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不同入學管道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參、不同入學管道之相關研究 "

Copied!
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透過文獻探討與分析,瞭解不同入學管道學生學習 成就之差異性及對專業必修課程開設之學習滿意度情形。意即探討經 由不同入學管道入學而進入臺灣師大體育學系就讀的學生在學各學 期成績、學業總成績及對體育學系專業必修課程開設之學習滿意度情 形等三方面。為達研究目的,本章將針對相關文獻進行分析與探討,

以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

本章共分為不同入學管道之相關研究、學業成績相關研究及學習 滿意度相關研究等三部份,以下將分節敘述之。

第一節 不同入學管道之實施背景與相關研究

本研究之主要主題為不同入學管道學生,在探討不同入學管道學 生之前,需先瞭解「不同入學管道」之成立始於教育部所擬定之「多 元入學方案」,故本小節將針對不同入學管道之相關研做一探討,以 釐清其施行背景及實施過程。

壹、不同入學管道實施背景

我國大學聯考乃自民國四十三年起開始施行,近年來,我國在一 片教育改革的聲浪下進行教育改革。自民國七十六年起,在毛高文部 長的主政下,開始一連串的教育變革:民國八十三年正式上場的推薦 甄選及民國八十七年開辦的申請入學制度,使高中學生有機會多一種 進入大學就讀的入學管道,各大學也可自訂條件,招收到有意願就讀 的學生,學生也能進入自己的大學志願為目標。而我國的考試制度在 歷經數十年的變革後,逐漸形成目前各大學所實行之入學方案。所謂 多元入學方案乃指臺灣一般高中(職)畢業生及同等學力者進入大學

(2)

就讀的多種入學管道,包含了大學聯招、推薦甄選、申請入學等等,

使學生可依個人特質選擇入學方案。

我國學科能力測驗是經過長時期且配合我國國情所發展出來的 一套檢測考試,其目的主要在測驗高中生的學力,評量考生接受大學 教育所應具備的基本知能,以用來初步篩選考生,可說是「檢定考」

而非「分發考」。學測測驗科目包含國文、英文、數學、社會及自然 等五科目,此為一能力測驗,內容難度並不高。凡要參加推薦甄選或 申請入學的學生,大多必須通過學科能力測驗。而其成績採用「級分 制」之目的在於希望學生不要分分必爭,更重要的是實施「級分制」

故意造成許多考生同分,在同分超額的情況下,大學校系在選才的考 量時才有機會參考學生的其它資料,以甄選適合的學生(大考中心,

1998a、1998b)。

曹亮吉(1994)曾指出,我國的入學制度由原本的單一入學管道,

直至現今之多元化,其意義有三:一為公平認知的多元化,使不同入 學管道的學生有公平入學的機會;二為入學方式多元化,可採用聯合 招生、單獨招生,也可採用推薦保送、甄試錄取、登記分發、直升甄 選,以及運用筆試、口試、審查及其它形式等多元方式選擇考生;三 則是評量尺度的多元化,可參採入學試驗、統一會考、在校成績、性 向測驗、特殊表現、個人資料、面試晤談等不同資料,進行多向度的 篩選。由此可知,我國入學制度的改革及順應世界各國潮流的趨勢,

對於大學及高中生來說都是一項利多。

美國、英國及日本等三國高中學生成績評量方式,大部份都採用 多元評量的方式做為選才的標準(李佳玲,2002),而我國自從實施

(3)

國同步。雖坊間對於多元入學為花錢的入學制度,甚有評論為有錢人 才能用此方式入學,但若站在成績評量的立場來看,與傳統一試訂終 身的考試制度來說,多元入學何嘗不為高中生開啟另一道大學入學之 門。

貳、臺灣師大體育學系不同入學管道實施背景分析

本小節將分別針對臺灣師大體育學系不同入學管道的實施背景 做一探討。

一、臺灣師大體育學系不同入學管道實施背景

臺灣師大體育學系自民國三十五年創立至今,其學生的招生方 式,由民國五十五年開始招收運動績優保送生、民國六十四年招收保 送生只考學科而不加考術科,按學科成績高低錄取、民國六十八年,

因運動績優保送辦法修訂,而有運動績優甄審學生及運動績優甄試學 生兩種(許樹淵,2001)。臺灣師大體育學系的招生方式乃順應教育 改革風潮及師資培育法的修訂,而有不同的學生入學來源。尤其民國 八十三年的師資培育法修訂後,師資的培育不再由師範校院來培育,

凡普通大學亦可經由教育學程的開設來培育師資,而此種師資培育方 式的改變,對於師資培育機構而言,是一項大挑戰。如何在時代與教 育的變革下,再走出自己的路,對於各師資培育機構而言,是最為重 要的事情。臺灣師大體育學系遂在如此的時空背景下,進行課程與學 生招生來源之改變。當臺灣師大體育學系進行課程與招生來源之變革 時,曾有部份教師質疑其可行性與學生實際之修課與未來發展(許樹 淵,2001)。而由從表 2-1 臺灣師大體育學系體 91 級之傳統入學方式 直至體 96 級入學方式之不同,可觀察出臺灣師大體育學系對於學生

(4)

入學來源實有其思考之處。而臺灣師大體育學系 93 級學生適逢橫跨 多元入學管道之始,上承傳統入學方式,下連結多元入學方式,並於 本研究期間,完成大學學業之修習,與面臨實習與研究所入學等人生 另一選擇旅程,恰可探討臺灣師大體育學系採用多元入學方案之可行 性。

