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數學課綱的五項理念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數學課綱的五項理念"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數學課綱的五項理念

改編自單維彰(主編) 、謝豐瑞、鄭章華、吳汀菱、曾明德

《中學數學教材教法》臺北市:五南,2020。

十二年國教的第一代數學課綱,也就是 108 數學課綱,一方面承繼數學課程的固有理想,同時呼 應總綱的核心素養理念,用五項理念作為擬定這份課程綱要的指導哲學。以下分別列舉與說明。

(一)數學是一種語言,宜由自然語言的題材導入學習

語言在文明的發展中具有關鍵性的地位。數學是從生活經驗的自然語言中精鍊出來的,無論是數量、

形狀及其相互關係的描述,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用語。數學連結文字及符號語言,以更簡潔與精確的 方式來理解我們生活中的世界。基於此一特性,數學教學應該盡可能保持學習自然語言的方式,透 過實例的操作與解說,了解概念與算則之後,再逐步進入抽象理論的學習。

數學課程的最基本目標是掃除數學文盲(簡稱數盲),此目標的積極面,是為終身學習準備所 需的基本語言;更積極地說,是為學生準備下一階段學習所需的數學語言。而所謂「下一階段學習」

並不專指數學領域,也包括文化中所有學科領域的學習。

將數學課程的教育當作語言教育來做類比,小學 1 到 4 年級類似母語的學習,數學的學習內 容,例如加減乘除、形體、時間、長度和重量等等,都搭配著自然語言及其日常意義而學習。從第 三學習階段(5 年級)開始,到普高一年級(10 年級)為止,數學變成基礎的外語。不是因為這時 候的數學出現英文字母或希臘字母;即使是英國和希臘的學生,在這個年齡也開始學習猶如外語的 數學。這時候,就像學習任何第二語言一樣,要加強母語的支援,也就是盡量用符合生活常識的普 通話來引進數學觀念。這段時期相當於「基礎外語的素養課程」,課程的設計是以掃盲為最基本原 則,希望讓所有學生習得終身學習所需的基本數學語言。

在10 年級之後,部分學生在 B 類課程裡,繼續完備他們的基礎外語教育,也就是為了素養或 博雅的目的的學習;其他學生則進入相當於專業外語的 A 類課程,他們的學習目的是為了準備專 業需求的數學語言。這段時期的學生應該已經有了比較清楚的發展目標,所以這段時期的數學教育,

可以比較講究教學的效率。

精確地說,11 年級的 A 類必修課程,和 12 年級的選修課程,是為了將來升學到理工商管、醫 藥、農牧園林、以及比較大量使用統計的社會科學領域的學生而準備的,特別是為了這些領域經常 共同需要的四種數學相關課程做準備:微積分、線性代數、統計和計算機原理。如果學生打算升學 的大學科系,並沒有安排上述四種課程的必修課,就可以把11 年級的 B 類必修課程當作高中階段 的最後一門數學課,在這門課裡完成基礎外語的素養教育,同時也是成為有效終身學習者的最後準 備。

在母語的學習階段,數學語言經常和日常語言重疊。但是為了準備數學語言的精確意義,應該

(2)

2

逐漸在教學過程中釐清數學語言的定義。有時候數學語言和自然語言使用同樣的文字,但是意義卻 不同,這是特別需要逐漸釐清的。例如各種三角形和各種四邊形的「高」,與自然語言的「高」並 不見得相同,學生需明白前者需要精確地做垂線,也可以理解它是平行線之間的距離。再如多邊形 或多面體的邊是「稜邊」的簡稱,它專指直線段,並不包括彎曲的線,所以「圓」不是多邊形,它 沒有邊長,只有周長。而我們說「圓」的時候,起初不必精確分辨是指圓周還是圓盤,但是在適當 的時機要講清楚這兩個觀念。類似地,圓柱體並不是多面體,它沒有邊也沒有所謂的「面」,但是 它有專屬的名詞:頂面、底面和周面。

精確語言的缺乏,不僅沒有達成數學素養的教育,也折損了數學課程的溝通效率。例如圖1 顯 示了一個散熱煙囪,如果缺乏適當的語言則難以簡單又精確地描述它。如果圖中的曲線是雙曲線,

請讀者暫停閱讀,想一想,圖中的煙囪有哪些相關的數學物件呢?又該怎樣精確地描述它們呢?1

圖1 雙曲線旋轉而成的煙囪前視圖。

(二)數學是一種實用的規律科學,教學宜重視跨領域的統整

數學是一門善於處理規律的科學。數學被廣泛的應用在日常生活的需求、自然奧秘的探究、社會現 象的解讀、財經問題的剖析、與科技發展的支柱等方面,這些看似複雜的應用領域,經過數學的協 助分析,總是可以洞見其深層不變的規律。

狹義的規律性讓大家想到數列或遞迴關係,此時通常會試著用數學歸納法來證明這個規律。但 是在數學課程裡,規律性的發現,應該讓學生有試驗與探究的機會,先猜想一般性的關係,然後發 揮數學思維的特長,予以演繹性的推論說明或者證明,順便引導學生認識、欣賞數學知識的特徵。

