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 4 章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之內容分析(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 4 章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之內容分析(二) "

Copied!
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 4 章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之內容分析(二)

由於《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內容繁多,分為〈方田〉 、 〈粟米〉 、 〈衰分〉 、 〈少 廣〉 、 〈商功〉 、 〈均輸〉 、 〈盈不足〉 、 〈方程〉 、 〈句股〉等九個章節。上一章已介紹

〈方田〉 、 〈粟米〉 、 〈衰分〉等三個章節,本章再介紹其餘的〈少廣〉 、 〈商功〉 、 〈均 輸〉 、 〈盈不足〉 、 〈方程〉 、 〈句股〉等六個章節。

4.1 少廣

少廣章內容有少廣術、開方術、開圓術、開立方術、開立圓術等,共計二十 四問,本文在此各術皆舉一例探討。在《九章算術》原文與劉徽注寫道: 「少廣 者以御積幂方圓。」

1

也就是說,在少廣章探討的問題大都是開平方求正根、開 立方求正根、開圓求直徑、開立圓求直徑的問題,並且有多位數開平方,開立方 的通用法則。

4.1.1 少廣術

在少廣章的章首處, 《九章算術》原文寫道: 「少廣術曰:置全步及分母子,

以最下分母,遍乘諸分子及全步,各以其母除其子,置之於左。命通分者,又以 分母遍乘諸分子,及已通者,皆通而同之,并之為法。置所求步數,以全步積分 乘之為實。實如法而一,得從步。」

2

而李潢立即寫「說曰」解釋如: 「置全步及 分母子,以最下分母,遍乘諸分子及全步,各以其母除其子,置之於左者:如第 十一問,最下分母一十二,以分母一十二,遍乘諸分子齊其子也,以分母一十二,

乘全步,通其分也,又以各分母,除所通數置之於左,以俟通而同之也。……」

3

我們可以發現,此處,李潢舉少廣章第十一問為例來說明,可見李潢寫《九章 算術細草圖說》時,應是先讀完整個章節,再加以補寫其「說曰」的內容。而不 是每看一術曰,就立即加以解釋術曰的內容而已。

1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四少廣,頁 1。

2

引自同上。

3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四少廣,頁 2。

(2)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少廣章第一問至第十一問,皆為少廣術的題目,我們 看第一題:

(一)題目:今有田廣一步半。求田一畝,問從幾何?

4

荅曰:一百六十步。

術曰:下有半,是二分之一。以一為二,半為一,并之得三,為法。置田二 百四十步,亦以一為二乘之,為實。實如法得從步。

同樣,為方便對照,在「草曰」右欄輔以現代數學計算符號說明之:

草曰:置一步二分步之一於位,以分 母二,乘分子及全步,皆為二,又以 其母除之,則一為二,半為一,并之,

得三,為法。置田二百四十步,亦以 一為二,乘之,得四百八十步為實,

實如法,得一百六十步,即從步也,

合問。

1. (1+

2

1 )×2=2+1 2. 2+1=3

3. 240×2=480 4. 480÷3=160

在《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少廣章第五問的「草曰」中,第一次出現「欽裴按」

的用詞,

5

如本章第五問的「草曰」 ,原本李潢的細草,將四分之一乘六,得四分 之六,是為了符合原文的「術曰」 ,而沈欽裴按: 「約四分之六為二分之三,則從 省矣。」

6

即沈欽裴認為,將四分之六,約分成二分之三,則可以化簡算式。

4.1.2 開方術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少廣章第十二問至第十六問,皆為開方術的題目,我 們看第十二題:

(十二)題目:今有積五萬五千二百二十五步。問為方幾何?

7

荅曰:二百三十五步。

開方 求方幂之一面也。 術曰:置積為實,借一算,步之,超一等。議所得,以 一乘所借一算為法,而以除,除已,倍法為定法,其復除,折法而下。復 置借算,步之,如初,以復議一乘之,所得副,以加定法,以除,以所得,

4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四少廣,頁 2。

5

沈欽裴依照李潢《九章算術細草圖說》的體例,而自行加上「欽裴按」 ,來說明或校正李潢《九 章算術細草圖說》的內容。

6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四少廣,頁 6。

7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四少廣,頁 22。

(3)

副從定法。復除折下,如前。若開之不盡者為不可開,當以面命之,若實 有分者,通分內子為定實,乃開之,訖,開其母報除。若母不可開者,又 以母再乘定實,乃開之,訖,令如母而一。

而在開方術曰之後,李潢認為原術文的部分有錯,因此,李潢寫按文為之校勘如 下:

潢按:術文「又以母再乘定實」,「再」字衍。

8

同樣,為方便對照,在「草曰」右欄輔以現代數學計算符號說明之:

草曰:置積五萬五千二百二十五為 實,借一算,置於下,步之,超一等,

至百而止,議得二百,置於實上,以 乘所借一算,得二百為法,置於實之 下,借算之上,以議與法相乘,得四 萬,以減實,實餘一萬五千二百二十 五,除已,倍法,得四百為定法,折 而下,復置借算,步之,超一等,至 十而止,議得三十,置於實上,次前 議以乘借算,得三十,副之,以三十 加定法,得四百三十,為定法,與議 三十相乘,得一萬兩千九百,以減實,

實餘二千三百二十五,除已,以所副 三十,從定法四百三十,得四百六十 為定法,折而下,復置借算,步之,

超一等,至步而止,議得五,置於實 上,次前議,以乘借算得五,加定法,

得四百六十五為定法,以議五乘之,

得二千三百二十五,減實,適盡,上 議得二百三十五步,即方也,合問。

1. 55225=50000+5200+25 2. 200×200=40000

3. 55225-40000=15225 4. 200+200=400

5. 430×30=12900 6. 15225-12900=2325 7. 430+30=460

8. 465×5=2325 9. 2325-2325=0

10. 故 200+30+5=235 為方

此處,李潢依「術曰」寫的「草曰」內容,以現今的說法,可用一般的乘法公式 表示如:

設面積 A=

(a

+

b)2

a2

+ 2

ab

+

b2

8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四少廣,頁 24。而郭書春的《匯校九章算術》,與李繼閔

的《九章算術校證》 ,皆依李潢刪除「再」字。

(4)

再依序找 a 與 b,反覆這個步驟,就可以求得答案。

,黃乙、兩朱為次商所除隅幂及兩廉幂隅,兩

( a b) b

a2

+ 2 + ⋅

又此處,李潢也補圖說明之:

如圖:黃甲為初商所除方幂 青為三商所除隅幂及兩廉幂。

9

黃丙

黃乙

黃甲

圖 4-1:開方

在此處,李潢用圖巧妙地用圖來表示

(a

+

b)2

就是「黃乙」

= ,其中 可視為「黃

甲」 ,而 2ab 可視為「兩朱」 ,而

2 2

2

ab b a

+ +

,然後令

a2

b2 (a

+

b)2

= ,再找新的 者觀察李潢的用詞,應補上「黃丙、兩青為三商所除隅幂及兩廉幂。」

.1.3 開圓術

細草圖說》少廣章第十七問、第十八問,皆為開圓術的題目,我 們看第十七題:

:今有積一千五百一十八步四分步之三,問為圓周幾何?