表 2-1:臺灣師大體育學系 91 級至 96 級學生入學方式一覽表

系級 入學方式 入學年度

體 91 甄審、甄試、聯考生加考術科、僑生、外籍生 87 學年度 體 92 甄審、甄試、聯考生加考術科、聯考生不考

術科、僑生 88 學年度

體 93 申請入學、聯考加考術科、聯考不考術科、

運動績優甄審、運動績優甄試、僑生 89 學年度 體 94 申請入學、推薦甄選、考試分發加考術科、

僑生、外籍生 90 學年度

體 95 申請入學、考試分發加考術科、僑生 91 學年度 體 96 申請入學、考試分發加考術科、僑生、甄審 92 學年度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臺灣師大體育學系多元入學方案內容簡介

臺灣師大體育學系自民國三十五年創立後,其學生招生方式改變 甚多,直至民國八十九年以多元入學方式招收學生,可謂開創新的一 頁。本小節將針對臺灣師大體育學系 93 級之入學方式做一介紹。

(5)

臺灣師大體育學系就讀。

二、聯考加考術科:學生參加八十九學年度大學聯考及體育術科考 試,並經志願選填與分發後,進入臺灣師大體育學系就讀。

三、聯考不考術科:學生參加八十九學年度大學聯考,而未參加體育 術科考試者,並經志願選填與分發後,進入臺灣師大體育學系就 讀。

四、運動績優甄審:簡稱甄審,乃為運動績優甄審學生。其依教育部 頒訂之「八十九學年度公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畢 業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實施細則」中,由符合資格之學生向教 育部提出申請。凡學生取得甄審資格者,免試升學。

五、運動績優甄試:簡稱甄試,乃為運動績優甄試學生。其依教育部 頒訂之「八十九學年度公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畢 業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實施細則」中,由符合資格之學生需參 與教育部所辦之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畢業生升學輔導考 試,並依其成績高低,及所選填志願,進入臺灣師大就讀。

各大學學系根據其設系宗旨、辦學精神及發展特色,可自行設定 入學制度(陳林曉梅,2000)。上述入學方式,為臺灣師大體育學系 八十九學年度入學之學生為主,並藉由新增之申請入學制度與實行第 二年之聯考不加考術科制度來招收學生,打破原本制式化之入學制 度,提高整體學生素質,邁向學術研究之路,並期望藉由不同入學方 式下入學的學生,在整體教育政策的變革下,能開創出不同於以往臺 灣師大體育學系學生的表現與成就。

(6)

參、不同入學管道之相關研究

在多元入學方案實施近十年以來,各界對於多元入學方案及不同 入學管道之相關探討文獻亦多,以下將針對不同入學管道學生相關研 究作一綜整。

由表 2-2 之相關文獻中顯示,不論研究對象為高中或職業類科的 學生,在成績、學校表現及生活適應等方面在入學時都有差異存在(李 錫津,1998;李振賢,1997;許樹淵,2001、2000;黃楗翔,2003;

鄒浮安,1995;張麗鳳、李興源,1995)。當學生藉由不同管道進入 學校就讀時,其個人的學業成績起平點即不同,而教師於課堂授課 時,有一固定之課程綱要與進度,較無法因學生程度不同,而採取不 同之教材,即變成學生需隨即適應教師教法與課程進度,當學生程度 較無法跟上進度時,即產生差異。然而另有研究指出,以不同入學管 道進入學校就讀的學生,其在學業成績的差異上,並不顯著(洪明炎,

2002)。王愷(2000)亦提及不同入學方式的學生,的確對在校第一 年成績有影響,聯考進入學校的學生在校成績表現最優。

評量的目的是利用科學方法與技術,搜集有關學生學習成果資料 加以分析,以評估其學習成就。從表 2-2 之相關文獻中可歸納出,探 討不同入學管道學生之研究主題大致可分為學業成績、生活適應及學 習策略等三層面。而不同入學管道學生在入學時之成績表現雖有所差 異,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及補救教學後,仍有進步的空間。由此 可顯示,學生透過努力不懈的學習,不論其藉由何種管道入學的學 生,在學業成績的表現及生活適應方面都可達到一定的水準。

(7)

表 2-2:不同入學管道之相關文獻 作者

(年份)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主要發現 黃楗翔

(2003)

運 動 績 優 生 與 一 般 生 適 應 情 形 之 比 較 研究

南師體育學系 全體學生

1.運動績優生與一般生在學業適應 的問題及學業適應上之求助行為 有顯著差異。

洪明炎

(2002)

高 級 工 業 職 業 學 校 多 元 方 式 入 學 學 生 學 習 成 就 及 相 關 問 題之研究

90 學年度公立 高工一年級學 生、家長及老 師

1.不同入學方式學生在學習成就上 沒有顯著差異。

2.不同性別學生在學習成就上有顯 著差異。

陳慕能

(2002)

綜 合 高 中 畢 業 生 追 蹤調查研究

87 學年度畢業 之試辦綜合高 中畢業生 203 名,並訪談 15 名

1.綜合高中畢業生對教學輔導大都 表示滿意,在就業輔導仍須加強。

2.學生對課程感受大都表示滿意,對 於職業課程仍嫌不足。

3. 在 大 專 之 學 習 適 應 情 形 大 致 良 好,對於專業能力上則較無信心。

葉和滿

(2002)

不 同 入 學 管 道 的 高 中學習動機、學習策 略 與 學 業 成 就 之 研 究

中部高一學生 770 名為對象

1.在學業成就上,高一女生顯著高於 男生;而不同入學管道學生在學業 成就則無顯著差異。

2.不同入學管道的高一學生經由申 請入學和登計分發就讀的學生其 學業成就之高低與學習動機、學習 策略有顯著的正相關。

許樹淵

(2001)

