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目錄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目錄"

Copied!
13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隨著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近年來,全球各先進國家在工業安全 衛生規範上已逐漸由強制性規範轉為要求企業主善盡社會責任,除安 全基本訴求外,健康、舒適的工作環境亦漸為各企業主所重視,諸如 強化化學品管理、降低有害物濃度及減少人員暴露等。許多事業單位 已逐漸意識到,健康、優質的勞動力實為永續經營不可或缺的一環;

如何吸引優質勞動力投入藉以提升競爭力,實為刻不容緩之議題。

有鑑於此,經濟部工業局為協助國內事業單位瞭解工作場所化學 性因子暴露危害及風險,進而加以控制、改善,乃委託中華民國工業 安全衛生協會,依據過往輔導的實務經驗及參考歐、美、日等先進國 相關作法,編撰本手冊。手冊內容除就化學性因子暴露危害、風險評 估方法及國外規範進行說明外,亦就整體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做一 概述。此外,參考國內化學品使用現況,針對當前常用化學品中危害 風險較高、使用範圍較廣或使用頻率較高的化學品,依事業單位規模 大小,分別提出參考指針供事業單位作為實務施行時之參考,期在製 程精進的同時亦能兼顧工作環境的安全與健康。

本手冊編撰過程,承蒙多位審查委員及作者能毫無藏私地提供寶 貴之實務經驗,並在百忙之中盡心盡力參與編輯,使本手冊得以完 成。值此手冊付梓之際,謹致最誠摯之謝忱。

經濟部工業局 局長

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十一月

(2)

目錄

第一章 前言...1

1.1 緣起...1

1.2 手冊內容概述...2

1.3 使用說明...4

第二章 化學性因子危害暴露風險評估之緣由簡介...6

2.1 內容概述...6

2.2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 ...8

2.2.1 國際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8

2.2.2 我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12

2.2.3 我國與國際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的比較 ...14

2.3 風險管理、風險評估與職業衛生風險評估 ...17

2.3.1 國際間風險管理、風險評估與職業衛生風險評估 ...17

2.3.2 我國風險管理、風險評估以及職業衛生風險評估 ...30

2.4 總結...33

第三章 化學性因子危害暴露風險評估...35

3.1 內容概述...35

3.2 國際間常用方法之分析 ...36

3.2.1 新加坡人力部職業衛生局...36

(3)

3.2.2 國際勞工組織...41

3.2.3 日本厚生勞動省...45

3.2.4 奧地利...47

3.2.5 美國環境保護署...49

3.2.6 歐盟...51

3.3 國內之現況說明...58

3.4 總結...59

第四章 我國「工作場所化學性因子暴露危害風險評估指針」...60

4.1 內容概述...60

4.2 使用說明...63

4.2.1 未滿 100 人之中、小型事業單位...63

4.2.2 100 人以上之中、大型事業單位...73

4.3 總結...86

第五章 結語...90

參考文獻...93 附錄

附錄一 工作場所化學性因子暴露危害風險評估指針 (未滿 100 人之中、小型事業單位建議版本)

附錄二 工作場所化學性因子暴露危害風險評估指針 (100 人以

(4)

圖目錄

圖 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風險管理、風險評估、職業衛生風險

評估與化學性因子暴露危害風險評估之相關性...7

圖 2 ILO-OSH 2001 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架構核心要素 ....10

圖 3 ILO-OSH 200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主要要素架構圖 ...10

圖 4 TOSHMS 主要要素圖 ...13

圖 5 TOSHMS 系統建置建議流程圖 ...14

圖 6 工作場所安全衛生風險管理程序 ...19

圖 7 風險評估步驟流程圖 ...20

圖 8 系統安全設計之例圖 ...22

圖 9 風險的損失之可能率輪廓圖 ...22

圖 10 歐盟化學性因子風險評估與其採行措施流程圖 ...53

圖 11 風險評估流程圖 (建議未滿 100 人之中、小型事業單位使用) ...64

圖 12 凝固槽區局部排氣設置改善 ...72

圖 13 風險評估流程圖 (建議 100 人以上之中、大型事業單位使用) ...74

圖 14 配料入口設置局部排氣裝置 ...87

(5)

表目錄

表 1 TOSHMS,ILO-OSH 2001 及 OSHAS-18001:2007 條文對照表

...14

表 2 3 × 3 的風險矩陣表範例 ...1

表 3 工作場所設備的系統安全分析中,常採用的風險矩陣表 ...25

表 4 危害等級判定表 ...37

表 5 極毒性之危害等級判定表 ...38

表 6 暴露等級表 ...39

表 7 暴露指數判定表 ...40

表 8 風險等級判定表 ...40

表 9 風險控制表 ...41

表 10 危害物分類表 ...42

表 11 物質使用量判定表...43

表 12 物質逸散度與揮發度之判定表 ...44

表 13 風險等級判定表 ...51

表 14 客觀危害評比判定表 ...52

表 15 暴露等級判定表 ...52

表 16 後果等級判定表 ...52

表 17 國際化學性因子危害暴露風險評估方法之彙整表 ...55

(6)

單位建議版本)...69

表 19 一般化學性有害物質之危害等級表 ...76

表 20 一般化學性有害物質之暴露等級判定表 ...77

表 21 一般化學性有害物質之風險等級判定表 ...78

表 22 粉塵之危害等級判定表 ...78

表 23 粉塵之暴露等級判定表 ...79

表 24 粉塵之風險等級判定表 ...80

表 25 風險控制表 ...80

表 26 化學物質暴露危害風險評估表 (100 人以上中、大型事業單 位建議版本)...84

(7)
(8)

第一章 前言

1.1 緣起

隨著工業的發達,工作場所化學品的使用與日俱增,勞工也因此 面臨了許多化學品暴露危害的問題,其中以勞工暴露於化學品所造成 的職業衛生危害更是多有實例,例如:暴露於鉻酸霧滴造成勞工罹患 鼻中膈穿孔;石綿造成的石綿肺、肺癌或間皮瘤;苯導致血癌(即白 血病)…等。雖然近年來,國內的職業安全衛生團體,非常努力研究 解決化學物質之職業危害問題,但由於各事業單位的規模大小或技術 不同…等差異,對於提供一套適合事業單位解決勞工使用化學品的危 害評估及控制的工具,實有其困難度需要克服。

有鑒於此,經濟部工業局為保護勞工健康與衛生,降低勞工暴露 於化學品危害的風險,並促進國內工業經濟之永續發展,特制定本技 術手冊以供各事業單位之使用。本手冊為經由介紹職業安全衛生管理 系統與各國之職業衛生風險評估做法後,進而擬定出對事業單位危害 性較大且使用頻率較高的「化學性因子暴露危害風險評估指針」。「化 學性因子暴露危害風險評估指針」為國內第一個研擬職業衛生風險評 估之相關指針,其對於具有化學品在工作場所的事業單位尤其重要,

其可使事業單位針對每一種使用的化學品,詳細的去做危害辨識、暴 露評估、及提出減少對勞工造成健康危害的對策。希冀藉此能落實於 各個事業單位,以達到真正保障勞工健康與安全及企業永續發展之目 的。

(9)

1.2 手冊內容概述

本技術手冊除可單獨提供事業單位直接參考使用,而進行化學性 因子暴露危害風險評估外(未滿100 人之中、小型事業單位建議可直 接參考第四章之 4.2.1 或直接使用附錄一;100 人以上中、大型事業 建議可直接參考第四章之 4.2.2 或直接使用附錄二);亦提供化學性 因子暴露危害風險評估的緣由簡述--即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與風險 管理之相關資訊介紹,其與勞委會於 96 年 8 月已公佈台灣職業安全 衛生管理系統指引連結,對於有意願了解或執行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 統的大型事業單位,亦有不少助益。

整本技術手冊整體架構為:

1. 首先,從文獻回顧方式介紹化學性危害因子暴露之風險評估 的緣由,其中包含國際間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風險管 理與風險評估,並對上述各系統之優點與缺點加以分析;同 時比較國內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與國際間之差異。