10

荅曰:一百三十五步。

同樣,為方便對照,在「草曰」右欄輔以現代數學計算符號說明之:

2

a1

b ,重複此步驟,便可完成。但是,李潢並沒有交代「黃丙」這個區域,而筆1

4

《九章算術

(十七)題目

開圓術曰:置積步數,以十二乘之,以開方除之,即得周。

9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四少廣,頁 31。

10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四少廣,頁 22。

(5)

草曰:置積一千五百一十八步四分步

之三,通分內子,得六千七十五步, 1. 1518+

以十二乘之,得七萬二千九百步為 實,開方除之,得二百七十步,置分 母四,開之,得二,以除二百七十步 得一百三十五步,即圓周也,合問。

4 3 =

4 6075 6075×12=72900 3.

2.

270 72900 = 4.

4=2

5. 270÷2=135

在此處, 「開圓術」亦是以「周三徑一」為率,

11

令 π

=3

,那麼這個公式是正確 無誤的。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少廣章第十九問至第二十二問,皆為開立方術的題目,

立方。 問為立方幾何?

12

荅曰:一百二十三尺。

已,三之為定法,復除,折而下,

復借一算,置下行。步之,中超一,下超二位。

13

同樣

曰:置積一百八十六萬八百六十七 而止,議得一百,置於實上,以再

1. 1860867=1000000+860000+867 3. 10000×100=1000000

4.1.4 開立方

我們看第十九題

(十九)題目:今有積一百八十六萬八百六十七尺, 此尺謂立方尺也,凡物有 高深而言積者,曰

開立方 立方適等,求其一面也。 術曰:置積為實。借一算,步之,超二等。議 所得,以再乘所借一算為法,而除之。除

以三乘所得數,置中行,

復置議,以一乘中,再乘下,皆副以加定法。以定法除。除已,倍下、并 中從定法。復除,折下如前。開之不盡者,亦為不可開。若積有分者,通 分內子為定實。定實乃開之,訖,開其母以報除。若母不可開者,又以母 再乘定實,乃開之。訖,令如母而一。

,為方便對照,在「草曰」右欄輔以現代數學計算符號說明之:

尺為實,借一算,步之,超二等,至 2. 100×100=10000 百

乘所借一算,得一萬為方法,置於實 下,議與法相乘,得一百萬以減實,

4. 1860867-1000000=860867 5. 3×10000=30000

11

參閱本論文第三章,3.1.14 圓田術。

12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四少廣,頁 33。

13

依照郭書春的《匯校九章算術》 ,頁 158。認為「位」字, 「等」之誤,依錢校本校正。筆者亦

同意郭書春的說法。

(6)

實餘八十六萬八百六十七尺,除已,

置方法一萬,三之,得三萬為定法,

復除,折而下,以三乘上議一百,得 三百為廉法,置中行,復借一算,置 下行,步之,中超一,下超二,至十 而至,議,得二十,置於實上,次前 議,以議二十,一乘中三百,得六千 為三廉幂,再乘,下一算,得四百為 隅幂,皆副之,以加定法三萬,得三 萬六千四百為定法,與議二十相乘,

得七十二萬八千,以減實,實餘一十 三萬二千八百六十七尺,除已,倍下 四百為八百,并中六千,得六千八百,

從定法三萬六千四百,得四萬三千二 百為定法,復除,折而下,以三乘上 議二十,得六十,從中行三百,得三 百六十為廉法,復借一算,置下行,

步之,至尺而至,議得三,一乘中三 百六十,得一千八十為三廉幂,再乘,

下一算,得九為隅幂,并之,得一千 八十九,以加定法四萬三千二百,得 四萬四千二百八十九為定法,與議 三,相乘,得一十三萬二千八百六十 七,以減實,適盡,上議得一百二十 三尺,即立方也,合問。

6. 3×100=300 7. 20×300=6000 8. 20×20=400

9. 30000+6000+400=36400 000

8000=132867

44289 3=132867

67=0 立方 10. 36400×20=728

11. 860867-72 12. 400×2=800 13. 800+6000=6800 14. 6800+36400=43200 15. 3×20=60

16. 60+300=360 17. 3×360=1080 18. 3×3=9 19. 1080+9=1089 20. 1089+43200=

21. 44289×

22. 132867-1328 23. 故 100+20+3=123 為

此處,李潢依「術曰」寫的「草曰」內 表示如:

容,以現今的說法,可用一般的乘法公式

= =

(a

+

b)3

設體積 V=

a3

+ 3

a2b

+ 3

ab2

+

b3

(

a ab b

)

b

a3

+ 3

2

+ 3 +

2

再依序找 這個步驟,就可以求得答案。

又此處,李潢也補圖說明之:

如圖:三廉各以兩面之幂,連於兩方之面,一隅連於三廉之端。

14

a 與 b,反覆

14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四少廣,頁 43。

(7)

隅 隅 隅 廉 廉

廉 廉

廉 廉

圖 4-2:開立方

4.1.5 開立圓術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少廣章第二十三問、第二十四問,皆為開立圓術的題 十三題:

開立圓術曰:置積尺數,以十六乘之,九而一,所得,開立方除之,即丸

同樣

曰:置積四千五百尺,以十六乘之,

,開立方除之,得二十尺,即立圓

1. 4500×16=72000 3.

目,我們看第二

(二十三)題目:今有積四千五百尺, 亦謂立方之尺也。 問為立圓徑幾何?