臺 灣 師 大 體 育 學 系 88 學年度入學學生 成績分析

88 學年度入學 學生 85 名

1.第一學期-術科:聯招生不如其它 三組,學科未達顯著水準,平均成 績以甄試生優於其他三組。

2.第二學期-術科:甄試生優於聯招 生優於甄審生,加考術科優於聯招 生。

(8)

表 2-2:不同入學管道之相關文獻(續)

作者

(年份)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主要發現 王愷

(2000)

多 元 入 學 方 式 與 學 業成績之關聯-以中 國工商專校為例

87 學年度入學 新生全學年及 88 學年度入學 新生

1.不同入學方式,的確對在校第一年 成績有影響,聯考進入學校的學生 在校成績表現最優。

2.聯考入學學生成績優於推薦入學 及自學入學學生;自學入學學生成 績與推甄入學學生成績無顯著差 異。

3.聯考入學成績皆較優,學生已習慣 於該種學習方式,所以進入本校後 適應較快。而「自學」、「推甄」的 學生一方面不必準備聯考,一方面 又因為提早知道入選的學校,心情 放鬆,所以進入學校後適應較慢。

許樹淵

(2000)

大 學聯招加考與 不 加 考 術 科 體 育 學 系 學 生 徑 賽 教 學 成 績 分析

87 學年度入學 加考術科和 88 學年度入學未 加考術科男生

1. 未 加 考 術 科 之 體 育 學 系 學 生 之 100、200、400、800 及 5000 公尺 等徑賽項目之成績,均較加考術科 入學之學生成績為劣。

李振賢

(1997)

多 元 入 學 的 高 中 學 生 學 業 成 就 與 生 活 適應之比較研究

台北市 10 所 公立高一學生 1408 名

1.學生的學業成就、適應、因應等各 項都有差異。

鄒浮安

(1995)

高 雄 市 首 屆 高 中 自 學 方 案 入 學 生 與 普 通 生 心理 特 質 與 學 業成績之比較研究

高 雄 中 學 82 學年度第 1 學 期 高 一 學 生 1084 人

1.自學方案學生的部份學科,智育總 平均、智力、性向等能力偏低現象 較一班普通學生嚴重。

2.約有 1/3~2/3 的自學方案學生不宜 繼續在高度競爭的原高中就讀。

3.社會人士宜尊重自學方案是多元 化教育方式的一種選擇。

(9)

表 2-2:不同入學管道之相關文獻(續)

作者

(年份)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主要發現 張麗鳳

李興源

(1995)

高 雄 市 立 小 港 高 級 中 學 自 願 就 學 輔 導 方 案 分 發 生 與 高 中 普通生學習能力,學 業 成 就 之 比 較 暨 自 願 教 學 輔 導 方 案 分 發 生 適 應 狀 況 之 研 究

高一普通生及 自學生

1.普通生在語文推理、數理比較、一 般 學 習 能 力 三 方 面 均 高 於 自 學 生,意即普通生的學習能力顯著高 於自學生。

2. 自 學 生 和 普 通 生 的 起 點 行 為 不 同,學習成就自然不同,學校應對 自學生實施補救教學。

3.應選擇就讀適合其能力之高中或 高職以免成就低落,造成學習挫折 及適應困難。

雷寅雄

(1994)

運 動 績 優 生 保 送 制 度之我見

本文屬一般論 述,無研究對 象

1.很多中等學校體育老師打著運動 績優可以保送升學為號召,以升學 為本。忽略了保送升學的目的是要 繼續從事運動競賽的生涯。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二節 學業成績相關研究

正確的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習慣及積極的學習態度,都是增進 學生學習效率的必要條件(張新仁,1982),而上述優良的表現,也 正好可反應在學生學習的成果上。何偉雲(1995)指出,學習成果的 優劣,須經由測試及評量以檢驗其成果的好壞。而評量的目的是利用 科學方法與技術,搜集有關學生學習成果資料加以分析,以評估其學 習成就。崔長方(2003)亦指出,學生評鑑教師的結果,會受到學生 本身的學習意願、必選修課程、教師給分寬嚴等因素影響其正確性。

張瑞村(1994)亦曾指出,學習是學生的責任,倘若學生缺乏自我學 習的能力,亦即缺乏良好的學習技巧,勢必影響教師教學成效。因此,

本節將就學業成績的意涵及其影響因素,進行探討。

(10)

壹、學業成績的意涵

在一般的認知中,所謂學業成績,就是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 習,老師將其學習的表現以考試的方式,來評斷學生的學習是否達到 某一程度的標準。而老師評定成績的方式,就是大家普遍認知的學業 成績,學業成績亦代表學生學習的狀態(陸柄杉,2003)。雖然學生 學業表現結果的差異性不能與學校資源的差異性緊密關聯,但是一個 有效能的學校與教師,才能帶領學生達到高成就(張慶勳,2003)。

簡茂發(1978)即指出,「學業成就」乃透過學習歷程獲致較為 持久性的行為結果。現在心理學家則認為,「學習」是指個體經由練 習或經驗,使其行為產生較持久改變的歷程;而「成就」則是指個人 的先天遺傳基礎加上後天環境努力學習的結果,使得個人在某方面所 表現的實際能力(張春興,1996)。若學生缺乏學習的動機,則會直 接反應於學業成績的表現上。因此,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要激勵學生產 生追求學習的慾望(林清和,1994)。

成績評量是各國各階段學習均會實施的一種評量方式,其目的 可分為兩方面來說:對教師而言,可幫助其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做 為診斷與補救教學之使用;對學生而言,可幫助學生自我瞭解其學習 結果,以便於繼續學習(李佳玲,2002)。所以,學業成績不只是教 師對學生的評量而已,其中也包含學生對自己的自我評量。一般來 說,評量或判定學生的學業成績有下列幾種方式:一、標準測驗;二、