2. 接著,簡介化學性危害因子暴露之風險評估,並蒐集 6 種國 際間常用的化學性危害因子暴露風險評估的方法加以簡述並 分析;再將國內目前化學性危害因子暴露之風險評估的狀況 稍加說明,然國內目前尚無較適當的化學性危害因子暴露之 風險評估之相關手法可供各事業單位參考使用,故須擬定之。

3. 最後,則介紹為各事業單位制定的「工作場所化學性因子暴 露危害風險評估指針」。其內容主要擷取各國文獻中職業安全 衛生管理系統、風險評估以及化學性危害因子暴露風險評估 之各手法的優點與特點,加以修正之後擬定出。擬定內容再 經產業界實際訪查與討論,以及產、官、學界專家學者們之 審查與建議,擬定完成指針。

(10)

本技術手冊所擬定之「工作場所化學性因子暴露危害風險評估指 針」,為適用於化學性危害因子之事業單位;指針內容均包含危害鑑 別、風險評估與風險控制之三關鍵要素,但類型區分為「未滿100 人 之中、小型事業單位」與「100 人以上之中、大型事業單位」等兩種 版本。原則上,兩版本之關鍵要素相同,使用步驟與表格卻略有差異。

未滿100 人之小型事業單位,僅需將工作場所之潛在危害找出,再對 於自己無法接受的風險再進行改善即可;而超過100 人之中大型事業 單位,不僅需要找出潛在的危害,亦需經由半定量的方式算出危害的 風險度,再針對不可接受的風險進行改善與控制。

惟需要注意的是,工作場所內之任何有害物質一旦超過勞委會訂 定之有害物容許濃度標準,則必須優先進行作業環境控制及改善,以 確保本指針之要求與法令規範達一致化。

(11)

1.3 使用說明

本技術手冊之各章內容將由下述簡要摘錄,希冀事業單位能藉此 對本手冊之內容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並在使用上更為方便與順利。

第一章 前言

本章為簡述技術手冊之緣由、簡易使用方法以及各章節的簡 介,以減少事業單位摸索的時間,加速事業單位了解本技術手冊 的內容。

第二章 化學性因子危害暴露風險評估之緣由簡介

本章介紹化學性因子危害暴露風險評估之緣由-即為職業 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風險管理、風險評估以及職業衛生風險評 估。其中包括國際職業安全衛生系統、風險管理、風險評估以及 職業衛生風險評估之發展、架構與各系統差異之比較分析;國內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的內容,相關法令規定以及風險管理、風 險評估以及職業衛生風險評估目前之現況。

第三章 化學性因子危害暴露風險評估

本章簡介化學性危害因子暴露之風險評估,內容包括國際中 各種化學性危害因子暴露之風險評估方法,以及國內的現況。其 中彙整國際常見6 種對於化學性危害暴露評估的方法,並加以分 析,以了解前述各方法之優點,及其對本國事業單位之適用性。

第四章 我國「工作場所化學性因子暴露危害風險評估指針」

本章介紹所制定的「工作場所化學性因子暴露危害風險評估 指針」之使用方法,其內容包括:目的、適用對象、相關參考文 獻、名詞定義、執行步驟與說明、注意事項以及填寫之表格。本 指針區分為「未滿 100 人之中、小型事業單位」與「100 人以上 之中、大型事業單位」兩種建議版本,事業單位可依公司員工人

(12)

數多寡,擇一執行之。想直接執行的中、小型事業單位建議直接 讀取並使用本章即可。

第五章 結語

本章為整個技術手冊下一簡單總結,並提供事業單位使用或 執行本手冊時之其他附加事項。

附錄

本「工作場所化學性因子暴露危害風險評估指針」為提供事 業單位於作業場所化學因子暴露危害評估時使用。本指針係以 ISO 格式書寫。

(13)

第二章 化學性因子危害暴露風險評估之緣由簡介

2.1 內容概述

本手冊主要定位在於化學性因子危害暴露風險評估,然化學性因 子危害暴露風險評估並非憑空出現,其真正緣由為來自於職業安全衛 生管理系統中的一個小環節。然化學性因子危害暴露風險評估與職業 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關聯性並非直接連接,其關聯為:職業安全衛生 管理系統囊括著風險管理;而風險管理的步驟之一即為風險評估;風 險評估又包含著職業衛生風險評估;而職業衛生風險評估則涵蓋著化 學性、物理性、生物性及人因工程等各危害因子之風險評估。故化學 性因子暴露危害風險評估雖僅為職業衛生風險評估的一部分,其與職 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亦是息息相關,若缺少化學性因子暴露危害風險 評估,則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則無法稱之為完整。總而言之,職業 安全衛生系統為一個將風險管理、風險評估、職業衛生風險評估與化 學性因子暴露危害風險評估皆蘊含其中的大母體,全部順序由大而小 排列則為: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Æ風險管理Æ風險評估Æ職業衛生 風險評估Æ化學性因子暴露危害風險評估。其全部之相關性則由下圖 1 簡單表示之。

(14)

圖 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風險管理、風險評估、職業衛生風險 評估與化學性因子暴露危害風險評估之相關性

對於與化學性因子暴露危害風險評估息息相關的職業安全衛生 管理系統、風險管理、風險評估以及職業衛生風險評估之相關資料,

則可參考本章下述資料,其亦針對國際間與我國的現況進行簡要說明 與分析。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

風險管理

風險評估 安全風險評估

衛生風險評估:

1.化學性 2.物理性 3.生物性 4.人因工程

(15)

2.2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

2.2.1 國際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加上人權意識逐日高漲,與工作密切相關 的職業安全衛生 (Occupational Health & Safety, OHS) 議題已受到 人們高度關切。國際上相關組織也越來越期望以一系統化的方法來推 行 OHS 的管理活動,以符合法令及自身政策的要求,促使企業永續 經營與持續發展。自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於 1990 年代初期經由品質管理 ISO 9000 及環 境管理ISO 14000 系列,成功的將「系統」這個理念介紹到管理的領 域,相同的模式因而被認為適用於組織層級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因 此業界對於ISO 制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標準曾寄予厚望。

原則上國際級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應源於 1994 年底公布之

「英國國家標準BS 8750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標準」,復因英國標 準局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e, BSI) 1996 年引進 ISO 14001 的管 理架構之概念,而更新為「BS 8800」。自此,全球的主要驗證機構即 主動積極地制定以企業驗證為目的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標準。此 舉雖然帶動了全球企業建立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的風潮,卻因驗證的標 準不盡相同,致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無法「標準化」。因此,全球 七大主要驗證機構,包括:英國標準局、法立德公證公司 (Bureau Veritas, BVQI)、立恩威驗證公司 (Det Norske Veritas, DNV)、勞氏 驗船協會 (Lloyd’s Register, LR)、瑞 士 通 用 驗 證 集 團 (Société Générale de Surveillance, SGS )、 國 際 標 準 認 證 公 司 ( National Standards Authority Institute, NSAI)、國際品質保證公司 (National Quality Assurance, NQA) 與其他標準制定機構,乃於 1998 年共同制 定「OHSAS-18000 職業安全衛生評估系列標準 (Occupational Health

(16)

and Safety Assessment Series)」。此標準融合了各驗證機構對於 OHS 管理系統的觀點並使其一致化,因而成為此領域共同可接受的標準。

英國標準局亦在1999 年底正式向 ISO 提議建議將 BS 8800 改為 ISO 標準,但由於各會員國在 2000 年 4 月 18 日前投票表決的結果未 達2/3 會員國的同意門檻,故 ISO 暫不訂定此標準。其後,國際勞工 組織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ILO) 基於保護勞工避免遭 受各種危害,並消除各類與工作相關的傷害、不健康、疾病、事件或 死亡等意外,因而著手制定相關標準。最後,ILO 在 2001 年 12 月以 指引方式正式公告其「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指引 (ILO-OSH 2001)」。

目前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雖然仍有數種版本為各企業所採 用,但其基本架構大抵雷同,包括:安全衛生政策、組織、規劃與實 施、評估和改善措施五個主要因素,唯ILO-OSH 2001 職業安全衛生 管理系統可應用於「國家」與「組織」兩種層級。因此 ILO-OSH 2001 指引在反應國際勞工組織指引的總體目標的同時,亦包括國家指引的 一般要素,同時還應考慮到各組織或組織集團的具體條件及需求,並 特別考量: (a)組織的規模 (大、中、小) 和基礎結構; (b)