15

荅曰:二十尺。

徑。

,為方便對照,在「草曰」右欄輔以現代數學計算符號說明之:

得七萬二千尺,九而一,得八千尺為 2. 72000÷9=8000 實

徑也,合問。

20

3

8000 =

3

3 4

r V

=

π

在此處, 「立圓」就是現今我們說的「球」 ,以現 今的 知 識 知道 ,球體積 ,

「術曰」中,體積乘以十六,再除以九,最後再開立方,即使以 π

=3

而 計算,

也不是精確值。而李潢也依「李淳風注釋」中「祖沖之父子的開立圓術」 ,寫「潢 按」校正如下:

潢按:丸居立方三分之一。據術意,當作丸居立方二十一分之十一。

16

15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四少廣,頁 43。

(8)

因此,李潢也知道《九章算術》的「開立圓術」是球體積公式的近似值,但 當時無法求得精確值。若以現代符號表示,球體積與外切立方體積之比值為

( )

2 3

π

r

4

r3

"

"

523598 .

= 0

=

π

,又祖沖之父子的結論為 11 = 0 . 523809 " " 。我們可

3

6

21 以知道,這個近似值已經準確到小數點以下第三位了。

4.2 商功

商功章內容多為立體形狀體積的計算,共計二十八問,本文在此舉一些例子 章算術》原文與劉徽注寫道: 「商功者以御功程積實。」

17

也就是 說,在商功章探討的問題大都是講述土木工程及立體體積的數學問題。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商功章第一問至第二十二問、第二十六問、第二十七 問、第二十八問,皆為求立體形狀體積的題目,我們先看第二題:

(二)題目:今有城,下廣四丈,上廣二丈,高五丈,袤一百二十六丈五尺,

曰:并上、下廣而半之,以高若深乘之,又以袤乘之,即積尺。

在此處,李潢也補圖說明之:

丁皆上廣,戊至己為高,甲乙、丁丙、

探討。在《九

4.2.1 立體形狀的體積

問積幾何?

18

荅曰:一百八十九萬七千五百尺。

如圖:辛壬、庚癸皆下廣,乙丙、甲 庚辛、癸壬皆為斷袤。

19

16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四少廣,頁 47。

17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五商功,頁 1。

18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五商功,頁 2。

19

引自同上。

(9)

圖 4-3:城

同樣,為方便對照,在「草曰」右欄輔以現代數學計算符號說明之:

草曰:置下廣四丈,上廣二丈,并之,

得六丈,半之,得三丈,展為三十尺,

以高五丈,展為五十尺,乘之,得一 千五百尺,又以袤一百二十六丈五 尺,展為一千二百六十五尺,乘之,

得一百八十九萬七千五百尺,即城積 也,合問。

1. 4+2=6 2. 6÷2=3 3. 3 丈=30 尺 4. 5 丈=50 尺 5. 30×50=1500

6. 126 丈 5 尺=1265 尺 7. 1500×1265=1897500

在此處,李潢寫「說曰」來說明「以盈補虛」的道理。 「說曰:并上、下廣而半 之者,前注所云以盈補虛,得中平之廣,故以高乘之,又以袤乘之,得積。」

20

也就是說,以多補少之後, 「城」的體積,由原梯形面積乘以長度,亦可以視為 長方體來計算。

因此,我們再看第八題:

(八)題目:今有方堡壔,方一丈六尺,高一丈五尺,問積幾何?

21

荅曰:三千八百四十尺。

術曰: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積尺。

在此處,李潢也補圖說明之:

如圖:甲乙、丁丙、庚辛、癸壬皆為方,丙壬、乙辛、丁癸、甲庚皆為高。

22

20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五商功,頁 3。

21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五商功,頁 10。

22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五商功,頁 11。

(10)

方堡壔

圖 4-4:方堡壔

同樣,為方便對照,在「草曰」右欄輔以現代數學計算符號說明之:

草曰:置方一丈六尺,展為一十六尺,

自乘,得二百五十六尺,以高一丈五 尺,展為一十五尺,乘之,得三千八 百四十尺,即方堡壔積也,合問。

1. 1 丈六尺=16 尺 2. 16×16=256 3. 1 丈 5 尺=15 尺 4. 256×15=3840

知道「方堡壔」如何計算體積,接著下來,我們就可以看第十四問、第十五問、

第十六問的題目:

(十四)題目:今有塹堵下廣二丈,袤一十八丈六尺,高二丈五尺,問積 幾何?

23

荅曰:四萬六千五百尺。

術曰:廣袤相乘,以高乘之,二而一。

此處,李潢也補圖說明之:

如圖:癸庚為下廣,庚辛為袤,乙辛為高。

24

23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五商功,頁 22。

24

引自同上。

(11)

圖 4-5:塹堵(一)

同樣,為方便對照,在「草曰」右欄輔以現代數學計算符號說明之:

草曰:置下廣二丈,展為二十尺,袤 一十八丈六尺,展為一百八十六尺,

以相乘,得三千七百二十尺,以高二 丈五尺,展為二十五尺,乘之,得九 萬三千尺,二而一,得四萬六千五百 尺,即壍堵積也,合問。

1. 2 丈=20 尺

2. 18 丈 6 尺=186 尺 3. 20×186=3720 4. 2 丈 5 尺=25 尺 5. 3720×25=93000 6. 93000÷2=46500

而此處,李潢在「說曰」強調「注云:邪解立方得兩塹堵。」

25

也就是說,由對 角將立方切開,可以得兩個塹堵,那麼,就可以由圖知,塹堵的體積,是立方體 積的二分之一。並且,李潢再補圖以說明之:

如圖:甲壬為立方,甲乙丙丁為上幂,庚辛壬癸下幂,甲乙、辛庚為前幂,

丁丙、壬癸為後幂,甲丁癸庚為在幂,乙丙壬辛為右幂。

26

圖 4-6:立方(李潢補圖)

25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五商功,頁 23。

26

引自同上。

(12)

邪解立方,得兩壍堵,其一壍堵有乙丙壬辛右幂,庚辛壬癸下幂,乙辛庚 與丙壬癸前、後兩立句股幂,乙丙癸庚仰脩幂。

27

圖 4-7:壍堵(二)(李潢補圖)

又一壍堵,有甲乙丙丁上幂,甲丁癸庚左幂,乙甲庚與丙丁癸前、後兩倒 句股幂,乙丙癸俯脩幂。

28

圖 4-8:壍堵(三)(李潢補圖)

27

引自同上。

28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五商功,頁 23。

(13)

接下來,我們看第十五問:

(十五)題目:今有陽馬,廣五尺,袤七尺,高八尺,問積幾何?