教師自編測驗;三、行為觀察;四、作業考察及五、其他等(陳美娥,

1996)。

(11)

表 2-3:學生成績測驗方式

測驗方式 測驗內容

標準測驗 一般用來評量學生學業成就的標準測驗稱為成就測驗,藉 此測驗可瞭解學生在教育成就上的一般水準或某方面的專 長。

教師自編 測驗

教師應用評量的基本原理和技術,針對所進行的教學單 元、教學目標、自編適合教學需要的測驗,以評量學生的 學業成就。

行為觀察 教師藉由長期的行為觀察,以瞭解學生的學習情形。

作業考察 廣義的作業包含所有的學習活動,狹義的作業則指筆記、

作業簿、實驗報告、讀書心得等。教師可藉以對學生的學 習情形作客觀的判斷。

其它 利用口試、運用問卷、經由學生或與學生有關的人,來考 評學習結果以評斷學生的學業成就等方式。

資料來源:引自陳美娥(1996),頁 79。

貳、影響學業成績的因素

簡茂發(1986)曾研究臺灣和美國大學生各 360 名,發現學生主 要的適應困擾問題在大學課業之適應。學生在學習歷程中,包含三種 主要的學習動機;即價值、期望和情感。這三種動機的高低會影響學 習者學習策略的使用,並進而影響學習者的學習結果。因此,張曼玲

(1988)曾指出有自信心,獨立性等特質高的學生,在學業成績表現 較佳。

一般來說,影響學生學業成績的因素相當廣泛且複雜,以下將以 國內學者之研究,來說明對於影響學生學業成績之因素。

一、不同入學管道與學業成績的關係

學生藉由不同入學管道進入學校就讀,其入學時的學業成就起平 點即有不同。本小節主要在探討,學生之學業成績是否會因入學管道 之不同而有不同的成就表現。

(12)

在過去的研究中指出,學生藉由不同入學管道入學者,其學業成 績,在入學的第一年有顯著差異(葉和滿,2002;許樹淵,2001)。

大致來說,經由大學聯考的洗禮及以申請入學進入學校就讀的學生,

在學業成績及一般表現上較為理想。許樹淵(2001)的研究亦到指出,

在第一學期的術科成績上,聯招生的成績不如其它各組學生,而平均 成績以運動績優甄試學生優於其它各組學生。許樹淵(2000)另一研 究亦指出,未加考術科之體育學系學生在徑賽方面之成績,均較加考 術科入學之學生成績為劣。陳正道(2001)的研究卻提出,不同入學 管道學生在學業成績表現並無顯著差異;陳奎彰(2002)亦指出,以 學習 T 分數而言,推薦甄選與申請入學、聯合招生無顯著差異,取得 乙級證照也無顯著差異。而黃楗翔(2003)的研究也曾指出,運動績 優生與一般生在學業適應的問題及學業適應上之求助行為有顯著差 異。黃淑馨、余霖(1998)的研究指出,學生經過一連串的學習歷程 後,高一時學業成績雖不理想,但在三年中無論在一般學科、藝能科 和專業科目均有顯著進步,參加大學聯考也獲得不錯的錄取率,足見 學生後勁強,具學習潛能。

由以上相關研究發現,學生學業成績的表現並全非反應在入學管 道的不同,只是入學方式的不同,會影響其成績表現及學習效果。對 學校、系來說,無論利用何種入學管道招收學生,若能招收到學業成 績優良及符合設系目標的學生來就讀,提高學校、系知名度,這才是 最重要的。以下將以表 2-4 呈現不同入學管道與學業成績之相關研究 文獻。

(13)

表 2-4:不同入學管道與學業成績之比較研究 作者

(年份)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主要發現 黃楗翔

(2003)

運動績優生與 一般生適應情 形之比較研究

南師體育學系 全體學生

1.運動績優生與一般生在學業適應的 問題及學業適應上之求助行為有顯 著差異。

陳奎彰

(2002)

高職推薦甄選 入學學生學習 成績之研究

桃園農工高職 推薦甄選入學 學生

1.以學習 t 分數而言,推薦甄選與申請 入學、聯合招生無顯著差異,取得乙 級證照也無顯著差異。

2.統計與師生訪談結果雷同,只是從訪 談中瞭解推薦甄選學生在智育與實 習成績顯著有差異,學習策略也較積 極,升學的英文成績有較顯著優良。

葉和滿

(2002)

不同入學管道 的高中學習動 機、學習策略 與學業成就之 研究

中部高一學生 770 名

1.在學業成就上,高一女生顯著高於男 生;而不同入學管道學生在學業成就 無顯著差異。

2.不同入學管道的高一學生經由申請 入學和登計分發就讀的學生其學業 成就之高低與學習動機、學習策略有 顯著的正相關。

許樹淵

(2001)

臺灣師大體育 學系 88 學年 度入學學生成 績分析

88 學年度入學 新生 85 名

1.第一學期-術科:聯招生不如其它三 組,學科未達顯著水準,平均成績以 甄試生優於其他三組。

2.第二學期-術科:甄試生優於聯招生 優於甄審生,加考術科優於聯招生。

許樹淵

(2000)

大學聯招加考 與不加考術科 體育學系學生 徑賽教學成績 分析

87 學年度入學 加考術科和 88 學年度入學未 加考術科之男 生

1.未加考術科之體育學系學生之 100、

200、400、800 及 5000 公尺等徑賽項 目之成績,均較加考術科入學之學生 成績為劣。

陳正道

(2001)

影響學生學業 表現相關因素 之 探 討 - 以 亞 東技術學院工 業管理系為例

亞東技術學院 工管系日夜間 部 18 班 777 名

1.不同入學管道學生對其學業表現並 無顯著差異。

2.性別、組別、基本學科能力別對學業 表現有顯著影響、與人格特質或學習 與讀書策略有影響不大,

3.性別、組別、基本學科能力對人格特 質或學習與讀書策略有顯著影響。

(14)