1 圖 2-1 顯示的是煙囪的前視圖,它是由一段雙曲線繞其共軛軸旋轉而成的曲面。假設共軛軸垂直於水平的地面,則 曲面與水平面的截痕是一個圓,而圓的半徑是水平面高度的函數。

(3)

3

廣義的規律性就是數學中的恆定關係。例如三角形那麼多種,它們的內角和居然是固定的。它 是很神奇的現象,原本可以很有戲劇性地教學,但是如果沒有動機也沒有線索就忽然學習這個規律,

則折損了學習的效果。另外再舉兩個例子。第一,經過適當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應用相似直角三 角形的對應邊比例關係解決測量問題之後,發現解決這種問題的共同關鍵是直角三角形的兩邊比 值,這是引進三角比之觀念的理想進路。第二,經過適當的活動,學生理解正數的小數次方的意義 之後,可以利用計算機做實驗而發現每個正數都是 10 的某次方,例如100 10= 2、0.1 10= -1、 50 10» 1.7,而那個次方的指數,就是引進常用對數觀念的理想進路。

(三)數學是一種人文素養,宜培養學生的文化美感

這裡說的「人文」不是指狹義的文學、音樂、美術,而是相對於「崇拜神祗或權威」的理性。它對 應的英文是Humanism:意思是指由「相信人有能力藉由理性而獨立思考」的基本信念而發展的思 想體系。數學是人的思想創造,當然是理性思考的典範。民族或社會的數學思維方式,是一種文化 的表現。人類各種族文明造就出不同的思維文化,例如,古代東方數學偏向具象方式的歸納推理,

而西方則傾向抽象方式的演繹思考,數學的人文面向,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數學發展在不同時期與不 同文化的差異,有助於讓數學學習從工具性層次延伸到知識性層次,更能協助教師釐清數學學習的 主軸。

舉例來說,在數學裡沒有神祇也沒有權威。就算赫赫有名的數學祖師爺畢達哥拉斯,也犯了一 個如今大家都知道的錯誤:他誤以為所有的實數都是有理數。如今的高中生都有機會體驗數學的理 性:即使有理數是稠密的,用物質性的任何儀器都無法無法觀察到數線上有理數的間隙,唯有理性,

也可以說是「心靈」,才能夠洞察有理數並不能填滿數線。

另一個關於人文的絕佳案例是三角形的內角和。請看下一小節。

使用數學這種精確的語言來表達思想,說起來也不難,只要說話寫字不要自欺欺人,確實把每 一句話都講明白了,數學的命題差不多也就完成了。理性的溝通不就是如此嗎?只要溝通的雙方都 精確地遣詞用字,而且確認彼此採用的定義或公設是相同的,才能真正地開始理性溝通。

(四)數學(課程)應提供每位學生有感的學習機會

有感就是「感覺有意義」的意思。有感的學習機會就是讓學生產生意義感的學習經驗。它對應三種 意義相近的英文概念,分述如下。

 Sensible 這種有感,是認知到學習的內容確實有必要學習,或者待解決的問題確實有需要解決。

 Meaningful 這種有感,是體認到為了學習所花費的辛勞,都是值得的。

 Making-Sense 這種有感,是察覺到數學觀念之間彼此呼應,數學觀念與現實之間彼此呼應,某 個數學內容理所當然地應該出現在某個位置,而且學過的數學可以建構一個完整的、有助於思

(4)

4

考的、可以提升理解能力的系統。

我們用三角形的內角和來舉個有感學習的例子。前面說過它是一個美妙甚至神秘的事實。可是,

如果毫無來由地探究這個問題,很難有感,學生不知道為什麼我該關心三角形的內角和?起碼可以 試著從比較明顯的地方引起值得猜測的動機。例如,大大小小的長方形內角和都是 360 度,這個 現象一點也不會令人驚奇。沿著長方形對角線剪下一個直角三角形,則發現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都 是180 度;如果拋掉長方形不看,則大大小小的直角三角形內角和都是 180 度的這個事實,似乎 比較有趣了。這裡有一個隱去不談的事實,就是直角三角形確實都可以從長方形剪出來。從直角三 角形的動機,去探究一般三角形的內角和,獲得結果之後再去探究一般凸四邊形的內角和,至少是 有動機、有脈絡的了。

探究出結果之後,學生不免還是可能要問,這個知識有什麼意義?至少可以從三方面回應。第 一,這是欣賞他方文化的機會:這個純粹出於理性好奇的知識,並非普世的文化,它是誕生於希臘,