危害的類別與風險等級。

就「國家層級」而言,該指引提供更能支援國家法令規章的職業 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架構,也提供明確訊息作為加強遵守法令而建立的 自願性作法,及持續改善職業安全衛生績效。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管理 系統架構與其核心要素之間的關係如下圖2 所示。

(17)

圖 2 ILO-OSH 2001 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架構核心要素

就「組織層級」而言,該指引鼓勵將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融入 組織的整體政策和管理策略中,激勵組織、雇主、業主、管理人員、

員工及其代表,更採用合適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原則及方法,以 改善職業安全衛生績效。在組織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方面同樣包 括安全衛生政策、組織、規劃與實施、評估和改善措施五個主要素。

如圖3 所示。

圖 3 ILO-OSH 200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主要要素架構圖 政 策

評 估 規劃與實施

持續 改善

組織層級 之職業安 全衛生管 理系統 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指引

特定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指引 ILO-OSH 200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指引

組 織 改善措施

(18)

實施時,首先企業最高階管理者需要有重視安全衛生之概念,並 據此訂定企業之職業安全衛生政策,於政策中承諾保障人員安全健 康,並要求職業安全衛生活動應以「職業安全衛生政策」為最高指導 原則。為利工作推行,企業在「組織」的功效方面,應健全安全衛生 管理組織,對相關人員施以必備的知識、技能教育,使其能具備規劃、

執行的人力。其次在「規劃與實施」工作包括先期審查、安全衛生管 理目標、系統規劃、危害預防、變更管理、緊急應變計畫、採購及承 攬等,均應妥善規劃與實施;在制定過程中可應用法規查核、工作場 所危害辨識之結果,以規劃相關的危害預防措施或控制措施。在「評 估」階段,職業災害防止(或安全衛生管理)各項計畫實施運作一段 時間後,或於期末要監督量測各工作績效,審視有無達成計畫目標。

最後「改善措施」階段,經程序檢討有無必要變更各項活動計畫及施 行作法等。至於「持續改善」(Continual Improvement)是系統運作特 色之一,也是P-D-C-A 管理循環模式的重點。職業災害防止之各項活 動經權責單位核定公告實施後,經融入管理系統運作一段時間後,如 發現法令規章有最新修訂、工作場所發現新的危害或有其他原因須修 正時,職業災害防止各項活動計畫內容自然應依實際需要而加以修 正。

(19)

2.2.2 我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

國際間之各種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雖已日趨健全,但仍有部份 不一致,勞委會為提升國內整體產業安全衛生水準,乃整合ILO-OSH 2001 與 OHSAS-18001:2007 之要項,採用二套制度的優點,於民國 96 年 8 月 13 日發布「台灣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指引(Taiwan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s, TOSHMS),將傳 統重點式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制度透過風險考量,邁向系統化並與國際 化發展接軌,俾大幅提升國家競爭力。勞委會為落實我國「職業安全 衛生管理系統」之推動,提升職場安全衛生管理能力;並於 97 年研 修相關法規 (勞工安全衛生管理組織及自動檢查辦法),要求第一類 事業:具顯著風險之事業僱用勞工人數達三百人之事業單位者,應參 照中央主管機關所定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指引,建立適合該事業 單位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勞委會亦允諾將協調相關驗證機構進 行該管理系統之驗證作業。

TOSHMS 係以 ILO-OSH 2001 指引中組織之職安衛管理系統的架 構及主要要求為主,並融入OHSAS-18001:2007 之特別要求,以原則 性規範事業單位建立、實施及維持職安衛管理系統之基本運作要求。

TOSHMS 與 ILO-OSH 2001 的五個主要因素極為類似,包括安全衛生 政策、組織設計、規劃與實施、評估和改善措施五個主因要素。如圖 4 所示:

(20)

圖 4 TOSHMS 主要要素圖

勞委會又於今年(97 年)新修訂之「勞工安全衛生組織管理及 自動檢查辦法」彼此連結,「勞工安全衛生組織管理及自動檢查辦法」

之第十二條之二規定:第一類事業勞工人數在三百人以上之事業單 位,應參照中央主管機關所定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指引,建立適 合該事業單位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且於第十二條之三到第十二 條之六均陸續規定政策、組織、規劃與實施、評估、改善措施等五個 要素。其表示TOSHMS 雖為一指引但卻具有法令之強制效力。

而我國 TOSHMS 系統建置建議流程可參考下圖 5 之範例,其摘 自勞委會委託安全衛生技術中心舉辦之TOSHMS 宣導會:

評 估

¾ 績效監督與量測

¾ 調查與工作有關的傷 病、不健康和事故及其 對安全衛生績效的影響

¾ 稽核

¾ 管理階層審查

PLAN

CHECK

DO ACTION

規劃與實施

¾ 先期審查

¾ 系統規劃、建立與實施

¾ 安全衛生目標

¾ 預防與控制措施

¾ 變更管理

¾ 緊急應變措施

¾ 採購

¾ 承攬 政 策

¾ 職業安全衛生政策

¾ 員工參與

A P

C D

職業安全 衛生管理

組織設計

¾ 責任與義務

¾ 能力與訓練

¾ 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文件化

¾ 溝通 改善措施

"矯正與預防措施

"持續改善

(21)

圖 5 TOSHMS 系統建置建議流程圖

2.2.3 我國與國際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的比較

為了容易分析我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與 ILO-OSH 2001 及 OSHAS-18001:2007 的差異,本文將三者有關條文整理如表 1 以對照 之。

表 1 TOSHMS,ILO-OSH 2001 及 OSHAS-18001:2007 條文對照表

TOSHMS ILO-OSH 2001 OSHAS-18001:2007

1.目的 1.目的 1.適用範圍

2適用範圍 專有名詞 2.參考文件

3.名詞定義 2.國家職業安衛生管理架

3.名詞定義 4. 職業安衛生管理系統 3.組織職業安衛生管理系

4.1 一般名詞要求事項

4.1政策 政策 4.2安全衛生政策

4.1.1職業安全衛生政策 3.1 職業安全衛生政策

4.1.2員工參與 3.2 員工參與 4.3.2參與及諮詢

4.2組織設計 組織 4.4實施與運作

4.2.1責任與義務 3.3 職責和考核責任 4.4.1資源、角色、責任與 準備階段

成立推動小組

召開啟始會議

進行教育訓練

系統運作及紀錄

緊急應變演練

外稽及矯正措施

內稽及管理審查

申請驗證/驗證 準備期 系統架構建置 文件期 系統運作及矯正期

安衛系統文件展開與整合

政策,目標及方案 風險評估結果確認

安衛風險評估 法規鑑別查核

先期審查

(22)

TOSHMS ILO-OSH 2001 OSHAS-18001:2007 4.2.2能力與訓練 3.4 能力與訓練 4.4.2能力、訓練及認知

4.2.3職業安全衛生管理 系統文件化

3.5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 統文件化

4.4.4文件化

4.4.5文件及資料管制 4.5.4紀錄管制

4.2.4溝通 3.6 溝通 4.4.3.1溝通 4.3規劃與實施 規劃與實施 4.3規劃 4.3.1先期審查包括法令

規章辨識及危害鑑 別、風險評估

3.7 先期審查包括法令規 章辨識及危害鑑別、

風險評估

4.3.1危害鑑別、風險評估 及決定控制措施 4.3.2法令規章及其他要求

事項 4.3.2系統規劃、建立與實

3.8 系統規劃、建立與實

4.3.1危害鑑別、風險評估 及決定控制措施 4.3.2法令規章及其他要求

事項

4.1一般要求事項 4.3.3職業安全衛生目標 3.9 職業安全衛生目標 4.3.3目標與管理方案

3.10危害預防 4.3.4預防與控制措施

3.10.1預防與控制措施

4.3.1危害鑑別、風險評估 及決定控制措施 4.4.6作業管制

4.3.2法令規章及其他要求 事項

4.5.2符合性評估

4.3.5變更管理 3.10.2變更管理 4.3.1危害鑑別、風險評估 及決定控制措施 4.4.6作業管制

4.3.6緊急應變措施 3.10.3緊急應變措施 4.3.7緊急事件準備與應變 4.3.7採購 3.10.4採購 4.4.6作業管制

4.3.8承攬 3.10.5承攬 4.4.6作業管制

4.4評估 評估 4.5查核

4.4.1績效監督與量測 3.11 績效監督與量測 4.5.1績效量測與監督 4.4.2調查與工作有關的

傷害、不健康、疾病 和事故及其對安全 衛生績效的影響

3.12 與工作有關的傷害、

不健康、疾病和事故 及 其 對 安 全 衛 生 績 效的影響的調查

4.5.3.1事故調查

4.4.3稽核 3.13 稽核 4.5.5稽核 4.4.4管理階層審查 3.14 管理階層審查 4.6管理審查

4.5改善措施 改善措施 4.5查核

4.5.1預防與矯正措施 3.15 預防與矯正措施 4.5.3.2不符合、矯正及預 防措施

4.5.2持續改善 3.16 持續改善 分散在各節中

---- 參考文件

(23)