作者

(年份)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主要發現 黃淑馨、余霖

(1998)

台北市首屆國 中自學班畢業 生學習狀況之 追蹤研究(3)

台北市首屆國 中自學班畢業 生

1.大多數自學班學生具有積極之自我 概念,個性活潑、開朗、學習接觸面 廣,喜好藝能學科,活動力強,表達 能力不錯。

2.在高三時全體自學班學生與一般學 生之問題解決能力沒有差異。

3.高一時學業成績雖不理想,但在三年 中無論在一般學科、藝能學科和專業 科目均有顯著進步;參加大學聯考,

也獲得不錯之錄取率,足見學生後勁 強,具學習潛能。

李振賢

(1997)

多元入學的高 中學生學業成 就與生活適應 之比較研究

台北市 10 所 公立高一學生 1408 名

1.學生的學業成就、適應、因應等各項 都有差異。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性別與學業成績的關係

在過去學者的研究中(吳靜吉、程炳林,1993;周文祥,1995;

洪明炎,2002;葉和滿,2002;葉淑瑜,2003;陳正道,2001;張新 仁,1982;劉靜宜,2002;鄭明韋,1998)都曾針對學生性別不同是 否會對學業成績的表現有所影響。而有相關研究。葉淑瑜(2003)指 出,男生的自我效能顯著高於女生,而女生的學習態度則顯著優於男 性。而學者(劉靜宜,2002;周文祥,1995)的研究亦指出,男生在 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上高於女性。不過,亦有學者持相反的看法。葉 和滿(2002)的研究指出,在學業成就上,高一女生顯著高於男生;

張新仁(1982)指出,不同性別的國中學生在學習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15)

別之不同,而在學習態度上有顯著差異,但會因教師年資、職務之不 同,學生性別、年級、社經地位,學校所在地區、班級規模之不同,

而在學習態度上有顯著差異。因此,影響學生學業成績的因素,除了 性別外,學生自我努力的學習,學生不同的人格特質與學習動機,所 呈現出的學業成績亦會隨之不同。以下將以表 2-5 呈現不同性別與學 業成績之相關研究文獻。

表 2-5:不同性別與學業成績之相關研究 作者

(年份)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主要發現 葉淑瑜

(2003)

不同性別國中 生的理化學習 動、學習方法 與其學業成就 關係之探討

台北縣市、桃 園縣及新竹市 14 班 416 國二 及國三學生

1.男女生在理化科學習動機差異未達 顯著差異,男生的自我效能顯著高於 女生,女生的學習態度顯著優於男 生。學生的自我效能在學習成果具有 顯著相關。

洪明炎

(2002)

高級工業職業 學校多元方式 入學學生學習 成就及相關問 題之研究

90 學年度公立 高工一年級學 生、家長及老 師

1.不同性別學生在學習成就上有顯著 差異。

林淑真

(2002)

國中學生班級 氣氛知覺、學 習態度與學業 成就關係之研 究 - 以 國 文 科 為例

台中縣市、彰 化 縣 、 南 投 縣 、 雲 林 縣 1013 人

1.整體上學生不因教師性別之不同,而 在學習態度上有顯著差異,但會因教 師年資、職務之不同,學生性別、年 級、社經地位,學校所在地區、班級 規模之不同,而在學習態度上有顯著 差異。

葉和滿

(2002)

不同入學管道 的高中學習動 機、學習策略 與學業成就之 研究

中部高一學生 770 為對象

1.在學業成就上,高一女生顯著高於男 生,而不同入學管學生在學業成就無 顯著差異。

(16)

表 2-5:不同性別與學業成績之相關研究(續)

作者

(年份)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主要發現 劉靜宜

(2002)

高中學生學習 動機、學習策 略、求助行為 與學業成就之 研究

全國 9 所高中 732 人

1.學習動機有性別上的差異,男生的學 習動機高於女生、學業成就高分組在 學習動機、學習策略、求助行為上的 得分高於低分組。

2.不同社經地位、學習動機對學業成就 有交互作用存在。

陳正道

(2001)

影響學生學業 表現相關因素 之 探 討 - 以 亞 東技術學院工 業管理系為例

亞東技術學院 工管系日夜間 部 18 班 777 名

1.性別、組別、基本學科能力別對學業 表現有顯著影響、與人格特質或學習 與讀書策略有影響不大。

2.性別、組別、基本學科能力別對人格 特質或學習與讀書策略有顯著影響。

3.不同入學管道學生對其學業表現並 無顯著差異。

鄭明韋

(1998)

國立空中大學 嘉義地區學生 學習方式、學 習參與程度與 學習成效之研 究

國立空中大學 嘉義地區選修 15 門 課 學 生 772 人

1.學生採用的學習方式不同,而在其學 習成效的表現上有不同。

2.學生因學習參與程度較高,在學習成 效上表現亦好。

3. 課 程 安 排 應 依 學 生 社 會 背 景 的 不 同,而設計更彈性化的課程。

周文祥

(1995)

體育成就動機 與學習成就關 係之研究

雲林技術學院 學生 928 名

1.性別與高、低動作能力感在學習成就 方面,男生組學習成就的成績優於女 生組的成績。

2.體育成就動機中的努力認真、動作能 力感、學習策略、價值觀等四種因素 會影響個體的學習成就。尤其努力認 真、學習策略與價值觀等三個因素都 是屬於認知與情意的因素。所以,在 體育教學時,除了要提供適當的學習 環境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加強學生 的認知與情意的培養,要讓學生懂得 運動的方法,瞭解運動的重要性。