29

荅曰:九十三尺、少半尺。

30

術曰:廣袤相乘,以高乘之,三而一。

同樣,為方便對照,在「草曰」右欄輔以現代數學計算符號說明之:

草曰:置廣五尺,以袤七尺,乘之,

得三十五尺,以高八尺,乘之,得二 百八十尺,三而一,得九十三尺三分 尺之一,為少半尺,即陽馬積也,合 問。

1. 5×7=35 2. 35×8=280 3. 280÷3=93+

3 1

再看第十六問:

(十六)題目:今有鼈臑下廣五尺,無袤,上袤四尺,無廣,高七尺,問 積幾何?

31

荅曰:二十三尺、少半尺。

術曰:廣袤相乘,以高乘之,六而一。

同樣,為方便對照,在「草曰」右欄輔以現代數學計算符號說明之:

草曰:置下廣五尺,以上袤四尺,乘 之,得二十尺,以高七尺,乘之,得 一百四十尺,六而一,得二十三尺六 分尺之二,子母各半之,得三分尺之 一,為少半尺,即鼈臑積也,合問。

1. 5×4=20 2. 20×7=140 3. 140÷6=23+

6 2

4. 23+

6 2 =23+

3 1

在此處,李潢也特別將「塹堵」 、 「陽馬」 、 「鼈臑」三個圖形並列,如此可使初學 者更加明瞭此三者的關係。

如圖:丙乙辛庚癸壬為壍堵,自丙解至庚,分丙乙辛壬立幂為二,一為陽 馬,一為鼈臑。

32

29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五商功,頁 24。

30

其中「少半尺」是三分之一尺, 「半尺」是二分之一尺,「太半尺」是三分之二尺。

31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五商功,頁 29。

32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五商功,頁 26。

(14)

圖 4-9:壍堵(四)(李潢補圖)

陽馬有庚辛壬癸下幂,丙壬辛與丙壬癸二立句股幂,丙癸庚與丙辛庚二邪 倚句股幂。

33

圖 4-10:陽馬(李潢補圖)

鼈臑有丙乙辛與乙辛庚二顛倒句股幂,有丙乙庚與丙辛庚二邪幂。

34

33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五商功,頁 26。

34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五商功,頁 26。

(15)

圖 4-11:鼈臑(李潢補圖)

此處,李潢再補「說曰」如: 「云:合兩鼈臑成一陽馬,合三陽馬而成一立方」,

35

因此,李潢用圖形來說明「陽馬」的體積,是立方體積的三分之一;而「鼈臑」

體積又是「陽馬」的一半,故「鼈臑」的體積,是立方體積的六分之一。另外,

在求「陽馬」體積的「說曰」中,李潢寫: 「云:按餘數具而可知者,至安取餘 哉。疑文有錯誤,不敢強為之說。」

36

其實這個部分,李潢並沒有看懂劉徽要表 達的意思,因此,原文是正確無誤的。

4.2.2 委粟術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商功章第二十三問、第二十四問、第二十五問,皆為 委粟術的題目,我們看第二十三題:

(二十三)題目:今有委粟平地,下周一十二丈,高二丈,問積及為粟幾 何?

37

荅曰:積八千尺。為粟二千九百六十二斛二十七分斛之二十六。

委粟術曰:下周自乘,以高乘之,三十六而一。其依垣者,十八而一。其 依垣內角者,九而一。程粟一斛,積二尺七寸。其米一斛,積一尺六寸五 分寸之一。其菽、答、麻、麥一斛,皆二尺四寸、十分寸之三。

此處,李潢也補圖說明之:

如圖:丙庚丁辛為下周,甲乙為高。

38

35

引自同上。

36

依照郭書春的《匯校九章算術》 ,頁 210,認為實際上,此段無誤文奪字。而筆者亦傾向郭書 春的說法。

37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五商功,頁 54。

38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五商功,頁 54。

(16)

委 粟

圖 4-12:委粟

同樣,為方便對照,在「草曰」右欄輔以現代數學計算符號說明之:

委粟草曰:置下周一十二丈,展為一 百二十尺,自乘,得一萬四千四百尺,

以高二丈,展為二十尺,乘之,得二 十八萬八千尺,三十六而一,得八千 尺,即粟積也,合問。

1. 12 丈=120 尺 2. 120×120=14400 3. 2 丈=20 尺 4. 14400×20=288000 5. 288000÷36=8000 為粟草曰:置粟積八千尺,以粟斛法

二尺七寸,除之,得二千九百六十二 斛二十七分斛之二十六,合問。

1. 8000÷2.7=2962+

27 26

在此處,李潢補圖說明「委粟」於平地,則其體積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直圓錐,

而「委粟術」的公式:「下周自乘,以高乘之,三十六而一。」以現今的符號表

示為 36 9

2 1 2

2 2r h h

r

r π π

π

× × × = ,若令π=3,則

3 9

2 2

2r h πr h

π

= ,那麼這個公式,是 正確無誤的。

4.3 均輸

均輸章內容都是均輸術,共計二十八問,本文在此舉數例探討。在《九章算

(17)

術》原文與劉徽注寫道: 「均輸者以御遠近勞費。」

39

也就是說,在均輸章探討 的問題是處理按人口、路程距離、物價等計算捐稅徭役的問題,尤其是與人民從 本地運送穀物到京城交稅,所需的時間有關的問題,還有一些與按人口徵稅有關 的問題,其中還有衰分與比例的問題。

4.3.1 均輸術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均輸章第一問至第二十八問,皆為均輸術的題目,我 們先看第一題:

(一)題目:今有均輸粟:甲縣一萬戶,行道八日;乙縣九千五百戶,行道 十日;丙縣一萬二千三百五十戶,行道十三日;丁縣一萬二千二百戶,行道 二十日,各到輸所。凡四縣賦,當輸二十五萬斛,用車一萬乘,欲以道里遠 近,戶數多少,衰出之,問粟、車各幾何?