從上表1 可看出 ILO-OHS 2001 與 OHSAS-18001:2007 上述差異 主要導之於ILO-OHS 2001 精神在勞工保護,所以重視任何與勞工有 關事項,例如在要求辦理「規劃」之前要進行「先期審查」;而 OHSAS-18001:2007 則比照 ISO-14000 的架構,並無此項要求。

ILO-OHS 2001 對於危害預防及保護措施、採購及承攬的建議明確,

而OHSAS-18001:2007 則僅原則性提出。

我國 TOSHMS 的條文架構與 ILO-OSH 2001 相近,不過實質上 我國 TOSHMS 的條文內容則較 ILO-OSH 2001 為簡單,主要是要考 慮中小企業的適應能力。至於我國 TOSHMS 與目前世界上主要驗證 機構所用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OSHAS-18001:2007 的差異說明,亦 可自勞委會委託安全衛生技術中心舉辦之 TOSHMS 宣導會中得到相 關資訊。

(24)

2.3 風險管理、風險評估與職業衛生風險評估

2.3.1 國際間風險管理、風險評估與職業衛生風險評估

風險管理是用來協助企業評估風險及消除或控制風險衝擊的任 何行動、方法或策略。風險管理是發展於 1940 年至 1950 年二次大戰 期間軍隊用風險管理方法來護衛人員及運送物質。不過有些風險管理 的技術則可溯自文藝復興時代,如商人載運貨物,將貨物分次裝載於 不同船上;我國古代運送貴重物品常委由保鑣行的保鑣制度也是風險 管理的應用。

隨著風險管理的受重視,許多風險機構團體紛紛訂定相關的指 引,例如:紐西蘭及澳洲訂有國家標準 (AS/NZS 4360:2004) ,在 日本訂有JIS Q 2001 (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 - Guidelines for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system) ,做為日 本企業推行全面的風險管理參考國際標準組織(ISO)亦訂有相關 的風險管理名詞標準 (ISO/IEC GUIDE 73:2002),其整體的風險管 理原則目前亦己由日本起草提出建議 (Proposal - General guidelines for principles and implementation of risk management)歐盟方面歐洲 風險管理協會配合風險管理名詞採用之字彙亦訂有企業風險管理準 則。

2.3.1.1 風險的影響因素

許多人談及風險管理,就想到保險,一個企業的風險管理,保險 固然重要,但要發展成其企業需要的風險管理策略,常受許多客觀因 素的影響,通常影響企業風險的態度有下列因素:

1. 企業的環境:主要環境問題包括經濟、巿場、公司政策、法 規、社會文化、技術、企業歷史、及運作的邊界及條件。

2. 人的因素:包括企業內權利關係的文化、政策形成及決策決

(25)

定的策略、集體間關於達到成功之風險感受。

3. 系統和程序:此項包含企業整個管理的架構,包括風險評估 系統,及變更管理的策略。

2.3.1.2 風險的類別

對企業而言,為了辨識潛在的威脅,應該熟悉企業組織、各部門、

或專案計畫的各項風險,我們將風險分為經濟的風險、營運的風險,

及企業特殊風險:

1. 經濟的風險:經濟上風險管理的主要目的屬於財務上的,例 如巿場經濟價格的降低,可能導致企業嚴重的損失。

2. 營運的風險:包括需求的風險,如一軟體發展公司,當巿場 有別的新軟體且效果更好時,會面臨到銷售量大量減少;進 料等成本風險如原料價格,勞工工資高低等;與滙兌利率有 關的財務風險;財產風險如水災、地震,導致財產損壞,影 響生產;人事風險包括員工因受傷告到法院,員工偷盜文件 等;環境風險如企業運作造成空氣污染、水污染等;信用風 險如因產品缺失導致購置之使用者受傷等。

3. 特殊的風險:有些風險因企業的作為而異,這些包括契約的 風險;義務的風險如政府法令規定要求企業改善空氣污染 度;承諾風險如企業自行承諾而是否能履行的風險等。

2.3.1.3 風險管理的步驟(即包含風險評估)

各單位於工作場所的風險管理程序(步驟)看似不一,使用策略 亦有差異,但事實上某些步驟是可被合併且與功能雷同。例如:澳洲 昆士蘭政府所頒健康安全風險管理之標準基本上分為下列五個步驟,

如下圖 6。

(26)

圖 6 工作場所安全衛生風險管理程序

而英國 UNISON 工會的風險管理手冊,自建立風險評估起至審 核為止列有二十五項。歐盟的工作場所風險管理指引則將風險管理整 個的作業流程全部納入,其程序則十餘項如下所列:

1. 建立工作風險評估計畫

2. 建立架構評估:決定策略(區域性/功能性/製程/流程)

3. 資料蒐集 4. 危害辨識

5. 辨識可能受到風險波及的人員 6. 辨識可能受到波及人員的暴露型態 7. 評估風險

8. 研究去除或控制風險的方案 9. 決定優先順序並決定控制措施 10.實施控制

11. 紀錄評估結果

步驟 1:危害辨識

所辨識出之任何危害是否已訂有規 則、標準、工業規範、指引等資料

步驟 2:風險評估 NO

遵循規則、標 準、規範或指 引等的資訊

YES

步驟 4:實施管制方法 步驟5:監督與審查

步驟3:決定管制方法

(27)

12.有效性評量

13.審查 (定期或於變更發生時)

雖然上述 (澳洲、英國與歐盟) 的風險管理步驟項次多寡不一,

項目內容亦有所差別,但主旨卻是大同小異。故步驟多寡不代表制度 的完善與否,重要為是否具備風險評估的基本要求與宗旨,方能達到 風險評估的真正目的。總步驟經彙整後整體架構如圖7 所示。

圖 7 風險評估步驟流程圖

¾ 風險辨識 (Risk identification)

在多數企業,可分為二個層級,一個層級屬於策略方面的,它是 在企業擬訂它的目標後,即要由決策層級負責確認;另一層級屬於計 畫執行的風險,它是由計畫經理負責確認。

風險評估

風險報告

決策

風險控制

正式 稽核 風險辨識

實施及監督

(28)

1. 環境風險的審視 (Scanning):是針對企業風險環境的一種系 統方法,它是以較寬廣的眼光來檢視企業所面臨的威脅和機 會。環境的審視可以概分兩個階段,開始階段要研究主要風 險環境,它可從一些文件探討,包括自己內部文件及相關同 業報告,主要財務文件、法令文件、現場檢查、統計分析資 料(包括傷害、殘廢、死亡率)、相關基準、最佳運作方式等。

第二階段則是定期審視影響企業風險環境的狀況及變化,此 乃為企業避險計畫所必須。

2. 風險的辨識方法:通常有下列數種

(1) 萬一發生-如何解決(What-if)與腦力激盪法(Brain Storming):藉由多數人在短時間內以腦力激盪的方式來辨 識企業特殊或計畫相關的風險;一般而言實施開始每個人 所提出之觀念不會非常實際,俟所有觀念列出並討論後,

全體參與者方能評定其是否為實際問題。

(2) 原因結果分析法 (Cause-and-effect methods): 如採用魚 骨圖的方法,從想 調 查 的 問 題 或 結 果 依 序 探 討 原 因 。 (3) 檢查表 (Checklists) :檢查表來源主要為保險公司、相