(17)

表 2-5:不同性別與學業成績之相關研究(續)

作者

(年份)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主要發現 吳靜吉

程炳林

(1993)

國民中小學生 學習動機、學 習策略與學業 成績之相關研 究

台北市公立國 小 921 人

1.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對學業成績有正 面影響。

2.不論小學、國中或全體學生,學習動 機對學業成績的影響都以學習策略 對學業成績的影響來得大。

張新仁

(1982)

國中學生學習 行為之研究

台北市四所國 中二年級學生 698 人

1.正確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習慣及積 極的學習態度,都是增進學習效律的 必要條件。

2.不同性別的國中學生在學習行為上 有顯著差異,女優於男。

3.不同學業成績的國中學生在學習行 為上有顯著差異。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三節 學習滿意度相關研究

黃清雲(1999)曾指出,體育教學除了發展一個人的運動技能、

心智能力之外,在教育環境下,以團體活動方式進行,對於促進相互 間的互動行為和建立正面學習效能的發展是一條最佳途徑。因此,如

何應用多元化的教學設計並結合有效的教學策略來達成有效的體育 教學目標,以迎合學生的不同需求與個別差異,應是目前學校體育教 學一項重要的課題,此亦是學生是否能有效學習,並對教師教學是否 滿意的一大指標。自民國八十五年「師資培育法」頒布後,對於我國 教師在職進修加以規範,將教師在職進修視為教師之權利和義務,鼓 勵教師在職進修。蔡靜芳(2001)指出,教師在職進修課程的項目包 含專門學科、教育專業與態度信念等部份,並具有理論知識與能力技 術等兩類性質。而隨著時代的進步與變革,教師所處之專業工作情境 不斷會有新的挑戰,再加上現今學生的求知慾,教師是否能有求新求

(18)

變的新授課方式及運用新的教學科技結合有效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來 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技能訓練(黃清雲,2001),亦成為學生對於 課程是否滿意的一大指標。本小節將以國內學者對於學習滿意度之研 究做一探討。

壹、滿意度的意義

滿意度是一種心理感受的名詞,可解釋為滿足需求或實現期望,

也就是一種藉由學習過程而逐漸形成的內在心理層面,所以是不能予 以直接觀察,惟有以個體外在行為表現的語句、文字、表情及動作等 加以判斷(葛樹人,1990)。在牛津英文字典中對滿意度的解釋有三 種:達成希望;滿足或高興的心理狀態;喜悅的經驗、事實或情境。

因此,滿意是指願望達成,有一種快樂的感覺,是一種主觀的感受(陳 蓉芯,2000),亦是屬於一種正面情意導向的程度(張介,2002)。

馬芳婷(1989)曾指出,學習滿意度是一種對學習活動的感覺或 態度,在這種感覺或態度的形成中,大部份的因素乃是因為學習者喜 歡該活動,或是透過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或需求。當學習的經驗是 讓學習者感到愉悅,且感覺有收獲時,學習滿意度自然就提高;反之,

學習滿意度則降低。學習滿意度是指學習者進行學習活動之後是否達 成原先需求和期望,甚至獲得預期的成果,並產生飽足的愉悅感和積 極的態度(陳碩琳,2002)。

貳、影響學習滿意度的因素

張家宜(2000)曾指出,在大學校院面臨教育政策逐漸改變及市

(19)

績效及生產力,達到滿足甚而超越顧客期望的程度,使學校的資源做 最有效的分配運用,高等教育品質的精神更能真正落實。而一個學系 的課程及結構必須隨著環境的改變而調整,學生的學習成效與滿意度 才得以提昇。因此,高等教育機構應該多聽聽學生的聲音,著手改善 教學、行政與服務的品質,而學生滿意度的調查即是瞭解學生意見最 好的方法。雖然大學並非營利機構,不應完全以取悅學生為目的,但 大學需在教學方法、課程設計及活動規劃前,考慮到學生的需要。因 為教育品質的良窳不只單是滿足教育機構,更應融入學生對教育品質 的觀點,以學生的角度做考量,如此才能將教育品質做客觀的評估及 改善。

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由於本身生理與心理上的改變,再加上由 於學習環境、學校設施、教師教學以及個人、家庭、交友方面等問題,

皆會影響到學習之進行,而產生種種學習上的困擾,因此影響到學習 的成果(黃昌誠,1990),也間接影響到其學習滿意度。影響學生學 習滿意度包括下列幾項基本因素:(一)辦學理念:創校使命及政策 推動;(二)組織文化:歸屬感及開放性;(三)校園環境:硬體建設、

校園規劃及安全;(四)教學單位:教學效果、師生關係及輔導;(五)

行政單位:註冊、圖書、電腦及服務態度(張家宜,2000)。

國內多位學者(如表 2-6)曾針對學習滿意度的部份,提出相關 之研究,在其相關文獻中可探知,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層面,大至可 歸納出教師教學、課程安排與設計、學習環境、場地設備及人際關係 等幾方面。由此可知,無論對於何種年齡層之學生而言,要探討其學 習滿意度,應可由教師教學、課程安排與設計、學習環境、場地設備 及人際關係等五大層面來探求。由表 2-6 中可看出,學習滿意度會依 不同年齡層級及不同教學目標取向,而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

(20)

在教學、課程內容安排與設計及學習環境等幾方面,應隨之應變,以 符合學生需求及時代潮流的趨勢。

表 2-6: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相關文獻 學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問卷分類(層面)

蕭順壕

(2003)

高中職社區化網路開 課對選課學生學習滿 意度之研究-以高雄 市為例

高雄市 91 學年 度 高 中 職 社 區 化 網 路 修 課 學 生

教師教學方式、教材 內容設計、教學行政 支 援 、 課 程 安 排 設 計、學習環境設備 魏銀河

(2003)