流傳到西歐的一種思考方式的特質;相對而言,我們自己的文化就沒發生這個問題的探究。第二,

這就是所謂「人文」的體會:人類居然真的可以僅憑理性而獲致肯定的知識,也就是堪稱「真理」

的知識。最後,它畢竟是有用的:當我們利用正弦定理做遠距離測量的時候,就需要這個知識。

(五)數學教學應培養學生正確使用工具的素養

工具對於數學教學助益極大。除了傳統教具如圓規、三角板、方格紙等,資訊時代的計算機、電腦、

智慧型手機等,都是有用的學習工具。我國即使在最基本的計算機教學,都遠遠落後於世界各先進 國家,因此 108 數學課綱特別重視計算工具的有效運用。計算工具應該自然地融入數學課程,從 計算機開始,逐漸引導學生使用各種高階工具,包括試算表和數學軟體。

在數學課堂及評量中使用計算機來協助複雜數值的計算,只是次要功能。主要的功能是提供數 學教育從事試驗與探究的機會,並且讓學生更有機會建立真正的實數「數感」(Number Sense)。如 果學生僅限於使用對數律來處理logab ,或者永遠只遇到特殊角的三角比,則真正經手的永遠是整 數、分數和平方根,根本沒有機會產生實數的數感。

此外,在課堂中使用計算機也是為了所謂的素養。既然素養強調連結生活經驗,那麼,我們的 生活經驗難道少得了計算與資訊工具嗎?既然不能,素養的教學當然就應該使用工具。既然素養強 調在未來的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那麼,未來的日子難道可以不用計算與資訊工具來解決問題嗎?

既然不能,素養的教學當然就應該使用工具。

我們用9 年級發現三角比的課程當作使用工具的例子。此處,理想的教學進路是,讓學生有機 會從事較大尺度的測量問題,在情境中發現想要測量的對象是一個大直角三角形的某邊長,而可測 量得到另一個邊長和一個銳角。在方格紙上精確做出一個相似的小直角三角形,根據對應邊的比例,

(5)

5

可以估算測量的對象。從這個經驗,引導學生發現一種「規律」,就是解題過程中的關鍵是直角三 角形相對某銳角的兩邊比值。一旦銳角測量出來了,則對應的比值就確定了。從自己畫的直角三角 形上,可以估算這些比值,所以它並不神秘,只是有些兒麻煩。有趣的是,因為這些比值太常需要 了,所以這些比值被做成表格,像字典一樣地印在書裡讓工程師和科學家方便查詢。一旦電子計算 機發明了之後,這些比值被「燒」在晶片裡,只要輸入銳角的角度,再按一下sin 或 cos 或 tan 的 按鍵,就立刻查出來了(解決實際問題時,也許還要搭配1/x 按鍵)。一旦可以輕易獲得這些直角 三角形的兩邊比值,從事同類型測量問題的時候,就可以省去精確作圖的麻煩了。

到了10 年級,學生可以進一步認知:給定直角三角形上銳角的三角比,其實那個銳角也跟著 被決定了。計算機也提供反查角度的功能。可是,當三角比被推廣到廣義角,因為三角比的負角關 係和補角關係,使得反查的角度面臨多重可能的問題,這裡雖然可以作為反函數觀念的前置經驗,

但是不急著進入抽象觀念,而是先以具體的操作經驗來認識一對多之對應關係的實務解決方案。

最後再提醒一點:三角比也是人文的重要話題。前面說過中國傳統數學中,沒有發展三角形內 角和的知識。等到學生更成熟一點,可明白其實關鍵是中國傳統數學沒有發生三角比的概念,因此 沒有討論三角形之內角的必要。中國自古以來的技術昌明,在許多領域都領先世界千年之久,其中 許多土木工程都涉及測量,而測量需要數學。所以可以想像中國的傳統數學能支持精確的測量;確 實如此,中國的三角測量術,在漢朝時期就已經非常發達。但是中國數學始終使用相似直角三角形 的比例式,搭配畢氏定理(中國稱之句股)來解決測量問題,從來沒有發展出三角比。大家都知道,

後來西方的科技超越了中國。科技的根基是數學,而中、西數學發展的關鍵分岔點,就在「三角比」

這一點上。同學們要好好學習這個主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特色課程名稱 開課年級 開課堂數 學分數

各國的課程綱要均強調運算的概念性了解。我國 2009 年課程綱要談到所謂

因為大家都在必修課程中先學了微分,社會組學生的選修數學,可以與自然組一樣地涉及

中學中國文學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必修部分的學習材料

本課程的設計理念是作為等比數列的延伸課程 ,讓學⽣認識碎形,並了解存

以及高三數學甲Ⅰ、Ⅱ,與數學乙Ⅰ、Ⅱ的選修課程,其中數學 IV 分為 A、B 兩版,B 版 擴充了 A 版的內容,所增加的題材在課程綱要中以◎

其他 已選修 已選修 已選修 已選修過 過 過 過本課程的學生不得重複再選 本課程的學生不得重複再選 本課程的學生不得重複再選 本課程的學生不得重複再選, , , ,否則不給予成績

學分數/小時 3 學分∕6 小時 必/選修 必修 開課年級 大四上 先修課程 結構學(一)、施工圖繪製、工程估價. 教科書