似性質的企業、設備供應商、會計師、顧問公司等。

(4) 專家諮詢:各種不同領域的風險管理及對策專家可以提供 企業的諮詢,協助風險辨識、評估,提出建議。

(5) 其他方法:包括模擬法,力場分析,或者一些專用的系統 分析技術的初步危害分析 (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PHA) ,其為一個系統開始規劃的評估,乃是系統安全 設計之例,其除了描述危害外,也有分析危害的影響及可 導致的後果,其依後果之分類採取措施。如圖8:

(29)

圖 8 系統安全設計之例圖

¾ 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

風險(Risk, R)的估算以發生的可能性(Probability, P)與結果 的嚴重性(Severity, S),兩者乘積稱之;公式為 R=P×S。理論上,

風險低於某一數值以下,我們認為可以接受的。而風險的嚴重性及可 能性均可視為具有未確定的連續狀況,其後果在連續狀況上有極端 性,最好的狀況與最壞的狀況為連續狀況的兩端,如某計畫可能完全 成功,也可能完全失敗。因此在風險的輪廓上可用圖9 來表示:

R=k3>k2

R=k2>k1 風險增加

R=P×S=k1 0 可 能 性

圖 9 風險的損失之可能率輪廓圖 嚴

重 性

如果R= k2 為可忍受

(Tolerance) 的風險,則 k2曲 線左邊為可接受程度的風險;而 右邊則為不可忍受的風險,必須 加以控制、管理的區域。

系 統 觀 念

系 統 定 義

系 統 發 展

系 統 生 產

系 統 作 業 PHA

(30)

事實上,影響風險的可忍受性,最重要的除了風險程度 (Level of Risk) 外,尚包括許多因素,這些因素包括:

1. 公平性 (Fairness)

2. 承受風險過程中之利益 (Benefit)

3. 風險之可避免性 (Alternatives)

4. 風險的自願性 (Voluntariness) 或非自願性 5. 風險的控制、管理、參與

以某一計畫的效益計算,如計畫之風險為 RA,失敗率為PF,可 能需耗費用為C,基本費用為 B,可能之純風險為 RP

則 C = B + RP RP = C × PF

如可能的獲利為 E,而計畫的全部收入為 U,成功率為 PS 則 E =(U-C)PS =(U- B-RP)PS

E =( U- C) PS >(B+ RP)PF 又 PS =1-PF

(U-C)(1-PF)>C PF U-UPF -C + C PF >C PF U-C >UPF

則 最 大 可 忍 受 之 失 敗 率為 PF UC >

− ) 1 (

而 計 畫 之 最 低 收 益 要 為

) 1 ( PF U C

> −

例:企業擬進行某項計畫:

(一)假設基本費用(B):包括人員費用、資材投入、原物料、

管理費用、房租、各項保險、水電等費用,約為 100 萬元。

(二)純風險(RP):

(31)

RP=

= n

i

pi si

1

*

si=分別發生事件的嚴重性 pi=發生事件的可能率

風險包括未涵蓋保險的危害、職業災害、火災爆炸、財 物被偷、停電、罰鍰等損失,如經依上式估計約為 20 萬元。

(三)C=B+RP=120 萬元。

(四)若計畫的全部收入 U 為 160 萬元。

(五)最大可忍受失敗率=1-(C/U)=1-(120/160)=0.25。

由於計畫可能失敗率 PF=20 萬元/120 萬元=0.166,因 0.25 >

0.166 本計畫可以接受。

另 C/(1-PF)=120 萬元/(1-1/6)=144 萬元,計畫全部收 入 160 萬元大於 144 萬元。

事實上風險的可接受度常常受到客觀的因素影響,而非單純的技 術問題,如環境風險評估,民眾的評量觀點,依其價值觀,對風險的 感受,及所承受的後果皆不相同,因為價值觀和感受不同對於風險的 爭議常成為責任 (accountability) 和控制 (control) 的爭議,而 民眾之意見和價值觀常左右風險之可接受性。在風險辨識後,接著要 了解風險對企業所造成衝擊的大小,因而進行風險估算。風險估算包 括量測風險,及確定企業所能忍受的可接受風險(Acceptable risk)。

量測企業的風險一般可以分為下列五種:

1. 半定量 (Semi-Quantitative) 的估計法:通常採用風險矩陣,

以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或稱頻率(Fequency)〕及衝擊性

(Impact)〔或稱嚴重性(Severity)、後果(Consequence)〕

去評估,下面表 2 為 3×3 的矩陣及風險等級企業的基本對策。

(32)

表 2 3 × 3 的風險矩陣表範例 可 能 性 風 險 評 估 矩 陣

低 中 高

高 內部控制 需要風險管理 需要風險管理 中 可忍受風險 可接受風險 需要風險管理 衝

性 低 不需處理 可接受風險 財務策略(保險)

在工作場所設備的系統安全分析中,通常採用之風險矩陣,

是將可能性及嚴重性所造成之結果予以分級,如下表3:

表 3 工作場所設備的系統安全分析中,常採用的風險矩陣表 可 能 性

嚴 重 性

不可能 不太可能 很少發生 偶而 有可能 經常

Ⅰ 重大災害 C C(B) B A A A

Ⅱ 臨界 C C C(B) B A A

Ⅲ 危險 C C C C(B) B B

Ⅵ 可忽略 C C C C C(B) B 註 :A: 表 示 在 A 區 需 命 令 降 低 風 險

B: 在 B 區 必 須 許 可 才 能 作 業 C: 在 C 區 可 以 作 業

C( B): 表 示 可 列 為 C 區 或 列 為 B 區 , 得 視 企 業 而 異 。

2. 定量 (Quantitative) 的分析法:定量的分析常需要用到許多 數據,而這些數據大都為以往統計及經驗數據。

3. 事件大小的計測 (Event magnitude measures):事件大小之風 險計測,主要在分析風險事件最可能之嚴重情形。

4. 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分析:其為優勢 (Strengths)、劣勢

(Weaknesses)、機會 (Opportunities)、以及威脅 (Threats)

的分析,簡稱 (SWOT)。主要在考量企業內部條件的優勢和 劣勢,是否有利於在產業內競爭;機會和威脅,可針對企業

(33)

5. 模擬法 (Simulations):依照企業內實際狀況 (如廠區大小,

原物料數量,設備機械大小規格,設備設施產值,廠區風速…

等) 來模擬萬一發生意外時,企業發生的最大損失狀況或最 糟的情形 (The worst case)。模擬法通常在使用前需要多數 的實例或事故加以驗證,方適合用於風險評估或危害的預 估。由於模擬法需要的參數繁多,估算程式繁雜,故需用電 腦程式以協助分析估算。

¾ 風險報告 (Report)

企業風險估算後所得結果,用來判斷風險對企業的重要性作出決 策及決定是否應接受各項特定風險或作出處置。企業也應明確陳述對 風險管理正式報告的安排並讓權益相關者了解。對外的正式報告應針 對控制方法,尤其是風險管理的管理職責界定,風險所採用的步驟,

以及風險管理系統執行方式,主要控制系統,所採用的監督及檢討系 統等。系統範圍或系統本身如有重大缺失應與處理步驟一併報告。

¾ 風險控制 (Control)

1. 企業所採取降低損失之風險控制策略,大致可分為下列幾種:

(1) 風險迴避 (Risk avoidance):如投入某計畫或增加生產線 的風險很大,則取消其計畫。

(2) 風險轉移及分散 (Risk transfer and distribution):風險轉移 通常用於買保險,如買火險。

(3) 不確定性降低 (Uncertainty reduction):即減低風險發生的 不確定,包括蒐集、評估、分析特殊風險的不確定,如電腦 Y2k 危機,企業找許多資訊以降低風險。

(4) 損失預防 (Loss prevention):包括減少風險的可能性及嚴 重性,如提高機械設備可靠性,減少其失誤性。

(34)

(5) 風險中和 (Risk neutralization):風險中和常用之於財務管 理。中和避險乃由某部分的損失而由另一部分的收益加以抵 充。

(6) 風險自行承受 (Risk acceptation):即企業認為可自行承受 風險。

2. 企業風險控制策略如對於增加利益方面大致可分為下列幾種:

(1) 發展 (Exploit):與風險避免相反,主要在消除不確定性,

增進獲利的機會。

(2) 分享 (Share):與風險轉移相反,主要在追求與合夥人合 作,尋求使獲利的機會增加。

(3) 加強 (Enhance):與風險減弱 (Mitigation)相反,即增 加獲利發生的機率或使獲利更能擴大。

(4) 忽略 (Ignore) :與風險自行承受相反,即一些可能發生 機率相當少的機會予以忽視。

¾ 實施及監督 (Imprenmentation and Audit)

企業的風險管理計畫應由高階主管負責,首要目標為建立策略管 理目標 (Goals),而高階主管需提供風險控制的架構來處理風險管 理計畫。風險計畫後,尚須針對評估風險計畫,看它們是否達到預期 目標。評估的程序可以參照風險控制策略,看風險控制是否有效,並 決定未來的風險管理計畫。

¾ 其他注意事項

1. 溝通協調:工作場所風險管理的每一個階段,都應與員工商 討,才能獲致理想的風險管理結果。此乃安全管理上所強調的 參與,藉由員工的參與,不僅達到溝通的目的,也使日後的對 策更能有效實施。國際間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亦規定組

(35)

織或企業須有員工代表;而歐洲許多國家如瑞典、丹麥其安全 衛生法令均規定要有勞工代表為安全委員,並規定了許多他們 參與的職責。

2. 記錄:保持正確適當的工作場所風險管理記錄,一旦有需要 時,將有助於展示曾經為了確保工作場所安全衛生所做的努 力。記錄也有助於保留過去所做,及將來預備做的風險管理,

如此將使風險管理達到更高的效益。記錄內容應顯示已正確的 執行風險管理、危害項目內容、及工作場所相關的風險。記錄 的細節和內容,因工作場所大小和作業場所的潛在風險而定。

記錄的資料應含:

(1) 如何辨識出工作場所的危害。

(2) 如何評估與工作場所危害有關的風險。

(3) 如何決定控制方法以管理風險之暴露。

(4) 如何執行控制方法。

(5) 如何監督審查控制方法的效益。

(6) 所有工作場所安全衛生風險管理所使用評估方法表的檢 點表單和各項作業表單的記載。

3. 實施時機:在現有的工作場所上,風險評估為一個持續的過 程,應在不同階段實施,其包括:

(1) 目前:如果從未採用任何與風險相關的方法,來管理工作 場所的安全與衛生,現在便應立即實行。並經由風險評估 的結果得知目前企業或組織之風險,並儘早進行預防。

(2) 變更:任何時候只要工作場所有所變更,便應檢查是否有 新危害和新風險產生,並繼續依循風險管理程序。如果有 任何修正,應該和有受到風險影響的員工討論。變更定義:

(36)

A. 開始新的作業計畫。

B. 改變作業程序。

C. 增加或變更使用的物質、工具、設備、機器、位置或操 作方法。

D. 獲得有關前所不知的設計、製造錯誤、或以前未辨識的 危害訊息。

E. 引進不同技術水準的新僱員工。

F. 遷移作業場地。

G. 檢查績效後,變更控制方法。

(3) 事故(包括虛驚或事件)之後:發生虛驚、事件或事故之 後,應重新審視工作場所安全衛生風險管理程序,以了解 潛在的危害是否尚未發掘出來,並決定是否應改善相關之 工作以及如何改善。並與所有執行相關工作的員工,討論 應該改善的內容。

(4) 定期審視:應依工作場所不同,定期重複舉行安全衛生風 險評估。評估期間可依危害性質、有關風險和作業活動可 能的變化程度而定。一般原則是,風險程度比較高的作 業,重新審視的頻率可視情況提高。

(5) 其他時機:除了上述時機須實施風險管理外,廢棄物的運 送、產品銷售前、安全設計、或是系統安全規劃也常以風 險管理手段處理。

2.3.1.4 職業衛生之風險評估

職業衛生風險評估可以區分為定量評估及定性評估兩大類,定量 評估方法可以用美國環保署於 1970 年代,針對廢棄物最終處置場,

居民暴露於致癌物環境中可能產生的健康危害計畫,其所衍生出來的

(37)

環境毒物風險評估系統為代表。該系統之主要架構為「危害鑑認」、「暴 露評估」、「劑量反應關係」與「風險描述」。

此類環境毒物健康風險評估,需運用學術研究與田野調查資料,

將所求得之健康風險數值乃以機率值 (致癌率、非致癌率)表示之,

並區分為可接受及不可接受風險,例如致癌率的判斷需要經由「危害 鑑認」判斷危害物的種類、經由暴露評估了解實際暴露量、經由「劑 量反應關係」了解此物質的濃度(劑量)和健康風險(癌症發生)的 相互關係, 將暴露值和劑量反應關係得到物質的風險値,最後由 “風 險描述”評估風險,一般多以百萬分之一做為容許風險之界限,高於 此數值者即為不可接受風險。

針對職業衛生議題而言,定量與定性之評估系統均可應用於職業 衛生領域,例如美國環保署之環境健康風險評估系統中的危害鑑認相 當於職業衛生的危害通識;暴露評估相當於作業環境測定;劑量反應 關係相當於有害物質容許濃度標準,風險描述涉及暴露評估規劃、細 部採樣工作,以及事後的數據統計、分析與風險解釋,就技術層面而 言,較繁複但結果比較正確。另一方面,定性的風險評估,雖然僅要 求進行簡單的風險判定,在技術的質與量上相對不完整,但仍可以做 為管理的依據和工廠間比較和數量比較之依據,亦可達到事業單位內 部持續改善之效果。

2.3.2 我國風險管理、風險評估以及職業衛生風險評估

事實上,關於國內風險管理以及風險評估的部份,目前正於起草 之階段。而風險評估中所含的勞工之「職業安全的風險評估」卻早已 規定,如勞委會規定之危險性工作場所審查暨檢查辦法,而專門之教 育訓練課程(製程安全評估人員訓練課程)、審查機制以及報告表格 填寫…等相關規範機制與運作亦多有所聞。訓練課程方面大多包含安

(38)

全方面的風險評估手法,其包含定量與定性。

最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

¾

萬一發生-如何解決(What-if)

¾

檢核表(Checklist)

¾

危 害 及 可 操 作 性 分 析 (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 HAZOP)

常用的定量方法則包含:

¾

道氏火災爆炸評估指數 (Dow’s Index)

¾

失誤樹 (Fault Tree Analysis, FTA)

¾

事件樹 (Event Tree Analysis, ETA)

¾

失效模式及效應分析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等。

由此可知,關於「職業安全的風險評估」早已深植國內產、官、

學三界。反觀國內「職業衛生的風險評估」,卻發現可供為我國小型、

中型或大型事業單位執行、參考或使用的相關法規、正式之技術手冊 或是教育訓練課程,除國內法規訂定之勞工作業環境測定與容許濃度 暴露標準 (作業場所之化學物質暴露評估),以及工業技術研究院能 源與環境研究所發展的「職業健康風險評估系統」外,其餘則尚未有 聞。誠然,為了照顧勞工,我國法令中已規定各種化學品作業環境中 的濃度標準値,但是法規內制定的危害物種類不夠多,作業場所之有 害物濃度也不能當做改善的唯一標準。而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環境 研究所發展的「職業健康風險評估系統」,其將職業衛生風險評估,

作業環境測定與勞工健康檢查等相關資料相結合,系統整體完整且連 結性強;但因其職業衛生之評估方式較為繁複,需要搭配軟體估算使 用較為方便,評估者亦需要較專業之安全衛生認知,故較適用於千人

(39)

以上之大型事業單位或政府機關使用。若欲使國內佔多數的中小型事 業單位自發性的使用該評估系統,則會發現,因中小型事業單位之其 資本與安全衛生水準與觀念嚴重不足,其職業衛生風險評估水準仍遠 遠不及,實在難以推行與實施,恐仍需政府大力推廣並耗費大量金錢 與長時間人力的投入方能稍見成效。

(40)