40

荅曰:甲縣粟八萬三千一百斛,車三千三百二十四乘。

乙縣粟六萬三千一百七十五斛,車二千五百二十七乘。

丙縣粟六萬三千一百七十五斛,車二千五百二十七乘。

丁縣粟四萬五百五十斛,車一千六百二十二乘。

均輸 按此:均輸猶均運也,令戶率出車,以行道日數為均,發粟為輸。 術曰:令縣戶 數,各如其本行道日數而一,以為衰。甲衰一百二十五,乙、丙衰各九十 五,丁衰六十一,副并為法。以賦粟、車數乘未并者,各自為實,實如法 得一車,有分者,上下軰之,

41

以二十五斛乘車數,即粟數。

同樣,為方便對照,在「草曰」右欄輔以現代數學計算符號說明之:

草曰:令甲縣一萬戶,如行道八日而 一,得一千二百五十,為甲泛衰,令 乙縣九千五百戶,如行道十日而一,

得九百五十,為乙泛衰,令丙縣一萬 二千三百五十戶,如行道十三日而 一,得九百五十,為丙泛衰,令丁縣 一萬二千二百戶,如行道二十日而 一,得六百一十,為丁泛衰,置四縣

1. 10000÷8=1250 2. 9500÷10=950 3. 12350÷13=950 4. 12200÷20=610

5. (1250,950,950,610)=10 6. 1250÷10=125

7. 950÷10=95 8. 950÷10=95

39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六均輸,頁 1。

40

引自同上。

41

參照郭書春的《匯校九章算術》 ,頁 266,說明依李籍《音義》引作「軰」,又云俗作「輩」。

(18)

泛衰,求總等,得一十,以約之,得 甲衰一百二十五,乙、丙衰各九十五,

丁衰六十一,副并,得三百七十六以 為法,乃置賦粟車一萬,乘以甲衰一 百二十五,乘之,得一百二十五萬,

為甲實,以乙、丙衰各九十五,乘之,

得九十五萬,為乙、丙實,以丁衰六 十一,乘之,得六十一萬,為丁實,

實如法而一,得甲縣車三千三百二十 四乘三百七十六分乘之一百七十六,

以等數八約子、母,為四十七分乘之 二十二,乙、丙縣車各二千五百二十 六乘三百七十六分乘之二百二十四,

以等數八約子、母,為四十七分乘之 二十八,丁縣車一千六百二十二乘三 百七十六分乘之一百二十八,以等數 八約子、母,為四十七分乘之十六,

有分者,上下軰之,得甲縣車三千三 百二十四乘,乙、丙縣車各二千五百 二十七乘,丁縣車一千六百二十二 乘,各以二十五斛乘之,得甲縣粟八 萬三千一百斛,乙、丙縣粟各六萬三 千一百七十五斛,丁縣粟四萬五百五 十斛,合問。

9. 610÷10=61

10. 125+95+95+61=376 11. 10000×125=1250000 12. 10000×95=950000 13. 10000×95=950000 14. 10000×61=610000 15. 1250000÷376=3324+

376 176

16. 3324+

376

176 =3324+

47 22

17. 950000÷376=2526+

376 224

18. 2526+

376

224 =2526+

47 28

19. 950000÷376=2526+

376 224

20. 2526+

376

224 =2526+

47 28

21. 610000÷376=1622+

376 128

22. 1622+

376

128 =1622+

47 16

23. 3324+

47

22 取 3324

24. 2526+

47

28 取 2527

25. 2526+

47

28 取 2527

26. 1622+

47

16 取 1622 27. 3324×25=83100 28. 2527×25=63175 29. 2527×25=63175 30. 1622×25=40550

在此處,李潢也特別在說曰中寫道: 「是上下軰益,以少從多也。」

42

也就是說,

當要分配車、牛、人等,不可有分數的時後,就依「以少從多」解決之,這個概

42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六均輸,頁 6。

(19)

念與現今的四捨五入法,是相近的方法。另外,沈欽裴在此處也寫「欽裴新術」,

其內容是說:此題若先將一萬除以三千七百六十,再各自乘以每一縣的比例,那 麼是比較好計算的。而以現今的觀點,就是「先除而後乘」 ,如此數字較小,可 以較容易計算。

接著,我們再看第十二題:

(十二)題目:今有善行者行一百步,不善行者行六十步。今不善行者先 行一百步,善行者追之,問幾何步及之?

43

荅曰:二百五十步。

術曰:置善行者一百步,減不善行者六十步,餘四十步,以為法。以善行 者之一百步,乘不善行者先行一百步,為實,實如法得一步。

同樣,為方便對照,在「草曰」右欄輔以現代數學計算符號說明之:

草曰:置善行者一百步,以不善行者 六十步,減之,餘四十步,為法,以 善行者之一百步,乘不善行者先行一 百步,得一萬步,為實,實如法,得 二百五十步,合問。

1. 100-60=40 2. 100×100=10000 3. 10000÷40=250

而在此處,李潢寫「潢按」校正如下:

潢按:注「善行者行一百步為追及率」,脫「為」字。

44

筆者站在教育的觀點,認為這是很好的校勘。因為「善行者行一百步追及 率」 ,這句話補了「為」這個字,成「善行者行一百步為追及率」 ,如此,能使該 文意更加清楚明瞭。

再接下來,我們再看第二十七題:

(二十七)題目:今有人持米出三關,外關三而取一,中關五而取一,內 關七而取一,餘米五斗,問本持米幾何?

45

荅曰:十斗九升八分升之三。

術曰:置米五斗,以所稅者三之、五之、七之為實,以餘不稅者二、四、

六互相乘為法。實如法,得一斗。

在此處,李潢寫「潢按」校正術文。並且,說明此處「術曰」的內容與「重今有 術」是相通的:

43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六均輸,頁 47。

44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六均輸,頁 48。但依照郭書春的《匯校九章算術》 ,頁 289,

認為「善行者行一百步為追及率」 ,李潢補「為」字,並無必要。

45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六均輸,頁 72。

(20)

潢按:術文「互」字衍,

46

凡母互乘子,則曰互。母相乘、子相乘,皆不曰 互。註有脫誤,補正於後:

此亦「重今有術」也,所稅者,謂今所當稅之,定三、五、七皆為所求率,

二、四、六皆為所有率,置今有餘米五斗,以七乘之,六而一,即內關未 稅之本米也,又以五乘之,四而一,即中關未稅之本米也,又以三乘之,

二而一,即外關未稅之本米也。今從末求本,不問中間,故令中率轉相乘,

而同之。

47

同樣,為方便對照,在「草曰」右欄輔以現代數學計算符號說明之:

草曰:置米五斗,以所稅者三,乘之,

得十五斗,又以五,乘之,得七十五 斗,又以七,乘之,得五百二十五斗,

為實。以餘不稅者二、四、六相乘,

得四十八,為法。實如法,得十斗,

又退除之,得九升四十八分升之十 八,以等數六約子、母,為八分升之 三,并之,得十斗九升八分升之三,

合問。

1. 5×3=15 2. 15×5=75 3. 75×7=525 4. 2×4×6=48 5. 525÷48=10+

48 45 斗

6. 48 45 斗=

48 450 升

7. 48

450 升=9+

48

18 升=9+

8 3 升

8. 故 10 斗+(9+

8 3 )升

而李潢在「說曰」中,亦再次強調: 「原術是『重今有』。」

48

可見「今有術」在

《九章算術》中真的是很重要的方法。

49

4.4 盈不足

盈不足章內容有盈不足術,兩盈、兩不足術,盈適足、不足適足術等,共計 二十問,本文在此各術皆舉一例探討。在《九章算術》原文與劉徽注寫道: 「盈

46

依照郭書春的《匯校九章算術》 ,頁 304,認為「李潢按:術文「互」字衍。」 ,這是不必刪除 的。因為不可以注改經,而末說明經文為什麼訛誤。

47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六均輸,頁 72。

48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六均輸,頁 75。

49

參閱本論文第三章第二節。

(21)

不足者以御隱雜互見。」

50

也就是說,在盈不足章探討的問題是算術中盈虧問題 的計算方法,用盈不足術方法分解有關營商問題,然而,實際上就是現今的線性 插值法,並且還有許多名稱,如試位法、夾叉求零點、雙假設法等。

4.4.1 盈不足術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盈不足章第一問至第四問,皆為盈不足術的題目,我 們看第一題:

(一)題目:今有共買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問人數、物價 各幾何?

51

荅曰:七人,物價五十三。

盈不足術曰:盈不足相與同共買物者,置所出率,盈、不足各居其下。令維 乘所出率,并以為實。并盈、不足為法,有分者,通之,副置所出率,以少 減多,餘,以約法、實。實為物價,法為人數。

其一術曰:并盈不足為實,以所出率以少減多,餘為法,實如法得一人,以 所出率乘之,減盈、增不足,即物價。

52

同樣,為方便對照,在「草曰」右欄輔以現代數學計算符號說明之:

買物草曰:置人出八於右行,盈三居 其下,置人出七於左行,不足四居其 下,令不足四,維乘所出八,得三十 二,令盈三,維乘七,得二十一,并 之,得五十三為實,即物價也,并盈 三、不足四,得七,為法,即人數也,

合問。

1. 4×8=32 2. 3×7=21 3. 32+21=53 4. 3+4=7

其一術草曰:并盈三、不足四,得七,

為實,以所出七,減所出八,餘一,

為法,實如法,得七,即人數也,副

1. 3+4=7 2. 8-7=1 3. 7÷1=7

50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七盈不足,頁 1。

51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七盈不足,頁 1。

52

依照郭書春的《匯校九章算術》 ,頁 308,此處的術曰為: 「盈不足術曰:置所出率,盈、不足 各居其下。令維乘所出率,并以為實。并盈、不足為法。實如法而一。有分者,通之。盈不足相 與同其買物者,置所出率,以少減多,餘,以約法、實。實為物價,法為人數。其一術曰:并盈 不足為實。以所出率以少減多,餘為法。實如法得一人。以所出率乘之,減盈、增不足即物價。」

其內容與李潢的《九章算術細草圖說》盈不足術曰,用詞順序有些許不同。

(22)

置人數七,以人出八,乘之,得五十 六,減盈三,得五十三。以人出七,

乘之,得四十九,增不足四,亦得五 十三,即物價也,合問。

4. 7×8=56 5. 56-3=53 6. 7×7=49 7. 49+4=53

此處,李潢依「術曰」寫的「草曰」內容,以現今的說法,可假設人數為 x 人,

物價為 y 元,而每人出 a 元,盈 m 元;人出 b 元,不足 n 元,列式如下:

n bx y m

ax

− = = +

求得

⎪ ⎪

⎪⎪ ⎨

= +

= +

b a

an y bm

b a

n x m

又其一術的答案為

⎪⎩

⎪ ⎨

+

=

=

= +

n bx m ax y

b a

n x m

其實,我們可以知道,這兩個答案是相同,並且是正確無誤的。

4.4.2 兩盈、兩不足術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盈不足章第五問、第六問,皆為兩盈、兩不足術的題 目,我們看第五題:

(五)題目:今有共買金,人出四百,盈三千四百;人出三百,盈一百。問 人數、金價各幾何?

53

荅曰:三十三人。金價九千八百。

兩盈、兩不足術曰:兩盈、兩不足相與同共買物者,置所出率,盈、不足各 居其下。令維乘所出率,以少減多,餘為實。兩盈、兩不足以少減多,餘為 法。有分者通之。副置所出率,以少減多,餘,以約法、實,實為物價,法 為人數。

其一術曰:置所出率,以少減多,餘為法。兩盈、兩不足,以少減多,餘為 實。實如法而一,得人數。以所出率乘之,減盈,增不足,即物價。

54

53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七盈不足,頁 11。

54

依照郭書春的《匯校九章算術》 ,頁 310,此處的術曰為: 「兩盈、兩不足術曰:置所出率,盈、

不足各居其下。令維乘所出率,以少減多,餘為實。兩盈、兩不足以少減多,餘為法。實如法而 一。有分者通之。兩盈、兩不足相與同其買物者,置所出率,以少減多,餘,以約法、實,實為 物價,法為人數。其一術曰:置所出率,以少減多,餘為法。兩盈、兩不足,以少減多,餘為實。

實如法而一,得人數。以所出率乘之,減盈、增不足,即物價。」其內容與李潢的《九章算術細

(23)

同樣,為方便對照,在「草曰」右欄輔以現代數學計算符號說明之:

買金草曰:置人出四百於右行,盈三 千四百居其下,置人出三百於左行,

盈一百居其下,令盈一百,維乘所出 四百,得四萬,令盈三千四百,維乘 三百,得一百二萬,以四萬減一百二 萬,餘九十八萬,為實,以盈一百,

減盈三千四百,餘三千三百,為法,

乃置所出四百,以所出三百減之,餘 一百,以約法三千三百,得三十三,

即人數也,以約實九十八萬,得九千 八百,即金價也,合問。

1. 100×400=40000 2. 3400×300=1020000 3. 1020000-40000=980000 4. 3400-100=3300

5. 400-300=100 6. 3300÷100=33 7. 980000÷100=9800

其一術草曰:置所出四百,以所出三 百減之,餘一百,為法,以盈一百,

減盈三千四百,餘三千三百,為實,

實如法而一,得三十三,即人數也,

副置人數三十三,以所出四百,乘之,

得一萬三千二百,減盈三千四百,餘 九千八百。以所出三百,乘之,得九 千九百,減盈一百,亦餘九千八百,

即金價也,合問。

1. 400-300=100 2. 3400-100=3300 3. 3300÷100=33 4. 33×400=13200 5. 13200-3400=9800 6. 33×300=9900 7. 9900-100=9800

此處,李潢依「術曰」寫的「草曰」內容,以現今的說法,可假設人數為 x 人,

金價為 y 元,而每人出 a 元,盈 m 元;人出 b 元,盈 n 元,列式如下:

n bx y m

ax

− = = −

求得

⎪ ⎪

⎪⎪ ⎨

= −

= −

b a

an y bm

b a

n x m

又其一術的答案為

⎪⎩

⎪ ⎨

=

=

= −

n bx m ax y

b a

n x m

其實,我們可以知道,這兩個答案亦是相同,並且是正確無誤的。

草圖說》盈不足術曰,用詞順序亦有些許不同。

(24)

4.4.3 盈適足、不足適足術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盈不足章第七問、第八問,皆為盈適足、不足適足術 的題目,我們看第七題:

(七)題目:今有共買豕,人出一百,盈一百;人出九十,適足。問人數、

豕價各幾何?

55

荅曰:一十人,豕價九百。

盈適足、不足適足術曰:以盈及不足之數為實。置所出率,以少減多,餘為 法。實如法得一人。其求物價者,以適足乘人數,得物價。

同樣,為方便對照,在「草曰」右欄輔以現代數學計算符號說明之:

買豕草曰:以盈一百,為實,置人出 一百,以人出九十,減之,餘一十,

為法,實如法,得一十,即人數也,

置人數一十,以適足九十,乘之,得 九百,即豕價也,合問。

1. 100

2. 100-90=10 3. 100÷10=10 4. 10×90=900

此處,李潢依「術曰」寫的「草曰」內容,以現今的說法,可假設人數為 x 人,

豕價為 y 元,而每人出 a 元,盈 m 元;人出 b 元,適足,列式如下:

bx y m ax

− = = 求得 ⎪⎩

⎪ ⎨

=

= −

bx y

b a x m

其實,我們可以知道,這個答案是正確無誤的。

4.4.4 盈不足術與雙假設法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盈不足章第九問至第二十問,皆為盈不足術的應用題 目,我們看第十七題:

(十七)題目:今有善田一畝,價三百;惡田七畝,價五百。今并買一頃,

55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七盈不足,頁 15。

(25)

價錢一萬。問善、惡田各幾何?

56

荅曰:善田十二畝半,惡田八十七畝半。

57

術曰:假令善田二十畝,惡田八十畝,多一千七百一十四錢七分錢之二。令 之善田十畝,惡田九十畝,不足五百七十一錢七分錢之三。

同樣,為方便對照,在「草曰」右欄輔以現代數學計算符號說明之:

草曰:置假令善田二十畝,惡田八十 畝,多一千七百一十四錢七分錢之 二,於右行,令之善田十畝,惡田九 十畝,不足五百七十一錢七分錢之 三,於左行,左右行錢皆通分內子,

得善田二十畝,惡田八十畝,多一萬 二千錢於右行,善田十畝,惡田九十 畝,不足四千錢,於左行,令不足四 千錢,維乘右行善田二十畝,得善田 八萬畝,維乘右行惡田八十畝,得惡 田三十二萬畝,令多一萬二千錢,維 乘左行善田十畝,得善田一十二萬 畝,維乘惡田九十畝,得惡田一百八 萬畝,乃并善田,得二十萬畝,并惡 田,得一百四十萬畝,各為實,并多 一萬二千錢,不足四千錢,得一萬六 千錢,為法,實如法,得善田一十二 畝半,惡田八十七畝半,合問。

1. 1714+

7 2 =

7 12000

2. 571+

7 3 =

7 4000 3. 4000×20=80000 4. 4000×80=320000 5. 12000×10=120000 6. 12000×90=1080000 7. 80000+120000=200000 8. 320000+1080000=1400000 9. 12000+4000=16000

10. 200000÷16000=12+

16000 8000

11. 12+

16000 8000 =12.5

12. 1400000÷16000=87+

16000 8000

13. 87+

16000 8000 =87.5

此處,李潢依「術曰」寫的「草曰」內容,以現今的說法,已知善田一畝,價三 百;惡田一畝,價七分之五百,今并買一百畝,用錢一萬元。

58

可假設善田為x 畝,惡田為y畝,列式如下:

⎪⎩

⎪ ⎨

= +

= +

10000 7

300 500

100

y x

y x

56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七盈不足,頁 31。

57

依照郭書春的《匯校九章算術》 ,頁 339,認為此處孔刻本的荅曰: 「善田十二畝半,惡田八十 七畝半。」有脫「一」字,應為「善田一十二畝半,惡田八十七畝半。」而據筆者觀察,由於李 潢是依原孔刻本為底本,並且對此點沒有提出校勘,應是清朝當時,一十二畝與十二畝,已經是 相通的用法。

58

參見本論文第三章第一節。一頃等於一百畝。

(26)

求得 ⎩ ⎨ ⎧

=

= 5 . 12

5 . 12

y x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這個答案是正確無誤的。

4.5 方程

方程章內容有方程術、正負術等,共計十八問,本文在此各術皆舉一例探討。

在《九章算術》原文與劉徽注寫道: 「方程者以御錯糅正負。」

59

也就是說,在 方程章探討的問題,是介紹線性方程組的解法,其中涉及正負數概念及計算。也 就是有關一次方程組的內容,並且,最後還有不定方程。其將方程組的係數和常 數項用算籌擺成,這是《九章算術》中解多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而整個消元過 程則相當於現今代數中的線性變換。另外,在方程章也提出了正負數的不同表示 法和正負數的加減法則。

4.5.1 方程術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方程章第一問,為方程術的題目,我們看第一題:

(一)題目:今有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實三十九斗;上禾二秉,

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實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實二 十六斗。問上、中、下禾,實一秉,各幾何?