台南市社區大學學員 學習滿意度及其相關 因素之研究

台 南 市 社 區 大 學 91 年第 1 學 期學員 674 人

教 師 教 學 、 課 程 內 容、學習環境、諮商 服務、行政措施 陳碩琳

(2002)

目標導向、學習滿意 度與學習績效關係之 研究~以國立空中大 學學習指導中心為例

國 立 空 中 大 學 暨 附 設 空 中 行 政 專 科 學 校 高 雄 學 習 指 導 中 心學生

學 習 滿 意 度 問 題 共 21 題

張介

(2002)

分析臺灣區高中舞蹈 班學生對專業課程之 學習滿意度

91 學年度就讀 於 公 立 高 級 中 學舞蹈班二、三 年級學生

課程安排及設計、教 師教學、學習環境、

人際關係、

黃美蓉

(2002)

新竹地區高中職學生 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 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

新竹地區共 21 所 高 中 職 之 學 生

教 師 教 學 、 場 地 器 材、安全衛生、學校 行政、班級氣氛 許文敏

(2001)

實用技能班學生學習 滿意度

89 學年度臺灣 地區 159 所辦理 實 用 技 能 班 之 公私立高職

課 程 教 材 、 教 師 教 學、學習環境、設備 器材、學習成果、人 際關係

簡美姿

(2001)

我國國中舞蹈班學生 就讀動機與學習滿意 度之研究

臺灣 17 所教育 部 成 立 之 國 中 舞蹈班學生

學 習 滿 意 度 問 題 共 42 題

(21)

表 2-6: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相關文獻(續)

學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問卷分類(層面)

劉安倫

(2000)

國中學生對「職業試 探與輔導活動」課程 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新竹市 88 學年 度 國 中 學 生 選 修 職 業 試 探 與 輔 導 活 動 課 程 的所有學生

課程安排與設計、學 習環境、教師教學、

人際關係、生涯規劃

卓旻怡

(1999)

雲林縣國中生體育課 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

87 學年度雲林 縣國民中學 17 所 國 中 學 生 1577 名

教 師 教 學 、 學 習 效 果、場地設備、教學 行政、同儕關係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合以上文獻發現,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因素是相當多的,而 且學習滿意度亦會因研究對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故本研究為達研究 目的,乃針對本研究對象之專業課程學習滿意度分為三個層面:課程 內容、教師教學與學習環境與設備等,茲分述如下:

一、課程內容層面:由表 2-6 可看出,在探討學生學習滿意度時,

此部份佔極高的成份。對於學生來說,上課課程的教材內容、課程規 畫與難易度,是學生非常重視的一部份。在課程上,若是能符合學生 的程度與需求,教師教學亦才能達到有效的教學目標,學生也會有較 高的學習滿意度。林清和(1995)曾指出體育教學的主要功能是根據 學生的程度、能力、經驗和興趣,進行特定教學目標的設計,然後再 以學生過去的學習經驗來預估能夠達到目標的程度,最後才開始訂定

「單元教學計劃」。因此,教師上課的課程內容與設計,若能符合學 生程度與需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教師的教材內容能充份理 解,則能達到雙贏的層面。簡言之,體育教學是教師以精緻理想的教 學方法,讓學生有效達到預期教育目的。當學生缺乏學習動機時,是 影響動作表現不良的最重要因素。而動機是學習的基礎,沒有它只能

(22)

吸取很有限的知識。學習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刺激後,所引起行為改變 的反映。因此,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要激勵學生產生追求學習的慾望。

當學生們被引起動機,即他們已經想要學習。根據過去學者(江文雄、

田振榮,1996;林秀容,1998;施能木,1993;施溪泉,1995;郭文 祿,1996;侯建威,1992)的研究中發現,課程教材內容是影響教學 目標達成的主要因素,而課程內容的安排與設計,透過教育活動的實 施,才能達到有效的教育目標。男、女教師在教學設計方面和教學分 組方面都是以學生方面為考量取向,而教學內容和方法方面及教學教 材與評量方面則是以教師方面為考量取向(孫美蓮,2001)。張介

(2002)亦指出,課程設計之內容若淺易實用,可提高學生之學習興 趣,並增加其自信心,讓學生從實作的學習中獲得學習成功的機會。

而現今的體育教學者,要教導未來體育教師如何運用新的教學科技結 合有效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來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技能訓練,可能是 未來急切需要發展的方向之一(黃清雲,1999)。

二、教師教學層面:要成為一位優良教師,瞭解學生需求,才能 因材施教;隨時與學生互動,才能塑造和諧融洽的氣氛;在教學過程 中,隨時反省思考,才能提昇教學品質。陳蓉芯(2000)曾指出,不 同的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滿意度的關係中,發現高滿意度的學生較喜 歡混合式教學法。李永吟(1995)認為教師的專業知能有助於學生學 習滿意度的增加。教師在師生的互動上,需多瞭解學生的個別需求,

才能因材施教,且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並隨 時注意自己的教學方式,塑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李宜靜,

1996;許智傑,1996)。崔長方(2003)曾指出,課程必選修別、教

(23)

究,任課教師為專任者的學生滿意度比兼任者為高,有相同的結果。

廖欣媚(1999)的研究指出,教師的年齡、學歷、職別與年資對教師 在學生評鑑教學態度的部份題目上有差異;學生的性別、年級、主修 領域與學期成績對學生在評鑑教學的部份題目有所差異;教師與學生 均認為「學生學業成績」不宜列入教學反映意見調查表,且教師認為 評鑑的分數結果並不能保證教師教學的好壞。教師教學的優劣,也會 影響學生對於學習滿意程度的高低,李永吟(1995)認為教師的專業 知能有助於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增加,因此學生對教師教學滿意度,亦 是日後課程開設的重要因素之一,故瞭解學生對於教師教學層面的滿 意程度,亦是非常重要的。