2.4 總結

本章主要為介紹化學因子暴露危害風險評估的源頭,其包括職業 安全衛生管理系統、風險管理、風險評估與職業衛生,就上述介紹而 總結如下:

1. 對於一個成功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包含兩個部分,即安全衛 生硬體設備與安全衛生軟體管理。硬體設備包括隔離空間、

安全衛生防護設備、緊急應變器材等,而軟體的管理則包括 風險管理程序、計畫的執行與監督、人員的安全認知與訓練、

企業內外部的協調與溝通、日常安全衛生的巡檢等。

2. 我 國 勞 委 會 目 前 已 建 置 職 業 安 全 衛 生 管 理 系 統

( TOSHMS ), 其 與 國 際 間 ILO-OSH 2001 以 及 OHSAS-18001:2007 的架構與精神相去不遠,這不僅提供事業 單位熟悉的操作方式,亦使事業單位易於和現有的國際系統 相融合。因此,事業單位在建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時,

應首先考量與現有的管理體制相結合。

3. 風險管理的步驟中涵蓋著風險評估,風險評估主要為進行危 害之風險度的估算方法。蒐集國際間資料,發現風險評估種 類繁多,對於風險度的計算方式亦有詳細描述,並提供適當 之估算因子或資料庫以供評估。另風險評估的估算因子或參 數會因為「作業種類」或「危害物質」而不同,但仍不跳脫 危害鑑別、風險度的估算以及風險控制三步驟。

4. 反觀國內的職業安全衛生風險評估,目前正於起草階段,亦 尚未定案。話雖如此,但風險評估所含的「職業安全衛生的 風險評估」部分,不管是定性,定量或半定量,其資訊與資 源都已相當普遍,有眾多方法可供企業或組織選擇及使用,

(41)

且企業或組織亦可知道如何依需求自行調整評估參數與細 節。然「職業衛生的風險評估」,雖以化學性危害的評估方法 較具代表性,但其僅著重於作業環境測定之危害物質偵測,

對於風險評估則少有著墨,總而言之,「職業安全衛生的風險 評估」還是國人較為疏忽的一環。

(42)

第三章 化學性因子危害暴露風險評估

3.1 內容概述

工作場所中所存在的職業衛生危害因子可分成化學性、物理性、

生物性及人體工學性等四大類。其中化學性危害因子為勞工作業場所 中最常見,且最常接觸的危害因子。根據其在作業環境中所存在的物 理型態又可區分為氣體與蒸氣 (gases and vapors) 以及粒狀物質

(particulate matters) 等兩種。所謂氣體是指常溫常壓下以氣態型式 存在的物質,而蒸氣是指常溫常壓下為液體,但可經由蒸發而存在於 空氣中的物質。粒狀物質是指懸浮在空氣中的液態或固態粒子。一般 粒狀污染物可藉著其生成方式、粒徑大小及內含特性而區分為下列 5 種:粉塵 ( dust )、液滴 ( droplet )、霧滴 ( mist )、燻煙 ( fume ) 以及煙塵 ( smoke )。上述各類化學性危害因子的健康危害隨化學 物質不同而不同,其詳細危害資料可由各化學物質之物質安全資料表 中健康危害及急救措施欄位得知。化學性危害因子進入人體的途徑一 般可分為呼吸、皮膚接觸或吃東西進入人體等三種。

而對於工作場所之化學性因子危害暴露風險評估的方法,則由本 章介紹之,在本章 3.2 的部份將會蒐集目前國際間已建構的種種方 法,簡述並分析之。其中包含:新加坡人力部職業衛生局、日本厚生 勞動省、聯合國之國際勞工組織、奧地利、美國環保署以及歐盟等 6 種。然後,3.3 的部份再簡述目前我國之化學性因子危害暴露風險評 估的狀況,最後於3.4 分析總結之。

(43)

3.2 國際間常用方法之分析

3.2.1 新加坡人力部職業衛生局 3.2.1.1 推行方式摘錄

1. 於 2003 年初訂定有害化學品風險評估規範文件。

2. 針對有害化學物,以「半定量」方式判斷出危害等級

(Hazard Rating, HR)與暴露等級(Exposure Rating, ER),

進而估算出風險等級矩陣(Risk Rating Matrix)。

3.2.1.2 規定內容簡述 1. 成立評估小組。

2. 工作流程分析:

(1) 列出公司各部門。

(2) 列出各部門流程。

(3) 分析各流程的工作。

(4) 將同區域同工作的勞工列出。

(5) 列出可能在工作區域中移動的勞工。

(6) 確認那些勞工會暴露化學物品。

3. 有害化學物的確認:注意貨品進出清單、物質安全資料表、

副產品、加工品、廢棄物、清潔用品、維護及檢測用品。

4. 決定危害等級:

(1) 以「後果/危害類別」區分或來制定危害等級(HR),如 下表4 危害等級判定表。

(44)

表 4 危害等級判定表

危害等級 後果/危害類別 化學物質舉例

1

(1) 對健康不知有何不良影 響。

(2) ACGIH* 致癌物分類為 A5。

(3) 不列為有毒性或有傷害 性。

氯 化 鈉 ( sodium chloride),丁烷(butane),

醋酸丁酯(butyl acetate)

碳 酸 鈣 ( calcium carbonate) 。

2

(1) 對皮膚、眼睛、口腔黏 膜的影響可修復,尚不 致於對健康造成嚴重的 損害。

(2) ACGIH* 致癌物分類為 A4。

(3) 對 皮 膚 有 過 敏 和 刺 激 性。

丙 酮 (acetone ) , 丁 烷

(butane),醋酸(acetic acid ) 濃 度 10% , 鋇 鹽

(barium salts ) , 鋁 塵

(aluminum dust) 。

3

(1) 對人或動物可能為致癌 物 或 致 變 異 物,但無確 切資料。

(2) ACGIH* 致癌物分類為 A3。

(3) IARC** 為 2B。

(4) 有腐蝕性 (pH 為 3-5 或 9-11),使呼吸器官 過敏, 具傷害性的化學 物質。

甲苯(toulene),二甲苯

(xylene),氨(ammonia),

丁 醇 (butanol ) , 乙 醛

(acetaldehyde),乙酸酐

(acetic anhydride),苯胺

( aniline ) , 銻

(antimony) 。

4

(1) 據對動物的實驗 ,可能 為致癌物.致變異物.或 致畸胎物。

(2) ACGIH* 致癌物分類為 A2。

(3) IARC** 為 2A。

(4) 極有腐蝕性 (pH 為 0-2 或11.5-14)。

(5) 毒性的化學物質。

甲醛(formaldehyde),鎘

(cadmium),二氯甲烷

(methylene chloride),乙 烯化氧 (ethylene oxide),

丙烯腈(acrylonitrile),丁 二烯(1,3-butadiene) 。

5

(1) 已知對人為致癌物. 致 變異物.或致畸胎物。

(2) ACGIH* 致癌物分類為 A1。

(3) TP 為 A。

(4) IARC** 為 1。

(5) 較毒性的化學物質。

苯 (benzene ) , 聯 苯 胺

(benzidine),鉛(lead),

砷 ( arsenic ) , 鈹

( beryllium ) , 溴

(bromine),氯乙烯(vinyl chloride),汞(mercury),

結 晶 型 二 氧 化 矽

(45)

ACGIH*:美國政府工業衛生師協會 (American Conference of Governmental Industrial Hygienists)。

IARC**:國際癌症研究組織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 或者以極毒性之「LC50*與 LD50**」來制定危害等級,

如下表5 所示。

表 5 極毒性之危害等級判定表

危害 等級

給 老 鼠 口 服 中 數 致 死 劑 量(LD50**)

每 公 斤 體 重 毫克

給 老 鼠 或 兔 子 經 由 皮 膚 吸 收 的 中 數 致 死 劑 量

(LD50**)每 公 斤 體 重 毫 克

給 老 鼠 吸 入 中 數 致 死 劑 量(LD50*)每 四 小 時 吸 入 氣態毫克量

給 老 鼠 吸 入 中 數 致 死 劑 量(LD50*)每 四 小 時 吸 入 液、固態毫克 量

2 >2000 >2000 >20 >5 3 >200 - ≦ 2000 >400 - ≦ 2000 >2.0 - ≦ 20 >1 - ≦ 5 4 >25 - ≦200 >50 - ≦400 >0.5 - ≦ 2.0 > 0.25 - ≦ 1 5 ≦ 25 ≦ 50 ≦ 0.5 ≦ 0.25