60

荅曰:上禾一秉,九斗四分斗之一,

中禾一秉,四斗四分斗之一,

下禾一秉,二斗四分斗之三。

方程術曰:置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實三十九斗,於右方。中、

左禾,列如右方。以右行上禾,遍乘中行,而以直除。又乘其次,亦以直 除。然以中行中禾不盡者, 遍乘左行 而以直除。左方下禾不盡者,上為法,

下為實。實即下禾之實。求中禾,以法乘中行下實,而除下禾之實。餘,

如中禾秉數而一,即中禾之實。求上禾,亦以法乘右行下實,而除下禾、

中禾之實。餘,如上禾秉數而一,即上禾之實。實皆如法,各得一斗。

59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八方程,頁 1。

60

引自同上。

(27)

在此處,李潢發現方程術曰中的「遍乘左行而以直除。」其中「遍乘左行」是原 術文,應是大字體居中書寫,因此,立即補「潢按」如下:

潢按:術文:「遍乘左行」四字,宜作大字居中寫。

61

同樣,為方便對照,在「草曰」右欄輔以現代數學計算符號說明之:

草曰:置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 一秉,實三十九斗,於右方。次置上 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實三 十四斗,於中方。次置上禾一秉,中 禾二秉,下禾三秉,實二十六斗,於 左方。以右行上禾三秉,遍乘中行,

中行得上禾六秉,中禾九秉,下禾三 秉,下實一百二斗,以右行減之,中 行上禾空,中禾五秉,下禾一秉,下 實二十四斗。又以右行上禾三秉,遍 乘左行,左行得上禾三秉,中禾六秉,

下禾九秉,下實七十八斗,以右行減 之,左行上禾空,中禾四秉,下禾八 秉,實三十九斗。然以中行中禾五秉,

遍乘左行,左行得中禾二十秉,下禾 四十秉,下實一百九十五斗,以中行 減之,左行中禾空,下禾三十六秉,

下實九十九斗。上為法,下為實,實 九十九斗,即下禾一秉之實。 寄法三十 六為分母 。求中禾,以法三十六,乘中 行下實二十四斗,得八百六十四斗於 下位,以下禾實九十九斗,乘中行下 禾一秉,仍得九十九斗,為下禾列實,

以減下位,餘七百六十五斗,如中禾 五秉而一,得一百五十三斗,為中禾 一秉之實。 寄法三十六為分母 。求上禾,

亦以法三十六,乘右行下實三十九 斗,得一千四百四斗,於下位,以中 禾實一百五十三斗秉右行中禾二秉,

得三百六斗,為中禾列實,以下禾實 九十九斗,乘右行下禾一秉,仍得九

1. 設上禾一秉實 x 斗,中禾一秉實 y 斗,下禾一秉實 z 斗。

2.

= + +

= + +

= + +

26 3 2

34 3

2

39 2

3

z y x

z y x

z y x

3.

= + +

= + +

= + +

26 3 2

102 3

9 6

78 2 4 6

z y x

z y x

z y x

4.

= + +

= + +

= + +

26 3 2

24 5

0

78 2 4 6

z y x

z y x

z y x

5.

= + +

= + +

= + +

78 9 6 3

24 5

0

39 2

3

z y x

z y x

z y x

6.

= + +

= + +

= + +

39 8 4 0

24 5

0

39 2

3

z y x

z y x

z y x

7.

= + +

= + +

= + +

195 40

20 0

96 4 20 0

39 2

3

z y x

z y x

z y x

8.

= + +

= + +

= + +

99 36 0 0

24 5

0

39 2

3

z y x

z y x

z y x

61

引自李潢, 《九章算術細草圖說》卷八方程,頁 2。

(28)

十九斗,為下禾列實,并之,得四百 五斗,以減下位,餘九百九十九斗,

如上禾三秉而一,得三百三十三斗,

為上禾一秉之實。 寄法三十六為分母 。 乃置上禾實二百三十三斗,中禾實一 百五十三斗,下禾實九十九斗,皆如 法三十六而一,得上禾一秉實九斗三 十六分斗之九,約,為四分斗之一,

中禾一秉實四斗三十六分斗之九,

約,為四分斗之一,下禾一秉實二斗 三十六分斗之二十七,約,為四分斗 之三,合問。

9.

⎪ ⎪

⎪ ⎪

=

= + +

= + +

36 99

24 5

0

39 2

3

z

z y x

z y x

10.

⎪ ⎪

⎪ ⎪

=

= +

= + +

36 99 36 24 5 99

39 2

3

z y

z y x

11.

⎪ ⎪

⎪ ⎪

=

= +

= + +

36 99 36 24 5 99

39 2

3

z y

z y x

12.

⎪ ⎪

⎪ ⎪

=

=

=

⎟ +

⎜ ⎞

⎝ + ⎛

36 99 36 153

36 39 99 36 2 153 3

z y x

13.

=

=

=

36 99 36 153

36 333

z y x

14.

+

= +

=

=

+

= +

=

=

+

= +

=

=

4 2 3 36 2 27 36 99

4 4 1 36 4 9 36 153

4 9 1 36 9 9 36 333

z y x

而在此處,李潢亦依據李籍的《九章算術音義》寫「說曰」 ,來解釋「方程」如

下: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假設我們的觀察資料是美國自 1790 至 1990 年(以 10 年為一單位)的 總人口,此資料可由載入檔案 census.mat 得到,如下:. >> load census.mat

三、第二項係參照原優存辦法第二條第二 項規定,明定於九十九年十二月三十

第十九條之九 外國人受聘 僱從事第四條第五款規定 之外展農務工作,其雇主 屬農會、漁會、農林漁牧 有關之合作社或非營利組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總計.

序宗篇第二 五停篇第三 挍量篇第四 自慶篇第五 善根篇第六 破戒篇第七 邪命篇第八 誑佛篇第九 造過篇第十 解脫篇第十一 食緣篇第十二 流轉篇第十三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月一日勞職特字第 0960501957 號令訂定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十日勞職特字第 0970503244 號令修正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三十日 教育部台(84)參字第○四二七六三號令訂定發布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四月九日 教育部台(86)參字第八六○一七四一七號令修正發布第二條、第三條條文

 是月初八日  十四及十五   并月二十三  下九及三十   三時十五齋  受持八分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