可復收矣。申 (時行) 、王 (錫爵)

Weil 是拒服兵役者 (conscientious objector), 雖然後來他被軍事法庭判刑五年或自願 到 軍中服役 (普通士兵役), ENS 的畢業生是服軍官役的。 許多人對於 Weil 的行為十分不諒解

的中子數大大增加,說明了其中的氘氚確實有一部分會進行熱核反應,於是在這 次試驗後,美國加緊了製造氫彈的工作,終於在 1952 年 11 月 1 日,在太平洋上 進行了第一次氫彈試驗,當時所用的氫彈重

1、曾擔任以國家、重要城市為名,至少以二個版面以上刊登國際 新聞,且發行對象以全國或全球讀者為目標之平面媒體或通訊 社(例如:《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Mercator 在 1569 年所提 出的。至今在航海上仍廣為使用,在 Mercator 地圖中,經度差相同的經線被攤開為平面上距離 相同的平行線。而緯線在地圖上為與經線垂直的 直線,而且

【大紀元 6 月 10 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大衛華盛頓報導)2007 年,美國有將近 620 萬名 16 歲至 24 歲的高中生輟學,相當於全美這個年齡段人口的

十四、新任外國人行動電話必填,且不得與雇主或私立就業服務機構電話相同,未填寫者,將退請補正確認;電子郵 件須勾選「有」或「無」

是專注行,而且專注一點,多少有排斥心理。例如,在禪修時有聲 音傳來,心就不舒服,不喜歡聲音,心是處在緊的狀態。而覺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