LC50*:造成 50%實驗生物死亡的濃度 (Lethal Concentration 50%)。

LD50**:造成 50%實驗生物死亡的劑量 (Lethal Dose 50%)

5. 工作檢查及訪問。

6. 獲取暴露頻率及停留時間。

7. 計算暴露等級 (ER):

(1) 有環測資料:算出每週的暴露濃度 E=(F×D×M)/ W,

再以每週的暴露濃度除以容許濃度值,求出暴露指數 (如 下表6),並依不同暴露指數訂定暴露等級。

E=毎週暴露(ppm 或 mg/m3

(46)

F=毎週暴露次數(次)

D=毎次暴露平均時間(時)

M=暴露值 (ppm 或 mg/m3) W=毎週平均工時(40 小時)

PEL=容許濃度

表 6 暴露等級表

E/PEL (ER) 暴露等級

< 0.1 1 0.1 < 0.5 2 0.5 < 1.0 3 1.0 < 2.0 4

> 2.0 5

(2) 無環測資料:

事業單位可依自行廠內實際狀況選取不同之暴露指 數(EI; Exposure Index) ;暴露指數之選擇可參考下列 表7 之各項暴露因素選擇出單一或多項不同之暴露指數。

暴露等級(ER; Exposure Ranking)其由表 7 所選之 各不同暴露指數 (EI; Exposure Index) 算出,計算公式 為ER=( EI1×EI 2×…×EIn1/n

(47)

表 7 暴露指數判定表 暴露指數

暴露因素 1 2 3 4 5

<0.1mmHg >0.1--1

mmHg >1.0--10

mmHg >10—100

mmHg >100 mmHg 蒸 氣 壓 或

微 粒 大 小

( 氣 動 粒

徑) 粗糙或大塊

的物質 粗 糙 及 乾

的物質 乾及小的微

粒>100μm 乾及細的微

粒10-100μm 乾 及 微 細 的 粉末<10μm OT*/PEL**

比率 <0.1 0.1—0.5 >0.5--1 >1--2 ≧2 危 害 控 制

措施

適當控制且

定期維護 適 當 控 制 非 定 期 維 護

適當控制但 無維護;相 當髒

無 適 當 控

制;相當髒 無控制;非常 髒

毎 星 期 使 用大小

幾乎可忽略 的 使 用 量

<1Kg

少 量 使 用 量1--<10Kg

中 等 量 使 用,勞工有 訓練10 Kg-

<100 Kg

大量使用,

勞工有訓練 100Kg-

<1000 Kg

大量使用,勞 工 有 訓 練

>1000Kg 毎 星 期 停

留時間 <8 小時 8--16 小時 16--24 小時 24--32 小時 32--40 小時 OT*:臭味閾值 (Order Threshold)。

PEL**:容許暴露濃度 (Permissible Exposure Limit)。

8. 風險計算:依不同危害等級與暴露等級做出風險矩陣,並 求得風險。(如下表 8)

風險等級(Risk) =[危害等級 (HR) ×暴露等級 (ER) ]1/2

表 8 風險等級判定表 HR

ER 1 2 3 4 5

1 1 1.4 1.7 2 2.2 2 1.4 2 2.4 2.8 3.2 3 1.7 2.4 3 3.5 3.9 4 2 2.8 3.5 4 4.5 5 2.2 3.2 3.9 4.5 5

(48)

9. 採取措施:依風險等級之高低採取適當措施,如下表 9 所 示。

表 9 風險控制表

風險等級 分類

1 可忽略

2 低

3 中

4 高

5 非常高

10. 風險評估記錄:風險評估審視,如環境有顯著變更或有事 故災害等狀況應重新評估。

3.2.1.3 優點

1. 為針對化學品採用半定量方式判斷出危害等級與暴露等 級,進而求出風險矩陣,找出不可接受之風險。

2. 其評估方式簡單易暸,對於本國業界之執行較為簡便易 行,本計畫擬以此評估方式經修正改良後,作為本國職業 風險評估之範本。

3.2.1.4 缺點

有害化學物之危害等級判定採用ACGIH 與 IARC 之等級 做為判定標準,與國內業界之認知有異,故其需做調整,方 適用於本國業界。

3.2.2 國際勞工組織 3.2.2.1 推行方式摘錄

(49)

1. 其為國際勞工組織藉由國際職業衛生協會 (International Occupational Hygiene Association, IOHA) 等單位協助,草 擬國際化學品控制工具箱 (International Chemical Control Toolkit, CCTK) 之評估手法,其共分五個步驟,評估方式 亦為半定量。

2. 其為依據英國健康安全署 (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 HSE) 研擬的健康危害物控制需知 (control of substances hazardous to health essentials,COSHH Essentials) 所修訂 之草案。

3.2.2.2 規定內容簡述

依工具箱之五個步驟一一執行:

1. 第一步:找出危害物分類,對照危害表找出所屬危害群。

共 6 組各為 A-E 組以及 S 組。

A. 可使用常用溶劑的危害物組成表判定。

B. 或者根據不同分類系統界定的危害物組別判定,其判 定依歐盟的 R-術語分類或是化學品全球調和制度

(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GHS) 分類(如下表 10 之分類)。

表 10 危害物分類表

危害物組別 GHS 危害分類(等級/階)

A 組

劇烈毒性(致命性),任何途徑,分類 5 皮膚刺激 分類 2 或 3

眼睛刺激 分類 2

所有未被置於其他群組的粉塵及揮發物 B 組 劇烈毒性(致命性),任何途徑,分類 4

(50)

危害物組別 GHS 危害分類(等級/階)

C 組

劇烈毒性(致命性),任何途徑,分類 3 劇烈毒性(系統的),任何途徑,分類 1 腐蝕性,次分類1A、1B 或 1C

眼睛刺激,分類1

呼吸系統刺激(GHS 尚未同意)

皮膚敏感

重複暴露毒性,任何途徑,分類2

D 組

劇烈毒性(致命性),任何途徑,分類 1 或 2 致癌性分類2

重複暴露毒性,任何途徑,分類1 生殖毒性,分類1 或 2

E 組

誘變性,分類1 或 2 致癌性,分類1 呼吸道過敏

S 組 皮膚及眼睛

接觸

劇烈毒性(致命性),皮膚接觸,分類 1,2,3,或 4 劇烈毒性(系統的),皮膚接觸,分類 1 或 2

腐蝕性,次分類1A、1B 或 1C 皮膚刺激 分類 2

眼睛刺激 分類 1 或 2 皮膚過敏

重複暴露毒性,皮膚接觸,分類1,或 2

2. 第二步:找出將要使用物質的用量(使用範圍),如下表 11 物質使用量判斷表。

表 11 物質使用量判定表

固體 液體

使用量 重量 包裝型態 容量 包裝型態 小量 克 小袋或瓶子 毫升 瓶罐 中量 公斤 小桶或圓桶 公升 圓桶 大量 噸 大批 立方公尺 大量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F12203A#2 許惠恒 在亞洲國家多中心隨機研究比較 Joint Asia Diabetes Evaluation (JADE) 的結構照護計劃與 Diabetes Monitoring Database (DIAMOND)

依據「志願服務法」 、「志願服務證及服務紀錄冊管理辦法」訂定

行政院為持續推動行政機關風險管理,並納入日常作業,嗣於97年4月 函頒「行政院所屬各機關風險管理作業基準」,97年10月再請 原行政

1.以在機關內部辦理為原則。如有必要,得洽借所在地或鄰近

z Choose a delivery month that is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but later than, the end of the life of the hedge. z When there is no futures contract on the asset being hedged, choose

關於萊克多巴胺下列說明何者錯誤?(A)為乙型受體素 (β 受體促進劑) (B)依台灣政 府訂定的

上項資料本人同意提供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簡稱殘總)辦理此項賽事及有關此

東協 10 國與中國、日本、韓國、紐西蘭、澳洲等 5 國在 15 日簽署「區域全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