三、學習環境與設備層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個良好 的學習環境,相對的也提高學生的學習意願,增進學生學習效果,提 高學生學習滿意度。陳昱元(1999)曾指出,造成學生英文學習成就 低落的原因,是可以從教師、學生、教材、環境等因素加以探討。一 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實際上應包含交通便利、合適的設備、環境舒適與 安寧、學生人數、教室佈置等幾方面(彭淑玲,1996),並且是由行 政人員、教師、學生及其他許多相關人員共同形成(江文雄、田振榮,

1997)。學校應提供學生一個舒適、溫馨的學習場所,提供學生最好 的學習環境與學習資源,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滿意度。

(24)

第四節 本章總結

綜合上述之相關文獻探討後,結果發現:

一、多元入學管道自民國七十六年毛高文部長上任後開始推行至今,

而臺灣師大體育學系自民國八十九年起採用不同入學管道的方 式招收學生,以期招收學科更優秀的學生。對高中生來說,多元 入學方案的產生,使高中生在就進入大學就讀的過程中,更能了 解自己、接納自己並開發潛能(鄭秋霞,2002),選擇合適自己 的大學科系就讀。

二、學生入學方式的不同,不但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亦進而影響 其成績表現及學習效果。不同入學管道學生在入學時之成績表現 雖有所差異(黃淑馨、余霖,1998),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及 補救教學後,仍有進步的空間。而臺灣師大體育學系 93 級學生 藉由不同管道入學的方式,在學業成績的表現,是否有達到預期 的目標,應實際以學業成績來印證之。

三、過去學者(卓旻怡,1999;張介,2002;許文敏,2001;劉安倫,

2000;魏銀河,2003)的研究均曾指出,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層 面,大致可歸類為課程內容、教師教學、課程安排與設計、學習 環境、諮商服務、行政措施、儀器設備、人際關係、生涯規劃及 場地設備等幾方面。對於臺灣師大體育學系而言,學生對於專業 課程的滿意程度,是對該系教師教學與課程設計的重要關鍵因 素。因此,實有必要深入瞭解學生的想法,以其探求更佳之課程 與提供學生更好的學習環境。

數據

表 2-2:不同入學管道之相關文獻  作者  (年份)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主要發現  黃楗翔  (2003)  運 動 績 優 生 與 一 般生 適 應 情 形 之 比 較 研究  南師體育學系全體學生  1.運動績優生與一般生在學業適應的問題及學業適應上之求助行為有顯著差異。  洪明炎  (2002)  高 級 工 業 職 業 學 校多 元 方 式 入 學 學 生學 習 成 就 及 相 關 問 題之研究  90 學年度公立高工一年級學生、家長及老師  1.不同入學方式學生在學習成就上沒有顯著差異。
表 2-2:不同入學管道之相關文獻(續) 作者  (年份)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主要發現  王愷  (2000)  多 元 入 學 方 式 與 學業成績之關聯-以中 國工商專校為例  87 學年度入學新生全學年及88 學年度入學 新生  1.不同入學方式,的確對在校第一年成績有影響,聯考進入學校的學生在校成績表現最優。  2.聯考入學學生成績優於推薦入學 及自學入學學生;自學入學學生成 績與推甄入學學生成績無顯著差 異。  3.聯考入學成績皆較優,學生已習慣 於該種學習方式,所以進入本校後 適應較快。
表 2-2:不同入學管道之相關文獻(續) 作者  (年份)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主要發現  張麗鳳  李興源  (1995)  高 雄 市 立 小 港 高 級中 學 自 願 就 學 輔 導方 案 分 發 生 與 高 中 普通生學習能力,學 業 成 就 之 比 較 暨 自 願 教 學 輔 導 方 案 分 發 生 適 應 狀 況 之 研 究  高一普通生及自學生  1.普通生在語文推理、數理比較、一般 學 習 能 力 三 方 面 均 高 於 自 學生,意即普通生的學習能力顯著高於自學生。 2
表 2-3:學生成績測驗方式  測驗方式  測驗內容  標準測驗 一般用來評量學生學業成就的標準測驗稱為成就測驗,藉 此測驗可瞭解學生在教育成就上的一般水準或某方面的專 長。  教師自編 測驗  教師應用評量的基本原理和技術,針對所進行的教學單元、教學目標、自編適合教學需要的測驗,以評量學生的 學業成就。  行為觀察 教師藉由長期的行為觀察,以瞭解學生的學習情形。  作業考察 廣義的作業包含所有的學習活動,狹義的作業則指筆記、 作業簿、實驗報告、讀書心得等。教師可藉以對學生的學 習情形作客觀的判斷。  其它
+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

在學校行之有年的培育實習教師優良傳統風氣之下,我以擔任教育實 習輔導教師為榮,透過 開放自己的教室 (擔任校內輔導教師、集中實習輔導教 師) 、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二、本案中等師資類科學生(特教系以外之學生)修習之「教育專業課程版本」應為106年11月17日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學校名稱 系代碼 系科名稱 名額 備   註 1110073 特殊教育學系 1 *總成績須達本類組均標。.

1.本系為全師培學系,但經本入學管道錄取者為外

名教師完成教育局認可的基礎課程。若受訓教 師已離職,或幼稚園首次獲批 支援非華語學童 的資助,請有關的學校安排教師接受相關的培

-學校要有共同理念 -成為學校關注事項 -成立資優統籌小組 -提供教師的專業培訓 -推動教師參與計劃 -小步子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